不可能三角去中心化效率安全
『壹』 区块链中“不可能三角”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区块链的应用与发展中,不仅面临“不可能三角”悖论的技术制约,也存在国家主权被侵蚀的风险。从理论上说,区块链是运用一套基于共识的数学算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网络,从而通过技术背书而非中心化信用机构建立信用,不需要人为执行规则,而是通过预先定义好的技术规则加以控制,是一种完全的去中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区块链中的“不可能三角”悖论
在区块链的应用和发展中,影响和侵蚀国家主权的另一个因素是单一技术之治可能带来的无政府主义和自由化倾向。区块链从根本上颠覆了现有的法治监管体系,单一纯粹地由预先定义好的技术规则来实现“自治”,可能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规制,也容易导致国家主权、公共利益、各类组织及个人权益受到侵害。区块链的应用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更需要研究和解决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连接与融合问题。
『贰』 比特币和闪电比特币有什么区别
与BCH和BSV等分叉币相比,闪电比特币LBTC同样是源自于比特币,其诞生的初衷也是为了解决比特币本身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但是LBTC最大的不同在于采用了DPoS共识机制,而不是PoW共识机制,其所带来的最显著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是大大提高了性能,众所周知比特币的每秒转账数也就是TPS只有7左右,其他采用PoW共识机制的比特币分叉币也都相差无几,而LBTC的TPS理论值可达2800,目前实际水平可以达到1000以上,性能提升了好几个数量级。快如闪电这句口号绝非虚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LBTC或者cobo钱包官网下载一个钱包体验一下。
二是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参与门槛,众所周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PoW挖矿所导致的高额能源消耗一直为外界所诟病,同时由于挖矿早已成为重资产行业,矿机、矿场等领域也已被少数大玩家所垄断,普通的中小投资者和新晋厂商基本没有生存的空间,形成了强者恒强的局面。而PoS/DPoS类币种只需要普通的PC甚至手机就可以运行钱包并进行staking,从而获得收益。
三是引入了链上治理,在民主和效率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同时通过投票和staking的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在PoW的世界里,算力即权力,简单粗暴;在PoS的世界里,谁持有的币更多,谁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收益权。
而在DPoS的世界里,则并不是简单地看谁持有的币更多,同时还需要得到社区的广泛支持,才能代表社区行使权力。同时,广大中小用户也有机会发起议案,表达自己的诉求,并参与决策。
由于比特币上面已经承载了太多的利益,使得大家对于比特币的任何一点点改进都非常的谨小慎微,并且步伐非常的缓慢,这才导致了社区的分裂,产生了众多的分叉币。然而事实上,相对于比特币而言,不论是BCH还是BSV,所进行的改进都相当有限,因此各方面的提升其实也很有限。
因此,如果你仔细的审视一下LBTC,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特币分叉币,我认为它是基于比特币的一个非常大胆和有想象力的实验。如果说莱特币在很多时候都为比特币充当了新技术和新想法的试验田,那么LBTC则可以被看成是变化更大,改变更为彻底的比特币试验田。
刚刚前面提到,比特币在推广和使用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TPS过低,无法承载高频次的交易。与比特币及其比较知名的一些分叉币比如BCH、BSV等相比,LBTC的性能提升了几个数量级,实际的TPS可以达到1000以上。
增加TPS可以通过减少验证时间的方式,但不可避免的会在安全性或分散性上有所牺牲。如果TPS盲目增加,区块链将完全牺牲“去中心化”。与此同时,对矿工的机器配置要求也会更严苛,如果它不能及时上传交易,那么将会产生更多未完成的交易,隐藏的危险也就越大。虽然EOS使用21个超级节点来实现高效率,但它也牺牲了部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引入了DDoS等潜在风险。
最近一两年不少公链项目盲目追求高TPS,动辄声称达到了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TPS。有的项目方为了刷高TPS,购买数百万的设备在一个实验室内进行测试只是起到PR的效果或者自娱自乐,这样的高TPS是没有意义的,即使能够达到或者接近这样的数字,对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说,也属于性能过剩,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测算,即使公有链每天处理1亿笔交易,千位级的TPS也足够了。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即将推出的Libra的TPS也是在1000左右,要知道Facebook在全球可是有着高达27亿的用户,这个数字应该也是他们在深思熟虑后确定下来的。
这意味着目前LBTC的TPS已能满足每天处理1亿笔交易的需求,这个性能是相当务实的,在未来数年内完全能够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而且LBTC也具备高度的可扩展性,随着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LBTC的性能还将继续提升。可以说当前LBTC在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这个“不可能三角”当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在很多比特币的原教旨主义者看来,只有中本聪所选择的PoW这条道路才是唯一正途。PoW共识机制已经经历了近10年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市场考验,而DPoS从诞生至今也已经6年多了。那么我们不妨来做个实验如何,看看把比特币和DPoS结合到一起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呢?
如果这个DPoS版的比特币同样也能经受住10年的持续考验,我们是否仍然还要坚持只有PoW才是比特币的唯一正途呢?当然,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答案,时间会证明一切。
尽管我也自诩为比特币的信徒,但我觉得LBTC的存在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并不是说要取代比特币,或者像其他一些分叉币的粉丝那样觉得只有自己所拥护的那个分支才是真正的比特币,而是在技术上探求更多更广的可能性,对比特币形成有益的补充。
『叁』 区块链公链开发很难吗国内有几家企业可以做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而这样的技术想要投入应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可能三角问题”
即无法同时达到可扩展性(Scalability)、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安全(Security),三者只能得其二。
市场上目前存在的公链项目,大多难以大规模投入使用。
『肆』 徐明星认为掣肘区块链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解决
区块链专家徐明星认为“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三者此消彼长一直是掣肘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落地的难题。“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形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追求“安全”与“去中心化”就无法兼顾“可扩展性”,追求“安全”与“可扩展性”就无法兼顾“去中心化”,追求“可扩展性”与“去中心化”就无法兼顾“安全”。从可扩展性来看,目前主流区块链平台吞吐量依然很低。从安全性来看,恶意节点会破坏区块链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而且区块链基于公钥密码的体质可能会受到量子计算攻击。
徐明星就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从链到“网”的思路,以DAG的方式,通过变革数据组织方式,以并发计算的方式极大提升区块链的处理速度。同时,分片技术可以将不同节点分配到不同的碎片中,每个节点只需对自己分片内的交易进行验证,不需要验证分片外的交易,从而减少了节点的重复计算
『伍』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和特里芬之谜的关系
美联储若不大量发行美元,就无法弥补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和对外投资;但如果大量发行,各国就会失去对这种货币的信任。这就是所谓的“特里芬之谜”。
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在于:
1、美元的清偿能力和对美元的信心构成矛盾,表现为美元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力的矛盾、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政策协调的不对称性以及固定汇率制下内外部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等;
2、汇率体制僵硬,无法通过汇率浮动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责任主要落在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一方,牺牲了它们的经济发展目标。
综上我们其实可以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是在尽其所能实现不可能三角,但是并不是因为这样才出现了特里芬之谜,而是因为特里芬之谜——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推进困难重重,最后导致崩溃,因此其因果关系应该是特里芬之谜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但是特里芬之谜并不是由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
如果还有疑问可以阅读以下相关材料:
http://ke..com/view/1648635.htm?fr=ala0_1
http://ke..com/view/2050241.htm
http://hi..com/alvin_lian/blog/item/b1fe57906a163d8ba877a47f.html
『陆』 世界让没有p2p点对点成功的案例!所以去中心化只是个理想主义,虽然中心化很脆弱但成本低效率高风险大
去中心化是理想主义不对。虽然目前没有去中心化的P2P平台,但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后去中心化的点对点借贷很大概率会出现的。
中心化有中心化的好处,不能太片面。
『柒』 目前公链的优势有哪些
公链采用分层多链系统架构,基于pos的随机选举,TB、FT、链内分片和多链并行计算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完全去中心化、性能五险可扩展。Thinkey公链就拥有这些优势。
『捌』 VS公链如何解决区块链领域经典的“不可能三角“问题
第一,专属游戏社区的 PoS+PoD 混合共识机制大幅提升公链网络的效率和一致性。
第二,社区自治,一切决策由社区成员投票决定。在混合共识机制下,PoS 氪金玩家和 PoD 技术玩家均有较高的收益率和话语权,这有效避免了中心化算力和中心化财力对整个游戏生态的影响,进而降低了分叉风险。如果有节点想针对某协议或标准提出分叉,则需要全体节点参与投票,如果投票结果的 PoD+PoS 加权值超过 50%,则系统默认高加权值的链为有效链,所有节点会在投票结果中约定的时间迁移至新链挖矿。
第三,由于游戏玩家对硬件设备的性能、带宽都有要求,VS 公链将参与记账的节点玩家设置为两类:全节点与轻节点。玩家可以手动切换全节点与轻节点,一般在游戏过程中采用轻节点模式,给予游戏更多的硬件支持,而在游戏结束后及挂机期间,则启动全节点模式。
第四,游戏内的所有交易权限,均来自于玩家,只有玩家通过专有秘钥授权后,游戏资产才可以流通。同时,所有交易数据均采用的现代密码学技术 ECC(椭圆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保障区块链信息安全。
第五,VS 作为游戏领域的垂直公链,首先会完成去中心化的游戏制作、虚拟资产发行和通证经济运行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游戏引擎、开发者环境、标准 SDK 等,这降低了游戏开发者从各个环境进入区块链游戏开发的难度和门槛,这极大地降低了游戏开发团队的工作量和成本,也使得 VS 公链的可拓展性变得极高。
『玖』 XO公链引起全球热议,或将引领第三代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从2008年至今,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业内V1.0和V2.0的代表公链。那什么样的区块链才能称为第三代区块链,它又有怎样的技术特性和优点呢?
在第二代区块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公链、联盟链的井喷式爆发,各个区块链之间就像信息孤岛一样,各自为政,而XO公链通过跨链技术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XO公链自主设计了一套CCP(Cross-ChainProtocol)跨链协议,通过多链双向锚定技术实现与其他区块链之间的通讯和交易,目前已经实现与比特币主网的跨链共享,后续还将陆续打通其他公链。目前,BTC已经能够在XO公链中享受秒级的支付体验,并且矿工费不到原来的千分之一。
XO公链的技术特性和优质性能,决定它能够成为区块链领域中的基础设施,开发者可以闪电创建数位资产和开发DApps,这将使XO公链能够自主进化为应用生态,在文化、金融、物流、链商、慈善等领域发挥价值,特别是在跨境支付与跨链交易等方面。基于XO公链,可以三步完成区块链搭建,提供多种可选共识机制和50余条区块链定制参数,并且为DApps开发者提供了200余条API接口。这一系列的措施和迹象表明,XO公链就是第三代区块链的典型代表,不仅集成了第一代区块链和第二代区块链的技术优势,还实现了区块链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跨链融通,有望引领区块链时代的下一个十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