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力要如何算
A. 均布载荷q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载荷q就是用力除以受力面积。
均布载荷,用小写字母来q表示,是均匀分布在结构上的力(即载荷),在均布载荷作用下各个点所受到的载荷都是相等的。
均布载荷的单位为牛每米,写作:N/m。有些情况下,也将压强当作均布载荷来进行计算。比如说:物体受到的压强在压强作用面上以及固支梁受到的重力都是均布载荷。
运用均布载荷计算弯矩的公式可以简单认为M=(q*x^2)/2,x是均布载荷的长度。其来历是:q*x是作用在结构上的合力F,单位为N,合力的作用点位于载荷作用的中点,故F的力臂为x/2米,从而弯矩M=(q*x^2)/2。
(1)分布力要如何算扩展阅读:
荷载的基本值:
荷载标准值结构设计时采用的荷载基本代表值,也就是在荷载规范中所列的各项标准荷载。标准荷载在概念上一般是指结构或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因此它应高于经常出现的荷载值。
用统计的观点,荷载的标准值是在所规定的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概率小于某一规定值的荷载值,也称特征值,是工程设计可以接受的最大值。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荷载可以有上限和下限两个标准值。当荷载减小对结构产生更危险的效应时,应取用较不利的下限值作为标准值;反之,当荷载增加使结构产生更危险的效应时,则取上限值作为标准值。
活荷载,当有足够的观测资料时,则应按上述标准值的定义统计确定;当无足够的观测资料时,荷载的标准值可结合设计经验,根据上述的概念协议确定。
B. 请问这样不均匀的分布荷载怎么计算大小和力距(到A点处)
这是个规则的三角形分布荷载,荷载总值为此三角形的面积数,作用在三角形的重心上。同样用静力平衡方程式计算支座反力和取脱离体求某截面上的内力。
C. 三角形分布荷载对某点力矩怎么算
力矩等于合力乘以力臂。M=F*d
合力F为该荷载分布的面积,一般都是直角三角形。F=1/2aq(a为底边长,q为最大线荷载)d为所求作用点到通过该三角形重心沿力方向直线的距离。
如果是直角三角形的锐角顶点处d=2/3a
如果是以上情况则M=F*d=1/2aq*2/3a=1/3qa^2
分布载荷可以直接转化为作用在构件特定位置的集中载荷(即一个力)。这个结论是始终成立的,与转轴的选取无关,以后可以直接应用。
(3)分布力要如何算扩展阅读:
1、力F对点O的矩,不仅决定于力的大小,同时与矩心的位置有关。矩心的位置不同,力矩随之不同。
2、当力的大小为零或力臂为零时,则力矩为零。
3、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因为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均没有改变,所以,力矩不变。
4、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D. 均布力怎么计算
当然是力了,均布力的意思就是单位长度或者单位面积上的力嘛,所以单位是L力了哦
E. 分布载荷的力矩怎么求
集中荷载处 弯矩图会出现尖点下面是基本荷载图,更多请参阅教材 求力矩时均不载荷先算下等效力,或积分,简化成集中载荷。 这个。。力矩的分布
F. 怎么求均布荷载q对点的力矩
计算均布荷载q对点的力矩的方法:
所利用的公式:
1、M=F*d(力矩等于合力乘以力臂)
d为所求作用点到通过该三角形重心沿力方向直线的距离。
d不是两点之间的距离,而是点和直线间的距离。
2、F=1/2aq(a为底边长,q为最大线荷载)
合力F为该荷载分布的面积,一般都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是直角三角形的锐角顶点处d=2/3a
如果是以上情况则M=F*d=1/2aq*2/3a=1/3qa^2
其他情况方法一样
在这一道题目中:
均布荷载可以看成是一个作用在中间的集中力
q×18×9就是把均布荷载看成是作用在C点的一个集中力,再对D点求力矩
你说的那个公式是1/2*ql²,这一题里面的l=18
(6)分布力要如何算扩展阅读:
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力矩的区别:
1、载荷在图片上表现不同,集中荷载处弯矩图会出现尖点。
2、荷载连续作用,且大小各处相等,这种荷载称为均布荷载。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均布荷载称为均布面荷载,通常用字母Q表示,其单位为:N/m²(牛顿/平方米)或KN/m²(千牛顿/平方米)。
3、单位长度上承受的均布荷载称为均布线荷载,通常用字母Q表示,单位为:N/m(牛顿/米)或kN/m(千牛顿/米)。
4、集中荷载,是指反力作用在一个点上的荷载称之为集中荷载,其单位为千牛顿。简单点,就是作用在一个点上的荷载叫集中荷载,比如构造柱布置在梁上那么这一点的荷载就叫做集中荷载。
G. 线性分布载荷怎么计算集中力 始终不明白载荷Q到底指的是什么 求解
你是否明白自由矢量(向量,我是为了区别张量),还有非自由的向量?力和数学的向量有区别,不能任意移动初始位置。力的平衡原理是力学五大公理之一,你应该明白。在把分布力(线性用初等数学,非线性用积分)合成合力之后要考虑作用点的问题。大小是Q,就是合力。作用点要保证集中力Q和原来的分布力等效,你可以通过对一点的矩相同来确定位置,比如简支梁受均布荷载q,那么合力就是Q=ql,作用点在l/2处,就保证了合力与分布力等效(对端点矩为0)。
H. 均布载荷q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载荷q就是用力除以受力面积。
I. 关于力的计算公式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9)分布力要如何算扩展阅读:
力的不同分类
1.根据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注意,万有引力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等于重力)。(重力不是所有条件下都指向地心,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是向心力,只有在赤道上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
2.根据力的效果可分为:拉力、张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3.根据研究对象可分为:外力和内力。
4.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非接触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和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
5.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力的性质:
物质性:力是物体(物质、质量)对物体(物质、质量)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摆脱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产生条件: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处于无方向静止运动状态)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简单概括为:异物、等值、反向、共线。 一对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同时性: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独立性:一个力的作用并不影响另一个力的作用。
包含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准确的表达出来的方式称为力的图示。大小用有标度的线段的长短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作用点用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力的图示用于力的计算。判断力的大小时,一定要注意线段的标度,因为即使一条线段比另一条线段长,但长线段的标度也长的话,那短线段表示的力不一定比长线段表示的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