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实验与去自我中心性
A.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什么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主要考察了儿童的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
自我中心主义指儿童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倾向。
三山实验的过程:
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B. 皮亚杰著名的“三山实验”,是为了考察什么
在跟孩子一起玩的游戏中,最暴露智商的游戏毫无意外躲猫猫一定摘得头魁。
小皮还是6个月的时候,偶尔一天她爸跟她玩躲猫猫,开始时还会配合音效Peek-a-Boo~,看着女儿很开心也玩的乐此不疲。
后来玩的多了,我们都觉得腻了,可她依旧笑个不停,于是我们懒癌上身,决定给自己降低标准,一脸面无表情,如钢铁直男般遮住放开—遮住放开—,oh no,她竟然还是一如既往的笑!我和她爸对视了一下,心里浮出担忧:这孩子不会是傻的吧……
好在吃吃喝喝都还算不错,又不能扔,于是就只好这么将就养着了,结果到了2岁多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她“智商堪忧”的另一方面,那就是捉迷藏。
因为跟她说明了多次游戏规则后,她的躲法依旧是这样的,
在捉迷藏过程中,家长也并不需要一味的迎合孩子,偶尔也可以“不动声色“的给孩子一点小提示,比如“我听到哪里发出声音了,是不是宝贝发出来的呢?”“我好像看到你的脚啦”等等,让孩子在下次捉迷藏中,能有所警醒,更加精进。
当然,家长也一定要把游戏规则给孩子讲解明白,比如高高的窗台、封闭而危险的空间、出门后等,是不适合玩捉迷藏的,以免乐极生悲。
C.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启示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并不是所有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
然而,他们通过各个阶段的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
(3)三山实验与去自我中心性扩展阅读:
心理学家皮亚杰三山实验的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D. “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什么阶段
“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三山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实验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4)三山实验与去自我中心性扩展阅读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并不是所有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
然而,他们通过各个阶段的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
E.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实了儿童思维带有明显的特点,即
皮亚杰三山实验
如图所示,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
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儿童说不出来,皮亚杰以此证明了儿童采取一种自我中心的我向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F.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表明前运算阶段(2--7)的儿童思维 A以自我为中心 B没有获得客体永久
理解皮亚杰的珊珊实验表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以自我为中心。
G. 三山实验说明幼儿的自我中心现象是一种什么现象
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三山实验”:如图所示,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
H.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什么特点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还无法脱离自己所能够看到的,去判断物体的状态。不用代入了其他“玩具娃娃”的视角。
拓展知识:
1、三山实验: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2、皮亚杰: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建立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相关理论。
I.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主要考察了儿童的哪一个思维特征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主要考察了儿童的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
自我中心主义指儿童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倾向。
(9)三山实验与去自我中心性扩展阅读:
三山实验的过程:
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