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微媒体去中心化

微媒体去中心化

发布时间: 2021-04-20 00:55:47

Ⅰ 微媒体和自媒体有什么区别

微媒体,是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从某一方面来说,自媒体是微媒体的组成部分

Ⅱ 什么是微媒体

微媒体


概述
媒体的使命是传递信息,其价值在于影响力。这种影响可以用于商业,导引某种潮流或者让市场注意某种产品;可以用于政治;也可以用于制造舆论……当媒体成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传播的渠道时,这种被传递的信息就叫做广告:这是作为媒体的正当收入方式,其他都是歪门邪道——以封闭性信息来收取信息费用的小众式媒体这里姑且不论。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差别就在于规模和受众群。
微媒体(Micro Media)是什么?在Web2.0时代,我们注意到许多人已经开始把博客叫做媒体。其实这不确切,应该是把许多个微小的博客所组成的信息传播网络看作一种媒体,并且这种媒体的规模已经到了我们不可忽视的程度;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个与所有传统媒体不同。我把这类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叫做微媒体(Micro Media),请注意,这个词永远指的是大量个体组成的网络结构,只理解为个体是没有意义的,并且理论上应该有一个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数量的下界。
而习惯上,我们把新浪、搜狐那些门户网站称为媒体,它们是由大型企业运营的;相对门户网站而言,个人运营的网站就是一个微媒体,其中博客便是很好的微媒体的例子,相信以后会出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微媒体形式。
微媒体的四个特征
1、增值性
必须有信息的源头参与才可能产生有价值的微媒体网络,信息源是指任何产生信息增值的发布。写一篇文章是信息源,对信息做一次有价值的修改、或者发布一条评论,也是信息源。只要有新加入的信息即信息增值,就有可能存在感兴趣的受众,并不要求发布者有记者证,使用正式文体和写作、发布方式。
2、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指微媒体整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因为都是微小的个体所发布的内容,风格、导向性、内容都会不同,很容易理解。微媒体的组成个体之间未必有很大的差异性,相反,很有可能出现大量的转载、抄袭、雷同和垃圾类信息。但是由于第4个特征的存在,这并不影响整个微媒体网络的传播效能。另外,这个差异性也有别于特立独行的“个性化”,原因很简单:就像一份小众群的杂志再精彩发行量也就那么多,我们这里只讨论大众媒体的问题。
这种差异性给了读者另一种选择,在无聊或者不想看主流媒体的时候,有了替代品。
3、传播性
这种传播指的是自发的传播而不是通过报亭这样的发布渠道,因此需要两个条件:信息源对信息公开;传递路径上没有版权障碍。有兴趣的个体自发成为传播路径上的节点,并且是以指数方式传播;再加上渠道完全免费,这两点怎能不让所有广告商疯狂!
4、选择性
由被关注到被谈论,再到被传播,这是必然的模型,信息的优胜劣汰在此自然形成。其实即使没有digg,一篇post依然会按照隐性规则进行着选择和排序,我们会把好文章告诉朋友,会发布评论,会转载……是的,我们有垃圾和spam,让某个路径上的节点非常不愉快,但是不会对网络整体产生致命影响,因为这个网络结构是自适应的。
关于功能
无外乎四种:阅读、撰写、管理、发布。由此重新组合、延伸。
服务模式
个体托管服务:集成上述四种功能,是整个微媒体网络的基础。比如博客足以胜任。
定制阅读:解决高级读者的问题,但是目前除了可以订rss还能怎么定制?甚至没法讲rss中的内容分类看。
再发布:发布到博客模版、发布成电子杂志、打印出版……如此等等。
传播渠道:RSS相关的服务,都是做渠道的,短期内尚有不错的想象,不过长期来看,个人以为应当会被某个大平台所替代。
聚合服务:将网络中的微内容组织起来在统一的地点提供阅读或其他处理。
盈利模式
开篇已经说过媒体的正道是广告,但是如果托管服务商让你用手机写并收取费用、或者出点钱给更多空间也不为过;长期的看,盈利应当来自几个方面:
广告:既然传播的是微内容、并且每一个时刻这个微内容只面对一个个体,所以很显然的,广告完全可以是针对性地——不过不知道人工智能技术是否能够支持。
信号传播费用:比如无线收入,本身信息不收费(传播收费服务的信息除外)、传播信息本身也不收费,但是传递信息的物理过程需要成本,所以收费。
增值服务费用:上述服务均需要成本,因此就有收费的可能性,当然行业内竞争过度大家为了争夺用户都免费的情况除外(这不是一个健康的行业形态)
没了?是的,没了,你希望找到一个有一万种赚钱方式和可能性的行业的话,去向上帝要。其他的歪门邪道注定不会长久,因为那背离了媒体的角色,而只有媒体的角色才是微媒体网络唯一能够长期稳定的角色。
注意到以上后两种方式也不是本质性的收入,只是因为实现上需要成本,并且是“用户可以理解和体谅的成本”,因此有收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所以如果要作百年老店的话,还是在广告模式上创新,比如google卖关键词这种,我们需要更多此类的好主意。
法律、道德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发布者对信息负责
最近有blogger被告,问题都在如果说话了,并且伤害他人利益,如何处理的问题。在真实世界里,是必须负责的,因为有诽谤、诬蔑这些罪名;但是在微媒体中,这又有违于鼓励大家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本来就少不了相互斗嘴的;而且如果微媒体的载体是互联网,甚至很可能没法知道到底是谁说的。
尤其是在国家间网络互通的情况下,倘若愚人节某人在blog上宣称A国对B国宣战,且此消息在多次转载和修改中已经被粉饰得相当真实,而导致B国真的向A国开展,有人需要对此负责吗?到底怎么负责?
另外关于服务提供商和信息发布者的责任划分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服务提供商很可能没有人工干预的自动传播消息,并且限于技术原因无法很好鉴别和过滤,那么他有错吗?
结语
说了这么多,其实目前来看,微媒体几乎等同于博客,因为除了博客我们没有更大规模的个体发布者网络,但是我相信很快就会有更高级、更丰富的形式出现,也许只是博客升级版。不过无论如何,未来的主流媒体当中应当有微媒体的几个席位。

Ⅲ 微媒体是什么,能多举一些例子吗微博,微信,qq,这算是微媒体吗还有什么呢,详细一些,谢谢

微媒体(Vmeti Media),北京中微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专注移动互联、移动互联网产业、应用、方法、案例、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的思想、方案、案例、工具,中国社会化营销领导者,中国开放平台研究中心(OPCC)微博课题组成员,中国互联网协会蓝海沙龙活动承办方,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合作伙伴。微媒体网站作为专注于微博行业的垂直类媒体,下设微资讯、微访谈、微活动、微案例、微应用、微专栏6大板块,全方位关注微博行业的动态。微媒体致力于打造企业微博运营、营销管理和企业微信营销的专业媒体,传播新媒体营销知识,分享营销成功案例,促进国内网络营销事业的健康发展。

Ⅳ 网络与新媒体是去中心化还是再中心化

网络属于新媒体。确定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传统媒体是指
纸媒,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所以网络当然是新媒体了。

Ⅳ 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重点在于“新”,同时,这也是一个时代,人人都可以是生产者,人人也都是传播者。
先说传统媒体,一般来说以报纸、杂志、电视、电台为代表。这个时代,一般生产内容的都是编辑、作家、记者等等专业人士,我们普通大众只能是被动接受他们给我们的信息,很难产生双向的互动,话语权基本上都被牢牢地把控在他们手里。
到了新媒体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传播者。我们可以借助微博、朋友圈、知乎、豆瓣等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如果你觉得好,还可以给作者点赞或者评论,顺便转发分享给其他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
自媒体,其实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形式。

Ⅵ 新媒体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理解什么是新媒体的时候,一般要从时间,技术,社会这三个角度来“新媒体”:

  • 时间:时间上更近的可以被称为较「新」的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

  • 技术:价格更低廉,传播更广泛,应用更普遍的革新技术的媒体都可以被认为是新媒体;

  • 社会:新媒体之所以新,最重要的是社会作用的革新。也就是你们可能会常常听说的「去中心化」。人人都可以是生产者,人人也都是传播者。

Ⅶ 新媒体的时效性有哪些变化

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
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
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
它们之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态、有的属于新的媒体软件、新的媒体硬件和新的媒体服务方式。

传播方面有什么特征?
1.全时传播。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四个发展阶段:定时、即时、实时、全时,全时传播指的是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

2.全域传播。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发布信息。

3.全民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谁都可能是记者、编辑。

4.全速传播。传播速度比旧媒体快,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

5.全媒体传播。传播信息不单是文字或者图片,还附有音频、视频等多触觉通道。

6.全渠道传播。客户端多样化,比如电脑、手机、短信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

7.全互动传播。新闻的线索搜集、采访、发行等一系列活动,所有用户都有机会参与进去,并且在事后可以发表评论。

8.去中心化传播。不存在类似于“头版头条”这样的状况,不同受众可以选择出很多主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新媒体使新闻多元化。

9.去议程设置传播。信息传播不再是比较固定的用词模式,不同的消息发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语言的习惯进行传播。

10.自净化传播。虽然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负面信息传播面积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会有相关人员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误会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Ⅷ 新媒体与互联网是一个概念吗

不是。互联网现在更多的只是一个载体,新媒体就是在互联网之上存在的媒体。
区别于以前的报纸、杂志、电视等等旧媒体,因此叫新媒体,本质还是媒体。
新媒体利用网络,在网页、手机app、公众号、网络电视等等进行传播,也可以叫做数字化媒体。

Ⅸ 新媒体的特征有哪些

由于新媒体的UGC成分相当重,因此它的内容发布显得没有规律。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而言,内容出版是有时间设置的,所以电视台电台节目都被称为program,一种可以事先设定的程序。但新媒体不是。 第二个重要特征是碎片(fragmental)。有一种说法叫“微内容”。大抵意思差不多,并非整块的内容,而是一片一片的内容。但“微内容”的说法只是形容了量上的特性,没有涉及到“质”上。碎片,我个人认为,是更好地表达出新媒体特性的词组,因为看上去很多内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碎片化的内容是由于去中心化造成的。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所谓“颠覆”就是指这个。但事实上,去中心化这个态势是长久不了的。人类由于大脑接收信息的需要,会导致那些重新整合信息的中心化渠道出现。搜索引擎是极好的例子。 第三个特征是个人化/个性化(personalized)。blog是最显著的例子。一个提供博客架站程序的wordpress,由于开放其代码架构,使得网上有成千上万数不清的模板可供使用。于是,每一个blog都显得与众不同,如果blogger自身还有模板开发能力的话,还可以造就全世界只有他/她这一块的模板。 当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都有很强烈的个人化色彩(比如BBS),但的确有相当多的新媒体形式赋予了用户尽可能展示自己的工具。这种个人化的特征,直接拷问着“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的句式。换而言之,互联网,其重心开始由数据(信息)向人转变。 结合程乐华老师的说法,这种个人化直接带来了网络上的补充自我和补偿自我的出现。 偶发性和碎片化两个特征可以合力成为新媒体的第四个特点:连续的议程设置(continuousagenda-setting)。 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是得到实证支持的,但媒体们很少对一个议程进行连续的设置:a电视台就b电台的内容进行跟踪,然后c报再跟进(在中国,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很少见,比如:十七大报道算一个连续的议程设置)。但新媒体却不是,它们喜欢连续式的进行议程设置,我称之为“链式传播”。每一个节点的影响力都有限,但合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典型的例子就是blog的话题接龙游戏:怪癖。 如果这个新媒体还有很强的个人化特征的话,自我便代入了。媒体拟人化后,就使得这个媒体的可信度增高,议程设置力量会更具有穿透性。 最后一个特点,当然,不是最不重要的:互动性(interactive)。不过,这个特点已经被说滥了,我就懒得再大肆唠叨了。 唯一需要在这里指出的是:跨平台的互动。网络媒体天然具有互动的功能,但很多互动完成于媒体之内,比如在某篇文章下发表一个评论。但新媒体提供了跨平台互动的技术,比如blog的trackback和pingback功能。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至少在中国,跨平台的互动还没有成为大规模的态势。

Ⅹ 微媒体的微媒体的四个特征

1、增值性
必须有信息的源头参与才可能产生有价值的微媒体网络,信息源是指任何产生信息增值的发布。写一篇文章是信息源,对信息做一次有价值的修改、或者发布一条评论,也是信息源。只要有新加入的信息即信息增值,就有可能存在感兴趣的受众,并不要求发布者有记者证,使用正式文体和写作、发布方式。
2、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指微媒体整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因为都是微小的个体所发布的内容,风格、导向性、内容都会不同,很容易理解。微媒体的组成个体之间未必有很大的差异性,相反,很有可能出现大量的转载、抄袭、雷同和垃圾类信息。但是由于第4个特征的存在,这并不影响整个微媒体网络的传播效能。另外,这个差异性也有别于特立独行的“个性化”,原因很简单:就像一份小众群的杂志再精彩发行量也就那么多,我们这里只讨论大众媒体的问题。
这种差异性给了读者另一种选择,在无聊或者不想看主流媒体的时候,有了替代品。
3、传播性
这种传播指的是自发的传播而不是通过报亭这样的发布渠道,因此需要两个条件:信息源对信息公开;传递路径上没有版权障碍。有兴趣的个体自发成为传播路径上的节点,并且是以指数方式传播;再加上渠道完全免费,这两点怎能不让所有广告商疯狂!
4、选择性
由被关注到被谈论,再到被传播,这是必然的模型,信息的优胜劣汰在此自然形成。其实即使没有digg,一篇post依然会按照隐性规则进行着选择和排序,我们会把好文章告诉朋友,会发布评论,会转载……是的,我们有垃圾和spam,让某个路径上的节点非常不愉快,但是不会对网络整体产生致命影响,因为这个网络结构是自适应的。
关于功能无外乎四种:阅读、撰写、管理、发布。由此重新组合、延伸。
服务模式个体托管服务:集成上述四种功能,是整个微媒体网络的基础。比如博客足以胜任。
定制阅读:解决高级读者的问题,但是目前除了可以订rss还能怎么定制?甚至没法讲rss中的内容分类看。
再发布:发布到博客模版、发布成电子杂志、打印出版……如此等等。
传播渠道:RSS相关的服务,都是做渠道的,短期内尚有不错的想象,不过长期来看,个人以为应当会被某个大平台所替代。
聚合服务:将网络中的微内容组织起来在统一的地点提供阅读或其他处理。
盈利模式开篇已经说过媒体的正道是广告,但是如果托管服务商让你用手机写并收取费用、或者出点钱给更多空间也不为过;长期的看,盈利应当来自几个方面:
广告:既然传播的是微内容、并且每一个时刻这个微内容只面对一个个体,所以很显然的,广告完全可以是针对性地——不过不知道人工智能技术是否能够支持。
信号传播费用:比如无线收入,本身信息不收费(传播收费服务的信息除外)、传播信息本身也不收费,但是传递信息的物理过程需要成本,所以收费。
增值服务费用:上述服务均需要成本,因此就有收费的可能性,当然行业内竞争过度大家为了争夺用户都免费的情况除外(这不是一个健康的行业形态)
没了?是的,没了,你希望找到一个有一万种赚钱方式和可能性的行业的话,去向上帝要。其他的歪门邪道注定不会长久,因为那背离了媒体的角色,而只有媒体的角色才是微媒体网络唯一能够长期稳定的角色。
注意到以上后两种方式也不是本质性的收入,只是因为实现上需要成本,并且是“用户可以理解和体谅的成本”,因此有收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所以如果要作百年老店的话,还是在广告模式上创新,比如google卖关键词这种,我们需要更多此类的好主意。
法律、道德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发布者对信息负责
最近有blogger被告,问题都在如果说话了,并且伤害他人利益,如何处理的问题。在真实世界里,是必须负责的,因为有诽谤、诬蔑这些罪名;但是在微媒体中,这又有违于鼓励大家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本来就少不了相互斗嘴的;而且如果微媒体的载体是互联网,甚至很可能没法知道到底是谁说的。
尤其是在国家间网络互通的情况下,倘若愚人节某人在blog上宣称A国对B国宣战,且此消息在多次转载和修改中已经被粉饰得相当真实,而导致B国真的向A国开展,有人需要对此负责吗?到底怎么负责?
另外关于服务提供商和信息发布者的责任划分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服务提供商很可能没有人工干预的自动传播消息,并且限于技术原因无法很好鉴别和过滤,那么他有错吗?
结语
说了这么多,其实目前来看,微媒体几乎等同于博客,因为除了博客我们没有更大规模的个体发布者网络,但是我相信很快就会有更高级、更丰富的形式出现,也许只是博客升级版。不过无论如何,未来的主流媒体当中应当有微媒体的几个席位。

热点内容
以太坊智能合约运行 发布:2025-09-11 09:29:46 浏览:153
tp币圈怎么领取空投 发布:2025-09-11 09:19:46 浏览:446
币圈赚小钱 发布:2025-09-11 09:19:37 浏览:912
虚拟数字货币矿机骗人 发布:2025-09-11 09:06:39 浏览:978
比特币挖矿项目备案发改委 发布:2025-09-11 08:44:41 浏览:99
DOGE还能入手么 发布:2025-09-11 08:32:54 浏览:693
中心医院去眼袋多少钱 发布:2025-09-11 08:10:34 浏览:1000
全球区块链数字峰会北京 发布:2025-09-11 08:09:23 浏览:879
nvidia1060eth 发布:2025-09-11 08:07:29 浏览:189
进入币圈前的准备 发布:2025-09-11 07:54:42 浏览: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