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去中心化自组织
1. 互联网时代的自组织读后感、心得
我对互联网的认知是滞后的,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并不发达的科技细胞,另一方面则源于某些文科生特有的怀旧的偏执,将刻意疏远新事物作为坚守传统的一种象征,就像我此前坚持不使用kindle,以此作为对实体书店的支持。但是,当我有一天无意接触到kindle这一高度普及的互联网产品后,却发现它所提供的全新阅读体验及其内含的价值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互联网的确让阅读趋于碎片化,但它同时提供了相应的设备和资源储备,帮助人们收集零散时间以应对碎片化。这让我看到了互联网的自我弥合和修复能力,是互联网自身保有的生命力,即使我们像鸵鸟一样将头埋进沙堆,互联网也依旧旺盛生长。因此,本着自我反省的态度,我选择阅读《互联网时代》。
这部书追索互联网滥觞、发展、蓬勃的轨迹,通过全球范围内数百位互联网从业者的叙述,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崛起。书中引用了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近两百年前发出的喟叹,“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样的喟叹在互联网时代依旧是适用的,这里的“适用”并不是价值判断,而是指向一种态度,即直面时代,并尽力用客观全面的立场去看待和分析它。我想,《互联网时代》所做的就是这样一次努力。以此为基点,我试图撷取几组关键词,管中窥豹般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呈现出来。
2. 如何理解互联网传播格局呈现去中心化——再次中心化的过程
摘要 去中心化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在区块链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的当下,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去中心化方式,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3. 互联网中的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
最近“区块链”的热度,一直高涨,可能大家都认为比特币的疯狂,会落到区块链,有点像VR元年的时候,创业者都蜂拥而至,某种程度上,可能和那本书的名言有关:站在风口上 猪也能飞起来!但小米这“猪”,是一个非常精细的产品。
本文主要解读一个创业者过渡解读和放大的词“去中心化”。
往往创业者或者某些执迷于创业的人,在公开场合中,说产品的时候会说,我们的产品是“去中心化”的。
对于事情,对于所谓的不明觉厉,人们是盲目的,那么“去中心化”到底是什么?要想了解“去中心”化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中心化”。
1、互联网是信息传递的新的形式,中心化就是信息集中发布,参与者往往没有话语权,这里的话语权就是引导舆论导向级别的话语权;
2、去中心化就是参与者可以有话语权,并且可以发声,可以自由传播信息;
中心化是如何形成的?
因为信息资源的匮乏导致中心化,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的用户群也是中心化形成的原因;
去中心化是如何形成的?
因为信息资源的规范导致中心化,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用户群的上升,具备了构建去中心化的条件,同时用户对于信息需求扩大。
4. 互联网去中心化 现代网络结构如何体现去中心化
以环套环,环环相扣
5. 为什么说去中心化和开放是互联网思维的中心
请重点参考加粗部分: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网络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在网络的一个大型活动上,李彦宏与传统产业的老板、企业家探讨发展问题时,李彦宏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他说,我们这些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现在几年过去了,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甚至企业以外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了。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演变成多个不同的解释。
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这里指的互联网,不单指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等等。互联网思维是降低维度,让互联网产业低姿态主动去融合实体产业。
互联网思维是怎么产生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互联网技术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在商业层面的逻辑。工业社会的构成单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构成互联网世界的基本介质则是无形的比特。这意味着,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学是一种稀缺经济学,而互联网时代则是丰饶经济学。根据摩尔定律等理论,互联网的三大基础要件——带宽、存储、服务器都将无限指向免费。在互联网经济中,垄断生产、销售以及传播将不再可能。
而且,一个网状结构的互联网,是没有中心节点的,它不是一个层级结构。虽然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权重,但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权威。所以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平等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
在一个网状社会,一个“个人”跟一个“企业”的价值,是由连接点的广度跟厚度决定的。你的连接越广、连接越厚,你的价值越大,这也是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你的信息含量决定你的价值。所以开放变成一种生存的必须手段,你不开放,你就没有办法去获得更多的连接。
所以,互联网商业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开放基础之上,互联网思维也必然体现着平等、开放的特征。平等、开放意味着民主,意味着人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经济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
农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土地跟农民,工业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资本、机器(机器是固化的资本)、流水线上被异化了的人。工业时代早期考虑最多的是异化的人,因为人也被当作机器在处理。人只是流水线当中的螺丝钉。
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最核心的资源,一个是数据,一个是知识工作者,就是德鲁克在上个世纪末讲的KnowledgeWorker。企业的管理也会从传统的多层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网络、更加生态的方式。让KnowledgeWorker真正能够创造价值,变成任何一个组织和整个社会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6. 如何理解互联网+ 去中心化 去平台化
所谓互联网平台化,就是要对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我个人理解的是把各行业集中在一起,一键式解决,省了中间的繁琐步骤,16年最新发布的互联网+峰会应该就是腾 讯在16月16日北京召开的吧,这也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互联网+”与政务、民生、各行各业的融合,可以通过这个区了解一下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转发活动由原来的至上而下单向传播转变为传播的什
摘要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应用,都标志着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前互联网时代,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是革命者和政治家引导舆论、发动民众的利器。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与政治的融合方式。互联网去中心化、扁平化、自组织的特性,解构并重构着社会结构,新的组织方式和组织形态应运而生。网络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障碍,为民众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决策提供了一条更为便捷的渠道。集信息工具、意见平台和人际社区于一身的互联网,凭借其所具有的负载量大、成本低、及时快捷、功能丰富等特征,成为政治沟通的理想舞台。
8. 现在的中心化互联网公司,会被去中心化取代吗,有去中心化互联网公司吗
去中心化只是中心化的过渡,好比一个见红出名了,就需要团队来帮忙运营,有团队后就变成中心化了。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讲,只有中心化后才好管理,
9. 互联网究竟带来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
分两个阶段吧。
当互联网大众普及冲击传统等级社会时,变现的是去现实社会中的组织化、中心化。
如果从互联网本身领域来看,互联网也是有层级和中心的。
最简单的,网络知道就有等级的分别。虽然你跟别人同时答题,结果也一样,因为等级的关系,展示的优先顺序就不一样。这难道不是层级化和中心化?
总体来看,当下社会,互联网以去中心化的趋势为主。
10. 互联网精神是什么
互联网精神,来自互联网的最初设计:对等、开放、容错、共享、去中心、自组织、非商业,等等。互联网精神不要求人人具备这种精神,但互联网的原始设计,却会自动放大符合其精神的东西。新手可以去网络下SEO十万个为什么.那里可以给新手很多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