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观点采择特征是去自我中心化

观点采择特征是去自我中心化

发布时间: 2022-02-27 01:53:43

A. 为什么说儿童思维发展过程是一个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由于思维发展水平低而表现出的思维上的种种不足。指个体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去自我中心表现为,从不能区分自我与外界到摆脱对动作和直接感知觉的依赖,能够区分自我与外界,能够表征他人的心理世界,获得观点采择能力等。 在感觉运动阶段初期,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表现为不能区分自身与外界,完全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世界中,认识不到在他的感觉之外还存在更广阔的世界。在感觉运动阶段末期,随着象征性机能产生,儿童能够区分自身与外界,这是去自我中心的表现。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表现在表征水平上。此时,儿童虽然对事物形成了表征,但不能表征他人的心理世界,所想所感总是和自己所想所感是相同的,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 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后,儿童的思维进一步去自我中心化,表现为能够从多个维度来认识事物,能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即具备了观点采择能力。 因此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B.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划分,具有“自我中心化”特征的是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C. 观点采择和自我中心之间的关系

1、自我中心的概念: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如当自己的汤是热的时,就认为别人的汤也是热的。而观点采择则相反,经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对于那个研究的理解:个人觉得观点采择因为是从他人立场和观点看世界的,于是会认为别人是自私的,于是心理不平衡,需要以比原本更自私的立场和态度社交。

仅供参考~

D. 名词解释:观点采择

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经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主要有三种:Rubin(1978)认为:观点采择是指个体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并协调起来的能力。Selman(1980)认为:观点采择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观点之间的关系的能力。Shantz(1983)认为:观点采择表现为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人依据我们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知识,结合可以从直接的情景中获取的任何具体信息,对在一定情景中突出的角色特性的意义作出了猜测的过程。

皮亚杰观点
皮亚杰认为的自我中心是认知方面的,而我们多是将自我中心与社会学上的利己主义联系起来的。要理解观点采择和自我中心之间的关系,就要提到锚定调节理论。锚定调节理论是指:人们在采择他人观点的时候不是把自己的观点放在一边,而是把它作为一个起点,或者一个判断的立足点。成人会同时考虑其他人有他们自己动机,信念和背景,所以对于同样的刺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知和理解,因此他们认为这个自我中心需要用判断来调节他们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别
其他研究
有研究表明,人们在社交中,观点采择会使人们对社交的公平感下降,在实际采取行动时比不进行观点采择更加自我中心。也就是说,当我们用观点采择考虑他人的想法时,会认为别人是自私的,觉得存在着不公平,于是自己也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了。想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当我们认为别人很自私的时候,自己心理难免不平衡,也想自私一回,于是就出现了两种情况,有的人因为超我比较重,虽然心理不平衡,可还是选择不自私,还有的人就会受到这样认知的影响,而选择以自我为中心处事。这样说来,观点采择就有两种作用,一种是促进合作,更为别人着想,另一种就是会让人更加会自己考虑,更加自私地处理问题。 这样的认知过程仿佛就有些复杂,但确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可我们也可以选择采择的内容,采择别人善意的观点,采择别人恶意的观点,我想结果是不一样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也许我习惯以一种善意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相信世上的好人很多,也把别人想得简单美好,当师姐介绍到这样一种观点时,我有点明白了以前的困惑。我和好友会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复杂,有的人会如此自私。也许他们把这个世界想得很复杂,很黑暗,是一种自我保护吗?为了自己不受伤害,他们也选择了以自我为中心。

E. 个体观点采择发展阶段的特点

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
这样的道路对自己要更有针对性。

F. 为什么说儿童思维发展过程是一个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家长的第一堂情商课,宝宝对周围的认知是自学的能力,但是家长有计划的互动是这个时候最好的教育。
请用语言给宝宝描述,宝宝本身和环境其他人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
从简单的开始:开心,难过,害怕,平静,生气
然后再进一步的准确理解进阶的情绪:悲伤,恐惧,友好
最后到一些高阶的情感:尴尬,退缩,愤怒等
千万记得不要以为孩子天生就会懂得很多,宝宝不是从家庭教育就是从电视以及其他的社会教育中判断分析自学。
转移注意力是最好的干预方法
2-3岁的孩子道理认知体系还不完整,对于情绪无法控制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用其他更加有吸引力的事情把孩子从无聊吵闹的情绪中解救出来。
记住:千万别和孩子生气,和孩子讲道理,都是情商低的父母的表现
如何去"自我中心化"是这一个阶段宝宝主要的任务
(敲黑板,这是未来情商的源头)
让孩子知道"你"、"我"、"他"的区别,还有"你的","我的","他的"区别
这个可以从分享开始:
举个例子,家里来了一个漂亮的小姐姐,宝宝很开心,拿了一个比较小的苹果送给小姐姐
可能很多家长面对这种情况,马上就会去批评孩子做得不对,甚至是指责孩子自私。
自己的是非对错观念是生活了这几十年才积累起来的,怎么能够要求一个二三岁的孩子和自己拥有同样的是非观呢?
我们怎么做呢?
请问宝宝:如果有人送苹果给你,你希望收到大的还是小的?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大的!
对啊,你看,你希望收到大的。那你觉得小姐姐希望收到大的还是小的呢?
他想了想,回答道:大的吧!
那如果人家把小苹果送给你,你开心吗?
宝宝想了下:不开心!
那你觉得小姐姐收到你给他的小苹果会开心吗?
宝宝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不开心!
那你是希望小姐姐开心呢还是不开心?
宝宝:我希望小姐姐开心!
那你觉得应该给老师大苹果还是小苹果呢?
宝宝:大苹果!
当我类似的事件冲突的时候,请家长尽可能全面地去描述站在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人的想法、感受和期待,让宝宝从小就认知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期待。
这种"去自我中心化"的思维训练会是未来情商的基础

G. 皮亚杰认为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的儿童处于什么阶段

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

关于认知发展问题,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H. 观点采择的介绍

观点采择是指儿童推断别人内部心理活动的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愿望、情感等。观点采择的本质特征在于个体认识上的去自我中心化,即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热点内容
收到假eth币 发布:2025-10-20 08:58:16 浏览:973
暗黑破坏神2eth打孔 发布:2025-10-20 08:42:58 浏览:105
BTC和CBT是一样的吗 发布:2025-10-20 08:42:57 浏览:233
华硕trx40Pro供电 发布:2025-10-20 08:33:26 浏览:432
晒人民币编号的朋友圈 发布:2025-10-20 08:25:32 浏览:687
doge格式 发布:2025-10-20 08:02:00 浏览:382
以太坊会爆发吗 发布:2025-10-20 08:01:59 浏览:772
一台比特币矿机的功率 发布:2025-10-20 07:39:24 浏览:925
trx辅助带 发布:2025-10-20 07:35:29 浏览:48
比特币哈希值有多少位 发布:2025-10-20 07:31:20 浏览: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