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352的算力

352的算力

发布时间: 2022-03-22 18:24:48

❶ RX478的ETH默认算力有多少M

480和580的双精度值基本一样,都是单精度的1/16,大概360GFLOPS,实际上这俩卡挖矿不好用,280x的双精度是这个3倍,1000GFLOPS左右。

❷ 华为、北汽蓝谷合作首款车将于4月亮相,这款车有哪些亮点

北汽蓝谷ARCFOX极狐S HBT车型将采用为最为先进的三颗激光雷达搭载方案。HBT还将同步搭载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雷达,同时搭载算力可达352Tops的华为芯片,形成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华为的激光雷达应用场景丰富,实际行驶过程中的远距小障碍物、近距离加塞、近端突出物、隧道、十字路口左拐、地库等,都不在话下,并且兼具高速车辆检测能力。另外,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总裁王军透露,华为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至 200 美元,甚至 100 美元。

自动驾驶技术一共,按照目前惯用的分级标准,自动驾驶技术一共分为L1-L5五个级别,而目前已量产的技术中还不存在真正意义的自动驾驶,最高级别的特斯拉顶多也只能算是L3级,严格地说只能算是比较高级的辅助驾驶功能。

这些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❸ 算力平台的发展与应用有哪些

我们生活在数据化的时代,一切数据化的服务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持,算力平台的应用领域挺广的,我给你发2张图看看你就知道了。

❹ 算力的大小是怎么评估的

您好,您说的应该是某些区块链平台所谓的算力吧,现在这种平台其实他们的算法参差不齐,国内真正的区块链平台实际上是零,这种算力是根据用户的活跃度,以及其他的一些统计率值计算的。

❺ 算力平台算的是什么

拿十次方和算力地球联手推出的免费算力来说,主要为需要大量算力输出的项目提供免费算力支持,算力银行可提供全球范围内个人设备的闲置算力,为世界级科研项目提供算力支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学等各个领域。

❻ 想入手一台蚂蚁L3+矿机,每天收益大概有多少呢

现在基本挖不倒了,总共就2100万个。都挖的差不多了,不能说多久挖到一个,就是靠计算机每日每月的计算挖掘的。很难说运气多久会降临在你身上。

❼ 高通发布自动驾驶平台,预计2023年装车量产

1月7日,高通正式发布全新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SnapdragonRide平台。该平台包括安全系统级芯片、安全加速器以及自动驾驶软件栈,能够满足最高L4/L5级自动驾驶的运算需求。高通宣布该平台将于2020年上半年交付给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进行前期开发,预计搭载该平台的汽车将于2023年投入量产。

解读:早在2012年,高通就进入了汽车芯片领域。截至目前,高通在汽车板块的订单金额累计已达到70亿美元,而在两个月前,这一数字还是65亿美元。

不过,之前做的芯片都是通信及娱乐类芯片。在这次的发布会上,高通方面的透露,其发力自动驾驶芯片,也已经有四年多时间了。高通在2017年拿到了加州的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该项测试的目的正是为了验证其芯片。

当前,自动驾驶芯片最大的一个痛点是很难实现算力和功耗的平衡,而高通从一开始就决定利用其在手机芯片产业的积累做高算力、低功耗的ASIC芯片。高通这次发布的L4级自动驾驶计算平台SnapdragonRide,搭载了两颗自研的自动驾驶处理器ML(ASIC)、还集成了GPU、CPU。

SnapdragonRide平台可在130W的功耗下达到最高700TOPS的算力。若这一规划能变成现实,那高通的自动驾驶方案在算力上还是挺有竞争力的。如与特斯拉Hardware3.0的144TOPS/72W相比,高通的产品能效优势很明显。,

目前已量产方案中,算力最强的是华为的MDC600,算力为352TOPS,但功耗也高达352W;其次为英伟达的DrivePegasus,算力为320TOPS,但功耗也高达500W。

据规划,英伟达基于下一款自动驾驶芯片的Orin的计算平台AGXOrin的算力可达2000TOPS,但功耗也高达750W,这种功耗,几乎无法应用于量产车。

相比之下,高通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不需要风扇或液体冷却系统散热,而是通过更简单的被动风冷系统,从而达到比较高的可靠性。

SnapdragonRide平台还将芯片减配,变成算力在60-120TOPS的L2-L3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或者算力为30TOPS的ADAS解决方案。在这次CES上,高通与通用汽车就ADAS业务达成了合作。

在商业模式上,高通的做法比较开放,既可以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也可以只卖芯片,算法及传感器方案之类的由客户自己去处理。

今后,V2X芯片也会是高通在汽车业务上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此外,高通还通过其Car-to-CloudService为车企提供云计算、OTA方面的技术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其Car-To-CloudSoftSKU支持芯片组的安全升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❽ ARCFOX是绿色智能出行吗

ARCFOX是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属于新能源汽车,自然是绿色出行。在智能层面,ARCFOX全球首个推出商业搭载 5G 技术的架构——IMC 智能模块标准架构,其拥有算力高达每秒352万亿次的最强芯片!未来可实现在L3和L4级别的自动驾驶。

❾ 华为造什么车

也就是说,华为MDC智能驾驶平台可针对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算法,用一套软件架构,不同硬件配置,就能够支持L2+~L4自动驾驶算法的平滑演进升级。

徐直军说,华为最大的优势就是AI与云的能力,以昇腾芯片+智能操作系统为基础,打造MDC智能驾驶平台,华为还通过开放API(,应用程序接口),希望跟广大的部件提供商、集成商、应用开发商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三个生态——传感器生态、智能驾驶应用生态和执行部件生态,最终促进整个汽车产业走向智能驾驶,也就是华为所言的通过?“平台+生态”战略,使能智能驾驶进入快车道。

其一是传感器生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等,让这些传感器方便与MDC连接在一起。徐直军表示,MDC智能驾驶平台必须构筑一个生态,因为它是大脑,所有传感器的东西都要连过来,要相互认识。

当然,作为选择之一,华为也会利用自己的5G技术来开发毫米波雷达,实现全天候的成像,同时我们也会充分利用全球领先的光电子技术,开发激光雷达,真正解决激光雷达面临的成本问题与性能问题。

目前,全球毫米波雷达领域大致形成了ABCD(奥托立夫Autoliv、博世Bosch、大陆Continental、德尔福Delphi)控场的局面,但即便是频率最高的77G毫米波雷达,分辨率仍然过低,不仅无法对行人和障碍物进行精准的建模,在传感器融合和同步、AI算法处理上,毫米波雷达的原始数据也不够友好。而激光雷达的高成本也让众多玩家苦恼不堪。华为如果在这两个方面有突破,对于智能驾驶的传感器领域可以说是重大突破。

其二是智能驾驶应用生态。华为的MDC智能驾驶平台,包括硬件平台(自研CPU/AI芯片)和自研车控操作系统。华为的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就像智能手机的安卓或者类似于鸿蒙,要支持所有的车企、Tier1和应用开发商,让他们基于这个操作系统开发各种各样的智能驾驶算法、应用,支持汽车产业来不断提供智能驾驶创新功能和服务。

其三是执行部件生态。智能驾驶最重要是指挥,它是一个大脑,它要指挥最终执行部件怎么动,这里也要有接口,接入任何厂商的电驱、电动等各种执行部件。“我们把接口的标准打造好,让MDC跟所有的执行部件容易配合。”徐直军说,但华为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问题和挑战,需要建立广泛的生态联盟,凝聚共识,来推动标准建立。

那么,华为的MDC智能驾驶平台在整个汽车业自动驾驶进程中,它占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到底它现在能够推进自动驾驶进程到什么地步?

徐直军这样回答汽车商业评论的提问:“为什么叫智能驾驶,没有讲自动驾驶呢?完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是终极追求。自动驾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实现彻底的无人驾驶,但是走向这个终极目标过程中,它能够创造价值。特斯拉已经给大家创造了价值。”

比如特斯拉做了几个智能驾驶的功能,消费者很喜欢。他提出了中国道路交通情况下,三种功能大家都会喜欢,分别是自动泊车功能、车自己找停车位功能还有交通拥堵情况下的跟车功能。

目前,华为已把MDC智能驾驶平台开发版提供给了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在这个平台上做智能驾驶应用。

智能全场景出行体验

智能座舱不只是屏多屏少问题,华为CDC智能座舱平台怎么干?

关于智能座舱,最近两年来在汽车业界也是非常时髦的话题,但是要真正做好甚至谈好,很不容易,因为这也是一个不断演进中的汽车未来。

现在,汽车中的屏越来越大似乎是智能座舱的一个标志,但显然,大多数承载的生态和传统车没有太多区别,我们对华为CDC智能座舱到底有什么期盼?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智能座舱是由不同的座舱电子组合成完整的体系,不是简单地以液晶仪表、HUD、中控屏及中控车载信息终端、后座HMI娱乐屏、车内外后视镜等为载体,而是将人工智能、AR、ADAS、VR等技术融入未来的座舱布局之中,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给之以传统汽车所没有的服务。

智能驾驶舱产业链,以中控平台为基础,逐渐向液晶仪表、抬头显示和后座娱乐延伸,实现多层次信息的处理操作和独特的人车交互。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是智能驾驶舱信息交互的重要载体,IVI能够实现包括三维导航、实时路况、IPTV、辅助驾驶、故障检测、车辆信息、车身控制、移动办公、无线通信、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TSP服务等一系列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车辆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驾驶舱升级路径可类比智能手机,相比ADAS,驾驶舱电子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全球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且一切都还在演变之中,并无真正的寡头。

回到华为的CDC智能座舱平台。所谓CDC,即CockpitDominController,座舱域控制器。它可实现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在硬件、软件和应用生态等全产业链的无缝共享,建立起的以汽车场景为主的数据中心。

这种共享有三:其一,于智能手机Kirin芯片构建IVI模组,发挥产业链协同的规模效应,降低硬件成本;其二,基于鸿蒙OS,共享华为“1+8”生态,实现跨终端的全无感互联;其三,享智能手机丰富APP生态提升用车体验开放API,使能跨终端伙伴发展智能座舱应用。

这其中,与传统的多芯片方案相比,单芯片方案驱动智能座舱,类似于座舱域控制器的方案,可以精简座舱处理器布局,极大地降低系统成本,并能提供多屏互动等全方位的智能互联体验。

一芯多屏的智能座舱已经成为趋势。比如2018年8月7日安波福宣布将为长城汽车全新一代的哈弗和WEY品牌提供单芯片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可同时驱动全彩液晶仪表、抬头显示和中控娱乐等车载电子系统的所有功能。再比如,2019年初华阳集团推出了新一代车规级芯片i.MX8以及最新车载操作系统AndroidP信息娱乐方案。

与此同时,在智能座舱方面,车载硬件也向模块化方向发展,软件系统的比重不断增加。一些汽车厂商开始将IVI进行模块化布局,能够减少不同车型配置的复杂程度、加大单品模块的重复利用率。

但华为的CDC智能座舱平台看起来更胜一筹,按照徐直军的说法就是要把华为智能终端积累的硬件生态、软件生态、应用生态带入到智能座舱。除了提供娱乐服务,未来自动驾驶实现后,会有更多的乘客服务和安全服务。

他说:“我们在中国、在全球都拥有大量的智能手机用户,整个产业界建立了广泛的智能终端生态,真正实现了规模化、低成本。智能座舱是在车上,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智能终端和智能座舱平台共享一个生态。”

徐直军说,华为跟车企沟通CDC智能座舱想法,大家最欢迎把华为智能终端的生态搬到车上,共享智能手机生态。同时,开发API,使能跨终端伙伴发展智能座舱应用。

比如不光整个娱乐系统,未来仪表盘AR显示,以及判断驾驶员没有自动驾驶之前是不是睡觉、是不是分心,也就是驾驶员监控系统(DMS),等等,都可以通过智能座舱平台来解决。

华为希望通过芯片+OS+生态,使能数字座舱,构建智能全场景出行体验。这些体验包括智能护驾、信息娱乐/车家互控、全生命周期服务、智真办公和家庭影院。它提供的智能服务引擎包括座舱感知、决策和控制,多模态实时交互、人车家无感互联和服务找人。

华为最终构建起的智能座舱的生态,硬件是可以更换的,应用是不断更新的,软件也是可以不断升级的。独立的账号体系、云服务和整车OTA能力,成为汽车座舱智能化所趋的大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热点内容
2015年比特币挖矿业 发布:2025-08-11 11:54:28 浏览:410
比特币iso 发布:2025-08-11 11:40:52 浏览:970
能源区块链龙头 发布:2025-08-11 11:36:25 浏览:9
量子链矿池 发布:2025-08-11 11:33:24 浏览:829
区块链糖果是干嘛的 发布:2025-08-11 11:32:43 浏览:411
耦合链区块链 发布:2025-08-11 11:28:58 浏览:544
2009年显卡挖比特币难 发布:2025-08-11 11:25:24 浏览:190
破解比特币方法 发布:2025-08-11 11:16:33 浏览:274
币圈668社群 发布:2025-08-11 11:14:06 浏览:344
币圈那个钱包最好 发布:2025-08-11 10:51:58 浏览: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