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节点力怎么算
『壹』 有限元软件压强是怎么转化成节点力的
根据不同的问题,单元形状选择是不同,一般有限元内部会自动选择!
节点组成单元,单元由节点组成!有时候一个节点就可以组成一个单元,只有单元才用与最终的计算,但是每个单元都有节点,哪怕是一个单元只有一个节点!
『贰』 有限元,求单元刚度矩阵,求单元节点力
。
『叁』 在有限元法求解过程中,单元的节点力、单元节点上的外荷载(外力)、单元的应力(内力 )之间的关系是是么
(1)单元的节点力是指的单元在节点位置的内力,是这个单元在节点位置受到的其他单元(与这个节点相连)对这个单元的作用力和外力之和,对于这个单元而言也等于单元本身在节点位置受到的外荷载;
(2)单元节点上的外荷载,是外力,这个节点可能是多个单元的节点,上面(1)中所有单元在的节点力的合力是同这个外荷载平衡的;
(3)单元的应力是力学的概念,单位面积的力,通过对单元应力的积分可以得到单元的节点力。如果是均匀受拉的杆单元,单元力=应力*单元横截面积。
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举个例子,如有2个单元(单元编号是1和2)共用同一个节点(1)
节点(1)上作用一个20N的竖向力,这个力就是节点的外荷载。
如果根据分析,单元1受到12N竖向力,单元2受到是8N竖向力,这2个力就是单元的节点力。当然如果有方向,这2个力需要进行矢量相加等于外荷载。如果单元1的面积是10平方毫米,单元2是4平方毫米,那么单元1的应力是12/10=1.2Mpa,单元2的应力=8/4=2MPa.
这是杆系有限元的概念,如果是实体单元那么应力计算要通过形函数和本构关系进行。
『肆』 有限元分析时,节点之间不传力,怎么解决
第一个问题, 答案是单元节点应力接近理论值,理论上在单元节点上,该点应力值是精确满足本构方程的,所以该点的值是精确值,但是有时候单元采取高斯积分点,这时候在高斯点上就是精确值,而单元节点上就不是了,再一个,有限单元法的直接解是位移,而应力值是派生解,是位移取导数得出,当位移精确的时候,应力值不一定精确,这很好理解,当一个函数本身连续的时候,他的导数不一定连续,这就需要所谓的“应力磨平”一般是有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的,最后,现在的通用有限单元法程序都是以里兹变分和伽辽金加权残数为理论基础的,这种最小位能原理求得位移近似解的弹性变性能是精确解变形能的下界,也就是说,该方法得出的近似位移场在总体上偏小,即结构的计算模型显得偏于刚硬。第二个问题,我还没有做过优化分析,暂时解答不了这个问题.
『伍』 有限元中节点应力为437E+08是什么意思
这代表该点应力值43700000000,但是单位不能确定。ANSYS计算结果本身没有确定单位,与你在输入参数时的单位有关,可以根据你输入的参数单位推算结果的单位。一般计算应力喜欢用单位兆帕,但是你的这个值太大了,不符合实际,建议检查一下你的输入参数。
『陆』 有限元分析,把F等效到1节点和2节点,我只知道力分别是50KN,转矩是多少,为什么
这是理论力学里面的力的平移定理,附加的转矩为50*2=100KN.M
具体的推导可以见下面的参考资料
『柒』 有限元精度 节点应力
tet4是一阶常应变单元,刚硬,节点应力是由单元应力平均而来的,所以一阶的是一致的,但是一阶应力精度很差,比二阶tet10刚度一般大40%,但是模态高出的不是太多,二阶tet10的结果是比较可信的。顺便纠正一下楼上的,nastran默认是线性求解,直接解刚度矩阵求逆得位移场,不能说收敛不收敛,非线性才有收敛不收敛之说。。。
『捌』 有限元法节点单元越多计算越精确吗
从有限元本身来看,单元划分的越细,节点布置得越多,计算的结果越精确。但计算时间和计算费用的增加。所以在划分单元时对应兼顾这两个方面。
『玖』 在对夹具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各支撑点的受力如何计算那
对于对称的零件作分析使用,可以减少单元数量,节省时间!载荷也必须对称!
『拾』 有限元集中力作用在节点上的话此节点处不就是无穷大的应力了吗
理论上集中力作用于一点时该点的应力是无穷大
在有限元中,作用于一点的力会由与之关联的所有单元承受,并分散到这些单元中,再由这些单元传导到邻近且更远的单元中去,因而计算结果并不是无穷大。当然,如果在集中力附近加密单元,会出现作用单元应力逐渐增大的现象,如果单元尺寸变得无穷小,将出现极大值应力,奇异点应该是这个意义上的。
因此,应该注意集中力的加载,一方面事实上单个的集中力不存在,应该将集中力分散到作用区域加载,甚至采用一定的等效方法分散加载。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这个奇异点附近的应提交回答力不一定准确:如果这个部位应力的确高,应该采用弹塑性和大变形计算;如果只是加载造成的,则应该认识到此处的计算结果是不正确的(但稍远处的计算结果还是有效的)。
另:平面单元受垂直作用力时,往往由于柯西霍夫假设而认为法向应力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