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vier算力提高
⑴ 想问问,小鹏P7怎样,智能化程度高吗
在新势力造车中,小鹏汽车算是做得不错的一家,特别是小鹏P7,最近上热门的频率也是挺高的,这也是因为小鹏P7在4月27号发布上市了。小鹏P7一开始就是作为智能的产物,小鹏P7是一款定位年轻人的智能电动车,在目前行业内,小鹏P7的智能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可以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场景体验,包括全自动高速导航,
L3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目前在国内还是比较少见,普遍是L2或者L2.5,别小看L2.5到L3,这其中的难度超过想象,它需要有精确的算法,才能保证不出意外,同时,在硬件上,小鹏P7所搭载的XPILOT 3.0也配备了性能强劲的专用硬件,其核心是来自英伟达的DRIVE Xavier。小鹏P7搭载了一颗 Tegra Xavier CPU 和一颗拥有 512 CUDA 核心的 Volta IGPU,在 INT8 精度下的算力可达 30 TFLOPS,也就是可以实现每秒30万亿次运算,可以说是车规级安全芯片中的又一个“超算”,数据上的改变,是研发过程中克服无数困难才达到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些冷冰冰的数字,小鹏P7在感知系统上以视觉感知为主、
多种传感器为辅,目前来说,小鹏P7的感知系统要比特斯拉更丰富也更复杂,但实际的操作,还是要等实地体验才能清楚。
⑵ 智己L7限量发售,这款汽车有哪些亮点
最近有一条消息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那就是智己L7开始发售,那么这款汽车都有哪些亮点呢?今天我们来一起聊一下。
最近智己汽车官方公布了旗下首款智能纯电动轿车的很多信息,新车将会有三种颜色可以选择,并且新车将会在上海车展上开始预定。
⑶ 英伟达发布最新自动驾驶芯片Atlan 2025年大量装车
此外,法拉第未来宣布将在FF 91上搭载英伟达Drive Orin平台。未来,FF 81和FF 71车型上配备更先进的自动驾驶和停车功能,这两款同样搭载NVIDIA DRIVE Orin自动驾驶平台的车型预计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上市。
⑷ 解决两大难题 英伟达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分析
这样的性能特点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来说匹配度更高,因此英伟达获得了很多涉足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青睐,商用车领域的Volvo、MAN,共享平台滴滴出行和UBER还有德国大陆等汽车零部件企业都是英伟达的合作伙伴。
写在最后:
Orin芯片的诞生解决了自动驾驶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问题:兼容性和安全性,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这家公司在技术方面的不断追求,更是一种为客户、合作伙伴以及社会负责的态度。或许在“海王”之后我们还会迎来“钢铁侠”、“绿巨人”等等不同的超级英雄,但相同的是它们都将为人类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李开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⑸ 国内自动驾驶芯片有哪些知名品牌
目前,黑芝麻智能是全球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引领者,国产芯片产品最领先,始终保持大算力芯片领先行业1年以上。拥有华山系列芯片计算平台(二号A1000、二号A1000L、二号A1000 Pro)。A1000 Pro是目前国内算力最高的自动驾驶计算芯片,采用异构多核架构,16核Arm v8 CPU ,16nm工艺制程,典型功耗仅为25w,支持16路高清摄像头输入,支持ASIL-B级别功能安全,内置ASIL-D级别安全岛,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安全可靠的特点。
⑹ 280TOPS算力爆表!北京车展最强国产自动驾驶平台是它
▲左右分别为黑芝麻CEO单记章、COO刘卫红
黑芝麻CEO单记章此前是全球视觉芯片领军企业OmniVision创始团队成员,在硅谷芯片行业打拼了20多年,在图像处理芯片和软件算法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CTO齐峥是英特尔奔腾二代芯片主要设计成员、CSO曾代兵是中兴微电子总工程师,COO刘卫红则曾是博世中国ADAS主力部门——底盘与控制系统事业部的中国区总裁。
正因为有超强的研发团队,让黑芝麻这家初创公司可以在3年时间内做出ADAS芯片华山一号A500并量产上市,在今年推出华山二号A1000芯片,发布FAD自动驾驶平台。
今年以来,新车如果没有配备L1/L2级自动驾驶,都“不好意思卖”,自动驾驶的普及程度正在快速提高,而更高等级的L3级甚至L4级自动驾驶也已经到了量产前夜,行业内对自动驾驶芯片和计算平台解决方案需求呈爆发性增长态势。仅自动驾驶芯片的市场规模,都有望达到万亿美元级别,成为半导体行业最大单一市场。
因此,FAD此时进入自动驾驶市场可谓正当其时。
今年8月,一汽智能网联开发院与黑芝麻达成技术合作协议。一汽智能网联开发院将启动基于华山二号A1000的智能驾驶平台的开发,以满足后续量产车型需求。双方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加速国产智能驾驶芯片的产业化落地。
另外,黑芝麻也已经签约多个FAD定点车型,预计明年就将有搭载FAD自动驾驶平台的车型上市。此外,国内外也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始测试FAD自动驾驶平台,测试车辆已经上路。
黑芝麻在自动驾驶芯片和域控制器中取得的巨大成功,让行业研究机构开始重视这家刚成立4年有余创业公司。今年4月,硅谷最强智库之一的CBInsights发布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榜单,黑芝麻在车载芯片领域上榜,成为中国芯片设计企业65强之一。
今年7月,黑芝麻华山二号A1000芯片也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平头哥、依图、寒武纪等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同台亮相。
可以说,黑芝麻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公司,甚至已经有能力和芯片行业的老大哥们一较高下。同时,黑芝麻的快速进步,也推动着国内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再上新台阶。
在与两位创始人的交谈中,他们还透露了一个彩蛋,明年黑芝麻将发布性能更强的芯片,届时搭载这一芯片的FAD自动驾驶平台最高算力有望突破1000TOPS,其算力已经可以进行完全自动驾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⑺ 21tops算力相当于什么显卡
英伟达的一个Jetson Xavier NX就是21tops算力。
11月7日,英伟达宣布推出全球尺寸最小的边缘AI超级计算机Jetson Xavier NX,主要面向机器人和边缘嵌入式计算设备。这款新品拥有比信用卡还小的外形,节能型Jetson Xavier NX模块在运行AI工作负载时,可提供最高21 TOPS的服务器级性能,售价399美元,即将在2020年3月开始出货。英伟达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边缘AI芯片产品,让AI初创公司们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英伟达边缘AI芯片已经有四个系列
今天发布的Jetson Xavier NX最大的亮点在于,与Jetson Nano尺寸相同(70X45mm)的情况下,能够在功耗10W的模式下提供最高14TOPS,在功耗15W模式下最高21 TOPS的性能。另外,Jetson Xavier NX能够并行运行多个神经网络,也能同时处理来自多个高分辨率传感器的数据。
Jetson Xavier NX模块具体的规格如下:
GPU:配备384个 NVIDIA CUDA core和48 个Tensor core的 NVIDIA Volta,外加2个NVDLA
CPU:6-core Carmel Arm 64位CPU, 6MB L2 + 4MB L3
视频:2x 4K30 编码和2x 4K60解码
摄像头:最多6个 CSI摄像头(通过虚拟通道最多36个),12路(3x4或6x2) MIPI CSI-2
内存:8GB 128位LPDDR4x;51.2GB/秒
连接:千兆以太网
OS支持:基于Ubuntu的 Linux
模块尺寸:70x45mm
Jetson Xavier NX面向的是对性能需求高,但受到尺寸、重量、功耗以及预算限制的嵌入式边缘计算设备,比如小型商用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高分辨率传感器(用于工厂物流和生产线)、光学检测、网络录像机,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其他工业物联网(IoT)系统。
为了满足这些场景,除了硬件外,软件支持也非常重要。英伟达表示,对于已经开始打造嵌入式计算机的公司,Jetson Xavier NX与所有Jetson系列产品一样都可以在相同的CUDA-X AI软件架构上运行。同时,作为NVIDIA软件架构方法的一部分,Jetson Xavier NX由NVIDIA JetPack SDK提供支持。
NVIDIA JetPack SDK是一个完整的AI软件堆栈,可以运行复杂的AI网络,并用于深度学习的加速库以及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多媒体等。
Jetson Xavier NX的上一款产品是在今年3月的GTC发布,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宣布推出售价仅99美元的Jetson Nano。根据官方的说法,借助CUDA-X,Jetson Nano可以提供472 GFLOPS的AI性能,功率低至5W。这款售价不高,能够运行所有AI模型的边缘计算平台发布后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Jetson Nano的上一款产品在去年发布。去年九月的日本GTC,黄仁勋公布了AGX阵容,包括Drive Xavier和新推出的Drive Pegasus,还有Jetson AGX Xavier。Jetson AGX Xavier的大规模计算性能可以处理机器人至关重要的测距、定位、测绘、视觉和感知以及路径规划。
Jetson家族更早的产品Jetson TX2在2017年推出,提供两种运行模态:一种是MAX Q,这种模态下能效比能达到最高,是TX1的2倍,功耗在7.5W以下;另一种是MAX P,性能可以做到最高,能效比同样可以做到前一代的2倍,功耗则在15W以下。
虽然推出的时间不同,但他们都具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边缘SoC的特点,并行运行多个神经网络。
边缘端实力增强,初创公司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英伟达在云端AI芯片市场获益颇丰,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擅长并行计算的GPU能够在在数据中心的各种模型中训练时体现出性能优势。虽然凭借云端AI芯片成为了众多AI芯片初创公司想要超越的目标,但英伟达也有自己的困扰。首先,为AI优化和设计的高性能GPU价格昂贵,让不少开发者望而却步。
其次,随着AI算法的逐步成熟,云端AI训练芯片市场的增速将会放缓,英伟达想要保持业绩的增长以及在AI市场的领导力,就需要向边缘AI市场拓展,同时,用云端加边缘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吸引更多客户。
从面向终端和边缘设备的Jetson系列芯片的布局来看,英伟达早已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如今,Jetson系列芯片算力从0.5TFlops到32TOPS,应用覆盖小型嵌入式设备、智能汽车、工业设备等多种应用。今天高性能小尺寸Jetson Xavier NX发布,让Jetson家族能够提供性能和功耗更加多样的边缘芯片,这背后就是为了满足AIoT市场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不过,更应该看到的是,英伟达如今不仅能够提供云端和终端AI芯片硬件,其成功背后还有强大的软件生态的支撑。据雷锋网了解,Jetson系列已经吸引了40万的开发者,拥有了3000用户。
这对于AI芯片的初创公司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由于云端AI芯片更加依赖生态,芯片的设计难度也更大,所以大部分AI芯片的初创公司都选择在边缘端市场,并且大都主要提供AI加速器。AI芯片初创公司们希望凭借独特的架构设计以及领先的性能指标的芯片获得市场的认可。
然而,开发者在进行AI算法迁移的时候往往需要使用AI芯片公司提供的编译器等工具,这不仅会增加软件开发者的使用门槛,还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初创公司的AI芯片大部分都没有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应用。
这就意味着,AI芯片初创公司们在产品设完成并流片之后,如何找到合适的市场以及模式进行商业化变得非常关键,特别是在资本寒冬以及AI芯片进入落地战的当下。
显然,AI芯片初创公司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一方面,无论是英伟达还是英特尔,他们在云端和边缘端都已经有竞争力很强的产品,在边缘端,凭借软件生态以及渠道的优势,巨头们的芯片更容易获得客户,甚至连擅长软件的Google都推出了面向边缘市场的Google Edge TPU。另一方面,AI芯片初创公司想要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就必须不断迭代和投入,这就需要资金的持续支持,但融资环境以及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正如雷锋网在今年3月份的文章中指出的,AI芯片的战火已经蔓延至边缘端,Jetson Xavier NX的推出不仅是英伟达边缘端AI芯片布局的完善和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更是边缘端芯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标志。
AI芯片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有助于推动AI的向前发展,但对于实力较弱的AI芯片初创公司而言,随着芯片巨头们更有竞争力产品的推出,以及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更愿意称自己为系统公司,而非单纯的芯片公司,这让AI芯片初创公司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
⑻ 英伟达发布史上最强计算平台,黄教主:自动驾驶不再担心算力问题
原本应该在今年 3 月份于加州圣何塞举办的英伟达 GTC 2020 大会,因为全球性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而不得不推迟举行。
比原计划晚了将近 2 个月,英伟达 GTC 2020 终于在 5 月 14 日回归。
不过这一次开发者们没办法在线下集会,只能通过线上直播观看「皮衣教主」黄仁勋的主题演讲。老黄此次是在他硅谷的家中完成了这场别开生面的「Kitchen Keynote」。
虽然是厨房举行,英伟达依然爆出「核弹」,发布了全新一代的 GPU 架构 Ampere(安培)。
在自动驾驶方向上,英伟达通过两块 Orin SoC 和两块基于安培架构的 GPU 组合,实现了前所未有的?2000 TOPS?算力的 Robotaxi 计算平台,整体功耗为?800W。
有业界观点认为,实现 L2 自动驾驶需要的计算力小于 10 TOPS,L3 需要的计算力为 30 - 60 TOPS,L4 需要的计算力大于 100 TOPS,L5 需要的计算力至少为 1000 TOPS。
现在的英伟达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已经建立起了从?10TOPS/5W,200TOPS/45W?到?2000 TOPS/800W?的完整产品线,分别对应前视模块、L2+ADAS?以及?Robotaxi?的各级应用。
从产品线看,英伟达?Drive AGX?将全面对标 Mobileye?EyeQ?系列,希望成为量产供应链中的关键厂商。
1、全新 GPU 架构:Ampere(安培)
2 个月的等待是值得的,本次 GTC 上,黄仁勋重磅发布了英伟达全新一代 GPU 架构 Ampere(安培)以及基于这一架构的首款 GPU NVIDIA A100。
A100 在整体性能上相比于前代基于 Volta 架构的产品有 20 倍的提升,这颗 GPU 将主要用于数据分析、专业计算以及图形处理。
在安培架构之前,英伟达已经研发了多代 GPU 架构,它们都是以科学发展史上的伟人来命名的。
比如 Tesla(特斯拉)、Fermi(费米)、Kepler(开普勒)、Maxwell(麦克斯维尔)、Pascal(帕斯卡)、Volta(伏特)以及 Turing(图灵)。
这些核心架构的升级正是推动英伟达各类 GPU 产品整体性能提升的关键。
针对基于安培架构的首款 GPU A100,黄仁勋细数了它的五大核心特点:
集成了超过 540 亿个晶体管,是全球规模最大的 7nm 处理器;引入第三代张量运算指令 Tensor Core 核心,这一代 Tensor Core 更加灵活、速度更快,同时更易于使用;采用了结构化稀疏加速技术,性能得以大幅提升;支持单一 A100 GPU 被分割为多达 7 块独立的 GPU,而且每一块 GPU 都有自己的资源,为不同规模的工作提供不同的计算力;集成了第三代 NVLink 技术,使 GPU 之间高速连接速度翻倍,多颗 A100 可组成一个巨型 GPU,性能可扩展。
这些优势累加起来,最终让 A100 相较于前代基于 Volta 架构的 GPU 在训练性能上提升了?6 倍,在推理性能上提升了?7 倍。
最重要的是,A100 现在就可以向用户供货,采用的是台积电的 7nm 工艺制程生产。
阿里云、网络云、腾讯云这些国内企业正在计划提供基于 A100 GPU 的服务。
2、Orin+安培架构 GPU:实现 2000TOPS 算力
随着英伟达全新 GPU 架构安培的推出,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平台(NVIDIA Drive)也迎来了一次性能的飞跃。
大家知道,英伟达此前已经推出了多代 Drive AGX 自动驾驶平台以及 SoC,包括?Drive AGX Xavier、Drive AGX Pegasus?以及?Drive AGX Orin。
其中,Drive AGX Xavier 平台包含了两颗 Xavier SoC,算力可以达到 30TOPS,功耗为 30W。
最近上市的小鹏 P7 上就量产搭载了这一计算平台,用于实现一系列 L2 级自动辅助驾驶功能。
Drive AGX Pegasus 平台则包括了两颗 Xavier SoC 和两颗基于图灵架构的 GPU,算力能做到 320TOPS,功耗为 500W。
目前有文远知行这样的自动驾驶公司在使用这一计算平台。
在 2019 年 12 月的 GTC 中国大会上,英伟达又发布了最新一代的自动驾驶计算 SoC Orin。
这颗芯片由 170 亿个晶体管组成,集成了英伟达新一代 GPU 架构和 Arm Hercules CPU 内核以及全新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加速器,最高每秒可运行 200 万亿次计算。
相较于上一代 Xavier 的性能,提升了 7 倍。
如今,英伟达进一步将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算力往前推进,通过将两颗 Orin SoC 和两块基于安培架构的 GPU 集成起来,达到惊人的 2000TOPS 算力。
相较于 Drive AGX Pegasus 的性能又提升了 6 倍多,相应地,其功耗为 800W。
按一颗 Orin SoC 200TOPS 算力来计算,一块基于安培架构的 GPU 的算力达到了 800TOPS。
正因为高算力,这个平台能够处理全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行所需的更高分辨率传感器输入和更先进的自动驾驶深度神经网络。
对于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而言,英伟达正在依靠 Orin SoC 和安培 GPU 架构在计算平台方面引领整个行业。
当然,作为一个软件定义的平台,英伟达 Drive AGX 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
特别是随着安培 GPU 架构的推出,该平台已经可以实现从入门级 ADAS 解决方案到 L5 级自动驾驶出租车系统的全方位覆盖。
比如英伟达的 Orin 处理器系列中,有一款低成本的产品可以提供 10TOPS 的算力,功耗仅为 5W,可用作车辆前视 ADAS 的计算平台。
换句话说,采用英伟达 Drive AGX 平台的开发者在单一平台上仅基于一种架构便能开发出适应不同细分市场的自动驾驶系统,省去了单独开发多个子系统(ADAS、L2+ 等系统)的高昂成本。
不过,想采用 Orin 处理器的厂商还得等一段时间,因为这款芯片会从 2021 年开始提供样品,到?2022 年下半年才会投入生产并开始供货。
3、英伟达自动驾驶「朋友圈」再扩大
本届 GTC 上,英伟达的自动驾驶「朋友圈」继续扩大。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Pony.ai)、美国电动车创业公司?Canoo?和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加入到英伟达的自动驾驶生态圈,将采用英伟达的 Drive AGX 计算平台以及相应的配套软件。
小马智行将会基于 Drive AGX Pegasus 计算平台打造全新一代 Robotaxi 车型。
此前,小马智行已经拿到了丰田的 4 亿美金投资,不知道其全新一代 Robotaxi 会不会基于丰田旗下车型打造。
美国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 Canoo 推出了一款专门用于共享出行服务的电动迷你巴士,计划在 2021 年下半年投入生产。
为了实现辅助驾驶的系列功能,这款车型会搭载英伟达 Drive AGX Xavier 计算平台。前不久,Canoo 还和现代汽车达成合作,要携手开发电动汽车平台。
作为全球新造车圈内比较特殊存在的法拉第未来,这一次也加入到了英伟达的自动驾驶生态圈。
FF 首款量产车 FF91 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将基于 Drive AGX Xavier 计算平台打造,全车搭载了多达 36 颗各类传感器。
法拉第未来官方称 FF91 有望在今年年底开始交付,不知道届时会不会再一次跳票。
作为 GPU 领域绝对霸主的英伟达,在高算力的数据中心 GPU 以及高性能、可扩展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加持下,已经建起了一个完整的集数据收集、模型训练、仿真测试、远程控制和实车应用的软件定义的自动驾驶平台,实现了端到端的完整闭环。
同时,其自动驾驶生态圈也在不断扩大,包括汽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传感器供应商、Robotaxi 研发公司和软件初创公司在内的数百家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企业已经在基于英伟达的计算硬件和配套软件开发、测试和应用自动驾驶车辆。
未来,在整个自动驾驶产业里,以计算芯片为核心优势,英伟达的触角将更加深入,有机会成为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供应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⑼ 小鹏P7 的L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具体是怎么样的
个人觉得这个设计非常的科技化,同时这个系统可以记住车主常用的车位,实现最后一公里的自动泊车,另外的话小鹏汽车还表示,根据行业技术的成熟度,未来的产品会升级L4级自动驾驶系统。这让很多人都充满了期待,而且新车小鹏P7还将首次搭载安全系数很高的数字车钥匙,同时支持蓝牙和无线网络连接。可以实现开关锁、启动车辆,钥匙分享、遥控车辆等功能。数字车钥匙的身份证技术由小鹏汽车与支付宝合作开发,安全性~高,是金融级别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