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提供算力的芯片类型和特点
❶ 人工智能会使哪些行业受益
人工智能将会让所有行业受益
物联网的概念来源之一是IBM的智慧地球概念,智慧是物联网创造价值的核心。而中国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九大试点领域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慧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电网,全部与智能相关。

脑力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人工智能优先发展的
既然物联网技术促发服务业革命,而服务业革命解放的是人的脑力劳动。
所以脑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会优先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放人力,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
发展之初,人机交互是重点
提问者问的问题是哪个行业受益,但人工智能发展还在早期,还没有哪个行业会大规模使用,但从另外一个维度上,人工智能会是最先使用的,就是人机交互接口,是人工智能最先使用的。
比如最近流行的智能音响,实际上是人工智能实现的人与机器的语言交互工具。
再比如视频、图像的人工智能处理。最典型的应用是在自动驾驶以及汽车后市场安全领域都有应用。
所以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领域都有应用,而只要使用机械设备的行业,都会有人机交互。
❷ 百度发布中国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有何特点
7月4日,网络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Bai Create2018网络AI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网络自研的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其中包含训练芯片昆仑818-300,推理芯片昆仑818-100。
李彦宏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我们的发展过程当中,对于高端芯片而言,其实一直依赖进口,这是我们这一代IT人心中永远的痛。当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情况将会发生改变。网络自主研发的高端芯片,将去满足全世界开发者的各种需求。支撑几十万为社会造福。
2017年被称为“AI芯片元年”,在华为推出全球首款移动AI芯片的时候,就开启了人工智能从云端走向终端的大门。如今有了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未来国内AI领域的发展将有更多可能。
来源:澎湃新闻网
❸ 简述cpu、gpu、fpga和asic四种人工智能芯片的性能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具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和足够的灵活性。FPGA的计算速度快是源于它本质上是无指令、无需共享内存的体系结构。对于保存状态的需求,FPGA中的寄存器和片上内存(BRAM)是属于各自的控制逻辑的,无需不必要的仲裁和缓存,因此FPGA在运算速度足够快,优于GPU。同时FPGA也是一种半定制的硬件,通过编程可定义其中的单元配置和链接架构进行计算,因此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相对于GPU,FPGA能管理能运算,但是相对开发周期长,复杂算法开发难度大。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用途集成电路)根据产品的需求进行特定设计和制造的集成电路,能够在特定功能上进行强化,具有更高的处理速度和更低的能耗。缺点是研发成本高,前期研发投入周期长,且由于是定制化,可复制性一般,因此只有用量足够大时才能够分摊前期投入,降低成本。
CPU:
中央处理器作为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CPU 是对计算机的所有硬件资源(如存储器、输入输出单元) 进行控制调配、执行通用运算的核心硬件单元。
优点:CPU有大量的缓存和复杂的逻辑控制单元,非常擅长逻辑控制、串行的运算
缺点:不擅长复杂算法运算和处理并行重复的操作。
对于AI芯片来说,算力最弱的是cpu。虽然cpu主频最高,但是单颗也就8核,16核的样子,一个核3.5g,16核也就56g,再考虑指令周期,每秒最多也就30g次乘法。还是定点的。
生产厂商:intel、AMD
现在设计师最需要的就是GPUCPU,呆猫桌面云可以享受高GPUCPU的待遇。
GPU:
图形处理器,又称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做图像和图形相关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优点:提供了多核并行计算的基础结构,且核心数非常多,可以支撑大量数据的并行计算,拥有更高的浮点运算能力。
缺点:管理控制能力(最弱),功耗(最高)。
生产厂商:AMD、NVIDIA
❹ 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前景如何
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是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基础,为人工智能提供算力支撑和数据输入,中国在此领域发展时间较短,基础层发展较为薄弱。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北京的人工智能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
人工智能产业链全景梳理:基础层发展薄弱
基础层主要提供算力和数据支持,主要涉及数据的来源与采集,包括AI芯片、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开源框架以及数据处理服务等。技术层处理数据的挖掘、学习与智能处理,是连接基础层与具体应用层的桥梁,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应用层针对不同的场景,将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应用,进行商业化落地,主要应用领域有驾驶、安防、医疗、金融、教育等。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❺ 我国和美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有何不同的特点
特点如下:
1、美国在技术的创新基础、技术能力、技术的影响力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国是在应用落地、应用创新上具有独特优势,比如刷脸支付,是中国首创的。
2、当今人工智能技术包括三个元素:数据、算法、计算能力。中国在数据上是有优势的,因为人口规模庞大,在采集各方数据、统计数据方面,中国领先美国很多。
算法上,中美差距不是很大,虽然美国往往会提出创新性的技术,但中国能够很快地跟上,虽然技术创新引领性上弱一些,但实际应用的差距并不大。
最主要的差距,是在基础的计算设备的差距。因为无论要做训练或者检测,硬件设备都是必须的,这些设备不仅限于人工智能本身,还涉及到硬件芯片GPU。训练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往往需要显卡,GPU现在全球由英伟达一家垄断,另外一个必备的硬件是CPU, 在CPU领域,英特尔一家独大。
还有传感器,训练人工智能,首先要感知周围的环境。传感器中包括雷达,它在自动驾驶的应用上非常重要,这些硬件设备几乎都是由美国的公司所垄断。所以,造成了硬件方面不小的差距。
3、缺少突破性引领性的创新技术,中国很多公司更偏向应用,偏向商业模式应用上的创新。美国每每搞出来新技术,中国也能马上跟进,但在引领性、突破性上可能还是有一定差距。
4、美国最早从1991年萌芽,1998进入发展期,2005后开始高速成长期,2013后发展趋稳。而中国AI企业诞生于1996年,2003年产业进入发展期,在2015年达到峰值后进入平稳期。人工智能主要分为技术层、应用层和基础层。
美国AI产业在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尤其是在算法、芯片和数据等产业核心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各层级企业数量全面领先中国。
从基础层(主要为处理器/芯片)企业数量来看,中国拥有14家,美国33家,中国仅为美国的42%;技术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技术平台)方面,中国拥有273家,美国拥有586家,中国为美国的46%。
应用层(机器学习应用/智能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语音识别),中国拥有304家,美国拥有488家,中国是美国62.3%。
可以看出,相比美国的全产业布局特征,中国主要集中在应用侧,另外在技术层和基础层只是局部有所突破。
综上,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总体来说,虽然跟美国有一定的差距,但还处于一个发展比较好的态势。
❻ 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芯片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火
简单来说吧,就是大数据的应用,互联网部陌生吧,这就是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就好似我们的智能机器人一样能和你以前对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