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强磁场中心去筹
❶ 现在的强磁铁的磁场用特斯拉作单位最大能多大距离极点约1MM时!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实验室制强磁场世界纪录是91.4T,是由设在德国德雷斯顿-罗森多夫研究中(Forschungszentrum Dresden Rossendorf)的强磁场实验室(Hochfeldlabor)于2011年6月创造的;
排第二的是90T,由位于洛斯阿拉莫斯的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National High Magnetic Field Laboratory in Los Alamos)创造,90T是前世界纪录;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建设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取得重要突破,在2011年11月,该中心自行研制的国内首个双线圈脉冲磁体成功实现了83特斯拉的磁场强度,再次刷新我国脉冲磁场强度纪录,使我国非破坏性磁场强度水平跃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超越了原来排在世界第三的日本。
就目前所知,只有两种材料还能勉强使100特斯拉线圈电磁体保持完整:一种是碳纤维,另一种是现在用在防弹背心上的高强度合成纤维。至少,德雷斯顿的强磁场实验室是选用了这两种材料,而它们在工作中常接近碎裂点。
因此,短期内很难再寻求较大的突破!
❷ 什么是脉冲强磁场它有什么规律
磁现象是物质的基本现象之一。科学研究早已证实,当物质处在磁场中,其内部结构可能发生改变,磁场因而一直是研究物理等诸多学科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强磁场与极低温、超高压一样,被列为现代科学实验最重要的极端条件之一。它可分为稳态强磁场和脉冲强磁场两大类,其对应的发生装置又分为稳态强磁场装置和脉冲强磁场装置。 由于在极端磁场条件下,物质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利用这一技术,能为物理、材料、化学、生命与医学等领域的科研提供平台,比如医学上运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2]。
❸ 李亮的勤钻研屡创新高
在鲁汶大学物理学院,李亮一边学习过去在电机系没有系统学习过的物理专业课程,一边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工作。“这几年我负责设计、制造、实验和维护的磁体总共达67个。1993年到2000年间,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德国脉冲强磁场实验室和澳大利亚脉冲强磁场实验室的脉冲磁体,基本都是我完成的。”说到这些,一向谦虚谨慎的李亮才流露出难掩的自豪。
要知道,来找李亮做研发的,都是比利时、美国、日本、德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国际知名强磁场实验室。还是学生的李亮,当时已经研发出磁场强度达到74特斯拉的高性能脉冲强磁体,“这是当时世界最高纪录。”
还没毕业,就有许多大公司和大学、研究机构争相要聘请他。最终,李亮选择了与自己专业最为对口的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直到现在,这个实验室也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强磁场实验室。1998年,他再次创造了当时脉冲磁场的世界最高场强79特斯拉。
在实验室做了3年基础研究之后,李亮又对脉冲强磁场的应用研究产生了兴趣。2000年至2007年,李亮一直在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全球研究中心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包括强磁场、整体充磁技术、磁共振成像(MRI)和高温超导电机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❹ 李亮的遇坎坷异国深造
年龄不大,却已“聪明绝顶”;旅外十年,却仍内敛低调。2011年12月28日,记者在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初次见到“传说中”的李亮,他简单的穿着、朴实的作风,一下子让人放松下来。
李亮,出生在湖北荆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本科毕业时,和现在的大学生一样,我也在考虑自己未来的走向。当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的一次演讲让我对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产生了兴趣,后来我选择了去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继续攻读。”李亮说。
其时,外国科学界对强磁场的研究日益重视,而当时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起步不久。1985年,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正四处“招兵买马”,吸引年轻学者进入该领域。“研究所建在一个岛上,离城市那么远,条件也比较艰苦。”李亮说。出于对新学科的兴趣,他还是坚持留了下来。
1987年,李亮被选为中科院历史上第一批转“直博”的研究生,“直博”学制5年,按理说,1990年他就能拿到博士学位。没想到,直到1997年,他才在异国他乡拿到博士文凭。比最初的预想,晚了整整7年。
现在说起那段往事,李亮显得云淡风轻:“读研究生时,国家准备研制自己的HT—U托卡马克装置,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还是决定从国外引进整套装置,课题被迫下马。”
由于课题下马,出不了研究成果,李亮只拿到了1988年的聚变工程硕士学位。
这样的好苗子,不能糟蹋了。1991年,所里同意李亮出国深造。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弗里茨·亨纳齐教授,在国际上早已享有“脉冲强磁场之父”的美誉。李亮把自己的申请材料寄给弗里茨·亨纳齐教授后,很快得到同意的答复。
就这样,李亮前往比利时,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涯。

❺ 华中科技大学的脉冲强磁场中心新大楼在哪里
教育部直属高校首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2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奠基开建,据介绍,此项目将建成为与美国、法国、德国脉冲强磁场实验室并列的世界四大强磁场科学研究中心之一,为我国学者在众多基础研究领域获取重大原始创新性成果奠定重要基础。 2007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华中科技大学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承担强磁场实验装置建设任务,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建设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首期投资1.2亿元,项目建设期5年。
❻ 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中心怎么样
同级别的世界上一共4个包括华科,国内第一不用说,场强峰值貌似也是世界第一
❼ 华科电气强磁场怎么样
华中科大脉冲强磁场中心简介 脉冲强磁场中心始建于2005年,主要进行脉冲强磁场技术及脉冲强磁场环境下的科学实验研究,目前中心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项目——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建设任务。 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的十二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也是教育部所属高校承建的第一个(唯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1.33亿元,建设周期为5年,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四大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之一。该装置拟建设场强为50T-80T、孔径为34mm-12mm、脉宽为2250ms-15ms的系列脉冲磁体,以及12MJ电容储能型和100MVA/100MJ脉冲发电机型脉冲电源系统;配备低温、高静压、光源等其它实验条件,建设电输运、磁特性、磁光特性、压力效应、极低温等科学实验测试系统,为脉冲强磁场下凝聚态物理、材料、磁学、化学、生命与医学等领域科学研究提供理想的研究平台,装置建成后将面向国内外科学家开放。 脉冲强磁场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包括脉冲电磁成形技术、整体充磁技术、磁制冷技术等方面。此外,中心还开发了集成式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特种脉冲电源等成套设备。 目前,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样机系统已经研制并调试成功,该样机系统包括1MJ/25kV脉冲电容器电源系统、多个场强为50T—70T的脉冲磁体、配备液氦和超流氦低温系统的电输运和磁特性科学实验测试系统。脉冲强磁场中心接受国内外科学家的实验申请,已相继开展了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脉冲强磁场中心十分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相继与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国图卢兹国家脉冲强磁场实验室、德国德累斯顿脉冲强磁场实验室、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相关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华中科技大学在强磁场方面的专家 (院士级别) (均在电气学院) 樊明武,院士、原中国原子能科学院院长。我国著名的回旋加速器专家、磁铁理论与工程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6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电机制造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事回旋加速器的研究。多次应邀工作于美、英、法等国著名研究所,从事粒子加速器和电物理设备有关技术研究。曾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2001年初至2005年初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他在回旋加速器研制、改进工程中,发展了回旋加速器理论和主体技术。在3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研制中,解决了关键设备技术问题,使该加速器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磁场计算结果有偿转让国外。该加速器被两院院士投票评选为全国1996年十大科技事件之一,这一事件结束了我国不能用加速器批量生产中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局面,标志我国回旋加速器的研制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次,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2部。1983至今 先后担任如下有关学术组织职务:第八届、第九届国际电磁场计算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理事,国际电磁场计算会议中国联络办公室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委员、副主任,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委员,粒子加速器学会付理事长,正负粒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兰州重粒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科协主席等。 潘垣,院士。磁约束聚变技术、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此人是中国受控核聚变装置设计领域唯一的一位院士)。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5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电力系,先后在原子能研究所、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工作。曾赴欧洲联合托卡马克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聚变中心工作。1998年9月调入我校。 他是我国最早从事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我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及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主持和参与主持过三套聚变装置研制和另一装置升级改造。在“中国环流器一号”研制中负责工程方案设计,立项后又负责总体电磁工程、脉冲电源及总控系统,创造性地解决多项重大技术难题。他还成功地将聚变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取得多项成果。其中大型发电机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灭磁已在电力工业广泛推广,在电磁炮、补偿脉冲发电机等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正从事超导电力、脉冲功率及等离子体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
❽ 想请问一下,华科电磁场与微波研究中心出来的研究生的的就业情况如何。
谁说是强磁场了,不知道就别回答。微波是电信系的,跟强磁场一毛钱关系都没。微波中心主要分在南一楼、探测所。就业如何,问问电信系就知道了。
❾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在什么街道
中国高校有2个国家科学中心: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北京科技大学)。
2.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是2008年12月8日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组建,2009年5月8日正式揭牌成立的首个由部署高校承担组建的国家级科学中心。
法人单位(承建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共建单位: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
参建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2008年4月开工建设,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的十二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也是直属高校承建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电输运、磁特性、磁光特性、压力效应、极低温等科学实验测试系统,为脉冲强磁场下凝聚态物理、材料、磁学、化学、生命与医学等领域科学研究提供理想的研究,装置建成后将面向国内外科学家开放。
❿ 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实验室的申请批准
在中国和比利时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超强脉冲磁场开发研究”项目于2002年和2007年两度得到了双方政府的资助,该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与比利时鲁汶大学联合执行。以实施该项目为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脉冲强磁场实验室。比利时鲁汶大学每年派专家来华工作,指导实验室建设,并接收华中科技大学选派的研究人员前往欧洲强磁场实验室学习,双方开展了大量的合作研究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与鲁汶大学共同合作开发了脉冲磁体设计软件PMDS2.0,被欧洲“DeNUF”项目采纳为磁体设计工具。
2003年至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制出国内最高磁场强度的脉冲强磁场装置。之后,华中科技大学又以脉冲强磁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基础,在中比政府间科技合作的支持下,申报了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获得了批准。
华中科技大学的脉冲强磁场实验室在建设之初,就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以国际科技合作为支撑,旨在建设高水平的脉冲强磁场装置。经过短短5年的时间,科研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磁场强度提高了一倍,为建设世界一流脉冲强磁场装置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学校与世界主要的脉冲强磁场实验室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得到世界脉冲强磁场学界的认可。在未来5年内,华中科技大学有望建设世界一流的脉冲强磁场实验室,研制出80特斯拉以上脉冲磁体,冲击世界脉冲磁场强度记录,使中国在脉冲强磁场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