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z算力
❶ 最新版GPU-Z里面这几项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参考价值怎么看
Memory Controller Load:显存控制(器)使用率。(以下简称MC)
Video Engine Load:视频引擎(处理器)使用率。(以下简称VE)
Bus Interface Load:总线控制(器)使用率。(以下简称BI)
Power Consumption:功耗。(以下简称PC)
VDDC:VDDC电压。(以下简称VDDC)
其实这几项参数,反映的就是显卡的一些控制单元的负载或者本身的状态,无外乎一个数值大小变化,单独拿出来看,就是上面字面上的意思。只不过可以结合这些参数,来判断一些显卡的情况或者说状态。
一般来说,MC基本都是有运动的,因为GPU的正常工作会调用到显存,自然就会让MC有变化,特别是GPU Usage和Memory Used数值较高的时候。
而VE,可能会长时间为0,除非你打开硬件加速。比如说在你打开硬件解码,然后看1080P视频,那么由于调用了显卡的视频编码&解码单元,那么VE的数值就会提升,并且当视频规格很高的时候,VE的使用率也会很高。
BI的参考意义不是很大,基本上有剧烈的GPU活动,BI的数值也会随之提升。
PC是显卡的一个参数,一般GPU使用率越高,这个数值也就越高,当达到100%附近时,说明显卡已经达到了默认的满载功耗比例附近,对于NVIDIA的开普勒架构和麦克斯韦架构的显卡,可能会影响到实际的Boost频率。
VDDC一般会有几个档位的数值,待机下是一个较低的数值,而随着显卡进入高载或者满载,这个数值会维持一个较高的数值。当超频的时候,可以重点关注这个数值,或者想办法提高这个数值的上线,或许对超频会有很明显的帮助。
❷ GPUZ有什么用
说起处理器识别工具CPU-Z,其知名度和必备度无需赘言。硬件网站TechPowerUp.com现在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类似的工具,用于显卡识别的“GPU-Z”。GPU-Z 通吃A卡和N卡,对于交火及混合交火也能很好的识别。大家购买或者升级显卡之前最好看看网上评测里面的GPU-Z截图,看看比自己目前的到底强在哪里,方便决定是否出手。
0.42起:追加了华硕显卡的免费申领,花一分钟填个抽奖登记即有机会获得。虽是噱头,但不烦神,可以弄一下碰碰运气。注意:据说不支持集成显卡申领。
❸ GPU-Z怎么看
建议使用0.6.6版本的GPU-Z检测。
你这款GT630显卡应该是GDDR5的,显存频率是3200MHz,使用GPU-Z检测会显示为800MHz。
❹ 求gpu-z详细参数说明
①.显卡名称部分:
名称/Name:此处显示的是显卡的名称,也就是这款笔记本所采用的显卡型号。
(经过笔者的测试,发现目前最新的0.1.0版本的GPU-Z对显卡名称的识别,并非基于显示核心的硬件ID码,而是源于显卡驱动信息中的硬件名称。这样的检测方法虽然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获得的信息并不十分可靠,后文将会具体说明。)
②.显示芯片型号部分:
核心代号/GPU:此处显示GPU芯片的代号,如:G84M、G86M、RV630、RV610等。
修订版本/Revision:此处显示GPU芯片的步进制程编号。
制造工艺/Technology:此处显示GPU芯片的制程工艺,如80nm、65nm、55nm等。
核心面积/Die Size: 此处显示GPU芯片的核心尺寸。(目前版本的GPU-Z还没有添加该数据库)
③.显卡的硬件信息部分:
BIOS版本/BIOS Version:此处显示显卡BIOS的版本号。
设备ID/Device ID:此处显示设备的ID码。
制造厂商/Subvendor:此处显示该显卡的制造厂商名称。
④.显示芯片参数部分:
光栅引擎/ROPs:此处显示GPU拥有的ROP光栅操作处理器的数量,越多性能越强。
总线接口/Bus Interface:此处显示显卡和主板北桥芯片之间的总线接口类型以及接口速度。
着色单元/Shaders:此处显示GPU拥有的着色器的数量,越多性能越强。
(目前主流的nVIDIA GeForce8和ATI HD2000系列显卡均采用统一渲染架构,着色单元统称流处理器(Stream Processor)。而之前的显卡的着色单元则分为像素着色器(Pixel Shaders)和顶点着色器(Vertex Shaders)两部分。)
DirectX版本/DirectX Support:此处显示GPU所支持的DirectX版本。
像素填充率/Pixel Fillrate:此处显示GPU的像素填充率,越多性能越强。
纹理填充率/Texture Fillrate:此处显示GPU的纹理填充率,越多性能越强。
⑤.显存信息部分:
显存类型/Memory Type:此处显示显卡所采用的显存类型,如:GDDR3、DDR2、DDR等。
显存位宽/Bus Width:此处显示GPU与显存之间连接的带宽,越多性能越强。
(显卡的这项参数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市面上众多“阉割”卡就是被黑心的厂商在这里做了手脚。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某知名品牌的一款高端笔记本(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笔者就不爆料了),原本128bit位宽的GeForce86000M GS,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将显卡位宽活生生的砍掉一半,只剩下64bit,致使3D性能大打折扣。消费者乐呵呵的把机器买到手,一玩游戏,才发现实际的表现十分糟糕,这时后悔也晚了。所以,选购独显笔记本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留意这个参数。注:Geforce8400和HD2400原生的显存位宽就只有64位,不必担心被动手脚。)
显存容量/Memory Size:此处显示显卡板载的物理显存容量。
显存带宽/Bandwidth:此处显示GPU-Z与显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越多性能越强。
⑥.驱动部分:
驱动程序版本/Driver Version:此处为系统内当前使用的显卡驱动的版本号。
⑦.显卡频率部分:
核心频率/GPU Clock:显示GPU当前的运行频率。
内存/Memory:显示显存当前的运行频率。
Shader/Shader:显示着色单元当前的运行频率。
原始核心频率/Default Clock:显示GPU默认的运行频率。
(原始)内存/Memory:显示显存默认的运行频率。
(原始)Shader/Shader:显示着色单元默认的运行频率。
其他:SLI或ATI Crossfire:显示是否开启SLI或者交火。
❺ 请高手翻译GPU-Z各种参数具体什么意思有图,求详细翻译
其实你可以下载一个汉化的版本的,这里有汉化对应各个项目说明(这个GPU是intel的,因此是intel的标志)

❻ GPU-Z是什么
不是GPU-Z 是CPU-Z 测试你的系统的 可以检测你的系统配置信息
❼ 用GPU-Z数据怎么看显卡性能
gpu-z是测试不了显卡性能,只能显示显卡的规格参数,核心频率、实时频率、显存,openGL等,比较详细,然后对比官网公布的参数,是否有出入;测试显卡的性能,可以用专业的跑分软件和游戏,游戏更全面。
❽ GPU-Z的计算公式
GPU-Z中像素填充率、纹理填充率、显存带宽的计算公式:
(1)像素填充率是指显卡在每个单位时间内所能渲染的像素数量,单位是GPixel/s(每秒十亿像素)
像素填充率(Pixel Fillrate)=核心频率(GPU Clock)×光栅单元数目/1000
费米框架得显卡像素填充率(Pixel Fillrate)=SM阵列×2×核心频率
(2)纹理填充率是指显卡在每个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纹理贴图数量,单位是GTexel/s(每秒十亿纹理)
纹理填充率(Texture Fillrate)=核心频率(GPU Clock)×纹理单元数目/1000
(3)显存位宽是指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字节数,单位是GB/s(每秒十亿字节)
显存带宽(Band width)=显存位宽(Bus Width)×显存等效频率/8
以如图Geforce GTX670为例,核心频率1059MHz,显存频率1502MHz,光栅单元32个,纹理单元112个,
像素填充率(Pixel Fillrate)=16×2×0.608=19.456GPixel/S
纹理填充率(Texture Fillrate)= 608×64/1000 = 38.912 GTexel/s
显存带宽(Band width)= 384×(854×4)/8 = 163.968 GB/s
注意:计算显存带宽时要留意显存类型(Memory Type),对于GDDR1/2/3/4显存,其数据总线都是采用的DDR技术(通过差分时钟在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进行数据传输,其一个周期传输两次数据,相当于SDRAM频率的2倍),故其显存等效频率=显存频率×2;而GDDR5则不同,它有两条数据总线,相当于Rambus的QDR技术,传输能力相当于SDRAM频率的4倍,所以显存等效频率=显存频率×4.

❾ GPU-Z最下排4个计算能力
DirectCompute:这个功能只有DX11显卡和部分DX10.1显卡才支持(我的HD4830支持)
OpenCL:比较新的技术,NVIDIA GTX200系列、ATI Radeon HD5000系列或更新的显卡才支持
CUDA、PhysX:这两个8600GT都应该支持啊,可能是驱动没装,或者是。。。假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