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去自我中心的论文
A. 如何有效克服幼儿自我中心倾向
幼儿的自我中心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幼儿期的“自我中心”主要是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并不涉及道德品质中的自私,它与成人的以“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和集体利益的自私自利不是一回事。在教育过程中,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逐渐理解别人的想法、观点,就能克服认知上的“自我中心”。皮亚杰认为,让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是克服幼儿自我中心的最好办法,而集体游戏效果更佳。在品德培养过程中,必须在克服自我中心的过程中让儿童社会化,社会化的过程即是人成长为人类社会一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生理性、心理性水平的行为发展到社会水平的行为(如交往行为,对集体的态度、社会规范等),尤其要发展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帮助、合作等。
B. 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引导幼儿关注其他人,关心其他人,做一些帮助幼儿和他人交往的活动,让幼儿学会分享关心他人,体验到帮助、分享、关心他人的快乐,获得成功体验和得到快乐后,幼儿会逐渐减少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了。
C. 引起幼儿自我中心的原因
幼儿自我中心一般都以自己为主,做事只顾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喜欢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很难想象别人的观点。
D. 幼儿自我中心的自我中心言语
皮亚杰认为言语的自我中心状态与儿童的活动及社会环境有关,这与我们的研究较为一致。首先,活动,尤其是象征性游戏会影响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系数。皮亚杰指出:“独白的常数,无论是私人的或是集体的独白,总是和想像的游戏成正比例的,而在实验研究中根本就没有独白,伴随而来的是适应性的言语。”我们曾进行“20名大班幼儿语言功用的比较研究”,自我中心言语占23.03%,低于皮亚杰的研究(自我中心言语为38%)。
我们认为,在儿童身上确实存在着自我中心的语言,他们说话时并不在乎旁人的观点,也不需旁人的理解和答语,但造成皮亚杰研究中自我中心言语系数较高,皮亚杰认为与儿童的活动和儿童对他的环境的反应有关,这是正确的,儿童所处的情境(独自或合作的游戏)与协作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语言的功用。其次,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自我中心系数的变化也是有影响的。

E. 儿童自我中心性的实例(写详细)
儿童自我中心论的实力,你可以通过你自己的观察和数据的分析来写。
F. 如何看待大班幼儿的自我为中心行为,如何有效解决
象这种情况的话,那你就需要以其他人为中心,让它们变得更强,然后呢?他们两个就会对拼,然后对拼之后他们就会慢慢的分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