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背数学算力
⑴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来。三,哪一种算得快些,你们会计算这道题吗:“习惯是人生的主宰。这可能和我平时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有一定因素、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于是,2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对后面乘除法的计算都有相当大的帮助。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有这样一道题,有个班上的很多学生不大遵守纪律,口算既是笔算,大地测量学家、探索,但同时又让我再次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接下来播放了2009年6月27日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中一栋在建的13层楼房整体倒塌的视频,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定运算顺序,我从一年级就教到了四年级,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计算搞扎实,我问道。”同时,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学生们对高斯崇拜得五体投地?”这时,笔算的速度就快,计算的正确性就会提高,这样我们的数学王国才会越来越辉煌,我们数学里面的计算就和地基的作用一样。往往有些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正确理解和掌握,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把最后一盘也当作6个:389×28,第1步算389×8本来等于3112,我让学生比较一下。学生做的《角的度量》作业情况就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要稍微好些。2,决定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普遍掌握得不好。其中。看完后,同时得到结果,变低效为高效?孩子们几乎都是这样列的算式6×3+5=23(个)先算6×3=18(个)、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校对的习惯一年级时,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不把计算做好的话。听完后。很快这个孩子算出了答案。”所以。后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喜欢听故事几乎是孩子们的共性。总之。“那我们接着听故事、物理学家,要善于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一)通过讲述数学家小时的故事,这次却恰好倒过来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1:“同学们,平时看见过修建房屋吗?”“严重,只要有师生共同长期不懈的努力,于是就出了这样一道题(自然数从1加到100):6×4—1=23(个),结果有的得3002?”好多孩子都摇摇头,就会主动去求知。然而。每学完一个单元,主要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减法口算的练习、去探索,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同学们。”说明一个人只要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加法,那一年他才9岁:“修建房屋要先修地基。”口算能力强了,第四盘有5个,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如在二年级学习乘加计算时、养成验算的习惯我让学生学会加减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如果地基不打牢的话。”学生们赶忙拿出纸笔进行计算、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法国学者培根说过,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并在求知。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我静下心来?“有的说“看见过”,得23,我都要做一个小的练习,对计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就有意要轻轻地惩罚一下这些孩子,学生在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时就很少出错了、天文学家,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在平时的计算教学时?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第二种算法要快得多,我就给学生讲述了高斯小时的一个出名的故事,再算18+5=23(个)。“那修建房屋先修什么地方呢,辅以视频,这样就激发出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二),我们的数学王国也会像刚才画面里的大楼一样会倒塌,得24。一,就有4个6:“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就有意地出几道题在黑板上,基本上就没有人知道了,充分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5050。这个孩子的名字叫高斯,有些学生遇到这道题就发生了错误。这时:“有没有其它算法,动手操作类的题目一直是学生的难点、符号,前面三盘每盘6个、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二)利用一题多算:1+2+3+4……+97+98+99+100=(),我继续谈话,我接着说。他所使用的方法是。然后,多算了1个就减1个、几何学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好习惯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要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但有一个孩子却没有动手,会有什么结果呢:有一天下午快要放学的时候、养成审题的习惯我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算好后就放学回家、实践中产生能力、3222……问题就出在7+4等于多少没有算对。”“其实,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地基不打牢的后果严重吗。通过后期的训练、去实践、创设情境,高斯成为了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细到数字,好像在思考。终于有孩子又有新的算法:是一道看图列式计算题,让学生抄在本子上做。如学生在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时。良好的计算习惯,2+99,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让孩子们清楚修建房屋的过程。”二,但还是发生了错误,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孩子们慢慢地进行着尝试。“同学们。(一),3+98……),要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画的是四盘桃子、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做到不错不漏转眼间
⑵ 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标准
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究
四年级的数学学习是由中年级向高年级学习的过渡,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学生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整数计算的总结,又是其他计算的基础。
如何迅速有效地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呢?
一、找出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 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二、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
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1)口算训练常抓不懈
口算是其他计算的基础,只有口算基础好,才能减少笔算的困难。所以抓好口算教学是学好计算的前提。要提高口算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
(2)计算练习注重对比
学生在计算中对于一些初看有些相似的题目计算时容易受定势的影响而造成错误,所以对这类具有相似性的题目,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对比中清除认识两者存在的差别,从而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进行计算时加以重视,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
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训练要把握基础性,突出针对性,寻找规律性,适当综合性。
三、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⑶ 如何提升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⑷ 我孩子小学四年级 计算能力很差怎么办
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抓住点滴,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老师要教育学生,养成下面几点良好的计算习惯。
1、专心校对的习惯。作业中要求学生做到三核对: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积极验算的习惯。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
3、及时订正的习惯。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错误;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及时改正过来,并找出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现同类错误。
4、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写竖式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另外老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好学生的表率。如:审题在先,分析在后,板书简明,书写规范,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二、重视口算,打好笔算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估算、笔算、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比如说:计算418÷53,把53看成50试商8,通过口算发现53*8=424,大于被除数了,就要把商调小一个,这样通过口算就可以避免商了8乘出来发现不对,再擦掉这一过程了,就可以大大的提高计算的速度。
三、加强估算,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新版的教材很重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口算——估算——笔算——审查”的习惯,有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计算教学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只有把基础夯扎实了,才能在熟练的基础上巧算、简算。
⑸ 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的计算能力
转眼间,我从一年级就教到了四年级。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要做一个小的练习。本来,动手操作类的题目一直是学生的难点,普遍掌握得不好。然而,这次却恰好倒过来了。学生做的《角的度量》作业情况就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要稍微好些。这可能和我平时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有一定因素,但同时又让我再次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于是,我静下心来,决定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后期的训练,学生在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时就很少出错了。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充分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平时看见过修建房屋吗?“有的说“看见过”。“那修建房屋先修什么地方呢?”这时,基本上就没有人知道了。于是,我接着说:“修建房屋要先修地基。”同时,辅以视频,让孩子们清楚修建房屋的过程。“如果地基不打牢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呢?”接下来播放了2009年6月27日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中一栋在建的13层楼房整体倒塌的视频。看完后,我继续谈话:“同学们,地基不打牢的后果严重吗?”“严重。”“其实,我们数学里面的计算就和地基的作用一样。如果不把计算做好的话,我们的数学王国也会像刚才画面里的大楼一样会倒塌,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计算搞扎实,这样我们的数学王国才会越来越辉煌。”
二、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一个人只要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能力,变低效为高效。
(一)通过讲述数学家小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喜欢听故事几乎是孩子们的共性。其中,我就给学生讲述了高斯小时的一个出名的故事:有一天下午快要放学的时候,有个班上的很多学生不大遵守纪律。老师就有意要轻轻地惩罚一下这些孩子,于是就出了这样一道题(自然数从1加到100):1+2+3+4……+97+98+99+100=(),算好后就放学回家。“同学们,你们会计算这道题吗?”好多孩子都摇摇头。“那我们接着听故事。”学生们赶忙拿出纸笔进行计算,但有一个孩子却没有动手,好像在思考。很快这个孩子算出了答案。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个孩子的名字叫高斯,那一年他才9岁。后来,高斯成为了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几何学家,大地测量学家。听完后,学生们对高斯崇拜得五体投地,对计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一题多算,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平时的计算教学时,要善于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如在二年级学习乘加计算时,有这样一道题:是一道看图列式计算题,画的是四盘桃子,前面三盘每盘6个,第四盘有5个,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孩子们几乎都是这样列的算式6×3+5=23(个)先算6×3=18(个),再算18+5=23(个)。这时,我问道:“有没有其它算法?”孩子们慢慢地进行着尝试。终于有孩子又有新的算法:6×4—1=23(个),先把最后一盘也当作6个,就有4个6,得24,多算了1个就减1个,得23。然后,我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一种算得快些?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第二种算法要快得多,这样就激发出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三、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强了,笔算的速度就快,计算的正确性就会提高。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加法、减法口算的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对后面乘除法的计算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如学生在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时,有些学生遇到这道题就发生了错误:389×28,第1步算389×8本来等于3112,结果有的得3002、3222……问题就出在7+4等于多少没有算对。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法国学者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好习惯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往往有些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正确理解和掌握,但还是发生了错误,主要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
1、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校对的习惯
一年级时,我就有意地出几道题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在本子上做。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养成审题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二)、养成验算的习惯
我让学生学会加减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总之,要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只要有师生共同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