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pop
多火呢?我听过的听说的挖矿的!不是通过电脑设备进行的,基本都是骗子!都是一些打着区块链。从而骗去一些小白用户的金钱!当然也有人赚钱的!大部分人是不会赚钱的,你知道了吧!比如你~!
2. Delphi数据类型如何翻译成C++的数据类型
C++与Delphi数据类型的比较:
转换:
#include <cstdlib>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default.h"
using namespace std;
#pragma pack(push,1) //在定义结构的时候一顶要用到pack(push,1)和下面的pack(pop)
//否则你构造的结构的长度会有问题
typedef struct ethhdr //以太网头部,长度14
{
unsigned char dst[6]; //目的的MAC地址
unsigned char src[6]; //源的MAC地址
unsigned short type; //帧类型
}ETHHDR,*PETHDHR;
typedef struct eth_arphdr //以太网arp字段长度28
{
unsigned short arp_hrd; //硬件类型
unsigned short arp_pro; //协议类型
unsigned char arp_hln; //硬件地址长度(6)
unsigned char arp_pln; //协议地址长度(4)
unsigned short arp_op; //回应还是请求
unsigned char arp_sha[6]; //发送者MAC地址
unsigned long arp_spa; //发送者IP
unsigned char arp_tha[6]; //接收者MAC地址
unsigned long arp_tpa; //接收者IP
}ETH_ARPHDR,*PETH_ARPHDR;
typedef struct arp //整个ARP包的结构
{
ETHHDR ethhdr;
ETH_ARPHDR eth_arp;
}ARP,*PARP;
#pragma pack(pop)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ETHHDR eth;
ETH_ARPHDR arph;
ARP arp1;
cout << "ETHHDR:" <<sizeof(eth)<<endl;
cout << "ETH_ARPHDR:" <<sizeof(arph)<<endl;
cout << "ARP:" <<sizeof(arp1)<<endl;
/*
加#pragma pack(push,1)
ETHHDR:14
ETH_ARPHDR:28
ARP:42
*/
/*
不加#pragma pack(push,1)
ETHHDR:14
ETH_ARPHDR:32
ARP:48
*/
system("PAUSE");
return EXIT_SUCCESS;
}
3. 如何掌握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基础知识绪论 随着Internet网络的发展,地球村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各种我们想要的信息,查找各种资料,如文献期刊、教育论文、产业信息、留学计划、求职求才、气象信息、海外学讯、论文检索等。您甚至可以坐在电脑前,让电脑带您到世界各地作一次虚拟旅游。只要您掌握了在Internet这片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遨游的方法,您就能在Internet中得到无限的信息宝藏。 http://www.jswl.cn/course/A1013/wljczs/index01.htm
4. 谁知道SDH与MSTP的区别
SDH是比较早期的提法,现在可以理解为对宽带设备的称呼。
MSTP是在早期的SDH网络中附加了以太网、ATM等功能的网络。
5. MOAC Chain墨客区块链怎么样
Mother of All Chain (MOAC) Blockchain (简称 “MoacChain”,中文音译为“墨客链”,又称“众链之母”)是一个开源的区块链平台,通过分层配置结构实现在P2P网络上支持多种子区块链,由硅谷顶级区块链专家团队研发,突破了异步合约调用、合约分片处理和跨链操作等当前业界难题,平台的扩展能力和对合约的处理速度远远优于当前的智能合约平台,是一款真正可以部署商业应用的区块链产品。
墨客产生的原因,是基于目前最火热的智能合约平台以太坊的速度和扩展能力不足,无法应付大批的代币项目应用的需求。相对于以太坊每秒7-14次交易处理,墨客可以做到100倍,在优化条件下,甚至到1000倍。
那么墨客作为“优化的以太坊”,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呢?
01 分层验证
首先是采取了分层,其他系统要么坚持pow,要么坚持pos,要么混合pow+pos,都无法有效利用两者的优点,和避免两者的缺点。墨客采取底层物理网用pow,上层智能合约的逻辑网用pos,使得两者的优点都能兼顾,可以称为pop(pos over pow)。
02 分片技术
以太坊最新分片理念,主链基本不变,加个validator management contract合约管理sharding的接口和分配。sharding里面什么样子主链不关心,主链只关心最后你header的hash对了就行。但是技术上要实现分片,根据以太坊的路线规划要到2019年才能出来。
相对于以太坊的单一网,墨客成功突破并采取了分片sharding技术,可以将墨客分为无数逻辑子网,使得并行计算成为可能,解决了业界一大难题,大幅度提高处理速度,为此可达到Visa级别的交易规模。
03 异步调用
以太坊的同步智能合约调用,智能合约的返回和区块共识绑定在同一个区块,导致智能合约处理的总额受到区块时间限制。墨客采取了异步智能合约调用,使得调用和返回可以跨区块而不受到区块时间限制,大大增加了同时处理智能合约的数量。
04 跨链
通过异步智能合约对区块的跨越,使得墨客可以对区块产生时间不同的区块链进行原子跨链操作,使得墨客成为具有跨链能力的区块链底层系统。异步调用智能合约从启动到完成,可以跨区块,不再限死在一个区块完成,这样大大加快了MOAC的吞吐量,同时具有进行不同区块链的跨链功能。
不同的区块链,具有不同的产生区块的时间,例如,在MOAC上设定一个购买以太坊ERC20代币的合同,那么就可以在5秒钟里面,跨出MOAC当时的区块,然后合同通过链外通讯,等待以太坊25秒的区块完成对应买卖,再在第N+2个MOAC区块,完成这边的交易。这种原子交易,完全不同于目前各种跨链的第三方角色通过建立一个中间托管账户来完成的交易。
在合约中,还可以定义看几个确认区块,再完成交易。而其他区块链系统缺乏异步调用合同功能,是无法进行跨链原子交换的,这是MOAC的优势。
05 可拔插验证自建区块链产品
新的想法意味着要建立一个新的区块链。 需要设置服务器,开发团队,建立社区,吸引新用户等,需要大量开销来实施新的区块链想法。而墨客链上线以后,这些想法便可以轻松在墨客链上进行实验验证,无需巨大的额外开销。
06 永不分叉
之前的区块链产品一旦区块链被部署和进入生产模式,很难在功能上进行添加/修改/删除。 这样的修改要么是软分叉或者硬分叉。处理分叉需要巨大的努力和承受由此带来的经济后果。而墨客链的架构模式使得区块链的不分叉改进成为可能。
6. 以太帧是怎么发送
在二层交换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采用IEEE 802.3标准的以太网(Ethernet)。目前,全世界的局域网90%以上是采用以太网技术组网的。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经进入接入网和城域网领域。在本讲中,笔者提出了以太网交换技术中存在虚电路的新观点。
1 以太网的分类
以太网的特点是多个数据终端共享传输总线。以太网按其总线的传输速率可划分为10 Mbit/s以太网、100 Mbit/s以太网、1 000 Mbit/s(吉比特)以太网以及10 Gbit/s以太网等;以太网按其总线的传输介质可划分为同轴电缆以太网、双绞线以太网以及光纤(多模、单模)以太网。
2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
共享式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多个主机共享公共传输通道。在电话通信中采用了时分、频分或码分等方法,使多个用户终端共享公共传输通道。但在数据通信中,数据是突发性的,若占用固定时隙、频段或信道进行数据通信,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若多个主机共享公共传输通道(总线)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必然会产生碰撞与冲突。CSMA/CD协议正是为解决多个主机争用公共传输通道而制定的。
(1)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
每个以太网帧(MAC帧)均有源主机和宿主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当网上某台主机要发送MAC帧时,应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如果发现信道上有载波(指基带信号),则不发送,等信道空闲时立即发送或延迟一个随机时间再发送,从而大大减少碰撞的次数。
(2) 碰撞检测(CD)
对于碰撞检测,在一般情况下,当总线上的信号摆动超过正常值时,即认为发生冲突。这种检测方法容易出错,因为信号在线路上传播时存在衰耗,当两个主机相距很远时,另一台主机的信号到达时已经很弱,与本地主机发送的信号叠加时,达不到冲突检测的幅度,就会出错。为此,IEEE 802?郾3标准中限制了线缆的长度。目前,应用较多的冲突检测方法是主机的发送器把数据发送到线缆上,该主机的接收机又把数据接收回来,然后与发送数据相比,判别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无冲突发生;若不一致,则表示有冲突发生。
3 MAC帧格式
每一帧以7个字节的前导码开始,前导码为“1010”交替码,其作用是使目的主机接收器时钟与源主机发送器时钟同步。紧接着是帧开始分界符字节“10101011”,用于指示帧的开始。
帧包括两个地址: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目的地址最高位如为“0”,则表示普通地址;如为“1”,则表示组地址。地址的次高位用于区分是局部地址还是全局地址。局部地址由局部网络管理者分配,离开这个局部网,该地址就毫无意义。全局地址由IEEE统一分配,以保证全世界没有两个主机具有相同的全局地址。允许大约有7×1013个全局地址。全局地址可用于全球性的MAC帧寻址。
数据域长度给出数据域中存在多少个字节的数据,其值为0~1 500。数据域长度为“0”是合法的,但太短的帧在传送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主机检测到冲突时,便停止发送,这时一部分数据已经发送到线缆上,而目的主机却无法简单区分这是正确帧还是垃圾帧。为此,IEEE规定:正确长度必须大于64字节,如果小于64字节,那么必须用填充字段填充到帧的最小长度。
4 以太网的互联
根据OSI 7层模型,以太网可以在低3层和高3层上互联。实现互联的网元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交换机和网关。
4.1 中继器
中继器工作在OSI 7层模型的物理层。因为数字脉冲信号经过一定距离的传输后,会产生衰耗和波形失真,在接收端引起误码。中继器的作用是再生(均衡放大、整形)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信号,扩展局域网的范围。
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对高层协议是完全透明的。用中继器相联的两个网络,对链路层而言相当于一个网络,中继器仅起到扩展距离的作用,而不能提供隔离和扩展有效带宽的作用。
4.2 集线器(Hub)
集线器就像一个星型结构的多端口转发器,每个端口都具有发送与接收数据的能力。当某个端口收到连在该端口上的主机发来的数据时,就转发至其它端口。在数据转发之前,每个端口都对它进行再生、整形,并重新定时。
集线器可以互相串联,形成多级星型结构,但相隔最远的两个主机受最大传输延时的限制,因此只能串联几级。当连接的主机数过多时,总线负载很重,冲突将频频发生,导致网络利用率下降。
与中继器一样,集线器工作在OSI 7层模型的物理层,不能提供隔离作用,相当于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
4.3 网桥
网桥工作在OSI 7层模型的链路层(MAC层)。当一个以太网帧通过网桥时,网桥检查该帧的源和目的MAC地址。如果这两个地址分别属于不同的网络,则网桥将该MAC帧转发到另一个网络上,反之不转发。所以,网桥具有过滤与转发MAC帧的功能,能起到网络间的隔离作用。对共享型网络而言,网络间的隔离意味着提高了网络的有效带宽。
网桥最简单的形式是连接两个局域网的两端口网桥。在多个局域网互联时,为不降低网络的有效带宽,可以采用多端口网桥或以太网交换机。但采用这些工作在链路层的设备联网,存在以下缺点:
(1) 多端口网桥或以太网交换机只有简单的路由表,当某一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若设备根据其目的地址找不到对应的输出端口时,即对所有端口广播这个包,当网络较大时易引起广播风暴;
(2) 多端口网桥或以太网交换机无链路层协议转换功能,因此不能做到不同协议网络的互联,例如以太网与X.25、FR、N-ISDN和ATM等网络的互联。
4.4 路由器
在路由器中存放有庞大而复杂的路由表,并能根据网络拓扑、负荷的改变及时维护该路由表。当路由器找不到某一端口输入的数据包对应的输出端口时,即删除该包。因为路由器废除了广播机制,所以可以抑制广播风暴。
4.5 网关
网关工作在OSI 7层模型的高3层,即对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网关用于两个完全不同网络的互联,其特点是具有高层协议的转换功能。网关最典型的应用是IP电话网关。IP电话网关将时分复用的64 kbit/s编码话音和No?郾7共路信令转换为IP包,送入Internet进行传输,从而使PSTN和Internet两个完全不同的网络可以互联互通。
5 以太网交换机
5.1 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大型网络为了提高网络的效率,需要将网络在链路层上进行分段,以提高网络的有效带宽。对于小型网络,可以利用网桥对网络进行分段;对于大型网络,往往采用以太网交换机对网络进行分段,即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将一个共享型以太网分割成若干个网段。分段后的网络称为交换型以太网。在交换型以太网中,工作在每一网段中的主机对介质的争用仍采用CSMA/CD机制,而联接各网段的交换机则采用路由机制。若某一共享型以太网带宽为M,共带有N台主机,则每台主机平均带宽为M/N。若在该网内引入一台8端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将该网分割为8个网段,则每一网段带宽仍为M,而总带宽则拓宽至8M。
目前,大中型以太网中引入了多台交换机的级联工作方式。处在用户级的交换机一般可做到1个端口接1台主机,则该主机可享用所连接端口的全部带宽,无需竞争网络资源。
在以太网中引入交换机将网络分段后,是否能使网络容量无限扩大?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以太网交换机中对MAC帧的寻址采用了广播方式,网络太大时易引起广播风暴。这就需要有路由器对网络在网络层上进行分段。路由器将计算机网分割成若干个子网,从而缩小了其底层以太网的广播域,抑制了广播风暴。
5.2 以太网交换机的路由方式
当该交换机中的某一个端口接收到一个MAC帧时,交换机的首要任务是根据该MAC帧的目的地址寻找输出端口,然后向该输出端口转发这个MAC帧。
通常情况下,在以太网交换机中存有一张路由表,该表根据所接收MAC帧的目的地址,为每个MAC帧选择输出端口。
(1) 固定路由
固定路由是指交换机有一张人工配置的路由表,表上标明各端口及其所对应的目的地址。固定路由虽然不失为一种路由方式,但如果网络规模过大,则配置路由表将变成一项很繁重的工作,再加上交换机所处的网络经常会变更网络配置或增删主机,网络管理员很难使路由表及时更新来适应拓扑结构的变化。
(2) 自学习路由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通过自学习方法来建立一张动态路由表,以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该动态路由表可在人工建立的路由表的基础上,通过自学习过程不断修改而得到。
所谓自学习,即是根据到达每一端口MAC帧的源地址来建立或刷新路由表。假设交换机从X端口收到一个MAC帧,检查该MAC帧的源地址为A地址,则说明凡是目的地址为A地址的MAC帧,应该通过X端口转发。从X端口收到源地址为A地址的MAC帧后,交换机控制部分检查路由表。若路由表中目的地址一项无A地址,则在X端口对应的目的地址项中增加A地址内容;若表中目的地址一项有A地址,但其对应端口为Y端口,则需修改路由表。
由上可见,以太网交换机利用广播帧和自学习的方法来建立路由表,一旦配置好路由表,后续的以太帧根据目的MAC地址(未使用标记)和路由表选择路由,从而形成一条从源主机到目的 主机的虚电路。
7. tp-link td-w89841n增强型以太网怎么设置 我从网络参数-以太网接入设置里面设置的 怎么上网老是断线,
把wan口参数设置改成自动连接而不是按需连接。另外用ping -t 网关地址测试一下主机到路由连通性。
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8. EOS魔方到底啥意思
EOS,可以理解为Enterprise Operation System,即为商用分布式应用设计的一款区块链操作系统。EOS是引入的一种新的区块链架构,旨在实现分布式应用的性能扩展。注意,它并不是像比特币和以太坊那样的货币,而是基于EOS软件项目之上发布的代币,被称为区块链3.0。 EOS的主要特点如下:
1.EOS有点类似于微软的windows平台,通过创建一个对开发者友好的区块链底层平台,支持多个应用同时运行,为开发dAPP提供底层的模板。
2.EOS通过并行链和DPOS的方式解决了延迟和数据吞吐量的难题,EOS是每秒可以上千级别的处理量,而比特币每秒7笔左右,以太坊是每秒30-40笔;
3.EOS是没有手续费的,普通受众群体更广泛。EOS上开发dApp,需要用到的网络和计算资源是按照开发者拥有的EOS的比例分配的。当你拥有了EOS的话,就相当于拥有了计算机资源,随着DAPP的开发,你可以将手里的EOS租赁给别人使用,单从这一点来说EOS也具有广泛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你拥有了EOS,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套房租给别人收房租,或者说拥有了一块地租给别人建房。
9. 万兆以太网的成立背景
以太网主要在局域网中占绝对优势。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人们普遍认为以太网不能用于城域网,特别是汇聚层以及骨干层。主要原因在于以太网用作城域网骨干带宽太低(10M以及100M快速以太网的时代),传输距离过短。当时认为最有前途的城域网技术是FDDI和DQDB。随后的几年里ATM技术成为热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ATM将成为统一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唯一技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在国内上述三种技术中只有ATM技术成为城域网汇聚层和骨干层的备选方案。
目前最常见的以太网是10M以太网以及100M以太网(快速以太网)。100M快速以太网作为城域骨干网带宽显然不够。即使使用多个快速以太网链路绑定使用,对多媒体业务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千兆以太网的标准化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以太网技术逐渐延伸到城域网的汇聚层。千兆以太网通常用作将小区用户汇聚到城域POP点,或者将汇聚层设备连接到骨干层。但是在当前10M以太网到用户的环境下,千兆以太网链路作为汇聚也是勉强,作为骨干则是力所不能及。虽然以太网多链路聚合技术已完成标准化且多厂商互通指日可待,可以将多个千兆链路捆绑使用。但是考虑光纤资源以及波长资源,链路捆绑一般只用在POP点内或者短距离应用环境。
传输距离也曾经是以太网无法作为城域数据网骨干层汇聚层链路技术的一大障碍。无论是10M、100M还是千兆以太网,由于信噪比、碰撞检测、可用带宽等原因五类线传输距离都是100m。使用光纤传输时距离限制由以太网使用的主从同步机制所制约。802.3规定1000Base-SX接口使用纤芯62.5μm的多模光纤最长传输距离275m,使用纤芯50μm的多模光纤最长传输距离550m;1000Base-LX接口使用纤芯62.5μm的多模光纤最长传输距离550m,使用纤芯50μm的多模光纤最长传输距离550m,使用纤芯为10μm的单模光纤最长传输距离5000m。最长传输距离5km千兆以太网链路在城域范围内远远不够。虽然基于厂商的千兆接口实现已经能达到80km传输距离,而且一些厂商已完成互通测试,但是毕竟是非标准的实现,不能保证所有厂商该类接口的互联互通。
综上所述,以太网技术不适于用在城域网骨干/汇聚层的主要原因是带宽以及传输距离。随着万兆以太网技术的出现,上述两个问题基本已得到解决。
10. Internet的通信协议是【 】。 ( 1 )分 1. SMTP 2. CSMA/CD 3. POP 4. TCP/IP
Internet使用的是TCP/IP协议,协议分为四层,链路层,网络层(IP层),传输层(TCP/IP),应用层。
SMTP是发送邮件服务器协议
CSMA/CD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是以太网的访问策略。
POP是邮件服务器的接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