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炒鞋赚钱吗
❶ 有人说:AJ一面墙,城里一套房,炒鞋真的这么赚钱吗
最近有一句话很流行,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
小年轻都跑去炒鞋子,那么炒鞋子究竟有多火呢?比如,深圳万象天地AJ旗舰店开业第一天,几百号人冒雨排队,摇号抢限量款。圈内传出各种传奇故事,男孩一面墙,堪比一套房。大学生炒鞋子年入50万,炒鞋子赚首付,币圈大佬卖币炒鞋。
对于男生来说,在穿搭上面最注重的应该就是鞋子了。在众多鞋子当中,最受喜欢的应该就是AJ了吧,AJ的价格越来越高了。有一个外国人曾经切开过一双AJ,想看看内部的结构是怎么样的,虽然那个鞋子有点旧,但是还是很贵的。他先剪开了鞋带,再切割开来鞋子,发现出来内部有点脏,其他的结构都是完好无损的,鞋子里面最值钱的应该是底部的气垫了,不过这双鞋子的气垫也是完好无损,用剪刀戳都戳不开,可以说贵有贵的原因了。
❷ 球鞋资产证券化,交易平台在炒鞋背后获利有多大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原来炒币早就不流行了,小年轻都跑去炒鞋了。“炒鞋”利润巨大并非本身价值使然,而是疯狂炒作的结果。限量款名牌球鞋价格疯涨或是因为其稀缺性,但几十万量的普通款也被疯炒,实在不可理喻。
在国内有着“鞋王”之称的球鞋界KOL人物夏嘉欢,日前亦公开发表了对“炒鞋”的看法。他表示,说炒鞋稳赚不赔的人都是外行,在2015年之前,10个人里9个人赚钱,2017年之前也是一半。就在这两年,炒鞋变成一个很有风险的行业,因为一双鞋你很难买到原价,你以市场价去买,就只能是看它跌还是涨,就跟买股票一样,真的有点赌博性质。现在炒鞋10个人有7个人赔钱,只有大商家可以赚钱,小商家就叫割韭菜。其实是还不够正规化,一个平台又卖又来炒,又做交易,然后还做鉴定,最后肯定要分开化。
❸ 一夜之间血本无归,现在的币圈太可怕了
这几天,币圈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5 月 19 日,比特币一度跌破 3 万美元,暴跌近 30%。
超过 57 万人爆仓,爆仓金额达 443 亿元。
虽然后续回升至 3.9 万美元左右,但一夜暴“负”是跑不掉的了。
炒币来钱确实是快,胆子大上杠杆,直接财富自由,前些天还在晒收益的老哥, 73 万本金直接涨到 170 万,可一晚下来,也能直接倒欠 50 多万。
真可谓币圈一日,人间十年!还好老狐没钱买,不然就亏大了。
虽然币圈是玩不起,但搞钱的心还是大大的有的。
所以不断被 社会 毒打,又不甘于现状的我们,很容易就参与到一些看似能实现阶层跃迁,但又危机四伏的资本 游戏 当中。
例如买基、炒股、炒鞋、炒币、开奶茶店,说得出的都有人去尝试。
可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其实少亏钱,都算是赚了,怎么跟说好的不一样啊,难道我被割韭菜了吗?
说到割韭菜,最近有个震惊业界的“英雄人物”出现。
他就是叶飞叶老师,在微博发动自爆卡车式攻击。
表示要控诉一家上市公司搞坐庄 游戏 ,为庄家牵线搭桥,但事成后却被拖欠中介费。
为什么要喊他为叶老师,我想是他给散户传授了太多有用的知识了。
其中“市值管理”这个词是考试重点,在叶飞的爆料中“坐庄操纵股价”等同于“市值管理”。
学到了吧,多么冠冕堂皇,真正的专业术语。
而叶飞一直在干这个活,只是现在进化成了联合收割的模式。
给大家梳理一下是怎样的玩法。
首先某家上市公司想进行“市值管理”(这词是真好用),然后就找到某个做庄的朋友/中介。
这个中介转包给叶飞,然后叶飞又安排给某些机构和券商来购买公司的股票。
虽然大家都挺专业的,但天有不测之风云,买入后股价出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值管理”(上涨),出现了下跌,这样接盘方可就亏大了。
面临到亏损的境地,资本的强项当然是翻脸不认人。
叶飞的上游中介选择了赖账,叶飞不仅要面临上游违约,还是承担下游亏损的责任。
双重压力之下,叶飞转为污点证人,在微博进行了自曝攻击。
这就是最近资本市场的大瓜,比什么大鳄的桃色新闻有意思多了。
股市跟赌场不分家,这个说法一直都有,以前还能心存侥幸觉得自己能赚一把就走,但现在把庄家都给指名道姓了,还玩不玩我想大家都有答案。
值得一提,在这种危难之际,叶老师也没忘记自己身为“网红”的价值。
在被追杀之余,还不忘将自己的热度变现,老狐只能喊出一句:好家伙。
一个坑被曝光了,但 社会 上还有数不胜数的坑在,防不胜防。如果不懂 游戏 规则,就玩起了资本 游戏 ,被收割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信息成了稀缺资源,那么拥有信息优势的人就能赚钱。这也是我们搞不来钱的原因。
各种算法定向推送,让我们只看我们想看的,或者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信息。
而真正对我们有意义,或者事情的真相,可能还在距离我们很遥远的地方。
可能正如董小姐所说,年轻人找工作不应该把钱放第一位,更应考虑自己的定位,以及思考自己到了 社会 能做什么。
一心搞钱,我们很能被反搞。
但换个思路,在工作不断的摸索和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的方向。
想明白了,就沿这条路走到黑,把这个方向的信息全都掌握,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这样不就有了自己的信息优势了嘛,可以反过来收割资本。
拜登在担任奥巴马副手期间,家庭资产只有 150 万美元,也就北京一套不错房子的价格。
但在卸任副总统的两年间,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出书和演讲,赚了 1500 万+美元,涨了十倍。
钱赚够了,回来再当个总统,这才叫人生嘛。
虽然我们赚不了那么多钱,但只要掌握信息优势,搞钱起来,肯定是更得心应手的。
这个 社会 ,割与被割其实是相互,也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常态,我们想要摆脱的痛苦,所以奋力搞钱,但要搞钱,又免不了经历思考、实践带来的痛苦。
到底是安于现状,躺平接受一起,还是忍受短期痛苦,换取长期收益,我想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都逃不开的课题。
❹ 球鞋市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炒作
因为太赚钱了“阿迪和侃爷合作的球鞋'椰子2',发售价格才1999元,过了一天店门外就有人3万块钱来收。”
最近,潮鞋走进了大众的视线,而买卖潮鞋,居然变成了一种“发家致富”的手段。这几个月,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10年前你错过炒房,5年前你错过炒比特币,现在难道你还要错过炒鞋吗?”那些“鞋圈儿”的年轻人,大喊着这样的口号,纷纷加入了“炒鞋”的浪潮。是的,当炒币的热潮已经逐渐趋于平淡的时候,朋友圈里又悄然兴起了一个新的热炒对象:球鞋。
发售价1000+的联名款球鞋,转手卖个10000+,这在“鞋圈”,根本就是司空见惯。
甚至不断有这样的新闻爆出:
“20岁的大学生,靠炒鞋月入4万,赚足了学费、生活费,实现经济独立。”
“一名年轻小伙小明,父亲赠予其100万元首付买房,然而,他竟然把所有钱全都拿来炒鞋了,这可把老父亲气炸了,要断绝父子关系。然而一年过去,当初用100万买回来的鞋,转手卖出去,已然变成500万,年轻小伙直接全款买房.......”“一位20岁的华裔年轻人Allen Kuo,靠炒鞋年入百万。”“鞋圈”的疯狂,让这几年见过世面“币圈”玩家们,瞠目结舌。
所以一时间,不管是不是真热爱,大量年轻人疯狂涌入“鞋圈”炒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