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达伽马
1. 郑和下西洋哪些方面超过了哥伦布和达伽马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所有的人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最近长安大学档案室主任赵秉中教授在对大量历史资料的考证中得出震惊世人的结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郑和.无独有偶,英国皇家海军退役指挥官,业余历史学家,云南大学客座教授暨云南省郑和研究会顾问加文孟席斯在《世界航海图与郑和航海图的发现及其记录》的专题学术演讲中,用新的论据再次证明:中国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率领的船队,曾经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之前7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为了扬明朝天威,也有说是寻找建文帝,但我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打通到欧洲的海上贸易航线,和西方航海大发现时期寻找中国、印度是同一个目的。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郑和七次下西洋,一次走得比一次远,从越南,到泰国,到斯里兰卡,到印度,到阿拉伯,最后到东非,这说明哪一个都不是他真正的目的地,那么他的目的地是哪里?顺着这个趋势看只能是欧洲。 中国古代和西方的贸易对于双方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换回欧洲的金银。这刺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殷实了朝廷的国库,可以说通商对于中国古代的繁荣是极其重要的。而通商的途径有两条,路上是丝绸之路,还有就是海上贸易航线,这两条途径都要经过中亚辗转几次才能到欧洲。渠道利润非常高。 明朝初期虽然推翻了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但蒙古还有其他汗国在中国的北部、西北和西南,可以说蒙古汗国包围了中国的西部,占据了古老的丝绸之路,阻断了东西方贸易。 这种阻断无论对中国还是欧洲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双方都希望能够寻找一条替代贸易航线。于是明成祖命郑和去下西洋,而几乎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也通过海上寻找东方。双方行动的时间前后不超过50年,可以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几乎同时发生的。 无论扬天威说还是寻找建文帝说都不能解释这种同时性,只能把它归结为巧合,但历史是不相信偶然的。 西方在寻找东方,东方也在寻找西方,双方的交流促进了各自文明的进步,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再开放些吧。 http://space.ourivy.com/unspacy/PersonalSpace.aspx http://www.huaxia.com/zt/whbl/05-047/2005/00341534.html 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则不一样,他们完全是为了财富。当时的欧洲,从贵族到平民,都在传说东方印度、中国的富庶。哥伦布的扬帆出海,直接的动力就是财富,这种动力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吻合的。和郑和——这个皇帝的私人奴仆相比,哥伦布是个有点海盗气质的冒险家,西班牙女王只是他的庇护者和赞助人而已。他并非奉使去完成某种特定的政治任务,而是类似一个承包商,从大老板那里转包工程后,自己想办法争取最大的盈利。和郑和相比,哥伦布更具有个人意志,他不像个长官,更像个有自主权的公司总经理。而郑和船队的远航,完全是帝国行政触角的伸展。 攫取财富和疆土,那是包括国王、百姓、流浪汉都感兴趣的买卖,这样的买卖有激励机制,人们愿意冒死去做。哥伦布的远航才能掀起了欧洲人的淘金热。而朝廷扬威于海外的政府工程,只是为皇帝和朝廷的面子添彩,对大多数人毫无好处,难怪刘大夏一怒烧掉了郑和的航海日志。——这没有给大明带来经济效益的远航不是劳民伤财是什么?这样政府一手包办的面子工程,注定是人亡政息,换个皇帝郑和的命运就大不一样。 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国威,发展贡赐贸易,还有收“属国” 哥伦布航海:探索新航路,掠夺贵金属,打通同印度的商路(虽然后来到了北美)。 哥伦布航海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是建立在非正义的殖民侵略基础上的进步性的活动,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掠夺大量原材料和劳动力,推动了整个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也促进了全世界的联系。 郑和虽然没那么厉害,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他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和南亚东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友好交往,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远程航海,比欧洲早50年。只是这种不计成本的航海很快由于明朝国力衰退而消失了
2. 哥布伦,达伽马,麦哲伦船队开辟的航路分别是什么
哥伦布他当时是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哎,航海家麦哲伦。他是环球航海了一圈。从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3. 达伽马远航印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15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商品货币贸易的发展,对交换手段黄金需求的增加,刺激了欧洲人前往东方寻找黄金和进行贸易的欲望,大约在1462年左右,葡萄牙人到达了今天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从这里开始,非洲的海岸陡直地伸向东方,于是直达印度的航行计划便被提上了日程。然而,通向东方的航程远比预想的遥远。探索这一航路所花费的时日,也如同遥远的航程一样的漫长,直到1488年,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迪亚士到达了非洲真正南端好望角,并由此向东航行了500多海里。至此,欧洲人梦寐以求的希望,才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以后,葡萄牙便开始为远航印度进行周密的准备,而这次准备整整花费了1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首次横渡大西洋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一消息使葡萄牙感到震惊,远航印度的计划被加紧进行。
公元1497年,葡萄牙远航印度的工作准备就绪,达·伽马被任命为率领这支远征队的指挥官。7月8日,达·伽马的舰队驶离里斯本南面的雷斯特洛港,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远航。
达·伽马的舰队在途经莫桑比克岛和今天肯尼亚的蒙巴萨后,于1498年4月14日到达了今天肯尼亚的马林迪。
之后,达·伽马到达卡利库特,逗留了三个多月。在这里,中国的丝绸、印度尼西亚的香料、印度和非洲的象牙、斯里兰卡和缅甸的宝石,以及各色果品,应有尽有。
达·伽马远航印度成功的消息震动了整个欧洲,所引起的巨大反响远远超过了哥伦布。同时,达·伽马耗时两年的远航,虽然耗费了巨大的资财,但他从印度带回的香料、宝石、丝绸在葡萄牙市场出售后,所获的纯利仍达其航行费用总数的60倍,这种旷古未闻的利润,给那些怀着“黄金梦”的冒险家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4. 达伽马航海路线。PS:要图
达伽马航海路线如图:
瓦斯科·达·伽马葡萄牙航海家,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在里斯本出发,通过寻找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过加那利群岛,绕过好望角,经过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离开印度,于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
伽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两次到印度,后一次被任命为印度总督。伽马通航印度,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
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主要通过这条航路。这条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
(4)币圈达伽马扩展阅读:
为了表示对这位著名航海家的深刻怀念,葡萄牙发行一枚瓦斯科·达·迦马纪念金币,由João Duarte设计,葡萄牙造币厂铸造。该币成色为99.9%,直径为12毫米,重量为1.56克,发行量为20000枚。正面以大海为背景,左上方为葡萄牙国徽,右下方为面额,边缘为国名;背面为瓦斯科·达·迦马肖像和船只的线条抽象画,边缘为其姓名和生卒年份。
此外,葡萄牙更制造了达·伽马级护卫舰,来纪念达·伽马。
在上世纪90年代初,葡萄牙新购的一级共3艘护卫舰相继服役。葡萄牙人分别用15世纪葡萄牙最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的名字为其命名,强烈地表达对那段海上强国史的怀念。这便是“瓦斯科·达·伽马”号、“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号和“科尔特·雷亚尔”号,舷号分别为F330、F331和F332。这级舰也便称“瓦斯科·达·伽马”级,简称“达·伽马”级。
参考资料:网络-达·伽马
5. 达伽马应该怎么读
da Gama。
瓦斯科·达·伽马 (约1469年—1524年12月24日,葡萄牙语:Vasco da Gama),出生于葡萄牙锡尼什,维迪格拉伯爵一代,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
青年时代的达·伽马参加过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战争 ,后到葡宫廷任职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加那利群岛,绕好望角,经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
同年秋离开印度,于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1502—1503年和1524年又两次到印度,后一次被任命为印度总督。
后世纪念
为了表示对达·伽马的深刻怀念,葡萄牙发行一枚瓦斯科·达·迦马纪念金币,由João Duarte设计,葡萄牙造币厂铸造。该币成色为99.9%,直径为12毫米,重量为1.56克,发行量为20000枚。
正面以大海为背景,左上方为葡萄牙国徽,右下方为面额,边缘为国名;背面为瓦斯科·达·迦马肖像和船只的线条抽象画,边缘为其姓名和生卒年份。
6. 为什么达伽马要开辟新航路
公元15世纪,资本主义在日落西山的西欧封建王国中悄悄地成长起来,而商品交换与市场、货币的矛盾促使欧洲的贵族商人们瞪大了眼睛去寻求黄金,马可·波罗给他们描绘了一个“遍地黄金”的东方天国世界。于是,国王贵族支持着航海家们远航东方寻金。哥伦布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他的胜利,给欧洲诸国注入了一针强心剂。1497年,葡萄牙贵族达·伽马率船队从里斯本出发,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开辟了西欧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7. 达伽马为什么要远征印度
15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商品货币贸易的发展,对交换手段黄金需求的增加,刺激了欧洲人前往东方寻找黄金和进行贸易的欲望,大约在1462年左右,葡萄牙人到达了今天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从这里开始,非洲的海岸陡直地伸向东方,于是直达印度的航行计划便被提上了日程。然而,通向东方的航程远比预想的遥远。探索这一航路所花费的时日,也如同遥远的航程一样的漫长,直到1488年,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迪亚士到达了非洲真正南端好望角,并由此向东航行了500多海里。至此,欧洲人梦寐以求的希望,才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
8. 1.分别写出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路线
1、迪亚士:葡萄牙——印度洋——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哥伦布: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古巴——海地(美洲地区)——里斯本——巴罗斯。
麦哲伦:从西班牙的圣罗卡港——横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穿越美洲大陆南端的海峡(即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这是从美洲人的立场出发的,因为16世纪前印第安人以创造了高度文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欧殖民者的入侵,摧毁了印第安人的古达文明,中断了印第安社会的发展。因为带来的战争,屠杀,疫病等,使人口急剧下降,幸存者被围圈或被迫入山林。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3、其实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人所剩无几,当时作为殖民地,土著印第安人被杀的很多,美国现在有‘哥伦布纪念日’,哥伦布日是美国于1792年首先发起纪念的。当时正是哥伦布到达美洲300周年纪念日,纽约市坦慕尼协会发起举办了纪念活动。
1893年,芝加哥举办哥伦布展览会,再次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此,每年的这一天,美国大多数州都要举行庆祝游行,教堂礼拜和学校活动以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但也有说美国人对哥伦布态度很不好,10月12日是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纪念日。近几年在美国学校,哥伦布的地位有所下降,许多老师开始尝试用更平衡的角度介绍他的“另一面”,即哥伦布抵达加勒比海以后所发生的事情,包括给当地土著居民带来的苦难。所以辩证的看吧,有好有坏,哥伦布虽然带去了灾难、屠杀、殖民掠夺,却也破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8)币圈达伽马扩展阅读:
麦哲伦的航海事迹:
公元 1480 年,麦哲伦诞生在葡萄牙一个没落的骑士家庭里,小麦哲伦在 8 岁时被送进王宫,做了一名侍童,在那里,他开始接受一些教育。麦哲伦在宫中生活了将近 5 年,他曾经做过王后的侍童,深受王后的喜爱。
从宫中出来以后,麦哲伦继续学习,他很快对航海发生了兴趣。18 岁那年,麦哲伦进入航海事务厅工作。在那里,他了解到了哥伦布和达·迦马的伟大航行,并开始研究当时最为先进的地理学说和航海技术。不久,他的研究被中断了。
1505 年,麦哲伦应征入伍,参加了葡萄牙对东印度和马六甲的军事征服,直到 1511 年战争结束。几年的航海和战争使麦哲伦获得了大量航海知识和经验,这为他伟大的环球航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11 年,从马六甲返回不久的麦哲伦被派往北非战场,回国后他继续在航海事务厅工作。这时候,麦哲伦的脑海中已经在构思一次宏伟的探险历程。他坚信,从葡萄牙出发,向西航行,绕过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的南端,一定可以到达摩鹿加群岛。
他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参考了许多别的航海家的经历,提出了一份完整的计划,他渴望这个计划能为国王所接受,然而葡萄牙国王把麦哲伦的计划视为一种幻想。麦哲伦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他愤然离开了祖国,前往西班牙,他要为自己的计划找一个支持者和赞助者。
麦哲伦到达西班牙不久,遇到了和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天文学家路易·法莱鲁。路易·法莱鲁也是葡萄牙人,他找到了准确测定经度的方法,但在葡萄牙却无人理睬。麦哲伦和路易·法莱鲁一见如故,麦哲伦向法莱鲁阐述了自己的计划,法莱鲁表示赞同并愿意帮助麦哲伦实现自己的理想。
麦哲伦和法莱鲁来到塞维利亚的印度委员会,他们宣称:葡萄牙财富最重要的源泉,“香料之国”摩鹿加群岛应当归属于西班牙,因为这个群岛位于西部的西班牙一边的半球上(根据 1494 年的世界分界线)。
麦哲伦雄辩地论述道:在大西洋和巴尔菩亚发现的南海(太平洋)之间必然存在一个海峡,这个海峡位于圣十字架地区以南的地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穿过这个海峡,便可进入南海,继续向前便可到达摩鹿加群岛。
麦哲伦的计划和论述让在座的人感到信服,西班牙国王派代表召见了他们。最后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答应动用国库资金装备五艘船,并提供探险队两年的粮食和给养。由于法莱鲁在启航前夕拒绝参加这次探险,麦哲伦便成了这只探险队的惟一的领导。船队的全部乘员包括雇佣的225 名船员、26 名志愿者以及西班牙国王任命的四名船长和麦哲伦本人,共计 256 人。
哥伦布航海之旅:
哥伦布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
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年,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
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第一次航行始于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船员87人,分乘3艘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10月12日他到达并命名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10月28日到达古巴岛,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大陆。随后他来到西印度群岛中的伊斯帕尼奥拉岛(今海地岛),在岛的北岸进行了考察。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
第二次航行始于1493年9月25日,他率船17艘从西班牙加的斯港出发。目的是要到他所谓的亚洲大陆印度建立永久性殖民统治。参加航海的达1500人,其中有王室官员、技师、工匠和士兵等。1494年2月因粮食短缺等原因,大部分船只和人员返回西班牙。
他率船3艘在古巴岛和伊斯帕尼奥拉岛以南水域继续进行探索“印度大陆”的航行。在这次航行中,他的船队先后到达了多米尼加岛、背风群岛的安提瓜岛和维尔京群岛,以及波多黎各岛。1496年6月11日回到西班牙。
第三次航行是1498年5月30日开始的。他率船6艘、船员约200人,由西班牙塞维利亚出发。航行目的是要证实在前两次航行中发现的诸岛之南有一块大陆(即南美洲大陆)的传说。7月31日船队到达南美洲北部的特立尼达岛以及委内瑞拉的帕里亚湾。这是欧洲人首次发现南美洲。此后,哥伦布由于被控告,于1500年10月被国王派去的使者逮捕后解送回西班牙。因各方反对,哥伦布不久获释。
第四次航行始于1502年5月11日,他率船4艘、船员150人,从加的斯港出发。哥伦布第三次航行的发现已经震动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许多人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并非亚洲,而是一个欧洲人未曾到过的“新世界”。
于是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命令哥伦布再次出航查明,并寻找新大陆中间通向太平洋的水上通道。他到达伊斯帕尼奥拉岛后,穿过古巴岛和牙买加岛之间的海域驶向加勒比海西部,然后向南折向东沿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海岸航行了约1500公里,寻找两大洋之间的通道。
他并从印第安人处得知,他正沿着一条隔开两大洋的地峡行驶。由于1艘船在同印第安人冲突中被毁,另3艘也先后损坏,哥伦布于1503年6月在牙买加弃船登岸,1504年11月7日返回西班牙。
哥伦布说过:那些能在别人认为的不毛之地里挖出黄金和甘泉的人被称为天才。
迪亚士的航海路线: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率领一只由3条船组成的探险队出发,目的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打开一条通往印度的航路。
迪亚士率船队离开里斯本后,沿着已被他的前几任船长探查过的路线南下。过了南纬22度后,他开始探索欧洲航海家还从未到过的海区。大约在1488年1月初,迪亚士航行到达南纬33度线。1488年2月3日,他到达了今天南非的伊丽莎白港。
迪亚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线。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他让船队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3天后,他们来到一个伸入海洋很远的地角,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之角"。后来被葡萄牙国王改名为"好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