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币圈知识 » 组成宇宙的第五元素

组成宇宙的第五元素

发布时间: 2023-02-10 22:39:54

Ⅰ 第五元素是什么

《第五元素》是1997年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电影,由吕克·贝松执导,布鲁斯·威利斯、加里·奥德曼、伊安·霍姆和米拉·乔沃维奇等联袂出演。影片于1997年5月7日在美国上映。

故事情节:

电影故事发生在2259年的未来纽约,一股宇宙之中的邪恶力量想统治地球,人类面临万劫不复的黑暗世界。外星善良势力预见到这一天的来临,并一直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但他们派来地球拯救人类和宇宙的“第五元素”却被恶势力击落。

人类复原了“第五元素”,并派出现为纽约出租车司机的前特工柯本协助,最终将恶势力摧毁拯救了人类 。

(1)组成宇宙的第五元素扩展阅读:

1、第五元素的构思起源

影片片名“第五元素”源自古希腊物质组成学说的四种元素:土、气、水、火。在中世纪,四元素说曾经作为了炼金术的理论依据,炼金术士们认为只要改变物质中这四种原始性质的比例,即可使普通金属变为黄金。另外这四种元素在一起可以产生出第五元素,那就是人。

2、第五元素主创团队

为了将未来世界搬上大银幕,制作设计师丹·威尔担组织了一支由顶尖级设计师和插图师的团队,开始了漫长的筹备过程,期间还要与化妆部门和服装设计师让·保罗·戈蒂埃密切协作。

除了丹·威尔和法国著名插画师让·克劳德·麦兹埃尔之外,贝松还看中了7位艺术家,整个设计过程长达1年。

曾在《蝙蝠侠》、《夜访吸血鬼》和《异形3》等影片中担纲化妆师的尼克·杜德曼负责制作片中全尺寸的造型服装、自动木偶、外星人的太空服和大量五花八门的器官道具。

影片中未来城市的画面由模型和数字特效共同组成,而担任特效总监的正是曾制作《真实的谎言》、《夜访吸血鬼》等100多部影片的特效奇才马克·斯泰森。

为影片担纲配乐是艾瑞克·塞拉,作为法国乐坛的重要人物,艾瑞克·塞拉将007系列带入了90年代,他为《007:黄金眼》创作的配乐成为了007音乐中的现代经典 。

Ⅱ 构成宇宙的四个基本元素是什么

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这四种元素是土、气、水、火。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类科学的发展。

水元素: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约公元前625-547)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水这种基本元素构成的。 气元素: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546)认为基本元素不可能是水,而是某种不明确的无限物质。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85-525)进一步解析到基本元素是气,气稀释成了火,浓缩则成了风,风浓缩成了云,云浓缩成了水,水浓缩成了石头,然后由这一切构成了万物。 火元素: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475)认为万物由火而生,所以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土元素及四元素说的形成: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0-430),综合了前人的看法,再添加“土”,遂有水、气、火、土四元素。 四元素形象化(象数派):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将四元素形象化,用几何观点看待,认为组成四元素的原子形状分别是体现其性质的一种正多面体:火原子是最为锐利的正四面体,气原子是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的正八面体,水是像小球一样滑溜的正二十面体,土是能够堆砌起来的立方体。正多面体共有5种,还剩下一种正十二面体没有元素可与之对应,柏拉图说它是神用来排列天空的星座的。 四元素说的发展: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认为组成天体的元素与地球不同,是纯粹的“以太”,是第五元素,对应于正十二面体。亚里斯多德在他老师四元素几何化的基础上,将四元素说发展成为一种体系:土最重,组成了地球的核心;水较轻,覆盖在地球的表面;气、火更轻,笼罩着地球或向上飘扬;以太最轻,位于天上,绕着地球运行。这个思想体系有效的支撑了地心说。
历史起源
大约自西元前六世纪起的希腊,开始出现了对于事物构成来源的讨论与说法。 四元素说
首先,希腊第一位哲人泰利斯Thales由推论及观察中,提出了水是构成宇宙的原质。他认为,水可以变成硬如石头的固体,也可以变成看不到、摸不到,却无所不在的气体,因此它的变化包含了所有物质的存在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三态);而且许多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所有的生物没有水都无法生活,所以,所有的物质或许就是有水产生的。但泰利斯认为他的结论并非就是真理,并告诉学生:“这是我的看法,我的想法,你们要努力改进我的教导。” 米利都派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Anaxiruander则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原始物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实质。它是无限的、永恒的而且无尽的,而且它包围著一切世界——因为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许多世界中的一个。元质可以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各式各样的实质,它们又都可以互相转化。关于这一点,他作出了一种重要的、极可注意的论述: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辽规定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而这个论点,即衍生出来五芒星顶端的灵魂元素;在炼金术中也指出,万物的原始来自于prime matter(天地之心)。原始物质之下,他承袭了巴比伦人和埃及人把水、空气和土看成是世界的主要组成元素的论点,再加上第四元素火,形成了四元素说法的前身。四大元素由这种原始物质形成之后,就以土、水、气、火的次序分为四层。火使水蒸发,产生陆地,水气上升把火围在云雾的圆管里。人们眼中看见象是天体的东西,就是这些管子的洞眼,使我们能从洞眼中望见里面的火。 后来,另一个米利都派哲学家,也是泰利斯教育出的一位勇于批评的学生——阿纳西米尼Anaximenes认为空气是构成宇宙的原质。他的论证是,空气从嘴里呼出来是热的,而在压力下喷出来时则感到是冷的。同样,通过凝聚的过程,气先是变成水,然后变成土。这些元素之间的差异只是量变的结果,元素只是凝聚或稀薄到不同程度的空气。 诗人兼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对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的唯物主义的倾向,表示轻蔑。在他看来,乙太火才是基本元素或实在,这是一种灵魂材料,一切都用它造成,也都要回到它那里去。在这个世界中,对立面——如睡与醒,死与生,不断的交替就构成了这个永不熄灭的火的永不停止的节奏。万物都在有秩序地运动,一切都处在流动——xavTaoEi的状态中。 也有人提出了土为构成宇宙的原质,但其来源资料似乎已不可考。 著名的希腊大数学家兼哲人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和他的学派放弃了单一元素的观念,提出了最初的四元素说。他们以为物质是由土、水、气、火四者组成,而这四者又由冷、热、湿、燥四种基本物性两两组合而成,例如水是冷与湿的组合,火是热与燥的组合。毕达哥拉斯并认为,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尊循著一个规则,而数字的规律正是这个规则中心。这个说法后来变形成了数字学。 恩贝多克斯Empedocles将前人们的说法加以整理以后,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四元素看法。他延续了毕达哥拉斯的四元素说法,并认为这四种元素在整个宇宙中,受到两个对立的神力的影响,以各种不同的比例结合起来;所谓两个对立的神力,一是相引力,一是相斥力,即「爱」和「恨」的作用而使得元素相互混合和分离。 而四元素的说法,则是经过亚里士多德的发扬光大,才得以有系统的确立。他反对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即物质是由一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所组成),而大力提倡四元素说。认为一切物质都由土;水;空气和火而组成。它们被视为具有乾;湿;冷和暖等特徵的结合体。乾和冷产生土,而水的成份是湿和冷。亚里士多德认为,光是暖和湿的混合物;而暖和乾形成火!若按照四元素的理论看来,一棵破土而出的植物,是石头(土)和水同太阳光中的火的一种结合。树木被砍伐并晒干后,便失去水元素,这样就能燃烧了。而在燃烧后变成了石头(也即灰)和火。这样的解说比德莫克利特那不可见的原子假想来得易于理解。于是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四元素说几成原始实体的定论。 在中世纪,四元素说曾经作为了炼金术的理论依据。炼金术士们认为只要改变物质中这四种原始性质的比例,即可使普通金属变为黄金。 相较於东方的五行学说,四元素说也是西方神秘学理论的基础。 四元素说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其进步的一面。但是却使化学的发展长期受到了阻碍。直到罗伯特.波义耳才否定了四元素说的错误,使得化学得以迅速发展。后来又经三百多年的发展,直到20世纪初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才让我们逐步看清物质的真实面目。

争议一
四元素学说渗透进了西方传统学术的各个方面,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370)据此提出的四体液学说。它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分别与四种元素相对应:由肝制造的血液(气),肺制造的黏液(水),胆囊制造的黄胆汁(火)和脾制造的黑胆汁(土)。人之所以会生病,是由于四种体液失去了平衡所致,治病就是要让体液恢复平衡,因此衍生出了放血、发汗、催吐、排泄等疗法。西方传统医学用整体的观念看待人体和疾病,主要用草药入药,认为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冷-热、干-湿属性,可以借助它们让体液恢复平衡。处方往往同时用很多味草药,讲究不同草药之间的相互搭配。这些观念和做法都与中国传统医学很相似。 第一个认真地质疑四元素学说的学者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公元1627~1691)。他在1661年发表《怀疑派的化学家》,对古代元素学说进行了批判,认为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元素。他提出,元素应该是指既不能由其他物质生成,也不能相互转换,无法再分解的某种原始、简单的东西。他并提出,元素的种类有很多,什么东西能被算是元素,要用实验来确定。对古代元素学说的否定,可以视为化学创建的一个标志。四体液学说的寿命还要长一些,直到19世纪还有很多医生相信,随着现代医学的兴起才遭到了彻底的否定。现在西方学界实际上已无人还相信四元素学说,但是在民间还有人信奉,例如星相术仍然把它当成理论依据之一。 四元素说其实并不是很离谱,可以把它看做四种物质形态的象征:土、水、气、火分别对应着固态、液体、气态、等离子态。但是那毕竟只是古人对世界本源的一个充满臆想的朴素看法,不管其体系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在现代科学兴起后,在西方就被无情地抛弃。现代实证科学也有很多弊病,因为实证科学需要对宇宙规律实现全部枚举的时候才能是完美正确的,但人类的实践远远不足!几百年所形成的实证科学观已经对地球形成了深刻的伤害,同时形成的人类新价值观对世界乃至人类本身的资源掠夺已经触目惊心。世界的和谐已经被人类的新型无知所摧毁!朴素的元素观尽管粗陋,但天人合一的思想依然是值得遵循的。人从属于这个宇宙,而不是背天换地成为宇宙的主宰,这才是人类保存之道! 争议二 近年来国内有不少人倡导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内容(例如卜卦、风水、中医)树立为“东方科学”,以与被称为“西方科学”的现代科学相对抗。“东方科学”的主要特色,就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的。“东方科学”在国际上没能获得承认的原因,据说是由于西方人理解不了阴阳五行。其实在西方历史上,也曾经流行过类似阴阳五行的学说,统治西方思想界达两千年之久,那就是源自古希腊哲学的四元素学说。这个思想体系非常精致、巧妙而庞杂,其“博大精深”的程度丝毫不比阴阳五行说逊色。 这个思想可以一直追溯到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约公元前625~547),他是第一个尝试完全用自然因素解释自然现象的人,并提出了这么一个大问题:物质归根结底是由什么构成的?他猜测宇宙万物都是由同一种基本元素构成的,那就是水。 其他古希腊哲学家都跟着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分别给出自己的答案,连师生都会为此互相吵架,真正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例如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546)认为基本元素不可能是水,而是某种不明确的无限物质。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85~525)则认为基本元素是气,气稀释成了火,浓缩则成了风,风浓缩成了云,云浓缩成了水,水浓缩成了石头,然后由这一切构成了万物。那位留下了“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这一名言的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475)认为万物由火而生,所以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争议三
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0~430)对此来个兼容并包,综合了前人的这些看法,再添加“土”,就有了水、气、火、土四元素。特别看重几何学的柏拉图(公元前427~347)把四元素几何化,认为组成它们的原子形状分别是体现其性质的一种正多面体:火原子是最为锐利的正四面体,气原子是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的正八面体,水是像小球一样滑溜的正二十面体,土是能够堆砌起来的立方体。 正多面体共有5种,还剩下一种正十二面体没有元素可与之对应,柏拉图说它是神用来排列天空的星座的。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认为组成天体的元素与地球不同,是纯粹的“以太”。多了这一第五元素,各种元素倒是可以和各种正多面体一一对应了。不过亚里士多德不像他的老师那样痴迷几何学,对这种做法并不感兴趣。 亚里士多德把四元素学说发展成了一个能自圆其说的体系,看上去很迷人。例如,这个学说能解释为何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井然有序:土最重,组成了地球的核心;水较轻,覆盖在地球的表面;气、火更轻,笼罩着地球或向上飘扬;以太最轻,位于天上,绕着地球运行。 亚里士多德认为,四种两两互相对立的原始性质才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冷-热、干-湿。不同的元素是由这些性质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火是热加干,气是湿加热,水是冷加湿,土是干加冷。因此元素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把水加热,水中的冷被热取代,水就变成了气。
社会影响
四元素学说对西方传统学术影响极其深远,以西方传统医学为甚。西方传统医学与中医类似,用整体的观念看待人体和疾病。在病症看视方面,由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370)提出的四体液学说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分别与四种元素相对应:由肝制造的血液(气),肺制造的粘液(水),胆囊制造的黄胆汁(火)和脾制造的黑胆汁(土)。人之所以会生病,是由于四种体液失去了平衡所致,治病就是要让体液恢复平衡,因此衍生出了放血、发汗、催吐、排泄等疗法。其中处方配制方法与中医相似,主要用草药入药,认为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冷-热、干-湿属性,可以借助它们让体液恢复平衡,处方往往同时用很多味草药,讲究不同草药之间的相互搭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昌明,人们开始认真地质疑四元素学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1627-1691)在1661年发表《怀疑派的化学家》,对古代元素学说进行了批判,认为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元素。他提出,元素应该是指既不能由其他物质生成,也不能相互转换,无法再分解的某种原始、简单的东西。他并提出,元素的种类有很多,什么东西能被算是元素,要用实验来确定。 对古代元素学说的否定,被视为近现代化学创建的一个标志。但四元素说仍被星相术当成理论依据之一,在现代科学观中仍有将四种物质形态的象征:土、水、气、火分别对应着固态、液体、气态、等离子态的看法。

Ⅲ 宇宙是由哪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当然这个答案具有传统的观点。
宇宙的四个要素是时间、空间、物质和权。其中时间和空间就不解释了。物质这个要素包括:实体物质,如石头、水、星球、基本粒子等;还包括虚体物质,如各种形式的能量(磁能、热能等);第四基本要素是权,这个权的意思就是。时间、空间、物质这三个要素的有一个基本的属性,那就是尺度,如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物质尺度。尺度就是多少的量。宇宙第四个要素是权。权的定义是“在尺度空间内和尺度时间上,使尺度物质做物质运动的,”在这四个基础上,宇宙的本质就是物质运动。物质运动衍生生命(及意识体),因此,权这个基本要素要相应的衍生出来。所以权以意识体“如人类这种高级智慧生命体”为分界点,使宇宙就有了“客观、主观”,权就被分为“机械权”和“意识权”。机械权带有客观性,意识权带有“主观性”。这就能解释宇宙具有“矛盾统一”这个属性。意识权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是“政治权利”。因此政治权利是机械权衍生出来。物质运动衍生意识,就有主客之分,主客之分,就有了心论和物论(唯心论和唯物论都是物论),人类世界就有了“东西方”“东方国家”、“西方国家”这些传统的哲学概念和现象。这个很复杂。只是解释到这里。如果感兴趣,可以联系我探讨,我正在编写这方面的论文和著作。

Ⅳ 的宇宙体系是如何构成的,第五元素是什么

宇宙是浩瀚无限的,也是无边无际的,无始无终的。目前人类认知的宇宙只局限于“宇宙大爆炸”形成的理论中。而大爆炸的中心就是“黑洞”,大爆炸后产生大量“尘埃”这些尘埃就是各类星体,并向四周膨胀,而宇宙膨胀结束后,黑洞开始吸收宇宙中所有星体,物质,包括光,最终形成新的宇宙,形成新的“大爆炸”,并以此永远无限循环。
要彻底解开宇宙之谜,黑洞之谜今后需要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发现。

Ⅳ 的宇宙体系是如何构成的,第五元素是什么

四元素理论(水,火焰,大气,土地)出自古希腊的哲学体系,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万物都由这四种元素构成,并将这四种元素与5种正立方体对应(还有种被对应元素被称为以太,认为是构成宇宙以及星体的元素,不过不是主流的说法)。
后来发展成指万物都同时存在密度与温度的差别(密度:大气到土地,温度:火焰到水)
再后来结合炼金术观点与圣经的世界观(或者说圣经吸收了这两种理论),创造了五芒星理论,五芒星五角分别指精神,水,火焰,大气与土地,当象征精神的一角向上表示光明的力量,向下则表示黑暗的力量。
(光明与黑暗是构成世界基础的观点是人类在没有文化前便具有统一认知的,无论在那个神话体系都有存在,很难说明最早的来源,就连中国道家阴阳思想也可以认为是其中一种)
而雷元素的出现则是北欧神话所独有的,严格的说最早的雷元素应该被称为风暴元素,然后逐渐在流传中强化其中雷霆的映像,最后便诞生了雷元素以及著名的神邸——雷神索尔。
在罗马时代中国的五行思想传入罗马,有人便引入北欧的雷元素,将原本希腊的4元素体系中大气分解为风元素与雷元素,然后尝试用这五种元素来解释中国的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雷对应金,风对应木,仙剑里边也出现了)。
当然这种5元素理论仍然无法解释五行,所以至今西方的许多神秘学都是以4元素理论为基础,加入光暗两种元素进行补充,仅在引入脉轮(风水地脉循环理论)以及五行这类东方舶来品时才有可能出现5元素理论(不是五芒星理论)。

Ⅵ 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

“宇宙”一词,最早是由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提出。他认为:“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宇指的是无限空间,而宙指的是无限时间。所以合起来,“宇宙”就是在空间上没有边际,时间上没有始终,按客观规律运动的物质世界。这样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构成宇宙最基本要素是空间、时间和物质,物质就不用说了,没有物质也就谈不上宇宙之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寄托,而时间是物质运动先后次序的反映,它们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说,在无限大的宇宙中有一个物质的中心点发生运动,那么宇宙空间也就会跟着运动;如果宇宙空间不跟着运动,空间、物质、时间就不是统一的,也就不存在宇宙。同样,宇宙空间发生运动,中心点也会随之运动。

从这又上升到哲学范畴:任何物质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物质的运动会导致空间的运动,速度也会随着空间的变化而改变;反之,空间的运动同样会带动物质。这也是宇宙学的一个基本定律。宇宙到底有多大?根据我们人类的预测,宇宙应该是无限大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宇宙是人们常说的宇宙,是指容纳所有一切包括星球星系在内的一个空间。

但是,在天文学领域所说的宇宙又是另一个概念:在天文学会人的眼里,宇宙指的是目前所能探测到的最遥远的那个星体的距离,是狭义上的“宇宙”。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宇宙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宇宙中有数以万计的大大小小的银河系组成,它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那么,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大家不妨来算算吧。

首先从我们熟悉的地球说起,地球对于人来说,算得上是很庞大的了,它的平均半径有6371.2千米,但比起太阳来,它只有太阳半径的1/109。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把地球一样大小的球体一个挨一个排起队来,从太阳排到太阳系最远的行星冥王星(现已不作为行星)大约需要50万个地球,你想太阳系该有多大。但太阳系并不代表宇宙,它仅仅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在庞大的银河系里,大约有1000多亿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的恒星直径甚至比太阳还大几千倍以上,可想而知银河系的巨大,从银河系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就连速度最快的光也要走上二十亿年。但是我要说银河系还不算最大,因为今天已经发现了数10亿多个和银河系同样庞大的天体系统,名叫“河外星系”。宇宙的大是惊人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

依目前的观测结果,天文学家使用高倍射电望远镜,搜索到了200亿光年以外的类星体天狼巨星,这是目前人类能确实掌握的最远的星体,也是人们认识宇宙的最大范围。当然,它还不是宇宙的实际边缘。宇宙将会在我们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呈现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惊喜,但是我们永远都无法触到它的边缘。

Ⅶ 国际公认的构成宇宙的四元素是风火水土,而四元素组合生成第五元素雷,而不是五元素呈并列关系,对吗

大哥什么时代的人啊!还国际公认!要知道古希腊时代,人们对自然界还不太懂的时候的,一种理论。随着近代化学和元素周期表表的确立早已经被否定的东西了。你是看科幻电影电影《第五元素》看的吧!
你还真是两耳不闻科学事,一心只看鬼电影啊!

Ⅷ “第五原素”是什么

自然界的四大元素是: 风,火,水,土, 它们各自有一块代表的神石。这四块元素神石连同第五元素, 被外星人--蒙督沙瓦人(MONDOSHAWAN)在1914年带离了地球。 300年后, 23世纪, 地球面临着一场浩劫: 一个火热的星球将撞击地球。 蒙督沙瓦人带着第五元素和四大元素神石重返地球, 以帮助地球度过劫数。 可惜携有第五元素的飞船却被另一类外星人——孟加罗人(MANGALORE)击落了。地球人仅获得第五元素的残骸。

利用第五元素残骸的DNA, 地球人成功地重新构造了第五元素: 一个漂亮的红发女郎--莉露. 莉露从实验室跑了出来, 无意中撞到了科本-达拉斯驾驶的出租车上。 莉露被警察追捕, 达拉斯冒险把莉露送到了卡南刘斯神父处。 卡神父深知第五元素的来龙去脉, 他是蒙督沙瓦人在地球的联络人, 世世代代等待着第五元素重返地球. 卡神父从莉露口中得知, 风火水土四大元素神石并非与莉露在一起, 而是由蒙督沙瓦人委托一名外星歌唱家带到了 "失落天堂"星球。 神父决定前往失落天堂取回四块神石。

与此同时, 地球上的一个地位显赫的败类--佐格与孟加罗人勾结, 妄图夺取四块神石。 但是, 令佐格大为恼火的是, 孟加罗人带给他的只是一只空箱子, 而不是他渴望已久的四块神石。 这时, 地球联邦的总统也从蒙督沙瓦人处得知四块神石被带到了失落天堂, 于是命令一位将军派特工人员去取神石. 将军立即找到了退役的特种部队上校科本-达拉斯, 希望他能完成这项任务. 达拉斯就与莉露一起乘航天飞机前往失落天堂。

在失落天堂, 达拉斯和莉露, 与闻讯赶来的孟加罗人和佐格发生激烈的战斗, 终于, 达拉斯从一位外星歌唱家的身上(严格地说是肚子里)得到了四块元素神石, 但是, 莉露也身受重伤。 此时, 距火热星球撞击地球的时间已不足两小时了, 达拉斯带着四块神石和莉露火速赶到埃及的五大元素祭坛。 在达拉斯的鼓励底下, 莉露在最后关头终于汇集风火水土四大元素的力量, 制止了火热星球的推进, 避免了末日的来临。

Ⅸ 谁知道第五元素“以太”是什么

所谓的第五元素只是一种说法而已,西方古代哲学里面把构成世界的所有元素分成地水风火四类,后人又觉得在虚空中也应该存在一种元素,就把以太也算上一个。并不是什么科学的分类法。以太的概念如下:

以太是一个物理学历史上的名词,它的涵义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在古希腊,以太指的是青天或上层大气。在宇宙学中,用以太来表示占据天体空间的物质。17世纪的笛卡儿最先将以太引入科学,并赋予它某种力学性质。

后来,以太又作为光波的荷载物同光的波动学说联系起来。随后,以太在电磁学中也获得了地位,而且电磁以太同光以太也统一了起来。

19世纪90年代,洛伦兹把物质的电磁性质归之于其中同原子相联系的电子的效应,之后以太论就开始渐渐的衰落了。

现在,机械的以太论虽然死亡了,但以太概念的某些精神 仍然活着,比如不存在超距作用,不存在绝对空虚意义上的真空等,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Ⅹ 支配宇宙的“第五元素”出现了吗

在基础科学领域,一直存在着支配宇宙运行的四大基本元素,也叫四大基本力,但是随着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提出,科学家们一直怀疑宇宙中还存在着第五种基本元素。一组来自匈牙利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可能发现了“第五元素”的存在。



科学家们随后又在一个关于氦原子的实验中发现了该粒子的存在并测出了他携带的质量是17eMV,因此该粒子又叫做“X17”。

热点内容
元宇宙概念股怎么分析 发布:2025-08-02 20:25:59 浏览:662
漂亮比特币图片 发布:2025-08-02 20:25:44 浏览:690
移动合约套餐用了3年不退怎么办 发布:2025-08-02 20:07:01 浏览:140
浜崎真绪doge 发布:2025-08-02 20:02:32 浏览:382
linuxtcpdump监听网卡eth0 发布:2025-08-02 20:01:04 浏览:789
联通号合约没到期怎么注销手机号 发布:2025-08-02 19:58:54 浏览:308
以太坊重复 发布:2025-08-02 19:41:13 浏览:360
区块链游戏安装 发布:2025-08-02 19:30:13 浏览:244
绩效发展合约怎么写 发布:2025-08-02 19:25:53 浏览:899
以太坊爱好者国内镜像下载页 发布:2025-08-02 19:23:07 浏览: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