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矿机托管
A. 四川挖矿恢复正常
虚拟货币的生产过程被称为“挖矿”,最重要成本是“矿机”运行所需的电费,因此“矿场”聚集在电力充足且电费便宜的地区,例如火电丰富的新疆、内蒙古,以及水电丰富的云南、四川、贵州。
拓展资料
1、在全面关闭虚拟货币挖矿项目的政策出台后,内蒙古再次对虚拟货币挖矿行业进行“整顿”。2021年5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通知,宣布建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报告平台,涵盖四个类别:虚拟货币“挖矿”企业;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伪装成数据中心,享受税收、土地、电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虚拟货币“挖矿”企业提供场地租赁等服务的企业;非法获取电力供应,从事虚拟货币“挖矿”业务的企业。
2、在内蒙古虚拟货币退市的综合政策下,内蒙古虚拟货币采矿业开始向四川等地转移。早在3月初,内蒙古的许多矿主和矿工就告诉澎湃新闻,他们的机器和矿山开始迁出内蒙古,四川的许多矿主透露,他们收到了很多来自内蒙古的托管矿机的请求。
3、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整顿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的“消除类”。补充前,按照《国务院关于颁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的有关规定,将虚拟货币“采矿”项目视为过时产业,禁止投资。
4、2021年,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对江苏省虚拟货币“挖矿”行为进行综合调查,发现江苏省虚拟货币活动矿池出口流量达136.77mbps,涉及“挖矿”的互联网IP地址总数为4502个,计算资源消耗超过10ph/s,电能消耗26万千瓦时/天。以以太坊和比特币为例,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在全省较为频繁,苏州、徐州、南京等城市“挖矿”活动较多。根据IP地址的归属和性质,约21%的党政机关、高校和企业企业被入侵并用于进行虚拟货币“挖矿”。江苏省通信局继续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情况分析,进一步与相关部门结合,形成“多维、多层次”处置体系,依法处置相关网站和移动应用,配合追查和打击非法虚拟货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