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矿最新进展
A. 礼县 王坝乡与崖城乡有多远
大约82公里。
沿公路向北到达礼县县城后再沿208国道即可到崖城。
沿途经过雷坝、龙林、石桥、礼县县城等乡镇。
来源:网络地图。
B. 徽县历史
西汉:徽县设县始于西汉,西汉王朝消灭南越诸政权后,又乘胜发兵消灭西南诸夷,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陇西郡东南新平定之地置武都郡,并在徽县地置河池县,属武都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汉王朝将全国郡国分为十三部,河池属益州刺史部武都郡统辖。
新朝: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河池县名被改为乐平亭,隶沲平郡(武都郡改)。
东汉:乐平亭又复名河池县,仍隶武都郡。
汉末、三国时期:河池地处烽火要地,归属无常。张鲁割据汉中,河池县地归张鲁控制,入梁州版图。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曹操出兵征张鲁。十一月,张鲁降曹,河池地归汉版图。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汉刘备据汉中,河池地又归入蜀。后蜀汉河池地置河池县,隶武都郡。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相国诸葛亮死后,蜀汉逐渐退出汉中,河池地又入魏版图。
西晋:徽地仍置河池县,隶武都郡。晋怀帝永嘉(公元307-312年)后,河池地被仇池国所占。
东晋:东晋建武年(公元317年),司马睿封杨坚头为右贤王,屯河池,其间河池虽设县,但实为氐酋藩邸。东晋永昌二年(公元323年),前赵将杨难敌赶至汉中,仇池国地大部被前赵占领,河池也入前赵版图。后赵时,河池隶秦州武都郡。前秦建元八年(公元372年),仇池国地被前秦占据,并在其地置南帮州,被辖武都郡领下辨、沮、武都、故道四县,河池地并入故道县。
南北朝: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仇池氐王亿难当乘北魏用兵北方之际,出兵南侵蜀地,河池地再次归入仇版图。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宋灭仇池,河池地归宋所有。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北魏出兵攻占宋武郡地,河池又归入北魏。后北魏于河池地置广化县,又于广化县置广化郡,并在今徽县东南置思安县。北周时、广化郡隶凤州,领广化、思安二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广化郡,广化、思安二县隶属凤州。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大隋又改广化县名为河池县,与思安县同隶凤州。大业初,省思安县入河池县,河池县仍隶属凤州。
唐:初河池县隶属山南道凤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河池县隶属山南西道凤州。
五代十国:后梁时,河池地为岐王李茂卓割据,仍置河池县,隶凤州。后唐时,河池行政区划为旧。后汉时,河池地归后蜀所有,亦置河池县,隶凤州。后周建立后,河池如旧制,并在其境固镇(今徽县城关镇先农村一带)置雄胜军。
北宋:河池地仍置县,隶凤州。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河池县移治固镇(今址)。至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天下共设二十六路,河池县隶属秦凤路凤州。
南宋:河池一度改隶利州西路凤州。绍兴初,由于战事需要,川陕宣抚司治所设于此,军政大权统揽。
元:于河池置凤州,隶巩昌路,领河池,永宁(原河池县永宁乡开为县)、两当三县,至元六年(公元1264年),南凤州改名徽州。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省河池、永宁二县八州,徽州当时,只领两当二县,仍隶属巩昌路。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正月,朝廷罢行尚书省,以行省分治天下,徽州当时隶属陕西行省巩昌路。
明:承袭元制,今徽县地仍置州,领两当县,隶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巩昌府。 清:仍承袭明制,今徽县地仍置州,领两当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巩昌府。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陕西布政使司巩昌府。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朝廷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康熙七年(公元1688年)双改名甘肃布政使司(徒治兰州),徽州隶元。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徽州降州为县,与两当同隶甘肃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
中华民国: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甘肃共设7道77县,徽县当时隶属渭川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建制后,徽县直接隶属省管。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甘肃全省又设八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徽县当时隶属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天水)管辖。直到解放。
C.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有好多个镇
青川县辖9个镇、25个乡、2个民族乡:乔庄镇、青溪镇、房石镇、关庄镇、凉水镇、竹园镇、木鱼镇、沙州镇、姚渡镇、黄坪乡、瓦砾乡、孔溪乡、茶坝乡、大坝乡、桥楼乡、三锅乡、蒿溪回族乡、乐安寺乡、前进乡、曲河乡、马公乡、石坝乡、红光乡、苏河乡、茅坝乡、大院回族乡、楼子乡、金子山乡、马鹿乡、七佛乡、建峰乡、白家乡、板桥乡、骑马乡、观音店乡、营盘乡;另有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竹园镇经济发展最好。
D. 西和县在古代的称呼是什么
先秦时期,县境北部是秦人的活动区域,先后为西丘、西垂、西县所辖,是秦人养马发迹之地;县境南部为氐羌所居。[4]秦汉时期,北部为西县所辖,南部为武都郡所辖。[4]魏晋南北朝时,以仇池山为中心建立地方割据政权“仇池国”,前后达358年。[4]隋唐时期,北部置长道县,属秦州,南部先后置上禄、汉禄县,属成州。[4]北宋,置长道县,并改为岷州所辖。[4]南宋,关陇一带为宋金鏖战的前沿。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南宋朝廷被迫移岷州治所于长道县白石镇(今县城北部)。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宋金议和,因岷州“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的名讳,遂将原和政郡(岷州)首字改为和州。后因淮西已有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将此“和州”前冠以西字,加以区别,故名西和州。此后政局域界历经变迁,但西和之名仍沿用。[4]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改州为县,移治于今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因战祸移治上城(西峪乡上坪村)。[4]清,康熙七年(公元1648年)直隶巩昌府,[11]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扩建南城,又移治今城。中华民国,改巩昌阶道为陇南道,辖西和等县,旋改渭州道,治天水;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西和属天水专区。[11]解放前,西和、礼县部分地区先后交错划治[4]。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和先属武都专区,1956年改属天水专区。1958年9月,西和、礼县合并为西礼县。1961年恢复原西和建制。1985年改属陇南地区,即今陇南市。[4]
E. 西和再哪里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
[编辑本段]概况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上游。总面积1861平方千米。总人口39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汉源镇,邮编:742100。代码:621225。区号:0939。拼音:Xihe Xian。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西和县辖6个镇、14个乡:汉源镇、长道镇、何坝镇、姜席镇、石峡镇、洛峪镇、石堡乡、西峪乡、苏合乡、卢河乡、兴隆乡、稍峪乡、马元乡、晒经乡、十里乡、大桥乡、蒿林乡、太石河乡、六巷乡、西高山乡。
西和县。周为西犬丘地。后秦襄公始列为诸侯,居西垂。战国秦为西县地。《史记正义》云:“秦州西县,秦之旧地,时献公在西县。”秦于骆谷(今西和县洛峪)置武都道。唐《括地志》载:“秦昭括地入陇西郡羌道,以其地置武都道。”《汉书·高后纪》记载:“高后二年正月乙卯,羌道、武都道山崩,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西汉仍置西县,属陇西郡。《汉书·地理志》陇西郡“西县”条载:“禹贡蟠冢山,西汉所出。”西县得名于发源蟠冢山的西汉水。三国至西魏为上禄县地、仇池国地、长道县地等。仇池之得名,据宋绍兴甲寅(1134)忠训郎曹居贤所立《仇池碑记》载:“仇池福地本名维山,开山为之仇夷,上有池,古号仇池。”(乾隆《西和县新志·艺文》)后魏太平真君中置南秦州于仇池山,以位于秦州(今天水)之南而名。仇池山在县南60公里处。“仇池,方百顷,四面斗陡绝。”(《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因其易守难攻,地控陇蜀通道,汉晋以来为兵家所争要地。唐置汉源县,时人以为西汉水源于此,以之命名。北宋属岷州。南宋初移岷州治于白石镇,“镇台唐玄宗筑,汉代星陨于地成白石,状如龟,故名。”(《方舆览胜》卷70白石镇“古城”条)故址在今县西。及金人请和,朝廷从之,因改岷州为和州,但与淮南和州(今安徽省和县)重名,又因其为西汉水发源地,古有西犬丘、西县之名,遂冠“西”字,为西和州或西河州。明初降州为县。县名沿称至今。
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唐置汉源县,宋为西和州,明改西和县。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
2000年,西和县辖2个镇、22个乡:汉源县 长道镇、石堡乡、西峪乡、大柳乡、苏合乡、卢河乡、兴隆乡、稍峪乡、马元乡、晒经乡、姜席乡、赵五乡、十里乡、何坝乡、河口乡、洛峪乡、喜集乡、大桥乡、蒿林乡、太石河乡、石峡乡、六巷乡、西高山乡。
[编辑本段]人口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6566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汉源镇 24353 长道镇 13150 大柳乡 13883 石堡乡 19711 西峪乡 23047 苏合乡 17252 芦河乡 23136 兴隆乡 18495 稍峪乡 16822 马元乡 12471 晒经乡 4427 姜席乡 24593 赵五乡 12860 十里乡 25738 何坝乡 25569 河口乡 8795 洛峪乡 18653 喜集乡 7192 大桥乡 9108 蒿林乡 9165 太石酒乡 5808 石峡乡 9214 六巷乡 7067 西高山乡 15153
2004年,撤销大柳、赵五、河口、喜集4乡。
[编辑本段]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有铅锌矿、黄金、锑矿等,储量丰富。土特产品有洋芋、花椒、苹果、核桃、黄芪、半夏、党参等。加工业产品有亚麻、粉条、粉丝等,编织业产品主要有草编工艺品、背篓、筛子、竹席等。手工艺品有泥塑、根雕及剪纸、刺绣等。
旅游景点:有仇池胜境,绚丽别致的自然景观十分诱人,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在此著有很多诗篇;有“圭峰秋月”之称的云华山;有“塔山烟云”之称的塔子山;有“峰腰石龛”之称的八佛崖;有“九眼鼎沸”之称的九眼泉;新建旅游景点:晚霞湖(晚家峡水库),湖光山色,景色宜人。
[编辑本段]国民经济
200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65281万元。生产总值完成63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0.0%。2003年是该县连续第10个干旱年份,但由于抗旱和各种科技增粮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量仍达到了18039万斤。工业增加值完成13462万元,增长3.8%,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产销衔接良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012万元,增长3.8%。财政总收入完成6165万元,同比增长13.1%。金融机构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7018万元,比年初增加4689万元,增长6.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7881万元,较年初净增3782万元,增长8.6%。
F. 新意的引证解释
1、新的意义、见解、想法。
①晋 杜预 《序》:“然亦有史不书,即以为义者,此盖《春秋》新意。”
②宋·苏轼《仇池笔记·单骧孙兆》:“其术虽本於《难经》、《素问》,而别出新意,往往巧巧发奇中,然未能十全也。”
③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八:“ 洪文敏 著《夷坚志》,积三十二编,凡三十一序,各出新意,不相复重,昔人所无也。”
④清 王韬 《淞隐漫录·媚梨小传》:“尤擅长于算学,时出新意。”
⑤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二)》:“如果没有新意,可以去发掘别的地方,寻找新的矿藏。”
⑥冰心 《去国·最后的安息》:“这时她脑空里充满了新意,只觉得感激和痛苦都怒潮似的,奔涌在一起。”
2. 新意境。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有豆棚瓜架草虫的天籁,晓风残月诗人的新意,怡悦我的性情。”
G. 四川省铝土矿价格是多少
青川县总面积3269平方千米。总人口25万人(2004年)。 www.xzqh.org 县人民政府驻乔庄镇,邮编:628100。代码:510822。区号:0839。拼音:Qingchuan Xian。 www.xzqh.org 青川县辖9个镇、25个乡、2个民族乡:乔庄镇、青溪镇、房石镇、关庄镇、凉水镇、竹园镇、木鱼镇、沙州镇、姚渡镇、黄坪乡、瓦砾乡、孔溪乡、茶坝乡、大坝乡、桥楼乡、三锅乡、蒿溪回族乡、乐安寺乡、前进乡、曲河乡、马公乡、石坝乡、红光乡、苏河乡、茅坝乡、大院回族乡、楼子乡、金子山乡、马鹿乡、七佛乡、建峰乡、白家乡、板桥乡、骑马乡、观音店乡、营盘乡;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白龙江下游,川、甘、陕三省结合部,位于东经104°36′----105°38′,北纬32°12′----32°56′,处于中西部交接地带。周围与陕西省宁强县、甘肃省文县、武都区,四川省江油市、平武县,广元市市中区、朝天区、剑阁县等八县(区)相邻,素有“鸡鸣三省”、“金三角”之称。全县幅员面积3271平方公里,约490万亩,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辖9镇28乡,271个行政村,1952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中,汉族占98%,有汉、回、藏、壮、朝鲜等9个民族,其中回族乡两个。青川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青川县名因“其水清美”而得。自西汉置郡至今,历代设置州、县、郡、所、司、汛17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时是秦陇入蜀之咽喉,为历代兵家之争,商贾必经之地。氐人曾在此建“仇池国”,历史上著名的阴平古道、景谷道、马鸣阁道,横穿县境东西,连接古丝绸之路。三国时著名的“蜀中三关”之一的白水关雄踞县城东南。1979年在县城附近发掘的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木牍,为研究封建社会初期的法律和书法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青川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在此交融,孕育了丰富的文化积淀。青川有着光荣辉煌的革命文化,红军在此英勇奋战,留下的革命文物传播着无尽的文化精神食粮。青川有着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在元代就设置青川县,1949年12月19日解放,今属四川省广元市,县政府驻地乔庄镇,距省会成都349公里。青川物华天宝,地腴物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坡度大于25°的占幅员面积的73。8%,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491米。春寒秋凉,夏短冬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随地貌呈立体变化。年平均气温13.7℃,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3.6℃,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2.5℃。年平均雨量1021.7毫米,年均日照1337.6小时,日照率30%,无霜期243天。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巨大。一是土地资源丰富。全县人均占有土地19.83亩,耕地1.75亩,林地17.46亩,牧地1.47亩。青川县是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四川省畜牧业生产基地县;二是森林资源丰富。青川是四川省林业基地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30万亩,占幅员的67,3%,森林覆盖率42.3%,活立木蓄积量1200万立米。现有木本植物4000余种,其中珙桐、冷杉、银杏、樟树等珍贵树种。境内占地73万亩的国家级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是举世闻名的珍稀动植物“基因库”,是国宝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贝母鸡等国家珍稀动物生长的乐园,是珙桐、冷杉等珍贵植物生长的净土,是研究世界珍稀动物的基地;三是山珍资源丰富。“山珍之最在青川”,被国家定为“黑木耳质标”的青川木耳,“天然高级保鲜品”的香菇,“真菌之花”的竹荪,“山菜之王”的蕨菜等绿色食品享誉国内外,是全国森林蔬菜八强县和干菜食用菌基地县。全县盛产杜仲、黄柏、厚柏、天麻、乌药等名贵中药材,是四川省中药材基地县;盛产核桃、油桐、板栗等干果和刺梨、猕猴桃等野果;四是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初步探明有各类矿点70多处,有储量矿种20多种,贵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是青川县矿产资源的优势,主要有砂金、岩金、银矿、石英石、重晶石、石灰石、蛇纹石、铝土矿、沥青矿、锌、铜、硫、煤等;五是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白龙江和青竹
H. 真正的朱砂怎样形成的
朱砂又称辰砂,是经过火山的作用,加上自然的风化而形成的。外生成因的辰砂产于氧化带的下部,由黑黝铜矿分解而成。
朱砂的成因上与近代火山作用有关,是典型的低温热液矿物。辰砂化学成分为硫化汞,含Hg86.2%,常含有粘土、氧化铁、地沥青等杂质。溶于盐酸,并产生带臭鸡蛋味的硫化氢。
(8)仇池矿最新进展扩展阅读:
一直以来,以朱砂制成的朱红色颜料是画家们钟爱的颜色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朱红色会变成黑色。据《科学美国人》报道,研究者日前发现,其原因是暴露在空气中的朱砂在光和氯离子的作用下形成了汞。
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阿姆斯特丹大学化学家凯特利恩·基恩及其同事发现该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氯离子化学反应被打破,并且这种现象在靠近海边的空气里通过光的作用大量存在。这个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就是纯汞,不断累积很有可能导致画作由红变黑。
I. 广元 青川 姚度镇怎么走 。
额。。白水你知道不? 就在那个方向 金洞那边 还要走那么久,路全是弯道
J. 求青川县自然资源介绍
1、土地资源
市区可使用土地面积0.01921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00709万公顷,商业用地0.00059万公顷,住宅用地0.003万公顷,其它用地0.0035万公顷。
2、矿产资源
青川境内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蕴藏十分丰富。已发现各类矿点70多处,矿种20多类。主要有:⑴砂金矿、岩金矿,砂金平均品位0.1390~2克/立方米,岩金一般含金品位0~9.03克/吨。⑵银矿初步估算储量20万吨,平均品位0.1099%。⑶铜矿,发现矿点13处,矿石平均含铜0.08~2.57%,铜金属储量7604吨。⑷铁锰矿,总储量184.89万吨,氧化锰含量14.3~43.5%。含铁3.36~8.9%。⑸铁矿,探明矿点17处,估算储量2500万吨,矿石含铁30~52.15%。⑹煤,可采储量180万吨,平均发热量6450卡/千克。⑺天然沥清矿,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黑矿”,探明储量140.19万吨,矿石含油33.14%,焦油29.78%,沥清平均25%,灰分平均37.82%。⑻石英矿,分布全县,已探明储量B+C+D级1327.12万吨,D级27.1万吨,二氧化硅平均含量99%以上。⑼含镍蛇纹岩,探明岩体5个,其中Ⅱ号矿体控制蛇纹岩储量940.24万吨,伴生镍储量2.11万吨。⑽铝土矿,探明储量414.10万吨。⑾白云岩,探明储量8730万吨。⑿重晶石,发现矿体15个,矿石地质储量6万吨。⒀矿泉水,发现岩溶泉3个,水质优良,日流总量10.16~19.38万吨。
3、林业资源
全县幅员面积为3216平方公里,有林业用地面积225871.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2.3%。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为141983.0公顷,疏林地面积为941.6公顷,灌木林地面积为52767.8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4719.8公顷,苗圃地面积为6.3公顷,无林地面积为25452.6公顷。
全县有活立木蓄积11618365立方米。其中用材林面积46019.1公顷,蓄积4016505立方米;防护林面积45314.2公顷,蓄积3801246立方米;薪炭林面积5114.9公顷,蓄积209478立方米;特用林面积22725.0公顷,蓄积3444407立方米;有大径竹114.6万株,杂竹22吨。
全县现有木本植物4000余种、野生动物440多种,有珙桐、冷杉、银杏、樟树等珍贵树种,境内有占地73万亩的国家级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4、水利资源
青川县属长江上游的嘉陵江水系,县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有19条溪河流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其中主要河流有:白龙江、青竹江和乔庄河。地下水资源丰富,总蓄水量15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00多万千瓦。
全县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已利用量为1.068亿立方米,仅占11.3%,人畜饮水工程已利用量为364万立方米,仅占地下水资源的12%。
5、农业资源
全县人均占有土地19.83亩,耕地1.75亩,林地17.46亩,牧地1.71亩,是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四川省畜牧业生产基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