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矿机事业部年产值
⑴ 潍坊年产值过亿的企业有多少个
这是潍坊2010年百强企业,我们公司产值都过亿了,与这些企业都相差甚远。
1、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诸城汽车厂
4、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
5、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6、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
7、山东寿光巨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8、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
9、潍坊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10、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1、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
12、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
14、鲁丽集团有限公司
15、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6、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
17、山东潍焦集团有限公司
18、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
19、诸城市龙光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
21、山东泸河集团有限公司
22、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
24、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25、高密市供电公司
26、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
27、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
28、山东恒联投资有限公司
29、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30、山东三工橡胶有限公司
31、山东浩信机械有限公司
32、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33、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34、山东世纪阳光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35、山东万山集团有限公司
36、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37、潍坊乐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38、山东桑莎制衣集团
39、昌邑市供电公司
40、山东新龙集团有限公司
41、山东亚太中慧集团有限公司
42、山东新昌集团有限公司
43、山东比德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44、山东大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
45、诸城市义和车桥有限公司
46、山东寿光天成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47、潍坊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48、青州市供电公司
49、潍坊市元利化工有限公司
50、诸城市昊宝服饰有限公司
51、山东杰富意振兴化工有限公司
52、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3、潍坊东方钢管有限公司
54、山东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55、山东耶莉娅集团
56、山东潍坊龙威实业有限公司
57、山东中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58、诸城市润生淀粉有限公司
59、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60、山东通力车轮有限公司
61、潍坊福润化工有限公司
62、山东新郎欧美尔家居置业有限公司
63、山东惠发食品有限公司
64、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
65、诸城市洋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66、昌邑化晨集团
67、山东海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8、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69、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
70、山东万兴集团有限公司
71、诸城市万年食品有限公司
72、山东华建铝业有限公司
73、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
74、诸城市大业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75、潍坊长安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76、山东裕源集团有限公司
77、昌乐县供电公司
78、高密三真纺织有限公司
79、临朐县供电公司
80、安丘市供电公司
81、山东恒安纸业有限公司
82、山东新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3、山东昱合集团
84、豪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5、帛方纺织有限公司
86、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87、安丘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88、高密利华纺织有限公司
89、山东银宝轮胎集团有限公司
90、山东长盛泰玻璃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91、山东万豪纸业集团
92、山东乐化集团有限公司
93、汇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4、山东恒安心相印纸制品有限公司
95、山东奥宝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96、诸城市中纺金维纺织有限公司
97、山东圆友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98、山东鲁星钢管有限公司
99、山东高密大昌纺织有限公司
100、山起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⑵ 长沙近30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之前,处于湘楚要地的长沙与全国一样,几经荣辱,几度兴衰,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掠夺和剥削,加之长期的战争创伤,旧中国的长沙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呈现出设施残缺,房屋破烂,百业凋零,市场萧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景况,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解放初期的195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仅为2.8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仅89元。新中国成立55年来,长沙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之后,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并逐步改善了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从此长沙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继出现,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52—1965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3%,1965—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5.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从最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确定,并在调整所有制结构、改革单一的计划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份占主导到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重大转变,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经济增长不断加快,1978—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0%,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70元增加到2003年的15527元;在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基本思路下,全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由1978年的33.3:44.2:22.5调整为2003年的8.9:42.4:48.7,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全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今的长沙,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多引擎拉动的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优化,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近三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大干三年,通过加快“三化”进程、发展园区经济、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十大标志性工程的龙头作用等举措,长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全面实现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29.49亿元,2000—2003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2.9%;2004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5.79亿元,同比增长14.8%,经济增长呈现出强劲势头。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经济实力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前,长沙农业基础十分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194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1.70亿元。经过50多年的建设,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种植业形成了粮食、蔬菜、花卉、烤烟、药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畜牧业突破以生猪为主的单一格局,呈现出多品种快速发展的态势;养殖业名优特品种逐年增加,“公司+农户”模式的产业化经营已成雏形;休闲、观光农业正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7.16亿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长5.0%;2004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5.78亿元,同比增长5.2%。
2、工业建设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稳步加快。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沙工业以手工业为主、技术落后,企业寥寥无几、100人以上的工厂仅有7家,部门残缺不全、分布极不合理,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为0.58亿元。经过55年的建设,长沙工业已成为湖南的重要工业基地,形成了以轻纺、机械、电子、食品、家电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尤其是在“兴工强市”战略指导下,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工业迅速崛起,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标志性工程作用凸现,涌现出了LG、远大、中联、三一、梦洁、长烟、浦沅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特别是在规模以上工业的强力拉动下,自1997年来我市工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工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2003年全市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803.50亿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长13.6%,其中2000—2003年平均增长15.1%;2004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465.01亿元,同比增长23.7%。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33.93亿元,2000—2003年平均增长23.3%;2004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6.71亿元,同比增长28.1%,规模以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快速提高,已由2000年上半年的20.4%提高到目前的42.8%。
3、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长沙投资是在经济基础薄弱,结构畸形、公用设施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 195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0.05亿元,到1978年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也只有20.38亿元,这一时期投资的重点是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在投资体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各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迅速提高,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并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尤其是2001年以来,以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以经营城市为依托,突出以路网、桥梁、市场和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94.97亿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长23.2%,其中2000—2003年平均增长34.9%。1997—2003年是长沙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7年间完成全社会投资 1777亿元,占建国以来全市投资总额的76.0%;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384.5亿元,占建国以来全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达81.7 %。2004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70.94亿元,同比增长37.1%。
4、消费品市场持续兴旺,流通体系日趋完善。长沙自古以来商贸发达,商贾云集,是全国最早的“四大米市”之一,素为江南商品集散中心。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沙商品经济十分落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0.92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商业迅速崛起,曾以“五虎闹长沙”而闻名于全国商界。特别是近几年来,长沙商贸业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优势产业,商业布局日趋优化,市场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火车站、袁家岭、五一广场、荣湾镇、东塘等商业中心。随着商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等国际商业巨头纷纷抢滩长沙市场,家润多、新一佳等连锁超市迅速发展,黄兴南路步行街等特色街市蓬勃兴起,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以连锁超市经营为特征、以会展经济为亮点、以国际商业巨头进驻为潮流的三大趋势,极大地推动了长沙消费品市场的全新发展,长沙作为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地位已更加凸现。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2.00亿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长17.7%;2004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3.00亿元,增长16.0%。
5、交通运输生产快速增长,邮政通信事业突飞猛进。长沙是连接华中、华南的交通枢纽,铁路有京广复线贯穿南北,浙赣、湘黔线连接东西;内河航运便利,湘江北入洞庭湖,湘、资、沅、澧四大水系连接一起,并与长江流域各省相连。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沙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公路快速发展,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形式的立体交通网络。2003年全市货物运输量达10632万吨,2000—2003年平均增长21.6%;2004年上半年全市货物运输量达5301万吨,同比增长4.8%。2003年全市旅客运输量达10609万人,2000—2003年平均增长5.4%;2004年上半年全市旅客运输量达5517.61万人,同比增长12.8%。近年来,邮电通信设施明显改善,长沙是全国第一个开通无线寻呼台的城市,是全国九个实现市内电讯全数字化的城市,是全国最先应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市话通信网的城市,全市已建成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多媒体综合通信等为主体的现代化通信网络,2003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54.67亿元,2000—2003年平均增长16.0%;2004年上半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21.30亿元,同比增长9.0%。
6、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对外贸易不断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国际交往日益扩大,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的一个重要开放城市。自1994年外贸进出口业务下放地方以来,长沙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1998年在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巨大冲击下,市外贸归口管理企业实行全行业扭亏为盈,。特别是近几年来,长沙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总体趋好,出口主体向多级化发展,形成了集体及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三足鼎立之势;出口市场向多元化发展,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份额逐年攀升,出口国家和地区由1998年的71个扩大到2003年的149个,出口产品结构日趋优化。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44亿美元,1997—2003年平均增长8.3%,2004年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6.3%。随着长沙在国际上知名度的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122个,比1997年增加40个;实际利用外资达5.02亿美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长9.5%。2004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达2.91亿美元,同比增长76.8%。
随着长沙经济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长沙依托其各方优势,不仅在全省的引领地位日益显现,而且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1993年国家统计局首届综合评估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长沙名列第20位;1996年对全国500多个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估,长沙列居第19位,进入全国综合实力一类城市;2001年据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1年我国地级城市综合实力比较研究》课题调研报告显示,长沙在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排位中位居第12位,比1996年的排位提前7位。2003年长沙经济总量在全国35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21位,比2002年提升1位,排位在1999年超过昆明之后又于2003年超过了西安,跃进步伐令人瞩目。
55载沧桑巨变,26年辉煌腾飞。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长沙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长沙的辉煌正是共和国前进、中华民族振兴的真实写照,长沙与祖国同喜
⑶ 柳工VS三一VS中联重科VS徐工VS山推VS夏工VS临工VS龙工VS福田雷沃
我现在就在三一上班,是生产泵车的,三一就是爱吹,什么1万一月了,500台泵车4000元,想死了,公司刷人,路机都辞职四分之一的!
⑷ 济宁市常青矿机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济宁市常青矿机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82年,主要生产工程机械结构件配套,煤矿机械产品开发及制造。企业现有职工210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2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13人,年产值近五千万元。拥有完善的检测设备和手段,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及优质的售后服务。
法定代表人:赵磊
成立时间:2002-06-11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7080022801052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常青路43-3号
⑸ 中联重科物料输送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原名华泰重工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8月,是由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和长沙鑫丰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现代化企业。主要致力于散状物料输送设备、港口自动化设备、起重机械设备及散状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总承包。公司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工业园,总投资12亿元,厂房面积80000平方米基地,员工接近1000人,其中设计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人员300多人。制造基地由德国技术专家全程指导建成,完全达到德国公司的生产标准和要求,从而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保证。公司由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中联重科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2008年,中联重科实现产值246亿元,利税超过30亿元。中联重科物料输送设备有限公司在中联重科向国际化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中联重科着力打造的四个百亿事业部之一。
法定代表人:何建明
成立时间:2003-08-05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3000000002912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路
⑹ 全国有哪些重工集团,能否详细点
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属于重工业的工业部门有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
中国重工(601989)
中国重工全称为: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Instry Company Limited),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
中国船舶(600150)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8年,是经由沪东造船厂下属的柴油机事业部和上海船厂下属的造机事业部重组和改制设立的。其股票中国船舶(代码600150)于1998年5月20日上市。
*ST钢构 600072:
北京宝都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宝都钢构)成立于2001年1月,公司以集团化管理模式运作,公司成立之初,即全面实行全新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全方位的运行,不仅控制了质量而且控制了企业管理的各个系统。在以现代化管理为保证,接纳、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生产零缺陷产品,努力成为钢结构建筑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管理目标指导下,目前形成了集设计、销售、施工、安装全程一体化服务的并具备独立进出口权的多元化钢结构经营体系。
亚星锚链 (601890)
江苏亚星钢材销售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公司为亚星锚链分公司,是重钢、淮钢、南钢、等钢厂设库销售单位。主要经营优质碳圆、碳线、型材、角钢、板材、锻圆、轴承钢、齿轮钢等优质金属材料。
舜天船舶(002608)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支线船舶出口商。截止2011年1月底,公司手持支线集装箱船订单量在国内船企中列第二名。公司的远洋支线机动船舶产品包括700TEU-2,000TEU系列集装箱船、30,000DWT以下多用途船和重吊船等;非机动船舶产品包括欧洲内河船、大型海洋运输驳船、海洋工程辅助平台和驳船等。公司船舶产品全部外销,主要销往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造船行业正处周期底部,未来有望逐渐回升。造船工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2008年度金融危机使全球造船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全球船市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有了较明显的复苏,2010年世界新接订单同比增长185.8%。2010年底手持订单量与2009年基本持平,也表明了企稳的迹象。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国际化分工的不断加深,使得造船工业长期向好。 产品分化和集装箱化是海运行业的重要趋势。
三一重工(600031)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一集团创建于1994年,通过打破国人传统的“技术恐惧症”坚持自主创新迅速崛起。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A股上市;2011年7月,三一重工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荣登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市值500强,是迄今唯一上榜的中国机械企业;2012年1月,三一重工收购“世界混凝土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一举改变全球行业竞争格局。
⑺ 中联重科 VS 柳工 VS 三一 VS 徐工 VS 山推 VS 龙工 VS 【 熔盛】
哇,我要去,怎么才能进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