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金融风险案例
㈠ 如何警惕虚拟货币潜藏金融风险
目前,ICO(首次代币发行)已被纳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呼吁会员不参与任何与所谓“虚拟货币”相关的集中交易或为此类交易提供服务。杨东认为,无论是对ICO的清理整顿,还是关闭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实施系列严监管措施的目的就是要打击非法集资、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㈡ 比特币疯狂急涨,这折射出全球金融市场哪些潜在风险
比特币价格疯狂上涨,折射出全球金融市场潜在危机,就是有可能出现烂在手里的情况不能变现,你现在所看到的各种各样虚拟货币热度都很高吧,但是你要清晰的知道虚拟货币它本身没有经济价值,也不受到任何国家政府的承认,说它有价值它就有价值,说他没有价值没有人买呢,他就一分价值都没有。
虽然说起来简单实际运作的时候不是那么简单,但是大致的道理是差不多的,因为虚拟货币它本身就是受到投资风口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这个行业,供过于求就会导致它的价格快速上升之前特斯拉出了一个一币购车的计划,如果真的能实行的话,就意味着它具备了现实生活中的购买力风险低了很多,同时有很多虚拟货币,也因为这个价格快速上涨,也因为这个导致它价格一度飞速上涨,但是到底能不能过还两说呢。
㈢ 金融业三大协会发声整治虚拟货币,虚拟货币为什么不被政府所认可
因为虚拟货币根本没有任何的法律地位,而且虚拟货币现在也没有纳入到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再加上虚拟货币不是任何国家组织发行的,而是由私人发行的一种加密型虚拟货币,因此虚拟货币不可能被政府所认可。
但是从目前虚拟货币的市场交易情况来看,我认为整体的交易价格有一些偏高,而且很多虚拟货币的知名度也并不高,但是金钱价值并不低里面存在严重的泡沫化现象,一旦外来的现象,把这个泡沫打破之后,虚拟货币将会出现大幅度缩水。这种情况一般国家和政府肯定不能接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不被政府认可的。只有这样每个国家和政府才能保证自己的金融安全,让自己的经济更加坚实有效。
㈣ 夫妻抄比特币巨亏2000万,我们该如何防范金融产品带来的巨大风险
在当今这个社会,没什么可以,但就是不能没有钱,所以每一个人都会拼了命的去工作,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相应的报酬。但在勤勤恳恳工作的背后,也有一部分人希望一夜暴富,有人通过买彩票实现了,有人通过股票实现了。赚钱的方法有很多,当然有人赚的同时,也有人在亏损,有一对夫妻就被爆料出来炒比特币亏损了2000万之多。
一、赚钱快,想再多赚点
在最开始的时候,这对小夫妻通过炒比特币还赚了不少,小两口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慢慢的,两人的再也不愿意小打小闹了,他们看着比特币的前景还不错,所以大量投入这个行业中,甚至不惜去亲戚朋友那借款,同时还在各大银行贷了不少的金额用来投资比特币。但是这些年,比特币的行业慢慢的没有之前好了,两人在需要支付高昂利息的情况下,由盈利慢慢的变成了损失。
投资有风险,在投资时也不要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免发生意外时措手不及。
㈤ 关于互联网货币风险的案例
据财新网报道,在美国证监会(SEC)宣布将对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公开售币)纳入监管、新加坡金管局提醒ICO风险后,在虚拟货币的交易热土——中国,有关监管部门也将对ICO采取行动,在监管、法规体系准备好将ICO纳入之前,甚至不排除直接取缔的可能。
财新称,从多位监管人士处获悉上述消息,是否取缔的方案正在研讨之中,央行、证监会均参与其中。这一行动的法律依据来自1998年颁布的国务院3号令《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该办法明确指出,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包括: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或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㈥ 虚拟货币的风险高不高血本无归的几率有多大
(三)支付系统稳定性风险
1、难以规避与支付系统相关的典型风险
在特定的虚拟社区,虚拟货币支付活动已演变为“真正的”支付系统,面临着与支付系统相关的典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行风险及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的性质、规模及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的设计或流动性匮乏的程度,网络虚拟货币方案很难规避或控制这些风险。从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重要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CP)来看,网络虚拟货币方案并不符合CP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同时也不属于系统性重要支付系统。所以,并不会在全球金融系统引发或传递冲击。从目前情况下,网络货币系统在这些虚拟社区外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2、缺乏相应监督和保护机制。
在现实经济中,央行充当着最后贷款人角色且不存在违约风险,可以在出现支付危机或无法预知的流动性短缺情况下采取行动,以避免连锁反应。而网络虚拟货币方案中,以网络货币为结算资产并不能做到这些。由于网络货币简单地依赖于发行人信誉,并不能保证被广泛接受用作支付手段,网络货币不能被视作安全的货币。另外,商业银行按要求接受审慎监管,降低了违约可能性,商业银行账户中的钱安全度高于网络货币。网络货币的一个根本性风险体现在:网络货币方案结算机构并不受任何监管,没有任何机构对其行为负责,同时也不具备任何投资者/存款人保护机制,导致用户自身承担所有的风险。
(四)监管缺位风险
通常来讲,监管滞后于科技发展。网络虚拟货币方案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建立,但直到2006年,美国的一些政府机构才着手分析这些方案。由于监管缺位,加之其交易有匿名、不可见、难追踪等特点,网络虚拟货币方案极易被恐怖活动、诈骗、洗钱等非法活动利用。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都在考虑是否承认或使这些虚拟方案合法化,并将其纳入监管范畴,从而达到支持货币和支付形式创新、保护消费者权益及金融稳定,同时抑制利用虚拟货币方案从事犯罪活动的目的。目前虚拟货币方案法律地位不确定性也可能对政府当局带来挑战。
(五)货币当局声誉风险
货币当局(央行)的声誉是决定其各项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公众对法定货币的信任程度与央行形象密切相关,央行十分关注其声誉。欧央行将声誉风险定义为声誉、信用或公共形象恶化的风险。由于网络货币方案与货币和支付相关,大-众普遍认为属于央行职责范畴,需警惕其可能给央行带来的声誉风险。虽然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网络货币方案失败带来的影响有限,但其高度波动和不稳定性也加剧了失败的可能性,并吸引媒体广泛报道。若任由网络货币持续发展而不进行管制,中央银行可能被认为失职而影响其声誉。
(六)投资者损失风险
相对于交换价值而言,公众对网络虚拟货币的投资价值认可度更高,也正是基于投资的交易才加速了虚拟货币市场形成。与其他投资市场一样,虚拟货币市场的参与者也将面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政策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以比-特币为例:2009到2010年初,比-特币毫无价值;2010年夏天比-特币交易开始进入黄金时期,由于供给远小于需求,网上交易价值开始上升,到11月初,比-特币在29美分处沉寂多日后窜升至36美分;2011年2月,比-特币继续升值,其与美元的兑换率达到了1:1;2013年,比-特币价格实现“大爆炸”式增长,并在2013年11月29日触及1242美元,超过同期黄金1241.98美元/盎司价格。剧烈的价格波动使市场参与者面临着巨大的投机风险。
不同于股票、债券等成熟资本市场,比-特币市场深度不足,且目前主要持有在大户手中,分散化程度低,比-特币价格很容易受到大户买卖行为影响,也容易被投机者操控。同时,各国对比-特币态度不一,德美等国持开放支持态度,泰国、巴西等国将比-特币相关活动视为非法。各个国家对比-特币的态度及采取的应对措施都将对比-特币价格造成重大影响,尤其在短期内造成其价格急剧波动。
㈦ V宝币这虚拟货币就目前来看是否存在很高的风险,或者说是否完全就是一个金融骗局
V宝币在比特币圈子内是众所皆知的骗局,一旦骗子得逞,有可能导致整个虚拟货币圈子在中国被定性为非法传销工具,请有识之士一起抵制和揭露!!!
【BTC与Vpal的7点区别】1、前者是科学,后者是迷信;2、前者透明,后者黑暗。3、前者原创,后者抄袭(抄袭都抄错了);4、前者面向所有智能生命,后者面对中国人;5、前者是信仰自己,后者是信仰暴富; 6、前者理性自担个人选择,后者迟早抄刀杀他人;归根结底:前者是自动传播,后者是主动传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