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聪挖矿风险
⑴ 虚拟货币的风险有哪些
一、常见虚拟货币分析
(一)比特币方案
比特币是由日本程序员中本聪(化名)在2009年设计和创造,是当前最成功也最具有争议的网络货币。比特币方案基于p2p网络构架产生,现已在全球范围中运作,可用于各类虚拟和真实的商品服务交易。
二、网络虚拟货币的现实风险分析
(一)价格稳定风险
理论上讲,如果网络货币的存在影响到了对央行负债的需求,进而干扰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行为,就将对一国的货币政策和价格稳定产生影响。但从实际看,网络货币影响价格稳定的前提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1)从对货币数量的影响分析,虽然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难以分析网络货币方案在多大程度上创造货币。
然
而,大多数网络货币系统以预付费模式运作,即在换入真实货币时发行网络货币,在换出真实货币时回笼货币,其带来的影响有限。在著名的网络货币方案中,货币
供应处于稳定状态且供应量不大,但仍需警惕其是否能确保货币供应将在长期保持稳定水平,以及网络货币与真实货币兑换率变化带来的影响。
(2)从对货币流通速度、现金使用、货币统计的影响分析,目前网络货币方案带来的技术革新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尚不明确。
作
为一个网络行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跃的网络货币方案用户数量。若网络货币被广泛接受,将会对央行真实货币产生替代效应,从而减少交易中的现金使用。
在此情况下,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将缩减,其影响短期利率的能力也将被削弱。央行将需要通过对网络货币计提最低准备金等方式对抗风险。替代效应将加剧货币统
计难度,并将影响货币统计量与通胀间的关系,不利于实现中长期价格稳定。另外,网络货币在央行以外发行且虚拟信用可扩张,将对央行利率决定在经济中传导产
生影响,削弱央行货币控制权。
(3)从网络货币和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情况分析,网络货币可充当真实商品交易媒介,对真实gdp产生影响。
网
络货币对真实货币供应的影响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虚拟经济对真实经济的替代效应;二是网络货币对真实货币的挤出效应,即:随着网络货币总量增加,公众在现
实生活中持有现金量减少,导致现金/存款比下降,货币乘数上升。从现实看,网络虚拟货币方案在现阶段并不会对价格稳定带来影响,货币流动速度在中短期内也
不会受到重大影响。然而,网络货币和实体经济间的相互作用值得关注。
(二)金融稳定风险
网
络虚拟货币方案在银行体系外运作,最主要的金融不稳定因素在于其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即兑换汇率及汇兑市场。很明显,封闭的网络货币方案和单向流动的网络货
币方案不受影响,应重点关注双向流动的网络货币方案。双向流动的网络货币的价值取决于汇兑市场上货币供给及需求水平。网络货币与真实货币的一个很大区别在
于网络货币方案并不以国家或货币区域为依托,虚拟经济强度、贸易或产能对其汇率影响有限。虚拟货币价格及其波动取决于5大因素:
(1)货币供应情况及货币发行人采取的其他行动。例如:通过干预市场实现固定或半固定的汇率。
(2)网络货币方案显现出网络外部性,其货币价值依赖于参与的用户和商户数量。随着消费者和商家数量增加,其货币价值将相应提升。另外,交易量小的网络货币汇率波动更大。
(3)拥有清晰透明政策以及先进安全措施的虚拟社区更易提振信心,货币也更强劲。
(4)网络货币发行人在履行承诺方面的信誉。虚拟社区并不存在任何“最后贷款人”,发行人获得的信任对网络货币汇率至关重要。
(5)
对网络货币未来价值的投机活动及虚拟社区受网络攻击的情况。由于系统不成熟、交易低迷、投机活动及网络攻击等因素,双向流动的网络货币方案存在固有的不稳
定性。目前这些网络货币成交量小且与实体经济关联度低,金融体系的稳定系不会受影响。然而,若今后网络货币成为了传统货币的替代品,将会给金融体系带来不
稳定因素,甚至可能会扭曲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网络货币系统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跃用户数量、愿意接受虚拟货币进行真实交易的商户数
量。另外,虚拟货币只有交换价值、没有使用价值。通常网络货币不以具有内在价值的资产为基础,且没有央行信用做支撑。目前,这些网络货币系统并不允许借出
或贷入资金,所以尚不能对金融系统稳定构成威胁,但应密切关注其发展,若未来发生改变,无疑将对金融系统造成影响。
(三)支付系统稳定性风险
1、难以规避与支付系统相关的典型风险。
在
特定的虚拟社区,虚拟货币支付活动已演变为“真正的”支付系统,面临着与支付系统相关的典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行风险及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
的性质、规模及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的设计或流动性匮乏的程度,网络虚拟货币方案很难规避或控制这些风险。从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重
要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cp)来看,网络虚拟货币方案并不符合cp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同时也不属于系统性重要支付系统。所以,并不会在全球金融系统引发
或传递冲击。从目前情况下,网络货币系统在这些虚拟社区外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2、缺乏相应监督和保护机制。
在
现实经济中,央行充当着最后贷款人角色且不存在违约风险,可以在出现支付危机或无法预知的流动性短缺情况下采取行动,以避免连锁反应。而网络虚拟货币方案
中,以网络货币为结算资产并不能做到这些。由于网络货币简单地依赖于发行人信誉,并不能保证被广泛接受用作支付手段,网络货币不能被视作安全的货币。另
外,商业银行按要求接受审慎监管,降低了违约可能性,商业银行账户中的钱安全度高于网络货币。网络货币的一个根本性风险体现在:网络货币方案结算机构并不
受任何监管,没有任何机构对其行为负责,同时也不具备任何投资者/存款人保护机制,导致用户自身承担所有的风险。
(四)监管缺位风险
通
常来讲,监管滞后于科技发展。网络虚拟货币方案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建立,但直到2006年,美国的一些政府机构才着手分析这些方案。由于监管缺
位,加之其交易有匿名、不可见、难追踪等特点,网络虚拟货币方案极易被恐怖活动、诈骗、洗钱等非法活动利用。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都在考虑是否承认或
使这些虚拟方案合法化,并将其纳入监管范畴,从而达到支持货币和支付形式创新、保护消费者权益及金融稳定,同时抑制利用虚拟货币方案从事犯罪活动的目的。
目前虚拟货币方案法律地位不确定性也可能对政府当局带来挑战。
(五)货币当局声誉风险
货
币当局(央行)的声誉是决定其各项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公众对法定货币的信任程度与央行形象密切相关,央行十分关注其声誉。欧央行将声
誉风险定义为声誉、信用或公共形象恶化的风险。由于网络货币方案与货币和支付相关,大众普遍认为属于央行职责范畴,需警惕其可能给央行带来的声誉风险。虽
然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网络货币方案失败带来的影响有限,但其高度波动和不稳定性也加剧了失败的可能性,并吸引媒体广泛报道。若任由网络货币持续发展而不
进行管制,中央银行可能被认为失职而影响其声誉。
(六)投资者损失风险
相
对于交换价值而言,公众对网络虚拟货币的投资价值认可度更高,也正是基于投资的交易才加速了虚拟货币市场形成。与其他投资市场一样,虚拟货币市场的参与者
也将面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政策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以比特币为例:2009到2010年初,比特币毫无价值;2010年夏天比特币交易开始进入黄金
时期,由于供给远小于需求,网上交易价值开始上升,到11月初,比特币在29美分处沉寂多日后窜升至36美分;2011年2月,比特币继续升值,其与美元
的兑换率达到了1:1;2013年,比特币价格实现“大爆炸”式增长,并在2013年11月29日触及1242美元,超过同期黄金1241.98美元/盎
司价格。剧烈的价格波动使市场参与者面临着巨大的投机风险。不同于股票、债券等成熟资本市场,比特币市场深度不足,且目前主要持有在大户手中,分散化程度
低,比特币价格很容易受到大户买卖行为影响,也容易被投机者操控。同时,各国对比特币态度不一,德美等国持开放支持态度,泰国、巴西等国将比特币相关活动
视为非法。各个国家对比特币的态度及采取的应对措施都将对比特币价格造成重大影响,尤其在短期内造成其价格急剧波动。
虚拟货币始终比不上真正的货币。
⑵ 比特币之父中本聪为什么会神秘消失
也许他很久以前就计划消失,或者是一些事故迫使他消失。目前,有许多猜测:中本聪是一个秩序井然、一丝不苟的人。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证实这一点。他不是那种在醒来时突然做出冲动决定的人。他知道一旦他决定离开,他就不会回来了。他可能提前几个月甚至几年就安排好了他的离开,并努力工作以达到最后期限。
比特币已经成熟。2011年4月23日,他给迈克·赫恩发了最后一封电子邮件。他说他要做其他事情。比特币让加文和其他人安心。“在比特币形成的几年里,中本聪很好地保护了它。现在比特币可以生存,而无需他挖矿、修复关键漏洞和引入新的核心版本。也许中本聪离开是因为他已经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当世界开始对他的创作产生浓厚兴趣时,留下只会玷污他的遗产,增加他毁灭的风险。
⑶ “比特币之父”中本聪为何会神秘消失
中本聪到哪里去了?在我看来,中本聪可能一直都不存在。或许他只是一个代号,又或许他只是一个比特币团队捏造出来的名字,这么多年过去,外界一直在推测中本聪的身份,但是没有人见过他真人。
从一开始推出到现在,比特币经历了高峰也经历过低谷,现在比特币的价值已经趋于稳定,普通人想要依靠挖矿获得比特币,基本上很难做到,在成本上也很难控制。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普通人想要依靠努力靠比特币发财,基本已经没有可能了。而现在加要加入炒币圈,我个人也认为不太理智。一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比特币的价值,没有便宜可以随便捡。二是比特币是否会在未来大有作用,目前还没有人可以给出百分百的保证。所以,炒币需谨慎,如果你一定要炒,那就看看自己的钱包是否有足够的钱吧。
⑷ 中本聪挖矿靠谱吗
中本聪挖矿不靠谱。
2008 年10 月31 日,一个名为中本聪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讨论组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现金支付系统》的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对于电子货币的新构想。
不久后,他结合开源软件和密码学中块密码的工作模式,在P2P(点对点或人对人)对等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平台上,开发出比特币发行、交易和账户管理的操作系统。
该系统让遍布整个对等网络用户端的各节点,可以按照其种子文件达成网络协议,从而确保在货币的发行、管理和流通环节中的公平、安全与可靠,“比特币”正式诞生。
比特币面世之后,迅速引起了极客们的跟风与关注。然而,令人们不解的是,将比特币抛到网络空间后,中本聪并没有像当初那样频繁活跃在比特币社区,而是从众人的视线中逐渐淡出。
2011 年春天,在丢下了“我开始干别的事了”这句话后,中本聪就彻底从互联网空间蒸发。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知道这位神秘人物在他拥有的最早区块中为自己留下了200 万个比特币,而这些比特币至今还未被动过
人们想一睹中本聪的庐山真面目,甚至运用功能强大的人肉搜索工具展开搜寻,仍然徒劳无果,即便是后来负责维修比特币项目的两位谷歌工程师也声称从未发现和在现场见过中本聪。
(4)中本聪挖矿风险扩展阅读
挖矿是增加比特币货币供应的一个过程。挖矿同时还保护着比特币系统的安全,防止欺诈交易,避免“双重支付”,“双重支付”是指多次花费同一笔比特币。
矿工们通过为比特币网络提供算法来换取获得比特币奖励的机会。 矿工们验证每笔新的交易并把它们记录在总账簿上。
每10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区块被“挖掘”出来,每个区块里包含着从上一个区块产生到目前这段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交易,这些交易被依次添加到区块链中。
我们把包含在区块内且被添加到区块链上的交易称为“确认”交易,交易经过“确认”之后,新的拥有者才能够花费他在交易中得到的比特币。
⑸ 网上预定挖矿机挖比特币靠谱吗
。。中本聪提出的模型是基于较为理想的假设,当然很多学术上的模型都是这样的,拿到现实中检验往往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挑战。我没有详读过中本聪的那篇论文,但是其中应该是不用考虑投机这个因素的。 但是投机对于我们正在讨论的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目前国内,请问大家,有什么比较好的投资/投机手段吗?炒房?被调控了。商铺?投入大,万达的铺子还不错。炒股?如果没记错,根据统计经验,八成人都是赔钱,只有两成的人真正赚钱。自己做生意?很累的,不如投机钱来的快。还是公务员看上去不错,熬上20年,运气好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升到局级,那时候回报就来了。。。轮的到我吗?国内目前,我觉得,针对比特币的投入大部分都是在投机。 usb矿机,不贵,回报低,属于小撸怡情那种。蝴蝶矿机,跳票很久。期货矿机呢?看上去真的不错,“三个月后avalon芯片到货,首批货交货...按照目前回报,320型号一个月能挖52个btc (挖矿收益计算器)”假设卖方许诺的各种条件都能达成,九月初我拿到矿机,到时候一个月能挖到几个btc(各位可以计算一下,要考虑到大批算力的出现哦~),矿机质量如何(大厂的东西还经常坏呢,说好的售后呢),很有必要评估一下风险。------ 这时候我更愿意是一个阴谋论者,拿着已经预售得来的资金,自己先组装起640型号的联排机器,租个车间,连挖几个月,形成规模优势,到约定交货时,就说南瓜张的芯片还没到货,反正页面上已经说明交货取决于芯片到货时间,具体的细节谁知道?换句话说,就是先募集资金,深挖猛干赚一票,这个策略可是比辛辛苦苦研制+卖矿机来钱要快的多的多,何乐不为,无论生意模式多复杂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再说,目前的矿机是可持续发展的吗?如果是,卖矿机当然是长久的生意。然而这不是卖电脑。因为比特币越来越少,挖的人越来越多,分摊到个人的btc越来越少,除非你的矿机算力持续增长,不然就要被淘汰。所以从最初的cpu挖矿,到显卡挖矿,到专门算法芯片的产生,然后有人接手制造专门矿机,之后还会有更新的技术淘汰前者。所以只有跑在最前面的挖矿人能赚到钱,后面的只能吃残渣,再后面亏钱。 有很多人说比特币是一场庞氏骗局,我觉得不是。庞氏骗局很古老了,就是吹嘘你有一个回报快速且可观的项目,拿后来者的“会费”或者“投资”给先来者发放“回报”,规模增大后,后来的“投资”不够发放前面的“回报”,资金链断裂,跑路。可是比特币是一个好东西,是一种创造,它的价值来源于人们认识到其价值并使用,久之,成为网络通用虚拟货币,人类的进步,不是吗? 但是,就像开头说的,现在国内的都是在投机,炒作。先发明新版挖矿技术的,将其开发成产品,如芯片,矿机,卖给矿工,是矿工没眼光买了不下蛋的鸡,这不是庞氏骗局。问题在于矿机是期货性质的,而且约束都是利于卖方的,且挖比特币是跟时间赛跑的,等你拿到矿机时,还能回本吗?感觉就像前面的骗后面的,像是旁氏骗局。 不管是挖矿,还是交易,都是只有少数人在赚钱。 只是个人观点,各位独立思考,独立承担风险。
⑹ 中本聪挖矿app有传销吗
目前国内还没有认可的数字货币平台,包括挖矿平平台。除非你登陆的国外平台就不知道了。至于国内这些挖矿平台合不合法,要看是不是非法聚资,如果是金字塔式的拉人赚拥金成本,而没有实物产品产业的聚资就是非法平台。请勿轻易相信。
⑺ 中本聪挖矿为什么苹果手机下不了
没有这个应用的话,当然是下载不了,并且你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像那种假冒的比特币软件。因为用手机挖矿是非常不现实的。所有用手机挖矿的都是骗人的。
⑻ 中本聪第一次挖比特币总花费多少
2009年1月3日,在位于芬兰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50个。 2010年5月21日,第一次比特币交易:程序员LaszloHanyecz用1万BTC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这项交易诞生了比特币第一个公允汇率.
拓展资料
中本聪(英语:Satoshi Nakamoto),自称日裔美国人,日本媒体常译为中本哲史,此人是比特币协议及其相关软件Bitcoin-Qt的创造者,但真实身份未知。中本聪于200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Peer-to-Peer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描述了一种被他称为“比特币”的电子货币及其算法。
2009年,他发布了首个比特币软件,并正式启动了比特币金融系统。2010年,他逐渐淡出并将项目移交给比特币社区的其他成员。中本聪据信持有约一百万个比特币。这些比特币在2013年底时的价值超过十亿美元。
从发表论文以来,中本聪的真实身份长期不为外界所知,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宣称中本聪是一位密码朋克(Cypherpunk)。另外,有人称“中本聪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他的初衷并不希望数字加密货币被某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控制,而是希望其成为全球自由流动、不受政府监管和控制的货币。”
主条目:比特币历史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在“metzdowd.com”网站的密码学邮件列表中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论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且这种体系不需要创建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很快,2009年1月3日,他开发出首个实现了比特币算法的客户端程序并进行了首次“采矿”(mining),获得了第一批的50个比特币。这也标志着比特币金融体系的正式诞生。
2010年12月5日,在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期间,比特币社区呼吁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捐款以打破金融封锁。中本表示坚决反对,认为比特币还在摇篮中,禁不起冲突和争议。七天后的12月12日,他在比特币论坛中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提及了最新版本软件中的一些小问题,随后不再露面,电子邮件通讯也逐渐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