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绿色gdp挖矿
❶ 绿色GDP的实践措施
上世纪90年代初,只有挪威要求在财会年报中披露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采用的计量方法。然而不到10年,许多国家已非常重视绿色GDP的实施,即从GDP中挤出水分——环境污染负债、生态赤字和资源损耗等,如建设一个工厂需砍掉一片森林,那必须在另外一处种活同一片森林,才允许开工。
又如排污收费(治理污染的费用)在许多国家也很健全。澳大利亚等国进口我国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时,要加收垃圾处理费。因为这些物品最终将变成垃圾,需要处理,否则就污染环境。这其实是一种生态环境补偿。
绿色核算就是把资源环境资本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和会计科目中,用以表示社会真实财富的变化和资源环境状况。“可持续发展”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英国经济学家沃夫德曾尖锐指出:一个国家如果只有物质资本增加而环境资本在减少,总体资本就可能是零值甚至是负值,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比如,沿淮河曾建有一千五百多个小造纸厂,其产值给当地 GDP带来增长的业绩。但小造纸厂造成的污染使沿河流域1.2亿百姓喝不上净水。如果治理就要花钱,但GDP中却没有体现。
2002年4月,世界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峰会在阿尔巴尼亚召开,会上牛文元教授用“绿色 GDP”的理论来解释可持续发展,把它化解为5个指标:①单位GDP的排污量;②单位GDP的能耗量;③单位GDP的水耗量④单位GDP投入教育的比例;⑤人均创造GDP的数值,创造越高,说明社会越发展。这5个指标被与会的一百多个国家接受并作为大会宣言发表。这5个量化的指标,让我们对挂在口头上多年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有了真正的理解,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了实实在在的探索性标准。
❷ 绿色GDP是什么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根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以EPD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中对北京市1997年绿色GDP进行核算的结果表明,按生产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5.75%。
❸ “绿色GDP”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根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以EPD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中对北京市1997年绿色GDP进行核算的结果表明,按生产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5.75%
绿色GDP的研究工作
��绿色GDP,即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剩下的部分。
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
到目前为止,绿色GDP核算只涉及自然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损害成本、自然资源的净消耗量。这只是狭义的绿色GDP,应该把与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指标纳入GDP核算体系。因此,在GDP的核算中,必须扣除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GDP损失,以及处理这些事故的支出;扣除社会上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GDP损失,以及处理这些事件的支出;扣除为了防范和处理市场不公正、腐败造成的损失。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绿色GDP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开展绿色GDP核算的研究。2004年,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式联合开展了中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
绿色GDP核算中主要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有:绿色GDP总值、绿色GDP净值、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相关概念
1.绿色GDP总值(GeGDP)
绿色 GDP等于GDP扣减具有中间消耗性质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
2.绿色GDP净值(EDP)
绿色 GDP净值等于绿色GDP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和具有固定资产折旧性质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成本。
3.资源成本
资源成本又称自然资源耗减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根据自然资源的特征,有些自然资源具有一次消耗性质,如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用材林)和北方及西部的水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为资源耗减成本,具有中间消耗的性质。有些自然资源具有多次消耗性,如土地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特用林、防护林等)和南方的水资源,这些资源多次消耗的使用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的性质,其资源耗减具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4.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又称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
环境降级成本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环境保护支出指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自然环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间和生态效能,具有长期、多次使用的特征,也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特征。这样,由经济活动的污染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代价即环境降级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绿色GDP的实质与发展
绿色核算就是把资源环境资本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和会计科目中,用以表示社会真实财富的变化和资源环境状况。“可持续发展”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英国经济学家沃夫德曾尖锐指出:一个国家如果只有物质资本增加而环境资本在减少,总体资本就可能是零值甚至是负值,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比如,沿淮河曾建有一千五百多个小造纸厂,其产值给当地 GDP带来增长的业绩。但小造纸厂造成的污染使沿河流域1.2亿百姓喝不上净水。如果治理就要花钱,但GDP中却没有体现。
近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造成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由西向东不断蔓延,但这些在GDP中没有反映。阿联酋等国家靠出卖石油、木材等资源维持GDP增长。若干年后,资源卖光了,又会怎样呢?这样的GDP能是社会实际财富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反映吗?
总之,从社会角度看GDP,它将积极产出和消极产出一视同仁地算在经济指标之中。例如,教育、服务于老人、小孩的劳务所得与制造武器、香烟等具有同等价值。从环境角度看,它把自然资源当成了自由财富,随意掘取和使用,而对资源耗竭及经济活动造成污染带来的资源质量下降却没有考虑和反映。从经济角度看,它只记录可见的,可以价格化的劳务,而诸如家务劳动、妇女生育、志愿者服务等对社会非常有贡献的非市场经济行为,却被摒除在外,部分或全部地忽略。
因此扣除GDP中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及不合理部分,便构成了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 (GGDP,第一个G指green)。
G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GGDP力求成为一个真实、可行、科学的指标,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更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
围绕着构建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世界各国政府、著名国际研究机构和著名科学家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一直在进行着艰辛的理论探索。
1995年,世界银行首次向全球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指标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由“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大要素构成。专家们公认“扩展的财富”比较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了世界各地区发展的真实情况,为国家拥有真实“财富”及其发展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提供了一种可比的统一标尺。
1996年,Wackernagel等人提出了“生态印迹”度量指标。
1997年,Constanza等人首次系统地设计了测算全球自然环境为人类所提供服务的价值“生态服务指标体系”。他们把全球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的“生态服务”功能分为17种类型,把全球生态系统分为20个生物群落区,因此计算了“生态服务,价值与全球国民生产总值(GDP)之间的比例关系(1:1.8)。该指标体系的提出,对更加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揭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具有科学探索的价值。
中国的绿色GDP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国内储蓄率(指银行储蓄额占GDP的百分比)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从1978年以来,中国平均GDP增长率达到9.83%的高速经济增长在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居于第2位(仅次于非洲资源国家博茨瓦纳)。但是,由于中国资源的浪费、生态的退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名义国内储蓄率”的真实性。换句话说,中国国内储蓄率中的相当部分是通过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所换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的 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而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使真实储蓄率下降。
面对这一紧迫课题,中国学者并未等闲视之,多年来一直在潜心研究。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教授指出,从政府层面上,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951-1981年实行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1982-1991年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1992-1995年正式启用市场经济核算体系;1995年至今,初步进入“绿色GDP”阶段。在现阶段,国家制定的能源价格、资源价格、环境价格、生态补偿规则、企业成本核算、绿色税费额度、世贸绿色仲裁等,都要以绿色会计制度为依据。在学者专家的努力下,我国巳开始启动“绿色核算”的准备工作。
2002年4月,世界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峰会在阿尔巴尼亚召开,会上牛文元教授用“绿色 GDP”的理论来解释可持续发展,把它化解为5个指标:①单位GDP的排污量;②单位GDP的能耗量;③单位GDP的水耗量④单位GDP投入教育的比例;⑤人均创造GDP的数值,创造越高,说明社会越发展。这5个指标被与会的一百多个国家接受并作为大会宣言发表。这5个量化的指标,让我们对挂在口头上多年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有了真正的理解,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了实实在在的探索性标准。
加速实现绿色核算
上世纪90年代初,只有挪威要求在财会年报中披露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采用的计量方法。然而不到10年,许多国家已非常重视绿色GDP的实施,即从GDP中挤出水分——环境污染负债、生态赤字和资源损耗等,如建设一个工厂需砍掉一片森林,那必须在另外一处种活同一片森林,才允许开工。
又如排污收费(治理污染的费用)在许多国家也很健全。澳大利亚等国进口我国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时,要加收垃圾处理费。因为这些物品最终将变成垃圾,需要处理,否则就污染环境。这其实是一种生态环境补偿。
我国在国务院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近年开始了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移民等工作,同样属于生态补偿的一种形式。
我国已经“入世”,与世界经济正在接轨,“绿色核算”便是接轨的保证之一。“绿色核算”在我国的准备工作启动已两年了。宏观理论在国际上已处于先进水平,微观制度的实施还要有一个过程。有国家、政府的重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的企业。将会以绿色会计报告呈交,我们的国家将会以“真实 GDP”与世界经济接轨。
❹ 绿色GDP是什么意思
上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❺ 十大全球绿色GDP排名,中国榜上有名吗
没有,不过高污染(单位能耗和GDP的比值全球倒数)。哥本哈根会议上西方国家老拿这个说事。
❻ “绿色GDP”正成为当前人们热门的话题。所谓“绿色GDP”,是指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
小题1:B 小题2:A ❼ 全球绿色GDP多少
一,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❽ 什么是绿色gdp,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前实现绿色gdp核算的主要难点以及发展方
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的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价值被统计学者称为持续发展的国内生产总值(Sustainable Gross Domestic Proct),简称为SGDP。而我国统计学者,则将其称为绿色GDP。绿色GDP 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在内的国民财富,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因此,绿色GDP 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节约与优化自然资源利用与减少或未发生环境污染的标志。 ❾ 强调绿色GDP对多数落后国家地区而言是一个陷阱,如何理解
一般来说,绿色gdp要么是高科技,要么是第三产业,要么高附加值品牌,要么是高成本无公害农林牧副渔。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