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挖矿知识 » 海南省昌江石碌铁矿矿山挖矿流程

海南省昌江石碌铁矿矿山挖矿流程

发布时间: 2021-10-18 01:57:00

①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矿区保秀—三棱山区段铁矿补充详查

(1)成果简述

工作区内通过补充详查,累计探获铁矿石(含重叠部分)资源储量0.84亿吨(工业矿+低品位矿),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0.20亿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0.50亿吨,探获低品位矿石0.14亿吨,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0.03亿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0.12亿吨。

本次工作共计净增铁矿石资源储量0.35亿吨(工业矿+低品位矿)。新增工业矿石0.28亿吨,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0.16亿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0.12亿吨;新增低品位矿石0.07亿吨,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0.03亿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0.04亿吨。

(2)成果取得的简要过程

本次野外地质工作,开展1∶2000地形测量和地质测量各1平方千米,地质剖面测量10千米;槽探344立方米,计3条;钻探进尺32048米,共42个钻孔;岩矿测试约2000项。

② 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石碌铁矿分公司怎么样

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石碌铁矿分公司是2018-09-05注册成立的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注册地址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迎宾路2号(海矿办公大楼)。

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石碌铁矿分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69031MA5T63898C,企业法人郭风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石碌铁矿分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黑色、有色及非金属矿石采选,钢铁产品,橡胶制品,旅馆业,机械设备、配件制造、加工、维修,有色金属冶炼,汽车运输、汽车维修、机动车检测,房产出租,技术咨询服务,建筑材料、化工产品(危险品除外)、水质净化制品、氧气、医用氧气的销售,电力生产销售,进出口业务,劳保用品,五金交电,电力,压力管道,通讯设施工程安装及维修,电气试验,自有房屋及机动设备租赁,电信服务。

通过爱企查查看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石碌铁矿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③ 海南石碌铁矿

石碌铁矿区与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镇毗连,向北与海南西线高速公路相接,向北东距海口市约191km,向南至东方市约 70km。矿山有铁路专线与东方市八所港相接,并与粤海铁路相通。

石碌铁矿是我国铁矿石的重要基地之一,铁矿品位高达 62% 以上,为中国最富的大型露天铁矿床。石碌铁矿最初是作为铜矿开发的。《昌化县志》记载: 明崇祯二年 ( 1629 年) ,知县张三光赶走矿盗,宣示严禁私采亚玉山 ( 石碌岭) 铜矿。明至清的几百年间,石碌铜矿多为私采,故几次议开几次禁采。

1933 年,海南岛成立琼崖实业局,接受华侨投资开发本岛资源。1935 年,琼崖实业局派人到石碌岭调查铜矿,意外发现此处铁矿储量颇丰,且品位极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采。1939 年 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踏上琼岛,为了实现其 “以战养战”、“就地供给”的战略,随即派出调查队对石碌铁矿进行勘查,并授命日窒素肥料株式会社投资进行大规模掠夺性开采。到 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时,从海南掠夺铁矿石 300 万 t 以上 ( 其中田独铁矿 269 万 t,石碌铁矿 69 万 t) 。

1946 年 8 月原民国资源委员会海南铁矿筹备处成立并接管海南铁矿,竟将拆毁的矿山精密机件的一部分运到越南销售,一部分则运到广西北海卖掉。原以为国人接管的海南铁矿生机仍存,勃发有望,结果是再度陷入停滞。直至新中国成立后 1957 年才恢复生产。

1957 ~ 1964 年海南地质大队对矿区补做勘探工作,1957 ~ 1958 年地质部物探局航测大队 951队对矿区进行了 1∶ 1 万地面磁法测量 ( 8km2) ,圈出 27 处异常。其中,有 5 处异常认为是隐伏铁矿引起,经钻探验证均见铁矿。已知的探明工业储量 + 远景储量 2552 万 t,全铁平均品位46. 27% 。老矿区开采至今仍存在资源危机。2007 ~ 2008 年全国危机矿山专项设立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由海南省资源勘查院和广东省地质局地球物理探矿大队合作勘查,采用物化探配合钻探多方法在北一—花梨山、南矿—朝阳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在矿区外围鸡心、武烈、金牛岭地段开展预查工作。根据物探成果,结合地质,划定了 3 处找铁矿远景区。新增铁矿资源量 ( 矿石量) 4000万 t,铜钴金属量 2 万 t。

一、矿床地质背景

石碌铁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石碌褶皱带的西段。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和变质 - 岩浆再造作用,形成了主要由东西向构造 - 岩浆带和北东向构造 - 岩浆带交接复合而成的构造格局。区域性成矿地质构造格局属于我国重点金属成矿区带中的南岭成矿带; 其成矿条件十分优越,是我国金属矿、非金属矿、稀有和稀土矿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带。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青白口系和震旦系 ( 图 2 -4 -1) 。矿区铁钴铜矿主要赋存在青白口系岩层中,按岩性又可分为六层,其中第一、三、四、五层为白色或深灰 - 灰紫等杂色千枚岩、石英片岩或石英绢云母千枚岩、石英岩等硅铝质岩石,普遍含有红柱石,第五层还夹有一层岩屑凝灰岩; 第二、六层为灰白色 - 浅灰色白云岩、透辉石透闪石化白云岩、透辉透闪岩、赤铁矿岩、石英岩等。第六层是目前所掌握的铁、钴、铜矿产的主要赋存岩层。按岩性组合及与成矿关系,又可细分为 3 段:下段含钴铜层位; 中段含铁层位; 上段白云岩夹炭质千枚岩为无铁矿段,属白云岩矿含矿层。石碌铁矿受地层控制,为火山 - 沉积变质型矿床,矿体呈层状产出。

石碌矿区是国内知名的以富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除铁矿外,还共生或伴生铜、钴、镍、银、铅锌等金属和白云岩、石英岩、重晶石、石膏、硫等非金属矿产; 在矿区近外围区域发现的主要矿产有: 铁、铜、铅锌、钨、锡、金等金属和石灰岩、黏土、石英砂、锆钛砂等非金属矿床( 点) 多处。

二、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 一) 磁性特征

铁矿区航磁 ΔT 异常 ( 图 2 -4 -2) 走向总体上为近东西向。异常正负相伴,正异常位于南面,分布较稀,梯度较小; 负异常分布于北面,分布密集,梯度较大。异常强度最高达 600nT,最低为 -900nT,且负异常大于正异常。ΔT 正异常场分布,其梯度变化的形态与整个矿区复式向斜构造的形态比较吻合。ΔT 分布特征与矿区含矿岩系的分布及其构造紧密相关。本区铁矿体上磁异常的规律是异常正负伴生,矿体北侧出现负异常,磁异常中心偏离矿体中心位置,矿体位于正负异常极大值之间,一般在零值线附近。

区内岩矿石磁性参数见表 2 -4 -1。赤铁矿石具强磁性,透辉透闪岩、构造角砾岩具弱磁性,其他岩石不具磁性或弱磁性。

图 2 -4 -1 石碌铁矿矿区地质图

表 2 -4 -1 岩心磁性测试统计表

续表

图 2-4-2 石碌铁矿矿区航磁 ΔT ( nT) 异常图

( 二) 电性特征

2007 年,系统测定了矿区 ZK1101 和 ZK3 钻孔的岩心电阻率。统计表明,赤铁矿体表现为低阻特征( 265Ω·m) ; 多数围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砂岩、透辉透闪岩等电阻率为 325 ~1500Ω·m,平均700Ω·m,表现为中高阻特征。

( 三) 矿床地质 - 地球物理模式

矿区是国内知名的以富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还共生或伴生多金属、非金属矿产。根据物性测定结果,矿石具低电阻率,矿化岩石电阻率相对低,各种地层与各种矿化岩石电性差异明显,区内铁矿石具强磁性,可确定此类矿床的地质 - 地球物理模式为低阻高磁找矿模式。

三、物探方法技术运用及验证效果

( 一) 设计方法及使用仪器

2007 ~ 2008 年物探设计选择了 1∶ 1 万磁法、CSAMT、TEM 和井中物探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1) 通过高精度地面磁测工作,结合过去重磁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挖掘深部找矿信息。

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主要任务是圈定 1. 2km 深度范围内岩层与构造,重点是查明石碌群第六层分布状态。在地质条件有利时,用于追索隐伏矿体。

3) 瞬变电磁法主要任务是发现和追索隐伏矿体,并用于勘查石碌群第六层中下部含炭层 ( 铁、钴、铜矿产的主要赋存岩层) ,勘查深度 500 ~1200m。

4) 井中三分量磁测主要任务是判断异常源及其异常的性质,推测盲矿的深度、方向及见矿部位、延伸、范围和厚度。

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 2 -4 -2。

表 2 -4 -2 石碌铁矿接替资源勘查物探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二)工作部署

对石碌铁矿区鸡心岭、北一—花梨山、南矿—朝阳的深部和边部及其外围开展普查工作,深入研究石碌地区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提高找矿效果。

(三)物探异常解释推断

1.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解释推断

1)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数据处理、反演效果。对卡尼亚尔电阻率和阻抗相位数据进行整理、编辑。由于采用不同的滤波方式反演所表现的效果是不同的,可根据需要突出地层横向分布和局部矿体反演结果。图2-4-3为E11线两种滤波方式的对比结果图。可见,为突出矿体要经过试验对比方能取得较好效果。

2)卡尼亚尔电阻率断面切片立体图。

a.高频段一般为中低阻(几十~几百欧·米),而且分布不均匀,主要反映第四系地层及浅部电性不均匀的岩层(如图2-4-4、图2-4-5)。

b.中低频段中,低阻(几十~几百欧·米)层主要反映了第六层(QnS6)地层,是主要的含矿地层,所以电阻率较低;高阻(几百~几千欧·米)层主要为第四层(QnS4)、第五层(QnS5)地层等的反映。

c.中低频内见封闭的低阻圈,呈凹陷型,为复式向斜轴心的部位。这是赋矿的有利部位,极具找矿意义。

d.低频段出现极高电阻率(>10000Ω·m),是进入过渡带或近区的反映。

3)阻抗相位切片立体图。

a.中高频段相位一般高于400mard,进入中低频段相位低于400mard。它显示了上部地层电阻率相对下部地层要低。进入低频段后阻抗相位迅速下降,趋于零甚至为负值。这是进入过渡区、近区的反映。

b.成矿向斜主轴部位阻抗相位一般高于1000mard,且中低频段要高于高频段,反映了向斜轴心底部电阻率较低,是赋矿的有利部位。

图2-4-3 E11线不同滤波方式的反演结果图

图2-4-4 CSAMT等频点切片和等标高电阻率立体图

图2-4-5 CSAMT反演电阻率-400m高程平面图

4)反演电阻率切片等高程平面图。

a.一般反映上部层位低阻,下部层位高阻的地电断面。另外,第六层(QnS6)、石炭系(C1)地层表现为低阻,第四层(QnS4)、第五层(QnS5)等地层表现为高阻。

b.向斜轴部表现为低阻,并有明显的“锅底”状向下延伸。矿体一般不是表现为最低电阻率上,而是表现为中低电阻率(图2-4-5)。

2.瞬变电磁法(TEM)(伍卓鹤,2007)

1)直接反映矿体的TEM异常特征。已知矿体位于3014~3064点/E15处,矿体走向为南东东向,矿体宽度约50~100m,埋深较浅,约10~30m。

图2-4-6为E15线的TEM电压剖面图,图中3014~3064点/E15的响应电压强烈,电压剖面在关断后第2道(61.0μs)开始便见隆起、抬高的异常,这充分反映了埋深很浅的矿体(低阻体)。以3014~3064/E15为中心,小号点一侧的电压值缓慢上升,而大号点一侧迅速衰减,依此可推断矿体(低阻体)的宽度可往小号点方向(西向)再延伸1~2个测点距离,即50~100m。

图2-4-6 E15线电压曲线剖面图

通过以上已知矿体的TEM资料分析可知,由于赤铁矿为低阻体,引起的感应电压较为强烈,幅值大,在电压剖面上表现为“彩虹”状的异常形态特征。矿体埋深越浅,则感应电压异常出现越早;反之,则越晚。

2)反映构造的TEM异常特征。图2-4-7为E11线电压剖面图。ZK1101孔位于4150/E11号点,于孔深487~670m见赤铁矿。地质资料和CSAMT资料都显示,ZK1101孔揭示的矿体赋存部位为向斜轴心部位(4050~4400/E11号点)。TEM电压剖面也清楚地反映了此向斜构造形态,具体表现为如下特征:电压曲线在向斜两翼部位抬升,在轴心部位下降,形态如“锅底”状。此特征在中晚期测道表现尤为突出。

图2-4-7 E11线电压剖面图

电压曲线表现的这种“锅底”状异常形态与向斜构造形态极为相似。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向斜中第六层底部硫化物多及岩层破碎并充水而构成厚大低阻层的存在,两翼的低阻层较浅,轴部较深。感应电压会首先在较浅的低阻部位(两翼)出现幅值较大的异常,而在相同的时间,由于感应涡流还未到达深部(轴部)低阻层,则感应电压较弱。

由于浅层电性偏低的特殊性,具有相当屏蔽作用,TEM有时反映不了矿体;但可反映向斜轴部这个主要赋矿部位,对工作亦具指导意义。根据上述TEM异常特征,圈定了6个TEM异常。

3.高精度磁测成果

高精度地面磁测与航磁异常相吻合,地面磁测因工作精度的提高对异常特征表现得更为细致、准确,更加突出了浅部异常和局部异常。通过补偿圆滑滤波及上延100m、200m和500m等处理(图2-4-8~图2-4-10),消除了浅部和地表异常,突出深部异常,变为一南正北负的伴生异常体。从上延50m、100m、200m、500m的异常图看出,越往高处延拓,异常总体走向从北西西渐变至近东西,到上延至500m近东西走向的特征更为明显。在低纬度区铁磁性矿体位置往往对应于磁异常正负过渡带处,表明深部矿体规模大,范围广,为一近东西展布、埋深达1000m以上大的矿体。

图2-4-8 测区磁测ΔT(nT)异常平面图

图2-4-9 测区磁测ΔT(nT)上延200m异常平面图

图2-4-10 测区磁测ΔT上延500m异常平面图

4.三分量磁测井

对测区内深井进行了三分量测量,确定各个深井成矿情况,为进一步钻探工程提供条件。共进行了8个钻孔测量工作,都取得了好的结果。

1)ZK2测井成果。该孔进行了视电阻率测井、磁化率测井、井中三分量磁测、井中高精度ΔT磁测等。测量范围:8.36~647.3m。矿与矿化层共计五层,总厚度47.10m。0~58m为井中套管。142.40~144.90m,厚2.50m,赤铁矿或矿化层;164.90~203.90m,厚39.00m,含磁岩(矿化)层;220.90~224.90m,厚4.00m,赤铁矿或矿化层;293.30~293.90m,厚0.60m,薄层含磁矿化层;310.60~311.60m厚1.00m,薄层含磁矿化层(图2-4-11)。

该孔井中磁测资料显示,在井深320~500m处ΔZ曲线均呈近似反“C”型。320m处ΔZ=-975nT,419m处ΔZ=-2695nT,500m处ΔZ=-916nT。ΔT曲线均呈“C”型。260m处ΔT=-1120.34nT,400m处ΔT=-2998.1nT,500m处ΔT=-1043nT。ΔX、ΔY曲线均显示为负值,表明异常处于第四象限。

图2-4-11 ZK2井中三分量测井曲线

综上所述,初步判断在该孔320~500m井段存在井旁盲矿异常。依据异常曲线的形态和特征点,大致判断:该异常体的中心埋深相当于该孔井深的400~420m段,距ZK2孔大约有100m;异常体存在于该孔的南西方向。该孔西南200m是ZK1101孔,见矿段约160m。

2)ZK3测井成果。该孔进行了磁化率测井和井中三分量磁测(图2-4-12)。测量井段:16~808m。34m以上为套管。

该孔主要见矿或矿化磁性矿层有:582.00~610.50m,厚度28.50m;629.00~641.00m,厚度12.00m;680.50~683.50m,厚度3.00m;690.50~700.00m,厚度9.50m;706.00~734.50m,厚度28.50m;801.50~808.50m,厚度7.00m;该孔800m以下未见明显曲线开口,故判断近孔底一定范围内不存在较大磁异常。

5.深部找矿效果

通过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瞬变电磁法、井中三分量测量等多种物探找矿方法,本次勘查圈定了铁矿体赋存空间状态,取得了明显找矿效果,为矿山外围深部找矿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1)传统物探手段对深部探测效果不佳、易受矿山噪声干扰。采用交变大地电磁法能取得好的探测效果,CSAMT、TEM法探测深度深达1000m以上,大大超过直流电法探测深度。在地形条件复杂情况下,使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瞬变电磁法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技术运用中,要通过试验与分析对比确定有关观测技术措施(如装置参数、原始数据可靠性等)和数据处理技术,采用突出局部低阻异常反演技术圈定矿体轮廓等方法。

2)地面高精度磁测通过数据处理滤波与上延提取深部成矿信息圈定深部铁磁性矿体,求得矿体埋深,也取得成效。通过钻孔三分量磁测井精细测量,了解了井周是否存在盲矿体(所举矿例中有),对下一步布钻将起到重要作用。

图2-4-12 ZK3井中三分量测井曲线

四、验证结果

1)从成果可知:磁测ΔT向上延拓500m后的零等值线,CSAMT表现为低阻异常和高阻抗相位异常,TEM表现为有下凹、凹中凸等异常特征,显示为矿异常性质。验证结果证实,物探推断的这一部位7个钻孔见矿情况好。这一部位无疑为本测区深部找矿的最有利部位。

2)危机矿山深部找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综合研究、方法技术应用和工程验证等几个重要环节。深部找矿工作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应用具有“高分辨率、探深大”功能的方法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这些新方法技术,而获取了较多的深部矿化体信息,圈定矿体轮廓,为实现“矿化体”的空间定位提供了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

伍卓鹤.2007.瞬变电磁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J].华南地震,27(3):26—43

伍卓鹤.2009.危机矿山外围高新物探技术方法找矿效果及综合找矿模式———以XX矿床为例[J].泛珠三角港澳台

地区地球物理研讨平台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本节供稿人:伍卓鹤)

④ 海南铁矿的海南铁矿简介

石碌铁矿位于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镇境内,是我国大型露天矿之一。 “石碌”一名的起源,据考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在此大山地表发现了绿色铜矿石,呈孔雀石类型,故名“石绿岭”后改称“石碌岭”,因石碌铁矿地处境内,故名。
石碌铁矿储量约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1%,品位居全国第一。它不仅有丰富的铁、钴、铜资源,而且还有镍、硫、银、金等多种矿产资源。做为我国著名的大型富铁矿床,石碌铁矿累计探明总储量4.66亿吨,含铁平均品位48.81%;另有一个大型富钴矿床,累计探明钴金属量1.3万吨;同时探明具有中等规模富铜矿床,探明铜金属量7.5万吨等。被誉为“亚洲第一富铁矿”。
石碌铁、钴铜体赋存于约8.4亿年前形成的地层中,该地层被地质学家命名为石碌群。矿区为一呈北西西——近东向的复式向斜,其生成发展控制了矿体的重新就位。石碌铁矿受石碌群地层及构造的控制,而石碌群地层主要分布于石碌地区。石碌铁矿矿体北起石碌河,南至羊角岭,西起石碌岭,东至红山头,方圆16平方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狭的长条形。主体矿分布在石碌镇正南一公里一带,以北一主矿体为中心。
海南铁矿的发展,从明清时期的私挖盗采,到日本侵略中国时期日寇对铁矿石的疯狂掠夺,民国时期的半停产,再到解放初期的恢复生产,1956年—1985年的三次扩建,2007年的改制重组,历经300多年,一路坎坷走来,几经波折,最终重现辉煌!

⑤ 石碌铁矿的地理位置

石碌铁矿矿体北起石碌河,南至羊角岭,西起石碌岭,东至红山头,方圆16平方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狭的长条形。主体矿分布在石碌镇正南一公里一带,以北一主矿体为中心。

⑥ 石碌铁矿怎么样

一座铁矿,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又背负着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如今却鲜有人知道三百年来的历历往事。时间流逝,岁月蹉跎,这个钢铁帝国在发黄的记忆中渐渐失落。

⑦ 石碌铁矿的历史渊源

石碌”一名的起源,据考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在此大山地表发现了铜矿,呈孔雀石类型,故后改称“石碌岭”,因石碌铁矿地处境内,故名。
石碌铁矿自古代民间手工开采至今约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1939年日本侵略者侵占海南后,强征几万民工,以刺刀和皮鞭逼迫民工在金牛岭上没日没夜地开采,对石碌铁矿进行疯狂掠夺性开发,把50多万吨的富铁矿石运往日本。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收矿山,他们不但没有恢复生产,反而变卖机器设备,铁矿区萋萋荒草一片。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同年10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组织人力对石碌矿山进行修复。并恢复生产。 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铁矿石的重要基地之一,它不仅有丰富的铁、钴、铜资源,而且还有镍、硫、铝、金等多种矿产资源。据探察,铁矿储量达数亿吨,品位高达62%以上。专家认为石碌铁矿资源之丰,品位之高,闻名亚洲,称著世界,被誉为“宝岛明珠,国家宝藏”。
石碌铁矿现在已成为一座别具风情的铁城。乘车沿着宽敞的环山公路上到矿山顶峰,放眼四顾,方圆一二十里山水美景尽收眼底。到处充满热带情调,风光绮丽,青山环抱,多姿的石碌河像一条绿色的飘带绕城而过。石碌城里,宿舍区内,到处是浓荫如盖的林木和争妍斗艳的花草。一个个的小庭院里四季花果飘香,终年绿荫怡人。

⑧ 海南省铁矿找矿预测及勘查建议

海南岛铁矿资源丰富,尤以超大型优质富铁矿-昌江县石碌铁矿而闻名于世。海南岛除石碌超大型铁矿床外,还有保亭县南好铁矿、三亚市田独、红石等小型铁矿床。资源潜力分析表明,除已探明的资源储量外,全岛铁矿资源潜量约11500万t,其中石碌铁矿区约1.12亿t,占97%。在今后铁矿勘查部署上,提出以石碌铁矿为中心开展“攻深找盲、探边摸底”,在石碌矿区外围及保亭南好—三亚红石一线开展“面上找点、重点突破”的勘查和找矿思路,以公益性和商业性勘查两种方式部署铁矿勘查,努力扩大已有矿产地的资源储量规模和寻找新的铁矿基地,为提高海南省铁矿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海南省铁矿资源分布及近年勘查进展

(一)海南岛铁矿资源分布

在大地构造上,海南省位于西太平洋地壳构造不同发展阶段的大陆边缘区,属由澳大利亚稳定陆壳破碎(解体)沉陷的海南-印支地台(南部三亚台缘坳陷带)及其北侧陆缘区(北部五指山褶皱带)联合组成而浮悬于南中国海(南海)之中的海南隆起(亦称华夏断块华南断坳中的海南隆起),经历了中岳-晋宁阶段古构造板块分化,加里东阶段向北漂移、沉陷,海西阶段后期联合对接,印支阶段碰撞隆起,燕山阶段断裂剪错、断陷盆地形成,喜马拉雅阶段琼州海峡裂谷拉伸、沉陷,致使海南岛与华南大陆隔海相望等漫长、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程。海南岛铁矿资源集中分布在岛西南五指山褶皱带内。

石碌超大型铁矿床位于岛西昌江县石碌镇南侧。区域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的西段,抱板隆起中部,昌江-琼海大断裂西段南侧,中、新元古代古老基底出露区北东端。本矿床以赤铁矿为主。在矿区11km2面积的范围内,已探获铁矿资源/储量3.9941亿t、铁矿石品位TFe49.22%。

保亭县南好-三亚红石铁矿床分别位于岛南保亭县毛感乡和三亚市高峰乡。区域构造位置处于五指山隆起南部与三亚台缘坳陷带交界部位,夹持于尖峰-吊罗和九所-陵水两条东西向大断裂之间,为岗阜鸡倒转复式背斜分布区。本矿床以磁铁矿为主。三亚市红石铁矿145.5万t、TFe42.74%;保亭县南好铁矿53.1万t、TFe41.28%。

另有三亚市田独铁矿已探获铁矿资源/储量202万t、TFe53.39%;白沙牙老铁矿,已探获铁矿资源/储量11.35万t、TFe30.75%。

(二)近年勘查进展

海南省铁矿资源丰富,且以富铁矿为主。截至2007年底,海南省已发现铁矿床6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4处、矿点十几处,累计探明铁矿资源储量超40000万t。

2006年,石碌铁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列入全国危机矿山找矿项目(任务书编号:[2006]122号;项目编码:200646092),项目由海南钢铁公司承担,2007年由海南省地质勘查局资源环境调查院和海南省地质调查院共同组织实施。项目采用矿山-地质勘查-科研三结合方式,综合运用地质、物探、化探等手段结合GIS、地下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和精细立体填图等现代信息技术,按“特定成矿区带”的勘查战略部署原则,紧紧围绕石碌式铁钴铜多因复成矿床的成矿特点,在已掌握的矿体赋存规律、构造特征及控矿因素及成矿作用演化模式等基础上,总结该类型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立体勘查技术模式,开展矿体预测和评价工作,多角度、多层次收集成矿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综合研究,提高地质勘查找矿的水平和质量。在勘查手段上,对石碌矿区北一—花梨山、南矿—朝阳的深部及边部铁-铜-钴矿体的延伸地段,开展深部普查地质工作,参照200m×200m的工程网度,重点在石碌矿区东部,前人勘查的“空白”区,运用钻探工程、结合井中物探,进行深部、边部找矿;对外围鸡心、武烈、金牛岭区段预查区,运用地质、物探(磁法、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化探土壤测量等手段综合提取各种找矿信息,认真筛选和圈定重点部位和最佳的异常地段,进行地表揭露和深部工程验证。在已知矿区的深部及周边外围区域,扩大矿床规模,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力争达到在石碌矿区找“北一”、在石碌外围找“石碌”的目标,以期获得最佳的找矿效益。

通过近两年的工作,完成钻探竣工钻孔14个、进尺10694.55m;物探瞬变电磁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各1200个点;槽探4000m3、高精度磁测56km(剖面)和33km2(面积)、磁测井3000m以及科研专项等。取得的主要进展有:

1)瞬变电磁法(TEM)。反映赤铁矿(化)体的TEM异常特征是在矿体产出部位引起的感应电压较为强烈,幅值大,在电压剖面上表现为“彩虹”的异常形态特征。矿体埋藏浅,则矿体感应异常出现早;埋藏深,则矿体感应异常出现晚。反映构造的TEM异常特征是在向斜两翼部位电压曲线抬升,在轴心部位曲线下降,形态如“锅底”状。此特征在中晚期测道表现尤为突出。

2)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反映赤铁矿(化)体的CSAMT异常特征是在矿体产出部位的二维反演电阻率较低,一般<200Ω·m。

3)高精度磁力。石碌群地层在有赤铁矿赋存地段有较强磁性(后期改造富集),有大矿(磁铁矿化叠加)才有主要磁异常,没矿(没有磁铁矿化叠加)没异常或异常很弱。主要磁异常指示了找矿主要部位。

4)钻探竣工的14个钻孔,除见到铁矿体外,部分钻孔还有钴铜矿体共生,达到了见矿率86%的地质效果。目前ZK1101孔赤铁矿体最大见矿累计厚度139.37m,平均品位TFe53.91%,其中孔深570.12~623.62m见厚层富铁矿体(TFe平均61.17%,厚度53.5m),同时还见到薄层钴矿体(Co平均0.257%,厚度3.7m)。ZK1302孔除见赤铁矿体(TFe平均44.16%,厚度17.02m)外,并见到富铜矿体(Cu平均6.18%,厚度3.05m)和钴矿体(Co平均0.04%,厚度1.7m)。据14个钻孔初步估算,预计可新增铁矿资源量逾4500万t(333)、铜钴金属量达1.5万t。

5)根据石碌铁矿床的多因复成成矿特点,NW—SE向复式向斜的槽部是有利的找矿区域;而构造改造富化阶段所叠加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其韧性中间层(即石碌群第六层)因韧-脆性剪切构造发育,既有利于深部来源流体(卤水)促使矿源层和/或基础矿床中的成矿元素被再次活化、迁移和富化,又有利于富化的矿体定位;变质核杂岩构造早期产生的近E—W向和NW—SE向两组共轭剪张节 理严格控制呈“S”形和反“S”形透镜状矿体,晚期发展的近NS向和NNW、NNE向高角度正断层则导致矿区近EW向的伸展和矿体的断陷。应力分析表明,矿区北一矿体东部顺向斜轴部向东南的延伸区的深部是Fe-Co-Cu找矿远景区,尤其在近EW向和NW—SE向两组X共轭剪张节 理所产生的透镜体叠加部位可形成厚大的富铁矿体。

综之,中新元古界石碌群第六层二透岩、白云岩和二透岩化白云岩为Fe-Co-Cu矿的直接赋矿岩系,瞬变电磁法(TEM)异常的感应电压强烈,幅值大,在电压剖面上表现为“彩虹”状的异常形态特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二维反演电阻率较低(一般<200Ω·m)及主要磁异常和早期近EW向褶皱被晚期剪切变形构造所叠加改造的部位是形成厚大的富铁矿体的有利地段。从现有资料分析,石碌群可能隐伏于矿区东部震旦系(即本书所称的石碌群第七层)、石炭系、二叠系盖层之下,在这些地区应是找寻隐伏的石碌群以及石碌式富铁矿床和钴铜矿床的有利区域。

二、海南省石碌式铁矿找矿预测

根据石碌铁矿床的多因复成成矿特点和成矿作用演化模式以及找矿标志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应重视在昌江-琼海断裂带两侧有石炭-二叠系出露地区的深部铁矿找矿工作(图9-14),特别是加强昌江-琼海断裂带两侧含碳酸盐岩的石炭-二叠系地层出露区,既被印支—燕山期以来花岗岩体侵入、又有近EW向和NE—SW向构造发育地区的深部找矿工作(图9-15)。另外,也应注意九所-陵水与尖峰-吊罗断裂带之间,为印支—燕山期以来花岗质岩所侵入的早古生代含碳酸盐岩地层的地区的深部找矿工作。因此,在海南全岛,凡是在被印支—燕山早期以来花岗质岩侵入的地槽构造层分布区(即地槽发展阶段形成的沉积建造分布区),是寻找石碌式铁钴铜多因复成矿床较有远景的地段。结合海南岛重力和磁力异常(见第八章 ),据此,初步将海南省铁矿找矿远景区划分为5个区域(图9-14):即昌江石碌铁-钴-铜远景区(Ⅰ)、保亭南好-三亚红石铁-铜-铅-锌远景区(Ⅱ)、南坤园铁-金-钼远景区(Ⅲ)、琼海铁-金远景区(Ⅳ)和乐东铁-金-铜-钼远景区(Ⅴ)。

图9-14 海南岛铁钴铜矿找矿远景区规划图

图9-15 昌江-琼海断裂带(即图中B)及两侧线性构造特征(据汪啸风等,1991,经修改)

进一步结合前人区域物探(磁法、重力)异常和海南省“十一五”地质勘查规划研究专题成果,我们提出海南省应优先开展工作的铁矿成矿预测区有两个,即昌江石碌铁-钴-铜成矿预测区和保亭南好-三亚红石铁-铜-铅-锌成矿预测区。从成矿构造背景、主要控矿构造、成岩成矿时代、赋矿岩石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共伴生矿床类型、矿(化)体的赋存部位、空间分带、围岩蚀变特征、矿石结构构造与矿石矿物组合特征等综合分析入手,采用德尔菲法或地质类比分析法,对上述优先开展工作的两个成矿预测区估测了相关矿种的预测资源潜量,并列于表9-17。

表9-17 海南省铁矿资源潜量成矿预测一览表

(一)石碌铁-钴-铜成矿预测区

预测区位于海南岛南西部(图9-14中Ⅰ),北至白沙邦溪,南止昌江七差大岭,西起昌江十月田,东达白沙金波,长约34km,宽约18km,面积约612km2。石碌矿区主要出露中新元古界蓟县-青白口系石碌群(包括原震旦系石灰顶组),东部为石炭、二叠系盖层。褶皱、断裂构造发育,褶皱主要为轴向NW—SE或近EW的石碌复式向斜构造,由石碌群(含石灰顶组)组成,向斜西端翘起,向东倾伏,最大的北一铁矿体即产于该向斜核部。断裂构造主要有NNW向、SN向、NE向、EW向等四组。预测区的北面为印支—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南面为印支—燕山早期钾长花岗岩。区内主要矿产为石碌式富铁矿床,并有钴、铜矿床共生,自上到下为铁、钴、铜三者呈叠置关系。在矿床成因上,本书认为属多因复成改造富化型(火山-沉积变质+构造改造+热液叠加)矿床。铁、钴、铜矿体赋存于石碌群第六层白云岩、结晶灰岩、透辉石透闪石岩内,并夹多层富铁矿层。第五层顶部(局部地段)出现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中酸性沉凝灰岩等。其次有冶金用石英岩、白云岩等非金属矿床。石碌群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有铜、铅、锌矿化。石碌群虽然经历了区域变质、热接触变质和岩浆热液交代蚀变作用,岩石类型比较复杂,但仍保留着区域变质岩石特征,变质矿物主要是绢云母、绿泥石,区域变质程度为绿片岩相。铁矿石主要为赤铁矿,仅在接触带附近见到少量磁铁矿。

经预测本预测区铁矿资源潜量约1.12亿t。

(二)南好铁-铜-铅-锌成矿预测区

预测区位于岛南部保亭县南好—三亚红石地区(图9-14中Ⅱ),呈NE向分布,长约34km,宽约13km,面积442km2。区内主要出露志留纪和石炭纪地层,志留系自下至上有下统陀烈组变质粉砂岩、千枚岩、含炭千枚岩;空列村组千枚岩夹结晶灰岩、石英岩;中统大干村组结晶灰岩、千枚岩、变质砾岩,靠亲山组结晶灰岩、千枚岩、变质砂岩;上统足赛岭组千枚岩夹结晶灰岩、含炭千枚岩。其中足赛岭组与铁、铜、铅、锌矿化关系密切。石炭系下统南好组板岩、变质粉砂岩、砾岩。志留系足赛岭组和石炭系南好组为主要含矿层位。倒转背斜西北部有海西期二长花岗岩,东南部为印支期二长花岗岩,燕山早期花岗岩,晚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其中燕山期花岗斑岩与区内铁、铜、铅、锌、硫等矿化关系密切。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褶皱主要为岗阜鸡复式倒转背斜,斜贯全区,次一级褶皱有鹅格岭-空猴岭倒转向斜、那通岭-白土岭倒转背斜、什茂-情安岭倒转向斜、振海山倒转背斜。全长30余km,宽10km,总体走向NE向,褶皱由奥陶纪、志留纪和早石炭世地层组成。断裂构造主要有NE—NNE向,近EW向及SN向三组,后者常有燕山晚期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充填,前二者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区内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大小岩体广布,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十分活跃,从而形成了广泛而繁多的热液蚀变岩石。常见与矿化有关的热液蚀变有矽卡岩化、绿帘石化、阳起石化、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上述热液蚀变可作为区内寻找铁、铜多金属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预测区已探明小型矿床5处(其中铁矿2处、铜矿1处、铁铜矿1处、铅锌矿1处),矿点5处(包括铅锌、铜、钨、金、毒砂)。矿床类型主要为产于足赛岭组结晶灰岩,含钙质千枚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接触带的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

经预测铁矿资源量约300万t。

三、海南省铁矿资源勘查建议

海南省铁矿资源勘查和找矿部署的指导思想应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矿山后备资源储量正常接替和寻找新矿产基地为目标,以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资源及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关系,强化对地质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在勘查和开发部署上确定重点地区,主攻铁矿、兼顾其他矿种评价,综合运用地质、物探、化探等手段,结合GIS、地下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和精细立体填图等现代信息技术,多角度、多层次收集成矿信息,紧紧围绕海南省铁矿床的成矿特点,开展矿体预测和评价工作。预期目标是探获铁矿资源量8000万t。

(一)石碌铁-钴-铜矿预测区勘查和找矿部署

预测区面积612km2。本区的勘查和找矿部署原则是以石碌铁矿为中心,在矿区44.26km2范围内,北一—花梨山、南矿—朝阳的深部及边部铁-铜-钴矿体的延伸地段(E10~E27线间:见图3-2),开展“攻深找盲、探边摸底”,在矿区近外围开展物化探扫面,为矿山直接的后续资源接替提供保障,此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矿山企业。在矿区外围约568km2范围,按公益性与商业性投资两种勘查方式分成两个区块:西区面积293km2,为海南省“戈枕—尖峰战略性矿产勘查规划区”内,具体部署是利用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经费和海南省地质勘查专项资金,从已有的地质和物、化、遥资料综合分析入手,用现代成矿理论和计算机数据集成技术综合提取各种找矿信息,认真筛选和圈定重点部位和最佳的成矿靶区4~6处,开展物探高精度磁力扫面工作,辅以瞬变电磁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并经少量钻孔验证。预期新发现矿产地3~5处,工作程度达到预查,然后设置探矿权,并以招标拍卖桂牌方式出让,引导和带动商业性勘查开发。东区面积275km2,为商业性勘查区,重点鼓励企业开展风险性勘查。

预期目标是探获铁矿资源量7800万t。

(二)南好铁-铜-铅-锌成矿预测区勘查和找矿部署

预测区面积442km2。为海南省“牛腊岭—同安岭战略性矿产勘查规划区”内,本区的勘查和找矿部署原则是以保亭县南好铁矿、三亚红石铁矿为中心,利用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经费和海南省地质勘查专项资金,在综合分析其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的基础上,应用已有的地质和物、化、遥资料综合集成,首先开展成矿预测研究,优选找矿靶区2~3处,继后进行物探高精度磁力测量扫面,在成矿有利地段进行少量钻孔验证,预期新发现矿产地1~2处,然后设置探矿权,并以招标拍卖桂牌方式出让,引导和带动商业性勘查开发。实现“面上找点、重点突破”。

预期目标是探获铁矿资源量200万t。

⑨ 昌江县主要矿藏资源有哪些

铅,锌,锗,铟,铊,镉,磷,蓝石棉,锡,铂,银,钾盐,砷,硅灰石,水泥配料砂岩,硅硅藻土矿产资源分布在云南,铜,镍,钴,锑,化肥用蛇纹岩,盐

有色金属锡:主要集中在老,文山,宝山区,西部八个探明及中型矿山,有望建成一个新的基地

锡铅和锌: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云南铜业

:已建成东川,易门,牟定,大姚等四个中型铜生产基地。新平大红山铜矿,探明储量的1556400吨

锑:主要分布在云南东南部,西部地区。资源的角度来看201万吨

钨: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西部地区,除麻栗坡,中甸钨矿已开采,伴生矿,矿石品位低,使用相对困难 BR p>镍矿: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因为硅酸镍冶炼技术储备的76%是尚未通过,暂时很难使用

铝土矿:分布聚集在昆明,文山区

铁:主要分布在云南和昆明钢铁附近

锰:主要在滇东南,滇西

钛砂矿主要集中在昆明,宝山区在昆明近武定,禄劝,富民发现大面积钛砂矿,品位高,易开采,地质储量为1400万吨,是目前中国最好的资源远景区之一

黄金:黄金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和南部,并证明了墨江,镇流器,元阳等三大金矿床

银矿: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滇东北

铂矿:铂族矿物是铂,钯,锇,铱,钌,铑等六种,主要集中在云南,云南西部

稀有,稀土矿产的分散元素:云南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4种, ,84。保持储备的铟金属4743吨铊7776吨,镉179500吨,居全国之首在全国1;锗1112.78吨,居全国第2位;铍(矿物质含量)36400吨,锆(矿物质含量)194600吨,锶(天青石)3573100吨在全国4,居全国之首。矿石类型,除了押金单锶,磷酸盐矿物,独居石,锆英石砂矿,其余均为有色金属矿石伴生或共生的组件目前大部分尚未开发

煤炭:主要分布在云南东部,滇南和滇东北地区,资源的角度来看70十亿万吨。富源县老厂矿区无烟煤探明储量的近4亿吨,昭通盆地探明储量8.15十亿万吨褐煤,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无烟煤和褐煤基地

磷酸盐:主要分布于云南区,在昆明附近的滇池

盐:昆明市附近的安宁盐矿大,厚,品位高,适合大规模水力采煤,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被警方控制氯各地钠13.089亿万吨,芒硝6.248亿多吨,远景储量是理想的盐化工基地

钾:孟Noi河钾盐矿,和另一个老白云山霞石正长岩,包括
钾硫铁:主要分布在云南东部和云南东北部

⑩ 求采矿的流程

铜矿(熔炼有经验、可挖掘1-4次)伴生劣质的石头、孔雀石。
在出生地可以轻易的挖到的,加上熔炼有经验,50+的挖矿经验可以轻松的达到。

锡矿(熔炼有经验、可挖掘1-4次)50技能要求,伴生虎眼石、暗影石、粗糙的石头。
锡矿也是一种很普及的矿产,部落的推荐去贫瘠之地/千针石林;联盟的推荐去赤脊山。

银矿(熔炼有经验、可挖掘1-4次)75技能要求,伴生虎眼石、粗糙的石头。
银矿是我们能碰见的第一种稀有矿,铜矿生银,就是说在某一个铜矿被采集完后,下次刷新就有一定的几率刷新出银矿,当然在高级地图银矿也作为独立的刷新。这里部落的推荐去贫瘠之地/千针石林;联盟的推荐去赤脊山。

铁矿(可挖掘1-4次)125技能要求,伴生沉重的石头、黄水晶。
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没有一个地图相对分布得较多,但是我还是建议去千针石林最边的闪光平原->塔纳利斯,这条线来回的采集比较多。

金矿(熔炼有经验、可挖掘1-4次)155技能要求,伴生沉重的石头、黄水晶。
这是我们能碰到第二种稀有矿,也是最后一种熔炼有经验的矿石。铁生金,同理铁矿被采集完后,下次刷新就有一定的几率刷新出金矿,当然高级地图会有刷新,但是很少。

秘银矿(可挖掘1-4次)175技能要求,伴生坚固的石头、青绿石、红宝石。
要想大量采集推荐2个地方:
1、荒芜之地,如图1在A区域会固定刷3个秘银,在B区域会固定刷2个秘银,这两个地方的刷新很快,外面的一圈地图都跑不完,A、B区域就会刷新了。
2、如果你觉的荒芜之地的人太多,我推荐一个小地方,奥特兰克山脉如图2,在A区域的山洞里每次会刷新2-3个秘银,外面的刷新点,每次刷3个矿,这个地方人少,地图小,刷新相对也快,适合大量的采集。
真银矿(可挖掘1-4次)230技能要求,伴生坚固的石头、青绿石、红宝石。
稀有矿,秘银生真银,高低地图会少量刷新,推荐燃烧平原。

瑟银矿(可挖掘1-2次)250技能要求,伴生厚重的石头、红宝石、大猫眼石、蓝宝石、黑色硫酸盐。
尴尬的矿脉,只能挖1-2次,高级地图都有刷新,这提要提一下燃烧平原的刷新点,如图。
富瑟银矿(可挖掘1-4次)275技能要求,伴生厚重的石头、大猫眼石、蓝宝石、巨型绿宝石、艾泽拉斯钻石、奥术水晶。
矿工眼中的金币,争抢的对象,主要分布于:燃烧平原,东瘟疫之地,冬泉谷,安洛戈环形山

外域矿:
外域所有地图都有,如果有大鸟,开雷达采集还是非常快的。个人觉得泰罗卡森林和地狱火半岛的比较多。

P.S所有地图,只要是有怪物洞穴的,里面必定有矿。沿山的地方矿也比较多。还有杀鱼人或者纳加的海底也有许多矿脉。

热点内容
shib币如何转到钱包 发布:2025-09-18 12:11:52 浏览:709
比特币挖矿内存 发布:2025-09-18 12:03:56 浏览:649
东京doge酱 发布:2025-09-18 12:03:04 浏览:910
btc卖早后悔 发布:2025-09-18 12:01:35 浏览:134
eth今年什么时候升级 发布:2025-09-18 11:23:27 浏览:314
比特币是哪个国家人发明的 发布:2025-09-18 11:20:30 浏览:523
显卡算力btc 发布:2025-09-18 11:03:18 浏览:544
运动医生trx 发布:2025-09-18 10:05:55 浏览:596
合约被强平了怎么处理 发布:2025-09-18 09:39:10 浏览:73
元宇宙将如何影响国际政治 发布:2025-09-18 09:26:47 浏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