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挖矿如何分配收益
Ⅰ ZBG交易挖矿模式的收益具体是怎么计算的
根据ZBG的公告,平台将交易产生的全部手续费用来从市场购入等值的ZT,手续费被分为四份30%、50%、10%和10%,并按照规定比例分配给用户。交易手续费返还机制:PoW+PoS+奖励机制,ZBG社区采用“PoS+PoW混合交易挖矿”模式以ZT回馈社区投资人,同时奖励网站的交易者与ZT的持有者。
Ⅱ 矿产资源纯收益分配中的问题
矿产资源的纯收益分配,是指矿产资源从纯粹自然资源到矿产品销售收入,在支付给劳动报酬、资金利息之后所得的收益,在矿产资源所有者和资本出资者之间如何分配。因为其他相关的分配在矿产品产出以前已经解决了,即初次分配已经完成。这里讨论的收益分配,主要是如何处理两种收益的关系,即资源收益和资本收益的关系。至于劳动的收益和资金的收益,都是社会收益分配的问题,不是产业内部要解决的。但是,从矿产资源和矿业资本收益分配中可以看出:资源收益(矿产资源的净价值和生态环境补偿价值)长期不到位,资源补偿费收取标准太低,与其对矿业的贡献严重脱节;矿产资源的级差收益基本缺少有效的调节;矿山地质生态环境补偿长期处于欠账状态;与此同时,资本收益长期越位。大多数矿产品价值已经由市场形成,并与国际接轨;矿业权价值通过市场竞标,也由市场形成,成本已经不是形成价格的依据。资源收益的不到位部分,必然为资本收益越位部分所占有,
这就是纯收益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后果极其严重。这种占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前面已经提到,矿业权的价值是通过资本投入、由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创造的;矿产资源的价值(净价值)是大自然赋予的,由于其稀缺性、有用性及垄断而形成了价值。而矿产资源资产价值是这两方面价值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推导: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经济关系研究
在矿业生产中,矿产资源是以矿产资源资产的身份参与的,而矿产资源资产的配置是借助于矿业权(即使用权)。所以,当由市场形成矿业权价格时,首先要由市场形成矿产资源资产价格,然后减去实收的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两者代表资源价格),就是矿业权价款。当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实际收取标准很低,与其实际贡献相脱节时,其不到位的部分就自动转移到矿业权价款之中。这一切都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发生的,也是一个变动值。
矿产资源价格在正常情况下受供求关系、稀缺程度的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品需求旺盛,国内需要大量进口,其中矿产资源是个瓶颈。在矿业生产的三大要素中,劳动和资本都能用社会平均工资、原材料和设备的正常价格、正常的贷款利息获取。唯有矿产资源的使用权要经过竞争才能获取。当矿业的平均利润率高于社会资本平均利润率时,便产生了矿业的红利(高出社会平均部分)。这时,竞争矿业权就是抢夺红利,促成矿业权大幅上涨。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代表矿产资源价格的资源补偿费收取标准多年不变。山西焦煤,每吨售价40元,只收取4元的资源补偿费,相当于每消耗1吨资源量,支付2元的资源补偿费。这些应收而未收的权益,没有使最终消费者获益,而是被资本所有者挤占了。这些权益,在探采分离的情况下,通过转让矿业权被勘探资本所有者挤占了;在探采结合的情况下,通过矿产品销售被矿业资本所有者挤占了。
必须指出,用资本权益挤占资源权益,危害极大。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权益属于全民所有,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重要的财富。充分利用这些财富,可以为广大人民做许多有利于民生的好事。而让它流失了,不仅好事没做成,反而给社会带来以下危害:
(1)它使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收益大量流失。这些流失的财富,大多为3类主体占有:一是垄断的国有企业。他们获得后作为自己创造的财富,首先在内部分配,造成行业之间的分配不公。二是私人或外资矿业资本出资者。形成了像山西煤老板、河北铁矿老板那样的富豪,加大了贫富差距。三是贪官。助长了以权谋私贪官的形成,激化了官民之间的矛盾,在政治上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2)助长了矿产资源的过度消耗,对节约和集约利用矿产资源极为不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耗矿产资源的都是企业,而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因此,在制度设计上对他们消耗的要素通过价格杠杆促进其节约和合理利用是最有效的。可是我国对矿产资源消耗只收取最低的补偿,没有充分利用这个机制,这必然促使企业在很大程度上继续吃矿产资源的“大锅饭”,助长了这个最短缺要素的过度消耗。
(3)造成矿山企业之间的分配不均,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竞争提高矿业劳动生产率。矿产品是按质论价,而生产成本却因矿山企业所占资源的地理位置、天然禀赋不同而相差悬殊。这种级差收益在矿产资源的价值中占很大的比重,一个品位高、条件好的矿山,与一个品位低、条件差的矿山相比,其纯收益可以相差几倍、十几倍。对这种差异,现行的资源税根本不能调节,其结果不仅造成资源所有权的权益损失,也使各矿山企业无法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对调动矿山企业的积极性极为不利,还使一些矿业政策顾此失彼而难以出台。
(4)它使政府对矿产资源管理有所错位。在市场形成价格的条件下,矿产资源资产是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其价值的,如果其中资源所有者的权益不到位,其缺失部分必然进入矿业权人(即资源使用)的权益之中。这就为地方政府掌控矿业权提供了吸引力,通过出资探矿,转让矿业权来获取矿产资源的收益。其结果既造成政企不分,又助长了短期行为。所谓政企不分,是指出资找矿、追求矿业权收益,本是一种商业行为,应当组建探矿公司,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所谓短期行为,是指资源收益是先使用,后收取;矿业权收益是先收取,后使用。如果用资本权益取代资源收益,等于提前收取了资源收益,形成事实上“卖资源”,诱导地方领导急功近利,追求效益。这样下去,就是“寅吃卯粮”,造成资源和财政透支。
此外,天然资源的收益是国际上矿产资源资产的组成部分,如果我国的这部分收益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也会助长对国内资源的争夺。这对人均占有矿产资源少、开采强度大、矿山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矿产品制品又大量用于出口的我国,总体上是得不偿失的,不利于合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Ⅲ 矿产资源收益及其分配研究
在一些联邦制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绝大多数是由省(州)政府控制[36]。不管矿产资源赋存量有多少,从勘探证的申办到矿山闭坑,基本上均由各省办理,联邦不干预其具体过程,除非涉及省间关系的协调、公民意见较大的环境问题、复垦问题等。在利益分配上,各省(州)拥有独立的税收立法权。
加拿大的油气税制分为两个层次:联邦税和省税。联邦税又分为联邦所得税和联邦矿区使用费,联邦所得税适用于各省,但联邦矿区使用费仅用于直接由联邦负责管理的油气资源。各省基本上直接负责其管辖境内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并征收省所得税、省矿区使用费以及其他税费[37]。美国各州则一直在收取自然资源的开采权使用费、跨州税以及其他税收。路易斯安那州率先对联邦控制的外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征税,蒙大拿州也对煤征收30%的跨州税[38]。跨州税的纳税人是在本州从事矿山开采的居民或企业,但负税人却是资源的需求者或消费者。由于自然资源在各州的分布极不均衡,因此,跨州税的收取使某些州凭借自然资源的禀赋优势,从其他州聚集了大量的税收收入。此外,一些州掌握着埋藏有资源的土地,从联邦政府获得一份租赁收入,还有一些州对当地的资源储藏征收财产税。
加拿大的税收均等化方案根据各省的征税能力来提供转移支付。其做法是,1962年以前,以税收收入最高的两个省的人均税收(含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遗产税)为基础,进行转移支付。1962年后又加上资源税。1967年该方案有了两个转变:一是将用来计算人均税收的税种由4种扩展为16种;二是不再根据收入最高的两省的人均税收对贫困省进行转移支付,而代之以全国平均的人均税收水平。在加拿大1972年确定的转移支付公式中,对9种与资源有关的税做了不同于其他税收的处理,目的是降低因资源禀赋而导致的不平等程度[39]。如阿尔伯塔省因能源价格上涨而获得了一笔飞来横财,联邦政府就从其一般性收入中增加用于平衡的支出,以支援那些贫穷或缺乏资源的省份。
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立法和政策,将利益分配下放。这些国家有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委内瑞拉等。印度尼西亚将收益权下放,允许地方政府拥有区域内矿产税收益的80%[40]。在巴西,除权利金归土地所有者外,各种税收、权利金和费用在联邦、州和市三个层次上征收。在加纳,主要税收和权利金收入是由中央政府征收的,但同时设立了两种机制来确保一部分收入流入更低层次的政府。其具体做法有两点:一是中央政府征收的至少5%收入要转给地方政府,不管这种收入来自哪个地方;二是设立采矿发展基金,权利金的20%要注入这一基金,这一基金的一半收入应给当地政府。
在单一制国家,矿产资源归中央所有,矿租由中央财政统一支配。对于能源富集区的产业转型,通过转移支付等形式来给予补偿。德国的资源型区域转型的筹资形式包括政府投资或政府贷款、向用户征收煤炭附加费和补贴税、发行土地发展基金债券等[41]。例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的鲁尔矿区陷入了结构性危机之中,出现主导产业衰退、大量工人失业、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外流等问题。政府及时采取了保护煤炭工业的政策,给煤炭工业提供价格补贴、矿工津贴和退休金补贴、关闭矿井补助和研究开发补助等,这才逐渐摆脱了困境,成为世界著名的煤炭综合开发基地。
日本产煤地域地方财政支援对策包括产煤地域振兴临时支付金、产煤地域活性事业补助金和地方支付税的特例等三种[42]。在矿井关闭前,给予发展多种经营补助和无息贷款,为关闭后的人员安置创造条件。政府规定,失业煤炭工人的培训费用由煤炭企业或接收单位负担,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政府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生活补贴和求职资助,并为接收下岗职工的企业按用人比例给予差别奖励。
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中,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矿产资源收益主要来自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及矿业权价款。其中资源税属于地方税,近海石油资源税归中央政府,其他资源税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矿产资源补偿费就地上缴中央金库,中央与省、直辖市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分成比例为5:5,中央和自治区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分成比例为4:6。采矿权价款收入自2006年9月1日起,按固定比例进行分成,价款收入20%归中央所有,80%归地方政府所有,省、市、县分成比例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从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现状来看,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以中央政府为主体,收益的绝大部分归国家所有,资源开发企业在资源开发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资源所在地在利益分配上处于弱势地位。
Ⅳ 挖矿收益怎么算
很简单的方法,用矿池自带的小工具,比如币印矿池,直接输入你的电费,就能看到每个机型每天的对应产量和换算成人民币的收入,同时到今日矿工官网看不同型号机器的市场价格,可以算出来回报周期。
Ⅳ 收益如何分配最为合理
1、区分资本利得和劳动报酬所得。
2、工资所得。A烧菜,B打杂,可以按照烧菜和打杂的社会工资水平确认两人的劳动报酬所得金额,同时结合考勤考评发放工资
3、资本利得。
收入-食材-水电燃气-税金-工资=利润
(1)出资情况:A没出资,B房屋租金等额出资,利润归B
(2)出资情况:A技术出资,B房屋租金+劳务出资,两人都不拿工资。利润按出资比例加权平均分配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利润分配还是协商为主,和气生财
Ⅵ 请问怎么分配收益
在本题中 (1)一年后的投资和收益分配比例:12÷4=3万元 ,甲 3万元30%,乙3万元30%,丙3万20%,丁3万元20%;(2)丁退出后,甲3+1=4万元.30%+20%x1/2=40%,丙 3+1=4万元20%+20%x1/2=30% ; (3)乙退出后, 比例重新分配100÷(40+30)=1.42857 , 甲 40%x1.42857≈57% , 丙 30%x1.42857≈43%。所以,甲乙各投资约6万以各50%组建公司,一年后丙丁以运营费用四份均摊形式入伙,约定收益分配为甲乙各30%丙丁各20%,甲乙有资产处置权丙丁无。现丁无力经营,估价2万处理股份,甲丙各出1万回收,丁退出入伙。乙也退出投资,甲丙均摊经营费用情况下各自的收益分配比是甲57%乙43%。
Ⅶ ECO挖矿如何收益最大化
勤做推广
Ⅷ eve 如果我和结合军团里的人组舰队挖矿,那么负责运输的人最后怎么分配收入的
组成矿队一般情况下都会有一个组织者:矿头 —— 他主要负责组织矿队活动、定标矿价、合算工资、组织运输、负责加成。 同理,他也有权利处理矿队产出,也就是说 挖矿的其他人只是 按照你挖矿的量来合算工资(必然 矿队的收矿价要比市场低) 所以 矿头可以赚中间的差价(用以养活加成号及运输号)
海盗打劫 一般按照出队人数 来平分 但是如果想细分的话可以按照优先抓人船和电子船其次按照KM的伤害量 (也就是吨位)来分配收益
不过 一般情况都是按照出队人数来分成的~!
Ⅸ ZBG交易挖矿模式的收益,具体是怎么计算的
将交易产生的全部手续费用来从市场购入等值的ZT,手续费被分为四份30%、50%、10%和10%,并按照规定比例分配给用户。
Ⅹ 合伙人之间如何分配收益
大家将实际利润按出资比例分红不就得了。另外在经营费用支出的那一块,考虑到实际经营的那个人的工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