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粮票挖矿手表
Ⅰ 新中国当时为什么要用票证来消费比如粮票,面票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出,国家在1953年10月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从此百姓生活进入了长达40多个春秋的“票证时代”。
那时,各类票证五花八门充斥山城,粮票、肉票、布票、盐票、油票、煤票、烟票、蔬菜票……就连买糖果糕点、火柴肥皂也要凭票,票证渐渐成了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票证才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到1983年,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两种,1985年长达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被取消。
1992年—1997年间,票证制度终于在全国范围内退出了历行弯史舞台,这一时代的结束预示着中国由计划经济的短缺时代走向市场经济的过剩时代。
(1)开心粮票挖矿手表扩展阅读:
分类与特点
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这三大类。吃的除档游闷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磨游等。
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票、机动票等,真是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总之,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
什么样的商品就用对应的粮票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那么在粮票这一大家族里有些什么品种呢?略举一些有:有直接称粮票的,有大米票、面粉票、粗粮票、细粮票、小米票、土豆票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粮票
Ⅱ 以前有哪些票证 我知道有粮票,油票.还有什么票人们经常用的
布票,煤票,火柴票,食用油票,
我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票证.我国的票证种类数量堪称“世界之最”,全国2 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和汪商品票证,进行计划供应,此外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部队、公社等判纳也印发了各种票证,种类繁多.
食用油票
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掘棚没票、机动票等,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Ⅲ 关于粮票收藏的价值
粮票 收藏 已经成为一股时尚潮流,那么粮票有收藏的价值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粮票收藏的价值,希望对您有用。
粮票收藏的价值
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粮票自身是没有价值的票证,但凭粮票可买到国家牌价粮食,实际上粮票成了一种有价证券。粮票的面值等于国家牌价粮价与市场价之差。目前中国已取消使用粮票,粮票很快进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国集“粮” 爱好 者也在不断扩大。近两年在香港、澳门特区和欧美一些国家高价购买竞相收藏中国粮票中的珍品。随着时间推移,集粮热的升温,粮票收藏品市场也必将上扬。只要掌握好收藏粮票的基本原则,投资收藏粮票前景十分可观。粮票曾作为中国的第二“货币”,在中国历时40年,它反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粮票的收藏知识
一、粮票的分类与特点:
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这三大类。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票、机动票等,真是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总之,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什么样的商品就用对应的粮票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那么在粮票这一大家族里有些什么品种呢?略举一些有:有直接称粮票的,有大米票、面粉票、粗粮票、细粮票、小米票、土豆票等等。
二、六类粮票收藏价值高:
粮票属于“断代”收藏品,现早已停止发行和耐闷流通。居民手里的粮票大多在长期使用中被损耗了,而绝大部分的库存粮票又被各级粮食部门所销毁,因此目前粮票的存世量并不多。粮票收藏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国的“集粮”大军发展十分迅猛。
方寸粮票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它蕴藏了许多政治、经济、历史、 文化 和艺术的深厚内涵,容纳了绘画、地理、民俗、历史、度量衡等各门类知识。粮票具有史料和文物价值,它翔实真切地记录了我国的那段历史,是一种实物档案资料。此外,粮票的文化、艺术价值也非常高,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小粮票升值潜力巨大,按稀缺程度,一枚粮票低价可能几角,高价则上万。
据估计,仅新中国发行的全国粮票(先后印制共计9套)、地方粮票和军用粮票总数就达14000多种,若再算上解放前的各种粮票,那就更多了。粮票虽说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也不是所有的粮票都值得搜集。收藏粮票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是早期发行的粮票。如清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上世纪50年代)发行的各类粮票;
二颤伍是专用粮票。包括:救灾粮票、侨汇粮票、井下工人粮票、郊区菜农粮票、产妇补助粮票、人民公社票等等。其中,救灾粮券是粮票收藏门类中的一种稀缺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如1988年至1990年浙江奉化市发行的“奉化市救灾粮供应券”等。
三是票额最大和最小的粮票。票额最大的是西藏军区1967年发行的军用粮票,票额一万斤;票额最小的是南京市1960年发行的一钱粮票。
四是票幅最大和最小的粮票。票幅最大的是原国家粮食部于1957年发行的“军用粮定额支票”,共4种,均为150×67厘米;票幅最小的是浙江省于1976年发行的10斤粮票,仅有9×8毫米,如小孩指甲大小。
五是特殊粮票。如云南印制的支援难民粮票(唯一的联合国援助救灾粮票)。还有,1960年南京发行的“壹市斤”加字编号粮票(版面左上角编发号码,左下角和右下角各加黑体印“南京”二字)。目前特殊粮票存世极稀少,其价值不可估量。
六是错体粮票。如1968年版广西的一两粮票将毛主席语录“厉行节约”误为“励行节约”,湖北1971年发行的10斤通用粮票上的“中央农民齤运动讲习所”漏印“旧址”二字,该粮票目前已难得一见。
三、粮票市场行情看好:收藏市场上行情较为看好的主要是那些发行年代较早(新中国成立前后发行)、存世量较少的粮票。如茄亩或:西北区粮食局预购提粮证(1954年版,面额50斤),据说国内存世量仅数十枚;山西省太岳军区发行的兑米票(1948年版,面额为12两);广东东江纵队江北支队流通谷票(1944年竖版,票面中部有黑白毛主席头像),曾以一万元,被广东粮票收藏家蔡润基购藏,创下了国内粮票单枚成交价格的最高纪录。
除各类早期粮票外,全国通用粮票也是人们收藏的一个重点,从1955年到1982年,我国共印制了9种年版33枚全国通用粮票。据悉,全国粮票目前交易较为活跃,价值较高的如:1955年版全套共5枚,面额分别为4两、半斤、1斤、3斤、5斤。还有1978年和1982年未流通使用的两套全国粮票也备受市场青睐。其中,1978年版全套5枚,面额分别为半斤、1斤、3斤、5斤、10斤;1982年版全套2枚,面额分别为3斤、5斤。
与全国粮票相比,省级粮票在收藏界因品种多、搜集难而著称。近年来,省级粮票价格持续攀升,稀少品种更是有价无市,供不应求。列几种价值较大的票种:在2001年,山西省1955年版30斤面额粮票单价为150元,现在350元也难买到;1966年版山东省5斤面额粮票现在甚至上千元也难以觅到。还有河北省从1954年到1980年共发行了9套省级粮票,目前第1套、第2套粮票在市场上存世量很小,身价不菲。该省第1套粮票为1954年发行,全套5枚,面额分别为5斤、10斤、30斤、50斤、100斤;第2套粮票为1955年发行,全套8枚,面额分别为2两、4两、半斤、1斤、3斤、10斤、20斤、30斤。(价格为09.8月)
四、 粮票的发行量与品相关键:
70年代期间发行的大量的粮票,包括全国的66年通用粮票,还有各个省市地区都有发行,1965年、1966年全国粮票发行量很大,成套的也就十几块钱。 和其他收藏品一样,粮票的价值也是要看品相和存世量的,不过粮票这种有价证券,流通广,存世量大,当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不少,这是它跟邮票最大的不一样之处。粮票的价值:
1.要看是哪个地方的,有许多地方发行的粮票比全国粮票要珍贵几倍甚至几十倍;
2.要看面额,全国的丶地方的粮票从半两到几十斤,各种面额的粮票都有,不同地方丶不同面额的粮票市场价是有差别的,而且有的差别还很大;
3.要看成不成套,因为成套的粮票较难收集,所以价值也较高。既使不成套也要看1965年这个地方丶这种面额粮票的发行量及存世量,发行量丶存世量少的自然珍贵,物以稀为贵嘛;
4.要看粮票的品相,全新的丶没有污损的粮票,收藏价值自然就高。
看了关于粮票收藏的价值还看了:
1. 66年粮票的收藏价值分析
2. 65年粮票的收藏价值分析
3. 最值得收藏的粮票类型有哪些
4. 1966中国粮票收藏价格
5. 1966年全国粮票收藏
6. 布票和粮票收藏多少钱
7. 1980河北粮票收藏价格图片
Ⅳ 粮票是什么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票证枝塌时代
其实凭票供应不是中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中国取消粮票后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中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猛缓圆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政府、机关等单位。
粮票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票面题材广泛,印制精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经年累月的岁月侵蚀,更使这种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票证文物日渐稀少,珍品迭出,长期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所瞩目。
另外,有些发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公粮票,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
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1953 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哪饥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 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1960 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到1961 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 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票证发放虽然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盖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证之外,又发了各种购货本,如粮食本、副食本、煤炭本等等。至于购买工业品,国家还发放了工业券。到商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需要交一定数量的工业券。大件、贵重的商品,又有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等。
与票证时代相配合的,还有严格的户籍管理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农村人不可能像今天一样自由进城打工,因为每月定量供给的粮票、油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没有城里人的身份,就拿不到这些票证,因此农民离开了土地,根本就无法生存。
不仅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迁移,同样由于粮食关系的束缚而相当麻烦。当时的粮票分为全国通用和地方流动两种。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中华大地都有效。出差的人必须持单位介绍信去粮店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
经济发展的转机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到1983 年,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两种。
1984 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在 24 年后的今天看来,取消票证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在当时,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冒了非常大的风险。不仅仅是趟了政策的雷区,而且牵动城市最敏感的神经,造成了深圳市民的恐慌。
那个年代,我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按户籍人口定量供应。深圳经济特区初期也是实行这种制度,当时群众买米要凭户口本或粮票,定量很低。特区成立几个月后,人口由办特区前的两万余人一下膨胀到几十万人,大量的建筑工人和其他人员进来了,粮食定量不够,有的人还没有粮票,只好到自由市场购入高价粮。因为粮票,当时不少人被逼回内地。
1984 年11 月,深圳市召开会议,研究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问题。会议认为,全国农村进行改革后,粮食已经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粮食供应已经没有那么紧张,又由于国家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方面可以先行先试,因此深圳可以大胆地实行改革。办法是让国营粮食部门多储备一些粮食,取消粮票,提高价格,敞开供应。如果发现周围地区大量抢购,再提高粮价和研究其他对策。
新政策还没实施,消息传开后,过惯了“票日子”的深圳人大为恐慌,纷纷到粮站排队购买粮油。几十年来凭票买粮的习惯一旦被打破,会不会出现没有粮食可以买,大家又要饿肚皮的情况?
事实证明,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食凭证供应制度后,并没有发生什么风波。用一位市民的话说,“没想到取消粮票后不但不会买不到粮食,而且买东西还特别方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挑选不同的质量!”
就在深圳市取消粮票的第二年,即1985 年,国家又取消了长达30 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因此,这时基本家家户户粮票都有所盈余。
1991 年5 月,广东、海南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1992 年4 月1 日,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一改革。1992 年10 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实行购销同价,促进粮食产销与市场接轨。
粮价放开后,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显著增长。1993 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 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Ⅳ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使用粮票吗
新中国建立,掀开了中国历史上崭新一页。在新中国建立的五六十年代,也就是上个旦搜世纪五六十年代,实施的是计划经济模式。本文笔者就讲述那时代计划经济模式下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给50后60后勾起自己的童年记忆。
所以,在那时代,过年的时候,在菜场、商店、百货商店、粮店都是人们在排长队抢购东西。虽然排队纍,在拥挤的人群中抢购东西辛苦,但是能吃到平日吃不到的食物,获得普通日子没有的享受,也是非常幸福。所以,有“过节儿味”和“节日味”,春节里能吃到平日吃不到的肉和糖,打打牙祭,穿上新衣服,获得隆重的体验,非常开心。
Ⅵ 请你谈谈与猪肉票、菜票、烟票、粮票、布票等等等票的往事
票证这个关系民生简单的问题被居心叵测的人弄成复杂了,也被一些三观不正,不怀好意的人成为了讥讽那个时代的话语。它们有没有想到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食品及生活用品是多么的缺短,如果不实行计划供给,那么仅仅有限的生活资源就有可能会被有权势的人占有,计划票证就是让每个人在困难时期能够领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粮食及物品和祖国共度难关,而且计划配给是在特定环境下保证所有人都能够生存下来的首要解决问题的办法!
票证虽然是新中国往事的昨天,却是中国人民明天的希望。
新中国得解放,展开了中国史上欣欣向荣的 社会 主义大发展。党和政府爱民如子,官兵平等,在生活用品上按人口票证供给。传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同志们群众具备了高尚的道德觉悟, 社会 主义 社会 杜绝了歪风邪气, 社会 风清气正,给人民生活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人民过上了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幸福不忘毛主席,感恩心向共产党。
刚解放,中国那时一穷二白,又受自然灾害之苦,多亏了走的是 社会 主义集体化的道路,人人平等,所有生活用品都有组织的按票分发的,每人一份,就是这样我们才撞过来了那个艰苦的年代,如果是无人管,一盘散沙,强势之人多得,弱势群体没有,可以说这个 社会 就坚持不到今天,这才是事实。
我是五十年代初出生的人,对于票证时代记忆犹新,这也是一个新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和百废待新艰苦奋斗创业的年代,物质紧缺,供应不足自然需要公平分配多种物资凭票也就不足奇了,不论猪肉票,粮票,豆付票,盐票,火柴票,火油票等等几十种,都反应了我们新中国的一个奋斗历程,,经过近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开放的成果,现在物资丰富了,票证也就成 历史 和文物,,我们更应珍惜当下,不忘我们艰苦奋斗的岁月,更热爱我们的国家人民和党的领袖。更加发奋建设一个更强盛的中国,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交流参考。
各种票证对于勤俭持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计划经济平稳发展,很有好处。
你说得不够完全,政府部门没有发菜票,你说菜票恐怕是副食票,可以买白糖,粉条,打酒之类,除了上过票证以外还有工业卷,可以买些生活上的用具,还有肥皂之类。无论什么票,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由于那个时期,国民经济处于调整价段,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以后,物质比较紧缺,为了保障供应,人人都一样发给,所以那时人们之间的生活大体差不多,显不出贫富差别,当然不是所有的工农副产品都用证,不紧缺的还是不用什么票证都能买到。布票属于国家统一发放,粮票有全国的通用粮票,有省级范国的省粮票,也还有县级的搭伙证粮票。至于商品证,工业卷,副食证都是由地方控制发放与使用,先是限于城市居民,后又在农村中放开使用了。票证上印有过间和编号,由供销部门通知,用什么号买十么食用品,过期作废。即使你有钱,最多也只是去买点市场上的票证于与补充。有的是占点关系叫做开后门多享受了些,有的是经正规渠道批条子,到现在我还有那时未买完的粮票伍市斤。如果那时不采取票证进行计划供应,肯定有人买得到,有的人买不到, 社会 就不会有那样的稳定。
不谈往事,只说今朝。用不着中伤,也用不着粉饰。因为那是那个年代没有办法的办法。各种票证保证了在当时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人们能有相对公平合理的生活保障,一起度过难关,逐步实现了不再为吃穿犯愁的今天。对待往事,要公正客观。总是在那些问题上纠结,无聊无味。只要是纠结,无论从那个角度去看,你都是在自我较劲。你说那个时候不好,你有那时人的激情吗?有那时人们的快乐吗?你说那时好,让你再过那样的生活,你干吗?说不定你第一个骂娘。往事如烟,今朝无限。让精力用在正经的地方,哪怕在大街扫扫地也好!
每人每月二两酒票。我家没人喝,用不上,三口人三张票,邻居大叔惦上了!每次酒票给他,忙趋步双手捧接,满脸谗媚!如遇救星,如接圣旨!
每人每月一斤肉票,每次买一斤。还要托人儿买肥些的,母亲多是做红烧肉,放把黄豆,她绝舍不得尝一块儿,尽着让我哥俩吃,我也少小更事了,留着等妈妈一块吃,娘几个推来让去,最后还是进了我们肚子一一那个香!唉!母亲哪!
煤票。记不清定量了,但也是精打细算到每次添火的煤球个数!不然不够用,那年代总停电,还要用煤票买煤油点灯用,结果更紧张!散了的煤未扔了?罪过!和水捏成煤球晒干,碰上淘气孩崽子都给踩成饼了!
每人月供二两糕点二两糖果凭票。记得母亲总买月饼?水果硬糖,大白兔?徐福记?马大姐儿?美的!两三块?烙糊的像煤饼!硬的能当石头使!砸脑袋最低见大包!也吃的香甜有滋味,现在稻香村也不行!
烟倒不要票一一谁抽得起?记得金沙江二毛钱左右?二分钱一把藤藤菜一一空心菜,最少顶一天两顿菜!算算?也有人买、抽,一一论支!
布票家家富俗,不抢手一一钱少,买不起!只有办喜事儿张罗要几张,没法,不买婚事儿办不成!后来,八一年出差杭洲,想买点结婚用床上用品,本地布票不好使一一要么当地,要么军用,也就是全国通用布票。发愁中!同事赠我十尺!那感激的心情!恨不得搂着转仨圈!亲三口!没敢,女同事!但同事言明:如果用了就算送的,万一没用还要还给她!哦!对了!七十年代还有一样不凭票保证供应但平常人家跟本买不着,家俱!凭结婚证!可买:一张写字桌,一套歺桌椅,一个大衣柜,一张大床。
还是八十年代,出差天津。走出火车站,猛想起没带全国粮票!粮票倒是有一一异地不好使!得!饿着吧!议价食品当时巳有一一太贵呀!天无绝人之路!偌大的第二大直辖市竟和刚散会分手的唐山朋友巧遇!侠士一出手,果然不凡!到今儿还感念:真是好哥们!恐怕他俩自己都忘了!一位姓李,一位姓郭。
自行车凭票,手表要票,别想一人一家,是一个单位!要抓 票!百十号人瞪眼抓一个!看运气,本人到今儿都感自豪的唯一一次:车、表没缘,抓了一瓶酒!这运气!好!缝纫机凭一孩化证明一一儿子第一次给我们办的实事儿!
到今儿,煤气一点就着!还懂烟熏火燎生炉子?外卖麻辣烫、麦当劳直喊没吃头,谁还吃二分钱一梱的凉拌藤藤菜?买辆十来万的小 汽车 掏钱那个便当!又谁知那时想买辆委托行旧自行车都心揪着疼?抽烟要买细支的,柔和的,去哪一支支买?不管是有多少不如意、还是放下筷子就骂娘?看年轻人听这些古话儿的表情,还得说:不一样了!
物资匮乏的建国初期,政府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均等地享受到紧缺物资的供给。
保障国民吃得着、用得上,采取了看票不看人,凭票不认钱,一律平等的普惠政策。
这是当时 社会 物资不够丰富,国民凭借限额配发的这些票据,都能购买到所需商品的唯一凭据。
当人们提到这些有价票据,就会令人不由自主地打开尘封的记忆。
那些已经沉淀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如同影像般慢慢涌现在脑海里。
没有经历过的年轻人可能不理解这些票据存在的真正意义。
如果不是这种政策和制度,一些紧缺的物资早被奸商们囤积起来,对那些刚刚翻了身的穷苦人来说,恐怕更难吃得着、用得上啦!
如果在建国初期政府没有各种票据的控制,就无法有效调控有限商品的供给。
可想而知,当下不时出现的“蒜你狠、逗你玩、姜你军、猪你涨、葱你来”现象,会给当时 社会 主义计划经济建设发展带来多大的冲击。
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关于粮票换媳妇的故事。
无论处在什么年代什么样的 社会 中,彩礼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延续至今。
中国旧时婚姻的缔结,有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互相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
四十年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温饱问题是摆在国人面前的头等大事。
所以便出现了配置供给票据的时代。
当时作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一般定粮标准每月:工人40斤。干部35斤,家属30斤左右。
对一个几口人的家庭而言,定粮标准够吃就不错了,谈不上结余。
我的一个同事部队复员后,分配到建设兵团,工资不高,每月定粮35斤粮票。
由于体力劳动,每月粮票不够吃,就得向同事借,一年下来借遍了所有同事的粮票。
这天他突然来找我说:“主任请你帮帮我吧,我反复考虑只有你能帮助我一把。”
我说:“有什么你就说吧,我能帮你的尽量帮你。”
他说:“我岁数也不少了,我准备今年回老家探亲找个对象领来结婚。”
我说:“这是好事啊,房子等我和工会领导协调一下。”
他看了我一眼说:“我想请你帮我借50斤全国粮票。”
我说:“你要全国粮票干什么?”
他脸一下子红了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我找媳妇结婚全靠这50斤粮票,没有粮票我就娶不上媳妇。”
我过去只是听说在困难省份50斤全国粮票可以领一个媳妇。
没想到他说的是真的,我说只要你能领个媳妇来,我负责给你借粮票。
几天后,我去团部粮食科办事,和科长说了此事,科长马上帮助解决了50斤全国粮票。
半月后他探亲回来,带来一位漂亮的媳妇,办了一桌家宴请了同事。
他在酒桌上小声地对我说:“多亏你帮助借给我50斤全国粮票,我才换来媳妇,我非常感谢你!”
我说:“我们都是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的,不容易啊,你能用50斤粮票换来媳妇,真的很幸运,你要好好珍惜现在。”
好多同事在他的牵线搭桥下,用50斤全国粮票娶上了媳妇。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年代的粮票谁也没曾想到,会派上这种特殊用场。
猪肉票、菜票、烟票、粮票,布票……。
建国前30年,不要票证的很少,高档商品如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等,有的发票,有的从内部渠道分配指标,国营商场有货也是陈列品,买不到。
一,粮票
63年底,我考入淮南煤校,老乡学兄,因三门课不及格,勒令退学,去我家打听学校消息,吃顿饭,给二两全国流通粮票,第一次见到粮票,农民很少出远门,带米换饭。84年老伴和五个子女转入城市,到区粮站找中学同学站长,换了几百斤粮票。城市标准也低,不够吃。85年以后,粮食开放市场,我家还有几百斤省流通粮票作废了。
二,收音机
70年,我自装一台收音机,送给老同学了,学兄,在农村当会计,69年下井工伤,左手无名指挤伤缝13针,住院,朋友借给我一台收音机,我赖着不还,39元钱强了,他娘是营业员,内部买的。
三,手表,
7o年施工624国防工程,市军管会主任张纪伧师长任主任,我是三名付总指挥之一,商店去工地慰问,指名买给我一块上海表,免票,12o元,两个月工资,每月62元。
四,布票,
6o年代初,每人一尺七寸布票,和母亲两人三尺四寸布票,买了两块细帆布布头,每块免五寸布票,手工缝制一件长袖衬衫,腰间有一横接缝,63年秋考入淮南高等学府,夏天也是唯一的衬衣,晚上洗,白天穿。
我们援助邻邦,从邯郸刚建成的棉纺厂,拆除十万纱锭设备,援建,政治任务,旱灾,棉花欠收,质量差,从中东进口长绒棉,再支援小兄弟。
五,肉票,
七十年代,肉食正常供应了,每月两斤肉,两斤豆制品,我住宿舍,一次买完,夏天,无冰箱,把肉切成小方块,撒上盐,炸去水份,外皮全是盐霸,能吃两个星期,下面条时,切成薄片,和新鲜的一样。我的工作量大,去小摊买肉食,食物中毒,吊水一次,七十多年,共吊水四次,近35年未吊过水。
五,自行车,
七十年代末,我买辆金狮28吋自行车,154元,凭票。
工友,去朋友家借自行车,朋友忙乎一气,自行车在卧室床上,靠墙,藏在蚊帐里面,一尘不染,车取下床了,工友放弃借车念头了。
烟票,煤油票,糖票,锅票,化肥票,大白菜无票,凭户口本定量,豆制品有小本,内有小票,很多临时供应付食品,凭豆制品本本,勾划一下,防套购,买双份。
80年代以后,遂渐取消票证,价格放开,工资遂渐上涨,我是工作十年后,才第一次涨工资,同事队长,三级工干了2o年。
艰难岁月,已经过去了,怀念过去?怀念青春,?还是未经过艰难困苦,道听途说?我是时代骄子,一帆风顺,其他过来人的回忆,辛酸多与快乐。
Ⅶ 粮票、布票、面票还有些什什么,怎样辨别真伪
那些年有关粮票的故事:
1、北京的粗粮票(只能猛携买玉米面)
2、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3、米票(可以买大米)
4、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5、枝磨伏全国粮票
6、 外地粮票
7、布票(可以买布料、衣服)
8、转移粮食关系证明
9、工业券(可以买手表、自行游灶车)
10、买手表的发票(攒够买表的10张券需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