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與比特幣
虛擬貨幣因為其流通性和不容易查詢性而值錢。
一堆代碼寫出來的比特幣系統,從一文不值到十萬元一枚,什麼是比特幣?為什麼這么值錢?了解比特幣的本質後,你就不再只關注貨幣價格的波動了。可以說,比特幣的發明給了人們無限的想像力。當然,比特幣的價值也是由其需求決定的。那麼最初誰需要比特幣呢?如何在更廣的層面上形成共識,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先來看看價值的本質是什麼。黃金為什麼有價值,它的本質是什麼?
在我看來,以比特幣為首的一批虛擬貨幣將長期存在,不會取代目前的法定貨幣。它將獨立於法定貨幣而存在,不屬於任何國家。有些虛擬貨幣先被一些人認同,然後因為其價值而逐漸形成更廣泛的流通,更多的人達成這種共識,最後才有存在的價值。當然,大部分虛擬貨幣沒有存在價值,是一種航空貨幣。一種貨幣要長期存在,就必須經歷長時期的大起大落,不斷挖掘出它更大的使用價值,才能成為具有真實價值的虛擬貨幣。
❷ 人們大量購買比特幣後如果國家不發行貨幣,會通貨緊縮(購買比特幣會增加貨幣流通量)嗎
如果紙幣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造成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甚至引發通貨膨脹;人民幣購買力會下降,人們生活水平會下降,生活秩序會混亂。
如果紙幣發行量小於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則有可能會引發通貨緊縮,;雖然在短時間看人們手裡錢變多,但是時間一長則會造成消費市場的低迷,經濟甚至會停滯、倒退。
❸ 比特幣究竟是通脹貨幣還是通縮貨幣
有總量上限的當然不可能是通脹了啊。
❹ 比特幣是什麼
比特幣(Bitcoin:比特金)最早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可以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它的特點是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數字世界使用,不屬於任何國家和金融機構,並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兌換它,也因此被部分不法分子當做洗錢工具。2013年,美國政府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使得比特幣價格大漲。而在中國,2013年11月19日,一個比特幣就相當於6,989元人民幣。
2014年1月7日,淘寶發布公告,宣布1月14日起禁售比特幣、萊特幣等互聯網虛擬幣等商品。西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2014年2月26日向美國聯邦政府多個監管部門發出公開信,希望有關機構能夠就比特幣鼓勵非法活動和擾亂金融秩序的現狀予以重視,並要求能盡快採取行動,以全面封殺該電子貨幣。2017年1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金融辦等對比特幣中國開展現場檢查,重點檢查該企業是否未經許可或無牌照開展信貸、支付、匯兌等相關業務;反洗錢制度落實情況;資金安全隱患等。2017年1月12日,央行營業管理部也在北京進駐「火幣網」、「幣行」等交易平台。
2017年5月12日,全球突發比特幣病毒瘋狂襲擊公共和商業系統事件!全球有接近74個國家受到嚴重攻擊!
2017年8月1日起全球比特幣交易平台將暫停充值、提現服務。比特幣中國數字資產交易平台9月14日起停止新用戶注冊,9月30日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將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有人用「中本聰」的化名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比特幣的模式。
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路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幣誕生。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貨幣」,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復雜代碼組成,新比特幣通過預設的程序製造,隨著比特幣總量的增加,
新幣製造的速度減慢,直到2014年達到2100萬個的總量上限,被挖出的比特幣總量已經超過1200萬個。
每當比特幣進入主流媒體的視野時,主流媒體總會請一些主流經濟學家分析一下比特幣。早先,這些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是不是騙局。而現如今的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能否成為未來的主流貨幣。而這其中爭論的焦點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幣的通縮特性上。
不少比特幣玩家是被比特幣的不能隨意增發所吸引的。和比特幣玩家的態度截然相反,經濟學家們對比特幣2100萬固定總量的態度兩極分化。
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調控貨幣總量,用貨幣政策的松緊來為經濟適時的加油或者剎車。因此,他們認為比特幣固定總量貨幣犧牲了可調控性,而且更糟糕的是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通貨緊縮,進而傷害整體經濟。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們的觀點卻截然相反,他們認為政府對貨幣的干預越少越好,貨幣總量的固定導致的通縮並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❺ 誰能來科普下比特幣的經濟學知識啊
大餅(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大餅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一、大餅如何發行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大餅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大餅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大餅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大餅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大餅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二、大餅生成原理
大餅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大餅。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大餅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大餅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大餅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大餅作為賞金,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2009年大餅誕生的時候,每筆賞金是50個大餅。誕生10分鍾後,第一批50個大餅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大餅就以約每10分鍾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賞金減半為25個。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賞金再減半為12.5個。
三、大餅經濟學
首先,根據其設計原理,大餅的總量會持續增長,直至100多年後達到2100萬的那一天。但大餅貨幣總量後期增長的速度會非常緩慢。事實上,87.5%的大餅都將在頭12年內被「挖」出來。
所以從貨幣總量上看,大餅並不會達到固定量,其貨幣總量實質上是會不斷膨脹的,盡管速度越來越慢。因此看起來大餅似乎是通脹貨幣才對。
然而判斷處於通貨緊縮還是膨脹,並不依據貨幣總量是減少還是增多,而是看整體物價水平是下跌還是上漲。整體物價上升即為通貨膨脹,反之則為通貨緊縮。長期看來,大餅的發行機制決定了它的貨幣總量增長速度將遠低於社會財富的增長速度。
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物價持續下跌會讓人們傾向於推遲消費,因為同樣一塊錢明天就能買到更多的東西。消費意願的降低又進一步導致了需求萎縮、商品滯銷,使物價變得更低,步入「通縮螺旋」的惡性循環。
同樣,通縮貨幣哪怕不存入銀行本身也能升值(購買力越來越強),人們的投資意願也會升高,社會生產也會陷入低迷。因此大餅是一種具備通縮傾向的貨幣。大餅經濟體中,以大餅定價的商品價格將會持續下跌。
❻ 關於比特幣的問題
別用電腦挖了,現在的難度幾乎挖不到了,還費電,損電腦。另GPU 和 CPU的計算能力不在一個級別。GPU 高太多了。
❼ 比特幣不會通貨緊縮嗎
虛擬數字貨幣最近幾年發展挺快的,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現在也依舊有很多新幣種,類似BHT這種新幣,好像比較火一點。
❽ 通貨緊縮的時候,是不是現金價值變得更高了
當然,量化寬松為我們贏得了時間,但這種手段並不能證明可以幫助我們徹底擺脫困境,最多隻能算是一種緩兵之計而已。因為從長遠來看,美國政府增加貨幣供應量肯定會侵蝕美元的價值——1970 年的 100 美元在 2020 年只相當於 15 美元。今天,美國正面臨許多棘手問題,比如:生產力下行阻力,全球供應鏈大規模中斷,23 萬億美元的的債務,這還不包括表外負債、以及美國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另一方面,隨著美元不斷增發,大規模通貨膨脹的威脅正變得越來越明顯。對於那些篤信現代貨幣理論(MMT)的學院派學生來說,他們認為只要增發的美元仍是儲備貨幣,通脹的結果就能讓非西方國家和新興市場「買單」。
全世界都在增發貨幣
使用公式來解決經濟問題並不完美,因為相同的解決方案可能會在不同市場中產生不同結果,有時甚至會失控。不過,如果在一個市場嘗試幾種不同的解決方案,有時反而會「起作用」。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大多數市場因素(以及不同因素之間的關系)無法被計算、或是解釋清楚——在很大程度上是這樣的。在西方世界裡,許多人(刻意)「不願」討論通縮危機影響,這因為他們知道那些以美元(或是非本國貨幣)計劃的非西方國家會出現通貨膨脹危機,主要原因有兩個:
1、隨著經濟增長放緩,發展中國家政府出於多種原因會增發更多發幣,比如刺激市場需求、維持當前供應鏈等。2、隨著美元兌當地貨幣疲軟,導致美元走強,繼而引發當地政府印製更多貨幣,人們此時會選擇「逃往」美元,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惡性通貨膨脹。當然,一些美元掉期額度可以緩解這些情況,並在某些領域提供流動性,但正如 Global Macro Investor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Raoul Pal 所說,美元掉期額度、量化寬松、其他各種大刀闊斧的刺激政策其實都無濟於事,沒用。事實上,美元掉期額度無法為最弱的主權借款人(國)提供任何幫助,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儲備金。美國政府甩出的 13 萬億救市資金大多數由企業持有,這讓許多人無法享受到救濟福祉……印鈔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結構性問題。
每次經濟動盪時期,西方國家最喜歡乾的就是把印鈔機打開,因為最後的最後,一切都會由發展中國家「買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最弱的主權借款人(國)也許會尋找其他具有價值存儲功能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來看,比特幣能為這些國家提供退出、或者至少是重置的選擇。在此,我打算提出一個問題作為本文的結尾:貨幣政策每次都是自上而下的,但如果這次是自下而上的,會發生什麼結果呢?
❾ 為啥比特幣不能成貨幣
比特幣數目太小,沒有辦法在社會大規模流通。而且它的存在並不是以國家信用作為擔保,而是以比特幣玩家之間的信任為基礎,那麼這種「貨幣」的信用度相對來講就非常低了。
再者,比特幣數目小,而且過於集中在幾個大玩家手裡,導致它的價格十分不穩定。這就基本上不能稱之為貨幣。因為作為通用貨幣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價格穩定,否則經濟秩序就會崩潰。
比特幣不具有價值基礎;價格劇烈波動;缺少各國貨幣當局的支持,這是比特幣成不了世界貨幣的三個基本原因。
比特幣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yw/pl/201401/t20140107_47595.html
從7年前第一枚比特幣誕生至今,比特幣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不少爭議。各方討論的焦點主要集中於比特幣該如何定性,它能不能成為貨幣乃至未來成為國際貨幣。
2013年,比特幣在我國備受熱捧,不僅價格飆漲,更被有些分析評價為是「對現行貨幣體系的不小的挑戰」。2013年12月初,人民銀行聯合五部委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指出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隨後,比特幣價格應聲下跌。
新年伊始,1月4日,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在其網站上宣布不承認比特幣為合法貨幣,還促請民眾對其存有的風險保持警惕。事實上,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韓國、泰國、印尼和挪威等國家也陸續針對比特幣交易活動表明立場,皆不承認比特幣成為市場流通的貨幣。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今年1月,全球首款比特幣ATMRobocoin進入香港和台灣市場。相關公司還計劃在歐洲、加拿大和美國的更多地區推出比特幣ATM。
一方面是相關監管當局的「表明立場」,另一方面是比特幣全球布局的高歌猛進,比特幣到底該如何定性,其未來發展勢頭如何,再次引來各方關注。
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以個人名義發表署名為《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以比特幣為例》的文章,強調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也難以成為貨幣。
他認為,比特幣缺乏國家信用支撐,難以作為本位幣履行商品交換媒介職能。現代信用貨幣(紙幣)代表的是國家信用,實際上代表全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易。只要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國家法律的強制力就能賦予公眾對本位貨幣的信任。而比特幣不僅自身沒有價值,也沒有國家信用支撐,沒有全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易作為保證,因而不具有貨幣的價值基礎。此外,比特幣沒有法償性和強制性,流通范圍有限且不穩定。比特幣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很難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
其次,比特幣數量規模設定了上限,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要。他認為,比特幣有限的數量與不斷擴大的社會生產和商品流通之間存在矛盾,若成為本位幣,必然導致通貨緊縮,抑制經濟發展。數量的有限性也使得比特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大打折扣,更容易成為投機對象而不是交換媒介。
第三,比特幣缺少中央調節機制,與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不相適應。盛松成認為,比特幣沒有集中發行方,容易被過度炒作,導致價格波動過大,無法成為計價貨幣和流通手段,需要換算成本位幣才能支付;比特幣也不受貨幣當局控制,難以發揮經濟調節手段的作用。
在文章結尾部分,盛松成還明確表示,貨幣與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不是純粹的技術產物。只要現代經濟社會組織形態不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就將存在,比特幣以及其他虛擬貨幣就成不了一國的本位幣,從而也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過是技術至上主義和絕對自由主義者的烏托邦而已」。
而對於比特幣的興盛及其意義,盛松成解釋為,「比特幣的出現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人們對信用貨幣條件下通貨膨脹的憂慮。各國央行應該加強流動性管理,合理調控貨幣供應,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撰稿期間,本報記者就比特幣相關問題再次連線盛松成。他在采訪中再次強調:「比特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只能是本位幣。」
盛松成表示,「從貨幣學說史來看,比特幣並不是新鮮事兒,它的本質是貨幣發行的私有化或貨幣的非國家化,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哈耶克很多年前就提出過,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里德曼也有過類似的建議。但他們的意見只是一種理論分析工具,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很難操作,而且現代經濟越來越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這次金融危機及其應對就是很好的證明。貨幣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現代國家和政府賴以存在的基礎,又怎能私有化?所以我使用了『烏托邦』這樣的詞彙。」 「在我看來,技術取代不了國家屬性。任何數字貨幣只能是本位幣的實現形式。所以,電子貨幣會發展,虛擬貨幣是烏托邦。」盛松成表示,「只要現代國家存在,虛擬貨幣就成不了貨幣。很多人忽略了貨幣背後的國家屬性和社會屬性,還以為貨幣只是個自然體。」
對於比特幣未來的發展前景,一位接受采訪的商業銀行分析人士表示:「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這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發展空間的。目前鑒於比特幣對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尚未產生什麼影響,而且從發行技術上看,它似乎還具啟示意義,所以不少央行對此持觀望態度。」
但至於比特幣未來能否擔綱貨幣重任、甚至國際貨幣,該分析人士表示「並不看好」。他表示,「即使有國家想把比特幣作為世界結算貨幣,但它是在私人手裡,價格又劇烈波動,成得了國際貨幣嗎?而且其成為國際貨幣的重要前提是,各國當局皆承認它的貨幣屬性,這本身就是一個難題。」
盛松成也表示,「比特幣不具有價值基礎;價格劇烈波動;缺少各國貨幣當局的支持,這是比特幣成不了世界貨幣的三個基本原因。」
❿ 比特幣是不是貨幣
比特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網民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特幣還是一種交換工具,更是一種證券化的產品。
比特幣不僅僅具有貨幣的應用需求、應用場景,還有證券化的內核。所謂證券化的內核,指的就是能夠被人們炒賣的一種資產形式,這種資產形式,一方面有著價值內核,另一方面又有著追高的泡沫。
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10)通貨緊縮與比特幣擴展閱讀
貨幣可以是一般等價物,是物質存在,但也可以直接就是價值本身,價值只存在於概念和意義中,只能用物質界的物體去指代。
那麼這么看比特幣是貨幣也不是貨幣,因為比特幣作為貨幣,它的確在代表著價值;又不是貨幣,而是對貨幣的指代,因為它仍然需要物化成數字和代碼,並儲存於物質的計算機中才可以實現。但不管怎麼說,它的確被一些人作為一般等價物了。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