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挖礦會背挖完嗎
一天挖不了,需要2000年。
比特幣的全球統一計算難度是2621404453(預計兩天之後變化),一個2.5GHz的CPU,需要2000多年才能算出一個比特幣。
顯卡「挖礦」要讓顯卡長時間滿載,功耗會相當高,電費開支也會越來越高。國內外有不少專業礦場開在水電站等電費極其低廉的地區,而更多的用戶只能在家裡或普通礦場內挖礦,電費自然不便宜。甚至雲南某小區有人進行瘋狂挖礦導致小區大面積跳閘,變壓器被燒毀的案例。
(1)比特幣挖礦會背挖完嗎擴展閱讀:
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
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區塊獎勵,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2009年比特幣誕生的時候,區塊獎勵是50個比特幣。誕生10分鍾後,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鍾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區塊獎勵減半為25個。
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區塊獎勵再減半為12.5個。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約2100萬個。
『貳』 比特幣挖礦進入倒計時 比特幣挖完還會有價值嗎
第一批比特幣於2009年1月開采,Blockchain.info數據顯示:從2009年1月第一個比特幣挖掘開始,挖出100萬個比特幣花了大概200天,而供應量達到1700萬個共耗時500多天。我們不難推測出:剩下的400萬個比特幣應該不會在接下來122年裡挖光。
1700萬枚比特幣將在未來幾天被開采,依照比特幣創辦人中本聰的設計,該虛擬貨幣的開采上限約2100萬個,意味著全球礦工將爭奪剩下的400萬個比特幣。
3月初跌破1萬美元關口後,比特幣一路震盪下跌至6000美元附近,自發稿日止,比特幣重新逼近10000美元估值,在部分比特幣交易所內已漲至9800美元。
『叄』 比特幣什麼時候會挖完
預計2140年可以挖完,總計2100萬枚。
根據比特幣的相關文獻,在2140年,會產出2100個比特幣,並不再增長。根據比特幣的原理,在經歷33次減半期後,每區塊的挖礦產出將達到0.58聰,小於最小單位一聰。而每次減半的間隔是210000區塊,上述文獻給出的全部產出時間(2140年)是由每區塊產出時間10分鍾推算出來的。(210000*10/60/24/365=3.9954年*33=132年,從比特幣產生的2008年起,132年之後即是2140年)。
但是,上述推算方法所使用的「每區塊產出時間為10分鍾」是一個理想狀態,這個假設僅在全網算力和難度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成立。查閱比特幣區塊鏈,不難發現,比特幣的全網算力長期處於增長狀態,挖礦難度也隨之增漲。於是,不難得出,上述推算不成立,有巨大誤差。上述方法的注意缺陷是,無法准確地預測比特幣全網算力的變化,無法准確地預測比特幣的開采速度。上述計算方法所使用的11.3天的數據,僅是從2013年5月2014年4月5日的平均值,代表性有待商榷。大家可以綜合大數據分析結果和礦機生產情況等建立更准確的數學模型。
『肆』 「比特三言·新聞」比特幣真的會被挖完嗎
比特幣最開始的挖礦規則是每10分鍾50枚,每4年減半,最小單位是0.00000001
09-13年,每10分鍾50枚
13-17年,每10分鍾25枚
17-21年,每10分鍾12.5枚
...
若干年後,每10分鍾0.00000001枚(達到最小單位)
再四年後,無法再拆分,就沒法再挖了
『伍』 一個比特幣要挖多久
比特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假設挖礦計算能力為100Mhash/s,每天總計算力為4000Ghash/s,那麼每24小時可以挖出3600個比特幣。
中國的算力已經佔到了全世界的75%以上,也就是說全世界有75%的比特幣都是made in China。 那麼一個比特幣要挖多久?
曾經的比特幣非常好「挖」,普通電腦CPU就能完成,只需下載軟體就可以自動「解題」。但是隨著幣價上漲,想要「解題」的人越來越多,挖礦的難度也越來越大。現在挖一個比特幣需要消耗的計算量普通人根本無力承擔,普通電腦就別想了。
業內人士表示,在2014年,每天50萬元電費產出100個比特幣,僅電費成本每枚就要5000元。但是到了現在,同樣的成本已經翻了一倍以上,每枚比特幣電費成本高達萬元。
在比特幣的產生機制里,挖礦獎勵是遞減的。比特幣誕生之初,每記一頁賬本,礦工就能拿到50個比特幣,後來記一頁獎勵25個,依次遞減。就像挖金子一樣,一開始挖得多,後來越來越少。每次新增獎勵減少一半的時間點,就叫做比特幣產量減半。
假設挖礦計算能力為100Mhash/s,在2014年每天總計算力為4000Ghash/s,每24小時挖出3600個比特幣。
現在,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挖比特幣的難度,相當於1億個骰子扔出小於1億零50的數字,誰先扔出來,誰就獲得記賬權。此時,1億零50就是個哈希值,扔骰子的過程叫做哈希碰撞,而挖礦算力的單位就是每秒鍾多少次哈希碰撞。
目前比特幣全網算力達到236萬萬億次哈希碰撞每秒,相當於20多萬個50米長的標准游泳池裡面水滴的數目。但即便是這么大的算力,也需要10分鍾左右才能碰撞到一個符合要求的哈希值。
2012年比特幣進行了第一次產量減半,2016年7月,比特幣進行了第二次產量減半,目前記一頁賬本獲得的獎勵是12.5個比特幣。下一次減半會發生在2020年左右,而到2040年比特幣總數不會再增加,總量是2100萬枚。
相關視頻:一個比特幣要挖多久
『陸』 比特幣挖礦會破壞環境嗎
比特幣是在網上挖,不是在山上挖,「挖礦」只是一種形象的比喻,不會破壞環境
『柒』 比特幣挖礦機現在還能挖到幣嗎
謝邀。
答案是肯定的。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路節點的計算生成的,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但比特幣不是無限量發行的,據計算,到2140年之前,比特幣總量將達到上限——2100萬個。近日,根據來自Blockchain.info的數據顯示,除非發生意外事件,否則第1700萬個比特幣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中被挖出來。
需要明確的是,每一個新挖出來的比特幣區塊都會產生12.5個新的比特幣,比特幣的區塊鏈每隔10分鍾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區塊,那麼每天大約會產生1800個新的比特幣。由於每生成21萬個區塊,獎勵減少一半,所以挖礦變得越來越難,但這並不代表比特幣挖礦機現在再也不能挖到比特幣。另外還需要明確的是比特幣在產生出第2100萬枚比特幣時是不會停止運行的,所以就算第1700個比特幣將會被挖出,依然還有400萬枚比特幣在等著被挖出。即使挖出比特幣的難度越來越大,但也並不是不可能,並且據說現在原本挖數字黃金的新路由機器近期也將會推出挖比特幣的功能,相較於動輒好幾千的專業比特幣礦機,新路由的機器在價格上更為親民,同時挖礦難度也較之更低。
在未來我們相信,雖然比特幣已經走了很遠的路,但是比特幣還有更遠的路需要走。
『捌』 比特幣挖礦能挖到嗎
看你用那個比特幣礦機了,反正我是用氪能礦機來挖,也讓我賺了點呢
『玖』 比特幣挖完了,還會有人去維持運算能力嗎
比特幣近期一直是人們眼中的焦點,它的高價讓很多人眼熱,而今比特幣再次暴跌,引起諸多人的恐慌,導致大量的拋盤,進一步加速了比特幣的大跌。很多不禁在問,比特幣還會漲嗎?如何才能解套?

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回到的問題,即比特幣的最高價格遠遠尚未來臨。筆者認為可以放心持有比特幣,並且可以考慮適當增持(僅供參考)。
筆者為什麼如此判斷?理由如下:
首先,比特幣是一個限量的貨幣,總數只有2100萬個,目前還有剩餘的600萬個左右可以採掘。限量的有價值的物品必然得到追捧,而今,比特幣的價值已經被全球投資者有目共睹。因此,比特幣屬於嚴重稀缺並且具備全球儲備價值的稀缺貨幣,未來價值不言而喻。
其次,比特幣的特殊地位,比特幣是網路上第一個貨幣符號,其地位和代表的意義非同一般,從另一個角度說,比特幣具備極高的收藏價值。這就好比某大師的第一幅作品,這將進一步增加了比特幣的稀缺性,而一部分持有者,可能並不一定屬於投資范疇,而是作為一種收藏和紀念意義參與其中。但無論多與少,這必然推高其價格。
第三,其實用價值。比特幣之所以誕生,就是因為比特幣的匿名和無約束性,其可以實現匿名轉賬功能,從而隱匿其主體,由此,比特幣必將受到一些想藏匿收入和財富人士的青睞。這些人有黑客、貪官、灰色收入企業者、億萬富豪等。黑客將用比特幣實現匿名支付、貪官可以持有比特幣藏匿個人財產、灰色企業和億萬富豪可以用其輕松避稅。因此,比特幣的實用性也是其被熱炒的一大因素。
第四、比特幣的支付便捷性。比特幣作為網路貨幣的鼻祖級貨幣,其支付非常便捷,只需要一串代碼,就可以完成支付,而今的網路支付正是出於爆發期,因此比特幣在支付領域的地位也得到重要的凸顯。
第五,這可能是一個博弈的平台。目前比特幣盤內已經擁入大量的炒家,鑒於比特幣的稀缺性、特殊地位、實用價值、便捷性都得到保證,如此得天獨厚的一個盤面,投資機構們會放過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此,隨著比特幣的採掘即將步入結束,我們有理由相信機構投資者,甚至是國家投資者必然參與其中博弈,而對於這些龐然大物來說,而今比特幣的盤面和市值還太小,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比特幣的價值還將會得到大步提升,最終成長為超級的,去中心化的國際投資博弈平台。
因此,如果你是比特幣的持有者或者機構,那麼慶幸自己的選擇吧。筆者個人非常看好比特幣,比特幣的真正價值,讓我們在未來拭目以待吧。但基於風險考慮,本篇文章僅供參考,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