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兩個區塊
❶ 比特幣為什麼要進行分叉
在區塊鏈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討論中,我們經常聽到 「分叉」 這個詞,那麼到底什麼是分叉呢?分叉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區塊鏈
在說分叉之前,先普及一點區塊鏈的小知識,這樣更容易幫助我們理解分叉是什麼(如果你對區塊鏈一點概念也沒有,歡迎翻閱我以前的文章,都是些通俗的話語幫你了解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顧名思義,就是由區塊組成的鏈條,當然這種鏈條只是一個形象比喻,說白了就是數據區塊有序地連接起來。在比特幣中,區塊中存放的是比特幣的交易記錄,區塊的大小和交易記錄所佔用的空間決定了一個區塊能存放多少交易記錄。這些交易記錄被打包到區塊中,然後區塊一個個相連就構成了區塊鏈。
為什麼要分叉
我們知道,比特幣軟體像其他軟體一樣,需要定期更新和修改,以便讓他更好。所以新的版本就會出現,但是由於不是所有人都即使下載了新版本,所以有個礦工就運行了舊版本,有的則運行了新版本,那麼一旦新舊版本不兼容的話,區塊鏈就會分叉。因為因版本的區塊和舊版本的區塊可能存在差異,所以他們不能被連接到同一個區塊鏈上,所以就會出現兩條鏈,甚至多條鏈,這就是分叉。
軟分叉
軟分叉指的是,當新共識規則發布後,沒有升級的節點會因為不知道新共識規則下,而生產不合法的區塊,就會產生臨時性分叉。這種分叉會隨著節點的升級而逐漸修復。
硬分叉
硬分叉指的是,區塊鏈發生永久性分歧,在新共識規則發布後,部分沒有升級的節點無法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的區塊,通常硬叉就會發生。所以,在數字貨幣領域,硬分叉往往導致新的幣種出現。例如以太坊的硬分叉就導致了 ETH的出現。
原文:什麼是分叉?什麼是比特幣分叉?
❷ 【區塊鏈科普_比特幣】BTC、BCH、BSV到底在爭什麼
BTC、BCH、BSV到底在爭什麼?
BTC、BCH、BSV作為比特幣分叉出的三種主要數字貨幣,它們之間的爭議和分歧主要集中在區塊擴容、發展方向以及比特幣的底層哲學和價值來源上。
一、區塊擴容與發展方向
BTC:
目標:追求徹底的「去中心化」,希望普通電腦也能運行全節點。
問題:由於1M的區塊大小限制和ASIC礦機的普及,家用電腦成為節點已成「妄念」。轉賬費用高昂,轉賬速度慢,導致BTC逐漸偏離了「電子現金」的初衷,轉而成為「電子黃金」。
BCH:
底層哲學:再現「電子現金」的含義,認為BTC當前的區塊容量無法擔負現金的支付功能。
特點:區塊大小更加靈活,尚未確定最終的底層邏輯。既不完全鎖死區塊大小,也不急於無限擴容;對閃電網路和智能合約持開放態度,但尚未大規模部署。
BSV:
底層哲學:「協議鎖定+自由博弈+無限擴容」。
目標:成為全球賬本,吸引大公司和機構使用。因此,必須先擴容區塊大小,計劃達到TB級別。
野心:構建Metanet,將當前互聯網作為側鏈,形成價值網路,進行數據傳輸和存儲,且不可篡改。
二、分歧的根源
比特幣的價值來源:
BTC/BCH:認為比特幣的價值主要來源於作為區塊鏈第一個項目的巨大共識和「不可殺死」的能力。其初始形態和終極形態都是貨幣,具備支付和儲值功能。
BSV:不認同這一觀點,認為比特幣的使用價值起源是暗網的資金轉移,這種「地下非法貨幣共識」形成的「貨幣共識」無法自證或自洽。BSV認為比特幣本身是車輪,全球賬本(Metanet)才是車,比特幣是維護賬本安全和提供經濟激勵的燃料。
對監管的態度:
BTC/BCH:對監管持不友好態度,更傾向於極客主義和「Code is Law」的信條。
BSV:認為區塊鏈技術應幫助商業機構,擁抱監管,走合規路線。認為「Code is Code,Law is Law」,世界很復雜,不能僅憑代碼來治理。
三、各自的優勢與勝負手
BTC:
優勢:擁有無以倫比的巨大共識,被視為「真正的比特幣」,已開始吸引機構和真正的大資金入場。
勝負手:在幾次減半之前實現非常高的價格或閃電網路大規模普及和商家支持所帶來的足夠多的鏈上交易量。
BCH:
優勢:背靠比特大陸,在礦機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勝負手:在於比閃電網路更有優勢的體驗和更低的手續費,以及至少與BTC接近的商家支持度。
BSV:
優勢:擁有Nchain的上百個區塊鏈專利,各類應用開發熱火朝天,以及CSW可能是中本聰的傳言。
勝負手:在於與ETH、Cosmos、EOS等底層公鏈在開發成本、使用體驗、安全性、客戶群體等多個維度的競爭。
綜上所述,BTC、BCH、BSV之間的爭議和分歧主要集中在區塊擴容、發展方向以及比特幣的底層哲學和價值來源上。它們各自擁有不同的優勢和勝負手,在未來的發展中將展開激烈的競爭。
❸ 什麼是比特幣 - 簡介
比特幣(Bitcoin,縮寫:BTC)是一種基於去中心化,採用點對點網路,開放源代碼,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加密貨幣。
如何產生BTC基於區塊鏈技術,有且只有當新的區塊產生時,會向計算出當前區塊調節數的節點發送一定數量的BTC作為獎勵。
發展遇到的問題:
大眾接受度:盡管全球已經擁有超過3.2億加密用戶,但人們總會對新事物產生本能的畏懼。
價格波動大:例如,2010年有人用10000個BTC買了一個披薩,而現在一個BTC價值約30萬人民幣左右。
交易確認時間長:BTC區塊產生的間隔時間大約是10分鍾。
操作要求高:用戶需要對加密演算法有一定了解,並保護好自己的私鑰。
將BTC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
2021年6月9日,薩爾瓦多議會通過法案,批准將比特幣作為該國法定貨幣,並於90天後正式生效。
2021年9月,古巴央行發布的決議承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生效,加密貨幣已成為古巴商業交易的合法支付方式。
2022年,中非共和國國民大會一致通過法案,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
2023年12月21日,阿根廷外交部長蒙迪諾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阿根廷可使用比特幣達成合約。
大事件: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誕生,創世區塊中包含了當天《泰晤士報》的頭條新聞標題。
2009年1月12日,第一筆比特幣轉賬發生。
2009年10月12日,歷史上第一筆有記錄的比特幣兌換美金交易發生。
2010年5月18日,比特幣首次被賦予實體價值。
2010年12月13日,中本聰最後一次登錄比特幣論壇,從此再未現身。
2013年12月5日,中國政府宣布比特幣非貨幣,並禁止所有金融機構參與比特幣業務,全球比特幣價格大跌。
2017年9月3日,中國監管機構責令禁止其境內一切形式的ICO。
2020年5月,第三次比特幣減半發生,區塊獎勵減半為6.25個BTC。
比特幣作為一種創新的加密貨幣,憑借其去中心化、點對點網路和區塊鏈技術等特性,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盡管比特幣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諸多挑戰,如價格波動大、交易確認時間長等,但其仍然在不斷發展和完善。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比特幣納入法定貨幣范疇,以及全球加密用戶數量的不斷增加,比特幣的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❹ eth/btc是什麼意思
ETH/BTC的意思是指以太坊與比特幣之間的交易對。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一、以太坊 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區塊鏈平台,擁有智能合約功能和去中心化的應用能力。 ETH是以太坊的本地加密貨幣,主要用於支付交易手續費和智能合約的執行費用。
二、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全球性的數字貨幣,採用去中心化的技術,不依賴於任何中央機構或政府。 BTC是比特幣的縮寫,作為最早出現的加密貨幣,比特幣為後來的數字貨幣樹立了標准。
三、ETH/BTC交易對 在加密貨幣交易市場上,ETH/BTC交易對代表以太坊和比特幣之間的兌換關系。 這種交易對反映了這兩種加密貨幣之間的市場價值和交易活躍度,交易者可以使用以太坊來交換比特幣,或者反過來。 隨著市場的波動,ETH和BTC之間的匯率會發生變化,為交易者提供了套利機會或風險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