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喜貴比特幣
❶ 比特幣為什麼會上漲
上漲原因: 1.自身:去中心化 (機構不能凍結你的比特幣)、破解難度大、一定的匿名性。 2.社會問題發生時,引發民眾對傳統貨幣保值的擔憂: 比如,2013 年 ,塞普勒斯為了獲得歐盟 100 億歐元的緊急援助貸款,政府將向當地銀行存戶徵收存款稅。民眾人人自危,爭先把手中的貨幣換成比特幣,以規避政策風險。之後蔓延到歐元區很多國家。引發比特幣第一次大規模上漲。 比如,2020年新冠黑天鵝事件,全球「大放水」(負利率),美元影響力下降,民眾及政府需要需求資產保值的手段。 3.區塊鏈的火熱,大量機構入場。傳統金融機構,上市公司,還包括paypal開通買幣通道都推動比特幣上漲,但因供應有限,需求大增,推動價格上漲。
❷ 比特幣價格再次短暫沖上6萬美元關口,比特幣不斷上漲的原因是啥
比特幣價格再次短暫沖上6萬美元關口,市場的不斷追捧以及比特幣本身的稀有屬性使得比特幣不斷上漲,這是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相結合的結果,其實比特幣真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畢竟物以稀為貴。
話說回來,比特幣不斷上漲,並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值錢,真的是有著主客觀的原因的。像我們這種一般的平民百姓,比特幣也只是耳聞,而不能真正持有。
❸ 從貨幣演化的歷史探究數字貨幣的未來發展
歐易OKEx research: 從貨幣演化的歷史探究數字貨幣的未來發展
摘要: 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可以認為是一種基於節點網路和數字加密演算法的虛擬貨幣。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沒有發行主體,因此沒有任何人或機構能夠控制它的發行,如比特幣,以太坊等;由於演算法解的數量確定,所以數字貨幣的總量固定,從而消除了通貨膨脹的可能;由於交易過程中需要網路中的各個節點的認可,因此數字貨幣的交易過程足夠安全。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指的是有發行主體一類的貨幣,如央行發行的數字人民幣,Facebook的Libra等。
本文從貨幣的本質、貨幣載體的 歷史 變化和貨幣發行方逐步完成統一的 歷史 變革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旨在探討數字貨幣是否具備貨幣三要素,能否逐漸取代現鈔實現數字化革命,以及目前數字貨幣仍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數字貨幣、貨幣史
一、貨幣載體的 歷史 變化
1.1 貨幣的本質
眾所周知,傳統貨幣史上大家認為貨幣的本質是價值尺度,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作為交易媒介和價值儲藏手段,根本目的是為了組織生產活動並成為維系生產關系的紐帶。但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協同發展,貨幣本質的解釋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一定的改進,我們可以看到目前貨幣的本質已進化為了一種人類構建的 社會 機制,其核心是信任,這個信任是由不信任的各方對中間方(貨幣發行方)的信任。我們大家現在對貨幣達成了新的共識,就為信任缺失問題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
其次,貨幣的本質也是記賬貨幣,或被稱為度量單位,其價值隨著國家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與國內外形勢變化而浮動。而一個好的度量單位其價值必然是相對穩定的,由此,在 歷史 的進程中,貨幣總需要一整套機制來確保其價值的穩定,該機制發展至今已較為全面,目前包括支付清算體系、信用創造體系、金融監管等核心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貨幣本質上體現的就是開文提到的信用關系。貨幣既是發行者的一種債務或責任,也是持有者的一種信用或索償權。因此貨幣雙向影響資產和負債,並可通過兩端的變化來得以記錄。
最後,這種信任關系是可以流通的。貨幣如果想要流通使用,就必須用代符來加以表徵,用記賬系統來記錄價值及其轉移並清償各種信用關系。
數字貨幣要想取代法幣,則需要滿足上述貨幣的三大要素。從長期來看,數字貨幣背後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機制來確保其價值的穩定,從而實現其作為記賬單位的功能,而這一整套機制極有可能由央行來提供,稍後我們會提到這背後的原因。
1.2 貨幣載體的變化
從 歷史 上來看,貨幣載體遵循從金屬貨幣過渡到銀行票據,再到法定貨幣(fiat money)的變化過程。最初,金屬貨幣的出現大大方便了交換的進行,促進經濟 社會 加快發展。然而,隨著交易頻率的提升、交易范圍的擴大,大量攜帶運送、交割清算金屬貨幣的成本越來越高,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商戶間分別記賬,一段時期結束時,雙方再核對賬目,互相軋抵往來後,將余額進行貨幣清算。該貨幣收據叫做『匯票』,專門辦理匯票業務的商戶叫做『錢庄』或『票號』。隨著票號中匯票的接受度逐漸提升,為了方便流通,票號開始將匯票改造成為事先印好面額(劃分不同檔次),標明出票人並承諾見票即付,增加防偽驗證標識等,但不限定持票人的通用匯票,這就使其演變成為「紙幣」。
貨幣載體的變化解釋了人們對其便捷流通性和可信任的需求。該演變過程遵守了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即劣幣驅逐良幣。最初的貨幣與金、銀、銅等金屬的價值掛鉤,隨著交易的進行,票據和紙幣這些不具備真實價值的貨幣用了對中間方的信任做背書,被人為的賦予了價值,並成功取代了金屬貨幣。
理想狀態下的數字貨幣應由所有人都信賴的第三方或者具有強大技術支撐的去中心化系統發行。這種數字貨幣可以說是賬戶數字本身直接轉化為貨幣,貨幣載體由有形轉為無形。
1.2.1 歐洲貨幣載體的變化
歐洲的近代紙幣源於銀行券,英國的金店券就是近代歐洲紙幣的先驅。我們知道,九世紀之前巴比倫的駱駝商隊為避免金銀貸款在運輸途中被劫,曾採用土簡做為附計利息的承兌憑證,這與中國唐代的費錢類似,但其並非近代意義的紙幣。16世紀至17世紀,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英國政府所在地倫敦塔成為商人存放金銀的最佳地點,但1646年,查理一世將13萬英鎊金銀沒收充作軍費的行為讓人們不再信任,紛紛轉向信用較好的民間金店,金店發放的存放收據就被稱為「金店券」,金店券可代替金銀貨幣在市面流通,並用於支付。但由於缺少規范與貪圖利息,在1670年英荷戰爭爆發後英國政府停止支付,金店時代就此結束。1694年英國商人進一步完善規制,以公司形式成立英格蘭銀行,並獲得特許發行120萬英鎊銀行券,就此近代紙幣——銀行券出現於歐洲。
歐洲大陸上的紙幣與約翰·勞(John Law)關系密切。約翰·勞出生於英國愛丁堡的一個銀行世家,自小便擁有豐富的貨幣與銀行體系知識。但在其父去世後,卻仰仗自己精於數學而沉迷於賭博,1694年甚至因將情敵開槍斃命深陷牢獄,後其獄至歐洲。在逃亡期間,他進一步研究金融與貿易,先後在阿姆斯特丹與荷蘭積累了大量經驗,這時他敏銳觀察到如法國等對紙質通貨強烈抵制的國家經濟大多蕭條,引入紙質通貨的英格蘭和荷蘭卻與之相反,紙質通貨的不可替代性讓約翰·勞逐漸成為了「銀行券」的忠實擁躉。
1705年,約翰·勞將自己的理念總結成了《論貨幣和貿易:兼向國家供應貨幣的建議》,他在書中極力主張設立國家銀行,並呼籲國家銀行應與國有企業相輔相成,前者掌握國家金融,後者控制國家商業,從而實現國家對貨幣和貿易的壟斷,壟斷得來的利潤則反哺國家財政債務。
這一構想想要實現並不容易,直至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好大喜功緻使了政府的債台高築。在這種情況下,貴金屬的短缺毫無疑問地造成了流通的金屬貨幣急劇減少,法國疲睏的財政讓約翰·勞看到了希望。1715年,約翰·勞先後說服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與奧爾良公爵,下一年約翰·勞就在巴黎成立了通用銀行(Banque Generale),該銀行有權發行銀行券並參與皇家歲入的管理,且紙幣可以兌換為鑄幣,這是法國第一次私營銀行大規模發行紙質通貨。1717年,約翰·勞又說服法國皇家所有稅收必須以銀行紙幣繳付。直至1718年,在約翰·勞的大力鼓吹下,該銀行國有化,搖身變為法國第一家中央銀行,這標志著法國從鑄幣開始轉向應用紙幣,後英國等國家相繼加入紙幣陣營,紙質通貨在歐洲得到了廣泛傳播。
1.2.2 美國貨幣載體的變化
17世紀早期,英格蘭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切薩皮克灣和新英格蘭建立了第一批殖民地,到18世紀最終形成了北美13個殖民地。由於殖民者所帶鑄幣較少且尚未在每周發現金銀礦,實際鑄幣供給嚴重短缺,貿易逆差的長期存在更是加劇了這種情況。為此殖民者主要使用了五種形式的貨幣。(見表1)
表1 殖民期北美五種貨幣形式
表2 非紙 幣逐漸消失原因
北美殖民地最早的紙幣發行是馬薩諸塞殖民地於1690年發行的信用券,用於支付遠征軍軍餉,該信用券是介於以稅收為擔保所發行的短期票據與純粹的信用貨幣之間的一種貨幣形式,當局承認將來可兌付金銀,可用於納稅,可作為法償貨幣。出於軍事融資或征稅需求,其他殖民地紛紛效仿,但由於其只承認在未來兌現,這種紙幣很快開始貶值,直至1764年英國議會完全禁止了法償貨幣的發行。
之後的轉機在美洲大陸的獨立戰爭中孕育。當時的中央政府,即大陸會議只是一個各邦領導人集會,並無權征稅。在這種情況下,軍事融資就要仰仗借債或者印發鈔票,托馬斯·潘恩與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均支持借債,他們認為「沒有一個國家應該沒有債務,國債是一種國家凝聚力」,但漢密爾頓同時也認同紙幣的必要性。本傑明·富蘭克林則是紙幣的強力支持者。最終,出於考慮到戰爭前景未明,且大陸會議並無任何擔保,向其貸款風險較大,彼時各殖民地也無充足資金放貸,大陸會議就採用了發行紙幣的方式融資。與此同時各州當局也被迫使用信用券用於戰爭機器的運行。隨著紙幣的大量發行,自1776開始,大陸券又不斷貶值,1781年印刷1美元大陸券的成本甚至高於其貨幣價值,但由於戰爭的進行,大陸會議又不得不繼續仰仗紙幣。獨立戰爭勝利後,美國憲法明確給予了聯邦鑄造貨幣與調節其價值的權力,各州無權鑄造貨幣或發行紙幣。
在歷經了第一合眾國銀行、北美銀行後,來到了第二合眾國銀行時期,時任美國總統的傑克遜由於不滿於銀行的1/3股份為外國人持有,對州銀行的排擠與對國內外匯兌的壟斷等,強烈反對紙幣,相信「硬貨幣「,這使得第二合眾國銀行最終於1841年倒閉清算,美國央行進程被迫中斷。直至1846年,國會批准成立獨立的國庫系統,就此全國各地海關與造幣廠構成的國庫或子國庫系統存放政府資金,該系統在1913年聯邦儲備體系成立前一直是美國貨幣銀行體系的主要調節者。
1861年,又是相似的背景,即美國內戰爆發了。北方聯軍急需一種全國性通貨來制止上千種銀行券造成的混亂。次年2月,國會通過了時任財政部長蔡斯的提議,通過了《法償法案》,該法案授權財政部發行1.5億美元的合眾國財政票據,也就是「綠背紙「,並宣布其為法償貨幣,可用於支付,但不能兌換金銀,不能用於支付關稅和政府債券利息。這是美國聯邦發行的第一種紙幣,是完全基於國家信用發行流通、行使貨幣職能的信用貨幣。
1.2.3 中國交子等紙幣的 歷史 變化
中國紙幣出現於封建鼎盛的北宋時期,早於歐美近七百年。唐宋期間,川蜀地勢復雜而商貿發達,其交易媒介仍是價低笨重的鐵錢,極為不便,這就是交子出現的直接原因。從更為本質的角度來看,宋朝鑄幣外流,「錢荒「嚴重,軍政費用高昂,財政赤字加劇,這與歐美紙幣出現的契機相似,但除此之外,中國彼時卻是高度中央集權專制政體的封建國家,是由政府直接出面將新的交易媒介(交子)強行推廣,這就使中國的紙幣(交子等)除了具有貨幣的經濟職能外,還兼有貨幣的政治職能。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歐美大陸還是中華文明紙幣的誕生與延續,均是以流通手段為基礎,以政府為主導,擁有較為穩定廣闊的貨幣市場,並始終伴有濃厚的政治軍事色彩,政府希冀通過紙幣的發行來支持政府開支與龐大的軍費。但中國交子出現時,中國還是重農抑商的農耕 社會 ,經濟水平遠低於17、18世紀已興起城市、商業迅猛發展的歐美等國,缺乏穩定的物質基礎,商品生產與商品貨幣關系並不 健康 。更別說在封建統治下,「交子務「隨時可能讓紙幣淪為單純的財政掠奪工具,其信用事業與信用機構相當不牢靠,這背離了紙幣應有的經濟職能,而更偏向於」政治職能「,由此,穩定而 健康 的信用機構與信用體系也是信用貨幣發展的必要條件。
二、貨幣發行方的 歷史 變化
2.1 貨幣發行方從私人貨幣向央行貨幣的轉變
鑄幣權被認為是展現政府權力的根本性因素,政府透過它來展現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早期,政府並沒有承擔製造貨幣的任務,而是擔保被用作貨幣的材料的重量和成色,即金、銀和銅,並標明其真實的價值。在此階段中,私人企業並不具備提供健全的鑄幣能力,提供統一的、容易辨認的鑄幣技術一直是一個重大的難題。同時,政府發現由自己來鑄造貨幣不僅有益於 社會 ,而且可以抽取用來支付鑄造成本的費用,從而擴大收入。在攬過鑄幣權以後,我們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在濫用人民的信賴而欺詐人民,這體現在當人們拿著金屬塊到政府的熔爐去鑄造貨幣的時候,政府強行留住部分;在收迴流通中的鑄幣重新鑄造成金銀行兩較小卻表明同樣價值的硬幣。
在中世紀時期,貿易的收縮導致了貨幣流通數量的減少。為了恢復貿易,歐洲地區的君主們爭相減少鑄幣的分量和成色。最終,紙幣的出現,讓政府獲得了一種更為廉價的欺騙人民的方法,政府使用了殘暴的手段將這些劣幣強加於人民。
政府壟斷了紙幣的發行,這極大的有助於政府權力的增長。我們假設,如果政府有權隨自己的意願創造任何數量的貨幣,並使人們接受之,這將有利於政府捍衛自己的權力。 近些年來,政府之所以不斷擴張,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其能夠發行貨幣來彌補赤字。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應當在人民認可的范圍內發行貨幣,否則,這種權力將被剝奪。
紙幣由多家私人銀行發行,逐漸統一為中央銀行發行。對於數字貨幣,目前由眾多私人發行,但真正能成為貨幣的數字貨幣,最終將由中央銀行發行,成為中心化的數字貨幣。類似比特幣這類型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未來可能演化為一種投資品(當前的數字貨幣並不是真正的貨幣)。
2.1.1 英格蘭銀行統一貨幣權
從17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20年代,各類銀行券都在市面上流通,在倫敦地區,以英格蘭銀行券為主導。1826年,英國議會通過《銀行合夥人法案》,表明英格蘭銀行在倫敦城外65英里的范圍內享有唯一發行股份制銀行券的特權,但是倫敦的私人銀行仍可發行銀行券;允許英格蘭銀行在英國各地設立分支行。該法案通過後,英國一些小型私人銀行合並為股份制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迅速發展起來並發行了自己的銀行券。此時的英國貨幣市場中,出現了英格蘭銀行券、私人銀行發行的銀行券和股份制銀行券並行的情況。
直到20世紀初期,英格蘭銀行才最終統一發幣權。1833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新法案,規定英格蘭銀行券獲得無限「法償」資格,即法定貨幣,強制流通,必須接受,不得拒收。英格蘭銀行券也因此成為首個和唯一一個獲得法定貨幣地位的銀行券,在法律上地位等同於黃金。1844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銀行特許法案》。該法案規定,凡是新設立的銀行一律禁止發行銀行券;在1844年前沒有發行過銀行券的銀行,其發行額度受限制,已經發行的銀行券仍可流通;凡發行銀行券的銀行在倫敦設立分行或同其他銀行合並的,均喪失紙幣發行權,並將此權利移交給英格蘭銀行。隨著該法案的逐年實施,英國(僅限於英格蘭和威爾士)多數銀行都漸漸喪失了紙幣發行權。到了1921年,實際有紙幣發行權的就只有英格蘭銀行了。
最終,英格蘭銀行券成為英國的法定信用紙幣,並延續使用至今。 1914年一戰爆發後,為了給戰爭籌集資金,財政部發行了10先令和1英鎊票據當做紙幣在市場上流通。因而,在1921年後,市面上除了英格蘭銀行券,還有財政部票據。1928年,英國議會通過《通貨和鈔票法案》,在法律上確認了英格蘭銀行為全國貨幣發行的唯一機構。從此,英格蘭銀行券成為了英國紙幣的唯一主宰,完成了紙幣流通的大一統。1931年英國徹底脫離金本位後,英格蘭銀行券成為了「金本位接班人」,成為英國的法定信用紙幣(僅靠政府信用背書,不可兌現),並延續使用至今。英國貨幣制度也轉變為不可兌現的信用紙幣制度。
2.1.2 美元的統一
1787年,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美國憲法誕生,該憲法旨在建立一個由最初13個殖民地組成的共同市場與政治聯盟,從法律層面確保了各州之間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有流動,並規定和限制了聯盟政府的權力。尚未說明聯邦政府獨占發行銀行執照與紙幣的權力,由此各州銀行在早期紛紛「佔山為王」,發行自己的貨幣(即銀行券),其價值取決於發鈔行的聲譽以及便利性等因素。
縱觀 歷史 ,美國曾兩次嘗試創立聯邦銀行,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銀行並非真正的中央銀行,僅是處理全國性銀行業務的機構。
表3 美國第一銀行與美國第二銀行概覽
與州銀行的沖突讓美國央行體系發展進程不斷受阻,這時南北戰爭成為了新的突破點。北方各州為融資軍政費用,1863至1865年通過了《銀行業法案》,建立了作為聯邦政府新發型債務交易平台(二級市場)的聯邦銀行體系。該體系可以解決一些州銀行發展的弊端,此外,為了管控銀行風險,來確保銀行的流動性與清償性,該法案還要求對商業銀行的資本金和資產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管與信息披露,並實施了准備金制度。與此同時,美國成立了 歷史 上第一家銀行系統監管機構OOC,負責頒布國民銀行執照,OOC監管職責明確。但此時在經濟波動時貨幣供應仍缺乏彈性。
1865年後經濟危機頻發,直至1907年一些銀行因投機而擠兌,銀行業受損嚴重。最後國會要求國家貨幣委員會進行審查,也由此,經其提議,美聯儲誕生。
三、對數字貨幣未來的展望
上文我們總結了貨幣載體和貨幣發行方的 歷史 變化,不難看出,貨幣載體的局限性,如交易便捷性、可攜帶性、交易手續費等問題,決定了貨幣將必然朝向脫離載體的方向發展。數字貨幣和紙幣等劣幣取代金銀一類的良幣作為貨幣載體是一個必然的發展過程。 歷史 總是驚人的相似,一旦貨幣數字化或虛擬化得到了共識,維護這種共識和追逐貨幣利益將必然體現了政治博弈。由政治階層壟斷數字貨幣發行、調控數字貨幣供給或許將成為數字貨幣所必然經歷的過程。近些年來,央行對數字貨幣的 探索 為貨幣制度的變革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與實踐,這些 探索 依然路途漫長,但也充滿希望。而對於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來說,比如比特幣、以太坊等,我們認為其更接近於投資品,而不是流通貨幣。
3.1 央行數字貨幣的現狀
我國的數字人民幣CBDC,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並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數字人民幣相對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來說,優勢在於第一是雙離線支付,即在網路信號不佳的時候也能滿足正常的電子支付需求;第二是安全性更高,因為微信和支付寶背後的信用方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家公司,而數字人民幣則以央行的安全系統做背書;第三是多終端選擇,微信和支付寶必須要求有網路的手機才能完成支付,而對於沒有智能手機的人群,可以選擇IC卡、功能機等硬體使用數字人民幣。
日前,央行宣布,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研究所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央銀行宣布聯合發起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m-CBDC Bridge),旨在 探索 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該項目已得到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的支持。
中國央行正在深圳、蘇州、雄安地區、成都四地試點數字人民幣,此外,數字人民幣也將在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2月6日,北京發放了數字人民幣紅包,每份紅包金額200元;2月23日,微信公眾號「成都發布「稱,成都將預約發放總額4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
3.2 數字貨幣存在的問題
數字貨幣完全取代現鈔後,央行通過數字系統可以實施完全的負利率貨幣政策,使貨幣政策突破ZLB(零利率下線)。對於普通人來說,存款可能出現負增長的趨勢。如果人們持有紙幣,在銀行利率突破零利率下線的時候,尚可把錢取回家中,從而躲過資產負增長的情況。然而,當數字貨幣完全取代紙質貨幣的時候,人們將無奈面對資產的縮水。
從 歷史 的角度,我們不難發現,貨幣的本質已經超越了經濟屬性,體現更強大的政治屬性。未來的貨幣革命的障礙不在於經濟與技術,而在於政治。政府通常採取超量發行貨幣的方式應對赤字的問題,這將導致通貨膨脹,人們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各國針對數字貨幣的政治紛爭會否給數字貨幣帶來巨大的波動性將不得而知。
理想化的數字貨幣的真實價格絕對不變,可有效的避免通貨膨脹的威脅,與商品服務價格只形成結構性相對變動。這樣的貨幣才是真正的穩定幣。然而實現這種理想化的數字貨幣將要突破政治阻礙形成共識,相互制約,建立儲備金機制,支付結算機制,信用機制等目標。目前的數字人民幣僅僅將現鈔數字化並進行了跨境支付的技術嘗試,數字貨幣要取代現鈔依舊道阻且艱。
文獻參考:
【1】 劉子健,《東西方紙幣產生條件的比較研究》,《中國錢幣》,1994年4月
【2】 王志軍等,《歐美金融發展史》,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
【3】 錢學寧,《貨幣本質與數字貨幣解析》,《中國金融雜志》,2019年12月
【4】 【英】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著,姚中秋譯,《貨幣的非國家化》,新星出版社,2007年8月
【5】 格物資本,《英國貨幣史:紙幣的誕生和大一統》,2019年6月1日
【6】 周永林,《從貨幣本質看數字貨幣未來》,《央行與貨幣》,2018年12月
❹ 重生買了2萬比特幣的小說 主角傻傻的
主角叫史阿牛,書名,我真不想當首富啊!
❺ 比特幣「M頂」很嚇人不要瑟瑟發抖
【文/貴幣高級策略分析師 K神】大家好,我是K神,只喜歡研究K線,朋友都叫我「K線狂魔」,你們可以叫我老K。
【K神說】
比特幣昨天在新高的情況下殺了一個回馬槍,截止寫文當下依舊沒有明顯的止跌信號。一片看空聲之下,是不是又瑟瑟發抖了?
【消息動態】
很多人把印度禁止加密貨幣這個消息解讀為市場下跌的原因,這個邏輯是毫無道理的,很簡單的邏輯,阿三的購買力不行,影響不了市場,連國人都沒有定價權,阿三有個錘子。而且印度方面禁止比特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幾年前甚至去年都炒過無數次了,俄羅斯那邊不也禁止過么,所以這種消息看看就算了,不要當回事。市場的漲跌自有邏輯,不要人雲亦雲。
寶馬 汽車 M8雙門轎跑已經以100%加密貨幣支付方式售出,該款車報價196.8萬人民幣。這個信息一看挺平平無奇古天樂的,但大家仔細琢磨會很有意思。按照當前比特幣價格,意味著購買這輛車只需要5枚比特幣,那麼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出現了:比特幣價格越高,人們可能越願意擁有甚至使用比特幣。因為比特幣的波動劇烈,相對高位使用比特幣可以獲得更好的購買體驗,甚至某種程度可以說是賺自己的錢——當下5枚比特幣價值200萬人民幣左右,假設熊市跌幅80%,意味著你相當於使用更少的錢獲得更好的商品和服務,因為在熊市這5枚比特幣總價格可能只需要40萬人民幣,換個角度來說,可以理解為你用40萬人民幣買到了價格200萬人民幣的商品,你凈賺160萬人民幣。也不知道這邏輯對不對,但我琢磨著比特幣價格越高越利於它的推廣和使用,因為需要付出的代價並不會隨著價格上漲而變得高昂,反而會使得比特幣的價值大大提升。我回頭得好好琢磨下比特幣的支付屬性。因為按照我們以往的經驗是如果你的錢每一天都比昨天值錢,你會不願意使用它,類似黃金。但是比特幣的高波動性好像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定時間內比昨天之前,但某個周期會大跌,所以人們長期儲存捨不得用的現象反而不容易發生。很值得琢磨。
【技術分析】
比特幣童鞋昨天中午12點後整個呈現了一個單邊下跌行情,因為跌破了前高58326美金,理論上前高突破如果是有效突破,那麼回踩是不該跌破的。昨天12點前上升通道下軌反彈並且出現陰陽並列走勢,形勢一片大好。12點之後急轉直下,一路下跌,中間都不帶怎麼反彈的,截止今天寫文當下最低報價是53266美金,距離53000美金強支撐一線之隔。
為什麼會這么下跌,以及還會不會跌,其實老K也沒有答案,因為這一筆跌勢我根本看不懂,毫無邏輯和頭緒。就相當於以往的走勢,總有端倪有原因可以找到力哥背後蘊藏的目的,但這一筆,說實話,啥都沒有,我是一臉懵。這種情況也並不罕見,以往每一波反彈里都有這么一下子。連我這種「專業」跟在力哥屁股後頭的人都蒙了,那麼可想而知,對於不琢磨力哥的人來說,更是不曉得市場要幹啥。而往往這種時候,反而意味著力哥,要開始真正的大動作了。用社區老用戶的話說就是,老K都看不懂都開始懷疑市場的時候,就說明市場要啟動了。這是句玩笑話,但也真的如此。比如我這個死多頭,在中間過程中都有多次懷疑市場出了問題,全靠一口雞血吊命,比如9834美金震盪,那時候是真可以大漲也可以跌回去;再比如19425美金調整,那一波是可以玩狠的回13200美金的,當時我也做好了回調的預案,結果都沒去。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理論上來說我應該做個預案,但我決定啥也不做,因為事後證明都是瞎折騰。所以接下來的內容,大家可以斟酌看看,但是不用太在意:
首先月線級別:
月均線是有偏離的,這種情況存在回踩均線可能性,而前兩月都是長上影線模式,大家覺得本月應該去找了,之前43000美金很多人看空就是這玩意兒作祟。但是並沒有,3月開盤位置即為最低並且新高了。這種新高意味著此前的長影線壓力都是浮雲,既然壓力是浮雲,再跌回來的確難以理解,但因為還有半個月才收月線,按照當前市場的波動率,要拉回去也不過是等閑,所以這個月線最大的意義就在於突破前高58326美金,宣告這個壓力沒啥用,也就是指引方向的意義更重要。
周線級別上來說:
目前周線短期均線也還沒有破,前面奇異果後創新高,邏輯上來說應該是繼續上漲,跌回來確實看不懂,但至少均線還在,周線收線也還有時間,所以也只是一個等待就完事兒了。
日線來說比較有意思,那就是這個走勢會給人一種很強的雙頂M頭心理暗示,製造恐慌效果挺好的,反正至少目前我都蒙了對吧,但是市場的表現又很奇怪,從來只有大市值品種掩護小市值品種出貨的,沒見過小市值品種呼啦啦漲掩護大市值品種出貨的,再者說,量能除了昨天稍微大點之外,此前壓根就不大,出貨概率太低了,但嚇人是真嚇人。很多人說大雙頂了,要知道這個大雙頂一旦成真,那就不是43000美金能擋住的,28800美金前低都可能去晃悠,畢竟那裡是頸線所在:
但如果是大雙頂,那麼問題又出現了。大雙頂意味著這個牛市周期不可能更高,那麼按照以往熊市經驗每一次都跌80%,簡單計算下要跌回12360美金一線才罷休,而且熊市的時間長達數年,機構4萬美金甚至5萬美金都在買,就為了殺回去磨蹭幾年?腦子有坑吧。再者說了,之前28800美金力哥都護著玩雙底反彈上來,包括16200美金也護著不跌下去,明顯就是不給人更低機會。現在你做個大雙頂殺回12000一線去,你之前費這么大勁兒幹啥,閑的么?而且市場表現來說,老牌山寨強幣都還在堅挺著,怎麼跌?老牌傳統主流還在比特幣6000美金水準上,你殺回去,這些老炮們不得跌出翔來,一輪牛市啥玩意兒沒有,還創新低,這是啥牛市,五彩神牛?所以反推過來,這里不可能是M頂,再說了比特幣 歷史 上也沒有M見頂的模式,都是三角頂。所以總結下來,這里不可能是頂,那就只可能是折騰人用的洗盤震盪路子。
4小時來說:
43000美金反彈時候是個復雜的頭肩底形態,現在下跌又轉變成復雜的頭肩頂形態,頭肩頂底的互相轉換毫無轉折融合在一起,說白了,是啥玩意兒,箱體。所以這里如果大家非要分析個所以然出來,那就是箱體震盪外加點誘多因素。箱體的話就比較明朗了:
分為兩種模式,一種還是雙底反彈(白色路徑)這就比較快,頂多瞎折騰到4月上旬就突破了,因為這種震盪折騰,所以後面就可以直奔10字頭,中間就不折騰了。如果是慢速型,那就是箱體震盪路子(紫色路徑)會花更多時間,大約4月下旬或者5月中旬突破,目標會比白色路徑更高,因為花了更多時間洗盤更充分。但是會有一個致命的問題,時空會嚴重失衡,這種情況下除非極大的打開固化空間上限,這個概率有點低。所以當下的細節上雖然有了一些變化,但是最好的路徑依舊只能是75710模式。
15分鍾來說:
43000美金反彈到61800美金斐波拉契回調位置如上圖所示,目前價格在50%-61.8%之間,還處於正常回調狀態,只有重新跌回38.2下方才算是市場可能轉入震盪狀態,目前來說,需要等待看接下來的情況如何。面對這種奇怪的細節走勢,又不是頂的局面,合約不好做就耐心等等,現貨安心貔貅即可。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祝大家投資順利,我是懵逼的貔貅K,還將繼續貔貅下去,我們明天見。
❻ 發明比特幣的人為什麼要放棄成為世界首富
我覺得,放棄是肯定的。
17年參加一個飯局 ,喝了一半酒。群里的人讓我分享什麼是比特幣。然後,一個大人物說:“是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對嗎?他有多少比特幣?第一個比特幣系統只能在自己的電腦上運行,所以前一個區塊他是有報酬的,估計有一百萬左右。
大哥也說這個太少了,一共2100萬。這個孫子作為創始人和董事長至少要有67%的股份,占絕對控制權,更糟糕的是,51%。而且,他以後每筆交易都要分開。
我不認為老闆打算停下來。拉著老闆說喝。誰知道呢,中本聰是個白痴。媽媽,我想我剛才講了另一個有趣的故事。可以,一個比特幣的最高金額是10萬以上。如果把比特幣當成一家公司,那家公司的市值超過2萬億,位列全球前十。如果中本聰給自己更多的分數,他現在將是世界上第一個富人。貝佐斯和比爾蓋茨都得給爸爸打電話。
是的,人類是自私的。世界是弱肉強食的。人類的DNA中有共同的基因。那能讓我們感受到同樣的喜怒哀樂。這是我們人類互相幫助並活到現在的保證之一。
最高價是100萬比特幣,價值200億美元。從2009年比特幣誕生到今天,中本聰錢包地址已經沒有比特幣了。
每次想到這一點,考慮到與人性和醜陋的斗爭,我覺得生命是值得的。如果我們冷靜下來,我們就能贏。
❼ 比特幣是一種什麼類型的貨幣未來會成為通用貨幣嗎
比特幣的類型是一種虛擬的貨幣,它是一種支付系統存在的中心化貨幣。不是靠著單門的貨幣發行機構發行。還是通過大量的計演算法產生。未來的比特幣的話可能會成為網路通用貨幣。
同時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現實中還是在網路中,不要購買這種虛擬貨幣因為首先來說不確定,不是專業的投資者,不確定他是否能夠漲跌啊。而且的話第一時間也看不到國際形勢,也不知道這個東西會不會受到輿論的影響,從而導致於消失。而且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有的人任務上網都還是問題,所以說這種虛擬貨幣的存在對於家人來說也是一個沒有意義的事情,能夠以解決自己的溫飽為目的都是不行的,所以說大家還建議大家還是要腳踏實地,少買了解這些東西。
❽ 比特幣,是美國的陰謀嗎
視頻請見下面鏈接:
馬斯克站台,華爾街瘋買!比特幣暴漲是美國的陰謀嗎?
2021年3月13日,比特幣暴漲突破6萬美元一枚,比特幣暴漲的背後,馬斯克在瘋狂為之站台,華爾街以及矽谷巨頭則在瘋狂買入。
比如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灰度基金,目前持有超過65萬枚比特幣,佔比特幣總量的3%,價值超過380億美元,而灰度基金背後的金主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華爾街女版巴菲特。
2021年2月,特斯拉宣布花了15億美元大筆買入比特幣,短短一個多月,獲利可能已經高達10億美元,超過了過去一整年特斯拉賣車賺的錢。
華爾街的瘋狂,讓很多人心生疑惑,比特幣,是美國針對東方大國的陰謀嗎?很多媒體大V也趁機大肆渲染,美國正在壟斷比特幣,要謹防美國發動的貨幣戰爭。
身為8年區塊鏈玩家,類似的論調我已經不知道聽過多少次了。比特幣和區塊鏈發展了這么多年,竟然還是能夠聽到這樣的說法,如今我在做 財經 科普,我覺得自己有義務把這件事跟大家講清楚,這期文章的數據來源包括Chainalysis、Cryptocompare、劍橋大學新興金融中心、BTC.com、Bitcoin.com等等,正式開始前,沒關注的先把關注點了。
決定做這期之後,我把市面上關於比特幣是美國陰謀的大V觀點都看了一下,總結下來就是:
美國華爾街和矽谷大肆購買比特幣,美國的巨頭站台比特幣,為的是吸引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像綿羊一樣進入羊圈,然後進行收割,將手裡越來越廉價的美元換成其他國家的優質資產。
乍一看好像有理有據,符合邏輯,但我要跟大家說的是,這些人要麼是自己不懂,就來忽悠大眾,要麼就是他們自己明白,但是為了博人眼球或者一些原因硬要顛倒黑白,告訴大家比特幣是美國的陰謀,製造恐慌。如果是前者,頂多是對比特幣的理解不到位,頂多是蠢,如果是後者,就是壞了。
這么說吧, 任何跟你說一個國家或者個人能夠壟斷比特幣的,全都是騙子。
比特幣世界裡,算力為王。什麼是算力?之前說過,比特幣其實就是一個大賬本,所有人都可以記賬,而且記賬有很豐厚的獎勵,當前,誰能在賬本上記上一頁,就可以獲得6.25個比特幣的收入,按照北京時間2021年3月23日晚上11:15分359310元一個比特幣的價格算,是225萬元,除了這個獎勵外,還有其他人轉賬的手續費收入。
記賬能夠獲得很高的收入,因此很多人都想記賬,這個時候如何決定誰來記賬呢?
所以每一個參與者都要做一個數學題,誰先做出來,誰就能夠得到記賬的權力,獲得相應的收入。
這個數學題的特點是,正向運算很簡單,但是反向運算很難,難到只能一個一個數去試。
比如武大兩個貨擔里各有500個炊餅,很容易知道一共有多少個炊餅,但是如果我只告訴你兩個貨擔里共有1000個炊餅,問兩個貨擔里各有幾個,這問題就不簡單了,運氣不好要猜上幾百次才能猜對結果。
所謂的算力,簡單理解就是每秒能夠進行這種運算的次數,運算速度越快,最先算出結果的概率就越大,從而能夠獲得比特幣的記賬權的可能就越大。
隨著比特幣的發展,近年來比特幣全網算力不斷增長,目前是1.6*10^20H每秒,相當於全球TOP500超級計算機算力的總和,的50萬倍。
誰能掌握比特幣網路51%的算力,誰就能控制比特幣。那麼比特幣的大部分算力分布在哪裡呢? 答案是,中國。
根據劍橋大學新興金融中心(CCAF)2020年4月的數據,盡管中國的算力佔比有所下降,但是依然高達65%以上,排名第二的美國只佔了7%,與俄羅斯接近,中國以省抵國,一個新疆自治區相當於5個美國,在比特幣算力這方面,美國完全沒有資格說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
除此以外,世界前十大礦池,8家都在中國,另兩家中還有1家創始人來自中國,世界上唯一曾經控制比特幣51%算力的人,是中國人。另外世界前3大礦機生產商,也全部來自中國。正因如此,經常有人說是中國壟斷了比特幣挖礦。
到這里反問一下吧,如果比特幣是美國的陰謀,美國會把比特幣的控制權交給中國嗎?
如果比特幣是陰謀,那麼按照那些大V的邏輯, 應該是美國人懷疑比特幣是中國的陰謀。
第二個問題,美國能否通過購買比特幣的方式壟斷比特幣,進而操縱比特幣價格割全球的韭菜?
理論上是可以的。而且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這樣做。
這是2011年到2018年比特幣成交量的構成圖。
2013年之前,比特幣交易主要是美元交易,隨著國內交易所的成立,2013年之後,人民幣主導了比特幣交易,比特幣的定價權開始向國內轉移,圖里的紅色部分,人民幣交易佔比長期在80%以上,從而中國對比特幣市場也有了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直到2017年9月4日,為防範金融風險,七部委下發禁令,禁止用人民幣購買比特幣,9月14日,當時國內很大的一家數字貨幣交易所比特幣中國宣布將停止比特幣交易,比特幣當天暴跌16%。
短短半個月,比特幣從5000美元最低跌到了3000美元,跌幅高達40%。
無論是超過90%的成交量佔比,還是禁令對比特幣價格的絕對影響力,都說明了同一個問題,這段時間里,比特幣的定價權,屬於中國。
後來隨著大量國內交易所的關停,比特幣人民幣交易量逐步歸零。但是大家注意圖里,人民幣交易被禁止後,USDT開始崛起。
這里順便科普下,USDT是一種穩定幣,所謂穩定幣,就是說他們的幣值很穩定,不像比特幣這樣大起大落,USDT就是對標美元的,1USDT=1美元,這里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搞這么麻煩,直接用美元不行嗎?
這個問題很好,可以直接用美元買賣比特幣時,當然直接用美元比較方便。但是如果美元交易比特幣被禁止了呢?
結合人民幣交易量從高達90%以上到歸零,大家應該知道USDT的崛起意味著什麼了。
從圖里可以看到,雖然USDT成交佔比相比人民幣成交佔比低了一些,但依然佔比特幣成交量的60%左右,而且據我所知,最喜歡用USDT交易的,都是中國人。也就是說,目前為止,中國市場對比特幣依然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總結一下,無論是比特幣算力佔比,還是成交佔比,中國曾經都是毫無爭議的第一。
不過無論是算力佔比,還是成交佔比,中國的話語權都在不斷下降。
細心的觀眾應該記得我前面說過,雖然中國在比特幣挖礦中依然占據統治地位,但是中國的算力佔比正在下降,而美國、俄羅斯的份額則在不斷上升。
這是算力。
成交佔比上,國內清退交易所之後,美國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相繼上線了比特幣期貨,
紐交所的母公司洲際交易所也開始籌辦數字貨幣交易所,
進入2020年之後,比特幣開始加速流入北美交易所,根據Chainalysis的數據,2020年11月的第二周,北美交易所凈流入的比特幣數量高達21.6萬個,相比2020年年初增加了7000多倍。而2020年10月,東亞交易所流失了24萬個比特幣。
也就是說,在這一波大牛市中, 北美投資者可能才是最大的贏家。
有人曾經舉過一個可能不是很恰當的例子,說的是棉花市場,有個國家作為產出國,辛辛苦苦生產出了棉花,但是最後卻沒有定價權。
面對同樣的比特幣,有人避而遠之,有人則試圖降服它,有人擁抱它,也有的人一直罵它是騙局,直到罵到了40萬元,才發現想被騙都沒有機會了。
最後回頭看一下開頭的問題,比特幣,是不是美國的陰謀?
我的答案是,過去不是,但未來,可能會是。
我們曾經有四大發明,我們曾經有鄭和下西洋,我們曾經也有萬戶飛天,但是因為錯過了工業革命,最終被迫簽下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被罵東亞病夫,被羞辱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我們吃洋人的苦頭還少嗎?
我們曾經也是區塊鏈領域的引領者,難道,我們要錯過下一次技術浪潮?艷羨在賽博空間翱翔的美國人嗎?
如果有一個國家能夠控制、壟斷、利用或者摧毀比特幣,我希望那個國家是中國。
所以放下偏見,擁抱未來吧!
參考資料:
1. Why Bitcoin is Surging and How This Rally Is Different from 2017,Chainalysis Team
2. Bitcoin Power Analysis Hashrate Implications and Miner Economics,Sam Doctor
3. China』s leadership in the Bitcoin mining instry will be challenged,Philip Salter
4. US Bitcoin Holders Worry About Chinese Control of the Mining Network,Philip Salter
5. China』s BTC Hashrate Is Declining, Here』s Why That』s Bullish for Bitcoin,Simon Chandler
6. 熱點聚焦:比特幣市場格局轉變 北美交易所後來居上,路透新聞部
7. 馬斯克站台比特幣:國內「韭菜」無奈踏空,定價權已轉移華爾街,陳弗也
8. 為什麼比特幣定價權從中國轉移到國外後,價格翻了兩番?周炎炎
9. 比特幣創12年 歷史 新高,這次的牛市為何「靜悄悄」? 鄒璐徽
10. 比特幣成「貨幣」 美國有可能藉此割全球的「韭菜」嗎?宋亞芬等
11. 一文解析全球比特幣挖礦股全景,吉時通信
12. USDT負溢價背後:比特幣定價權正在轉移,王也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❾ 比特幣再創歷史新高,這是一種值得入手的投資方式嗎
資本的本質屬性其實快就是逐利。沒錢可賺的事,資本家才不會乾的。在世界經濟發展不理想的情況下,世界上面的熱錢,肯定需要找到合適的投資產品。在這樣的情況下,比特幣就進入了資本家的視線。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用來炒作再合適不過了。比特幣更多的是一種投機產品,而不是投資產品。
以後數字貨幣的發展肯定會異常火爆,但是像比特幣這樣沒有可以信賴背書的虛擬貨幣,它的未來我並不看好。數字貨幣的發展,更主要的會使國家貨幣的形式。這樣由於貨幣後邊,有國家可以提高可以信賴的背書,人們也會更加認可數字貨幣的安全性。
而比特幣本身就是具有天然炒作的投機產品,對於這樣的投機產品。有多少人,可以堅定不移的信賴,這是一個無法辦到的事。從這一方面來看,比特幣還沒有股票更具有投資價值。股票最少還有公司發展的基本面可以參考,而比特幣根本沒有可靠的根基。
各位,在比特幣再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對於比特幣的投資屬性,您有什麼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❿ 世上真的有運氣或者命運這回事嗎
是有的,我個人覺得運氣是個人修行的結果,所以會有人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越努力越幸運這些話。命運中所有發生的事,其實都是必然,只是命運經常會帶給我們無法始料的結果。一切隨遇而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