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布魯克的退休生活doge

布魯克的退休生活doge

發布時間: 2022-05-18 05:41:43

A. 仲夏夜之夢的人物分析

赫米婭人物形象分析

(一)擁護婚姻自主權

劇本開頭是赫米婭的父親怒氣沖沖的說出雅典自古相傳的法律,即是父親可以隨意處置自己的子女,這種生死權操控在父親手中的制度毫無人權可言。赫米婭反對這種包辦婚姻,反抗「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這種沒有自主權的婚姻,因此他寧可孤獨終老或者被雅典的法律「制裁」也不願意依賴他人的眼光選擇愛人,在無奈之下只好決定與情人私奔。

(二)過於單純的相信愛情,對愛情充滿美好幻想

赫米婭有這么一句話:「在我不曾遇見拉山德之前,雅典對於我就像是一座天堂,啊,我的愛人身上,存在著一種多麼神奇的力量,竟能把天堂變成地獄。」愛情在赫米婭心中就有把天堂變成地獄的魔力,以至於面對身邊強大反對勢力仍然願意把終身託付給所愛的人,這都源自於她對愛情的信賴。赫米婭性情單純,對私奔這條漫長的道路沒多做過多思考,愛情對於她是美好的,使得她在做抉擇的時候過於草率,沒有做全面准備,所以在後來拉山德被施魔法後赫米婭彷彿一下子失去一切依靠,甚至近似於瘋顛的地步。

(三)看重友誼,但愛情的價值尺度更大

擁有甜蜜愛情時的赫米婭眼中一切都顯得美麗,好友海麗娜在她心中更是無與倫比的美,她甚至願意與海麗娜分享憂關她一生幸福的秘密,但是失去愛情的赫米婭卻仇視一切事物,不顧及形象的用語言攻擊朋友,任何人無心的言語都可以拿來做把柄。

(四)潔身自好,重視道德禮法

赫米婭認為未婚男女就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所以即便是私奔,只要還沒有舉行儀式,就不該有越舉行為。

B. 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人物分析

人物分析:

一、敢愛敢恨的赫蜜雅

《仲夏夜之夢》跳過了赫米婭愛情的覺醒,開場就交代了赫米婭和拉山德是熱戀中的男女,她深情專一,性格爽直,有非凡的膽識,公然反抗父親伊吉斯給她安排的婚姻。面對父親的指責謾罵,甚至狀告於雅典公爵跟前,用法律的專治威力來脅迫她,赫米婭也沒有絲毫的畏懼。

為了爭取婚姻自主,她敢於對簿公堂,違抗父親的意志和雅典的法律,不怕封建輿論的非議、責難,哪怕是面臨違抗父命依法處死的命運,哪怕是不死也要在神壇前立誓嚴守戒律,終身不嫁,她也絕不屈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和拉山德一起控訴摧殘自由戀愛的罪惡,對愛情道路坎坷不平做好了准備。

二、善良忠貞的海倫娜

作品中另一個敢於向傳統觀念挑戰,勇敢地追求愛情的女性形象,就是海倫娜。同樣的,莎士比亞在她的身上也傾注了人文主義的理想美、渾然天成的和諧美,她具有著很多女性都具有的共同特點:善良、熱情、純潔和溫柔,卻又意志堅強,忠貞不渝,執著地追求著自己的愛情,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

與身材嬌小玲瓏,性格潑辣急躁的赫蜜雅不同,海倫娜身材高大,性格相對溫婉鎮定,但兩人都忠於愛情,並且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而兩人性格的不同之處所形成的這種對比、映襯和烘托,反而使這兩位女性形象益發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三、專愛惡作劇的浦克

浦克是英國民間傳說中半夜出現的小精靈,專愛惡作劇。仲劇中他仍不改其本性,而且它的行為既訴諸機巧,又施以種種伎倆。

《仲夏夜之夢》一開始是一場兩男共追一女的鬧劇,然而由於浦克誤點鴛鴦,使這場鬧劇亂上加亂。戀人們相互惡語中傷,於是昔日的閨中密友一下子成為情敵,互相指責謾罵。男人們則爭風吃醋,怒火中燒,欲拔刀相見。

浦克一面快意地欣賞著自己一手導演的鬧劇,一而又巧用伎倆將決斗的男人拉開,使他們「東走西奔」直至筋疲力盡,昏然睡去。

這才為拉山德解除了花汁的魔力。而狄米特律斯則靠著花汁的魔力永遠愛著海倫娜。可以說正是浦克的惡作劇重組、修正了兩對戀人的愛情秩序,成就了他們的美滿姻緣。

成就: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所塑造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為我們闡釋了英國文藝復興時代絢麗多姿的生活圖畫,並鮮明有力地表現了其嶄新的人文主義思想。也體現出其富有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戰斗熱情,對生活異常熱愛,對未來充滿信心。

(2)布魯克的退休生活doge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該劇創作於16世紀90年代,正是英國歷史上伊麗莎白女王統治時期。這一時期政權相對鞏固,社會比較穩定,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英國文藝復興運動和人文主義運動也進入繁榮昌盛階段。古希臘、羅馬作品的手抄本和藝術品的發現使沉悶的歐洲忽然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古希臘、羅馬文中所描繪的人、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世界和人們對現世幸福的不懈追求,飽受教會壓制的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沖破中世紀精神枷鎖,粉碎所有清規戒律的慾望。文藝復興使人們開始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人權、人性、人道逐漸代自了神的統治。

C. 求創世紀的傳說和神話

天使號太空船試航成功的消息曾轟動了整個世界。這艘飛船不僅在舒適豪華方面是第一流的,而且在多處關鍵結構上都採用了最新的科技成果,特別是它獨特的安全設計尤為令人矚目。
這一點在去年連續兩起宇航空難事故之後,自然顯得更為重要。去年的空難除了斷送兩艘太空船外,更嚴重的是接踵而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航天工業和旅遊、保險、貨運等行當無不受到猛烈的沖擊。股市狂跌又不免使若干跨國財團破產,世界經濟頓時陷入蕭條。
人們寄希望於更先進的航天技術。它果然出現了。
「天使號能向你提供最安全的星際旅行」,新聞媒介這樣給世界經濟注射了一針復甦劑。
這樣說是有確切根據的。當今空難的原因往往不再是飛船本身的機械故障了,去年兩起事故都是由於遭到事前無法預料的「空中漫遊者」的襲擊所造成的。所謂漫遊者指的並非外星人,而是一些不起眼的空間小石子。這些石粒實際上是空間的流星,飛船一旦被它撞上就會像刺破的氣球般爆炸於頃刻之間。
為了防止漫遊者襲擊的可怕後果,天使號一反過去加厚船壁的做法,採用能自動修補的特殊材料做外殼。一旦船殼被擊穿,只需千分之一秒其破孔便能自動融合。正由於此,天使號才能力挫群雄成為太空船中新一代的天之驕子。
當然,也有人懷疑「安全的星際旅行」的說法,刻薄地提到泰坦尼克這個名字。但機敏的星際航空公司立刻給它加上「不沉的」三個字,不沉的泰坦尼克號!10年過去了。天使號在最令太空水手膽顫心驚的火星—木星航線上經受住了考驗。這條航線是漫遊者最密集的太空百慕大三角。
現在,天使號在白雷迪船長的指揮下又一次安全通過這片空域,直奔火星。

相約黃昏後

火星的居民區都坐落在死火山口的平原上,由一個巨大的特殊玻璃罩封閉起來。罩內的城區街道縱橫、綠樹成蔭;外面則是望不到頭的紅砂大漠和稜角尖削的岩石,乾涸的河床繞著沙丘蜿蜒伸向天邊。
航天港是築在居民區外面的唯一大建築物。由於有兩班太空客船即將到港,大廳里接船的人很多。一位叫米小麗·萊斯的姑娘等得有點不耐煩了,她走進電話間問服務生:「我可以和從地球來的阿基米得號通話嗎?」
「可以。找誰?」
「找安德森·哈爾特先生,星航保險公司的隨船監督員。」
線很快接通了:「安德森,我已經請好了牧師,你一到我們就舉行婚禮。」
「那太好了,親愛的。我晚飯前准能到。」
「我在候船廳等你一起去教堂,不見不散。」
米小麗走出來時有人叫住她:「嗨,米小麗。」
「噢,維克多,你也接人嗎?」
維克多點點頭:「記得苔絲嗎?流行歌手。」
「是的,一個迷人的姑娘。從地球來的嗎?」
「從木星乘天使號來。米小麗,我們幹嘛不喝點什麼,來杯葡萄酒怎樣?」
「哦,我沒帶錢——剛才打電話花掉了。」
「我請你。」
「謝謝,那麼我要罐啤酒。」
維克多去售貨機取酒的時候,大廳播音器呼叫米小麗去接電話。電話是她的上司、生物研究所布魯克教授打來的:「米小麗,你可真難找,請馬上回來一下。」
「什麼事,嗯?好吧!」

意外的聖誕禮物

火星已在眼前,像只銹跡斑駁的大餐盤高懸在暗藍的空間。
再過兩天天使號就將到達這顆紅色行星,結束歷時3周的旅程。同時,白雷迪船長也將結束他30年的航天生涯,帶著榮譽和豐厚的年金在佛羅里達溫暖的陽光下享受晚年的歲月。
退休的太空船長優厚年金自不在話下,榮譽卻未必一定。白雷迪很走運,他曾3次遇到重大危險但都被及時排除了。自前幾年起指揮天使號以來則什麼險情也沒發生過——除了前天的小小虛驚之外。
那天是聖誕節,晚餐時分幾百名乘客都聚到餐廳里,白雷迪裝扮聖誕老人給孩子們分發禮物,許多人在《平安夜》樂曲中婆娑起舞,流行歌星苔絲小姐舉著杯為人們祝福。
啪!緊接著警報大作,但立刻又平息了。
原來,一粒豆大的漫遊者擊穿船殼進入餐廳,打碎了苔絲小姐的酒杯。船殼自動封閉了破孔,一切都結束了。這場虛驚的後果是,苔絲小姐濺了一身酒,卻撿到一顆星球。
這就是白雷迪即將告別的太空生涯:冗長的刻板的生活,又潛伏著不意的危機。但這次是一出喜劇。
船醫維倫尼卡大夫的電話打斷了船長佛羅里達之思:「船長,我今天接診了6個病人。」
「那你沒時間灌威士忌了。」白雷迪有點沒好氣,其實他知道這女人滴酒不沾。
「別胡說了,船長先生!這些病人有點蹊蹺,6個人一下子發了瘋。」
「維倫尼卡,怕是你瘋了!要不就是我。」巨大的電子星圖占據了辦公室的一面牆,另一頭擺著4台連通火星各要害部門的電腦。只有處理重大事件時龐德洲長才使用這間辦公室——地球人把火星劃為第8大洲,洲長是火星的最高行政官。
米小麗和布魯克進來時七、八位高級官員都已在座。洲長和他們握了手:「布魯克教授、萊斯大夫,我的科學顧問推薦說你們是火星上最權威的精神病學家和流行病學家,我需要你們的幫助。」
洲長助理劉易斯讓他們坐下:「我們在討論發生在天使號太空船上的一個有趣問題。從前天起飛船的乘員中接二連三發生了精神混亂,現在病人已有78個,超過了乘員總數的百分之十,我們得搞清楚這是怎麼回事。當然,我們掌握的細節很少,但船醫無法提供更詳細的情報。你們認為這可能是什麼病嗎?」
稍事沉默之後布魯克教授先開了口:「這不是精神分裂症,它不會突然集中發生。一個人群集體中突然爆發精神混亂,在精神病范疇內首先要考慮是歇斯底里狂亂。不過要肯定它並不容易,歇斯底里是一種心理障礙,只有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後才能作出這個診斷。」
劉易斯點頭:「是的。教授,你認為首先要排除哪些可能性呢?」
「神經中樞的傳染病,比如腦炎之類。」
這該是米小麗的課題了。她理了理思緒:「天使號事件的特點是短時間內爆發大批病人,病情症狀完全一致,這完全符合疫病爆發的特徵。不過,要作為結論還得找到病菌才行。」
討論深入不下去了,提到的兩種病都既難肯定又無法排除。於是洲長插話說:「劉易斯先生,我想可以把牌都攤開來。」
「好的。是這樣,天使號馬上到了,我們要確定準不準它降落。我們擔心,一艘疫船著陸會威脅火量130萬居民的安全。」
布魯克說:「這有實際意義嗎?不讓降落還能怎樣?即使能飛回木星去,也得降落。」
洲長舉起一個手指:「如果火星會變成第二個天使號,我寧可犧牲一條船。」
劉易斯轉向米小麗:「在不能排除疫病的情況下,我們能不能估計一下這種疫病嚴不嚴重,有沒有防範措施。這點將決定是否准許天使號著陸。」
米小麗表情嚴肅:「太空旅客都必須接種過混合疫苗才能登船的,混合疫苗能抵抗世界上所有的病毒,按理說飛船上沒有發生疫病的可能,但它還是發生了。這只有一種解釋:天使號上出現了一種不屬於我們世界的病毒。」
「太空病毒?這可能嗎?」
「有外星人就必須有更多的外星微生物。」米小麗停了停,「可以預見,這種病毒人類是無法抵抗的。因為人類從未接觸過它,對它不存在任何免疫力。天使號事件已說明了這一點。」
布魯克點頭贊同:「如果米小麗是正確的,病毒不僅會毀滅火星,還可能蔓延到地球上去。」
各人正在思忖時一位電腦員報告說天使號已經到了。航天中心主任威廉站起身來:「指令天使號進入赤道軌道運行,等待指示。」
電腦員轉達了指令。威廉對大家說:「天使號在軌道上只能停留6個小時。」
洲長必須在6小時內作出決定,他有點不安了。米小麗是合乎邏輯的,但僅僅根據邏輯來作出這樣重大的決策顯然是不夠的。「萊斯大夫,你能進一步表明這個是可靠的嗎?」
「有什麼辦法拿到這病毒呢?」米小麗想了想,「有了,天使號是從木星啟航的,病毒只能在那兒進入飛船。問問木星,如果他們也出現了這種疫病,就是一個佐證。」
「很好。威廉先生,和木星通話來得及嗎?」
威廉在電子星圖前測標了一下。「我們現在距木星5億公里,無線電需28分鍾到達,往返共一小時。不包括他們查詢的時間。」
「也算一小時,立刻聯系。另外,再要通天使號,看有什麼新情況。」

普羅米修斯

白雷迪船長的大鬍子臉出現在屏幕上,他看來疲憊而衰弱:「太空中心,為什麼要我推遲著陸?許多病人急待治療。」
「船長,我得證實天使號不是條疫船才能讓你著陸。病人數字還在增加嗎?」
「大約有120名。」
「請維倫尼卡大夫來談談情況。」
「很抱歉,她也瘋了。」
「我的天。病人中有恢復平靜的嗎?」
「有一個——去見上帝了。」
通話一結束,米小麗激動地問布魯克:「你注意船長的瞳孔了嗎?他病了!」
「我看得很清楚,這不是歇斯底里的瞳孔。再說,歇斯底里也死不了人。米小麗是對的,沒有別的可能了。」
一切只等木星的答復了,等待間洲長問米小麗:「4個小時後天使號就要墜落,這對火星還有威脅嗎?」
「總有殘存的病毒擴散開來?」
「有什麼法子免除污染?」
布魯克決意分擔米小麗的壓力,搶過話頭來說:「要不污染火星,唯一辦法讓它在空間爆炸。在太空中的殘存病毒落到地面的機會非常之少,事後還可以在那個空域引爆一枚核裝置來徹底清除它們。除此別無他法。」
洲長喟然長嘆:「如果木星的答復是肯定的,米小麗,我將接受你的論點並據此行事了。」
米小麗嚇壞了:「根據我的論點!毀滅天使號!」
洲長把手放在她肩上,堅毅地說:「這是一場戰爭,人類和太空惡魔的戰爭。在戰爭中盡管手裡的情報很少,也得作出抉擇。一艘飛船和一顆行星,這個天平只能是傾斜的。」
5億公里外的回話來了,木星並無疫情。
空氣像凝固了,只有記錄員筆下的沙沙聲。
「下一步怎麼辦?」洲長來回踱起步來。米小麗沉思一番,冷靜地說:「那麼,我到天使號上去,把病毒找出來。」
「登船?」這回輪到洲長吃驚了。
「我是和病毒打交道的,既知道有什麼風險也清楚怎樣保護自己。要結論就得上去。」
一直沒說話的洲長法律顧問開腔了:「小姐,洲長先生只要求你對自己的推論負責,沒有必需提出證據的意思。登船問題由你自己決定。」
「我和洲長先生同樣需要一個可靠的結論。」
「謝謝你,勇敢的姑娘。」洲長擁抱了米小麗,然後面向大眾,「現在我們的方針已經可以確定了,萊斯大夫登船後如果查明飛船對星球是安全的,就讓它盡快著陸。假如天使號不幸成了太空病毒的瘟疫船,我命令航天中心把它擊毀在空中。這個行動以『盜火者』為代號,執行的時間不遲於今晚23點05分。最後的抉擇也將在這一時刻之前作出。」
全場陷入一片沉重的靜默。誰都清楚,局面固然十分嚴重但擊毀一條客運太空船可是從來沒有先例的。決策的每一個環節事後都將放到國際太空法庭上去經受審查。
洲長兩眼噙淚,顯然也動了感情:「諸位,職責迫使我作出這樣的決定,但是我不會逃避道義的責任。威廉先生,准備升空工具,要雙人座的。」

奔向地獄

眩暈過去了,米小麗睜開雙眼。空間很黑,星光凝滯,表明航天器已升到大氣層的上方。
凝固的空間背景上有個小光點緩慢地移動著。「洲長先生!天使號!」
「不。」威廉的聲音從地面傳來,「那是阿基米得號。」
阿基米得號!米小麗已把它忘記了。忘記了安德森,4小時前他們還相約不見不散的呢?還有維克多,一定在對她的不辭而別感到惱火,他還不知道他的苔絲小姐正面臨著多麼可怕的前景!
「米小麗,」洲長打斷了她的沉思,「登船後我們怎麼干?」
「尋找病毒,這是最確鑿的證據。」
「那我調查病毒的來源,並警告那個行星。」
「其實你沒必要和我一起登船的。」
洲長咧了咧嘴:「你會發現,有我在場你的工作會方便得多。」
大地在腳下後驚。航天器繞赤道轉了兩圈,漸漸向天使號迫近過去。天使號黑洞洞的對介面漸漸擴大,悠悠地飄近來,接著深處亮起了盞信號燈,航天器輕輕震動了一下。
兩人剛套上生物防護服,門就打開了。一跨過去米小麗肩上的掛包就向下一沉,失重感頓時消失。她看看錶,還有一個半小時。
一男一女去迎候他們:「我是菲利浦,現在由我接管船長職務。這位是太空小姐艾琳娜。」
無庸解釋,白雷迪倒了。洲長沒說二話:「立即召集全船職員緊急會議。」
菲利蒲兩手一攤:「都在這兒,就我兩個。」
洲長聽到裡面一陣陣喧嘩和嘭嘭地敲門聲。菲利蒲解釋說:「我把一群瘋子鎖在餐廳里了,他們要馬上著陸,否則要弔死我。」
洲長眉毛擰成一條線,沒想到幾小時間情況變得這樣嚴重:「都是病人?」
「是旅客。病人都在後艙。」
「他們知道是瘟疫?」
「除了白痴都猜得到。」
「那麼我們開始工作。我先看看航行日記,請艾琳娜小姐協助萊斯大夫工作。」
米小麗要檢查第一個發病的人。艾琳娜說:「是苔絲小姐,已經死了。」
可憐的維克多。「那我要剖驗屍體。」
「已經焚化了。但遺物還未處理掉。」
「走,去看看。」

偷渡者

洲長把航行日記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查閱了802名旅客和10名船員的疫苗接種卡和行李消毒證明,都沒發現什麼疑點。顯然,木星海關的手續是齊全的。「這太空魔鬼是由哪裡鑽進來的呢?」洲長苦苦冥思,莫非天使號在中途上了什麼人?偷渡事件以前是發生過的。
他決定清點一下人數,於是先到後艙挨個查點了病人。病人一個個被約束帶捆在自己鋪位上,點起來很快,總共311名。
往下該去點餐廳里的人了,這可困難得多。洲長隔著門一宣布身份,裡面就哄起來,質問、抗議、怒罵,鬧了好半天最後總算推出一個代表來對話。代表隔著門大聲說:「我們499名乘客一致要求把門打開,飛船要馬上著陸,還要有醫生救護病人!」
499個旅客,洲長飛快地算了算,加上311個病人正好810人。再加上死亡1個和菲利浦、艾琳娜,總數是813。
航行日記上的數字是812!果然多出一個!
「我可以答復你們的要求,但請再清點一遍你們的人數。」
清點完畢,沒錯。
見鬼!有偷渡者。洲長決定先和米小麗通下氣,就安撫了旅客一番轉頭去找米小麗。
米小麗在苔絲的客艙里緊張地擺弄著超微攝影機,洲長一進門她就激動地舉起幾張照片:「找到了!我找到它了!」
太空殺手初次暴露在人的眼前:兩個扭在一起的小環。
「我是在苔絲小姐的裙子上找到它的。」
「不是普通的病毒嗎?」
「它的核酸構造和地球生物完全不同,決不是我們世界的產物。」
「怎麼知道它是殺手,而不是嫌疑犯?」
「幾個病人的血液里也驗出了這東西。」
洲長搖搖頭嘆了口氣,取出始終和地面保持著接通的通話器:「你們都聽到了。副洲長先生,我命令執行盜火者行動計劃。」
「明白了。請你們立即撤離。」
洲長看錶,還有45分鍾:「米小麗,還來得及追一下病毒來自哪一個母星。」
「有線索嗎?時間不多了。」
「我發現船上人數比登記的多出一個,病毒必定是他帶上來的。」洲長轉向一直在靜靜聽著的太空小姐,「艾琳娜,我知道船上多一個人,他是誰?」
艾琳娜想了想:「噢,是多了一個。有位婦女生了個男孩。」
洲長一下子泄了氣,惱火地:「航行日記中怎麼沒記載?」
「大概維倫尼卡大夫沒向船長報告。那天苔絲小姐鬧得很兇,後來大夫自己也病倒了。」
苔絲小姐——洲長猛烈記起航行日記里有小天體穿進餐廳掉進這位小姐酒杯的記述。他一拍腦袋:「該死,這才是偷渡者!」
兩位姑娘驚異地看著洲長發狂般拉開一個個櫥櫃和抽屜,把東西一一扔在地上:「那顆石子呢?艾琳娜,快幫我找!」
艾琳娜明白過來:「那顆小行星嗎?不用找,苔絲小姐臨終前托咐給我交給火星上的維克多·米倫先生,我去拿來。」

最後25分鍾

地面上焦急地警告洲長,離執行盜火者行動的時刻只剩下25分鍾了。
餐廳里憤怒的旅客愈吵愈凶,開始砸門。
米小麗終於拿到最後一張照片,在小天體蜂窩般空隙眼裡掃描到4種太空病毒。
「好。」洲長說,「天使號事件的來龍去脈已夠清楚了。我們走吧。」
米小麗躊躇一下:「還有件事。這小石子本身不具備產生蛋白質的條件,它只是病毒的載運體。要是看一下當時苔絲小姐站立的地方和船殼破口位置,可以算出這小天體運行的軌跡。以後用電腦能順軌跡找到它的母星。」
「來不及了,餐廳我們也進不去。艾琳娜,找菲利浦來。」洲長覺得在撤離前應該把真相告訴他,那怕冒引起嘩變的風險也罷。
菲利浦的臉像張白紙,但還保持了鎮定。洲長指了指自己身上的防護服:「我十分遺憾,除了我和大夫,每個人都呼吸了有病毒的空氣。你能理解,我不能允許任何別的人踏上火星的土地。」
艾琳娜昏了過去,菲利蒲慢慢地把手伸進衣袋:「我已猜到了。現在你們要走了?」
洲長早已在褲袋裡扣住了板機:「很抱歉,我們得告別了,上帝保佑你。」
菲利蒲抽出手來,巴掌上托著一枚船長的胸徽:「請帶給我妻子,作為永久的紀念。」
「菲利浦,船上的東西是不能帶到地面去的,但我會把這件事親自告訴她。」
洲長擁抱了他。三人向出口處走去。
他們晚了一點:餐廳的門被沖開了,人們吶喊著湧出來堵住了路。
菲利浦打開一個小邊門:「我來對付他們。你們快走,這里通向駕駛艙,下面就對介面。」
洲長和米小麗從門里的鐵梯下去,這里是輔助機房。他們連跑帶跌地跨過許多管道和電纜然後上下轉過幾道盤梯,到了一條長廊,盡頭處可以看見駕駛艙。
突然走廊前頭出現了三四個人,跟著又是七八個、十幾個,愈來愈多。「繞不過去了。別慌張,旅客不知道盜火者計劃。」洲長走到人群中間若無其事地解釋說,船上發生了食物中毒,他和大夫立即下去安排著陸和營救。
一個抱著孩子的女人不理睬這些:「讓我乘你們的船離開這里,孩子不能再留在船上了。」
這一開頭其他的人都同聲稱是,並且按照情況條件的緩急自動編起序號來。洲長瞟了下手錶,只剩6分鍾了:「交通船隻能容載兩個人,我們下去後調艘大船上來接你們。」
「我們怎能相信你呢?」又是異口同聲地。
洲長掂量了形勢,毅然地:「讓這位大夫下去組織救護工作,我留在這里。」
旅客們相互低聲商量起來。

缺席審判

天使號投入處女航後10年,又再次震撼了世界。擊落一般載有812名乘員的太空船一事激起各界人士的強烈義憤,輿論為之大嘩。與航天事業有關的8個托拉斯組織起聯合控告團向國際太空法庭提出對火星當局的起訴。
控告團把打擊重點放在當事人的瀆職和由此引起的後果上。首席律師在法庭的滔滔雄辯中反復提醒庭長注意洲長的狂妄無知是造成悲劇的主要原因。
「理查德·H·龐德先生以為身任洲長就有權代替上帝來解釋道德的定義,代替上帝來重新撥弄道義的天平。他無視人權沒有貴殘之分的公認事實,像一隻被激怒的母雞那樣一面用翅膀護

D. 怎樣演好《仲夏夜之夢》之中——仙王的角色(英文版)

看賞析介紹等
仲夏夜之夢

在古老而繁榮的雅典城,最受人尊敬的特修斯公爵的婚禮正在有條不紊的准備著。就在公爵與未婚妻希波里特互訴衷腸之時,一樁包辦婚姻的爭吵打破了兩人的甜蜜氣氛:頑固的老頭伊吉斯要將他的女兒赫米婭許配給門當戶對的貴族青年迪米特呂斯,可是女兒不同意,因為她已經愛上了另外一個叫做拉山德的雅典青年。

公爵命令赫米亞服從她父親的安排,這一不幸的消息讓一對深愛的人痛苦不已,於是二人決定私奔,離開雅典。但是赫米亞的好友,深愛著迪米特呂斯的海麗娜卻故意將這件事泄露了出去。當天晚上,這對情侶跑到了樹林里,迪米特律斯也一路追蹤赫米亞,希望挽回芳心,緊隨其後的是自找沒趣的海麗娜。

而此時,一幫業余演員,也來到了樹林里排練節目。不過即使是他們的主演,胖子玻特,也是個非常笨拙的人,表演得滑稽搞笑。雖然如此,他們仍舊充滿熱情的排練著,希望能夠在公爵的婚禮上表演這個節目。

但是不管對於兩對情侶還是對於演員們來說,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慢慢地接近了精靈們的秘密家園。

仙王奧布朗和他的仙後為了爭奪一個得寵的俊童相互爭吵著,為了愚弄仙後,他命令精靈迫克去尋找一種奇異的愛情花汁,並順便藉此解決兩對情侶的愛情苦惱,但沒想到由於迫克的大意,反倒引起了情人們的混亂;而對於演員們來說,他們的排練就要結束了,而玻特卻在精靈的魔法下,變成了驢子,並成了受花汁作用的仙後提塔尼婭的情人,引發了種種笑料。

經過一陣混亂後,眾人終於恢復了正常。仙後受到愚弄,只得認輸,屈服於仙王的意志,從此做一個懂得溫柔順從的好妻子。兩對情人的愛情在奧布朗的幫助下也都得到了美滿的結局。而憨厚的玻特也重變成人,和其他演員一起完成了戲劇排練。雅典城內,一片歡樂景象,人們用載歌載舞的方式來慶祝快要舉行的婚禮。

仲夏夜之夢》是莎劇中最常被搬演改編也是最受歡迎的喜劇之一,有不少人都還是透過《仲夏夜之夢》開始接觸到莎翁作品。近幾十年來,此劇因為含有夢的成分,因此受到不少心理分析大師的青睞。又因內容提及父親意圖掌握女兒,仙王意欲控制仙後,因此也有人引用女性主義來探討此劇。
本劇敘述雅典城內的一對戀人荷米雅和萊桑德,荷米雅的父親反對他們在一起,他要求公爵下令,若荷米雅不肯嫁給德米崔斯,就要判她死罪。荷米雅深愛萊桑德,又因德米崔斯曾對摯友海蓮娜示愛,所以不願依從父命。荷米雅和萊桑德決定逃出雅典,而熱愛荷米雅的德米崔斯和迷戀德米崔斯的海蓮娜,亦跟隨這對戀人逃進森林。
林子里的仙王歐伯龍為幫助海蓮娜贏取德米崔斯的愛,就命令帕克趁德米崔斯睡著時,把神奇的情水滴在他的眼臉上,待他醒來,就會愛上睜眼後第一個看到的人。未料陰錯陽差,帕克搞錯對象,把情水滴在萊桑德的眼上,使萊桑德愛上海蓮娜。歐伯龍得知後,趕緊把情水滴在德米崔斯的眼裡,讓他也愛上海蓮娜,然後再把解葯倒進萊桑德的眼裡解除魔法,而讓德米崔斯繼續迷戀海蓮娜。荷米雅的父親發現荷米雅和德米崔斯各有意中人後,也就答應了荷米雅和萊桑德的婚事,最後這兩對戀人就雙雙在同一天舉行婚禮。
整場戲就情節推演而言,可分三個部分:首先是一條地位崇高卻荒謬無比的律法;其次,他們逃往林子後,精靈的介入使彼此愛的對象混淆,因而產生誤解與沖突;最後,一陣混亂之後,終於恢復理智和諧。本故事發生在仲夏夜晚,故事的主人翁們一度失去自我,事實上在西方文化中,有所謂的仲夏瘋(midsummer madness)和月暈(moonstruck),象徵黎明之時,混亂才能回復秩序,疑惑沖突才會得到解決。
此劇的架構如幾何圖形般對稱,故事發生於城市與森林、清醒與睡眠、真實與夢幻之間,成為兩兩對比的元素。底修斯掌管現實的雅典城,歐伯龍則是夢幻的森林之王,分別象徵理智和潛意識。
森林代表激情、焦慮、混亂、不受管束,隱藏許多不可預測的因素,甚至有身分錯置的危機,彷佛是一場紛擾的夢境,時空與真實世界截然不同。雅典城代表社會機制、社會運作的秩序,可以化解所有的沖突。
鄉巴佬和帕克這兩個角色,恰可以做為真實世界與夢幻世界的代表人物。庸俗也好,質朴也罷,許多評論家特別中意鄉巴佬這個角色,認為他腳踏實地,對仙後的地位和法力不為所動,只關心找到路回家、覓食、搔癢、睡覺。帕克則是抱持游戲人間的態度,他捉弄村民,對自己找錯對象、滴錯情水不但不以為意,還覺得趣味十足,代表了對脫序狀態的偏好。
另一個對稱的安排是兩兩成雙的戀人,萊桑德和德米崔斯,荷米雅和海蓮娜,他們之間的角色互換,撲朔迷離。
本劇看似簡單,實則具有不凡的文學與戲劇價值。另外,在莎翁眾多的劇本當中,《仲夏夜之夢》也是少數極具原創性的劇本,不像其大部分的劇本,取材其他作品而融合改編。
此劇約於1595-96年間完成,雖然可能只是為一般大眾而寫的通俗劇,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是因應某節慶或某貴族婚禮而寫就演出,所以充滿希望和歡娛氣氛。現代歷法的仲夏指的是六月二十四日,但劇中提及五月節慶,所以故事發生的時間可能在五月。在早期,只有夏秋冬三個季節,夏天包含春天,所以仲夏便落在五月初,但確切的時間背景,莎士比亞並沒有明白點出。
莎士比亞在當時期似乎特別偏好「夢」,在同時期的作品《理查二世》和《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夢」字的出現也特別頻繁,其在這三個劇本中出現的次數,就佔了他所有劇作的三分之一。
夢境光怪陸離,醒來之後,知其不可思議,卻不會令人無法接受,這就是夢的特質。潛意識藉由我們可感知的方式,在夢里呈現出來。夢處理不同於理性的情緒,透露我們的真正想法、感覺、慾望或恐懼等等,揭露隱而不見的潛意識。夢也帶有預示作用,預示未來的可能變化。
據此,仲夏夜之「夢」屬於預示的夢,夢醒後,戀情圓滿成雙,好友重修舊好,死罪撤銷。但仲夏夜之「夢」又不是真正的夢,夢醒後之所以圓滿,乃是因為精靈從中介入。所以劇終時,劇中人才會告訴觀眾讀者,如果本劇顯得似是而非、不合情理,那就當看戲是做夢,就把整出戲看作是一場夢吧。
提到精靈,伊莉莎白時期的人們大都相信精靈的存在,鄉間尤其流傳精靈傳說。他們認為精靈和祖先凱爾特人(Celtic)同源,會騎馬打獵、跳舞歡宴,也能夠變身或是飛天隱形。精靈既對凡人慷慨贈與,也會懲戒凡人。他們處罰人類的方式常常是捏擰一把,或是用丑小孩來和人類的小孩調包。這些精靈一般都稱為帕克(puck,意指淘氣、喜歡惡作劇的小妖精)或者小妖魔(hobgoblin),他們多半喜歡在夜晚作怪,有些邪惡意味,有些大人會拿這些小妖怪來嚇唬不聽話的孩子。
此外,神話傳說中的仙王一般就叫做歐伯龍(Oberon),仙後則稱為黛安娜(Diana)、辛西亞(Cynthia)、妃比(Phoebe)或黑克悌(Hecate)等,而仙王的地位通常略遜於仙後。漸漸地,人們不再信仰精靈,但精靈仍成為通俗的娛樂文化中受人歡迎的主題,尤其是台上歌舞表演的主要角色。《仲夏夜之夢》中對仙王、仙後和帕克的描述,大致與傳說吻合,這顯示莎士比亞熟悉民間傳說。他直接沿用各種傳說,唯獨仙後泰坦妮的名字取自歐維德的《變形記》。另外,帕克愛捉弄人,卻無惡意,這似乎也是莎翁的創舉。
本出戲中的有許多場景特別適於劇場表現,例如夏夜森林、森林精靈、精靈魔法、好事多磨的兩對戀人,或是仙後和驢頭鄉巴佬的滑稽邂逅等等。事實上,這部戲的演出史簡直就是精靈的造型史。十九世紀起,精靈的演出常由數十位歌者或舞者集體表現,他們或為兒童,或為少年,或為成人。此時,甚至也出現了東方造型的精靈。
此劇歷久不衰,深受喜愛。其一般的製作和演出,傾向以芭蕾劇或歌劇呈現,其中最著名的舞台演出是英國導演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於1970年的作品,近年來則有羅伯.樂帕許(Robert Lepage)為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執導的版本,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葛瑞飛茲(Trevor R. Griffiths)所編纂的《仲夏夜之夢》演出紀錄,而喜好電影的讀者,也可能看過多部電影版的《仲夏夜之夢》了。

《序言》

姜翠芬副教授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戲劇是西方文學的瑰寶。同一時期的英國著名文人班‧強生(Ben Jonson)就曾贊美莎翁:
勝利,我的不列顛,你有一位
讓全歐洲俯首敬拜的人。
他不屬於一個世紀,而是永恆。
Triumph, my Britain , thou has one to show
To whom all scenes of Europe homage owe.
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
雖然我們對莎翁生平能確實掌握的不多,但這四百年來卻也證明莎翁名劇魅力銳不可當。他的劇作不但擁有廣大的讀者,還不斷地被搬上舞台及銀幕。
綜觀莎士比亞戲劇偉大之處,可由四個層面來探討:主題、劇情、人物及語言。莎翁作品的主題都在探討人性。舉凡悲劇及歷史劇作品中的人性陰暗面,喜劇作品中的人性光明面或可笑處都剖析在我們眼前。這些雖說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主題,莎翁卻像閱盡人間冷暖似的,道盡人性的自私、陰險、野心、毅力、親情、愛情等。莎翁三十八部劇作中涉及層面涵蓋政治、性別、宗教、社會階層、性、身體、家庭、醫學、法律、歷史、軍事、戰爭、神話、巫術等,真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
莎翁對人性研究透澈也反映在他深諳觀眾喜好上。投觀眾所好,他劇情安排上,常選擇吸引觀眾的結構。例如,在許多悲劇作品中,他沿用希臘悲劇英雄失敗的命運模式,來博取觀眾的嘆息、憐憫及尊敬;在諸多喜劇中,他則安排一個接著一個的驚奇(surprise),雖然喜劇中充滿不少不合理之處,但就是這些安排使我們大笑愉稅。本來莎翁名劇因其人性探討及豐富題材,已使他的作品成為「人(性)的網路全書」,現在再加上引人入勝的劇情,更增加其超越時空的可看性。
在戲劇里多層面人性探討的實際化身,即眾多生動的人物。憂郁多慮的哈姆雷特、野心勃勃的馬克白、令人惋惜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潑婦凱瑟琳(Katherine)、慧黠的鮑希雅(Portia),信手拈來,不勝枚舉。他們個個性格鮮明,無論在紙上或舞台上都令我們印象深刻。然而,讓這些人永垂不朽的卻是莎翁所賦予他們的語言。莎翁文字的洗鍊無人能出其右。例如,前所提及的憂郁王子哈姆雷特,之所以四百年來屢獲批評家及讀者青睞,除了他原有之性格,另外他犀利的對白及獨白更使他永垂青史。他的短語如"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及"Frailty,thy name is woman"已成為我們的日常用語。
莎翁的長篇獨白更將人物活生生地刻畫在我們眼前。四百年前尚無心理分析理論,但藉由他的語言,莎士比亞帶領讀者直入那不測的心靈深處,透視他的人物。
除此之外,莎翁的雙關語俏皮又似是而非,他的意象及譬喻新穎而富創造力,他對人生的詠嘆深遂而富哲理,他戲劇中的語言文字使英國文學和英語言言都活了起來。
璀璨如莎翁名劇亦不免有瑕疵及美中不足處。首先是莎翁戲劇作品數量龐大。三十八部長篇鉅著,除少數耳熟能詳之劇目,常令讀者在有限時間里不知應先選擇哪幾出來欣賞。第二是因年代差距及其當時文學環境影響,莎翁戲劇的語言有不少對現代英語讀者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對中國讀者來說更是艱澀。第三則是劇情的繁雜,人物的眾多,亦容易使讀者無法立即掌握名著精髓。
寂天出版社所出版之《莎士比亞故事集》叢書,對台灣讀者而言,實在是一大福音。就龐大的劇目而言,這套叢書已將三十八出篩選減至十六齣。其中包括眾人皆知的悲劇五齣(《哈姆雷特》、《馬克白》、《李爾王》、《奧塞羅》及《羅密歐與茱麗葉》);浪漫劇二出(《暴風雨》及《冬天的故事》);其餘九出均為喜劇。雖無法完全閱讀莎翁戲劇,這十六齣精選出來的劇碼卻能讓我們一窺堂奧。
本叢書第二個優點是它採用蘭姆(Charles Lamb, 1775-1834)的改寫版本《莎士比亞故事集》(Tales from Shakespeare)。原來蘭姆的版本即是針對英國的兒童所寫的,因此,艱難的語言及復雜的情節都變得簡單多了。這對一般台灣的讀者來說是十分適合的。除此,台灣的讀者還可學到簡單但精湛的散文,因為蘭姆本身也是英國文學浪漫時期最優秀的三位散文家之一。他的抒情文及評論文讀來平易近人又不失優雅。在一八○七年改寫版問世後,英美學童對莎翁戲劇接觸,亦多從蘭姆本入門。
同時,寂天出版的《莎士比亞故事集》叢書,又將蘭姆版中十九世紀時期的英語辭匯予以標出解釋,適度調整段落,並保留原用法、語法、標點符號,以符合現代情況及國內英語學習者的需要。這對國內讀者來說,真是十分方便。
這套叢書的第三個優點是它在編排上的精心設計。為了讓讀者能學到英文,欣賞文學典律,叢書的編輯組仿照國外文學名著參考書作法,增加中文的劇作家簡介、蘭姆版本的編撰簡介及導讀。
在〈莎士比亞簡介〉中,讀者可暸解莎翁的家世概況,他受到古典或前輩之影響。他早期的童年及婚姻,在倫敦時演藝及創作事業、晚年退休生活,以及世人對他作品的評價。在〈編撰簡介〉中,讀者可藉此了解蘭姆姊弟二人獨特的生平改寫莎翁名劇的情況。
最能引領讀者賞析莎翁作品的〈導讀〉 不但有簡單的故事大綱、寫作背景或題材來源的介紹,更有主題、人物、意象、寫作技巧的評析。〈導讀〉並將每一單獨劇本與其他相關劇本比較,讓莎翁劇本間脈絡更緊密。同時還加上後世批評家對該劇的看法,使讀者置身在四百年來的莎翁戲劇研究中。以《暴風雨》為例,讀者不難發現其〈導讀〉亦提到莎劇批評推陳出新,我們亦可用後殖民主義觀點將《暴風雨》老戲新讀一番。
因為劇本改寫後的文本簡單有趣,稍難之單字又有英漢意義注釋,讀者在閱讀時會覺得讀來十分順暢。之後,亦可透過書中〈Quotable Quotes〉部分,進一步欣賞原文中雋永的對白,優美的詞句。
本叢書的第三個優點即是接下來的〈Exercises〉。這其中包括讀後問答題、字匯選擇填充、同義字、人物選擇問答、故事內容問答、閱讀測驗、問題討論,及活動。對台灣的高中生、大學生的英文閱讀、字匯的增進都非常有幫助。同時,也可在課堂上做英文的討論及活動,作為英語口語或甚至寫作的訓練。
本書最後中文部分則可讓無法完全了解劇情的讀者,也能有機會盡其可能的欣賞莎翁舞台劇之美。
《莎士比亞故事集》叢書的編撰認真、負責、嚴謹。例如從其年代新近的參考書目及方便讀者的網路資料來看,就可知編撰的用心,另外再搭配英文版本的有聲書,真是國內閱聽者的福音。就國內現在英語書籍市場來看,《莎士比亞故事集》不但可讓讀者學習英文,還可閱讀世界文學名著,一舉兩得,非常值得!

E. 仲夏夜之夢的賞析

100多字的賞析也太少了吧!怎麼夠呢?
稍為多一點也沒關系吧?
對於《仲夏夜之夢》的戲劇內容,果然是一個很美的夢,莎士比亞巧妙地將4個情節貫穿其中:Theseus和Hippolyta的婚禮、Hermia,Helena,Lysander,Demetrius四人之間復雜的四角戀情、仙王Oberon和仙後Titania因凡人的孩子而爭吵最後言和的過程,還有一個"戲中戲"-Bottom等人表演的"底之夢".這些情節相互穿插,相互滲透,既寫到了貴族的生活和一定程度上的封建家長制,有寫到了為追求自由戀愛而奮斗的青年男女,也寫到了神奇的仙界,甚至寫到了底層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和淳樸善良~
看這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喜劇,你不僅可以享受到所有美滿結局給你帶來的快樂,而且還能聆聽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感覺就像在夏日的夜裡,在星光下,坐在雕飾精美的橋邊,一邊看波光粼粼的水面盪起月色,一邊聽不遠處傳來的悠揚鋼琴曲,真是莫大的幸福!

F. 飛馳人生:王思聰不僅贊助豪車,還客串了一個鏡頭,觀眾為何都沒發現

其實王思聰本人並沒有在電影里出現,但是他的名字確實是出現在片尾的特別鳴謝一欄中,由於很多觀眾一般都不太喜歡看片頭片尾,所以跳過這段的人很容易忽視其中的彩蛋。特別鳴謝的理由恰如標題所寫,他是《飛馳人生》這部影片中豪車車庫和豪車的贊助人,為其中的一段鏡頭拍攝提供了拍攝。

相信王思聰也正是欣賞劇本劇情的本身和其中深意才願意進行這次贊助。事實證明這部片子確實收獲了大量的好評。電影通過喜劇的手段描繪了一個錯過巔峰的車手無奈,而為了孩子的那些父愛之無私又與夢想產生了極大的矛盾。人生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有時候正是如此,我們別無選擇,也有選擇。

G. 平心而論,為何現在總有人喜歡黑威少

你看過幾年NBA的應該知道,在過去的幾年中,傑姆斯和科比討論網路上的很高,兩人有很多歌迷,同時也有大量的太陽黑子,然而,隨著科比和傑姆斯的退休年齡的增加,科比和傑姆斯黑色的人越來越少,那麼黑威人越來越多,變硬,尤其是威斯布魯克,本賽季卻少有玩不好,會有球迷質疑威斯布魯克的能力,甚至有人認為威斯布魯克上賽季的MVP是水貨。

最後,或許也與其他明星的粉絲,我們知道,雖然傑姆斯和科比的關系很好,但他們的球迷經常捏,事實上正是如此,威斯布魯克和哈登兩人是很好的關系,但是由於上賽季的MVP競爭,導致一些球迷認為哈登威斯布魯克「偷」哈登MVP這么黑他,更不用說Durant的粉絲,並沒有解決威斯布魯克和Durant之間的矛盾,兩個他們的球迷也不會閑著。總之,我們仍然希望你能理智地看待球,但也存在許多問題。然而,僅僅讓不喜歡的東西變成「黑色」是不夠的。

H. <仲夏夜之夢>賞析急急急

《仲夏夜之夢》是莎劇中最常被搬演改編也是最受歡迎的喜劇之一,有不少人都還是透過《仲夏夜之夢》開始接觸到莎翁作品。近幾十年來,此劇因為含有夢的成分,因此受到不少心理分析大師的青睞。又因內容提及父親意圖掌握女兒,仙王意欲控制仙後,因此也有人引用女性主義來探討此劇。
本劇敘述雅典城內的一對戀人荷米雅和萊桑德,荷米雅的父親反對他們在一起,他要求公爵下令,若荷米雅不肯嫁給德米崔斯,就要判她死罪。荷米雅深愛萊桑德,又因德米崔斯曾對摯友海蓮娜示愛,所以不願依從父命。荷米雅和萊桑德決定逃出雅典,而熱愛荷米雅的德米崔斯和迷戀德米崔斯的海蓮娜,亦跟隨這對戀人逃進森林。
林子里的仙王歐伯龍為幫助海蓮娜贏取德米崔斯的愛,就命令帕克趁德米崔斯睡著時,把神奇的情水滴在他的眼臉上,待他醒來,就會愛上睜眼後第一個看到的人。未料陰錯陽差,帕克搞錯對象,把情水滴在萊桑德的眼上,使萊桑德愛上海蓮娜。歐伯龍得知後,趕緊把情水滴在德米崔斯的眼裡,讓他也愛上海蓮娜,然後再把解葯倒進萊桑德的眼裡解除魔法,而讓德米崔斯繼續迷戀海蓮娜。荷米雅的父親發現荷米雅和德米崔斯各有意中人後,也就答應了荷米雅和萊桑德的婚事,最後這兩對戀人就雙雙在同一天舉行婚禮。
整場戲就情節推演而言,可分三個部分:首先是一條地位崇高卻荒謬無比的律法;其次,他們逃往林子後,精靈的介入使彼此愛的對象混淆,因而產生誤解與沖突;最後,一陣混亂之後,終於恢復理智和諧。本故事發生在仲夏夜晚,故事的主人翁們一度失去自我,事實上在西方文化中,有所謂的仲夏瘋(midsummer madness)和月暈(moonstruck),象徵黎明之時,混亂才能回復秩序,疑惑沖突才會得到解決。
此劇的架構如幾何圖形般對稱,故事發生於城市與森林、清醒與睡眠、真實與夢幻之間,成為兩兩對比的元素。底修斯掌管現實的雅典城,歐伯龍則是夢幻的森林之王,分別象徵理智和潛意識。
森林代表激情、焦慮、混亂、不受管束,隱藏許多不可預測的因素,甚至有身分錯置的危機,彷佛是一場紛擾的夢境,時空與真實世界截然不同。雅典城代表社會機制、社會運作的秩序,可以化解所有的沖突。
鄉巴佬和帕克這兩個角色,恰可以做為真實世界與夢幻世界的代表人物。庸俗也好,質朴也罷,許多評論家特別中意鄉巴佬這個角色,認為他腳踏實地,對仙後的地位和法力不為所動,只關心找到路回家、覓食、搔癢、睡覺。帕克則是抱持游戲人間的態度,他捉弄村民,對自己找錯對象、滴錯情水不但不以為意,還覺得趣味十足,代表了對脫序狀態的偏好。
另一個對稱的安排是兩兩成雙的戀人,萊桑德和德米崔斯,荷米雅和海蓮娜,他們之間的角色互換,撲朔迷離。
本劇看似簡單,實則具有不凡的文學與戲劇價值。另外,在莎翁眾多的劇本當中,《仲夏夜之夢》也是少數極具原創性的劇本,不像其大部分的劇本,取材其他作品而融合改編。
此劇約於1595-96年間完成,雖然可能只是為一般大眾而寫的通俗劇,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是因應某節慶或某貴族婚禮而寫就演出,所以充滿希望和歡娛氣氛。現代歷法的仲夏指的是六月二十四日,但劇中提及五月節慶,所以故事發生的時間可能在五月。在早期,只有夏秋冬三個季節,夏天包含春天,所以仲夏便落在五月初,但確切的時間背景,莎士比亞並沒有明白點出。
莎士比亞在當時期似乎特別偏好「夢」,在同時期的作品《理查二世》和《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夢」字的出現也特別頻繁,其在這三個劇本中出現的次數,就佔了他所有劇作的三分之一。
夢境光怪陸離,醒來之後,知其不可思議,卻不會令人無法接受,這就是夢的特質。潛意識藉由我們可感知的方式,在夢里呈現出來。夢處理不同於理性的情緒,透露我們的真正想法、感覺、慾望或恐懼等等,揭露隱而不見的潛意識。夢也帶有預示作用,預示未來的可能變化。
據此,仲夏夜之「夢」屬於預示的夢,夢醒後,戀情圓滿成雙,好友重修舊好,死罪撤銷。但仲夏夜之「夢」又不是真正的夢,夢醒後之所以圓滿,乃是因為精靈從中介入。所以劇終時,劇中人才會告訴觀眾讀者,如果本劇顯得似是而非、不合情理,那就當看戲是做夢,就把整出戲看作是一場夢吧。
提到精靈,伊莉莎白時期的人們大都相信精靈的存在,鄉間尤其流傳精靈傳說。他們認為精靈和祖先凱爾特人(Celtic)同源,會騎馬打獵、跳舞歡宴,也能夠變身或是飛天隱形。精靈既對凡人慷慨贈與,也會懲戒凡人。他們處罰人類的方式常常是捏擰一把,或是用丑小孩來和人類的小孩調包。這些精靈一般都稱為帕克(puck,意指淘氣、喜歡惡作劇的小妖精)或者小妖魔(hobgoblin),他們多半喜歡在夜晚作怪,有些邪惡意味,有些大人會拿這些小妖怪來嚇唬不聽話的孩子。
此外,神話傳說中的仙王一般就叫做歐伯龍(Oberon),仙後則稱為黛安娜(Diana)、辛西亞(Cynthia)、妃比(Phoebe)或黑克悌(Hecate)等,而仙王的地位通常略遜於仙後。漸漸地,人們不再信仰精靈,但精靈仍成為通俗的娛樂文化中受人歡迎的主題,尤其是台上歌舞表演的主要角色。《仲夏夜之夢》中對仙王、仙後和帕克的描述,大致與傳說吻合,這顯示莎士比亞熟悉民間傳說。他直接沿用各種傳說,唯獨仙後泰坦妮的名字取自歐維德的《變形記》。另外,帕克愛捉弄人,卻無惡意,這似乎也是莎翁的創舉。
本出戲中的有許多場景特別適於劇場表現,例如夏夜森林、森林精靈、精靈魔法、好事多磨的兩對戀人,或是仙後和驢頭鄉巴佬的滑稽邂逅等等。事實上,這部戲的演出史簡直就是精靈的造型史。十九世紀起,精靈的演出常由數十位歌者或舞者集體表現,他們或為兒童,或為少年,或為成人。此時,甚至也出現了東方造型的精靈。
此劇歷久不衰,深受喜愛。其一般的製作和演出,傾向以芭蕾劇或歌劇呈現,其中最著名的舞台演出是英國導演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於1970年的作品,近年來則有羅伯.樂帕許(Robert Lepage)為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執導的版本,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葛瑞飛茲(Trevor R. Griffiths)所編纂的《仲夏夜之夢》演出紀錄,而喜好電影的讀者,也可能看過多部電影版的《仲夏夜之夢》了。

《序言》

姜翠芬副教授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戲劇是西方文學的瑰寶。同一時期的英國著名文人班‧強生(Ben Jonson)就曾贊美莎翁:
勝利,我的不列顛,你有一位
讓全歐洲俯首敬拜的人。
他不屬於一個世紀,而是永恆。
Triumph, my Britain , thou has one to show
To whom all scenes of Europe homage owe.
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
雖然我們對莎翁生平能確實掌握的不多,但這四百年來卻也證明莎翁名劇魅力銳不可當。他的劇作不但擁有廣大的讀者,還不斷地被搬上舞台及銀幕。
綜觀莎士比亞戲劇偉大之處,可由四個層面來探討:主題、劇情、人物及語言。莎翁作品的主題都在探討人性。舉凡悲劇及歷史劇作品中的人性陰暗面,喜劇作品中的人性光明面或可笑處都剖析在我們眼前。這些雖說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主題,莎翁卻像閱盡人間冷暖似的,道盡人性的自私、陰險、野心、毅力、親情、愛情等。莎翁三十八部劇作中涉及層面涵蓋政治、性別、宗教、社會階層、性、身體、家庭、醫學、法律、歷史、軍事、戰爭、神話、巫術等,真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
莎翁對人性研究透澈也反映在他深諳觀眾喜好上。投觀眾所好,他劇情安排上,常選擇吸引觀眾的結構。例如,在許多悲劇作品中,他沿用希臘悲劇英雄失敗的命運模式,來博取觀眾的嘆息、憐憫及尊敬;在諸多喜劇中,他則安排一個接著一個的驚奇(surprise),雖然喜劇中充滿不少不合理之處,但就是這些安排使我們大笑愉稅。本來莎翁名劇因其人性探討及豐富題材,已使他的作品成為「人(性)的網路全書」,現在再加上引人入勝的劇情,更增加其超越時空的可看性。
在戲劇里多層面人性探討的實際化身,即眾多生動的人物。憂郁多慮的哈姆雷特、野心勃勃的馬克白、令人惋惜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潑婦凱瑟琳(Katherine)、慧黠的鮑希雅(Portia),信手拈來,不勝枚舉。他們個個性格鮮明,無論在紙上或舞台上都令我們印象深刻。然而,讓這些人永垂不朽的卻是莎翁所賦予他們的語言。莎翁文字的洗鍊無人能出其右。例如,前所提及的憂郁王子哈姆雷特,之所以四百年來屢獲批評家及讀者青睞,除了他原有之性格,另外他犀利的對白及獨白更使他永垂青史。他的短語如"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及"Frailty,thy name is woman"已成為我們的日常用語。
莎翁的長篇獨白更將人物活生生地刻畫在我們眼前。四百年前尚無心理分析理論,但藉由他的語言,莎士比亞帶領讀者直入那不測的心靈深處,透視他的人物。
除此之外,莎翁的雙關語俏皮又似是而非,他的意象及譬喻新穎而富創造力,他對人生的詠嘆深遂而富哲理,他戲劇中的語言文字使英國文學和英語言言都活了起來。
璀璨如莎翁名劇亦不免有瑕疵及美中不足處。首先是莎翁戲劇作品數量龐大。三十八部長篇鉅著,除少數耳熟能詳之劇目,常令讀者在有限時間里不知應先選擇哪幾出來欣賞。第二是因年代差距及其當時文學環境影響,莎翁戲劇的語言有不少對現代英語讀者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對中國讀者來說更是艱澀。第三則是劇情的繁雜,人物的眾多,亦容易使讀者無法立即掌握名著精髓。
寂天出版社所出版之《莎士比亞故事集》叢書,對台灣讀者而言,實在是一大福音。就龐大的劇目而言,這套叢書已將三十八出篩選減至十六齣。其中包括眾人皆知的悲劇五齣(《哈姆雷特》、《馬克白》、《李爾王》、《奧塞羅》及《羅密歐與茱麗葉》);浪漫劇二出(《暴風雨》及《冬天的故事》);其餘九出均為喜劇。雖無法完全閱讀莎翁戲劇,這十六齣精選出來的劇碼卻能讓我們一窺堂奧。
本叢書第二個優點是它採用蘭姆(Charles Lamb, 1775-1834)的改寫版本《莎士比亞故事集》(Tales from Shakespeare)。原來蘭姆的版本即是針對英國的兒童所寫的,因此,艱難的語言及復雜的情節都變得簡單多了。這對一般台灣的讀者來說是十分適合的。除此,台灣的讀者還可學到簡單但精湛的散文,因為蘭姆本身也是英國文學浪漫時期最優秀的三位散文家之一。他的抒情文及評論文讀來平易近人又不失優雅。在一八○七年改寫版問世後,英美學童對莎翁戲劇接觸,亦多從蘭姆本入門。
同時,寂天出版的《莎士比亞故事集》叢書,又將蘭姆版中十九世紀時期的英語辭匯予以標出解釋,適度調整段落,並保留原用法、語法、標點符號,以符合現代情況及國內英語學習者的需要。這對國內讀者來說,真是十分方便。
這套叢書的第三個優點是它在編排上的精心設計。為了讓讀者能學到英文,欣賞文學典律,叢書的編輯組仿照國外文學名著參考書作法,增加中文的劇作家簡介、蘭姆版本的編撰簡介及導讀。
在〈莎士比亞簡介〉中,讀者可暸解莎翁的家世概況,他受到古典或前輩之影響。他早期的童年及婚姻,在倫敦時演藝及創作事業、晚年退休生活,以及世人對他作品的評價。在〈編撰簡介〉中,讀者可藉此了解蘭姆姊弟二人獨特的生平改寫莎翁名劇的情況。
最能引領讀者賞析莎翁作品的〈導讀〉 不但有簡單的故事大綱、寫作背景或題材來源的介紹,更有主題、人物、意象、寫作技巧的評析。〈導讀〉並將每一單獨劇本與其他相關劇本比較,讓莎翁劇本間脈絡更緊密。同時還加上後世批評家對該劇的看法,使讀者置身在四百年來的莎翁戲劇研究中。以《暴風雨》為例,讀者不難發現其〈導讀〉亦提到莎劇批評推陳出新,我們亦可用後殖民主義觀點將《暴風雨》老戲新讀一番。
因為劇本改寫後的文本簡單有趣,稍難之單字又有英漢意義注釋,讀者在閱讀時會覺得讀來十分順暢。之後,亦可透過書中〈Quotable Quotes〉部分,進一步欣賞原文中雋永的對白,優美的詞句。
本叢書的第三個優點即是接下來的〈Exercises〉。這其中包括讀後問答題、字匯選擇填充、同義字、人物選擇問答、故事內容問答、閱讀測驗、問題討論,及活動。對台灣的高中生、大學生的英文閱讀、字匯的增進都非常有幫助。同時,也可在課堂上做英文的討論及活動,作為英語口語或甚至寫作的訓練。
本書最後中文部分則可讓無法完全了解劇情的讀者,也能有機會盡其可能的欣賞莎翁舞台劇之美。
《莎士比亞故事集》叢書的編撰認真、負責、嚴謹。例如從其年代新近的參考書目及方便讀者的網路資料來看,就可知編撰的用心,另外再搭配英文版本的有聲書,真是國內閱聽者的福音。就國內現在英語書籍市場來看,《莎士比亞故事集》不但可讓讀者學習英文,還可閱讀世界文學名著,一舉兩得,非常值得!

I. 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讀後感

我懂了,怕老師上網查到是吧?
沒問題,其實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從評論里自己選幾段抄下來,絕對高分!

《仲夏夜之夢》是莎劇中最常被搬演改編也是最受歡迎的喜劇之一,有不少人都還是透過《仲夏夜之夢》開始接觸到莎翁作品。近幾十年來,此劇因為含有夢的成分,因此受到不少心理分析大師的青睞。又因內容提及父親意圖掌握女兒,仙王意欲控制仙後,因此也有人引用女性主義來探討此劇。
本劇敘述雅典城內的一對戀人荷米雅和萊桑德,荷米雅的父親反對他們在一起,他要求公爵下令,若荷米雅不肯嫁給德米崔斯,就要判她死罪。荷米雅深愛萊桑德,又因德米崔斯曾對摯友海蓮娜示愛,所以不願依從父命。荷米雅和萊桑德決定逃出雅典,而熱愛荷米雅的德米崔斯和迷戀德米崔斯的海蓮娜,亦跟隨這對戀人逃進森林。
林子里的仙王歐伯龍為幫助海蓮娜贏取德米崔斯的愛,就命令帕克趁德米崔斯睡著時,把神奇的情水滴在他的眼臉上,待他醒來,就會愛上睜眼後第一個看到的人。未料陰錯陽差,帕克搞錯對象,把情水滴在萊桑德的眼上,使萊桑德愛上海蓮娜。歐伯龍得知後,趕緊把情水滴在德米崔斯的眼裡,讓他也愛上海蓮娜,然後再把解葯倒進萊桑德的眼裡解除魔法,而讓德米崔斯繼續迷戀海蓮娜。荷米雅的父親發現荷米雅和德米崔斯各有意中人後,也就答應了荷米雅和萊桑德的婚事,最後這兩對戀人就雙雙在同一天舉行婚禮。
整場戲就情節推演而言,可分三個部分:首先是一條地位崇高卻荒謬無比的律法;其次,他們逃往林子後,精靈的介入使彼此愛的對象混淆,因而產生誤解與沖突;最後,一陣混亂之後,終於恢復理智和諧。本故事發生在仲夏夜晚,故事的主人翁們一度失去自我,事實上在西方文化中,有所謂的仲夏瘋(midsummer madness)和月暈(moonstruck),象徵黎明之時,混亂才能回復秩序,疑惑沖突才會得到解決。
此劇的架構如幾何圖形般對稱,故事發生於城市與森林、清醒與睡眠、真實與夢幻之間,成為兩兩對比的元素。底修斯掌管現實的雅典城,歐伯龍則是夢幻的森林之王,分別象徵理智和潛意識。
森林代表激情、焦慮、混亂、不受管束,隱藏許多不可預測的因素,甚至有身分錯置的危機,彷佛是一場紛擾的夢境,時空與真實世界截然不同。雅典城代表社會機制、社會運作的秩序,可以化解所有的沖突。
鄉巴佬和帕克這兩個角色,恰可以做為真實世界與夢幻世界的代表人物。庸俗也好,質朴也罷,許多評論家特別中意鄉巴佬這個角色,認為他腳踏實地,對仙後的地位和法力不為所動,只關心找到路回家、覓食、搔癢、睡覺。帕克則是抱持游戲人間的態度,他捉弄村民,對自己找錯對象、滴錯情水不但不以為意,還覺得趣味十足,代表了對脫序狀態的偏好。
另一個對稱的安排是兩兩成雙的戀人,萊桑德和德米崔斯,荷米雅和海蓮娜,他們之間的角色互換,撲朔迷離。
本劇看似簡單,實則具有不凡的文學與戲劇價值。另外,在莎翁眾多的劇本當中,《仲夏夜之夢》也是少數極具原創性的劇本,不像其大部分的劇本,取材其他作品而融合改編。
此劇約於1595-96年間完成,雖然可能只是為一般大眾而寫的通俗劇,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是因應某節慶或某貴族婚禮而寫就演出,所以充滿希望和歡娛氣氛。現代歷法的仲夏指的是六月二十四日,但劇中提及五月節慶,所以故事發生的時間可能在五月。在早期,只有夏秋冬三個季節,夏天包含春天,所以仲夏便落在五月初,但確切的時間背景,莎士比亞並沒有明白點出。
莎士比亞在當時期似乎特別偏好「夢」,在同時期的作品《理查二世》和《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夢」字的出現也特別頻繁,其在這三個劇本中出現的次數,就佔了他所有劇作的三分之一。
夢境光怪陸離,醒來之後,知其不可思議,卻不會令人無法接受,這就是夢的特質。潛意識藉由我們可感知的方式,在夢里呈現出來。夢處理不同於理性的情緒,透露我們的真正想法、感覺、慾望或恐懼等等,揭露隱而不見的潛意識。夢也帶有預示作用,預示未來的可能變化。
據此,仲夏夜之「夢」屬於預示的夢,夢醒後,戀情圓滿成雙,好友重修舊好,死罪撤銷。但仲夏夜之「夢」又不是真正的夢,夢醒後之所以圓滿,乃是因為精靈從中介入。所以劇終時,劇中人才會告訴觀眾讀者,如果本劇顯得似是而非、不合情理,那就當看戲是做夢,就把整出戲看作是一場夢吧。
提到精靈,伊莉莎白時期的人們大都相信精靈的存在,鄉間尤其流傳精靈傳說。他們認為精靈和祖先凱爾特人(Celtic)同源,會騎馬打獵、跳舞歡宴,也能夠變身或是飛天隱形。精靈既對凡人慷慨贈與,也會懲戒凡人。他們處罰人類的方式常常是捏擰一把,或是用丑小孩來和人類的小孩調包。這些精靈一般都稱為帕克(puck,意指淘氣、喜歡惡作劇的小妖精)或者小妖魔(hobgoblin),他們多半喜歡在夜晚作怪,有些邪惡意味,有些大人會拿這些小妖怪來嚇唬不聽話的孩子。
此外,神話傳說中的仙王一般就叫做歐伯龍(Oberon),仙後則稱為黛安娜(Diana)、辛西亞(Cynthia)、妃比(Phoebe)或黑克悌(Hecate)等,而仙王的地位通常略遜於仙後。漸漸地,人們不再信仰精靈,但精靈仍成為通俗的娛樂文化中受人歡迎的主題,尤其是台上歌舞表演的主要角色。《仲夏夜之夢》中對仙王、仙後和帕克的描述,大致與傳說吻合,這顯示莎士比亞熟悉民間傳說。他直接沿用各種傳說,唯獨仙後泰坦妮的名字取自歐維德的《變形記》。另外,帕克愛捉弄人,卻無惡意,這似乎也是莎翁的創舉。
本出戲中的有許多場景特別適於劇場表現,例如夏夜森林、森林精靈、精靈魔法、好事多磨的兩對戀人,或是仙後和驢頭鄉巴佬的滑稽邂逅等等。事實上,這部戲的演出史簡直就是精靈的造型史。十九世紀起,精靈的演出常由數十位歌者或舞者集體表現,他們或為兒童,或為少年,或為成人。此時,甚至也出現了東方造型的精靈。
此劇歷久不衰,深受喜愛。其一般的製作和演出,傾向以芭蕾劇或歌劇呈現,其中最著名的舞台演出是英國導演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於1970年的作品,近年來則有羅伯.樂帕許(Robert Lepage)為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執導的版本,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葛瑞飛茲(Trevor R. Griffiths)所編纂的《仲夏夜之夢》演出紀錄,而喜好電影的讀者,也可能看過多部電影版的《仲夏夜之夢》了。

《序言》

姜翠芬副教授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戲劇是西方文學的瑰寶。同一時期的英國著名文人班‧強生(Ben Jonson)就曾贊美莎翁:
勝利,我的不列顛,你有一位
讓全歐洲俯首敬拜的人。
他不屬於一個世紀,而是永恆。
Triumph, my Britain , thou has one to show
To whom all scenes of Europe homage owe.
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
雖然我們對莎翁生平能確實掌握的不多,但這四百年來卻也證明莎翁名劇魅力銳不可當。他的劇作不但擁有廣大的讀者,還不斷地被搬上舞台及銀幕。
綜觀莎士比亞戲劇偉大之處,可由四個層面來探討:主題、劇情、人物及語言。莎翁作品的主題都在探討人性。舉凡悲劇及歷史劇作品中的人性陰暗面,喜劇作品中的人性光明面或可笑處都剖析在我們眼前。這些雖說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主題,莎翁卻像閱盡人間冷暖似的,道盡人性的自私、陰險、野心、毅力、親情、愛情等。莎翁三十八部劇作中涉及層面涵蓋政治、性別、宗教、社會階層、性、身體、家庭、醫學、法律、歷史、軍事、戰爭、神話、巫術等,真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
莎翁對人性研究透澈也反映在他深諳觀眾喜好上。投觀眾所好,他劇情安排上,常選擇吸引觀眾的結構。例如,在許多悲劇作品中,他沿用希臘悲劇英雄失敗的命運模式,來博取觀眾的嘆息、憐憫及尊敬;在諸多喜劇中,他則安排一個接著一個的驚奇(surprise),雖然喜劇中充滿不少不合理之處,但就是這些安排使我們大笑愉稅。本來莎翁名劇因其人性探討及豐富題材,已使他的作品成為「人(性)的網路全書」,現在再加上引人入勝的劇情,更增加其超越時空的可看性。
在戲劇里多層面人性探討的實際化身,即眾多生動的人物。憂郁多慮的哈姆雷特、野心勃勃的馬克白、令人惋惜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潑婦凱瑟琳(Katherine)、慧黠的鮑希雅(Portia),信手拈來,不勝枚舉。他們個個性格鮮明,無論在紙上或舞台上都令我們印象深刻。然而,讓這些人永垂不朽的卻是莎翁所賦予他們的語言。莎翁文字的洗鍊無人能出其右。例如,前所提及的憂郁王子哈姆雷特,之所以四百年來屢獲批評家及讀者青睞,除了他原有之性格,另外他犀利的對白及獨白更使他永垂青史。他的短語如"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及"Frailty,thy name is woman"已成為我們的日常用語。
莎翁的長篇獨白更將人物活生生地刻畫在我們眼前。四百年前尚無心理分析理論,但藉由他的語言,莎士比亞帶領讀者直入那不測的心靈深處,透視他的人物。
除此之外,莎翁的雙關語俏皮又似是而非,他的意象及譬喻新穎而富創造力,他對人生的詠嘆深遂而富哲理,他戲劇中的語言文字使英國文學和英語言言都活了起來。
璀璨如莎翁名劇亦不免有瑕疵及美中不足處。首先是莎翁戲劇作品數量龐大。三十八部長篇鉅著,除少數耳熟能詳之劇目,常令讀者在有限時間里不知應先選擇哪幾出來欣賞。第二是因年代差距及其當時文學環境影響,莎翁戲劇的語言有不少對現代英語讀者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對中國讀者來說更是艱澀。第三則是劇情的繁雜,人物的眾多,亦容易使讀者無法立即掌握名著精髓。
寂天出版社所出版之《莎士比亞故事集》叢書,對台灣讀者而言,實在是一大福音。就龐大的劇目而言,這套叢書已將三十八出篩選減至十六齣。其中包括眾人皆知的悲劇五齣(《哈姆雷特》、《馬克白》、《李爾王》、《奧塞羅》及《羅密歐與茱麗葉》);浪漫劇二出(《暴風雨》及《冬天的故事》);其餘九出均為喜劇。雖無法完全閱讀莎翁戲劇,這十六齣精選出來的劇碼卻能讓我們一窺堂奧。
本叢書第二個優點是它採用蘭姆(Charles Lamb, 1775-1834)的改寫版本《莎士比亞故事集》(Tales from Shakespeare)。原來蘭姆的版本即是針對英國的兒童所寫的,因此,艱難的語言及復雜的情節都變得簡單多了。這對一般台灣的讀者來說是十分適合的。除此,台灣的讀者還可學到簡單但精湛的散文,因為蘭姆本身也是英國文學浪漫時期最優秀的三位散文家之一。他的抒情文及評論文讀來平易近人又不失優雅。在一八○七年改寫版問世後,英美學童對莎翁戲劇接觸,亦多從蘭姆本入門。
同時,寂天出版的《莎士比亞故事集》叢書,又將蘭姆版中十九世紀時期的英語辭匯予以標出解釋,適度調整段落,並保留原用法、語法、標點符號,以符合現代情況及國內英語學習者的需要。這對國內讀者來說,真是十分方便。
這套叢書的第三個優點是它在編排上的精心設計。為了讓讀者能學到英文,欣賞文學典律,叢書的編輯組仿照國外文學名著參考書作法,增加中文的劇作家簡介、蘭姆版本的編撰簡介及導讀。
在〈莎士比亞簡介〉中,讀者可暸解莎翁的家世概況,他受到古典或前輩之影響。他早期的童年及婚姻,在倫敦時演藝及創作事業、晚年退休生活,以及世人對他作品的評價。在〈編撰簡介〉中,讀者可藉此了解蘭姆姊弟二人獨特的生平改寫莎翁名劇的情況。
最能引領讀者賞析莎翁作品的〈導讀〉 不但有簡單的故事大綱、寫作背景或題材來源的介紹,更有主題、人物、意象、寫作技巧的評析。〈導讀〉並將每一單獨劇本與其他相關劇本比較,讓莎翁劇本間脈絡更緊密。同時還加上後世批評家對該劇的看法,使讀者置身在四百年來的莎翁戲劇研究中。以《暴風雨》為例,讀者不難發現其〈導讀〉亦提到莎劇批評推陳出新,我們亦可用後殖民主義觀點將《暴風雨》老戲新讀一番。
因為劇本改寫後的文本簡單有趣,稍難之單字又有英漢意義注釋,讀者在閱讀時會覺得讀來十分順暢。之後,亦可透過書中〈Quotable Quotes〉部分,進一步欣賞原文中雋永的對白,優美的詞句。
本叢書的第三個優點即是接下來的〈Exercises〉。這其中包括讀後問答題、字匯選擇填充、同義字、人物選擇問答、故事內容問答、閱讀測驗、問題討論,及活動。對台灣的高中生、大學生的英文閱讀、字匯的增進都非常有幫助。同時,也可在課堂上做英文的討論及活動,作為英語口語或甚至寫作的訓練。
本書最後中文部分則可讓無法完全了解劇情的讀者,也能有機會盡其可能的欣賞莎翁舞台劇之美。
《莎士比亞故事集》叢書的編撰認真、負責、嚴謹。例如從其年代新近的參考書目及方便讀者的網路資料來看,就可知編撰的用心,另外再搭配英文版本的有聲書,真是國內閱聽者的福音。就國內現在英語書籍市場來看,《莎士比亞故事集》不但可讓讀者學習英文,還可閱讀世界文學名著,一舉兩得,非常值得!

J. 曼聯在英超聯賽獲得了幾次冠軍F

自1992-93賽季英超聯賽成立至今已有16載,曼聯豪取10冠,升級到17次,只有英國歷史上利物浦俱樂部贏得了英格蘭頂級聯賽(包括英超的前身英甲) 1落後。此外,曼聯現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俱樂部,英格蘭曼聯上個賽季一直是一個自1964-65賽季以來的票房冠軍,在四月底,「福布斯」雜志的全球足球俱樂部榜,曼聯上衣足球上最富有的人達1.8億美元。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年底,曼聯足球俱樂部在世界上是最流行的,球迷的數量在全球擁有超過3.3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5%左右。

而這一切的成功,主要是1986年11月,當弗格森接替阿特金森,曼聯在老同盟在早年平庸弗格森的簽署建成後,蘇格蘭人弗格森曼聯主帥不是很成功差點被解僱,早在1989-90賽季,但球隊擊敗諾丁漢森林在足總杯第三輪1-0弗格森繼續生活,並最終擊敗水晶宮弗格森在最後的復賽,獲得的第一個冠軍。 1990-91賽季,曼聯奪得歐洲優勝者杯。

1991年,曼聯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市值4700萬英鎊。英超聯賽1992-93賽季,弗格森在1992年「利茲聯Kantuo Na和依靠帕利斯特,丹尼斯·歐文,因斯布魯克和其他球員,這樣的新秀,再加上吉格斯英超賽季曼聯贏得了自1967年以來的首個聯賽冠軍。接下來的一個賽季,弗格森介紹,從諾丁漢森林,未來的隊長羅伊·基恩,曼聯奪得聯賽和足總杯雙冠王,這是英超聯賽中的第一個雙冠王。

1994-95賽季,菅直人的Tuona水晶宮球迷用功夫腿被禁賽八個月,兩個聯賽最後一輪戰平的足總杯決賽中負於埃弗頓曼聯只獲得了亞軍行動。在1995年的夏天,弗格森的青年隊球員,如貝克漢姆,內維爾兄弟,斯科爾斯持樂觀態度的主要毫不猶豫地賣掉因斯等。後來,這些年輕人有機會到英格蘭國家隊,曼聯也因此獲得聯賽和足總杯的雙冠王。這也是第一隊在英格蘭隊兩次奪得雙冠王,這一壯舉也被稱為「雙雙人房(兩對)。1996-97賽季,曼聯贏得了聯賽冠軍,30歲的菅直人Tuona宣布了他的退休生活。屬於溫格的阿森納明年,他們贏得了聯賽和足總杯的雙冠王曼聯聯賽的亞軍。

熱點內容
幣圈規則圖解大全 發布:2025-05-15 02:24:21 瀏覽:221
中國銀行數字貨幣支付 發布:2025-05-15 02:17:56 瀏覽:830
幣圈老人都有誰 發布:2025-05-15 02:17:52 瀏覽:894
讓區塊鏈連接起來的鏈條是 發布:2025-05-15 02:12:52 瀏覽:3
法貨幣是什麼數字 發布:2025-05-15 02:11:30 瀏覽:33
幣圈大佬叫什麼 發布:2025-05-15 02:08:28 瀏覽:349
usdt驗證真假 發布:2025-05-15 01:59:48 瀏覽:330
比特幣怎麼完成一次交易 發布:2025-05-15 01:57:52 瀏覽:177
算力與比特幣 發布:2025-05-15 01:29:51 瀏覽:786
捷成股份區塊鏈 發布:2025-05-15 01:26:01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