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ifcfgeth0l

ifcfgeth0l

發布時間: 2022-09-04 20:28:01

❶ linux網路連接不上

redhat linux中設置網卡固定ip
之前在xwindow下的redhat-config-network 設置網卡固定ip發現不起作用,設置好後就是ping不通。就查了些資料,更改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第一個網卡為eth0),配置dns的文件為 /etc/resolv.conf,我保留了dhcp的配置,配置完後用ifconfig eth0 down;ifconfig eth0 up 就可以了。以下是配置文件的清單: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BOOTPROTO=static
BROADCAST=192.168.1.255
IPADDR=192.168.1.10
NETMASK=255.255.255.0
NETWORK=192.168.1.0
HWADDR=52:54:AB:2F:CF:F0
GATEWAY=192.168.1.1
ONBOOT=on
TYPE=Ethernet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202.109.14.5
nameserver 202.96.209.5
search localdomain
或者使用命令:setup
或者:
route add -net 192.168.1.50 netmask 255.255.255.0 dev eth0
或:
ifconfig eth0 192.168.1.50 netmask 255.255.255.0
ubuntu 網卡設置,ip,mask,gateway,dns
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這個應該是決定是否啟用這個埠
auto eth0
//靜態設置IP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72.16.146.200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72.16.146.255
gateway 172.16.146.254
//通過dhcp動態設置
iface eth0 inet dhcp
//設置DNS伺服器
sudo vi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202.96.128.68
nameserver 61.144.56.101
nameserver 192.168.8.220
//重新設置網路,以啟用新設置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ok

❷ LINUX 設置ip ifcfg-eth0 打開是這個沒法兒設置 還有這個ifcfg-lo是啥文件 我是在VM虛擬機下裝的RedHat6.0

你是用root用戶登錄,並且用vi打開ifcfg-eth0 的嗎。
ifcfg-lo的ip是127.0.0.1,如果你有一點網路基礎就知道是什麼了。

❸ 怎麼查看linux伺服器的配置

  1. 首先當然要取得機器的IP,用戶名和密碼。

  2. 登陸之後,首先看到的就是機器的名稱,一般提示符就有了,如[root@localhost root]#。

    這其中的localhost就是機器名了.如果用命令來查看的話就是hostname。

  3. 查看系統內核:uname –a。

  4. 查看操作系統的版本(我現在只用過redhat,所以只以這個為例):cat /etc/redhat-release。

  5. 查看網路配置信息:ifconfig

    輸出如下信息: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XX:XX:XX:XX:XX

    inet addr:10.1.3.101 Bcast:10.1.3.255 Mask:255.255.255.0

    ……

    eth1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XX:XX:XX:XX:XX

    inet addr:10.1.2.101 Bcast:10.1.2.255 Mask:255.255.255.0

    ……..

    lo Link encap:Local Loopback

    inet addr:127.0.0.1 Mask:255.0.0.0

    UP LOOPBACK RUNNING MTU:16436 Metric:1。

  6. 說明當前有三個網卡:eth0,eth1,lo;其中lo的ip是127.0.0.1,是用於測試的虛擬介面.

    如果要對每個網卡查看更詳細的信息就需要分別查看其配置文件

    對eth0

    執行less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輸出如下信息

    DEVICE=eth0 設備名稱

    HWADDR=00:XX:XX:XX:XX:XX 物理地址

    ONBOOT=yes

    TYPE=Ethernet

    BOOTPROTO=none

    IPADDR=10.1.3.101 ip地址

    GATEWAY=10.1.3.1 網關

    NETMASK=255.255.255.0 掩碼

    對eth1

    執行less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輸出結果與上面類似。

  7. 查看當前打開的服務:chkconfig –list。

    查看當前打開的埠:netstat –an。

    查看磁碟信息:fdisk –l、df –h。

  8. 查看cpu的信息:cat /proc/cpuinfo。

  9. 查看內存信息:cat /proc/meminfo。

  10. 查看板卡信息:lspci、cat /proc/pci。

  11. 查看當前系統運行情況:ps –aux、top (類似於windows的任務管理器,可以看到當前cpu,內存的使用情況)。

❹ linux 177埠 ip 是ipv6 怎麼改

查看IP地址

1
登陸連接centos系統,輸入 ifconfig 可以查看到當前本機的IP地址信息,如下圖

END
臨時設置IP地址

1
如本機為例,上面查詢IP為1.117,輸入 ifconfig eth0 (默認是第一個網卡) 後面接IP地址, 網路掩碼和 網關,如果不設置,就使用默認的掩碼

2
再次查看IP就已經變成新的IP地址了
注意這種方法修改只是臨時修改,重啟網卡或伺服器後又會還原

END
設置\修改IP地址

1
如果要讓IP地址永久生效,需要編輯網卡配置文件
使用VI編輯器設置,如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2
說明一下這個文件;DEVICE=eth0 網卡對應的設備別名,如ifcfg-eth0第一塊網卡 BOOTPROTO=static
網卡獲得ip地址的方式,
Static(靜態 ip地址)
dhcp(通過dhcp協議獲取ip)
bootip通過bootp協議獲得的ip地址 BROADCAST=192.168.0.255 子網廣播地址 HWADDR=00:50:56:8E:47:EE 網卡物理地址 IPADDR=12.168.1.117 網卡IP地址
IPV6INIT=no 是否啟用IPV6IPV6_AUTOCONF=no NETMASK=255.255.255.0 網卡對應網路掩碼 NETWORK=192.168.1.0 網卡對應的網路地址 ONBOOT=yes 系統啟動時是否設置此網路介面,設置為yes時,系統啟動時激活此設備。默認設置為yes
至於後面的 TYPE 和UUID這個就不用管了,這網卡的類型
3
2.使用vi編輯器, 按 insert鍵插入,進入編輯模式

4
3.將游標移動到 IPADDR 設置部分,改成需要設置的IP地址,
如本例中改成 1.118. 按下esc 鍵。
輸入 冒號:wq 保存退出
會提示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14L, 302C written

5
4. 設置好之後,把網路服務重啟一下,如下圖2個命令均可以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6
5.再次查看IP你會發現已經改成新的IP地址 1.118了
END
圖形界面操作

除此之外,
您可以可以在圖形界面操作。編輯網卡設置, 或者使用 netconfig命令進入圖形界面設置

2
設置之後,如果需要IP生效。同樣需要重啟網路服務,或者重啟電腦

❺ 如何在linux下查看機器硬體配置

http://www.cnblogs.com/zjiizj/archive/2010/02/25/1673503.html

1.查看機器所有硬體信息:
dmidecode |more
dmesg |more
這2個命令出來的信息都非常多,所以建議後面使用"|more"便於查看
2.查看CPU信息
方法一:
Linux下CPU相關的參數保存在 /proc/cpuinfo 文件里
cat /proc/cpuinfo |more
方法二:
採用命令 dmesg | grep CPU 可以查看到相關CPU的啟動信息
查看CPU的位數:
getconf LONG_BIT
3.查看Mem信息
cat /proc/meminfo |more (注意輸出信息的最後一行:MachineMem: 41932272 kB)
free -m
top
4.查看磁碟信息
方法一:
fdisk -l 可以看到系統上的磁碟(包括U盤)的分區以及大小相關信息。
方法二:
直接查看
cat /proc/partitions
5.查看網卡信息
方法一:
ethtool eth0 採用此命令可以查看到網卡相關的技術指標
(不一定所有網卡都支持此命令)
ethtool -i eth1 加上 -i 參數查看網卡驅動
可以嘗試其它參數查看網卡相關技術參數
方法二:
也可以通過dmesg | grep eth0 等看到網卡名字(廠家)等信息
通過查看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可以看到當前的網卡配置包括IP、網關地址等信息。
當然也可以通過ifconfig命令查看。
6.如何查看主板信息?
lspci
7.如何掛載ISO文件
mount -o loop *.iso mount_point
8.如何查看光碟相關信息
方法一:
插入CD光碟後,在本人的RHEL5系統里,光碟文件是 /dev/cdrom,
因此只需 mount /dev/cdrom mount_point 即可。
[root@miix tmp]# mount /dev/cdrom mount_point
mount: block device /dev/cdrom is write-protected, mounting read-only
其實仔細看一下,光碟機的設備文件是 hdc
[root@miix tmp]# ls -l /dev/cdrom*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 01-08 08:54 /dev/cdrom -> hdc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 01-08 08:54 /dev/cdrom-hdc -> hdc
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 mount /dev/hdc mount_point
如果光碟機里沒放入有效光碟,則報錯:
[root@miix tmp]# mount /dev/hdc mount_point
mount: 找不到介質
9.如何查看USB設備相關
方法一:
其實通過 fdisk -l 命令可以查看到接入的U盤信息,本人的U盤信息如下:

Disk /dev/sda: 2012 MB, 2012217344 bytes
16 heads, 32 sectors/track, 7676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512 * 512 = 262144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6 7676 1961024 b W95 FAT32

U盤的設備文件是 /dev/sda,2G大小,FAT32格式。

如果用戶登陸的不是Linux圖形界面,U盤不會自動掛載上來。
此時可以通過手工掛載(mount):
mount /dev/sda1 mount_point
以上命令將U盤掛載到當前目錄的 mount_point 目錄,注意掛的是 sda1 不是 sda。
卸載命令是 umount mount_point

Linux默認沒有自帶支持NTFS格式磁碟的驅動,但對FAT32支持良好,掛載的時候一般不需要 -t vfat 參數 。
如果支持ntfs,對ntfs格式的磁碟分區應使用 -t ntfs 參數。
如果出現亂碼情況,可以考慮用 -o iocharset=字元集 參數。

可以通過 lsusb 命令查看 USB 設備信息哦:

[root@miix tmp]# lsusb
Bus 001 Device 001: ID 0000:0000
Bus 002 Device 001: ID 0000:0000
Bus 003 Device 001: ID 0000:0000
Bus 004 Device 002: ID 0951:1613 Kingston Technology
Bus 004 Device 001: ID 0000:0000

❻ centos怎麼更改ipifconfig

查看IP地址

1
登陸連接centos系統,輸入 ifconfig 可以查看到當前本機的IP地址信息,如下圖

END
臨時設置IP地址

1
如本機為例,上面查詢IP為1.117,輸入 ifconfig eth0 (默認是第一個網卡) 後面接IP地址, 網路掩碼和 網關,如果不設置,就使用默認的掩碼

2
再次查看IP就已經變成新的IP地址了
注意這種方法修改只是臨時修改,重啟網卡或伺服器後又會還原

END
設置\修改IP地址

1
如果要讓IP地址永久生效,需要編輯網卡配置文件
使用VI編輯器設置,如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2
說明一下這個文件;DEVICE=eth0 網卡對應的設備別名,如ifcfg-eth0第一塊網卡 BOOTPROTO=static
網卡獲得ip地址的方式,
Static(靜態 ip地址)
dhcp(通過dhcp協議獲取ip)
bootip通過bootp協議獲得的ip地址 BROADCAST=192.168.0.255 子網廣播地址 HWADDR=00:50:56:8E:47:EE 網卡物理地址 IPADDR=12.168.1.117 網卡IP地址
IPV6INIT=no 是否啟用IPV6IPV6_AUTOCONF=no NETMASK=255.255.255.0 網
卡對應網路掩碼 NETWORK=192.168.1.0 網卡對應的網路地
址 ONBOOT=yes 系統啟動時是否設置此網路介面,設置為yes時,系統啟動時激活此設備。默認設置
為yes
至於後面的 TYPE 和UUID這個就不用管了,這網卡的類型
3
2.使用vi編輯器, 按 insert鍵插入,進入編輯模式

4
3.將游標移動到 IPADDR 設置部分,改成需要設置的IP地址,
如本例中改成 1.118. 按下esc 鍵。
輸入 冒號:wq 保存退出
會提示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14L, 302C written

5
4. 設置好之後,把網路服務重啟一下,如下圖2個命令均可以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6
5.再次查看IP你會發現已經改成新的IP地址 1.118了
END
圖形界面操作

除此之外,
您可以可以在圖形界面操作。編輯網卡設置, 或者使用 netconfig命令進入圖形界面設置

2
設置之後,如果需要IP生效。同樣需要重啟網路服務,或者重啟電腦

❼ linux配置中eth0和eth1做什麼用的

是一種光纖乙太網介面卡,按照乙太網通信協議進行信號傳輸。一般通過光纜與光纖乙太網交換機連接。

Eth0和eth1用於區分網卡名。它們的含義與windows本地連接1和本地連接2相同。

這里的子網卡不是一個實用的網路介面,但是它可以作為一個集合介面在系統中閃現,比如eth0:1,eth1:2。

(7)ifcfgeth0l擴展閱讀:

Linux操作系統嵌入了TCP/IP協議棧,協議軟體具有路由轉發功能。路由和轉發依賴於在主機中安裝多個網卡作為路由器。

當某一網卡接收到度包時,系統內核會根據度包的目的IP地址查詢路由表,然後根據查詢結果將度包發送到另一網卡,最後通過該網卡發送度包。主機的進程是路由器的核心功能。

路由功能是通過修改Linux內核參數來實現的。sysctl命令用於配置和顯示/proc/sys目錄中的內核參數。

出於安全原因,Linux內核默認禁止數據包路由和轉發。在Linux系統中,有臨時和永久兩種方法啟用轉發功能。

❽ 如何在CentOS系統利用命令行操作文件以及文件夾

下面總結一些linux,CentOS下面常用的命令:
cd pwd
NO1. 顯示當前路徑
[root@rehat root]# pwd

NO2. 返回用戶主目錄
[root@rehat root]# cd

NO3. 改變到其它路徑
[root@rehat root]# cd /etc

NO4. 返回到上一級目錄
[root@rehat root]# cd ..

NO5. 返回到根目錄
[root@rehat root]# cd /

查詢文件或文件夾的CentOS常用命令 find
NO1. 查找當前用戶主目錄下的所有文件
[root@rehat root]# find ~

NO2. 讓當前目錄中文件屬主具有讀、寫許可權,並且文件所屬組的用戶和其他用戶具有讀許可權的文件;
[root@rehat root]# find . -perm 644 -exec ls -l {} \;

NO3. 為了查找系統中所有文件長度為0的普通文件,並列出它們的完整路徑;
[root@rehat root]# find / size 0 -type f -exec ls -l {} \;

NO4. 查找/var/logs目錄中更改時間在7日以前的普通文件,並在刪除之前詢問它們;
[root@rehat root]# find /var/logs -mtime +7 -type f -ok rm -i {} \;

NO5. 為/找系統中所有屬於root組的文件;
[root@rehat root]# find / -group root -exec ls -l {} \;

NO6. find命令將刪除當目錄中訪問時間在7日以來、含有數字後綴的admin.log文件
[root@rehat root]# find . -name "admin.log[0-9][0-9][0-9]" -atime -7 -ok rm { } \;

NO7. 為了查找當前文件系統中的所有目錄並排序
[root@rehat root]# find . -type d | sort

NO8. 為了查找系統中所有的rmt磁帶設備
[root@rehat root]# find /dev/rmt

顯示文件/文件夾清單的CentOS常用命令 ls / dir
NO1. 顯示所有文件,包括以.開頭的隱含文件
[root@rehat root]# ls -a

NO2. 顯示文件的詳細信息
[root@rehat root]# ls -l

NO3. 顯示當前目錄及所有子目錄信息
[root@rehat root]# ls -Rl

NO4. 以時間排序顯示目錄,這在找最新文件有用
[root@rehat root]# ls -tl

NO5. 以文件大小排序
[root@rehat root]# ls -Sl

NO6. 顯示文件大小,並按大小排序
[root@rehat root]# ls -s -l -S

移動或更改文件/文件夾名稱的CentOS常用命令 mv 與 cp命令用法相似
NO1. 若移動目標文件已存在,要在移動之前,先備份原來的目錄文件
[root@rehat root]# mv -b test.txt test2/

這樣在 test2 下將有兩個文件 test.txt 及 text.txt~
其中 test.txt~ 是備份文件,test.txt是新的文件
NO2. 若移動目標文件已存在,但不想彈出是否覆蓋的提示,直接覆蓋
[root@rehat root]# mv -f test.txt test2/

NO3. 當源與目標都擁有同一個文件,若源文件比目標新則移動,否則不移動
[root@rehat root]# mv -u test.txt test2/

NO4. 更改文件名稱
[root@rehat root]# mv test.txt test2.txt

NO5. 更改目錄名稱
[root@rehat root]# mv /test2 /test2_2[/size]

創建/改變文件系統的CentOS常用命令
NO1. 創建文件系統類型
[root@rehat root]# umount /dev/sdb1
[root@rehat root]# mkfs -t ext3 /dev/db1
[root@rehat root]# mount /dev/sdb1 /practice

改變文件或文件夾許可權的CentOS常用命令chmod
NO1. 將自己的筆記設為只有自己才能看
[root@rehat root]# chmod go-rwx test.txt
或者
[root@rehat root]# chmod 700 test.txt

NO2. 同時修改多個文件的許可權
[root@rehat root]# chmod 700 test1.txt test2.txt

NO3. 修改一個目錄的許可權,包括其子目錄及文件
[root@rehat root]# chmod 700 -R test

改變文件或文件夾擁有者的CentOS常用命令
chown 該命令只有 root 才能使用
NO1. 更改某個文件的擁有者
[root@rehat root]# chown jim:usergroup test.txt

NO2. 更改某個目錄的擁有者,並包含子目錄
[root@rehat root]# chown jim:usergroup -R test

查看文本文件內容的CentOS常用命令cat
NO1. 查看文件內容,並在每行前面加上行號
[root@rehat root]# cat -n test.txt

NO2. 查看文件內容,在不是空行的前面加上行號
[root@rehat root]# cat -b test.txt

NO3. 合並兩個文件的內容
[root@rehat root]# cat test1.txt test2.txt > test_new.txt

NO4. 全並兩具文件的內容,並追回到一個文件
[root@rehat root]# cat test1.txt test2.txt >> test_total.txt

NO5. 清空某個文件的內容
[root@rehat root]# cat /dev/null > test.txt

NO6. 創建一個新的文件
[root@rehat root]# cat > new.txt 按 CTRL + C 結束錄入

編輯文件文件的CentOS常用命令vi
NO1. 新建檔案文件
[root@rehat root]# vi newfile.txt

NO2. 修改檔案文件
[root@rehat root]# vi test.txt test.txt 已存在

NO3. vi 的兩種工作模式:命令模式,編輯模式
NO4. 進入 vi 後為命令模式,按 Insrt 鍵進入編輯模式
按 ESC 進入命令模式,在命令模式不能編輯,只能輸入命令
NO5. 命令模式常用命令
:w 保存當前文檔
:q 直接退出 vi
:wq 先保存後退出 。
:q! 強制不保存退出

創建目錄的CentOS常用命令mkdir
NO1. 在當前路徑創建一級目錄
[root@rehat root]# mkdir test

NO2. 在當前路徑創建多級目錄
[root@rehat root]# mkdir -p mytest/test1/test1_1

NO3. 在創建目錄的同時給新建的目錄賦許可權
[root@rehat root]# mkdir -m 777 testmod

這樣任何人對此目錄都有任何許可權
復制文件與文件夾的CentOS常用命令cp
NO1. 復制指定目錄的文件到當前目錄,並重命名
[root@rehat root]# cp ~/.bashrc bashrc_bak

NO2. 強制復制指定目錄的文件到當前目錄,而不管當前目錄是否含有該文件
[root@rehat root]# cp -f ~/.bashrc bashrc

NO2. 復制指定目錄到當前目錄
[root@rehat root]# cp -r /root/test .
[root@rehat root]# cp -r /root/test/ .

兩者效果一樣,在復制目錄時,會將源路徑的最後一級目錄全部復制過去,包括它本身。
NO3. 復制指定目錄的文件到指定目錄
[root@rehat root]# cp ~/.bashrc /bak/.bashrc

NO4. 在復制時將源文件的全部屬性也復制過來。若不指定參數,則目標文件與源文件屬性可能不一致。
[root@rehat root]# cp -a ~/.bashrc /bak/.bashrc

NO5. 若兩個文件夾要保證同步,一個文件的改了,另一個文件也跟著改,但是要保證兩個文件的文件都是最新的。
[root@rehat root]# cp -u /src/.bashrc /bak_src/bashrc

建立鏈接文件,包括硬鏈接與軟鏈接的CentOS常用命令ln
NO1. 建立類似於 Windows 的快捷方式
[root@rehat root]# ln -s test.txt test.txt_slnk

NO2. 當想備份一個文件,但空間又不夠,則可以為該文件建立一個硬連接。這樣,就算原文件刪除了,只要該 鏈接文件沒被刪除,則在存儲空間里還是沒有被刪除。
[root@rehat root]# ln -l test.txt test.txt_hlnk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cpu
more /proc/cpuinfo | grep "model name"
grep "model name" /proc/cpuinfo
[root@localhost /]# grep "CPU" /proc/cpuinfo
model name : Intel(R) Pentium(R) Dual CPU E2180 @ 2.00GHz
model name : Intel(R) Pentium(R) Dual CPU E2180 @ 2.00GHz

如果覺得需要看的更加舒服
grep "model name" /proc/cpuinfo | cut -f2 -d: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內存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 cut -f2 -d: free -m |grep "Mem" | awk '{print $2}'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cpu是32位還是64位 查看CPU位數(32 or 64)
getconf LONG_BIT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當前linux的版本
more /etc/redhat-release
cat /etc/redhat-release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內核版本
uname -r
uname -a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當前時間
date上面已經介紹如何同步時間了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硬碟和分區
df -h
fdisk -l

也可以查看分區
-sh

可以看到全部佔用的空間
/etc -sh

可以看到這個目錄的大小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安裝的軟體包,查看系統安裝的時候裝的軟體包
cat -n /root/install.log
more /root/install.log | wc -l

查看現在已經安裝了那些軟體包
rpm -qa
rpm -qa | wc -l
yum list installed | wc -l

不過很奇怪,我通過rpm,和yum這兩種方式查詢的安裝軟體包,數量並不一樣。沒有找到原因。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鍵盤布局
cat /etc/sysconfig/keyboard
cat /etc/sysconfig/keyboard | grep KEYTABLE | cut -f2 -d=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selinux情況
sestatus
sestatus | cut -f2 -d:
cat /etc/sysconfig/selinux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ip,mac地址
在ifcfg-eth0 文件里你可以看到mac,網關等信息。
ifconfig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grep IPADDR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grep IPADDR | cut -f2 -d= ifconfig eth0 |grep "inet addr:" |awk '{print $2}'|cut -c 6- ifconfig | grep 'inet addr:'| grep -v '127.0.0.1' | cut -d: -f2 | awk '{ print $1}'

查看網關
cat /etc/sysconfig/network

查看dns
cat /etc/resolv.conf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默認語言
echo $LANG $LANGUAGE
cat /etc/sysconfig/i18n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所屬時區和是否使用UTC時間
cat /etc/sysconfig/clock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主機名
hostname
cat /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主機名就是修改這個文件,同時最好也把host文件也修改。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開機運行時間
uptime
09:44:45 up 67 days, 23:32, ...

看來剛才確實是網段的問題,我的機器還是67天前開機的。
系統資源使用情況
vmstat 1 -S m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0 0 233 199 778 0 0 4 25 1 1 3 0 96 0 0 0 0 0 233 199 778 0 0 0 0 1029 856 13 1 86 0 0

刪除文件的CentOS常用命令rm
NO1. 刪除當前目錄的文件
[root@rehat root]# rm test.txt

NO2. 強制刪除當前目錄的文件,不彈出提示
[root@rehat root]# rm -f test.txt

NO3. 強制刪除整個目錄,包括目錄與文件全部刪除,需要管理員許可權
[root@rehat root]# rm -r -f test

刪除文件夾的CentOS常用命令rmdir
NO1. 刪除一個空目錄
[root@rehat root]# rmdir emptydir

NO2. 刪除多級空目錄
[root@rehat root]# rmdir -p emptydir/d1/d11

掛載文件系統與卸載文件系統的CentOS常用命令
mount / umount
NO1. 掛載光碟機
[root@rehat root]#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NO2. 掛載光碟機,支持中文
[root@rehat root]# mount -t iso9660 -o 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dev/cdrom /mnt/cdrom

NO3. 掛載 Windows 分區,FAT文件系統
[root@rehat root]# mount -t vfat /dev/hda3 /mnt/cdrom

NO4. 掛載 Windows 分區,NTFS文件系統
[root@rehat root]# mount -t ntfs -o iocharset=cp936 /dev/hda7 /mnt/had7

No5. 掛載 ISO 文件
[root@rehat root]# mount -o loop /abc.iso /mnt/cdrom

NO6. 掛載 軟碟機
[root@rehat root]# mount /dev/fd0 /mnt/floppy

NO7. 掛載閃盤
[root@rehat root]# mount /dev/sda1 /mnt/cdrom

NO8. 掛載 Windows 操作系統共享的文件夾
[root@rehat root]# mount -t smbfs -o username=guest,password=guest //machine/path /mnt/cdrom

NO9. 顯示掛載的文件系統
[root@rehat root]# mount
[root@rehat root]# cat /etc/fstab 顯示系統啟動自動載入的文件系統
[root@rehat root]# cat /etc/mtab 顯示當前載入的文件系統

❾ 如何查看linux用戶主目錄下的文件

在沒有圖形界面的Linux中需要查看一個文件的內容,這里分享下查找方法。

1、首先在電腦中打開Putty軟體,連接上Linux,如下圖所示。

❿ linux 中設置IP,子網掩碼,網關,DNS的命令是什麼

用root用戶身份
命令是 ifconfig

但是要修改這些配置,一般要修改 /etc/sysconfig/networking下的配置文件

配置網卡一般修改 ifcfg-eth0這個文件

#ifconfig eth0 172.16.1.28/24

具體的可以用 # man ifconfig 來查看用法

熱點內容
doge英雄聯盟表情包下載 發布:2025-08-26 15:53:51 瀏覽:527
中國區塊鏈CC 發布:2025-08-26 15:51:47 瀏覽:471
在元宇宙買頭像的外國明星 發布:2025-08-26 15:03:49 瀏覽:869
區塊鏈物聯網影響 發布:2025-08-26 14:58:50 瀏覽:208
金電聯行與區塊鏈 發布:2025-08-26 14:35:33 瀏覽:90
2021年元宇宙龍頭股 發布:2025-08-26 14:05:09 瀏覽:235
買trx還是買btt 發布:2025-08-26 14:00:38 瀏覽:86
拉力帶和trx有什麼區別 發布:2025-08-26 13:48:24 瀏覽:603
mgdbtc 發布:2025-08-26 13:42:44 瀏覽:815
區塊鏈技術龍頭公司 發布:2025-08-26 13:38:51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