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武區塊鏈鐵礦石
『壹』 我國的鐵礦石,真的是大部分從國外進口的嗎
我國鐵礦石的進口依賴度達到80%左右,無論是從進口產值還是依賴比例上,都可以說算是我國依賴度最高的商品之一。
根據Refinitiv的船舶跟蹤數據顯示,在2020年的12個月里,中國大陸地區(不包括我國的台灣地區)通過海運進口了11.04億噸鐵礦石。2019年的同期的進口量為10.36億噸,同比增長6.5%,佔到全球鐵礦石總貿易中的73%之多,也就是說再2020年,全球開采出來的7成鐵礦石都運往了中國。
而在中國的進口國方面,目前主要是澳大利亞和巴西,其中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份額佔到2020年中國進口份額的66%。
我國雖然也有較為豐富的鐵礦資源,但整體品味較低,開采成本高,無競爭優勢。疊加我國環保高壓政策,督促鋼廠偏向高品位鐵礦石的采購以獲得更高的得鐵率,所以我國自產鐵礦石產量非常有限。
全球鐵礦石產量居前的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中國和印度。但是俄羅斯和印度控制鐵礦石出口,而中國由於開采成本過高長期處於較低產量位置,所以澳大利亞和巴西成為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方,其中兩國的4大礦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控制了70%的全球鐵礦石貿易,已經形成高度集中的寡頭壟斷局面。
『貳』 我國和世界供應商之間,什麼時候實現人民幣跨境結算
據相關媒體5月11日的報道,我國最大的鋼鐵集團寶武鋼鐵宣布,他們已經與澳大利亞力拓集團完成了首單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業務,金額超過了1億元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我國分別在1月和4月與巴西以及另外一家澳大利亞企業實現了用人民幣結算。截止到目前,我國已與世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之間,均已實現了人民幣跨境結算。
不過,這僅僅只是人民幣真正國際化的一小步而已,相信在目前打下的基礎之上,我國會逐步用人民幣取代美元來進行結算,進一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同時,也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一種新的貿易結算方式 和外匯儲備的選擇,對於各國來講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叄』 鐵礦石暴漲多少
據央視財經報道,11日鐵礦石主力合約的期貨價格一度突破千元大關,漲到每噸1042元,日內最高漲幅9.92%,創下上市以來最高價格,鐵礦石現貨價格也已經站上千元大關。價格已突破歷史高點,據了解,一些貿易商現在都不敢拿貨了,恐高情緒濃厚,生怕價格會突然調頭向下。
在調查中發現,此輪鐵礦石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市場貨源緊缺。全球4大礦山不同程度出現供應偏緊的局面,同時南非秘魯等鐵礦石供應國上半年均因為疫情原因短期停產增量有限。
同時近期美元持續貶值,海外通脹情緒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而面對高企的原材料價格,鋼鐵企業面臨巨大成本壓力,眼下進入冬季,市場需求已經出現大幅下滑,面對高額的成本,企業也開始選擇國內礦石平抑進口礦石的價格。
(3)寶武區塊鏈鐵礦石擴展閱讀:
中鋼協近期針對鐵礦石價格上漲有過三次新聞:
第一次是12月6日, 中鋼協表態認為,近期鐵礦石價格大漲偏離供需基本面,存在貿易商招標異常助推指數上漲、期貨市場臨近交割月多頭逼倉等人為製造市場緊張行為,呼籲相關監管部門盡快介入。
第二次是12月10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與必和必拓鐵礦全球營銷副總裁Rod Dukino、鐵礦全球營銷高級經理Rohan Roberts、中國區總裁王躍奎等舉行視頻會議,就上周五鐵礦石價格單日上漲7.5美元/噸的情況進行了詢問,必和必拓進行了解釋和說明,並表示願意與鋼鐵協會加強溝通與交流,共同促進鐵礦石市場的公開、透明。
第三次是11日下午,這一次中鋼協採取行動,組織中國寶武、沙鋼、鞍鋼、首鋼、河鋼、建龍等鋼鐵企業召開鐵礦石市場座談會,就近期市場運行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肆』 寶武鋼鐵集團的采購制度是怎樣的
寶鋼與武鋼合並後,部分核心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將大幅提升,如二者取向硅鋼的市場佔有率達到70%,高端汽車板市場佔有率約60%。合並後公司不僅可以避免競爭,還可以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鋼鐵製造能力。另外,合並後的公司產能超過7000萬噸,躍居全國第一,對於鐵礦石的需求約1億噸,約佔全球鐵礦石貿易總量的7%,在原材料的采購方面,該公司將更有議價能力。在去產能的背景下,寶鋼和武鋼可謂捷足先登,在提高市場佔有率、 整合資源、控製成本、技術創新等各方面都會獲得發展先機。同時,該公司採取多種措施積極削減成本,取得了積極效果,預計相關降本增效措施將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固化。
統一策劃製造、采購、銷售、研發以及管理,統一國際化路徑,打造一支理念相同、技能業績一流、嚴格苛求創新、知行合一執行力強的員工隊伍。
『伍』 網路用語厲害了人民幣是什麼意思
越來越有國際范兒了!
第五大國際支付貨幣、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第八大外匯交易貨幣……這說的就是人民幣!
第五大國際支付貨幣
8月14日,央行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9年人民幣國際化再上新台階。據最新統計數據,人民幣在主要國際支付貨幣中排第5位,市場份額為1.76%。
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
人民幣作為國際融資貨幣的吸引力正在逐步顯現。
報告指出,調查顯示,約有82%的受訪境外工商企業表示,當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流動性較為緊張時,將考慮使用人民幣作為融資貨幣,這一比例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高。75%的受訪境外工商企業願意考慮在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中使用人民幣作為貿易融資貨幣。
第八大外匯交易貨幣
2019年,全球人民幣外匯交易穩步增加。根據BIS發布的2019年4月最新數據(三年一次),全球交易最活躍貨幣中人民幣排名第八位,在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中排名第一。
全球人民幣日均交易量從2016年的2020億美元增至2840億美元,交易量佔全球外匯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4%上升至4.3%。
人民幣和美元。
提升人民幣可自由使用水平
報告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市場驅動下水到渠成的過程。近年來,人民幣跨境使用保持快速增長,特別是今年以來在新冠疫情沖擊全球貿易、金融及經濟的背景下,人民幣跨境使用仍保持韌性並呈現增長。
中國央行表示,未來,將繼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堅持市場化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一是堅持市場驅動。探索推進更高水平的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消除境內外限制人民幣使用的障礙,為人民幣與其他主要可兌換貨幣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二是繼續推動國內金融市場開放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幣投資境內債券和股票。三是引導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發展。提升人民幣可自由使用水平,促進離岸與在岸市場良性互動、深度整合。四是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做好逆周期調節,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