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什麼是擴容

區塊鏈什麼是擴容

發布時間: 2021-04-18 04:08:51

A. 區塊鏈信息越來越大怎麼辦

區塊鏈網路信息增加勢必需要擴容,但並不僅僅局限在BTC一條公鏈上,無論哪條公鏈發展到一定階段都需要有擴容技術支持網路,因此,可以說擴容是區塊鏈方案落地的必備環節。
區塊鏈擴容是大勢所趨,但在具體操作上存在分歧,針對區塊鏈架構的不同層次,業內已提出多套擴容解決方案:一是針對區塊鏈數據底層,優化數據傳輸協議,不改變區塊鏈的上層架構,提升可拓展性,如區塊鏈0層擴容方案Bloxroute;二是針對區塊鏈基礎協議,改變數據結構、共識演算法提升延展性,例如DAG(有向無環圖)、分片、DPOS演算法等;三是針對應用層面,如側鏈、子鏈、狀態通道-閃電網路等方案,將部分鏈上交易轉移到鏈下執行,減輕鏈上處理壓力,提升整體效率。

B. 區塊鏈解決了什麼問題

如果用一句話說明就是:去中心化。
區塊鏈(Blockchain)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
優點:
1)演算法簡單,容易實現;
2)節點間無需交換額外的信息即可達成共識;
3)破壞系統需要投入極大的成本。
缺點:
1)浪費能源;
2)區塊的確認時間難以縮短;
3)新的區塊鏈必須找到一種不同的散列演算法,否則就會面臨比特幣算力攻擊;
4)容易產生分叉,需要等待多個確認;
5)永遠沒有最終性,需要檢查點機制來彌補最終性。

C. 區塊鏈擴容是什麼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並沒有特意限制區塊的大小,區塊最大可以達到 32MB。當時,平均每個區塊大小為 1-2KB,有人認為區塊鏈上限過高容易造成計算資源的浪費,還容易發生 DDOS 攻擊。因此,為了保證比特幣系統的安全和穩定,中本聰決定臨時將區塊大小限制在 1MB。那時比特幣的用戶數量少,交易量也沒有那麼大,並不會造成區塊擁堵。 2013年至今,比特幣價格直線飆升,用戶越來越多,比特幣網路擁堵、交易費用上升的問題逐漸涌現出來。比特幣社區開始探索如何給比特幣「擴容」,即通過修改比特幣底層代碼,從而達到提高交易處理能力的目的。而從2013年隨著用戶的增多,以火幣為代表的的交易平台在其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D. 什麼是區塊鏈擴容

擴容,是當某個容器或承載物不足以支撐或承載現有事物需求時,我們通過擴大容器的容量或承載物的體積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從而緩解當前容器或承載物所受壓力的一種手段。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並沒有特意限制區塊的大小,區塊最大可以達到32MB,當時平均每個區塊大小為1~2KB。
時比特幣用戶少,交易量也沒有那麼大,並不會造成區塊擁堵,然而2013年至今隨著比特幣價格的直線上升,用戶越來越多因此造成比特幣網路擁堵,用戶交易費用上升的問題逐漸涌現出來。
到現在,比特幣區塊鏈上最高時有幾十萬筆交易積壓,比特幣的平均交易費用比 2010 年 9 月上漲了 376 倍,每秒 7 筆交易的處理速度已經明顯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比特幣社區開始探索如何給比特幣「擴容」。
通過修改比特幣底層代碼,從而達到提高交易處理能力的目的。
比特幣擴容本身發展和設計方案有兩種,即第一層和第二層擴容技術。
· 第一層擴容技術即改進區塊鏈自身,把區塊鏈自身變得更快、容量變得更大,總的來說就是改變區塊鏈共識部分的內容。
· 第二層擴容技術目的是把計算移到鏈下,即通過側鏈的技術加以解決問題。
擴容協議及結局
擴容協議一般需要礦工們的支持,大致可以分為修改區塊大小、軟分叉、硬分叉、隔離見證等方式。
以比特幣舉例:
比特幣現在分裂成為大區塊Bitcoin Cash(BCH)和隔離見證。隔離見證現在是市場上公認的比特幣,而大區塊幣被冠名為比特現金。可以預見的往後的發展方向,比特幣將會以鏈下交易為主。包括閃電網路、側鏈。這兩個新東西目前不成熟,但是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
比特幣將會大量發展隔離見證交易,並在隔離見證的基礎上做更多的衍生技術。最有可能是以技術推動比特幣往前發展。
比特現金將會以鏈上交易為主,重點發展貨幣功能,以降低交易摩擦為主要方式,以獲利更廣泛的鏈上用戶量為主要發展方向。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E. 什麼是比特幣的擴容為什麼要擴容

每個區塊大小是一兆,大概能容納一千多條交易的信息,如果你上一個比特幣區塊鏈瀏覽器上去觀看的話,你會查到現在每一個區塊大概都是一兆左右,已經達到了區塊容量的上限,如果比特幣的網路的轉賬越來越多,很多交易就不會在交易發生後第一個發生的區塊被打包和確認。可能要等好幾個區塊或者時間更長,在比特幣的歷史上曾經遭遇過幾次粉塵攻擊,其中就有很多交易者在交易所(幣匯)製造大量的小額轉賬,粉塵攻擊就是有人製造出大量的小額轉賬,使得網路中有大量的待確認的交易,導致正常的轉賬不能夠被確認,確認時間被延遲,影響網路的正常運轉。
很多交易者的交易等待兩天或者是更久才得到確認,雖然粉塵攻擊是非常極端的例子,但是看現在的比特幣的網路,正常的轉賬量,已經遠遠超出了他能夠承受的最大的容量,每個區塊大小現在都是一兆,所以擴大比特幣區塊容量,突破現有一兆大小的限制,這個過程叫做擴容。

F. 區塊鏈擴容是什麼

1分鍾了解比特幣擴容問題的前世今生。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並沒有特意限制區塊的大小,區塊最大可以達到 32MB。
當時,平均每個區塊大小為 1-2KB,有人認為區塊鏈上限過高容易造成計算資源的浪費,還容易發生 DDOS 攻擊。因此,為了保證比特幣系統的安全和穩定,中本聰決定臨時將區塊大小限制在 1MB。
那時比特幣的用戶數量少,交易量也沒有那麼大,並不會造成區塊擁堵。 2013 年至今,比特幣價格直線飆升,用戶越來越多,比特幣網路擁堵、交易費用上升的問題逐漸涌現出來。
比特幣社區開始探索如何給比特幣「擴容」,即通過修改比特幣底層代碼,從而達到提高交易處理能力的目的。

G. 潘志彪:比特幣區塊鏈擴容為什麼選擇2MB

雖然大家對於擴容提出來各種方案,但基本可以劃分為兩類:長期規則派與短期擱置派。長期派偏理想、規則型,一口氣敲定便不再折騰,典型代表BIP101/103,設定一個增長規則,便不再調整。短期派則認為未來不可預測,固定的規則過於簡單暴力的解決問題,希望設置一個短期數年方案暫時先避開,擱置至未來解決,代表為BIP100,但由於投票過程復雜,後簡化為BIP102/109等,而BIP248則一口推遲至2020年,近幾年就簡單採取翻番增長。
自2015年06月以來,經過了大半年來的大范圍的反復討論,目前長期規則派基本完敗。2015 年12月比特幣香港擴容會議由Pieter Wuille提出了隔離見證(Segregated Witness)之後,擴容問題甚至已經簡化為僅升級至2MB,但陷入了關於實施時間點的爭論之中。
一個看似簡單的擴容技術問題,卻引發比特幣社區花了大半年時間,開了數次全球技術會議、私下打無數口水仗,卻依然未有明確定論。其背後深刻原因是,區塊限制值上調是無法真正解決比特幣擴容問題的。
不過,有一些項目確實自建區塊鏈,例如以太坊、DECENT。

H. 區塊鏈分片擴容技術現在發展到什麼階段了

分片技術是開發人員用來提高交易吞吐量的幾種常見方法之一
簡單地說,分片就是一種在點對點網路中分割計算能力和存儲工作負載的分區方式,分片後每個節點不再需要負責處理整個網路的交易負載,而僅需處理其所在分區(或稱分片)中的交易
與當前的區塊鏈相同,分片中包含的信息也是由多個節點共同維護的,從而保證了賬本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啟用分片後每個人仍然可以看到賬本中的所有信息,只不過人們不再需要處理和存儲所有的信息

熱點內容
調研組在調研btc天 發布:2025-05-18 04:19:18 瀏覽:556
數字貨幣ddm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8 04:14:59 瀏覽:266
怎麼算摩擦力的能量 發布:2025-05-18 04:13:26 瀏覽:694
幣印礦池dcr算力驟減 發布:2025-05-18 04:11:52 瀏覽:646
虛擬貨幣唯有茅台和比特幣 發布:2025-05-18 03:56:07 瀏覽:944
比特幣挖礦不是浪費錢 發布:2025-05-18 03:51:32 瀏覽:403
usdt如何賣出人民幣 發布:2025-05-18 03:43:08 瀏覽:417
元宇宙區塊鏈代幣yyz 發布:2025-05-18 03:42:28 瀏覽:419
測繪次新元宇宙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970
比特幣轉讓幣手續 發布:2025-05-18 02:37:53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