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言區塊鏈
㈠ 什麼是區塊鏈
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分類賬。
要理解這意味著什麼,我們首先要看一下它的對立面:一個集中的分類賬。因為區塊鏈技術是從金融開始的,下面我們也將使用銀行作為例子進行介紹。
以下是我們使用銀行借記卡交易的過程:
你可以在商店刷卡購買商品。
商家向你的銀行發送賬單,以獲得商定的金額。
你的銀行會驗證你是否可能授權購買。
銀行將錢匯給商家。
最後,銀行在其分類賬中記錄了這些信息。
這里涉及很多技術,但基本上就是這樣。最後一步很重要 - 銀行記錄了客戶所做的所有交易。這個分類賬一直回到銀行做的第一筆交易。
該分類賬由銀行保管,維護和監管。你可以在自己的在線銀行帳戶中閱讀,但無法對其進行更改。銀行完全控制。如果它決定做出改變,那麼你無能為力。
至關重要的是,如果黑客能夠訪問銀行的分類賬,那就可能導致很多問題。他們可以更改帳戶余額,使其看起來像某些交易從未發生過,等等。
這就是分布式賬本如此酷的原因。
區塊鏈網路可視化
如果銀行在分布式分類賬上運作,銀行的每個成員都會有一份分類賬的副本,每當銀行的任何成員進行購買時,他們都會告訴銀行的其他所有成員。
每個成員都將驗證事務並將其添加到分類帳(添加的記錄稱為「塊」)。這有一些重要的好處,因為沒有可以操縱記錄的集中許可權。黑客訪問一個分類帳不會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其他分類帳可以輕松驗證它。
另一方面,它需要大量的工作。簡而言之,第二個系統是區塊鏈(至少在財務方案中)。
如上所述,區塊鏈是一個分散的交易清單。如果我發送小明2個比特幣,我會向網路中的每個人發送一條消息,說「我正在發送小明2個比特幣」,他們都會記錄交易。
區塊鏈的未來,它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關於區塊鏈,有一點很重要,它是公共資源,沒有人真正擁有它,因為每個人都擁有它。
區塊鏈不僅僅是科幻小說。我們不需要理解這項技術背後的機制,但你需要明白,它在未來20年裡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請記住,20年前,我們還在Netscape上瀏覽互聯網,使用最先進的摩托羅拉翻蓋手機,購買我們的第一台DVD播放機。當時,如果我們幻想電腦可以拿在手裡,在上面還可以買車、付款、看電影,那一定會被認為是天方夜譚。
雖然區塊鏈的影響可能不像互聯網那樣明顯,也不如手機那麼有形,但區塊鏈將切實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煩惱。比如中介坑人、交易拖延等。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中間商隨處可見,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這些中介不復存在,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將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幻想一下,到2040年,區塊鏈或將成為一種成熟的、應用廣泛的技術。當某一天,你離不開區塊鏈就像現在離不開互聯網一樣,你就會驚覺這種去中心化的記賬技術已化繁就簡,成為你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㈡ 區塊鏈是什麼意思
是一種數據結構(棧和隊列也是一種數據結構),既然他是一種數據結構,那區塊鏈的作用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組織並存儲數據。剩下的一些定語如「去中心化」、「分布式」這些無非就是對這種數據結構的修飾罷了。比特幣就是應用這種技術製作的數字貨幣。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什麼去中心化、分布式、不可篡改之類的名詞。說實話我剛開始由於姿勢水平不夠看到這些名詞的時候也是一頭霧水,《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一文給出如下定義: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鏈條的方式組合成特定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去中心化共享總賬(Decentralized shared ledger),能夠安全存儲簡單的、有先後關系的、能在系統內驗證的數據。廣義的區塊鏈技術則是利用加密鏈式區塊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自動化腳本代碼(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礎架構與分布式計算範式。想要形成一個鏈,那總得有頭吧,鏈頭的區塊學名叫做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前一個區塊稱為後一個區塊的父區塊,反之則稱為子區塊。所以,其實區塊鏈就長上面那樣,沒什麼神秘的。區塊鏈的技術原理並不復雜,但是他的『社會意義』卻是巨大的。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解決信任問題、降低信任成本的技術方案,其目的就是為了去中心化。
好了,這里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去中心化?這個名詞只要一提到區塊鏈就一定會被提到,所以你一定想知道去中心化到底是什麼。不急,在談去中心化之前,我們先談一下另一個詞——信任。1. 挖礦
什麼是挖礦?每增加一筆交易,即形成一個區塊的過程,就是所謂的挖礦。2. 廣播如果我們想要新增一筆交易(也就是在區塊鏈中新增一個區塊),我們需要廣播到整個區塊鏈網路中,讓所有的節點都承認這條記錄 。區塊鏈的廣播機制
下圖畫出了區塊鏈廣播機制的一個流程:節點A收到一個區塊,對其進行驗證並將其廣播給其附近的區塊;節點B收到inv消息後,如果他之前沒有接收過這個區塊,則向節點A發送一個getdata消息;
節點A收到getdata消息後,就會把區塊和交際記錄的具體信息發送給節點B。此時節點B也就收到了一個區塊,重復1、2、3操作給其附近的區塊的。3. 記錄
一旦A節點新增一條記錄並廣播到網路中,網路中的其他節點如B、C、D等都會在自己的小本本上新增這條記錄。一旦記錄,之後就不可撤銷,且不能隨意銷毀。
㈢ 區塊鏈公鏈都有哪些
區塊鏈有公有區塊鏈、聯合(行業)區塊鏈、私有區塊鏈。公鏈有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比特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以太坊。
區塊鏈為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區塊鏈(Blockchain),為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3)契言區塊鏈擴展閱讀
根據區塊鏈網路中心化程度的不同,分化出3種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區塊鏈:
1、全網公開,無用戶授權機制的區塊鏈,稱為公有鏈;
2、允許授權的節點加人網路,可根據許可權查看信息,往往被用於機構間的區塊鏈,稱為聯盟鏈或行業鏈;
3、所有網路中的節點都掌握在一家機構手中,稱為私有鏈。
聯盟鏈和私有鏈也統稱為許可鏈,公有鏈稱為非許可鏈。
區塊鏈特徵
1、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體設施,沒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體的區塊鏈本身,通過分布式核算和存儲,各個節點實現了信息自我驗證、傳遞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徵。
2、開放性。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獨立性。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類似比特幣採用的哈希演算法等各種數學演算法),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干預。
4、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點的51%,就無法肆意操控修改網路數據,這使區塊鏈本身變得相對安全,避免了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5、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規范要求,單從技術上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開或驗證,信息傳遞可以匿名進行。
㈣ 區塊鏈為什麼突然就火了
區塊鏈火了!火得都快沒有朋友了!這幾天被各種區塊鏈科普段子刷屏就像前兩年講眾籌和股權,原始股一樣,你出門跟人嘮嗑,你不講點區塊鏈別人都不好意思跟你嘮下去了教科書式解釋:用分布式資料庫識別、傳播和記載信息的智能化對等網路。是一個由不同節點共同參與的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是開放式的賬簿系統(ledger)。
微信組局中的「規則定下來後,大家自發登記」,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去中心化,沒有任何單一用戶能夠控制它」。微信組局中的「在微信群里登記情況」,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點對點對等網路」。微信組局中的「只要聯網就能得知最新進展」,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博弈機制」。
㈤ 區塊鏈主鏈等同於公鏈嗎謝謝
這個兩個不同的概念。區塊鏈按照不同標准,主要有3種分類:
(1)根據區塊鏈的網路范圍,可分為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
(2)根據區塊鏈對接類型,分為單鏈、側鏈與互聯鏈;
(3)根據區塊鏈部署的顯示環境,可分為主鏈和測試鏈。
主鏈可以理解為正式上線的、獨立的區塊鏈網路,而公鏈指任何人都可讀取的、任何人都能發送交易且交易能獲得有效確認的、任何人都能參與其共識過程的區塊鏈。
㈥ 什麼是區塊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