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區塊鏈公司
❶ 我在順豐快遞上班想轉回老家上班可以嗎
順豐快遞想要轉回老家上班,可以了解順豐在老家有沒有分公司,如果有,可以申請調過去;如果沒有,則沒辦法再順豐內部調動了,可以辭職在老家重新找。
服務網路
順豐覆蓋國內外的快遞網路,加之公司在智慧信息網方面的一貫重視和投入,最終形成「天網+地網+信息網」三網合一的綜合性物流服務網路,其獨特性、稀缺性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順豐在行業內的領先優勢。
天網
2009年,順豐航空成為我國首家民營貨運航空公司,現今已發展為國內全貨機數量最多的貨運航空公司,擁有「全貨機+散航+無人機「互為補充的天網體系。
無論從全貨機數量、航線數還是運輸能力均在業內保持領先。
地網
經過多年發展,依託於終端網點、中轉分撥網路、運輸隊伍、配送隊伍、客服團隊等資源,順豐已建成覆蓋全國的快遞網路,並向全球主要國家拓展。
通過密集干支線布局,多種噸位的營運車輛,並與高鐵資源合作,豐富陸運網路。倉儲網路覆蓋全國,為電商、食品冷運、醫葯冷運等多行業提供全場景的倉配一體化服務。
信息網
順豐通過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智能設備等綜合應用,自主研發了一套完整的智慧網平台,包括順豐物流各項核心營運系統、順豐地圖平台、大數據平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順豐速運
❷ 韌性成長的金融壹賬通,被低估了
2015年被稱作數字化商業時代開疆破土之年。移動互聯網產業正在從技術驅動進階到需求驅動階段。應用和模式創新成為這一階段的一大特徵。
這一年年初,騰訊金融雲誕生。緊接著,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下稱「 中國平安」,SH601318.SH )通過對旗下業務及人員的整合,推出了壹賬通金融 科技 有限公司(One Connect Financial Technology Co.Ltd.,下稱「 金融壹賬通 」,NYSE:OCFT)。
金融壹賬通是繼陸金所控股、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 科技 之後,中國平安孵化的又一家「獨角獸」企業,也是首家在美上市的子公司。
五年間,金融壹賬通經歷了更名、引資、上市,從最初的「三無」(無基礎客戶、無標准產品、無商業模式)狀態起家,成長為市值近80億美元的金融 科技 「獨角獸」。根據此前的規劃,金融壹賬通正在步入高速增長期的階段。
有年報數據作為印證:2月3日,金融壹賬通發布的上市以來首個完整會計年度的財報顯示,其毛利率正逐年提升,從2019年的32.9%增至2020年的37.5%,同比增長13.98%。毛利潤12.4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速達62.1%,遠超營收的增速。
在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的2020年,任何一項指標的正向增長得來皆不易。
在五年的發展歷程中,恐怕沒有哪一年比2020年讓金融壹賬通的高層們感觸深刻。「說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可能有點輕描淡寫。」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在2020年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經過五年的發展,金融壹賬通確立了清晰的產品戰略,產品線完成了從SaaS到IaaS的縱向全覆蓋,實現了「從零配件到整車製造」的轉型。
法國里昂證券、美銀美林、摩根士丹利、KeyBanc等國際投行在近期的最新報告中紛紛調高了金融壹賬通的目標價,維持「跑贏大盤」或「買入」評級。
摩根士丹利調研報告稱,從客戶獲取、風險管理到內部成本管控,金融 科技 將成為未來金融機構之間競爭差異化的關鍵領域之一。
2021年是金融壹賬通下一個五年的開啟之年。隨著數字化在金融業的滲透,金融壹賬通的發展充滿想像空間。
2020:韌性成長
近來企業界流行一個管理新理念——「韌性成長」(Resilient Growth),即指企業需要更加註重發展的質量,不再簡單追求速度快,而是更多著眼於可持續性發展,打造更加靈活的發展模式。
在充滿動盪的2020年,金融壹賬通亦在貫徹「韌性成長」理念,一個表現便是更加註重盈利能力的提升。「盡管困難重重,我們還是實現了42.3%的營收增長,凈利潤率增長超過30個百分點。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葉望春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盈利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來自於對經營成本的有效管控,提升原有業務的標准化程度,縮短實施時間,從而降低了人工成本。財報顯示,2020年其營業總成本佔比由2019年末的102.8%降至83.7%。其中,營銷費用為6.29億元,較2019年的6.36億元略有下降。與此同時,用於研發投入的總費用支出則同比增長16.8%至13.70億元。
另一方面則來得益於金融壹賬通對產品的升級。據了解,主動了淘汰低價值業務即純粹渠道類型的服務,進一步提升高價值業務的佔比。
高價值業務的佔比提升,不僅體現在毛利率上,也反映在頭部客戶的ARPU值(客均收入)的增長上。截至2020年,金融壹賬通優質客戶數從473家增至594家。
得益於其產品升級和成本控制,截至2020年,金融壹賬通的毛利潤增至12.43億元,同比增長62.1%;毛利率亦從2019年底的32.9%增長至37.5%,兩年來則增長了10個百分點。
通過加強費用精細化管理,金融壹賬通的凈虧損已從16.61億元收窄至13.54億元,凈虧損率同比下降29.8個百分點至42.7%,減虧了2.73億元。
金融壹賬通CFO羅偉傑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這些指標的變化,顯示金融壹賬通的產品升級成果顯著,「反映出公司運營能力強勁以及良好的成本控制。」
美銀美林報告則預測,金融壹賬通在2021財年的營收將同比增長至少42%,凈利潤率將實現兩位數的提升,「金融壹賬通優化的產品結構將推動其長遠的利潤增長」。
摩根士丹利則在調研報告中指出,預計金融壹賬通的收入在2021-2023年將保持40%復合年增長率,遠高於中美金融 科技 同行,看好金融壹賬通利潤率的持續增長,並實現可持續的高收入增長。
雲上的空間
金融壹賬通2020年財報顯示,第四季度營收中,來自雲服務的雲服務平台收入高達3.14億元,其中僅第四季度的這部分營收便有1.9億元,智能風控則在第四季度貢獻了1.13億元的收入。而這兩項被美銀美林和里昂證券報告認為是金融壹賬通營收增長的助推器。
近年來雲服務等新興業務崛起,金融雲成為金融 科技 領域的關鍵詞。作為面向金融機構的商業 科技 雲服務平台的金融壹賬通,雲服務業務亦是其重要發力點,在2019年二季度啟動該業務。2020年雲服務收入在營收中的佔比為9.48%,而在第四季度的佔比則高達17.75%。
完整的金融雲市場包括公有雲、私有雲或混合雲基礎設施,以及面向金融行業的雲平台、雲應用解決方案(軟體+服務)兩大部分。
金融壹賬通為全行業提供的則是IaaS(基礎設施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等全棧式雲服務,涵蓋其95%以上的業務公司,支撐80%的業務系統投產。
華爾街知名投行KeyBanc指出,金融壹賬通是TaaS提供商,主要在金融行業提供軟體+服務,順應了時代的數字化轉型浪潮,預計其雲服務將繼續快速增長。
KeyBanc則認為,隨著金融壹賬通在2021年繼續 探索 第三方客戶,來自非平安客戶的雲服務收入將有所增長,並會成為該細分市場的推動力,從而繼續推動金融壹賬通的業績增長。
美銀美林預測,基於國內金融機構對數字化的需求,雲服務的採用以及海外擴張的機會,將成為金融壹賬通中長期推動力和增長力。
「整車輸出」戰略升級
2020年金融壹賬通的戰略發生了一個重要變化,「橫向一體化、縱向全覆蓋」的「5+1」整車戰略從以往「零配件」模式轉型為「整車製造」。
所謂「5+1」是指「零售金融、企業金融、車險、人身險、投資+ Qamma」,從而實現對金融業垂直領域進行「全流程、端到端」的 科技 賦能。
在「整車式輸出」戰略升級的背後,是金融壹賬通16大產品線覆蓋了從營銷獲客、風險管理和客戶服務的全流程服務,以及從數據管理、智慧經營到雲平台的底層技術服務。
金融壹賬通戰略升級的邏輯則是,2020年「新基建」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金融基礎設施被視作金融的重要軟實力之一。
2020年初,在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的指導下,金融壹賬通參與打造了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台,與證監會 科技 監管局、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海南省金融局等簽署了系列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投身於「金融新基建」。
「整車輸出」戰略實施後,金融壹賬通不再只是單純提供產品,而是幫金融機構的客戶在定製化和集成化服務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從「零配件」服務進化為TaaS賦能者。
TaaS是數字經濟和價值網路中的基礎性服務。與BaaS提供純區塊鏈技術服務相比,TaaS封裝了區塊鏈技術和資產數字化法律合規性細節,從而為企業提供了統一簡潔的實物資產數字化應用介面。
一個成功的應用案例是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而推出的「廣東模式」:2020年1月2日,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台上線。這是由金融壹賬通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先進的區塊鏈、雲計算等重要底層技術,對廣東省1100多萬家企業信息進行全面採集、企業風險評價和畫像,以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經過2020年的運行,該平台已接入來自34個政府單位的250項政務數據,超過370家金融機構在平台發布金融產品超過1000款,服務企業數72萬家,累計實現融資額達377億元。
此外,金融壹賬通還與數字廣西集團共同組建了金融開放門戶(廣西)跨境金融數字有限公司,與招商局集團率先落地了「蛇口-順德組合港」項目。
區塊鏈作為新技術代表和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已被正式列入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並在2019年10月上升到國家戰略,2020年以來被多地列入重點建設項目。區塊鏈也是金融壹賬通整車戰略中的「1」部分。
早在2018年8月,金融壹賬通便參與到天津口岸區塊鏈驗證試點項目中,對區塊鏈技術在跨境貿易場景下的實踐應用進行探究和摸索。八個月後(2019年4月),天津口岸跨境貿易區塊鏈網路正式上線運行。2021年1月27日,伊利集團與金融壹賬通舉行上鏈簽約儀式,正式成為天津口岸跨境貿易區塊鏈網路的一員。
葉望春表示,為了抓住金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金融壹賬通持續鞏固底層技術基礎,通過不斷的創新、以多元化的產品來滿足金融機構數字化發展的更高需求。
如今,金融壹賬通已建立了智能銀行雲、智能保險雲、智能投資雲和開放平台,為銀行、保險、投資等全行業金融機構提供智能營銷、智能產品、智能風控、智能運營等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構建生態價值
處在競合之中的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在一點上是有共識的:構建金融 科技 生態圈是金融機構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路徑。
無論是垂直還是水平狀態的生態圈,其生態體系內資源的豐富性,對金融場景和金融客戶需求的理解能力,是衡量金融生態圈價值的指標,而這正是中國平安與金融壹賬通的優勢所在,是平安系生態圈的基本盤。
作為綜合金融集團——中國平安非常注重 科技 布局, 「金融+ 科技 、金融+生態」戰略下,不斷擴大其業務版圖,過往的積累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金融壹賬通的「原始財富」。
而經過五年的發展,金融壹賬通也開始在中國平安以外的市場漸漸發力。2020年,金融壹賬通在各個領域都有多個重大合作項目落地。比如,在保險領域與瑞士再保險就歐洲智能閃賠達成合作夥伴關系,與19家汽配商於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創配好夥伴」合作計劃。未來還將在車後市場汽配供應鏈、誠信維修網路及倉儲物流等領域展開多元化合作,結成戰略同盟,共同深耕車後配件市場。
打通金融 科技 研、產、用鏈條,在供給端「金融+ 科技 」融合發力,為業務發展提供不竭的「能量源」。在需求端以 科技 為紐帶深度融合「金融+行業」服務,強壯金融業務的「主動脈」,推動金融 科技 的「聚變」,這是金融壹賬通新五年發展的重大命題,也是其未來發展的空間。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在的金融壹賬通,股價被低估了。現在「上車」還來得及。
圖片:網路
❸ 周大福的發展背景
周大福(Chow Tai Fook)是中國珠寶市場的領先者。周大福(Chow Tai Fook)同時是最早進入中國二線、三線及四線城市的亞洲大型珠寶商之一。
周大福珠寶集團有限公司(「周大福」或「公司」)是中國內地及港澳領先的珠寶商。公司專友碧碰注於主流珠寶及名貴珠寶產品,包括珠寶鑲嵌首飾、鉑金 K金產品、黃金產品以及鍾表。公司之標志性品牌「周大福」(Chow Tai Fook)及80多年輝煌經營 歷史 乃其業務的關鍵競爭優勢,「周大福」(Chow Tai Fook)品牌代表的是信譽及貨真,其產品則以設計、質量及價值聞名。周大福(Chow Tai Fook)擁有廣泛的零售網路,珠寶首飾與鍾表零售點合共逾1,500個。集團有一套能達致有效營運監控的垂直整合業務模式。此模式能使集團對整體業務作出統一而緊貼的營運監控,范圍涉及原材料采購、設計、生產、市場推廣以及通過龐大的零售網路進行銷售。周大福(Chow Tai Fook)主要經營珠寶首飾零售,批發和製造業務。
周大福(Chow Tai Fook)銷售貨品種類繁多,款式新穎獨特,極具品味,包括999。9純金首飾、鑽石、寶石、玉器、南洋珍珠、日本養珠首飾等;公司更直接向義大利選購最流行之K金首飾;位於港澳區的周大福(Chow Tai Fook)更有代理世界名牌鍾表,為顧客帶來多元化之選擇。 [15] 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 公司 為周大福 集團 全資附屬 公司 ,專營周大福品牌 珠寶玉石 金飾 業務 ,是集原料采購、 生產設計 、 零售服務 的綜合性經營企業,擁有超過80年 歷史 ,是中國最著名及最具 規模 的珠寶首飾品牌。周大福珠寶為全球最大鑽石毛胚供貨商英國鑽石貿易公司DTC(Diamond Trading Company)全世界78個特約配售商(Sightholder)之一,獲直接配售天然鑽石原胚,在整個 大中華地區 屬首間獲得此殊榮的鑽石商,地位超然。此外,周大福亦成為國際礦業巨子Rio Tinto Group 旗下力拓鑽石公司Rio Tinto Diamonds的特選鑽石商(Select Diamantaire),地位等同特約配售商。在整個大中華地區,只有少數鑽石商同時獲得此兩項殊榮。周大福珠寶在 南非 設有兩間珠寶切割打磨工廠,同時也在中國開設切割打磨工廠及 珠寶首飾設計 製造工廠,每年生產各類首飾超過700萬件。 1 周大福主要經營珠寶首飾零售,批發和製造業務。周大福銷售貨品種類繁多, 款式 新穎獨特,極具品味,包括999.9純金首飾、 鑽石 、 寶好談石 、 玉器 、南洋 珍珠 、日本養珠首飾等;公司更直接向義大利選購最流行之K金首飾;位於港澳區的周大福更有代理世界名牌鍾慧搜表,為顧客帶來多元化之選擇。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在中國珠寶首飾行業里,每年銷售額占市場第一位。周大福珠寶在中國、馬來西亞、韓國等地共有超逾2000家連鎖店,並進一步擴張,提前完成在2016年將連鎖店數目擴張至超逾2000間的目標。現時,周大福珠寶每年銷售額達300億港元(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周大福全年收入達到了565.6億港元),市值逾1000億港元,聘用員工逾30000人,是中國最著名及最具規模的珠寶首飾品牌。隨著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珠寶市場潛力越見龐大,周大福珠寶亦將按年增加投資,匯聚各方人才,為創造華人第一珠寶品牌的目標而努力。
發展歷程
1929年 周大福第一家金店由周至元先生在廣州市河南洪德路創立,當時周大福主要經營傳統黃金飾品。
1938年 由於 國內戰爭 ,周大福 金行 陸續由廣州遷往澳門,並在澳門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開設了第一家金鋪。
1956年 周大福正式由 鄭裕彤 博士接手經營,同年首創999.9 黃金首飾 ,成為黃金首飾的成功典範。
1960年 鄭裕彤博士突破傳統金鋪的營運模式,率先預見到珠寶行業的發展前景,開始由單純的黃金轉向以鑽石為首的珠寶首飾生意,並將周大福珠寶金行改組為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
鄭裕彤博士 1964年 周大福於南非 約翰尼斯堡 開設鑽石琢磨廠,並於同年獲得全球最大鑽石原胚生產商 戴比爾斯 (De Beers)的配發專利權。
1973年 周大福成為 De Beers (現DTC國際鑽石商貿公司)全球125家(2008年篩選至78家)的國際權威鑽石商之一。
1984年 周大福在1956年首創的999.9純金首飾,在香港政府黃金製品立法中被規定為香港黃金首飾的成色標准。市場上也將周大福的黃金跟質量保證劃上了等號,成為香港消費者在尋找 黃金首飾 品的首選品牌。
1990年 周大福以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潤創新推行珠寶首飾「一口價」,現已成為了「貨真價實」的另一代名詞。
1998年 周大福於北京建國門貴友商場開設中國內地第一家專營店,並於同年在廣東順德成立中國營運管理中心,負責管理中國內地業務。從此,周大福在中國內地的業務進入高速發展期。
2001年 2001年8月13日,周大福與武漢國貿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於武漢合資成立了武漢新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以合資公司的形式展開了在中國內地業務的第一步。
2002年12月 周大福在廣州北京路步行街開設了中國內地的第100家專營店。同年,周大福作為珠寶首飾行業中唯一品牌,躋身「香港十大名牌」之列。
共2張 周大福圖冊 2003年 周大福中國營運管理中心於廣東省深圳市 沙頭角 正式成立。
2005年6月 "周大福"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7年周大福正式進駐馬來西亞市場。
周大福的里程碑 2008年 10月16日,周大福集團與 中華慈善總會 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 周大福慈善基金 」正式成立。12月12日,周大福舉行了「周大福美麗人生跨越80年」媒體酒會,迎接即將到來的品牌創立80周年,正式啟用全新巧克力品牌標識。 周大福logo 周大福全新品牌標志設計 時尚 簡約,將豐富經驗和無盡創意互相結合,帶領集團邁向國際化。中、英對照的品牌名稱,代表著中、西的緊密關系,突顯集團的國際形象。
2009年11月18日 周大福在 北京798 D-Park設計廣場隆重舉行了品牌80載華誕盛典。周大福集團主席 鄭裕彤 博士特別率周大福一眾董事來京,與各界名流貴賓800餘人,共同見證品牌80載輝煌歷程的非凡榮耀時刻,繪制2020年開設2000家分店的藍圖。
2010年3月27日 中國商業聯合會 、 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 召開的「2009年度(第十八屆)中國市場商品銷售統計結果新聞發布會」 暨「風雲2009,誰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頒獎盛典活動中,周大福珠寶品牌榮獲「2009年同類產品市場綜合佔有率第一位」,這是周大福連續六年在中國珠寶首飾市場綜合佔有率排名第一位,並同時獲得了「冠軍之星」的榮譽稱號。
2011年 10月1日,周大福宣布正式進軍 電子商務市場 ,推出其自有電子商務平台——周大福官方商城(CTFMall)。這是繼 淘寶商城 周大福官方旗艦店正式上線後,將傳統運營經驗融入電子商務領域的又一力作。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號:1929。
2014年 周大福第2000家門店於武漢光谷開幕.收購奢華鑽飾公司Hearts On Fire.
2016年 成為「上海金」定價機制參考價成員,推出T Mark品牌
2017年 推出品牌 SOINLOVE [21] 及MONOLOGUE
2018年 與 GIA攜手合作通過區塊鏈,提供數碼鑽石鑒定證書 [23] 收購勞倫斯集團(LORENZO GROUP)旗下珠寶品牌Enzo。
❹ 順豐快遞電話是4008111111還是95338
95338
(4)順德區塊鏈公司擴展閱讀:
順豐一向重視並積極投入建設各項智慧物流設施,涵蓋大數據及區塊鏈、AI智能決策、智慧物流地圖、自動分揀設備、智能硬體、物流無人機、數字化倉儲、智慧包裝、信息安全等多個方面。
截止2018年底,順豐已獲得及申報中的專利共有1,645項,軟體著作權649個。在國內快遞行業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專利覆蓋無人機、智能分揀、大數據運用、智慧物流網路建設、自動駕駛、包裝保鮮技術等物流核心、突破性領域,技術的應用和突破強力推動了對應物流環節中的運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