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柯達
① 全球市場共炒區塊鏈是真的嗎
一夜之間,區塊鏈就成為A股市場最為炙手可熱的主題。涉及區塊鏈的概念股頻頻漲停,惹得不少上市公司紛紛澄清相關業務,一些公司則在互動平台上披露相關業務進展,有意無意地「蹭上」了區塊鏈概念。
在外圍市場,區塊鏈概念也受到了資本的追逐。柯達推出自己的柯達幣(KodakCoin),一種提供給攝影師的加密貨幣,此消息一經公布,柯達的股票瞬間飆升,股價上漲至每股5.02美元,漲幅高達60%。另一家區塊鏈公司UBI Blockchain Internet——總部在中國香港的咨詢公司,去年股價累計暴漲超過1000%,今年1月8日則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凍結交易,時間從1月8日持續至1月22日。
② 如何通俗易懂得解釋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比特幣
說說區塊鏈的社會或者經濟意義吧。以前的很多科技,其實都是致力在「生產力」這一塊,比如說人工智慧,它是生產力的一種進步。而區塊鏈,對生產關系有很大的改進,致力的是生產關系。那麼為什麼這么說?
因為所謂的生產關系,其實就是人和人之間、商業夥伴之間,如何做生意。而這些東西,原來都是在人互相之間的認知過程中,並沒有用什麼特別的程序,把它程序化,或者量化。
比如我跟你現在是好朋友,我們就可以做生意,如果有人挑撥我們的關系,我們不是好朋友了,我們就不做生意了,即使我們做生意能夠賺錢,我們也不幹,因為大家互相之間已經沒有任何信任了。
而區塊鏈,它其實是由於數據都經過各方面節點的認證,同時備份,所以我的數據,是盡可能真實且肯定不能篡改的,那麼既然這樣,你相信我的數據,你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做一個程序編程,然後把這些數據,可以用來做什麼樣的商業合同、商業合作的這個「生產關系」,給程序化。這樣大家就相信數據,相信演算法編出來的程序,而由於你相信這個數據,相信這個程序,你就可以在這個程序上去開發各種APP,這些APP就是生產關系,就是到底去做什麼生意。這個就是:區塊鏈其實是對「生產關系」的一種重構。
③ 中國銀聯不會成為第二個柯達
進入6月份後,如步步升高的溫度一樣,註定是一個熱鬧非凡的時刻。股市裡撕逼愈演愈烈外,在支付領域或者說移動支付市場上也格外引人注目。支付寶、微信支付繼續高歌猛進,但最受關注的還是二維碼掃描技術在國內的祖師爺—中國銀聯的猛烈反撲引起社交媒體以及移動支付市場一陣漣漪。
銀聯最近新上了二維碼支付功能,並糾集了40多家銀行、一起搞了個「62」活動。這次活動規定:6月8日前用銀聯錢包綁卡消費,可以直接減免現金,最高打62折。最終有10萬商戶參與,線上線下全覆蓋。沒有消費門檻,掃碼或雲閃付立減返現,最高打62折。銀聯大哥也真是拼了。
從微博上了解到62活動後,第一印象是銀聯在求變求新,突破體制內制約與束縛,正變得越來越以客戶為中心,服務越來越接地氣。從中折射出銀聯這家曾被打上「壟斷」與「守舊」標簽的國有金融機構,市場化機制的活水與蓬勃動力正在噴涌注入。
說實在話,作為一個在國有金融打拚了37年的老金融,目睹了國有金融發展改革的全程,特別是這幾年在金融領域最迷茫的就是國有金融。作為國有金融企業的銀聯能夠如此求變求新,還真是不多見的。
只有真正把消費者放在心上,就不會遭到市場拋棄,就不會懼怕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的沖擊。因為,以消費者與客戶利益為中心,是任何企業生存的基石,所以如果銀聯堅持這樣的轉型思路,前景可期。
一、銀聯服務理念體現出的變化越來越清晰。
回味62活動,筆者認為,這是一次普惠利民的營銷盛宴,是普惠金融最新最潮的實現形式。活動雖然結束了,但62活動深入人心的餘音仍在繞梁,堅持下去,或有希望成為繼「雙11」之後又一個具有特色的全民普惠金融消費狂歡節。
通過這次活動,消費者感受到了銀聯聯合產業各方打造的滿滿誠意,體會到了銀聯這個傳統金融機構在客戶服務理念上的積極變化。如此接地氣的活動,也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點贊。筆者榮幸也曾耳濡目染一些生動事例。
北京某用戶從質疑銀聯到表揚銀聯就是典型案例。作為微博主的筆者注意到,95516官方微博發帖「我們要做到更好」被推至新浪微博熱搜榜。出於一個老金融對國有金融的變化由衷欣喜也轉評到:「以消費者與客戶利益為中心,是任何企業生存的基石!這次得給銀聯點個贊。能有如此謙卑、開放、進取的心態,和實實在在的行動體現,對體制內的機構而言,難能可貴!」之所以用了一句「這次給銀聯點個贊」是事出有因的。筆者曾經在撰文中對銀聯提出過善意的批評或者建議。不是筆者態度變化,而是銀聯在變,帶動筆者不得不變。
在二維碼掃描支付大行其道情況下,銀聯與華為、蘋果等手機廠商聯手多家銀行推出的雲閃付支付方式目的在於保證客戶方便的同時確保資金安全。然而,由於支付寶、微信的強勢,似乎銀聯雲閃付大有被邊緣化的趨勢。那麼,雲閃付到底怎樣?筆者一次偶然機會的體驗,積累了點發言權。一次在星巴克邊喝咖啡邊聊天,結賬時本來使用微信支付,但不知為何打開一直出錯。我就隨便說一句可以用Apple Pay支付,「當然可以「。我打開用ApplePay後有點小奇跡:基本是傻瓜操作,隨著提示走,幾秒鍾搞定。體驗非常之好。這么安全又便利的支付方式,不應該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既然消費者對二維碼掃描支付更加喜歡,銀聯拼了,已經進軍二維碼支付。5月27日,中國銀聯帶領40餘家商業銀行並拉上京東金融、美團點評,正式推出銀聯雲閃付二維碼產品,持卡人通過銀行、京東APP、京東金融APP、美團APP可以實現銀聯雲閃付掃碼支付。什麼叫做以客戶為中心?消費者習慣什麼,就給什麼;客戶喜歡吃什麼菜,就端上什麼菜,這就是以客戶為中心。
盡管此次銀聯推出二維碼支付,不過用戶使用微信、支付寶的支付習慣已經養成,也形成了一定的客戶粘性,轉向銀聯二維碼的概率能有多高?不少行業人士對此並不樂觀。但無論如何銀聯已經邁出步伐了,只要出發,遲早會達到終點。
有報道說,二維碼支付在國內最早是銀聯研發的。銀聯能否把失去的找回來,把優勢發揮出來,我們充滿期待!
二、銀聯已走上以擁抱移動互聯為核心的求變求新之路
銀聯以用戶為中心為消費者服務理念的變化,可以體現在近期一系列「動作」之中。銀聯內部組織架構優化。從公開消息得知,銀聯新的組織架構中新成立了七個主要部門:機構合作部、商業服務事業部、金融與民生事業部、銀聯錢包事業部、銀聯科技事業部、大數據部、企劃部以及兩大專項工作組:雲閃付專項工作團隊和無卡業務專項工作團隊新組織機構更加垂直與前端化。在此之前存在於銀聯十五年的市場拓展部、銀行服務部、產品部一直是銀聯組織架構中最重要的部門,但在新的組織架構中,這核心的三大部門全部被拆分,相關人員重新編排至新設立的前列的七大部門和兩大工作組中。
突出了銀聯破舊革新的姿態。其實組織優化突出在三個領域:市場消費者、移動互聯與大數據等新科技構架。當然,組織構架只是第一步,也僅僅是一個小開端,關鍵在於人員思想觀念與行動的徹底破舊革新,這里最關鍵的是管理層。
或許其市場化程度與互聯網公司相比還遠遠不夠,但在傳統金融機構中可以算是主動求新求變並付諸實際行動的楷模。這絕對不是溢美之詞。
在網上看到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先生的一篇文章,裡面的幾段話很值得回味:我們的前輩們堅守傳統但不守舊,擁抱創新但不狂熱。當前,無論是移動支付應用中的雲閃付實踐,還是區塊鏈、數字貨幣等前沿的探索,再到從賬戶分類分級管理衍生出的「卡基支付」向「賬基支付」創新,銀聯在擁抱時代變革的路上真的沒有怠惰!
三、以開放的心態擁抱市場必將贏得市場
作為一個老金融,確切地說是老國有金融,倍感目前國有金融所處的地位非常尷尬,面臨的兩難選擇比純粹的民企要多很多。市場競爭倒逼其必須面向市場,貼近客戶,向市場要資源要效益。而國企里的體制機制又存在許多制約其義無反顧走向市場的羈絆。
從中包括本君都對國有金融體系提出過言辭激烈的批評意見,當然也曾批評質疑過銀聯。但現在細細思量,銀聯能夠在國企固有體制下脫穎而出,求變求新的亮點閃爍,理解其走到如今的「難處」還是應該給其點贊。
經常出國的人士都知道,在國外購物支付你絕對離不開「銀聯」二字。目前在國外支付上銀聯甩支付寶、微信支付幾條大街,特別是在發達體的歐洲與美國。銀聯支付規范已經成為世界標准之一。
2017年,銀聯網路覆蓋160個國家和地區,交易總量已連續幾年居全球銀行卡組織之首。不懈的國際化,方有今日的「銀聯隨行,世界隨心」:覆蓋2000萬商戶和130萬台ATM。無論在金融企業還是支付領域,以及所有中國企業中,銀聯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毫不客氣的說,銀聯,就是中國國際化進程具體而微的縮影。從這一點上講,特別是身處歐洲、美國時,深切感到為銀聯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柯達被自己研發出的數碼技術打敗。有人擔心,銀聯是在國內最早研發二維碼,是二維碼的親爹,會不會最終也被二維碼掃描支付弄出局?現在看,這個擔心是多餘的。
④ 區塊鏈,比特幣是什麼真的假的
你好,比特幣是真的。歷史總是相似的。上世紀六十年代華爾街熱衷於投資電子股,因此股票名字里只要包含「electronic(電子)」,不管公司是做什麼的股價一律大漲。如今這種瘋狂的投機行為又回來了,這次的主角變成了區塊鏈。不管什麼公司,只要跟區塊鏈搭點邊就大漲,迅雷、人人、柯達、寺庫……A股市場上有近20隻概念股漲停。
⑤ 區塊鏈火了……可到底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火了……可到底什麼是區塊鏈
什麼是區塊鏈?
在網路上,區塊鏈的定義是: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What?請說人話,謝謝!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這句話是重點。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去中心化。
舉個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小王想找小周借一筆錢,但是小王借錢不還怎麼辦?這時候銀行大爺就出來了,人們通過銀行完成借錢的過程。這里銀行扮演的就是一個中心的信用中介,就和你去淘寶買東西一樣,淘寶這里扮演的也是一個中心中介平台。去中心化就是不通過銀行直接完成交易,但是沒有信用中心,怎麼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這個時候小王想了一個法子,他直接在人群中大喊:小王借了小周500塊。於是人群中每一個聽到的人,張三、李四、王五、趙六都表示:我聽到了,小王借了小周500塊。並把這句話記在自己的個人賬本上,每個賬本按照規則連在一起,小王想要賴賬就是不可能的。
最後那個公認的賬本也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後續加入的路人都會從公認的賬本那裡繼續記賬。
圖片來自知乎用戶——汪樂-LaiW3n
總的說來,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公共賬本,任何人都可以對這個公共賬本進行核查,但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們,會共同維持賬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來進行修改,這背後有非常精妙的設計。
很多人把區塊鏈等同於比特幣,其實不是的。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在沒有任何中心化機構運營和管理的情況下,多年運行非常穩定,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所以有人注意到了它的底層技術,把比特幣技術抽象提取出來,稱之為區塊鏈技術,或者分布式賬本技術。
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成功應用罷了。另外還有很多人把ICO和區塊鏈劃等號也是錯誤的,區塊鏈只是一種技術,而ICO是通過這一技術完成的項目。
區塊鏈有多火
其實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架構早就被人們熟知,為什麼2018才過兩個星期又爆火,這就不得不提到著名投資人徐小平了。
徐小平早前在內部微信群中鼓勵擁抱區塊鏈革命的一段話火了:
「這是一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偉大技術革命,對傳統的顛覆,將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來得更加迅猛、徹底。」
在結束這段發言後,他叮囑不要外傳。當然,話還是外傳了,隨即而來的是關於區塊鏈的持續討論。
一時間,只要是和「區塊鏈」沾邊的上市公司,股價都開始大漲。
連此前已經「垂死病中」的柯達都「驚坐起」了——在宣布進軍區塊鏈領域,推出虛擬貨幣「柯達幣」後,柯達的股價飆升了約120%。港股市場甚至出現了一則讓人哭笑不得的消息:一家名叫「坪山茶葉」的公司宣布改名為區塊鏈集團,在A股區塊鏈概念大炒作的背景下,竟然也上漲了23%。
從專業投資人到大媽,區塊鏈成為資本加持乃至街談巷議的「網紅」。區塊鏈的網路指數也是成飆升的狀態。
值不值得投資?
那麼「區塊鏈」究竟值不值得投資呢?來看看「大佬」們的表態吧:
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將探索加密技術和虛擬加密貨幣在 Facebook 中的應用。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all in 區塊鏈,建議各大創業者們,在立身自身業務的同時,要了解區塊鏈,理解 ICO,進入區塊鏈時代。對區塊鏈不要有懷疑,不要有遲疑,立即動員全體員工擁抱區塊鏈。
摩根大通董事長兼 CEO 傑米·戴蒙:比特幣是欺詐行為,但贊賞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是一種技術,一種很棒的技術。我們會使用區塊鏈,而區塊鏈將在許多方面帶來作用。
巴菲特(據媒體報道):幾乎可以肯定數字貨幣最終將以悲劇告終,我自己永遠不會持有任何數字貨幣。但是悲劇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我並不清楚。比特幣是個「不折不扣的泡沫」,因為我們無法衡量到底比特幣該有什麼樣的價格。這種資產不能創造價值,所以它根本就沒有意義,就是一個泡沫。
索羅斯:1億美元投資OVERSTOCK,後者為基於區塊鏈股權交易所。
關於區塊鏈的傳說,都流淌著一夜暴富的人類終極夢想:有人買了幾十萬比特幣,忘掉了密碼,迎接他的是幾百億的資產,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但是不要忘記區塊鏈只是一種技術,技術是中性的,但決定技術的方向和結局的還是人性。目前區塊鏈技術尚處於萌芽期,很多項目尚未落地,就像襁褓中的嬰兒,經不起不切實際地追捧或棒殺,也經不起各種未經證實的炒作和貼標簽。
最壞的後果就是:一心想著買幣賺錢,最後只能變成被人割的韭菜。
⑥ 有錢人會自殺嗎
沒錢人和有錢人都不可能沒什麼病或其它原因是不會自殺的。
⑦ 區塊鏈被炒作得太厲害 很多企業或受傷
區塊鏈被炒作得太厲害 很多企業或受傷
據CNBC報道,本周,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的Money 20/20歐洲金融科技大會上,我聽見有人說我們現在正處在區塊鏈的炒作周期中。
一名代表對另一名代表說:「不管怎麼樣,我們就把它稱作是區塊鏈。這樣的話,我們會弄到資金。」
不管這是個玩笑,還是有人真這么認為,都無所謂。但是,這種說法凸顯了一個現實情況,那就是大大小小的企業經常以一種錯誤的方式使用「區塊鏈」這個專業術語。
區塊鏈是信息分布式存儲的記賬系統,其最大特色在於能夠在沒有信任基礎的網路環境中不依賴中心平台的信任背書建立信任關系,其實際應用是從作為虛擬貨幣的比特幣開始的。但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又不僅僅限於虛擬貨幣。當前,在金融監管、數據共享、車聯網等領域,在互聯網金融、銀行、保險、供應鏈金融、清結算中心等多個場景,區塊鏈技術都有一定程度的應用。
有些企業只是奮不顧身地跳入區塊鏈的炒作大潮,絲毫不計後果。
很多行業已經開始採用這種技術的原則,並將用該技術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有些企業進行了成功的試驗。與此同時,有些企業只是奮不顧身地跳入區塊鏈的炒作大潮,絲毫不計後果。一位風險投資家曾告訴我,有一家企業向他推銷區塊鏈,但該公司並沒有實際應用該技術。這家初創企業並沒有籌到資金。
令人遺憾的是,我所聽到和提到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是真的。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增加了區塊鏈元素並見證股價攀升的上市公司,以已於納斯達克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Longfin為例,該公司收購了區塊鏈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Zid,股價大漲2000%。區塊鏈概念電商Overstock.com宣布大踏步邁向區塊鏈。就連擁有100多年歷史的伊士曼柯達公司也加入了加密貨幣的狂歡派對,宣布推出自己的加密貨幣「柯達幣」,為數碼攝影創建一個新平台。(對於我來說,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生產和供應商推出加密貨幣,簡直太瘋狂了。)
當然,有些企業在區塊鏈技術方面做的非常好。不可否認,這種技術很有前途。荷蘭國際集團和西班牙BBVA銀行都曾對我說過,他們認為五年內區塊鏈可能會在銀行行業內普及。
盡管針對區塊鏈的樂觀情緒不斷高漲,但是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因為採用這種技術仍需面臨各種阻礙。其中一個主要擔憂是,區塊鏈是否能跨越不同的行業和企業。目前,一家銀行可能正在用某種區塊鏈解決方案,而另外一家企業可能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尚不清楚不同的區塊鏈能否協同工作。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某些程序是否需要區塊鏈。
以拉高股價或籌集資金為目的,在企業名稱中加入區塊鏈的字眼,與互聯網泡沫期間一些企業的做法存在相似之處。我們都知道互聯網泡沫是如何結束的。
據報道,3月初,全球著名經濟學家、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努里埃爾o魯比尼指出,加密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是「有史以來被炒作最過度的技術之一」。
1月份,瑞信在報告中指出,區塊鏈真正成熟的時間要等到2025年。在這份有關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重磅報告中,瑞信將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分成了七個階段,包括「理念形成」、「概念驗證」、「原型」、「試驗」、「生產並行」和「生產」。其中,第七階段「生產」之後的2025年才是主流社會採用區塊鏈的時間點。
換言之,現在距離區塊鏈真正成熟還為時尚早。
⑧ 區塊鏈有哪些生態圈
加密貨幣發展到今天,帶火了「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成了眾望所歸。在我國,無論是BATJ(網路、阿里、騰訊、京東)這樣的巨頭公司,還是滴滴、OFO小黃車這樣「新軍突起」的公司,都在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縱觀全世界,沃爾瑪、萬事達卡、
IBM、巨頭汽車製造廠商都在嘗試使用區塊鏈技術解決行業痛點。此外,還有諸如日本柯達公司這種「江河日下」的企業希望通過區塊鏈打一場「翻身仗」。
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區塊鏈這個技術,有著非常大的商業價值,誰都希望能在這片未知的土地上開墾出一片新天地。所以,區塊鏈技術發展到今年呢,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底層技術了,而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下面我們就從「幣圈」和「鏈圈」 兩個方面跟大家聊一聊:區塊鏈的生態圈是怎麼樣的,帶大家了解區塊鏈行業的一個全貌。
第一節 幣圈
在幣圈,始終要不開這幾個名詞:項目方、交易所、媒體、礦機廠商,接下來呢,咱們就來詳細盤點一下是怎麼回事。
一、項目方
幣圈的項目方可以這么理解:凡是發token的都是項目方。注意,是幣圈。也有一些項目方不發幣的,比如說阿里、騰訊、網易這些也在做區塊鏈項目的項目方,他們是不發幣的,只專注於技術,那這些不發幣的項目方呢,主要側重區塊鏈在數據安全、供應鏈方面的作用,這些我們後面會提到。
再回到幣圈項目方這個話題,比如說最近爭議比較大的亦來雲、之前的波場,這些都是幣圈的項目方,還有最近比較熱的區塊鏈游戲,在游戲裡面賺token這種,他們也屬於幣圈項目方。
幣圈項目一個顛覆的地方是,把項目和代幣結合在一起,直接用代幣代替了股權,而且代幣可以直接流通。這一點是一個非常具有革命性的,讓很多初始項目,可以更加方便的融資,融資之後,反饋的代幣能上數字貨幣交易平台流通,投資方也可以很好的退出。
這種「融資-投資」的方式似乎是以另外一種方式,變相實現了股權上市交易流通。
所以呢,正是這樣一種模式, 讓幣圈項目方成為一個離錢最近的地方,他們很容易圈錢,當然也很容易禁不住誘惑,或者蓄謀已久,圈了錢就跑路。項目方發token的詳細流程一般是這樣的:
第一步是做好一套token系統,這就類似於做一個app應用,這點不是很復雜,因為以太坊都是開源的,類似於安卓蘋果系統,開發者可以在上面開發具體的應用;
第二步就是寫一份白皮書,這就類似於商業計劃書,白皮書類似於商業計劃書,主要包括項目的團隊情況、技術情況等信息;
第三步要找人做背書,找一些有影響力的業界大咖來宣傳宣傳;
第四步開始推廣營銷,找一些區塊鏈媒體推軟文,拉合作,這個我們下面會提到;
第五步是找融資;
第六步上交易所,token開始大范圍流傳。
二、交易所
說完項目方,我們來說交易所。如果說項目方是生產者,那麼,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得去銷售、去做交易,對不對?交易所就是項目方token的一個交易場所。如果說項目方的token類似於股票,那麼幣圈的交易所就類似於股市的二級市場吧。只不過幣圈的交易所權力更多一些,有上幣審核權,可以決定上幣或者下幣。
當然,項目方想上幣,要支付給交易所巨額的上幣費用,投資者在交易所裡面交易呢,也需要付手續費或提現費,每家交易所手續費提現費規則都不太一樣。那其實,上幣費、手續費、提現費就構成了幣圈交易所的盈利模式,當然,除了這三種盈利模式,交易所的盈利模式還有:「做市商」業務賺取差價,也就是交易所通過不斷買賣,創造流動性,充當做市商,同時賺取業務差價。
目前,由於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上幣費和手續費將越來越少,甚至不需要,所以常規盈利所佔的比重會越來越少,這就出現了其他的盈利模式,比如說:平台幣、杠桿手續費。先來說說平台幣。平台幣就是交易所發的幣:OKB、幣安幣都屬於平台幣,交易所發放的這些平台幣可以換取BTC、ETH,同時呢,平台幣自身價值的增值,可以為交易所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對用戶而言,持有平台幣可以享受到手續費折扣、平台分紅、交易所的專項活動等好處,這是平台幣。杠桿手續費呢,就是平台上的融幣功能,支持杠桿交易,並向融幣用戶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上面說的這些其實都是通過交易所自身資源輸出而構建的生態系統。現在,交易所還在積極布局全行業來獲得收入,比如:成立資本、礦池、錢包、孵化器、工程院、基金等方式。我們認為,如果交易所想長久發展下去,就必須全產業鏈布局,找到行業的新爆發點,構建完整生態系統,所以,把戰略盈利的比重變大。
三、區塊鏈媒體
在區塊鏈火爆的這兩年,不止項目方非常多,媒體也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出現了,目前比較知名的區塊鏈媒體大概有200來家吧。區塊鏈媒體平台上的內容大概就是圍繞這么幾點:政策、黑客、交易所、大佬、項目方。文字之外,區塊鏈媒體的運營方式還包括社群活動,比如說:邀請「大佬」進群做分享,以這種方式達到優質內容的一個沉澱,同時賺取一些流量。
為什麼一定要提區塊鏈媒體呢,是因為,區塊鏈媒體和我們印象裡面的媒體其實是有些區別的。區別在哪裡呢?區別就在於:區塊鏈媒體和上面提到的項目方、交易所,這三者之間存在著一些利益關系。我們剛剛說,項目方好比「生產者」,交易所好比「銷售市場」,那麼,媒體扮演的角色呢,就好比「廣告平台"。項目想要賣得好,需要宣傳,需要打廣告,那麼區塊鏈媒體就扮演了這么一個角色,所以,現在一些區塊鏈媒體的投資方正是項目方、交易所。
最近這段時間是熊市,多家區塊鏈媒體大規模裁員,究其原因無非是項目短缺,資金不足。所以呢,如果說區塊鏈媒體單純依靠項目方、交易所的投資、以及廣告收入,其實是遠遠不夠的,當熊市來臨,項目方、交易所受到波及了,那麼媒體勢必也將面臨非常殘酷的寒冬。因此,現在很多區塊鏈媒體也在做項目方發token(最典型的的就是幣乎、幣車這種內容社區,他們既屬於一種媒體平台,又在發token做項目方)、或者有些區塊鏈媒體在做錢包、賣礦機租算力這些業務。
但是,我們認為,區塊鏈媒體,作為媒體,畢竟還是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的,所以呢,還是要回歸本質,做行業價值信息的一個傳遞場所,而不是一個堆砌廣告的地方。因此呢,區塊鏈媒體還是應該跟上技術的發展,來實現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憑借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基於通證系統中的共識機制,去實現媒體行業利益的合理分配,在這個方面呢,或將具有一定的想像空間。
四、礦機廠商
比特幣挖礦說到底是算力的競爭,誰的算力強大,誰挖到比特幣的幾率就越大。所以,在整個幣圈的商業系統裡面,礦機廠商是一個非常不可忽視的存在。我們看一個數據就知道了:2018年胡潤百富榜區塊鏈行業裡面, 排在首富的就是來自礦機廠商——比特大陸的合夥人,詹克團先生。另外,根據招股書,比特大陸上半年凈利潤7.43億美元,同比增漲了近8倍,它一度占據全球比特幣礦機7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礦機行業龍頭。不止礦機,比特大陸在礦池(也就是一種合作挖礦的模式)方面依舊占據了近乎壟斷的地位:就目前來看,全球前六大礦池算力佔79.2%的份額。
而另一家研究礦機晶元的公司——「嘉楠耘智」,在發明中國第一台比特幣礦機之後,開始從事區塊鏈、人工智慧領域晶元的研究,短短幾年,也成為國際知名的晶元企業。
其實,早在2012年,美國就宣布要發售一台蝴蝶礦機,但是這個事情後來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場騙局,因為這個蝴蝶礦機拖了好幾年才發售,這幾年還讓其他國家的礦機研發變得非常惶恐,都在拚命搶時間,某種意義上來說,蝴蝶礦機也算是帶動了礦機行業的繁榮。所以呢,到了2013年,礦機就已經進入一個百花爭鳴的季節,大量ASIC礦機就被提出來了:或宣布研發,或宣布預售,或以現貨形式,出現了:烤貓礦機,鴿子礦機,TMR 礦機,比特兒礦機,蘭德礦局,小蜜蜂礦機,阿瓦隆原廠和各種代工,花園礦機,Smart 礦機等等......可能大家沒聽過這些礦機 ,因為這些基本上都死了,留下來的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億邦股份,成為了礦機巨頭。
不過,礦機,作為加密貨幣市場繁榮下的衍生產業,它的價格和加密貨幣市場行情是息息相關的:在牛市,礦機常常供不應求,礦工們花數倍高價從「黃牛」手中購買礦機屢見不鮮,這個時候,礦機廠商進入紅利期。但是在熊市呢,礦機廠商也將受到一些不利影響,礦工挖礦熱情減退,一些廠商不得不降低礦機價格來收回成本。譬如,在今年三月比特幣暴跌時,華強北售賣的某型號礦機降價5000元甩賣,價格由每台19000元左右降至
14000元。
【總結】
講到這里,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項目方、交易所、媒體,還是礦機,可以說是一種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牛市裡,項目方拿融資有錢發token,上到交易所,交易所賺到了上幣費和交易費,token 身家增加還能讓項目方再賺一筆,然後找媒體投放廣告,媒體賺到廣告費,那麼幣價高了,礦工熱情高漲,礦機也賣得好了。但是到熊市呢,完全
是一個相反的跡象,大家都在面臨寒冬,所以說,這是一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
幣圈先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鏈圈。
第二節 鏈圈
鏈圈,指的是關注區塊鏈技術的圈子。和幣圈相比,鏈圈就顯得相當低調。但是呢,沒有鏈圈的技術支撐,幣圈也不可能存在。所以,鏈圈常常被忽視,但是其實它非常重要,未來區塊鏈場景的落地,還要依靠鏈圈的技術作為支撐。
目前,鏈圈項目主要圍繞的是供應鏈中的數據安全這個方面來開展的。我們在開頭提到得沃爾瑪、萬事達卡、IBM、還有那些巨頭汽車製造廠商,他們在嘗試使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一些涉及到數據安全的行業痛點,譬如說:生鮮食品的流通安全、疫苗安全、交易數據安全、版權保護等等。
在供應鏈方面,最典型的當屬快遞行業,順豐目前正試圖用區塊鏈技術解決葯品物流安全。此外,阿里正在雄安新區積極部署區塊鏈;騰訊、網路、網易、京東已經開發了多款基於區塊鏈的網路游戲,盡管這些項目目前還並不是很成熟,但是卻豐富了區塊鏈的商業模式,提供了一些比較廣闊的想像空間。
提到想像空間,對於鏈圈來講,其實主要圍繞的就是「區塊鏈+」這個話題:區塊鏈+ 金融、區塊鏈+保險、區塊鏈+農業、區塊鏈+娛樂、區塊鏈+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等任何的行業......說白了就是區塊鏈場景的落地,把這些想像變成現實,就好比把互聯網普及到千家萬戶一樣。
【總結】
區塊鏈這個底層技術,最早其實就是一個貨幣系統,為了比特幣服務的嘛,但是發展到今天呢,這種技術已經演變成一種變革和創新的思路或者方法了,這些思路和方法也確實是目前互聯網時代一些痛點的解決之法。
⑨ 區塊鏈為什麼這么火有什麼影響
區塊鏈在2017年末爆火,是收到瘋狂上漲的比特幣,再到迅雷玩客幣,暴風播控雲,人人區塊鏈,甚至柯達幣的影響,一時間,「區塊鏈」這個略顯生僻技術彷彿成了股價起死回生的魔葯。甚至和區塊鏈沾邊的各種山寨代幣的價格也像是坐了飛機。
不同投資人有不同看法,不管是認為這是泡沫的唱衰派還是認為這是風口的看好者,都不否認區塊鏈是讓人無法忽視的改變社會的一個工具。所以加入區塊鏈投入 平 台,幣升,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⑩ 認清楚比特幣暴漲的根本推動力
比特幣這個玩意漲得越來越離譜,越來越讓人膽戰心驚。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沒有泡沫打死都不信。截止2017年5月24日,一枚比特幣價格突破2400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比特幣的交易價格不斷上漲,累計漲幅已超150%。「比特幣今天多少刀?」已成為當下數字貨幣玩家特殊的問候方式。
比特幣價格如強驢一樣暴漲,背後的巨大利益誘惑,已經吸引各方注意力。中國官方媒體的人民日報、經濟參考報等都開始發長文報道評論比特幣的暴漲行情。更加看似「離譜」的是,病毒製造者也開始盯上比特幣。這不,目前還在鬧騰的勒索病毒竟然要求支付比特幣解鎖。鬧一個大笑話是,一些媒體竟然直呼比特幣病毒,把作者嚇一跳:比特幣還能產生病毒?
從歷史看,比特幣一直處在漲漲跌跌、暴漲暴跌的螺旋式上漲之中。這其中與各個國家監管非常密切。監管鬆了,比特幣漲了;監管嚴了,比特幣就跌了。那個國家承認比特幣合法地位了,比特幣就漲了;那個國家不承認其地位了,比特幣就跌了。
2009年比特幣剛出現時,1美元差不多可以買到1300枚比特幣。程序員1萬個比特幣買兩個披薩就發生在那時。
2011年6月比特幣最高漲至30美元,隨後暴跌到2美元以下。
在2013年4月9日,比特幣價格達到260美元的歷史高點,隨之泡沫又出現破裂,一周後暴跌至68美元。
2013年12月4日比特幣價格達到了1147美元的歷史高位,第一次超過國際金價。
2015年1月14日進一步跌至114美元。
從2016年開始,比特幣走出了歷史上最長最堅挺的上漲之路,不回頭漲到2017年5月24日的2400美元。這一輪比特幣大漲的推動力究竟在哪裡呢?
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比特幣貨幣屬性的認識更加清晰了。隨著各個國家特別是日本大幅度擴圍比特幣的商業應用,央行承認其為支付手段;美國證監監督管理局擬允許其基金上市交易,以及韓國等無限制比特幣兌換等,比特幣的貨幣屬性愈加清晰可見了,而且極有可能成為如黃金、美元一樣的國際貨幣包括支付手段、儲藏手段以及價值尺度。國際貨幣屬性威力太大了。成為一個無主權國家意志操控的國際公認使用的國際貨幣,這個歷史性意義重大。這是催生比特幣這輪暴漲行情的關鍵因素。
比特幣背後的基礎技術支撐的區塊鏈技術被廣泛認知。區塊鏈技術被給予厚望,有望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其去中心化、分布式賬簿、大眾全員背書信用的三大特點,可謂刀刀刺向現在中心化經濟金融的弊端。這是顛覆性的突破。比特幣作為最早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貨幣,必然前景廣闊。而且佐證了比特幣的基礎技術是最先進,引領世界技術發展方向性的東西。這是比特幣狂漲的根本性原因。
不過,比特幣也面臨著一些「威脅」。目前比特幣確實存在被瘋狂炒作投機的因素,其泡沫風險非常之大。這種泡沫隨時可能被捅破,或一個小小事件就能捅破大泡沫,比如:假如美國證監監督管理局再次否決比特幣基金上市;假如中國再次收緊比特幣監管,都可能直接刺破比特幣泡沫,引發價格暴跌。
另一個因素是,區塊鏈技術雖然首先在比特幣上使用,但也有可能成為比特幣的掘墓人,就像柯達膠卷發明了數碼相機技術,最終被數碼技術打倒的情況一樣。因為,區塊鏈技術不僅可以應用於數字貨幣,而且可以應用到其他很多領域。就從數字貨幣來看,區塊鏈技術完全可以造就比特幣以外的數字貨幣,這些數字貨幣已經出現。不排除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其他數字貨幣或更多數字貨幣興起打敗比特幣的情況發生。
總之,比特幣前景喜中存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