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熱窩到市中心怎麼去
Ⅰ 歐洲如何走向一戰:你不知道的薩拉熱窩刺殺
1914年6月28日是個星期日,這天早上,身為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的弗朗茨• 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乘坐火車來到薩拉熱窩,之後改乘汽車經由阿佩爾碼頭前往市區。其車隊共由6輛車組成,為首的一輛車上坐著身著黑衣的薩拉熱窩市市長費希姆• 埃芬迪• 丘爾契奇(Fehim Effendi Čurčić)和警察專員埃德蒙• 熱爾德(Edmund Gerde)。他們身後的第二輛車是一輛經典的雙門跑車,車的頂篷收卷了起來,這樣能讓車上的斐迪南大公夫婦清楚地看到一路上夾道歡迎的人群。在他們後面的車上坐著的是波斯尼亞州長奧斯卡• 波蒂奧雷克將軍,在副駕駛位置坐著的是弗朗茨• 馮• 哈拉赫(Franz von Harrach)中校。更靠後的三輛車上則載著當地的警察以及大公和州長的隨員。
如畫的景象呈現在斐迪南大公夫婦面前,沿著河的兩岸是林蔭大道,直通薩拉熱窩市中心,再往遠處則是高達1 500多米的山巒,在半山腰上還星羅棋布著村舍民居。山的頂端有薄薄的積雪,只有一些杉樹與巨石點綴其間。在街道兩旁偶爾可見的清真寺和宣禮塔,則向人們述說著曾在這座城市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奧斯曼文明。在市中心的大集市裡,錯落的小巷組成了這個由木頭和石頭搭建的「迷宮」,地毯商、菜販、馬販、銅匠……各行各業的人在這里叫賣著。在集市的中心,一個由奧斯曼慈善教會組織經營的小屋裡,正在向窮人免費發放咖啡。盡管前一天剛下了陰冷的小雨, 但6月28日的這個早上,整座城市都沐浴在暖融融的陽光中。
對奧匈帝國來說,這個出訪的日期並不吉利。1389年的這一天,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敗了塞爾維亞王國貴族的軍隊,結束了塞爾維亞在巴爾乾地區的統治,並為日後奧斯曼帝國吞並塞爾維亞打下了基礎,這一天也被當地人稱為「聖維特日」。1914 年的這一天,整個塞爾維亞地區的相關紀念活動尤其熱烈而激進, 因為這是科索沃地區在經歷了第二次巴爾干戰爭之後贏得「自由」以來的第一個聖維特日。「激勵著(塞爾維亞)一代又一代的科索沃聖火,現在已經熊熊燃燒起來。」黑手社在1914 年6月28日的一份記錄中寫道,「科索沃自由了!科索沃終於報了一箭之仇!」對於這個由塞爾維亞的極端民族主義者所組成的組織來說,斐迪南一行在這個時間來到薩拉熱窩,是對塞爾維亞乃至整個波斯尼亞地區的挑釁。
在斐迪南一行到來之前,已有 名恐怖分子隱匿在城市中的兩個據點。在斐迪南大公抵達的當天早晨,他們已沿著河岸就位。他們的腰間都綁著跟小蛋糕差不多大的炸彈以及12 秒引爆裝置,口袋裡則揣著上滿子彈的左輪手槍。為了做到萬無一失,他們才准備了如此充足的人力與武器,以便在其中有人被發現、被捕或刺殺失敗時立刻能有其他人繼續完成刺殺行動。他們每個人還隨身攜帶著一小包氰化物粉,這樣一來,當他們完成各自的使命後,可以給自己來個痛快的了斷。
與此相對的則是當地政府安排的完全不到位的安保措施。盡管曾被警告可能會出現恐怖襲擊,斐迪南大公和索菲依然乘坐著敞篷車沿著擁擠的、人盡皆知的既定路線行進。本應站在兩側人群與車隊之間起保護作用的警戒人員一個也沒有就位, 這讓車隊完全暴露在人群面前,甚至連貼身警衛團也不在身邊,警衛團長錯誤地與另外幾個當地官員一起乘上了車隊中的一輛車,而將自己的下屬留在了火車站。
大公夫婦對自己的安全也是毫不關心,在三天前,弗朗茨• 斐迪南與夫人索菲還在附近的一座名為伊利茲的小鎮上,並被那裡安逸的生活環境所麻木,斐迪南夫婦甚至當時曾一時興起步行到大集市裡參觀。而他們不知道,加夫里洛• 普林西普,這個當時也藏匿在集市中的塞爾維亞青年將在三天之後開槍打死他們。在搭乘火車去薩拉熱窩的前一晚,索菲在晚宴上遇到了波斯尼亞克族領導人約瑟普• 蘇納里奇(Josip Sunarić),他曾告誡當地政府,在這個民族情緒嚴重激化的時候讓斐迪南大公夫婦進入市裡並不是明智之舉。「我親愛的蘇納里奇,」當時索菲告訴他,「您還是錯了。我們在這里的每一個所到之處都感受到友好的氛圍,即便是在塞族地區,他們都以極大的熱情歡迎我們,我們對此也覺得非常欣喜!」弗朗茨• 斐迪南在當地一直以來是以難以交流和充滿警惕的狀態示人,而在他波斯尼亞之行的最後一站,他也想表現得更加「親民」一些。在過去的幾天中,他以總司令的身份檢視了波斯尼亞山地駐軍的情況,而此刻他想的是以繼承人的身份接掌哈布斯堡王朝的王位。
最重要的一點是,6月28日是弗朗茨• 斐迪南和索菲的結婚紀念日。盡管有著哈布斯堡王朝繁文縟節的宮廷禮儀作祟,但大公和夫人的婚後生活依舊美滿。弗朗茨• 斐迪南在1904 年曾對一個朋友說,和「我的小索菲」喜結連理,是他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她是他的「所有幸福的來源」,他們的孩子則是最令他「喜悅和驕傲」的,「我就靜靜地坐在那裡欣賞著他們的身影,可以就那樣待一整天,因為我是那麼愛他們」。即便當時政治婚姻充斥在皇室之間,但我們完全可以肯定,斐迪南夫婦在薩拉熱窩期間感情也是非常濃烈。索菲執意在結婚紀念日這天留在弗朗茨• 斐迪南身邊,而在這個奧匈帝國的海外附屬國,他們也能擁有與在維也納相比完全不同的感受。
車隊駛向市中心的楚穆爾亞橋,街道兩旁的民居和店鋪牆面上都掛著代表哈布斯堡的黑黃相間的旗幟,以及代表波西尼亞的紅黃相間的旗幟。隨周圍的歡呼聲漸強,人群中的一個刺客穆罕默德巴希奇已手握炸彈蓄勢待發,這是千鈞一發的時刻,因為一旦炸彈的引信被開啟,將會發出巨大的響聲引起周圍人的警覺,此時就將沒有退路,必須扔出炸彈。第一名刺客剛想拉開炸彈的引信,卻在最後的時刻感覺到了什麼人(或許是一個警察)站在了他身後,這讓他驚得愣住了,就像他1914 年想在火車上刺殺奧斯卡• 波蒂奧雷克時一樣,這次的刺殺也失敗了。人群中的另一個刺客,也是第一個發起刺殺行動的是波斯尼亞塞爾維亞人查布里諾維奇,當時他藏在靠近河岸的一側道路邊。他扔出了炸彈,聽到引信被拉響的聲音,大公的保鏢哈拉赫還以為是車胎爆了,但司機看到了迎面飛來的炸彈,趕緊猛踩油門。時至今日我們還不能確定,當時是斐迪南大公揮手擋開了炸彈,還是它打到了車的篷子上自己彈開了。無論如何,炸彈沒有落到預期的位置,而是在車的後方爆炸了,在地上炸出一個大洞,碎片也波及了周圍的一些人。
斐迪南大公對這個突發狀況表現出驚人的冷靜,轉過頭來一看,第四輛車已經停了下來。空氣中由於爆炸的沖擊波而彌漫著濃重的灰塵和煙霧。除了索菲的臉頰被爆炸的碎片擦傷之外,他們二人並沒有受到其他傷害。第四輛車上的乘客雖也受傷,但都沒有生命危險,有些人還正想下車。受傷最嚴重的是波蒂奧雷克將軍的副官埃里克• 馮• 梅里齊(Erik von Merizzi)中校,他雖然神志尚清,但頭部受傷, 流血不止。周圍的一些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這次爆炸的波及。<br>查布里諾維奇扔出炸彈之後,就吞下了隨身攜帶的氰化物粉,並縱身跳入河中,但這並沒有給他帶來一個痛快的「了斷」。毒葯過於劣質,以至於直接溶解在了他的嗓子和消化道,非但沒能致命,甚至可以說是讓他毫無異樣的感覺,而夏季的河水水位太低,不僅沒能淹沒他,就連推動他流走的水流程度都達不到。相反, 他只是滾落到了 米之下的河床上,並很快被聞訊趕來的一個店主、一個拿著手槍的理發師和兩名警察制伏。<br>斐迪南大公非但沒有要求車隊立刻離開現場,還耐心地查看了一下傷者的情況,命令車隊繼續前往市中心的市政廳,並在回來的時候改道去醫院探望傷者。「這沒什麼的,」當時他說道,「這個人明顯是瘋了而已,咱們還是按照原先的日程安排進行。」隨後,後面幾輛車繞過冒著煙的第四輛車,再次組成了一連串的車隊向目的地進發。剩餘的刺客們仍然潛伏在自己的襲擊位置上,繼續等待下一個合適的機會。但他們實在太年輕且缺乏經驗,其中三個人在車隊靠近自己時都驚慌失措。其中最年輕的一個刺客瓦索• 丘布里洛維奇因為出乎意料地看到大公的夫人也一起在車上,在最後關頭像第一個刺客一樣僵在原地。「我沒有掏槍,因為我看到大公夫人也在那裡,」他後來回憶道,「我不忍心傷害到她。」刺客波波維奇也由於恐懼而沒有出手,他一直在指定地點准備行動。但由於他「在最後一刻被斐迪南大公的視線掃過時嚇破了膽」,所以並未實施刺殺。當他得知查布里諾維奇扔出炸彈後落得那樣的下場時,他驚慌失措地藏到了附近的一個塞族俱樂部里,並把自己攜帶的那個炸彈藏到了地下室的一個箱子後面。
刺客普林西普一開始也是驚慌失措,聽到爆炸聲後,他以為刺殺行動已經成功,隨即跑向查布里諾維奇所在的位置,卻看到他彎著腰一邊忍受著喉嚨里氰化物的灼燒,一邊被雙手綁縛著押走了。「我立刻發現他並沒有成功,同時也沒有飲毒自盡,當時我打算趕緊開槍打死他,而就在這一分神的工夫,車隊開了過去。」於是普林西普放棄了幹掉同黨的念頭,而是將注意力重新放在了車隊上,但當他看到斐迪南大公的時候(他是通過其頭盔上點綴的綠色鴕鳥羽毛准確地認出他的),車已經加速了,使他難以瞄準。普林西普在這種情況下依舊保持著冷靜,在得知大公夫婦不久將返回後,他在弗朗茨• 約瑟夫大街的右側找到了一個新的刺殺位置,這也是官方所公告的車隊離開城市的必經之路。另一個刺客特里夫科• 格拉貝日為了找普林西普也離開了隱藏的位置,卻在第一聲爆炸後被抓。當車隊經過他所在的位置時,或許是由於恐懼,他完全亂了陣腳,而根據他後來的供述,他表示當時周圍的人太多了,擁擠到他連掏出炸彈的空隙都沒有。
起初一切行動看起來還都在按照日程計劃進行,直到車隊到達薩拉熱窩市政廳,一路上沒有再發生其他意外。緊接著還發生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輪到市長丘爾契奇致歡迎辭時,他自己明知道剛剛在路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意外,他之前准備的那些歡迎的套話已經完全不合時宜,但他當時實在太緊張了,以至於完全忘記修改自己的措辭。在高度緊張的情緒下,他滿頭大汗地走上演講台開始致歡迎辭,其中就包含如下內容:「薩拉熱窩首都的民眾們今天都充滿了喜悅之情,他們以最熱烈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閣下您的到來的巨大期待與歡迎……」他的發言並沒有進行多久,就被斐迪南大公一陣不滿的咳嗽聲打斷了。斐迪南大公之前一直極力剋制著自己的怒火,在這一刻終於爆發了:「我身為客人出訪你們的國土,卻被你們的民眾用炸彈來歡迎!」隨後是死一般的寂靜,只有索菲在他耳邊竊竊私語,隨後弗朗茨• 斐迪南恢復了冷靜:「就這樣吧,你可以繼續說了。」在市長終於費勁地念完自己的歡迎辭之後,又出現了片刻的停頓,因為斐迪南自己准備的那份致辭已經被第三輛車上受傷官員的血浸掉了字跡。但隨後斐迪南還是隨機應變地進行了致辭,並委婉地提到了早上所發生的意外事件:「市長先生,在此我衷心地謝謝你, 你確實讓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裡市民們對我的歡迎!在刺客行刺失敗時,周圍人爆發出的歡呼聲是那麼熱烈。」在講話的最後,斐迪南大公還特別用克羅埃西亞語叮囑市長,要代表他向市民們致以深切的慰問。
講話結束後,大公夫婦也要暫時分開了。按照日程安排,索菲將在市政廳一層的一個房間里會見穆斯林婦女代表團,男性不能進入該房間,這樣參會的婦女們就可以揭開面紗。房間並不寬敞卻很溫暖,大公夫人在看到其中一個婦女代表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前來時,似乎也勾起了她對自己孩子的想念,面露憂色,她說道: 「你們看,這個小女孩跟我家的小索菲差不多高呢。」後來她再次提到,她和丈夫都希望能與他們的孩子盡快團聚,並表示「我們從來沒有扔下孩子這么久不管」。與此同時,斐迪南大公口授了一封電報給奧匈帝國皇帝,表示他們二人都很好,此時正在市政廳里。但早上的意外所帶來的驚嚇這時似乎開始在他身上造成影響,據一個當時在場的人後來回憶稱,斐迪南大公「說話的聲音顯得滑稽而尖銳」,「他站立的姿勢也很怪異,就像踢正步一樣交替抬起雙腿。我想他可能藉此表示他並沒有因為早上的意外而害怕」。當然,他的表情也流露出對波蒂奧雷克的安保工作的嚴重失誤非常不滿。
訪問活動接下來怎麼進行?原先的計劃是車隊在行駛過大集市時右轉,開上弗朗茨• 約瑟夫大街,之後開到國家博物館。斐迪南大公詢問波蒂奧雷克是否還有遭到襲擊的隱患,根據波蒂奧雷克後來講述的,當時他給出了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答復,他「希望沒有,但即便有著銅牆鐵壁一般的安保防護,也無法完全防止近距離的襲擊」。出於安全起見,波蒂奧雷克建議取消接下來的行程安排,直接開車出城回到伊利茲鎮,或者去州長的官邸,並從那裡沿著河的左岸一路前往火車站。但斐迪南大公一心想去探望正在西郊的駐軍醫院里療傷的波蒂奧雷克的那名受傷的副官。當然,博物館之行必然取消了,車隊將原路返回,不再經過弗朗茨• 約瑟夫大街,以防遭遇更多的襲擊。此外,按照原計劃,斐迪南大公夫婦在市政廳的活動結束後也將分開,大公前往博物館,他的夫人則前往州長的官邸。但索菲在所有人面前毅然決然地表示:「我要和你一起去醫院。」出於安全考慮,哈拉赫決定站在車左側的踏板上(朝著河的那一側),防止遭遇其他襲擊。
伴著烈日,車隊離開市政廳一路向西行駛,但大家都忘了將行程的變動告知司機,當車隊經過大集市後,前導車右拐駛入弗朗茨• 約瑟夫大街,後面載著斐迪南大公夫婦的車也隨即跟上。波蒂奧雷克責備司機:「我們走錯路了!我們應該原路返回!」汽車停了下來,(由於沒有倒車擋)緩慢地返回主幹道。
普林西普的機會來了,他早已埋伏在弗朗茨• 約瑟夫大街右側的一家商店門前,此時他終於有機會追上這輛幾乎停在原地的車。由於來不及解開腰間的炸彈, 他掏出左輪手槍連開兩槍,子彈直接朝著目標射去,而此時站在車左側的哈拉赫只能眼睜睜看著右側飛來的子彈。據普林西普後來的供述,當他從店鋪門前遮陽棚的陰影里沖出來瞄準的時候,時間似乎都靜止了,而索菲的眼神一度讓他遲疑不決:「當我看到一個女士坐在他的身邊,我曾猶豫是否要開槍。而同時,我的心裡也是百感交集……」在波蒂奧雷克後來的講述中,也對當時的那一幕有著特別的感受:我坐在車上,注視著殺手的臉,他開槍了,但似乎並沒有煙塵和火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寂靜,彷彿子彈來自遙遠的方向。一開始人們都以為刺客打偏了,因為斐迪南大公夫婦依然端坐在座椅上,但實際上他們當時都已經受了致命的彈傷。第一顆子彈穿過了車門,擊中大公夫人的腹部並瞬間切斷胃動脈;第二顆子彈則擊中了大公的脖子,穿過頸靜脈。當車向著目的地酒店開去的時候,索菲的身子倒了下來,面貼到了她丈夫的雙膝上,波蒂奧雷克起初以為她只是嚇得休克了。直到他看到鮮血從斐迪南大公的嘴裡湧出,他才意識到事態遠比想像的嚴重。而站在踏板上的哈拉赫則探身進到車內,拽著大公的領子使他的身體保持坐著的姿勢,這時他聽到弗朗茨• 斐迪南氣若游絲的聲音:「索菲,索菲,你不能死,要為咱們的孩子活下去!」裝飾著綠色鴕鳥羽毛的頭盔從他頭上滑落,當哈拉赫詢問他的傷是否嚴重時,斐迪南大公一遍遍重復著:「這算不了什麼!」之後陷入昏迷。
在車隊的後面,普林西普被人群包圍了。他剛想舉槍自殺,手中的左輪手槍就被人打掉了,他也沒來得及吞下隨身攜帶的氰化物粉。如果不是警察及時趕到並將他帶走,他很可能當場就被圍上來的憤怒群眾亂棍打死。
在到達州長官邸的時候,索菲已經氣絕身亡,他們兩個人被分別安排到不同的地方施以急救。弗朗茨• 斐迪南昏迷不醒,他的貼身男僕莫賽從事發現場一路跑到這里,此時正想剪開大公的制服前襟以便他呼吸。鮮血染紅了這名男僕的黃色袖口,隨後他跪在床邊,詢問斐迪南是否有遺言給孩子,但沒有得到任何回復,大公的嘴唇早已僵硬。幾分鍾後,這名奧匈帝國的皇儲被宣布已經死亡。凌晨兩點,消息迅速從那裡傳播出去,鍾聲響徹薩拉熱窩。
本文節選自克里斯托弗·克辣克著,董瑩、肖瀟譯:《夢游者:1914年,歐洲如何走向「一戰」》,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
Ⅱ 薩拉熱窩的交通
薩拉熱窩位於被山峰所包圍的河谷,城市規模較小且較為集中。由於道路狹窄加上停車場不足,薩拉熱窩限制汽車進入,對步行者和自行車來說是很好的環境。城市兩條主要的街道是以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冠名的鐵託大街和連接東西的波斯尼亞之龍(Zmaj od Bosne)高速公路。薩拉熱窩也是波黑國內主要的交通樞紐,有通往澤尼察、巴尼亞盧卡、圖茲拉、戈拉日代、福察等波黑主要城市的公路。歐洲高速公路Corridor 5C途經薩拉熱窩,向北連接布達佩斯、向南連接普洛切。薩拉熱窩至卡卡尼的高速公路已經完工。而剩下的卡卡尼至澤尼察的部份預計將在2014年1季度完工。
薩拉熱窩市電有軌電車自1885年開始運行,是薩拉熱窩最古老的公共交通機關。奧匈帝國在維也納運行有軌電車之前先試驗在薩拉熱窩投入運行,當時的電車由馬匹牽行運行。最初修建時電車的軌距是760毫米,屬窄軌。1960年,升格為1435毫米的標准軌。電車在20世紀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薩拉熱窩有7條有軌電車線路和5條無軌電車線路,此外還有眾多公共汽車路線。薩拉熱窩主要的鐵路車站位於城市的中北部。這個車站有眾多向西分出連接各地的路線,連接了城市的工業區。薩拉熱窩在進入21世紀後,產業更新得到進展,眾多高速公路和街道都進行了修繕。有軌電車的現代化,新的橋梁和道路的建設也有進展。為了解決交通堵塞的問題,薩拉熱窩有修建地鐵的計劃。薩拉熱窩地鐵的首條線路將連接巴什察爾希亞和奧托卡,這條線路耗資1.5億歐元而費用將由歐洲重建和發展銀行出資。
薩拉熱窩國際機場(IATA:SJJ)也稱布特米爾機場(Butmir),位於薩拉熱窩市區西南數公里處。機場在戰爭中被聯合國使用且作為人道支援用途。1996年簽訂岱頓協議之後,機場也開始投入一般民用。在15屆歐洲國際機場年會上,薩拉熱窩國際機場被評為歐洲使用者在100萬人以下的機場中的最佳機場。2006年,薩拉熱窩機場的旅客量達534,000名。在10年前的1996年,旅客量只有25,000人。2011年,薩拉熱窩國際機場的旅客量達到599,996人,比波黑的任何機場都要多,和2010年相比增長了6.5%。2012年的增長率則估計約有10%。薩拉熱窩機場有擴大航站樓和跑道及停機坪的計劃,預計將在2012年內開工。航站樓的面積將會比現在擴大7,000平方米。機場內的商業設施也將升級。
薩拉熱窩有連接薩格勒布、貝爾格萊德、布達佩斯和普洛切的國際列車,每日開行。薩拉熱窩也有開往波黑各主要城市的列車運行。
Ⅲ 薩拉熱窩在圖中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什麼地區
地中海沿岸國家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原是塞爾維亞的首都。在中部薩瓦河支流博斯納河上游附近。群山環抱,風景秀麗的古城。地理上
屬於南歐。
Ⅳ 薩拉熱窩現在在哪個國家
波黑。
薩拉熱窩(Sarajevo)是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二戰後薩拉熱窩曾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在中部薩瓦河支流博斯納河上游附近。群山環抱,風景秀麗的古城。
人口37.5萬,連郊區44.9萬(1981)。建於1263年。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國皇儲在此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這個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陸運交通樞紐。工業有動力設備、汽車製造、金屬加工、化學、紡織、陶瓷、食品加工等。
舊市區中心以產東方特色的銅、銀手工藝品著名。設有大學、科學院、博物館等。市中心保存土耳其時代的舊建築。城郊有帕萊、伊利扎療養地。
(4)薩拉熱窩到市中心怎麼去擴展閱讀
薩拉熱窩是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首都,也是波黑人口最多的城市。據2011年8月估計,波黑薩拉熱窩州下屬四個自治體,人口合共311,161人。薩拉熱窩同時也是薩拉熱窩州的首府。
薩拉熱窩位於波斯尼亞薩拉熱窩山谷之中,米里雅茨河沿岸,被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所包圍。薩拉熱窩是波黑的社會及文化中心,也擁有區域性的政治、教育、娛樂、媒體、時尚、科學和藝術影響力,還是波黑主要的經濟中心。
薩拉熱窩以其宗教多樣性聞名於世,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猶太教數世紀以來都共存其中。因其悠久的歷史和宗教及文化多樣性,薩拉熱窩常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或者「巴爾乾的耶路撒冷」。
直到20世紀後期為止,薩拉熱窩都是歐洲僅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東正教堂和猶太教堂可以比鄰共存的大都市。
Ⅳ 薩拉熱窩是哪個國家 薩拉熱窩有什麼景點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 二戰後薩拉熱窩曾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在中部薩瓦河支流博斯納河上游附近。群山環抱,風景秀麗的古城。
格茲·胡色雷·貝格巴扎
格茲·胡色雷·貝格巴扎是1542年至1543年由格茲·胡色雷·貝格建設,帶有屋頂的市場。設計者是拉古薩的匠人。長度達109米,超過50家店鋪林立於此。
格茲·胡色雷·貝格清真寺
格茲·胡色雷·貝格清真寺是格茲·胡色雷·貝格在1531年建設的清真寺,是美麗的奧斯曼建築。清真寺的設計者是科查·米馬爾·希南、希南也是威瑟格萊德的穆罕默德·巴夏·索科羅維奇大橋和伊斯坦布爾的蘇萊曼尼耶清真寺設計者。
在波黑戰爭時期,作為波斯尼亞人象徴的清真寺成為了被攻擊対象,在薩拉熱窩圍城戰期間格茲·胡色雷·貝格清真寺受到了很大損害。戰爭結束後的1996年開始了修復工作。然而,當時的修復資金有很多都是來自沙烏地阿拉伯,修復時受到了瓦哈比派的影響。修復後的清真寺被消去了色彩和裝飾性要素,改為以白色為基調的建築。2000年開始,為了讓清真寺回到戰爭前的樣子,開始了完全的修復工作。有時通稱為「貝格清真寺」(Begova džamija)。
巴什察爾希亞
巴什察爾希亞是薩拉熱窩的舊市區的主大街,建於16世紀,效仿阿拉伯的市場建造的商業地區。巴什察爾希亞有金屬工藝品和陶瓷器、寶石的買賣。在巴什察爾希亞還有1551年魯斯特姆·帕夏(Rustem pasha)修建的帶有穹頂狀屋頂的布魯薩巴扎。這里有從土耳其的布爾薩帶來的絲織品銷售。另外,建於1891年,薩拉熱窩代表性地標的塞比利(Sebilj)是一個具有獨特形狀的噴泉,位於巴什察爾希亞的中央。這個名字是來自於阿拉伯語中的「道路」一詞「Sebil」。
阿里帕夏清真寺
阿里帕夏清真寺是基於哈迪姆·阿里·帕夏(Hadim Ali-pasha)的遺囑,用阿里的遺產在1560年至1561年期間建造的清真寺。阿里希望使用自己的遺產,在自己的墓旁修建清真寺。清真寺在波黑戰爭期間嚴重受損,戰後進行了斷續的修復工作。
拉丁橋
拉丁橋的舊稱是普林西普橋。這座橋是奧匈帝國的帝位繼承者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妻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殺害的薩拉熱窩事件的現場。橋梁過去是木造橋,在洪水中被破壊,1798年重建。1914年,在這座橋的北側,大公夫妻被暗殺,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為紀念南斯拉夫愛國主義,橋梁曾改名為普林西普橋,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其名稱恢復為拉丁橋。
塞爾維亞正教會的大教堂
薩拉熱窩的塞爾維亞正教會的大教堂的正式名稱是「聖母誕生大教堂」,是紀念聖母瑪利亞的誕生的大教堂。建造於1863年至1868年期間。教堂有三個巴西利卡和帶有十字架的5個穹頂。
天主教會的大教堂
薩拉熱窩的天主教會的大教堂的正式名稱是「耶穌聖心座堂」,是波黑最大的天主教的大教堂,為紀念耶穌基督的聖心而建造。建造於1884年至1889年期間,是哥德式的建築。入口處上方窗戶的設計繪有薩拉熱窩州的州旗和風景,另外羅馬式美術風格的2個塔上繪有薩拉熱窩的市旗和市徽。
伊納特庫徹
在奧匈帝國統治波黑的1914年,帝國曾在薩拉熱窩的舊市區尋找建設市政府和圖書館的土地。計劃建設地已有兩個土耳其浴場和一戶民家,雖然曾要求所有者賣出這塊土地,卻被所有者一直拒絕。帝國當局甚至威脅土地的所有者,終於使得這位所有者離開了這塊土地。為了表達對當局的遺恨,他將自己的家解體並一片一片的移動,在米里雅茨河對岸重建了自己的家。這做建築目前是一座名為「伊納特庫徹」(Inat kuća)的餐館,名稱帶有「遺恨之家」之意。
Ⅵ 薩拉熱窩的歷史沿革
薩拉熱窩河谷有著悠久的歷史,考古學家發現薩拉熱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最著名的例子是薩拉熱窩地區的布特米爾文化。布特米爾文化是1893年奧匈帝國在薩拉熱窩郊區的伊利扎建設一個農學校時發現的。該地區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的燧石。這在當時是巨大的發現,1894年,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還因此在薩拉熱窩舉行了會議。
伊利里亞文化是薩拉熱窩又一個突出的文化。古代人大多認為伊利里亞人生活在西巴爾乾地區。在被羅馬帝國征服之前,在薩拉熱窩地區有多個伊利里亞人的居住點。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城市的名字是硫磺溫泉(Aquae Sulphurae),位於今日薩拉熱窩郊區的城市伊利扎。羅馬帝國之後,哥特人占據此地,之後斯拉夫人在7世紀來到這里。 奧斯曼帝國在1450年代建立了薩拉熱窩。1461年,在奧斯曼帝國波斯尼亞州首任州長伊薩·貝格·伊薩科維奇的統治下,城市得到了巨大的發展。1461年之後,伊薩科維奇監督了城市舊市區的建設,修建了供水系統和清真寺、帶屋頂的巴扎、公眾浴場、州長官邸。城市改名波斯納薩拉伊,發展為這個地區最大的都市。在這個時期,許多基督徒改宗伊斯蘭教。而這一地區則被稱為薩拉伊奧瓦斯(saray ovası),在土耳其語中的意思是「有宮殿的平地」。
格茲·胡色雷·貝格在1521年就任波斯尼亞的第二任州長,建設了城市最早的圖書館、伊斯蘭學校、蘇菲主義的學校、薩哈特庫拉鍾樓(Sahat Kula)等建築。舊城區的大部份地區都是在他的任內修築。薩拉熱窩以其的大市場和眾多的清真寺而聞名。在16世紀中期,清真寺的數量超過100個。在帝國的鼎盛時期,薩拉熱窩是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半島僅次於伊斯坦布爾的第二大和重要的都市。1660年,薩拉熱窩的人口估計超過80,000人。相比之下,貝爾格萊德在1838年的人口是12,963人,薩格勒布在1851年人口是14,000人。由於政治上的重要性,薩拉熱窩也成為戰場。 1697年,在大土耳其戰爭期間,哈布斯堡君主國的歐根親王發起襲擊,佔領了薩拉熱窩。城市遭受了瘟疫的襲擊並被燒毀。薩拉熱窩雖然在之後重建,但並沒有完全恢復。1807年,薩拉熱窩的人口只有大約60,000人。奧斯曼帝國雖然將薩拉熱窩作為重要的行政據點,在1850年,波黑還是被奧匈帝國征服。1878年,按照柏林條約,城市的統治權交給奧匈帝國。波黑在1908年被合並入奧匈帝國。薩拉熱窩在維也納之前試驗導入了路面電車等新開發的設施。奧匈帝國的統治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發展。這一時期修建了各種工廠和其他建築,許多機構都西化和現代化了。薩拉熱窩的居民還在歷史上首次開始使用拉丁字母。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人民族主義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暗殺了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奧地利皇儲)和他的妻子索菲·霍泰克,這起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導火線。進入戰爭之後,巴爾干半島的戰事大多在貝爾格萊德附近,薩拉熱窩在戰爭中逃過了大規模破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爾干半島西部合並入南斯拉夫王國,薩拉熱窩成為德里納河省的首府。 在一戰之後,薩拉熱窩成為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份。雖然薩拉熱窩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政治重要性並且是波斯尼亞地區的中心城市,但國家並沒有像過去那樣重視薩拉熱窩。這個時期除了現在的波黑國家銀行大樓之外,薩拉熱窩城市並沒有太大的發展。1941年4月,納粹德國入侵了南斯拉夫,轟炸了薩拉熱窩。當時有約10,500名猶太人以及羅姆人、正教徒塞爾維亞人居住。包括薩拉熱窩在內的波黑領土被劃入烏斯塔沙的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烏斯塔沙對塞爾維亞人展開了迫害。城市在1943年至1944年遭受了盟軍的轟炸。在約瑟普·布羅茲·鐵托率領的游擊隊的抵抗之下,1945年4月6日,薩拉熱窩從納粹的佔領之中解放。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炮彈筒被挖掘,在薩拉熱窩洗凈和裝飾,作為工藝品進行銷售。
在解放之後,薩拉熱窩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波斯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共產黨在薩拉熱窩投入巨資,建設了許多新的住宅,新建設了新城區和新薩拉熱窩,城市的市區面積得到了擴大。薩拉熱窩再次成為巴爾乾地區的主要城市之一。戰爭結束時薩拉熱窩的人口有115,000人,而南斯拉夫解體時薩拉熱窩的人口有429,672人。薩拉熱窩快速發展,成為南斯拉夫的一個重要的區域性產業中心。薩拉熱窩發展的高峰期是在1980年代初期薩拉熱窩舉辦冬季奧運會的時期。 1992年3月,波黑爆發了波黑戰爭。薩拉熱窩爆發了一場現代戰爭史上時間最長的都市包圍戰薩拉熱窩圍城戰。塞爾維亞人勢力(塞族共和國)塞族共和國軍隊(VRS)和南斯拉夫人民軍(JNA)從1992年4月5日到1996年2月29日包圍薩拉熱窩。
薩拉熱窩圍城戰是波黑戰爭期間發生的都市保衛戰,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人武裝勢力(塞族共和國軍隊)為回擊宣布自南斯拉夫獨立,剛剛新組織的波黑政府的軍隊(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軍;ARBiH),在山上駐扎了軍隊包圍了薩拉熱窩。塞爾維亞人勢力拒絕參加剛剛新獨立的波黑,目標建設塞爾維亞人國家塞族共和國。波斯尼亞政府被包圍在城內,其防禦力量薄弱難以突出重圍。
戰爭導致了大規模破壊和人員傷亡。11,541人在包圍戰中遭到殺害,其中超過1,500人是兒童。56,000人受傷,其中將近15,000人是兒童。死傷者的85%不是軍人而是市民。199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戰前城市和附近地區的人口有525,980人。由於眾多市民被殺害或者被迫移居,1995年時薩拉熱窩的人口減少到只有戰爭前的64%,有334,663人。眾多市民都通過地下隧道等方式逃離被包圍的城市。另外,在薩拉熱窩的塞爾維亞人市民當中,也有逃往塞爾維亞人勢力支配地區的人。而在塞爾維亞人勢力佔領下的地區,以波斯尼亞人(穆斯林人)為主的非塞爾維亞人市民遭到了殺害,或者遭受了強制驅逐等民族凈化行為。
2003年1月,塞族共和國軍薩拉熱窩-羅馬尼亞軍團的第一司令官斯坦尼斯拉夫·加利奇因對薩拉熱窩的包圍和恐怖襲擊,在前南斯拉夫國際戰犯法庭被判犯有反人道罪,判處無期徒刑。罪狀中也包含了第1次馬爾加雷屠殺等罪行。2007年,接替加利奇的薩拉熱窩-羅馬尼亞軍團指揮官塞爾維亞人將軍德拉戈米爾·米洛舍維奇因第2次馬爾加雷虐殺和包圍薩拉熱窩,對市民的恐怖襲擊而被判有罪,判處33年徒刑。法庭認定馬爾加雷市場在1995年8月28日遭到了自薩拉熱窩-羅馬尼亞軍團處發射的120公釐迫擊炮的轟擊。 薩拉熱窩的復興開發是在1995年11月簽訂岱頓協議之後開始的。今日的薩拉熱窩是該地區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城市各處都在建設現代的辦公樓和高層建築,其中最有名的有波斯摩城市中心、BBI中心和阿瓦茲大樓(也是巴爾乾地區最高的摩天大樓)。薩拉熱窩與卡卡尼之間近來亦完成一條新公路連結兩地。城市的大部份地區都得到了重新開發,在市中心已經很少看見被戰爭破壞的建築物。
Ⅶ 薩拉熱窩如今還在嗎
當然還在,而且還不錯。
到了今天,薩拉熱窩不再需要瓦爾特的保護,波黑也早已不是那個「火葯桶」。厚重歷史寫就的城市,正在煥發新生。
而我要說,如果有第二座,那一定是薩拉熱窩,因為,我不曾見到還有哪個城市,能夠讓天主教、伊斯蘭教和東正教如此和諧地統一。
薩拉熱窩第一次被我們熟知,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奧匈帝國的斐迪南大公正是在這里被塞爾維亞青年刺死。拉丁橋,也成了百年來,歷史的唯一見證者。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當年紅遍中國大江南北的南斯拉夫電影。而在這里,你確實可以找到當年電影的痕跡,一模一樣的三面環山的城市布局,一模一樣的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唯一不同的是,不同的時代。行走在薩拉熱窩街頭,你會感到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薩拉熱窩是波黑(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首都,而波黑其實是由三個政治實體組成:穆克聯邦(穆斯林族和克羅埃西亞族聯邦)、塞族共和國以及布爾奇科特區。而薩拉熱窩又是穆克聯邦和塞族共和國共同的首都,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族、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族以及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族,聚集於此,三大宗教的特色在這座城市完整的保留。
Ⅷ 波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博物館
薩拉熱窩有眾多博物館,包括了薩拉熱窩博物館、Ars Aevi現代美術館、波黑歷史博物館、波黑文學和戲劇藝術博物館和波黑國家博物館(開設於1888年)收藏有薩拉熱窩哈加達(Sarajevo Haggadah)、泥金裝飾手抄本和最老的塞法迪猶太人檔案。猶太人哈加達在博物館永久展出,是世界上僅存的一份帶插畫的塞法迪哈加達。國家博物館長期展出當地和區域性及國際性文化及歷史遺產,收藏了超過5,000件波黑歷史文物。阿利雅·伊澤特貝戈維奇博物館博物館在2007年10月19日開放,位於舊城區。博物館收藏了波黑首任總統阿利雅·伊澤特貝戈維奇相關的一些文物。
薩拉熱窩還有設立於1919年的薩拉熱窩國立劇場。另外還有薩拉熱窩青年劇場。其他的文化設施有薩拉熱窩文化中心、薩拉熱窩市圖書館、波黑藝術畫廊等。波斯尼亞協會是以波斯尼亞人的歷史為焦點的私有圖書館和美術館。
在戰爭導致的破壊 和復興開發中,有多座設施和文化、宗教象徴消失。其中包括了格茲·胡色雷·貝格圖書館和國立圖書館、薩拉熱窩東方協會、關於1984年冬季奧運會的博物館。各級政府在之後設置了保護文化財產的法律和機構。薩拉熱窩的文化財產保護機構有波黑文化歷史自然遺產保護協會和波黑國立紀念物保存委員會。
拉丁橋
拉丁橋的舊稱是普林西普橋。這座橋是奧匈帝國的帝位繼承者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妻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殺害的薩拉熱窩事件的現場。橋梁過去是木造橋,在洪水中被破壊,1798年重建。1914年,在這座橋的北側,大公夫妻被暗殺,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為紀念南斯拉夫愛國主義,橋梁曾改名為普林西普橋,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其名稱恢復為拉丁橋。
Ⅸ 薩拉熱窩屬於哪個洲哪個國家
薩拉熱窩是屬於是歐洲國家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二戰後薩拉熱窩曾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在中部薩瓦河支流博斯納河上游附近。
建於1263年。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國皇儲在此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這個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陸運交通樞紐。工業有動力設備、汽車製造、金屬加工、化學、紡織、陶瓷、食品加工等。
(9)薩拉熱窩到市中心怎麼去擴展閱讀:
薩拉熱窩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薩拉熱窩接近波黑三角形國土的幾何中心處,座標位置是43°52′0″N 18°25′0″E。薩拉熱窩位於薩拉熱窩河谷之中,被狄那裡克山脈所環繞。河谷在過去曾充滿綠色,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開發和都市擴大之中逐漸消失。
薩拉熱窩被濃密森林所覆蓋的丘陵地和5座山峰所包圍。附近的山峰分別是標高2088米的特雷斯卡維察山、標高2067米的別拉什尼察山、標高1913米的雅赫尼那山、標高1627米的特雷貝維奇山、標高最低的是伊古曼山,有1502米。
2、氣候
薩拉熱窩屬溫暖的大陸性氣候,其北側是中歐氣候區,南側是地中海氣候區。按照柯本氣候分類法,薩拉熱窩正好位於亞寒帯濕潤氣候和西岸海洋性氣候的交界處。南部的山區減少了海洋對薩拉熱窩氣候的影響。薩拉熱窩的年平均氣溫是15 °C,全年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平均氣溫-0.9 °C,最熱的月份是七月,平均氣溫18.9 °C。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薩拉熱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