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去中心化對解決城市化問題的意義

去中心化對解決城市化問題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4-20 12:30:31

1. 如何解決城市化所帶來的問題,如人們的心理問題,就業問題等

強調城市化戰略最重要的原因還因為我們在十五計劃期間必須解決很多重要的戰略難題。要解決的戰略難題中包括結構調整,包括應對供求失衡、通貨緊縮,包括實現可持續發展,包括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的風險問題,以及對風險的防範。國有企業改革正在進入攻堅階段,3年脫困之後,國有經濟面臨如何進行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調整等等諸多難題。但所有這些問題中最集中、最尖銳、最大的是就業問題。就業問題不解決,什麼問題都談不上。就業問題不解決,我們的制度安全、社會穩定就會受到嚴重的威脅。1996年制定第九個五年計劃中,始料不及的就是對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失業高峰以及失業形勢之嚴峻沒有估計到。沒有估計到有幾個原因:一個是我們沒有估計到具有「全民」身份的職工會大量普遍離開勞動崗位,就是下崗。經過連續3年多國有經濟系統大規模分流剩餘勞動力之後,到2001年是不是這個階段就告一段落了呢,沒有。2001年上半年國家經貿委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國有經濟系統中的冗員仍然超過1/3,而且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產業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問題。就業形勢嚴峻還不僅僅是國有經濟系統要減少冗員,最大的挑戰還在於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問題。開拓農村市場人們容易想到,不容易想到的是農民為什麼不買東西。其實農民為什麼不買東西也容易想到。我們在九五計劃期間,盡管不斷地提開拓農村市場,提高農民收入,並且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簡單說,在這5年中農民的年均純收入增長速度始終是連續下降的。並不是農民沒增收,是增收的速度連年下降。2000年,甚至一些糧棉主產區的農民年均純收入出現了負增長。農民沒錢。一方面收入預期不能支撐,另一方面消費環境也沒有條件讓他們大規模消費城市工業產品。農村市場沒開拓出來。怎樣就能夠持續地、長期地、穩定地使農民增收問題得到解決呢?收入提高最重要的客觀物質基礎是生產率提高,那麼顯而易見,這第二個人應該從土地上解脫出來,投入到別的領域中去。投入到哪去?投入到非農產業,投入到城市中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已經遲滯了20年,「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這種城鄉隔離的觀念已經不能夠再繼續下去了。這不僅僅是提高農民收入的問題,而且是緩解日益尖銳的城鄉矛盾的要求。中國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路問題只能在中國這個經濟系統內部去找辦法,只能向城市和非農產業轉移。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是人們按照簡單、常識性邏輯的想像沒地種的農民才叫過剩勞動力,而是如果這個勞動力追加到土地上導致平均生產率降低,這個勞動力就是過剩。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需要大規模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才能保證留在土地上的農民收入增長能夠跟上城市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才能保證城鄉之間利益矛盾不致激化。如果不能解決這樣一個大規模農村剩餘勞動力會是什麼後果呢?後果是什麼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都談不到。

2. 城市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2)去中心化對解決城市化問題的意義擴展閱讀: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3. 犇比特BBC去中心化的意義

如果某一天支付寶的伺服器出故障了,我們的支付寶也就不通了,所以用支付寶轉賬離不開支付寶這個中心,去中心化的分布記賬方式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有不明白的可以再問我

4. 城市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城市化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我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 「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6. 城市化的積極意義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環境,例如:通過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設施、綠化環境等措施,使得環境向著有利於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和促進社會發展的方向轉變,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壓力。
作為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而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又促進城市的發展;促使生產方式、聚落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等的變化。 農民大量離開原耕種土地,棄耕拋荒問題越來越嚴重,中國糧食進口率逐漸增高,使得人口大國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存在隱患,這不利於中國國家發展和政局穩定。
案例
盡管在山西臨汾市永和縣趙家溝村的2500多畝耕地中,還很少有撂荒的現象,但是前景不容樂觀。種玉米、核桃等的主要勞動力都是60歲左右的農民,純朴的農民大叔大娘,出於對土地和耕種的自然感情依然堅守耕作,但是每人平均要經營20-30畝耕地,基本依靠人力和畜力,勞動力「超負荷運轉」。該村已經出現種糧的農民不足,再過5-10年,這些老人無法勞作之時,種糧主產區的勞動力將後繼無人。這些地區農田分散,土地流轉實踐也不成熟,社會資本進入集中耕種的積極性並不高。如果若干年「農民荒」沒有得到緩解,農村已經存在的「撂荒」現象將會愈演愈烈,由於糧食生產的季節性,一次發生,影響一季,持續發生,將會惡性循環,威脅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
如果中國高層進一步關注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藉助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正能量,重新整合農村土地資源,辦集約化大農業,實現中國農業的規模化和農業機械化,這樣城市化就有利於農村大發展,也保障了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反過來,農村的現代化的發展,會剩餘更多的勞動力,這些剩餘勞動力會進一步促進中國工業的規模,促進城市化進一步的提高。 發達國家的城市化進程大體上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集中化」為特徵,第二階段則以「分散化」為特徵。於是,以大城市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城市帶」發展較快。中國一些發達地區,比如北京、上海、廣州,已出現了生活富裕起來的階層從城裡向郊區遷移的趨勢,也就是說,進入了城市化發展的第二階段:「市郊化階段」。發展「城市圈」「衛星城」需要注意到城市職能和周邊郊區職能的轉化和協調發展。城市化的過程,就是不斷現代化的過程,中心城市應該不斷加強「城市帶」和「區域經濟」的規模、布局、功能的完善。城市職能的不斷演進,是中心城市良好發展的前提,同時也是解決大城市病、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
城進農退城市化 城市化帶來的問題的確觸目驚心。曾經有學者概括,現代城市化的弊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城市病」,表現在住房、交通、環境、就業、安全、衛生等方面;二是「城市文化病」,即人們對城市本身的懷疑、失望、厭惡、憎恨甚至敵視等極端心態與行為。
有西方學者提出,現代城市化在根本上是一種西式的「城進農退」城市化。由於以與自然對立和對鄉村排斥為理論基礎,這種扭曲的城市化註定對自然、對農村、對弱勢群體不厚道,難以避免無根性和不可持續性。
上述概括或有偏頗之處,卻有助於戳破以大城市為基調的西式城市化的美麗神話, 讓我們直面現代城市化問題,尋求對策。大城市病是環境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不好,將直接威脅現代化進程和國家生態安全。用大衛·格里芬的話來說,「如果放任生態危機,人類文明將在全球追求無節制的發展中走向終結」。
現代城市化的弊端表明,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城鄉共榮的城市化模式十分必要。這種新模式應該是現代城市化的升級版,主張都市與田園交融、工業與農業和睦,發展有機、有根、有情的「審美城市」。
西方國家正在展開的社區支持型農業、城市農業以及城鎮轉型等運動,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探索。
社區支持型農業運動在美國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城裡年輕人下鄉從事農耕,開設小型有機農場。社區支持型農業不僅是城市反哺農村,更是農村哺育城市、農業支持城市,是實現城鄉和諧發展的「綠色」通道。社區支持型農業鼓勵更多小農戶採取有機農耕的方式來善待土地,真正體現了「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的厚道。
一度陷入低迷的城市農業運動再度煥發生命力。人們日益意識到,單純以經濟衡量方法看,城市土地用於農業獲益很低,但考慮社會和生態方面的回報,「其價值就會凸現出來」。在減少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污染,增加綠色植物,縮減糧食生產環節和減少碳排放量等方面,城市農業都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城鎮轉型運動」是另一種有根化努力。「城鎮轉型運動」起源於英國托特尼斯郡,倡導可持續生活方式和重建當地生態復原力,因地制宜減少能源消耗,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這種新型城市化路徑在西方至今尚未大規模出現。
對於中國,官媒和官方學者認為中國不僅有「天人合一」等優秀文化傳統,還有從工業文明提前跨入生態文明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中國的高鐵、移動多媒體、新能源等技術,為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共榮提供了重要支撐。這種城鄉並茂的城市化如果成功了,不僅會造福中國人民,也將為世界和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
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大陸沒有得到保護,中國的工業化也沒有避免西方的先污染、後治理的問題,反而造成了比西方更嚴重的生態問題,土壤、水、空氣,這些文明的基礎都遭到嚴重破壞,中國的城市化由政府強力推行,一切以經濟建設為核心,無視公平、正義和環境;糾正城市化問題的力量,無法得到官方支持,只能由民間力量艱難推動,這份力量主要由環保力量組成,但以第十王國為代表,因為第十王國首先旗幟鮮明提出了反城市化、尊重傳統、尊重農村的思路。

7. 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

http://wenku..com/view/748e6e3043323968011c927f.html

8. 少海匯生態圈的去中心化有何意義

沒有中心也就意味著每個成員企業都能成長為中心,具備無限衍生、孵化的能力。比如,少海匯成員企業有住網先後孵化出寓公網、愛上辦公等企業。

9. 去中心化的優勢體現在哪

來自區視網分享: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熱點內容
區塊鏈存證技術的原理圖 發布:2025-07-22 21:18:24 瀏覽:664
比特幣可以退貨嗎 發布:2025-07-22 21:01:16 瀏覽:386
圈幣的行情圖如何看 發布:2025-07-22 20:51:10 瀏覽:973
幣圈小目標一個億 發布:2025-07-22 20:50:15 瀏覽:359
幣圈矩陣模式 發布:2025-07-22 20:40:11 瀏覽:166
2011年螞蟻礦機 發布:2025-07-22 20:36:00 瀏覽:921
比特幣合約最低幾個點止損 發布:2025-07-22 20:29:34 瀏覽:162
礦機皮帶機電話 發布:2025-07-22 20:27:37 瀏覽:57
usdt和usd 發布:2025-07-22 19:56:05 瀏覽:837
江蘇省鹽城市法院數字貨幣案 發布:2025-07-22 19:56:02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