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動量怎麼算力
Ⅰ 動量守恆受到沖擊力的大小怎麼計算
沖擊力的估算,視具體情況而定有兩種極限情形:物體完全反彈和完全不反彈前者2MV=F*t後者MV=F*tM質量,V觸地速度,F均勻沖擊力,t接觸時間 這個與材料有關。更真實的解需要做碰撞分析。
Ⅱ 關於動量,動能定理
動量定理: 動力學的普遍定理之一。內容為物體動量的增量等於它所受合外力的沖量,或所有外力的沖量的矢量和。如以m表示物體的質量 ,v1、v2 表示物體的初速、末速,I表示物體所受的沖量,則得mv2-mv1=I。式中三量 都為 矢量,應按矢量 運算 ;只在三量同向或反向時 ,可按代數量運算,同向為正,反向為負,動量定理可由牛頓第二定律推出,但其適用范圍既包含宏觀、低速物體,也適用於微觀、高速物體。 推導: 將F=ma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帶入v = v0 + at 得v = v0 + Ft/m 化簡得vm - v0m = Ft 把vm做為描述運動狀態的量,叫動量。 (1)內容:物體所受合力的沖量等於物體的動量變化。 表達式:Ft=mv′-mv=p′-p,或Ft=△p 由此看出沖量是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應。 動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恆力,也可以是變力。當合外力為變力時,F是合外力對作用時間的平均值。p為物體初動量,p′為物體末動量,t為合外力的作用時間。 (2)F△t=△mv是矢量式。在應用動量定理時,應該遵循矢量運算的平行四邊表法則,也可以採用正交分解法,把矢量運算轉化為標量運算。假設用Fx(或Fy)表示合外力在x(或y)軸上的分量。(或)和vx(或vy)表示物體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在x(或y)軸上的分量,則 Fx△t=mvx-mvx0 Fy△t=mvy-mvy0 上述兩式表明,合外力的沖量在某一坐標軸上的分量等於物體動量的增量在同一坐標軸上的分量。在寫動量定理的分量方程式時,對於已知量,凡是與坐標軸正方向同向者取正值,凡是與坐標軸正方向反向者取負值;對於未知量,一般先假設為正方向,若計算結果為正值。說明 實際方向與坐標軸正方向一致,若計算結果為負值,說明實際方向與坐標軸正方向相反。 對於彈性一維碰撞,我們有1/2mv^2=1/2mv1^2+1/2Mv2^2 mv=mv1+Mv2 可以解出v1和v2 動力學的普遍定理之一。內容為物體動量的增量等於它所受合外力的沖量,或所有外力的沖量的矢量和。如以m表示物體的質量 ,v1、v2 表示物體的初速、末速,I表示物體所受的沖量,則得mv2-mv1=I。式中三量 都為 矢量,應按矢量 運算 ;只在三量同向或反向時 ,可按代數量運算,同向為正,反向為負,動量定理可由牛頓第二定律推出,但其適用范圍既包含宏觀、低速物體,也適用於微觀、高速物體。 推導: 將F=ma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帶入v = v0 + at 得v = v0 + Ft/m 化簡得vm - v0m = Ft 把vm做為描述運動狀態的量,叫動量。 (1)內容:物體所受合力的沖量等於物體的動量變化。 表達式:Ft=mv′-mv=p′-p,或Ft=△p 由此看出沖量是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應。 動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恆力,也可以是變力。當合外力為變力時,F是合外力對作用時間的平均值。p為物體初動量,p′為物體末動量,t為合外力的作用時間。 (2)F△t=△mv是矢量式。在應用動量定理時,應該遵循矢量運算的平行四邊表法則,也可以採用正交分解法,把矢量運算轉化為標量運算。假設用Fx(或Fy)表示合外力在x(或y)軸上的分量。(或)和vx(或vy)表示物體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在x(或y)軸上的分量,則 Fx△t=mvx-mvx0 Fy△t=mvy-mvy0 上述兩式表明,合外力的沖量在某一坐標軸上的分量等於物體動量的增量在同一坐標軸上的分量。在寫動量定理的分量方程式時,對於已知量,凡是與坐標軸正方向同向者取正值,凡是與坐標軸正方向反向者取負值;對於未知量,一般先假設為正方向,若計算結果為正值。說明 實際方向與坐標軸正方向一致,若計算結果為負值,說明實際方向與坐標軸正方向相反。 對於彈性一維碰撞,我們有1/2mv^2=1/2mv1^2+1/2Mv2^2 mv=mv1+Mv2 可以解出v1和v2 動能定理內容: 力在一個過程中對物體所做的功等於在這個過程中動能的變化. 合外力(物體所受的外力的總和,根據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過正交法能計算出物體最終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對物體所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 質點動能定理 表達式: w1+w2+w3+w4…=△W=Ek2-Ek1 (k2) (k1)為下標 其中,Ek2表示物體的末動能,Ek1表示物體的初動能。△W是動能的變化,又稱動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 動能定理的表達式是標量式,當合外力對物體做正功時,Ek2>Ek1物體的動能增加;反之則,Ek1>Ek2,物體的動能減少。 動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動能都應相對於同一參照系。 1能定理研究的對象式單一的物體,或者式可以堪稱單一物體的物體系。 2動能定理的計算式式等式,一般以地面為參考系。 3動能定理適用於物體的直線運動,也適應於曲線運動;適用於恆力做功,也適用於變力做功;力可以式分段作用,也可以式同時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個力的正負代數和即可,這就是動能定理的優越性。 組動能 質點組動能定理 質點系所有外力做功之和加上所有內力做功之和等於質點系總動能的改變數。 和質點動能定理一樣,質點系動能定理只適用於慣性系,因為外力對質點系做功與參照系選擇有關,而內力做功卻與選擇的參照系無關,因為力總是成對出現的,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內力)所做功代數和取決於相對位移,而相對位移與選擇的參照系無關。 動能定理的內容:所有外力對物體總功,(也叫做合外力的功)等於物體的動能的變化。 動能定理的數學表達式:W總=1/2m(v2)的平方—1/2m(v1)的平方 動能定理只適用於宏觀低速的情況,而動量定理可適用於世界上任何情況。(前提是系統中外力之和為0) 1) 動能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達式 Ek=1/2mv^2 能是標量 也是過程量 單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動能定理內容:合外力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 表達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適用范圍:恆力做功,變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動量定理與動能定理的區別: 動量定理Ft=mv2-mv1反映了力對時間的累積效應,是力在時間上的積分。 動能定理Fs=1/2mv^2-1/2mv0^2反映了力對空間的累積效應,是力在空間上的積分。
Ⅲ 物理學的好的進
不是F=ma,這個公式是牛頓第二定律,是說力產生加速度的。
撞擊,碰撞類的問題應該是動量定理或沖量公式等。
沖量I=P2-P1=mV2-mV1=F t
要判斷產生的力是否相同,還需要知道末速度V2及撞擊時間t。
Ⅳ 動量公式是什麼
動力學的普遍定理之一。內容為物體動量的增量等於它所受合外力的沖量,或所有外力的沖量的矢量和。如以m表示物體的質量 ,v1、v2 表示物體的初速、末速,I表示物體所受的沖量,則得mv2-mv1=I。式中三量 都為 矢量,應按矢量 運 算 ;只在三量同向或反向時 ,可按代數量運算,同向為正,反向為負,動量定理由牛頓第二定律推出,但其適用范圍既包含宏觀、低速物體,也適用於微觀、高速物體。
推導:
將 F=ma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帶入v = v0 + at
得v = v0 + Ft/m
化簡得vm - v0m = Ft
把vm做為描述運動狀態的量,叫動量。
(1)內容:物體所受合力的沖量等於物體的動量變化。
表達式:Ft=mv′-mv=p′-p,或Ft=△p 由此看出沖量是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應。
動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恆力,也可以是變力。當合外力為變力時,F是合外力對作用時間的平均值。p為物體初動量,p′為物體末動量,t為合外力的作用時間。
(2)F△t=△mv是矢量式。在應用動量定理時,應該遵循矢量運算的平行四邊表法則,也可以採用正交分解法,把矢量運算轉化為標量運算。假設用Fx(或Fy)表示合外力在x(或y)軸上的分量。(或)和vx(或vy)表示物體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在x(或y)軸上的分量,則
Fx△t=mvx-mvx0
Fy△t=mvy-mvy0
上述兩式表明,合外力的沖量在某一坐標軸上的分量等於物體動量的增量在同一坐標軸上的分量。在寫動量定理的分量方程式時,對於已知量,凡是與坐標軸正方向同向者取正值,凡是與坐標軸正方向反向者取負值;對於未知量,一般先假設為正方向,若計算結果為正值。說明 實際方向與坐標軸正方向一致,若計算結果為負值,說明實際方向與坐標軸正方向相反。
對於彈性一維碰撞,我們有1/2mv^2=1/2mv1^2+1/2Mv2^2
mv=mv1+Mv2
可以解出v1和v2
Ⅳ 動量和力的關系
根據經典力學的牛頓第二定律的微分形式,動量對時間的變化率等於力,物體動量的改變一定是受到力作用的結果。動量和力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可以通過動量定理來建立間接的關系:表達式:Ft=mv′-mv,動量P=mv,是表示質點機械運動狀態的物理量,是瞬時量。動量變化量定義為△P=mv2 -mv1動量是矢量,在計算動量變化時,一定要注意坐標的選取。
Ⅵ 計算動量 沖量,或者力,不知作用時間,或作用時間極短
沖量等於動量的變化量,說明物體動量改變是受力的原因,這個力是所有力的合力,合力為零物體處於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動量變化量為零(沖量為零)。如果推力等於摩擦力那麼在推力和摩擦力方向所在直線上合力為零(其他方向合力等不等於0另說),這個方向的沖量為零(因為動量沒變,也就是速度沒改變)
記得採納哦
我是NYE
Ⅶ 高中物理的動量公式是什麼
動量守恆定律的公式是:m1v1+m2v2=m1v3+m2v41. 動量:p=mv{p:動量(kg/s),m:質量(kg),v:速度(m/s),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
2.沖量:I=Ft {I:沖量(N�6�1s),F:恆力(N),t:力的作用時間(s),方向由F決定}
3.動量定理:I=Δp 或Ft=mvt–mvo {Δp:動量變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4.動量守恆定律:p前總=p後總或p=p』 或 m1v1+m2v2=m1v1�0�7+m2v2�0�7
5.彈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統的動量和動能均守恆}
6.非彈性碰撞Δp=0;ΔEK<0{ΔEK:系統總動能變化量}7.完全非彈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後連在一起成一整體動能損失最大
8.物體m1以v1初速度與靜止的物體m2發生彈性正碰:
v1�0�7=(m1-m2)v1/(m1+m2) v2�0�7=2m1v1/(m1+m2)
9.推論-----等質量彈性正碰時二者交換速度(動能守恆、動量守恆)
10.子彈m水平速度vo射入靜止置於水平光滑地面的長木塊M,並嵌入其中一起運動時的機械能損失E損=mvo2/2-(M+m)vt2/2=fs相對 {v<sub>t</sub>:共同速度,f:阻力,s相對子彈相對長木塊的位移}
註:(1)正碰又叫對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們「中心」的連線上;
(2)以上表達式除動能外均為矢量運算,在一維情況下可取正方向化為代數運算;
(3)系統動量守恆的條件:合外力為零或系統不受外力,則系統動量守恆(碰撞問題、爆炸問題、反沖問題等);
(4)碰撞過程(時間極短,發生碰撞的物體構成的系統)視為動量守恆,原子核衰變時動量守恆;
(5)爆炸過程視為動量守恆,這時化學能轉化為動能,動能增加;(6)其它相關內容:反沖運動、火箭、航天技術的發展和宇宙航行〔見教材〕
Ⅷ 物體運動時產生的力怎樣計算
可以用動量定理來解釋:△vm= Ft,F為平均作用力。作用時間t是很短的,我們假定為0.01s。假定該球為籃球,籃球的質量不得少於567克,不得多於650克,我們為了方便取0.5kg。若當每秒1米的速度撞擊一個人時,產生的平均作用力為50牛頓;而當每秒4米的速度撞擊一個人時,產生的平均作用力為200牛頓,所以要疼的多。 資料: 推導: 將F=ma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帶入v = v0 + at 得v = v0 + Ft/m 化簡得vm - v0m = Ft 把vm做為描述運動狀態的量,叫動量。 (1)內容:物體所受合力的沖量等於物體的動量變化。 表達式:Ft=mv′-mv=p′-p,或Ft=△p 動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恆力,也可以是變力。當合外力為變力時,F是合外力對作用時間的平均值。p為物體初動量,p′為物體末動量,t為合外力的作用時間。 (2)F△t=△mv是矢量式。在應用動量定理時,應該遵循矢量運算的平行四邊表法則,也可以採用正交分解法,把矢量運算轉化為標量運算。假設用Fx(或Fy)表示合外力在x(或y)軸上的分量。(或)和vx(或vy)表示物體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在x(或y)軸上的分量,則 Fx△t=mvx-mvx0 Fy△t=mvy-mvy0 上述兩式表明,合外力的沖量在某一坐標軸上的分量等於物體動量的增量在同一坐標軸上的分量。在寫動量定理的分量方程式時,對於已知量,凡是與坐標軸正方向同向者取正值,凡是與坐標軸正方向反向者取負值;對於未知量,一般先假設為正方向,若計算結果為正值。說明 實際方向與坐標軸正方向一致,若計算結果為負值,說明實際方向與坐標軸正方向相反。
Ⅸ 誰知道動量定理的公式
3、動量定理
(1)內容:物體所受合力的沖量等於物體的動量變化。
表達式:Ft=mv′-mv=p′-p,或Ft=△p
動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恆力,也可以是變力。當合外力為變力時,F是合外力對作用時間的平均值。p為物體初動量,p′為物體末動量,t為合外力的作用時間。
(2)F△t=△mv是矢量式。在應用動量定理時,應該遵循矢量運算的平行四邊表法則,也可以採用正交分解法,把矢量運算轉化為標量運算。假設用Fx(或Fy)表示合外力在x(或y)軸上的分量。(或)和vx(或vy)表示物體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在x(或y)軸上的分量,則
Fx△t=mvx-mvx0
Fy△t=mvy-mvy0
上述兩式表明,合外力的沖量在某一坐標軸上的分量等於物體動量的增量在同一坐標軸上的分量。在寫動量定理的分量方程式時,對於已知量,凡是與坐標軸正方向同向者取正值,凡是與坐標軸正方向反向者取負值;對於未知量,一般先假設為正方向,若計算結果為正值。說明
實際方向與坐標軸正方向一致,若計算結果為負值,說明實際方向與坐標軸正方向相反。
Ⅹ 關於力的計算公式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10)已知動量怎麼算力擴展閱讀:
力的不同分類
1.根據力的性質可分為:重力、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注意,萬有引力不是在所有條件下都等於重力)。(重力不是所有條件下都指向地心,重力是地球對物體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是向心力,只有在赤道上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
2.根據力的效果可分為:拉力、張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3.根據研究對象可分為:外力和內力。
4.根據力的作用方式可分為:非接觸力(如萬有引力,電磁力等)和接觸力(如彈力,摩擦力等)。
5.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力的性質:
物質性:力是物體(物質、質量)對物體(物質、質量)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擺脫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受力物體。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增加一個力。(產生條件:力大小相等(合力為零處於無方向靜止運動狀態)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簡單概括為:異物、等值、反向、共線。 一對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同時性: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獨立性:一個力的作用並不影響另一個力的作用。
包含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准確的表達出來的方式稱為力的圖示。大小用有標度的線段的長短表示,方向用箭頭表示,作用點用箭頭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力的圖示用於力的計算。判斷力的大小時,一定要注意線段的標度,因為即使一條線段比另一條線段長,但長線段的標度也長的話,那短線段表示的力不一定比長線段表示的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