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軸力算地梁配筋
『壹』 知道剪力軸力和彎矩,梁的尺寸,怎麼算均布荷載作用下樑的配筋
各柱上端軸力由橫向框架梁端剪力、縱向框架梁端支反力(按簡支梁計算)與上層柱傳來的軸力相加而得;各柱下端軸力為上端軸力加本層柱自重。
豎向荷載就是垂直於地面的有各種結構構件的自重和附著物的重力。
『貳』 基礎拉梁如何手算配筋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鋼筋混凝土構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
0.6%;一側縱向鋼筋
0.2%
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
0.2%
計算公式:ρ=a(s)/a。
此處括弧內實為角標,,下同。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a根據受力性質不同而含義不同,分別為:1.
受壓構件的全部縱筋和一側縱向鋼筋以及軸心受拉構件、小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2.
受彎構件、大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扣除受壓翼緣面積(b'(f)-b)h'f後的截面面積。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據構件截面的極限抗彎承載力m(u)與使混凝土構件受拉區正好開裂的彎矩m(cr)相等的原則確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結構設計的時候要滿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當構件配筋超過最大配筋率時塑性變小,不利於抗震。
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叄』 拉梁的拉力算配筋是 均布還是集中力
獨立基礎的基礎拉梁基本上只考慮豎向荷載。 承台之間連系梁按下述方法確定: 以柱剪力作用於梁端,按軸心受壓構件確定其截面尺寸,配筋則取與軸心受壓相同的軸力(絕對值),按軸心受拉構件確定。
『肆』 地梁荷載如何計算啊
一、地梁計算方法有兩種:
1、取拉梁所拉結的柱子中軸力較大者的1/10,作為拉梁軸心受拉的拉力或軸心受壓的壓力,進行承載力計算。按此法計算時,柱基礎按偏心受壓考慮。(基礎土質較好,用此法較節約)
2、以拉梁平衡柱底彎矩,柱基礎按中心受壓考慮。拉梁正彎矩鋼筋全部拉通,負彎矩筋有1/2拉通。此時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較高者。
二、地梁約定俗稱為基礎梁,圈起來有閉合的特徵,與構造柱共成抗震限裂體系,減緩不均勻沉降的負作用。與地圈樑有區別,(地梁)基礎梁主要起聯系作用,增強水平面剛度,有時兼作底層填充牆的承托梁,不考慮抗震作用。地梁(也有稱彈性地基梁):
1、地梁一般指梁板式筏形基礎和柱下條基中的梁,該梁的最大彎矩在上部跨中及下部支座處,縱向鋼筋的接頭盡量避免在內力較大的地方,選擇在內力較小的部位,宜採用機械連接和搭接,不應採用現場電弧焊接。
2、地梁的縱向鋼筋應該在支座錨固,筏基地梁因之延性要求,所以縱筋的接頭位置、接頭百分率的控制,縱向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按抗震構件的構造要求執行。
地基梁:通常是指用以承擔圍護結構荷載的梁,如廠房的圍護磚牆下,有時不做牆基礎,而是設基礎梁將其荷載傳至柱基礎。這時,可以和地圈樑,拉梁一起考慮,一梁多用!
基礎梁或者地基梁就是承擔地基反力的梁,例如柱下條形基礎,例如梁筏中的梁。它們的梁底都在持力層上。
拉梁僅僅是一種聯系梁或者構造梁。例如專門承擔上部填充牆的聯系梁,例如承台之間的梁,例如一些重要獨基之間的拉梁。它們的特徵就是,梁底一般都可以不在持力層上,因為它們不需要承擔地基反力。
『伍』 誰幫我用結構力學計算器算下地基的彎矩圖和剪力圖,我好配筋。
我用sap2000幫你算。
你的模型沒太看懂。
你所說的柱子是四個支座?下面四彎矩是作用在哪兒的?柱子上下端都是鉸接的搖擺柱?四柱子軸力加起來超過了豎向q總和了。
超靜定結構,還需要截面尺寸和材料哈!
下面是當成梁算的彎矩剪力圖,只考慮了q荷載,因為沒看懂你模型。上線回復。
『陸』 樁基礎上的梁應該是地梁還是基礎梁,兩者有什麼區別
樁基礎上的梁是基礎梁。地梁和基礎梁有3點不同:
一、兩者的作用不同:
1、地梁的作用:與構造柱共成抗震限裂體系,減緩不均勻沉降的負作用。
2、基礎梁的作用:主要起聯系作用,增強水平面剛度,有時兼作底層填充牆的承托梁,不考慮抗震作用。
二、兩者的計算方法不同:
1、地梁的計算方法:
(1)地梁一般指梁板式筏形基礎和柱下條基中的梁,該梁的最大彎矩在上部跨中及下部支座處,縱向鋼筋的接頭盡量避免在內力較大的地方,選擇在內力較小的部位,宜採用機械連接和搭接,不應採用現場電弧焊接。
(2)地梁的縱向鋼筋應該在支座錨固,筏基地梁因之延性要求,所以縱筋的接頭位置、接頭百分率的控制,縱向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按抗震構件的構造要求執行。
2、基礎梁的計算方法:
(1)取拉梁所拉結的柱子中軸力較大者的1/10,作為拉梁軸心受拉的拉力或軸心受壓的壓力,進行承載力計算。按此法計算時,柱基礎按偏心受壓考慮。
(2)以拉梁平衡柱底彎矩,柱基礎按中心受壓考慮。拉梁正彎矩鋼筋全部拉通,負彎矩筋有1/2拉通。此時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較高者。
三、兩者的注意事項不同:
1、地梁的注意事項:多層框架房屋基礎埋深很大時,為了減小底層柱的計算長度和底層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適當位置設置基礎拉梁,但不宜按構造要求設置,宜按框架梁進行設計,並按規范規定設置箍筋加密區。但就抗震而言,應採用短柱基礎方案。
2、基礎梁的注意事項:基礎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須明確,基礎梁支座若沒有完全落在基礎短柱上,即基礎梁端部懸空或局部懸空時,應註明梁下以同標號同澆素砼填充,基礎短柱嚴禁出現外凸現象。
『柒』 框架梁配筋計算
梁的配筋計算不是一兩句能說清楚地,如果是不考慮地震作用那麼就比較簡單,就是先算出該梁的最大彎矩,最大剪力,根據彎矩配梁的底部受拉鋼筋,在根據剪力算出梁箍筋,但是算剪力時要扣除梁混凝土自身能承受的剪力,箍筋還要滿足一定的要求。如果抗震計算那就比較麻煩,要考慮整體結構的剛度,位移還有很多不同結果的控制,主要思路是地震作用的概率計算,這個一般都是採用結果計算軟體進行抗震驗算的。
『捌』 帶地梁的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怎麼設計
有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那就是框架結構,地樑上的牆就是只一層高的圍護牆且有窗洞,把地梁作為簡支,計算支座反力加在柱腳的軸力上去計算基礎。這是有效的簡化計算。
『玖』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中在計算配筋時考慮地震作用時軸力應該怎麼取
1.混凝土立方體試塊的尺寸越大,強度越高。
(
×
)
2.混凝土在三向壓力作用下的強度可以提高。(
√
)
3.普通熱軋鋼筋受壓時的屈服強度與受拉時基本相同。(
√
)
4.軸心受壓構件縱向受壓鋼筋配置越多越好。(
×
)
5.軸心受壓構件中的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