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字幣問答 » 數字貨幣殷總

數字貨幣殷總

發布時間: 2021-07-26 19:14:29

㈠ 殷人在國家滅亡後,真的又重新建立了三個國家嗎

上世紀40—70年代,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先後掀起「去中國化」運動,以消除身上的中國印記,但作為曾經漢字文化圈中的一員,朝鮮半島一直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身上的中國印記很難徹底消除。更為重要的是,早在三千年前,朝鮮半島上建立的第一個國家,竟是一群逃難的中國人所建,還延續了八百年之久,這就讓朝鮮與韓國的「去中國化」成了一個掩耳盜鈴的笑話。



西漢之初,燕王盧綰造反,部將衛滿逃到箕子朝鮮避難,卻鳩占鵲巢滅掉了持續八百年的箕子朝鮮,建立了持續90餘年的衛滿朝鮮。漢武帝時代,派兵滅了衛滿朝鮮,在其領土之上建立了「漢四郡」,直到高句麗徹底崛起之後,中國人才退出朝鮮半島。因此,歷史上的朝鮮半島,大約被中國人統治了千餘年,只是魏晉之後為高句麗所奪。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無論是箕子朝鮮,還是衛滿朝鮮,都是朝鮮半島歷史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是朝鮮半島先民從野蠻走向文明的重要一環,但如今的韓國史書卻對這兩個王朝一筆帶過,而濃墨重彩於傳說中的檀君朝鮮。

㈡ 「殷」的圖騰(請給我圖片)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子姓,帝嚳子殷契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風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載,商代第十代君王盤庚自奄(今山東曲阜)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建立殷國,故稱殷商。共傳國22代,44王,619年。周武王滅紂,封紂王庶兄微子啟於宋,其子孫不得封者,以故國名為氏,稱為殷姓。②出自以居地所臨殷水者,以水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所載,河南禹州有殷水潁川,居者以水名為氏,形成殷姓。這一支殷姓最初發源於北方的河南、河北一帶。望族居於汝南郡,即現在的河南省汝南縣東南。③出自他族改姓或少數民族。如清代滿洲八旗姓音佳氏,後改為單姓殷,今彝、回等民族均有殷姓。始祖:殷契。 遷徙:殷姓發祥於今河南境內,自從西周得姓之後,至秦統一六國,他們大多繁衍於這一帶。秦末時,殷姓大多居於河內野王(今河南武陟、沁陽一帶),漢初遷汝南(今屬河南),至漢北地太守殷續,又移居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並以此為中心,不斷繁衍,發展成為一個較大家族。除此之外,在秦漢之際殷姓見諸史冊的人物還有:會稽假守殷通,琅琊博士殷崇,雁門人殷謨,弘農功曹殷肅、東海人殷嘉,左馮翊殷周,可見此際今浙江、山東、山西、陝西等地均有殷姓人活動的身影。三國時有魏郡人殷登、蜀郡人殷參,吳人殷政,可見已有殷姓人南遷於今江蘇、四川一帶。兩晉南北朝時,陳郡尤以長平之殷姓人發展迅速,族大人眾,名人輩出,並發展成為殷姓陳郡郡望。此際,由於戰爭、自然災害、官職調升等原因,殷姓又有南遷潤州(今江蘇鎮江)、歙州(今安徽休寧)、豫章(今江西南昌)等江南之地者。如陳郡長平人殷羨、殷浩父子均仕宦於晉,後貶為庶人,徙於東陽之信安縣(今浙江衢州)。隋唐時期,殷姓除繼續昌盛於陳郡長平外,分布更為廣泛,並有殷盈孫在唐僖宗年間仕宦成都諸曹參軍且落籍當地。宋元之際,隨著金兵和蒙古騎兵南下,中原、華東等地戰火連天,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不惜顛沛流離四處逃難,於是殷姓分布更廣,南方的廣東、福建,北方的山西、陝西、甘肅等均成為殷姓難民避難所。明初,殷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明末,殷姓幾乎遍布全國各地。清代,殷姓人有渡海赴台,揚帆南洋者,並有山東、河北之殷姓闖關東謀生入居東三省。如今,殷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山東、雲南、四川、河北、陝西等省為多。目前殷姓人口列全國第104位。 郡望:汝南郡漢高帝四年(前203)置。治所在平輿(今屬河南),相當於今天河南上蔡至安徽淮河以北地區。
陳郡西漢淮陽國,東漢陳國,獻帝時改陳郡,均治陳縣(今河南淮陽)。隋唐為陳州淮陽郡。 堂號: ①郡望堂號:汝南。②自立堂號:卧治、勤儉、畜艾、棲老等。 字輩:某支殷氏字輩:宗朝一正光先啟,家國永學祖尚興。德廣宏開承譜肇,秉文昌大三元登。
重慶江北殷氏字輩:國家崇德治,學仕紹乾坤,敏秀文光定,榮華世代長。
安徽合肥殷氏字輩:正大光明,修齊賓士,道德禮書。
四川渠縣殷氏字輩:仕世登朝泰,明良開景永。 名人:殷浩(?-356),東晉將領。字深源,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豫章太守殷羨子。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好老易。初仕為庾亮征西參軍,漸遷揚州刺史、建武將軍。永和中,為中軍將軍、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率軍北伐,被前秦苻健軍打得大敗。桓溫上疏彈劾,被免為庶人。永和十二年死,詔追復本官。
殷羨,東晉長平(今山西高平王根村)人。字洪喬,性介立。官至光祿勛,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太守時,都中人有托致書者百餘函,羨行至石頭(山名,位南京西),悉投之水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為致書者郵。」世稱寄書遺失者曰:「付諸洪喬。」又曰:「洪喬之誤。」本此。
殷仲堪(?-399),東晉文學家。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始任佐著作郎,後為謝玄參軍、長史,官至荊州刺史,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孝武帝隆安二年(398)與桓玄共起兵反對執政的會稽王司馬道子,結果被桓玄吞並,次年被俘自殺。他是當時著名清談家,亦善文辭。原有集十二卷,已佚。今存殘篇《游園賦》、《將離賦》等,散見於《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又有《致謝玄書》、《答桓玄四皓論》等。
殷仲文(?-407),東晉文學家。陳郡(今河南淮陽)人。桓玄姊夫,殷仲堪從弟。初為會稽王司馬道子驃騎參軍,後因桓玄左遷新安太守。及玄篡位,以侍中總領詔命。玄敗,復為晉尚書,出為東陽太守。未幾,以謀反罪為劉裕所殺。其文為當世所重。原有集,已佚。
殷允,東晉文學家。字子思,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吏部尚書殷融之子。晉孝武帝時任豫章太守,後升任太常寺卿。《隋書·經籍志》著錄有文集十卷,已佚。
殷淳(403-434),南朝宋目錄學家。字粹遠,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人。少好學,少帝景平初,為秘書郎、衡陽王文學、秘書丞中書黃門侍郎。愛好文學。在秘書閣撰《四部書大目》(四十卷),又有文集《婦人集》等行於世。
殷芸(471-529),南朝梁小說家。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縣,位漯河市東北)人。字灌疏。梁武帝(蕭衍)天監年間,官至秘書監,司徒左長史,武帝命作《小說》十卷,世稱《殷芸小說》。此書在隋代時已不全,宋代因避太祖父弘殷之諱,遂改《商芸小說》;至明代時即已失傳。魯迅《古小說鉤沈》中有其輯本。
殷鈞(484-532),南朝梁臣。字季和,陳郡長平(河南西華)人。《梁書·殷鈞傳》言其幼以孝聞。及長,「恬靜簡交遊,好學有思理。」梁武帝以女妻之,拜附馬都尉。累遷中庶子、侍中等,領國子博士。為官勤正,頗有德政。任臨川內史時,「百姓化其德,劫盜皆奔出境」。
殷開山(?-622),唐將領。名嶠,以字行,雍州鄠縣(陝西戶縣)人。《舊唐書》稱其「以學行見稱,尤工尺牘」。仕隋為太谷長。李淵兵起,召補大將軍府掾,參與攻西河,破衛文升,賜爵陳郡公,升丞相府掾。隨平薛仁杲,討王世充,以功進鄖國公。
殷嶠,唐大臣。字開山,雍州鄠縣(今陝西戶縣)人。隋秘書丞僧首之子。少有學行,隋末任太谷長。參預李淵太原起兵,唐建任吏部侍郎。從太宗攻薛舉,坐失軍機除名,後復爵位,官至吏部尚書,封鄖國公。從征劉黑闥途中病卒,謚節,圖象凌煙閣。
殷璠,唐詩選家。江蘇丹陽人。進士出身。後辭官歸隱。編《河嶽英靈集》,選錄唐開元至天寶間常建、李白等二十四人詩,創標舉一家宗旨、附有評論選詩體例,對後世詩歌選本頗有影響。另輯《丹陽集》,收錄同鄉包融、儲光羲等十八人詩,已佚。
其他殷姓名人有三國吳、晉間辭賦家殷巨;南朝齊畫家殷蒨,宋大臣殷孚、殷恆,文人殷淡;唐大臣殷聞禮,書畫家殷仲容;明大臣殷士儋;清大臣殷化行,畫家殷樹伯、殷世安等。近當代殷姓名人有生理學家殷宏章,病理學家殷希彭,林學專家殷良弼,鋼琴家殷承宗,漢奸殷汝耕等。

㈢ 商湯為什麼姓殷

子姓。
春秋戰國時的宋國是箕子後裔,是為數不多的公爵諸侯——連晉、齊這樣的強國都不過是侯爵。
《詩經》中有很多:「豈其娶妻,必宋之子」——要娶老婆就要宋國的子姓美女。與之類似,「豈其娶妻,必齊之姜」——還有娶齊國的姜姓女子。都是王姓。
不過,先秦時姓氏尚未合一,姓的作用還沒有後來那麼明顯。氏往往是一血統一家族一以貫之,而姓卻不一定。
最後,先秦時人名有些不太好姓名連稱。如齊恆公,姓姜,名小白。稱他姜小白總是讓人有些不能接受……呵呵……

㈣ 中國有多少姓殷的人

當代殷姓的人口已近170萬,為全國第一百一十一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4%。自宋朝至今1000年間殷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現今殷姓主要分布於雲南、江蘇,這兩省約佔全國殷姓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安徽、山東、湖北、河北,這四省又集中了20%。殷姓的第一大省為雲南,大約佔全國殷姓人口的31%。全國形成了以西南雲南、東部蘇皖為中心的殷姓聚集區。殷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殷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雲南大部、川黔南部、廣西西部、陝鄂渝交匯地區、蘇皖大部、上海、鄂皖贛交匯地區、甘夏大部、甘肅西部,殷姓在人群中的分布頻率約為0.21%,中心地區可以達到1.6%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1.8%,該地區居住了大約48%的殷姓人群。在山東大部、皖蘇北部、鄂贛浙中部、湘黔北部、河南東南、重慶南部、廣西中部、川甘大部、青海東南、陝寧南部、遼吉大部、黑龍江中部,殷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大約在0.14%一0.21%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5.6%,該地區居住了大約31%的殷姓人群。

㈤ 殷商為什麼會滅亡呀

商朝的滅亡
商紂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後的一位君主。「紂」是「殘義損善」之意,「紂王」是後人對他的貶損評價。史書上記載的紂王的罪行有:沉溺酒色,奢糜腐化。

據說,紂王喜歡飲酒,他鑿地為池,池中注酒,酒上行船。紂王同姬妾親眾在池上劃船飲酒。據說,他在宮內豎起像樹林一樣的木樁,上面掛滿熟肉,叫一些陪伴他的人光著身子在這「肉林」里瘋打瘋鬧。餓了就吃,吃了就玩。據說,他還大興土木,造了一座鹿台。地基三里見方,高逾百丈。他把搜刮來的金銀珠寶和美女們聚集在台上,宴飲狂歡,長達七日七夜,以至君臣姬妾都忘了日月時辰。殘忍暴虐,荼毒四海。據說,他行炮烙之刑,用炭火把中空的銅柱子燒紅,然後叫被殘殺之人在上面爬行,烙得皮焦肉糊而死。

商朝到商紂王時已把自己的國家搞得很糟。他特別講究闊氣,尤其喜歡吃喝。他在王宮里設了酒池肉林。酒池就是鑿一個大得可以行船的池子,裡面灌滿了酒。肉林就是在酒池邊上豎立許多木樁,上面掛著烤得香噴噴的肉。紂王和貴族在酒池邊上盡清地酗酒,到肉林一伸脖子就能吃到肉。
紂王特別寵愛一個叫妲己的女人。妲己盡想出一些壞主意,叫紂王干一些傷天害理的事。例如,她叫商紂王用一種炮烙的殘酷刑罰來懲治那些反對他的人。炮烙就是用炭火把銅柱燒熱後,強迫人在銅柱上爬,掉下來被熊熊燃燒的炭火活活燒死。

據說,他為了觀察正在成長的胎兒,竟殘忍地讓人剖開孕婦的肚子;他想知道冬天光腳過河的農夫為什麼不怕凍,竟叫人砍掉他的雙腳,砸骨驗髓。還有像是寵幸奸臣,重用小人,不敬祖先,不信忠良等種種罪行,令人罄竹難書。後來,紂王失去士氣和民心,終於被武王打敗。他一把火把自己燒死,他的妻子妲己也被武王送上了斷頭台。
紂王這樣荒淫殘暴,經常有人勸阻他,但他總是不聽。他的異母哥哥微子啟對他說:「我們這樣拚命喝酒,敗壞了先祖留下來的美德。喝酒使我們的百姓、大臣們都做出偷竊姦邪的壞事來,眼看我們殷朝就要滅亡了。」紂王不聽微子啟的勸告,微子啟只得偷偷離開他。紂王的堂兄弟箕子也勸紂王,紂王不但不聽,反而把他囚禁起來。紂王的叔叔比干好言規勸他懸崖勒馬,他居然命人殺死比干,剖開肚子,取出心來觀賞。紂王這樣殘暴,嚇得誰也不敢再規勸他了。大臣們有的裝病不出,有的雖上朝但一言不發。一些大官甚至偷偷地拿起商朝太廟里的祭器、樂器,投奔了周武王。
紂王對大臣們尚且這樣殘暴,對待老百姓就更加肆無忌憚了。他要造鹿台,就強迫老百姓去服勞役;他要喝酒,就隨意把老百姓的口糧奪去釀酒;他要吃肉,就迫使老百姓沒日沒夜地到深山密林去獵取野獸;他的愛姬妲己喜歡看殺人,他就隨便地把老百姓拉去砍頭、剁足、剖肚子。老百姓實在無法生活下去了,只好扶老攜幼,哀號哭泣著四處逃亡。
紂王的暴政,使得商朝的統治再也維持不下去了。這時周武王在姜尚和他叔父周公旦的協助下決定進攻商朝。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領兵車300輛,虎賁(近衛軍武士)3000人,士卒45000人,會合各小國部隊,從孟津出發,向商朝都城朝歌進軍。周武王在牧野,豎起伐紂大旗,在誓師大會上,歷數紂王腐敗荒淫、凶惡殘暴的種種罪惡,然後指揮大軍向商軍進攻。此時紂王正帶著他心愛的妲己和寵臣在鹿台欣賞歌舞,飲酒作樂。當下屬把周軍進攻的消息告訴他時,他才慌忙召集大臣商量對策。因商軍主力當時正在東南地區對付東夷,一時調不回來,紂王只好臨時把大批奴隸武裝起來,共70萬人,開赴前線,抵抗周軍進攻。
當周殷兩軍擺開陣勢,准備廝殺時,殷軍在陣前紛紛起義,掉轉戈矛和周軍一起殺向商紂王。紂王大敗,帶著少數衛士逃回朝歌。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就把玉石和其他寶貝圍在腰上,在鹿台大吃一頓,然後放一把火,把自己燒死了。商朝就這樣滅亡了。

㈥ 殷與朝歌是什麼關系

殷也是地名,商第十代王盤庚遷奄(山東曲阜)都至殷(河南安陽),從此商朝走向強盛.以至商又稱為殷商.
朝歌:河南省北部的淇縣。商朝武乙、帝乙 、帝辛四代殷王在此建都,改稱朝歌.
二者都在河南北部,都曾是商朝都城.先殷後朝歌
商國都先後有7次遷徙,即商湯時定都毫(今河南商丘縣北);至仲丁時,遷都於囂(今河南滎澤縣西南);河稟甲時,遷都於相(今河南安陽縣西);祖乙初時,遷都於耿(今山西河津縣南);後再遷都於邢(今河北邢縣);至盤庚,定都於殷(今河南偃師縣西),改國號殷,稱為殷商;到武乙時,再遷都到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直到紂亡。

㈦ 央行行長關於"虛擬貨幣"答記者問

央行其實很早就開始研究數字貨幣了。從歷史發展的趨勢來看,貨幣從來都是伴隨著技術進步、經濟活動發展而演化的,從早期的實物貨幣、商品貨幣到後來的信用貨幣,都是適應人類商業社會發展的自然選擇。作為上一代的貨幣,紙幣技術含量低,從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術、新產品取代是大勢所趨。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全球范圍內支付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建立,對於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都是十分必要的。

㈧ 「周誥殷盤,佶屈聱牙。」 文言文翻譯

「周誥殷盤,佶屈聱牙。」的意思是:周誥文、殷盤銘,那是多麼的曲折拗口。

周誥指《尚書》中的《周書》,殷盤指《尚書》中的《商書》,佶屈聱牙:文句艱澀生硬,念起來不順口。佶屈:屈曲的樣子,引申為不通順;聱牙:文詞艱澀,念起來不順口。

出自《進學解》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古文,是作者假託向學生訓話藉以抒發牢騷之作。

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寫國子先生解析進學正義,向諸生陳明形勢,正面得出「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的結論。

第二段寫學生進行辯解,以先生在「學」「言」「文」「行」四個方面的努力、成就與自身遭遇對照,先揚後抑,駁斥先生的結論。

第三段寫先生再作自我解嘲,針對學生之意申說發揮,表明隨意而安的態度,對朝廷隱含譏刺。

文章構思別出心裁,語言新穎形象,在技巧上吸收了辭賦體的鋪敘、排偶、藻飾、用韻等形式,又加以革新改造,富於整飭之美。名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即出於此文。

(8)數字貨幣殷總擴展閱讀:

這篇文章當作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當時韓愈四十六歲,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任國子學博士,教授生徒。全文假託先生勸學、生徒質問、先生再予解答,故名「進學解」,實際上是感嘆不遇、自抒憤懣之作。

《進學解》以問答形式抒發不遇之感,此種寫法古已有之。西漢東方朔作《答客難》,揚雄仿之而作《解嘲》,其後繼作者甚多。但《進學解》仍能給人以新鮮感。這與它善於出沒變化有關。如第二段先大段鋪寫先生之能,浩瀚奔放;再以寥寥數語寫其不遇之狀,語氣強烈。

其間自然形成大幅度的轉折,而全段總的氣勢是酣暢淋漓的。第三段則平和謙退,似乎火氣消盡;而細味之下,又感到有辛酸、無奈、憤懣、嘲諷種種情緒包孕其中,其文氣與第二段形成對比。又如通篇使人悲慨,使人深思,但有的地方又似有諧趣。

如先生諄諄教誨,態度莊重,而生徒卻以嬉笑對之;先生為說服生徒,不得不痛自貶抑,甚至自稱盜竊陳編。這些地方見出先生實處於被動,而具有滑稽意味。

總之,全文結構雖簡單,但其內在的氣勢、意趣卻多變化,耐咀嚼。它之所以使人感到新鮮,又與其語言的形象、新穎有關。如以「口不絕吟」、「手不停披」狀先生之勤學,以「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形容其碌碌無為,以「爬羅剔抉,刮垢磨光」寫選拔培育人才等等,不但化抽象為具體,而且其形象都自出機杼。

此外,《進學解》文體系沿襲揚雄《解嘲》,采押韻的賦體,又大量使用整齊排比的句式,讀來聲韻鏗鏘,琅琅上口,也增加了其藝術的魅力。

㈨ 那個,俺姓殷。畢業後經常遇到自我介紹的情況。常被問說殷是哪個殷,總讓我不好回答。。

再有人問你,你就說殷勤的殷,不會寫就是它沒文化,哈哈,給你找了些,但不太響亮
殷氏名人
殷氏作為歷史悠久的姓氏,歷代人材輩出,英賢薈萃。漢代有北地太守殷續,會稽太守殷丹。晉代有豫章太守殷羨,滎陽令殷裒,楊、豫、徐、兗、青五州都督殷浩。唐代有兵部尚書、鄖國公殷開山,成都諸曹參軍殷盈孫。宋代有殷澄。元代有殷仲溫。明代有殷奎、殷近仁、殷謙等名人、學者。清代有書畫家殷雲樓。近現代則有殷良弼、殷希彭、殷士奇等仁人志士
殷秀梅:唱歌的,多是主旋律歌曲;
殷桃:演員,演過《幸福像花兒一樣》,《昨夜星辰》好象正在拍;
殷劍:2004年奧運會米氏板銀牌獲得者;
殷鐵生:青島中能足球隊主教練;
殷一民: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殷悅:歌手,我喜歡她的《揮之不去》;
殷娜:中國女排主攻手;
殷雪梅:全國十大「見義勇為英雄」等等
感覺殷秀梅還行,大時代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祖籍山東,1956年出生於黑龍江鶴崗.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全國婦聯執委、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曾主演歌劇「傷逝」中的女主角;曾獲「金唱片獎」「神州十二星獎」「十大金曲獎」「影視歌曲獎」「新時期優秀歌曲演唱獎」「廣播優秀歌曲四十年演唱獎」;曾兩次獲「聽眾喜愛的歌唱演員」美聲金獎等等。
中文名: 殷秀梅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黑龍江鶴崗
出生日期: 1956-1
職業: 藝人,政治
代表作品: 《黨啊,親愛的媽媽》《在希望的田野上》《永遠是朋友》
主要成就: 全國人大代表
全國婦聯執委
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

㈩ 殷商名相傅說生平簡介是什麼

傅說,中國古代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和建築學家。他作為商代宰相,輔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國,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武丁中興」,留有「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的名句,被尊稱為「聖人」。而這位頗具傳奇色彩、奴隸出身的宰相,當年就隱居在如今的林州市的王相岩。

王相岩的由來:

大家每次去林州遊玩,總要到王相岩轉轉。王相岩,位於林慮山主峰西側的石板岩鄉境內,距林州城區25公里。

這里為什麼叫王相岩?據說早在3300多年前,殷商王武丁時期奴隸出身的宰相傅說(yue)曾經在這里隱居,王者相者住過的地方叫王相岩,住過的小村叫王相村。

傅說是我國古代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和建築科學家。他是商代宰相,輔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國,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武丁中興」輝煌盛世,並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說命》三篇,其中「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名句,為我國最早的樸素唯物主義史觀;他創造的「版築」(俗稱打牆)營造技術,是我國建築科學史上的巨大進步。高宗武丁尊他為「聖人」,就是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歷史上人們總把他敬之為「聖人」、「天神」、「夢父」。一些文人名士如屈原、李世民、杜牧、王維、司馬光、蘇軾等,均撰文賦詩頌揚他的卓才高德。

奴隸變身宰相:

傅說因在傅岩(今山西平陸東)地方從事版築,被武丁起用,故以傅為姓。是商朝第二個奴隸出身的宰相,他和商湯時期的伊尹被稱為歷史上的奴隸雙壁。商朝第二個國王武丁,在位59年。他少年時,被父親小乙送往殷都西部的林慮山,和平民奴隸一起勞作,體驗民間疾苦,武丁學會了耕作的勞動本領,養成了簡朴的生活習慣,並和奴隸傅說交上了朋友,傅說覺得武丁雖是商王的兒子,卻沒有貴族的高傲,能和貧民平等相處,很贊賞武丁。武丁和傅說在一塊生活期間,感到傅說很有雄才大略,可惜是個奴隸,無人能重用他。武丁為起用傅說,苦思冥想,謀劃出了一條妙計,即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演了一幕威震文武百官的啞劇。

一天,武丁對大臣們說:「我當了國王,希望有一個大才大德的人幫助我治理國家,請大家舉薦。大臣議論紛紛,挨個把王公貴族的名字數了一遍,武丁總是搖頭嘆息。驀然間竟暈了過去,經一陣搶救,才慢慢醒來,卻一言不發。就這樣,武丁在宮里整整昏睡三年不語。一天,甘盤正在召集大臣們議事,武丁突然大笑起來,大臣們頓時驚呆了,武丁說:「我們商朝有希望了!我夢見先王,他給我推薦了一位大聖人,名叫傅說,說這人定能輔佐我治理好國家。大臣們信以為真,立即遵照武丁指的方向找去。最後在林慮山找到了傅說。傅說被接到殷都王宮。武丁見到當年的好朋友傅說,喜出望外,連連點頭。於是趕快讓傅說換了朝服,拜為宰相,並讓大臣們尊稱傅說為「夢父」。傅說竭盡文韜武略之才,利用三年功夫,輔佐武丁把朝政治理得秩序井然,使商王朝達到了空前的發展。

人們把他住過的懸崖岩洞稱為「王相岩」,並在這里建了傅說雕像,絕壁崖頭的千年古橡樹,被稱為王相樹;他經常砍柴的山嶺被稱為王相嶺;他經常來往活動的山溝,稱為王相溝,溝口叫王相口,他用過的水井叫王相井;對面有傅說占卜坐的石椅,稱為王相椅。

傅說擔任相國之後,輔佐武丁,大力改革政治,「嘉靖殷邦」,使貴族和平民都沒有怨言,史稱「殷國大治」,「殷道復興」。武丁一朝,成為商代後期的極盛時期。

關於傅說的傳說:

一代名相傅說,他到底是怎樣治理國家,怎樣使殷商中興,卻沒有留下多少可供後人借鑒的言行。然而,關於他的傳說,倒有不少。

關於傅說與武丁君臣際會的傳說,有唐代孔穎達《尚書正義》引述西晉皇甫謐的一段記載,說殷高宗武丁夢見上天賜予他一位賢人,這個人蒙著奴隸穿的衣服,說自己姓傅名說,正在做苦役。武丁醒來以後想:「傅者,相也。說者,悅也。天下當有傅我而悅民者哉!」認為這是個好兆頭,要得到一位治理天下的好幫手了。天亮以後,他把這個夢告訴百官,卻沒有一個人相信。武丁就讓人把夢中人的形象畫出來,在全國尋找,果然在傅岩找到傅說。

關於傅說從政經歷的傳說,出現於東晉時期的《偽古文尚書》中有《說命》上中下三篇,上篇敘述傅說初見武丁的過程及勸武丁虛心納諫的言論;中篇為傅說向武丁陳述治國方略,其中有傳頌不絕的名言「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下篇為君臣共勉之辭。傅說隱居傅岩(傅險),隱室命名為「聖人窟」。傅岩旁的澗水為「聖人澗」。三千多年來,傅說故里(今山西省平陸縣)人民建祠豎碑,追念這位上古時期的偉人。

傅說的重要文獻,還有流傳後世的「君臣對話錄」三篇,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君臣之間的對話,記錄在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儒家經典之一的《尚書·說命》里。

武丁是至今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有確切記載的君王,傅說逝世後,地方在傅說曾經從事「版築」處建立了「傅說祠」,傅說當時藏身的洞穴被後來的國朝帝王封為「聖人窟」,「聖人窟」前那條小河被易名為「聖人澗」。

我們都知道孔子被尊奉為「聖人」,流傳至今。據史籍所載,我國歷史上最早被尊奉為「聖人」的人,應當是比孔子大約早800年的商朝武丁時期的傅說。

關於傅說是否為漢族傅氏正宗始祖,已經請有關專家、學者及數學家根據國家史料、考古發現、傅氏早期家譜等論證。以史學的證據講,傅說時代盡管文字記載粗略,但同樣可以認定史實;以人文學的態度說,傅說是個從政年數較長,大得民心的名相,其地位已經遠遠超出其職務定限,其後裔在安定康樂的環境中綿延接代自然不會中斷,人口的增長速度必然很快,人口數量也必然會眾多,這是證明姓氏遠宗的關鍵;以數學高級推算的結論,傅說的歷史依據到今天,不會出現新的異義證據了。絕非個別簡單推斷所定義,傅說是個有史有考古證據的人物。

為了更好地搜集、挖掘、搶救傅氏文史,組織編修《中華傅氏通譜》,傳承傅說珍貴的精神遺存和宗族文化,其後人於1999年建立了「世界傅氏」宗族專業網站,於2003年申請成立了北京華夏傅氏文化研究院,是中國第一個經國家批准成立的宗族研究院組織,為了團結和共同傳承傅氏宗族文化,推動家譜編修及宗親聯誼活動,讓世界各地傅說後人了解傅氏歷史及回祖國尋根,於2004年在香港注冊了「世界傅氏宗親聯誼總會」。目前,《中華傅氏通譜》已經編入卷次及出版發行的有20多套。不光《中華傅氏通譜》的編修是可取的經驗模式,傅氏宗族文化總體活動給中國宗族文化帶來了太多的參考模式,傅氏文化碩果不盡。

熱點內容
下載xrp錢包 發布:2025-08-02 23:46:18 瀏覽:934
中文eth瀏覽器 發布:2025-08-02 23:42:45 瀏覽:686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中心內容 發布:2025-08-02 23:35:24 瀏覽:768
愛人合約怎麼寫 發布:2025-08-02 23:29:28 瀏覽:23
礦機錯誤碼30 發布:2025-08-02 23:18:00 瀏覽:966
券商中做區塊鏈的 發布:2025-08-02 23:17:10 瀏覽:941
2009比特幣的財富機遇 發布:2025-08-02 22:59:28 瀏覽:776
kyber以太坊 發布:2025-08-02 22:51:10 瀏覽:816
2021年陀螺世界算力回收價格 發布:2025-08-02 22:48:00 瀏覽:814
區塊鏈應用實戰課 發布:2025-08-02 22:47:54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