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以太坊知識 » 烏斯坦羅萊特幣基金

烏斯坦羅萊特幣基金

發布時間: 2021-12-16 02:22:44

❶ GDP是什麼東西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❷ 世貿組織的貿易管制規則 謝謝了

世貿組織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199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世貿組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訂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只適用於商品貨物貿易。世界貿易組織機構世貿組織成員分四類:發達成員、發展中成員、轉軌經濟體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2006年11月7日,世界貿易組織總理事會在日內瓦召開特別會議,正式宣布接納越南成為該組織第150個成員。這樣,世貿組織正式成員增加到150個。 世界貿易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世貿組織的第一任總幹事是義大利前外貿部長雷納托·魯傑羅,第二任總幹事是紐西蘭前總理麥克·穆爾,第三任總幹事是泰國前副總理兼商業部長素帕猜,第四任總幹事是歐盟前貿易談判代表帕斯卡爾·拉米。 \建立世貿組織的設想是在1944年7月舉行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提出的,當時設想在成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成立一個國際性貿易組織,從而使它們成為二次大戰後左右世界經濟的「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的機構。1947年聯合國貿易及就業會議簽署的《哈瓦那憲章》同意成立世貿組織,後來由於美國的反對,世貿組織未能成立。同年,美國發起擬訂了關貿總協定,作為推行貿易自由化的臨時契約。1986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啟動後,歐共體和加拿大於1990年分別正式提出成立世貿組織的議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才正式決定成立世貿組織。 1947--1993年,關貿總協定主持了8輪多邊關稅與貿易談判,第8輪談判於1986年至1993年12月15日在日內瓦舉行,稱為「烏拉圭回合」。其中第五輪稱為「狄龍回合」,第六輪稱為「肯尼迪回合」,第七輪稱為「東京回合」。世貿組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一起被稱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 2003年8月30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一致通過了關於實施專利葯品強制許可制度的最後文件。根據這份文件的規定,發展中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因艾滋病、瘧疾、肺結核及其它流行疾病而發生公共健康危機時,可在未經專利權人許可的情況下,在其內部通過實施專利強制許可制度,生產、使用和銷售有關治療導致公共健康危機疾病的專利葯品。這不僅將大大降低相關專利葯品的市場價格,而且將有利於更迅速和有效地控制、緩解公共健康危機,確保生命健康基本權利得到尊重和保護。 同年12月13日至18日,世貿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在中國香港舉行,會議通過了《部長宣言》,規定發達成員和部分發展中成員2008年前向最不發達國家所有產品提供免關稅、免配額的市場准入;發達成員2006年取消棉花的出口補貼,2013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形式農產品出口補貼。 世界貿易組織官方網站:http://www.wto.org
[編輯本段]主要職能、宗旨、目標、基本原則、基本職能
世貿組織的主要職能是:組織實施各項貿易協定;為各成員提供多邊貿易談判場所,並為多邊談判結果提供框架;解決成員間發生的貿易爭端;對各成員的貿易政策與法規進行定期審議;協調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關系,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 世貿組織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和大幅度、穩步提高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各成員方應促進對世界資源的最優利用、保護和維護環境,並以符合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各成員需要的方式,加強採取各種相應的措施;積極努力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獲得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份額和利益。 世界貿易組織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完整的,包括貨物、服務、與貿易有關的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內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邊貿易體系,使之可以包括關貿總協定貿易自由化的成果和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的所有成果。 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是非歧視貿易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透明度和國民待遇條款;可預見的和不斷擴大的市場准入程度,主要是對關稅的規定;促進公平競爭,致力於建立開放、公平、無扭曲競爭的「自由貿易」環境和規則;鼓勵發展與經濟改革。 世貿組織的基本職能有:管理和執行共同構成世貿組織的多邊及諸邊貿易協定;作為多邊貿易談判的講壇;尋求解決貿易爭端;監督各成員貿易政策,並與其它同制訂全球經濟政策有關的國際機構進行合作。世貿組織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邊貿易體制。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管轄的范圍除傳統的和烏拉圭回合確定的貨物貿易外,還包括長期游離於關貿總協定外的知識產權、投資措施和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領域。世貿組織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編輯本段]世界貿易組織的組織機構
部長級會議是世貿組織的最高決策權力機構,由所有成員國主管外經貿的部長、副部長級官員或其全權代表組成,一般兩年舉行一次會議,討論和決定涉及世貿組織職能的所有重要問題,並採取行動。 第一次會議於1996年12月在新加坡召開,第二次會議於1998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第三次會議於1999年11月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第四次會議於2001年11月在卡達首都多哈召開,第五次會議於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第六次會議於2005年12月在中國香港召開。 部長級會議的主要職能是:任命世貿組織總幹事並制定有關規則;確定總幹事的權力、職責、任職條件和任期以及秘書處工作人員的職責及任職條件;對世貿組織協定和多邊貿易協定做出解釋;豁免某成員對世貿組織協定和其它多邊貿易協定所承擔的義務;審議其成員對世貿組織協定或多邊貿易協定提出修改的動議;決定是否接納申請加入世貿組織的國家或地區為世貿組織成員;決定世貿組織協定及多邊貿易協定生效的日期等。下設總理事會和秘書處,負責世貿組織日常會議和工作。世貿組織成員資格有創始成員和新加入成員之分,創始成員必須是關貿總協定的締約方,新成員必須由其決策機構——部長會議以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方可加入。 總理事會:在部長級會議休會期間,其職能由總理事會行使,總理事會也由全體成員組成。總理事會可視情況需要隨時開會,自行擬訂議事規則及議程。同時,總理事會還必須履行其解決貿易爭端和審議各成員貿易政策的職責。 總理事會下設貨物貿易理事會;服務貿易理事會;知識產權理事會。這些理事會可視情況自行擬訂議事規則,經總理事會批准後執行。所有成員均可參加各理事會。 各專門委員會:部長會議下設立專門委員會,以處理特定的貿易及其他有關事宜。已設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國際收支限制委員會;預算、財務與行政委員會;貿易與環境委員會等10多個專門委員會。 秘書處與總幹事:由部長級會議任命的總幹事領導的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下稱秘書處),設在瑞士日內瓦,大約有500人。秘書處工作人員由總幹事指派,並按部長會議通過的規則決定他們的職責和服務條件。 部長會議明確了總幹事的權力、職責、服務條件及任期規則。世貿組織總幹事主要有以下職責:他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各成員施加影響,要求它們遵守世貿組織規則;總幹事要考慮和預見世貿組織的最佳發展方針;幫助各成員解決它們之間所發生的爭議;負責秘書處的工作,管理預算和所有成員有關的行政事務;主持協商和非正式談判,避免爭議。 截至1999年5月,世貿組織共有30多個理事會和常設委員會。 組織機構圖如下: 世界貿易組織組織機構圖
[編輯本段]世界貿易組織標識
1997年10月9日,世貿組織啟用新的標識。該標識由六道向上彎曲的弧線組成,上三道和下三道分別為紅、藍、綠三種顏色。標識意味著充滿活力的世貿組織在持久和有序地擴大世界貿易方面將發揮關鍵作用。六道弧線組成的球形表示世貿組織是不同成員組成的國際機構。標識久看有動感,象徵世貿組織充滿活力。標識的設計者是新加坡的楊淑女士,她的設計採用了中國傳統書法的筆勢,六道弧線帶有毛筆書法起筆和收筆的韻率。
[編輯本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權利與義務
入世後享受如下基本的權利: (1)能使產品和服務及知識產權在150個成員中享受無條件、多邊、永久和穩定的最惠國待遇以及國民待遇; (2)對大多數發達國家出口的工業品及半製成品受普惠制待遇; (3)享受發展中國家成員的大多數優惠或過渡期安排; (4)享受其他世貿組織成員開放或擴大貨物、服務市場准入的利益; (5)利用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公平、客觀、合理地解決與其他國家的經貿摩擦,營造良好的經貿發展環境; (6)參加多邊貿易體制的活動獲得國際經貿規則的決策權; (7)享受世貿組織成員利用各項規則、採取例外、保證措施等促進本國經貿發展的權利。 入世後承擔如下基本的義務: (1)在貨物、服務、知識產權等方面,依世貿組織規定,給予其他成員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 (2)依世貿組織相關協議規定,擴大貨物、服務的市場准入程度,即具體要求降低關稅和規范非關稅措施,逐步擴大服務貿易市場開放; (3)按《知識產權協定》規定進一步規范知識產權保護; (4)按爭端解決機制與其他成員公正地解決貿易摩擦,不能搞單邊報復; (5)增加貿易政策、法規的透明度; (6)規范貨物貿易中對外資的投資措施; (7)按在世界出口中所佔比例繳納一定會費。
[編輯本段]世貿組織的互惠原則
盡管在關貿總協定及世貿組織的協定、協議中沒有十分明確地規定「互惠貿易原則」,但在實踐中,只有平等互惠互利的減讓安排才可能在成員間達成協議。 世貿組織的互惠原則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形式體現: 第一,通過舉行多邊貿易談判進行關稅或非關稅措施的削減,對等地向其他成員開放本國市場,以獲得本國產品或服務進入其他成員市場的機會,即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第二,當一國或地區申請加入世貿組織時,由於新成員可以享有所有老成員過去已達成的開放市場的優惠待遇,老成員就會一致地要求新成員必須按照世貿組織現行協定、協議的規定繳納「入門費」——開放申請方商品或服務市場。 第三,互惠貿易是多邊貿易談判及一成員貿易自由化過程中與其他成員實現經貿合作的主要工具。關貿總協定及世貿組織的歷史充分說明,多邊貿易自由化給某一成員帶來的利益要遠大於一個國家自身單方面實行貿易自由化的利益。因為一國單方面自主決定進行關稅、非關稅的貨物貿易自由化及服務市場開放時,所獲得的利益主要取決於其他貿易夥伴對這種自由化改革的反應,如果反應是良好的,即對等地也給予減讓,則獲得的利益就大;反之,則較小。相反,在世貿組織體制下,由於一成員的貿易自由化是在獲得現有成員開放市場承諾范圍內進行的,自然這種貿易自由化改革帶來的實際利益有世貿組織機製作保障,而不像單邊或雙邊貿易自由化利益那麼不確定。因此,多邊貿易自由化要優於單邊貿易自由化,尤其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的大國。
[編輯本段]世貿組織的透明度原則
透明度原則是世貿組織的重要原則,它體現在世貿組織的主要協定、協議中。根據該原則,世貿組織成員需公布有效實施的、現行的貿易政策法規有: (1)海關法規。即海關對產品的分類、估價方法的規則,海關對進出口貨物徵收的關稅稅率和其他費用; (2)進出口管理的有關法規和行政規章制度; (3)有關進出口商品徵收的國內稅、法規和規章; (4)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的有關法規和規章; (5)有關進出口貨物及其支付方面的外匯管理和對外匯管理的一般法規和規章; (6)利用外資的立法及規章制度; (7)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法規和規章; (8)有關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邊境貿易區、經濟特區的法規和規章; (9)有關服務貿易的法規和規章; (10)有關仲裁的裁決規定; (11)成員國政府及其機構所簽訂的有關影響貿易政策的現行雙邊或多邊協定、協議; (12)其他有關影響貿易行為的國內立法或行政規章。 透明度原則規定各成員應公正、合理、統一地實施上述的有關法規、條例、判決和決定。統一性要求在成員領土范圍內管理貿易的有關法規不應有差別待遇,即中央政府統一頒布有關政策法規,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上述事項的法規不應與中央政府有任何抵觸。但是,中央政府授權的特別行政區、地方政府除外。公正性和合理性要求成員對法規的實施履行非歧視原則。 透明度原則還規定,鑒於對海關行政行為進行檢查和糾正的必要,要求各成員應保留或盡快建立司法的或仲裁的或行政的機構和程序。這類法庭或程序獨立於負責行政實施的機構之外。除進口商在所規定允許的上訴期內可向上級法庭或機構申訴外,其裁決一律由這些機構加以執行。 透明度原則對公平貿易和競爭的實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編輯本段]世貿組織如何解決爭端
隨著國際社會經濟貿易的不斷發展,國際經貿領域的貿易戰也日見頻繁。在解決國際經濟貿易糾紛方面,世界貿易組織自成立以來就發揮著重要作用。 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構是總理事會,該機構負責處理圍繞烏拉圭回合最後文件所包括的任何協定或協議而產生的爭端。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承諾,在發生貿易爭端時,當事各方不應採取單邊行動對抗,而是通過爭端解決機制尋求救濟並遵守其規則及其所做出的裁決。 爭端解決的程序是: (1)磋商:根據《爭端解決規則和程序諒解》規定,爭端當事方應當首先採取磋商方式解決貿易糾紛。磋商要通知爭端解決機構。磋商是秘密進行的,是給予爭端各方能夠自行解決問題的一個機會。 (2)成立專家小組:如果有關成員在10天內對磋商置之不理或在60天後未獲解決,受損害的一方可要求爭端解決機構成立專家小組。專家小組一般由3人組成,依當事人的請求,對爭端案件進行審查,聽取雙方陳述,調查分析事實,提出調查結果,幫助爭端解決機構作出建議或裁決。專家組成立後一般應在6個月內向爭端各方提交終期報告,在緊急情況下,終期報告的時間將縮短為3個月。 (3)通過專家組報告:爭端解決機構在接到專家組報告後20-60天內研究通過,除非當事方決定上訴,或經協商一致反對通過這一報告。 (4)上訴機構審議:專家小組的終期報告公布後,爭端各方均有上訴的機會。上訴由爭端解決機構設立的常設上訴機構受理。上訴機構可以維持、修正、撤消專家小組的裁決結論,並向爭端解決機構提交審議報告。 (5)爭端解決機構裁決:爭端解決機構應在上訴機構的報告向世貿組織成員散發後的30天內通過該報告,一經採納,則爭端各方必須無條件接受。 (6)執行和監督:爭端解決機構監督裁決和建議的執行情況。如果違背義務的一方未能履行建議並拒絕提供補償時,受侵害的一方可以要求爭端解決機構授權採取報復措施,中止協議項下的減讓或其它義務
[編輯本段]官方語言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它的官方語言為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這三種語言的文本為正式文本,具有法律效力,中文譯本僅供參考,不具有法律效力;收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文本的意義在於,當與世貿成員國發生爭端的時候,這些文本中的條文是可以直接援引適用的,具有正式的法律效力;收錄了中國入世法律文件的中文譯本,以便不習慣閱讀外語的讀者學習、掌握世貿規則。
[編輯本段]世貿組織成員一覽
阿爾巴尼亞,2000年9月8日 安哥拉,1996年11月23日 安地卡及巴布達島,1995年1月1日 阿根廷,1995年1月1日 澳大利亞,1995年1月1日 奧地利,1995年1月1日 巴林王國,1995年1月1日 孟加拉,1995年1月日 巴貝多,1995年1月1日 比利時,1995年1月1日 貝里斯,1995年1月1日 貝南,1996年2月26日 玻利維亞,1995年9月12日 波札那,1995年5月31日 巴西,1995年1月1日 汶萊,1995年1月1日 保加利亞,1996年12月1日 布吉納法索,1995年6月3日 蒲隆地,1995年7月23日 喀麥隆,1995年12月13日 加拿大,1995年1月1日 中非,1995年5月31日 查德,1996年10月19日 智利,1995年1月1日 中國,2001年12月11日 哥倫比亞,1995年4月30日 剛果(布),1997年3月27日 哥斯大黎加,1995年1月1日 象牙海岸,1995年1月1日 克羅埃西亞,2000年11月30日 古巴,1995年4月20日 塞普勒斯,1995年7月30日 捷克,1995年1月1日 剛果(金),1997年1月1日 丹麥,1995年1月1日 吉布地,1995年5月31日 多米尼克,1995年1月1日 多米尼加,1995年3月9日 厄瓜多,1996年1月21日 埃及,1995年6月30日 薩爾瓦多,1995年5月7日 愛沙尼亞,1999年11月13日 歐盟,1995年1月1日 斐濟,1996年1月14日 芬蘭,1995年1月1日 法國,1995年1月1日 加彭,1995年1月1日 甘比亞,1996年10月23日 喬治亞,2000年6月14日 德國,1995年1月1日 迦納,1995年1月1日 希臘,1995年1月1日 格瑞那達,1996年2月22日 瓜地馬拉,1995年7月21日 幾內亞比索,1995年5月31日 幾內亞,1995年10月25日 蓋亞那,1995年1月1日 海地,1996年1月30日 宏都拉斯,1995年1月1日 中國香港,1995年1月1日 匈牙利,1995年1月1日 冰島,1995年1月1日 印度,1995年1月1日 印度尼西亞,1995年1月1日 愛爾蘭,1995年1月1日 以色列,1995年4月21日 義大利,1995年1月1日 牙買加,1995年3月9日 日本,1995年1月1日 約旦,2000年4月11日 肯亞,1995年1月1日 韓國,1995年1月1日 科威特,1995年1月1日 吉爾吉斯斯坦,1998年12月20日 拉脫維亞,1999年2月10日 賴索托,1995年5月31日 列支敦斯登,1995年9月1日 立陶宛,2001年5月31日 盧森堡,1995年1月1日 中國澳門,1995年1月1日 馬達加斯加,1995年11月17日 馬拉維,1995年5月31日 馬來西亞,1995年1月1日 馬爾地夫,1995年5月31日 馬里,1995年5月31日 馬爾他,1995年1月1日 茅利塔尼亞,1995年5月31日 模里西斯,1995年1月1日 墨西哥,1995年1月1日 摩爾多瓦,2001年7月26日 蒙古,1997年1月29日 摩洛哥,1995年1月1日 莫三比克,1995年8月26日 緬甸,1995年1月1日 納米比亞,1995年1月1日 荷蘭,1995年1月1日 紐西蘭,1995年1月1日 尼加拉瓜,1995年9月3日 尼日,1996年12月13日 奈及利亞,1995年1月1日 挪威,1995年1月1日 阿曼,2000年11月9日 巴基斯坦,1995年1月1日 巴拿馬,1997年9月6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1996年6月9日 巴拉圭,1995年1月日 秘魯,1995年1月1日 菲律賓,1995年1月1日 波蘭,1995年7月1日 葡萄牙,1995年1月1日 卡達,1996年1月13日 羅馬尼亞,1995年1月1日 盧安達,1996年5月22日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996年2月21日 聖露西亞,1995年1月1日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95年1月1日 塞內加爾,1995年1月1日 台澎金馬單獨關稅區,2002年1月1日 獅子山,1995年7月23日 新加坡,1995年1月1日 斯洛伐克,1995年1月1日 斯洛維尼亞,1995年7月30日 索羅門群島,1996年7月26日 南非,1995年1月1日 西班牙,1995年1月1日 斯里蘭卡,1995年1月1日 蘇利南,1995年1月1日 史瓦濟蘭,1995年1月1日 瑞典,1995年1月1日 瑞士,1995年7月1日 坦尚尼亞,1995年1月1日 泰國,1995年1月1日 多哥,1995年5月31日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95年3月1日 突尼西亞,1995年3月29日 土耳其,1995年3月26日 烏干達,1995年1月1日 阿聯酋,1996年4月10日 英國,1995年1月1日 美國,1995年1月1日 烏拉圭,1995年1月1日 委內瑞拉,1995年1月1日 尚比亞,1995年1月1日 辛巴威,1995年3月5日
[編輯本段]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995年7月11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中國自1986年申請重返關貿總協定以來,為復關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進行了長達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和影響: 利:①它有利於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分工,促進經濟發展; ②有利於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並在平等條件下參與國際競爭; ③有利於促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④有利於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 ⑥也有利於直接參與21世紀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過程,擺脫別人制定規則而中國被動接受的不利狀況,從而維護合法權益。 弊: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的弱勢產業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大,關稅的大幅度減讓,外國產品、服務和投資有可能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免不了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總結:可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利有弊,但總體上是利大於弊。

❸ 貨幣戰爭

所謂「次級債」,就是指次級抵押信貸(sub-prime mortgage),這是相對於優質抵押信貸(prime mortgage)而言的。簡單地說,就是按揭貸款提供商向那些信用記錄不怎麼好,收入不太高或不很穩定,無法從銀行取得貸款的購房人出借的購房貸款(當然以房產作抵押),在收取較高利息的同時,也相應承擔了更高的風險(因為這些購房人的信用度不高,美國的房價也不像中國一樣瘋瘋癲癲的)

但是按揭貸款的提供商們並不願獨自承擔這么高的貸款風險,當然也是為了及時收回貨幣滿足自己的現金流(因為靠收利息太慢了),所以就利用大量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產品(美國的金融投資市場極為發達,數以千計的金融衍生投資產品可供選擇),將手裡這些以房產和資產為抵押的貸款債券化,也就是我們曾經熟悉的債轉債(中國國企改革的巔峰時刻,朱某某就做過,但中國利用行政手段什麼不好的事情也不會發生)。依靠他們手中的債券再向金融投資市場進行再融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市),盡管這樣做會降低他們的收益,但能夠使這些放貸者迅速回籠資金,形成現金流,同時也化解了自己收不回貸款的風險。

但是,風險還是產生了,主要原因就是房地產投資市場的泡沫。

大家應該還記得吧:

2000年網路泡沫的破滅,緊接著是2001年911恐怖襲擊,嚴重打擊了美國經濟,確切地說是導致美國的金融投資市場冷卻。為了刺激經濟發展、鼓勵投資,美聯儲2001年把聯邦基金利率調低到了1%,刺激了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流動性資金,但同時也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信貸和流動性泛濫,資產價格暴漲導致泡沫。

就在這期間,房地產領域的次級抵押信貸市場也隨著資產價格暴漲和流動性泛濫而加劇了其內在的風險,那些按揭提供商努力放貸--努力賣債券,同時很多獲得貸款的人成了炒房者。市場蒸蒸日上,沒有人在乎風險!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06年,泡沫終於出現問題了,眾多貸款人徹底放棄了還款義務,因為他們信用本來就有問題,所以不回在乎失去信用,所以他們最終選擇了不還貸款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幾家按揭提供貸款商的破產,然後,次級抵押信貸債券這個高收益金融衍生品的風險開始顯現出來,進而變成了垃圾。然而這還不算什麼,因為這種情況下,受損失的僅僅是投資這個金融投資品種的機構而已,應該不會發生大面積風險。可是,這個泡沫已經太大了,在錯綜復雜的金融資本市場中,竟然有眾多的基金和機構身陷其中,然後,由於風險導致了恐慌,而恐慌又極其具有傳染性,美國市場上所有投資人一旦了解到自己的基金跟次級債有染或有關系,就立即要求贖回資金。於是乎,基金開始拋售次級貸債券,進而發展到拋出其它股票和金融投資產品已回收資金應對投資人擠兌,所以,一連串的危機從債市傳導到股市,還會傳導給期貨市場。整個金融市場對風險突然異常敏感,流動性貨幣由於一連串的恐慌突然枯竭,形成資金連斷裂。

有次級貸紀實備忘錄為證:

今年2月——貸款機構對次級抵押貸款問題表示憂慮

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存在問題的證據開始冒頭,全球股市出現了今年以來的首次震盪。借款方第四季度違約數據出爐,服務於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專業貸款機構開始報告當季出現虧損,從規模最大的NovaStar開始。不到兩周,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股票被停牌,因人們擔心其能否繼續經營下去。現在,這兩家公司都面臨集體訴訟,指控公司高管誤導投資者。4月2日,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5月——瑞銀(UBS)對沖基金游戲結束

5月4日,瑞銀宣布,成立內部對沖基金的嘗試已告失敗。該公司被迫將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重新並入其投資銀行部門,而該基金成立還不到兩年。瑞銀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今年第一季度,這只規模約為45億歐元(60億美元)的基金因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投資虧損了1.5億瑞士法郎(合1.23億美元)。此舉使瑞銀產生了3億美元的重組支出。到7月初,瑞銀首席執行官胡皓華(Peter Wuffli)被解職,部分原因在於董事會對他在處理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問題上的擔憂。本周,瑞銀警告稱,市場動盪可能導致瑞銀今年下半年利潤「非常疲弱」。

6月——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馬失前蹄

6月19日,有消息稱,曾貸款給貝爾斯登資產管理公司(Bear Stearns Asset Management)旗下兩只對沖基金的一些投資銀行,即將扣押貝爾斯登資產,以收回現金。負債比例很高的這兩只基金投資於被認為非常安全、評級較高的復合債券產品,而這些產品投資於以次級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消息傳出之後,大量其它基金也報告在類似債券投資方面蒙受巨額損失。其中包括澳大利亞Basis Capital,倫敦Cheyne Capital和Cambridge Place旗下的基金,以及美國的Braddock Financial和United Capital。貝爾斯登問題曝光一個月後,投資者被告知,他們在貝爾斯登一隻基金投入的資金已血本無歸,而第二隻基金,只能拿回投資額的9%。

7月——私人股本運轉失靈

7月25日,用於聯合博姿(Alliance Boots)和克萊斯勒(Chrysler)收購交易的融資遭遇嚴重問題,這加劇了市場對於發生信貸危機的擔憂。這是私人股本規模最大的兩筆交易。之後數日,股市遭遇重挫,投資者擔心,信貸狀況趨緊可能會使收購熱潮出軌,而正是收購熱潮推高了股市,因為投資者認為,幾乎所有公司都可能很快被收購。這一消息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全球最大投行在很多領域都面臨潛在的信貸問題,它們開始盡可能控制這些風險。

7月至8月——危機擴散至股市

投資者對於全面信貸危機的擔憂,引發了股市和信貸市場的劇烈波動。被譽為華爾街 「恐懼風向標」的Vix指數多次觸及多年來高點。盡管本周數據顯示,股市整體走勢為下跌,富時100指數(FTSE 100)跌至6000點以下,而道指(Dow)也跌至13000點以下,但幾乎每日走勢的大幅變化令其它市場遭受了重大損失。這種走勢給定量(或「黑箱」)對沖基金帶來嚴重問題。此類對沖基金在市場震盪時迅速發展,但當交易模式突然變化時會出現問題。這些問題在上周體現得最為明顯,當時高盛(Goldman Sachs)被迫動用20億美元自有資金,為旗下Global Equities Opportunities基金紓困。

8月——各國央行被迫干預

對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問題的擔憂日益加劇,已遠遠超越了美國銀行業和小型專業貸款機構的范疇。一些投資於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及其它機構運作的復雜證券的貨幣市場基金,對希望贖回的投資者緊閉大門。所有類型的資產負債表外貸款和套利平台[即管道類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都受到牽連,它們難以獲得維持自身運作的短期融資。為其提供支持的銀行本應介入,提供所謂的流動性安排,為這些機構提供支撐,但這些銀行同樣也迫切希望減少信貸風險,目前正想方設法置身事外。

德國產業投資銀行(IKB)出現的問題,致使國內同行於8月2日為其紓困,但這種做法結果加劇了不安狀況,導致銀行間市場隔夜貸款利率迅速走高。歐洲央行(ECB)被迫採取了措施,美聯儲(Fed)、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俄羅斯央行(Russian Central Bank)和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也緊隨其後,向市場注入維持這些機構繼續運轉所需的短期資金。

縱觀此次事件的果場,可以得出結論:地產市場的迅速擴張以及房貸機構不負責任地大量製造不良貸款,當風險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從這個市場的最脆弱的環節,也就是---貸款人不還款這個環節開始懲罰這個市場,從而使這個市場的流動性突然枯竭,就像心肌梗塞一樣,讓這個市場上沒有足夠的現金應對各種經濟活動和業務往來。這就是次級貸危機的本質。當然美聯儲和歐洲幾大央行還是老辦法,減息和向市場投放資金。

減息,是不合理的辦法,因為這樣等於讓政府和納稅人為那些不良貸款人的行為買單。投放貨幣會造成通貨膨脹,性質一樣,但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做得非常好,詳細的做法還要看最後的結果。

綜上所述,不論這次次級貸危機到底還會發生什麼,是否可以平息下來,我認為,解決問題的前提就是讓這個市場重拾信心是最重要的,投資人有了信心,就有了對未來財富的預期,只有投資人自己的好轉才能使這個市場好轉過來。

借用《華爾街日報》中的一句話:次級債危機昭示著,這個由流動性過剩為基調的全世界經濟長期繁榮局面的結束,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將發生變化,而此次次級貸危機就是這個變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泡沫形成過程中潛伏的最脆弱的部分先出現問題,然後再逐漸向不脆弱的部分擴散。(本人自己翻譯的,見笑了)

有必要再說一下此次次級貸事件的始作俑者,羅斯柴爾德家族

先從正面了解一下這個神秘而又富可敵國的猶太家族:

以下轉自《貨幣戰爭》一書的部分內容

「大道無形」的世界首富
「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訂法律。」
——梅耶·羅斯柴爾德

當國際媒體成天炒作身家500億美元的比爾·蓋茨蟬聯世界首富寶座的時候,如果你信以為真,你就上當了。因為在人們耳熟能詳的所謂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無形」的超級富豪們的身影,因為他們早已嚴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體。
所謂「大隱隱於朝」。如今,羅斯柴爾德家族仍在經營著銀行業務,但是如果我們隨機在北京或上海的街頭問100個中國人,其中可能有99個知道美國花旗銀行,而不見得有1個知道羅斯柴爾德銀行。
究竟誰是羅斯柴爾德?如果一個從事金融行業的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羅斯柴爾德」這個名字,就如同一個軍人不知道拿破崙,研究物理學的人不知道愛因斯坦一樣不可思議。奇怪卻並不意外的是,這個名字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它對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影響力是如此巨大,而其知名 度是如此之低,其隱身能力讓人嘆為觀止。

羅斯柴爾德家族究竟擁有多少財富?這是一個世界之迷。保守的估計是50萬億美元!

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是怎樣賺到如此驚人的財富的?這就是本人要告訴你的故事。

嚴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鍾表一般精確的協調,永遠早於市場的信息獲取,徹頭徹尾的冷酷理智,永無止境的金權慾望,以及基於這一切的對金錢和財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預見力,使得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世界兩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戰爭的殘酷旋渦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個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金融帝國。
拿破崙的滑鐵盧與羅斯柴爾德的凱旋門
內森是老羅斯柴爾德的第三個兒子,也是五兄弟中最具膽識的一個。1798年,他被父 親從法蘭克福派到英國開拓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業務。內森是一個城府極深、行事果決的銀行家,從沒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憑著驚人的金融天賦和神鬼莫測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為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寡頭。
內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蘭克福打理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大本營 (M.A.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二哥所羅門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分支銀行(S.M. 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四弟卡爾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另一個銀行,他的五弟詹姆斯在法國巴黎也有一個銀行(Messieus de Rothschild Freres)。羅斯柴爾德家族創建的銀行體系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銀行集團。此時五兄弟正密切地注視著1815年的歐洲戰況。
這是一場關系著歐洲大陸命運和前途的重要戰爭。如果拿破崙取得了最終勝利,法國將不容置疑地成為歐洲大陸的主人。如果威靈頓勛爵打垮了法軍,那英國將主導歐洲的大國均勢。
早在戰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非常具有遠見地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構建起數量龐大的秘密代理人網路,這些類似戰略情報間諜的人被稱為 「孩子們」。這些人被派駐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業中心,各種商業、政治和其他情報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和那不勒斯之間往來穿梭。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速度和准確度都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官方信息網路的速度,其他商業競爭對手更是難以望其項背。這一切使得羅斯柴爾德銀行在幾乎所有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明顯的優勢。
羅斯柴爾德銀行的馬車賓士在(歐洲各地的)公路上,羅斯柴爾德銀行的船穿梭於海峽之間,羅斯柴爾德銀行的間諜們遍布(歐洲的)城市街道,他們揣著大量現金、債券、信件和消息,他們最新的獨家消息在股票市場和商品市場中被迅速地傳播著,但所有的消息都沒有滑鐵盧戰役的結果更為寶貴。」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展開的滑鐵盧戰役,不僅是拿破崙和 威靈頓兩支大軍之間的生死決斗,也是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巨大賭博,贏家將獲得空前的財富,輸家將損失慘重。倫敦股票交易市場的空氣緊張到了極點,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滑鐵盧戰役的最終結果。如果英國敗了,英國公債(Consols)的價格將跌進深淵;如果英國勝了,英國公債將沖上雲霄。
正當兩支狹路相逢的大軍進行著殊死戰斗時,羅斯柴爾德的間諜們也在緊張地從兩軍內部收集著盡可能准確的各種戰況進展的情報。更多的間諜們隨時負責把最新戰況轉送到離戰場最近的羅斯柴爾德情報中轉站。到傍晚時分,拿破崙的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羅斯柴爾德快信傳遞員親眼目睹了戰況,他立刻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後轉往奧斯坦德港。當羅斯伍茲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別通行證的羅斯柴爾德快船時,已經是深夜時分。這時英吉利海峽風急浪高,在付了2 000法郎的費用之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水手連夜幫他渡過了海峽[5]。當他於6月19日清晨到達英國福克斯頓的岸邊時,內森·羅斯柴爾德親自等候在那裡。內森快速打開信封,瀏覽了戰報標題,然後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當內森快步進入股票交易所時,正在等待戰報的焦急而激動的人群立刻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著內森那張毫無表情、高深莫測的臉。這時,內森放慢了腳步,走到自己的被稱為「羅斯柴爾德支柱」的寶座上。此時他臉上的肌肉彷彿石雕一般沒有絲毫情緒浮動。這時的交易大廳已經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喧囂,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富貴榮辱寄託在內森的眼神上。稍事片刻,內森沖著環伺在身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交易員們遞了一個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聲不響地沖向交易台,開始拋售英國公債。大廳里立時一陣騷動,有些人開始交頭接耳,更多的人仍然 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這時,相當於數十萬美元的英國公債被猛然拋向市場,公債價格開始下滑,然後更大的拋單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英國公債的價格開始崩潰。
這時的內森依然毫無表情地靠在他的寶座上。交易大廳里終於有人發出驚叫:「羅斯柴爾德知道了!」「羅斯柴爾德知道了!」「威靈頓戰敗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觸電一般回過味來,拋售終於變成了恐慌。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時候,跟隨別人的行為成了一種自我強制性行為。每個人都想立刻拋掉手中已經毫無價值的英國公債,盡可能地留住一些所剩無幾的財富。經過幾個小時的狂拋,英國公債已成為一堆垃圾,票面價值僅剩下5%。
此時的內森像一開始一樣,仍然是漠然地看著這一切。他的眼睛以一種不是經過長期訓練絕不可能讀懂的眼神輕微地閃動了一下,但這次的信號卻完全不同。他身邊的眾多交易員立即撲向各自的交易台,開始買進市場上能見到的每一張英國公債。
6月21日晚11點,威靈頓勛爵的信使亨利·珀西終於到達了倫敦,消息是拿破崙大軍在8個小時的苦戰後被徹底打敗了,損失了1/3的士兵,法國完了!
這個消息比內森的情報晚了整整一天!而內森在這一天之內,狂賺了20倍的金錢,超過拿破崙和威靈頓在幾十年戰爭中所得到的財富的總和!
滑鐵盧一戰使內森一舉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從而主導了英國日後的公債發行,英格蘭銀行被內森所控制。英國的公債就是未來政府稅收的憑證,英國人民向政府繳納各種稅賦的義務,變成了羅斯柴爾德銀行向全民變相征稅。英國政府的財政支出是靠發行公債來籌集的,換句話說,英國政府因為沒有貨幣發行權而必須 向私人銀行借錢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幣結算。當內森手裡攥著具有壓倒性優勢數量的英國公債的時候,他實際上操控著公債的價格, 左右著整個英國的貨幣供應量,英國的經濟命脈被緊緊地捏在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手中。
志得意滿的內森毫不掩飾他征服了大英帝國的驕傲:
我不在乎什麼樣的英格蘭傀儡被放在王位上來統治這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誰控制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這個人就是我!

這次次級債危機實際上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奪回自己喪失的領地。最近幾十年來,華爾街不太聽話了,倚仗著自己創造的衍生品和結構產品,以為可以憑借「金融工程學」擺脫羅斯柴爾德密室政治的控制。作為傳統的猶太人銀行家,羅斯柴爾德家族是重視關系、重視陰謀、重視組織,對於那些天花亂墜的衍生品、金融數學等等不太看重,更不會去潛心研究。結果,在這個交易第一的時代,華爾街巨頭們逐漸認為羅斯柴爾德不行了,自己可以憑借強大的交易實力,打破羅斯柴爾德銀行家的壟斷。

可是事實又如何呢?華爾街巨頭以為自己創造了貨幣,可它們創造的畢竟不是真正的貨幣,只是貨幣的低劣替代品。羅斯柴爾德家族經過對媒體、銀行和政府機構的妥善安排,從今年2月開始,對次級債這個華爾街巨頭的軟肋發動了攻擊。其次序無非是一開始引誘華爾街巨頭義無反顧地繼續投入次級債,然後通過其控制的媒體和專家誇大次級債的風險,促使市場崩盤,同時又控制了銀行系統,使華爾街巨頭普遍出現流動性危機,瀕臨破產邊緣。

僅僅半年之內,高盛、瑞士信貸、貝爾斯騰等華爾街巨頭已經被整的死去活來,甚至到了必須廉價賣出股權來救命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羅斯柴爾德立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也通過公開或非公開的利益交換,吸收了大量華爾街巨頭的血汗和骨髓,於是從8月開始控制各國中央銀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於是,一場次級債危機就開始化解。

不過,如果認為次級債危機到此為止,那可大錯特錯了。因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目標是奪回近年來有所喪失的領地,如果華爾街巨頭還有不老實的,它們肯定會以大棒加胡蘿卜的政策予以打擊。再就是中國問題,中國在次級債中投資較少,牽扯不大,可是下次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下次羅斯柴爾德家族將選擇哪種資產來打擊中國?讓我們拭目以待。

❹ 全球對沖基金二十年的發展史有些什麼

對沖網的智庫網路里提到:全球對沖基金發展史就是一個激烈殘酷的優勝劣汰的「進化過程」。他們的投機登峰造極,他們的垮台也令人猝不及防。次貸危機一波一波蔓延,又將對沖基金推到了火山口。在新一場的「貨幣戰爭」前,對沖基金何去何從?

對沖網的智庫網路里提到:全球對沖基金二十年的發展史就是一個激烈殘酷的優勝劣汰的「進化過程」。期間的一幕幕悲喜劇,留給世人幾多感嘆,幾多沉思。

上世紀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勢頭以及倫敦金融城的「金融大變革」導致日本和北美的金融開放,全球對沖基金蓬勃發展,僅1990年到2000年的短短十年,就有3000多個對沖基金在美國與英國出現。不過同時也伴隨著大量基金的倒閉。

因利率上升和行業經歷了1991到1993年的調整,1994年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在行業歷史上首次縮水。1995年夏,布魯斯·科文納,傳奇的貨幣與大宗商品投機客,解散了他的美國基金並把其管理的卡克斯頓18億美元資產的三分之二還給了投資者。卡克斯頓成立於1983年,在其存續的絕大部分期間平均年度回報至少有30%,但1994年出現虧損,1995年艱難掙扎。在接下來的10月份,邁克爾·斯坦哈特26億美元的合夥投資基金對沖基金也令人震驚地關閉了。斯坦哈特是華爾街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人之一,以激進、短線風格和大手筆、冒險的出手而著稱,給投資人賺了許多錢。他在1967年就開始設立運作基金,是行業內的先鋒人物,超過30%的平均年度回報使其在頂峰時期管理的資產達到44億美元。

1997年7月,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創立者喬治·索羅斯狙擊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引發亞洲金融風暴,其旗下量子基金的規模和投機活動也達到頂峰,震驚世界。但在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眼裡,索羅斯所引領的對沖基金是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貶值的罪魁禍首。

1998年是對沖基金業難忘的一年。那年9月,此前取得輝煌戰績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遭遇滑鐵盧。這家由所羅門兄弟前交易主管約翰·梅里韋瑟在1994年創立、擁有夢幻組合團隊的基金,在一系列投資錯誤後面臨資金和信用危機,瀕臨倒閉。在美聯儲出面組織安排下,以美林、摩根為首的十幾家國際金融機構注資36億美元購買了其90%股權,共同接管了該公司。不過,壞運氣在延續。除了長期資本公司、埃佛勒斯資本的崩潰,羅伯遜的基金回報也在第四季度被一筆勾銷,索羅斯旗下的一隻基金則虧損了18%。數據顯示,當年專注投資美國股票的對沖基金平均回報率為12.7%,遠低於標普500指數28.6%的收益水平。

新千年對於對沖基金而言沒什麼喜慶,2000年3月,資產規模60億美元的老虎基金宣布關閉並清盤,而索羅斯的基金這一年在投資科技股的嘗試隨著市場泡沫破裂而失敗,首席投資官明星經理人斯坦利·德魯肯米勒等幾位核心人物也相繼離去。索羅斯宣告金盆洗手、不再從事全球金融市場投資,同時旗下的量子基金、量子新興基金將合並重組為量子慈善基金,採取保守和低風險的投資策略。

2002年以來,在投資需求推動下,並伴隨著股票市場回升,對沖基金的資產規模呈現迅速增長。2004年12月,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到達1萬億美元,創下新紀錄。2005年8月,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成為非官方的對沖基金之都,這里有超過100隻對沖基金,管理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佔全球對沖基金資產的約十分之一。

2006年8月,紐約最大的一家從事天然氣期貨交易的對沖基金——MotherRock,6、7月在天然氣市場遭受巨額損失後宣布關閉。隨後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康涅狄格的AmaranthAdvisors,盡管有全球引以為豪的風險管理系統,還是由於一次天然氣投資失誤而在一周內損失了50億美元,使得其管理的資產縮水了一半。幾天後,再次賠掉了10億美元,Amaranth協議將其能源的資產組合出售給JP摩根和CitadelInvestmentGroup。月底,在與花旗集團商討了資產分拆出售的可能性後,Amaranth宣布清盤,成就了行業歷史上最為悲壯的一次失敗。

據對沖網指數與評級研究院統計:在2001年到2006年的五年裡,對沖基金的資產從5640億美元增長到1.5萬億美元,數量從4500隻擴張到12000隻,5年增長率達到200%。2006年底,對沖基金百強所管理的資產已經從上年的7200億美元攀升到1萬億美元,升幅達到驚人的39%。對沖基金的擴張蔓延到全球,100強中有23家位於美國之外。

2007年上半年對沖基金平均收益率為7.77%,高於同期的標普500指數的6%,但低於MSCI的8.01%。在回報率的背後,是次貸危機下的「山雨已來」。6月,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貝爾斯登資產管理公司旗下兩只對沖基金因巨額虧損陷入困境,之後這兩只基金宣布破產。8月底,投資銀行巴克萊資本宣布出資16億美元拯救倫敦的一家對沖基金CairnCapital。事實上,在當時飽受煎熬的對沖基金遠遠不止這幾家。

同期,美國高盛集團於2007年8月13日稱,它與部分投資者一起向該公司旗下一隻對沖基金注入了約30億美元資金「自救」。截至2007年8月的第一周,這只名為「環球證券機遇基金」(GlobalEquityOpportunitiesFund)的對沖基金凈值損失大約15億美元,達30%左右。該基金的資產凈值在新的資金注入之前為36億美元。保住面子是高盛此役的重中之重。參與這次注資行動的投資者包括C.V.斯塔爾公司、佩里資本公司(PerryCapital)和美國億萬富豪伊萊·布羅德。

2008年伊始,穩坐美國投行前5強的貝爾斯登幾十年的光輝歷程毀於一旦。6月,鼎盛時期資產額超過140億美元的美國HBK投資公司旗下基金遭投資者巨額撤回資本,公司資產縮水至115億美元;而另一家對沖基金巨頭法拉倫資本管理旗下的離岸投資者基金當時面臨14億美元甚至更多的撤資。

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西方投機力量為了降低次貸危機造成的巨額損失,一方面引入發展中國家主權基金為其注資,為次貸損失買單;另一方面假借發展中國家需求增長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沖擊,肆意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在雷曼申請破產保護後,歐洲一些對沖基金陷入了恐慌,因為它們無法收回抵押給雷曼的資產,促使它們對交易平倉。同時,紐約和倫敦的其他對沖基金目前正努力從其他集團收回抵押品,從而造成了更多的壓力。賣空禁令迫使一些交易櫃台停止了業務,這又喚醒了人們對對沖基金可能崩潰的擔憂

資料來源:對沖網智庫網路

❺ 1000蘇姆即烏茲別克的貨幣能換多少人民幣

2007時烏茲別克的貨幣蘇姆一美元可以兌換975蘇姆,所以1000蘇姆大概能換6.86元人民幣吧!雖然匯率會變化,但是應該不會變很多吧!

❻ 世界各地使用的貨幣各叫什麼

國家或地區 貨幣單位 貨幣符號
非洲金融共同體區 法郎BEAC XAF
非洲金融共同體區 法郎BCEAO XAF
歐元區 歐元 EUR
阿富汗 阿富汗尼 AFA
阿爾巴尼亞 列克 ALL
阿爾及利亞 第納爾 DZD
美國 美元 USD
美洲薩摩亞 美元 USD
安道爾 歐元 EUR
安哥拉 寬札 AOA
安圭拉島 東加勒比元 XCD
安地卡及巴布達 東加勒比元 XCD
阿根廷 比索 ARS
亞美尼亞 德拉姆 AMD
阿魯巴島 盾 AWG
阿什莫和卡鐵爾群島 澳元 AUD
澳大利亞 澳元 AUD
奧地利 歐元 EUR
奧地利 先令[廢棄] ATS
亞塞拜然 馬納特 AZM
亞述爾群島 歐元 EUR
巴哈馬 元 BSD
巴林 第納爾 BHD
巴貝多 元 BBD
巴利阿里群島 歐元 EUR
孟加拉國 塔卡 BDT
巴貝多 元 BBD
白俄羅斯 盧布 BYR
比利時 歐元 EUR
比利時 法郎[廢棄] BEF
貝里斯 元 BZD
貝南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百慕大 元 BMD
不丹 印度盧比 INR
不丹 努扎姆 BTN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諾 BOB
博內爾島 荷蘭安第列斯群島盾 ANG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可兌換馬克 BAM
波札那 普拉 BWP
巴西 雷亞爾 BRL
英國 英鎊 GBP
英屬印度洋領地 英國英鎊 GBP
英屬印度洋領地 美元 USD
英屬維爾京群島 美元 USD
汶萊 元 BND
汶萊 新加坡元 SGD
保加利亞 列弗 BGN
布吉納法索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緬甸 元 MMK
蒲隆地 法郎 BIF
柬埔寨 瑞爾 KHR
喀麥隆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EAC XAF
加拿大 加元 CAD
迦納利群島 歐元 EUR
維德角 埃斯庫多 CVE
開曼群島 元 KYD
中非共和國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EAC XAF
查德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EAC XAF
智利 比索 CLP
中國 人民幣 CNY
聖誕島 澳元 AUD
科科斯(基靈)群島 澳元 AUD
哥倫比亞 比索 COP
葛摩 法郎 KMF
太平洋法蘭西 太平洋法蘭西共同體法郎 XPF
剛果/布拉柴維爾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EAC XAF
剛果/金沙薩 法郎 CDF
庫克群島 紐西蘭元 NZD
珊瑚海群島 澳元 AUD
哥斯大黎加 科朗 CRC
象牙海岸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克羅埃西亞 庫納 HRK
古巴 可兌換比索 CUC
古巴 比索 CUP
Cura?o 荷蘭安第列斯群島盾 ANG
塞普勒斯 鎊 CYP
捷克共和國 克朗 CZK
丹麥 克朗 DKK
吉布地 法郎 DJF
多米尼加 東加勒比元 XCD
多明尼加 比索 DOP
荷蘭 歐元 EUR
荷蘭 盾[廢棄] NLG
東加勒比 東加勒比元 XCD
東帝汶 美元 USD
厄瓜多 美元 USD
埃及 鎊 EGP
薩爾瓦多 科朗 SVC
英格蘭(英國) 英鎊 GBP
赤道幾內亞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EAC XAF
厄利垂亞 納克法 ERN
愛沙尼亞 克魯恩 EEK
衣索比亞 比爾 ETB
歐羅巴群島 歐元 EUR
福克蘭群島 鎊 FKP
法羅群島 丹麥克朗 DKK
斐濟 元 FJD
芬蘭 歐元 EUR
芬蘭 馬克[廢棄] FIM
法國 歐元 EUR
法國 法郎[廢棄] FRF
法屬蓋亞那 歐元 EUR
法屬波利尼西亞 太平洋法蘭西共同體法郎 XPF
法屬波利尼西亞 歐元 EUR
法國南部和南極洲附近群島 歐元 EUR
加彭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EAC XAF
甘比亞 達拉西 GMD
加沙地帶 以色列新謝克爾 ILS
喬治亞 拉里 GEL
德國 德國馬克[廢棄] DEM
德國 歐元 EUR
迦納 塞地 GHC
直布羅陀 鎊 GIP
黃金(盎司) XAU
大不列顛(英國) 英鎊 GBP
希臘 歐元 EUR
希臘 幣[廢棄] GRD
格陵蘭 丹麥克朗 DKK
格瑞那達 東加勒比元 XCD
瓜德羅普島 歐元 EUR
關島 美元 USD
瓜地馬拉 格查爾 GTQ
根西島 鎊 GGP
基尼 法郎 GNF
幾內亞比索共和國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蓋亞那 元 GYD
海地 古德 HTG
荷蘭 歐元 EUR
荷蘭 盾[廢棄] NLG
聖座(梵蒂岡) 歐元 EUR
聖座(梵蒂岡) 里拉[廢棄] VAL
宏都拉斯 倫皮拉 HNL
香港 港元 HKD
匈牙利 福林 HUF
冰島 克朗 ISK
印度 盧比 INR
印度尼西亞 盾 IDR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 XDR
伊朗 里亞爾 IRR
伊拉克 第納爾 IQD
愛爾蘭 歐元 EUR
愛爾蘭 鎊[廢棄] IEP
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 鎊 FKP
曼島 鎊 IMP
以色列 新謝克爾 ILS
義大利 歐元 EUR
義大利 里拉[廢棄] ITL
象牙海岸共和國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牙買加 元 JMD
日本 日元 JPY
澤西島 鎊 JEP
約翰遜群島 美元 USD
約旦 第納爾 JOD
新胡安島 歐元 EUR
哈薩克 堅戈 KZT
肯亞 先令 KES
吉里巴斯 澳元 AUD
科威特 第納爾 KWD
吉爾吉斯斯坦 索姆 KGS
寮國 基普 LAK
拉脫維亞 拉茲 LVL
黎巴嫩 鎊 LBP
賴索托 洛蒂 LSL
賴比瑞亞 元 LRD
利比亞 第納爾 LYD
列支敦斯登 瑞士法郎 CHF
立陶宛 利塔斯 LTL
盧森堡 歐元 EUR
盧森堡 法郎[廢棄] LUF
澳門 澳門元 MOP
馬其頓 代納爾 MKD
馬達加斯加 阿里亞 MGA
馬達加斯加 法郎[廢棄] MGF
馬德拉群島 歐元 EUR
馬拉維 克瓦查 MWK
馬來西亞 林吉特 MYR
馬爾地夫 拉菲亞 MVR
馬里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馬爾他 里拉 MTL
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 鎊 FKP
馬紹爾群島 美元 USD
馬提尼克島 歐元 EUR
茅利塔尼亞 烏吉亞 MRO
模里西斯 盧比 MUR
馬約特島 歐元 EUR
墨西哥 比索 MXN
密克羅尼西亞 美元 USD
中途島 美元 USD
摩爾多瓦 列伊 MDL
摩納哥 歐元 EUR
蒙古 圖格里克 MNT
門的內哥羅 歐元 EUR
蒙特塞拉特島 東加勒比元 XCD
摩洛哥 迪拉姆 MAD
莫三比克 梅蒂卡爾 MZM
緬甸 元 MMK
納米比亞 元 NAD
諾魯 澳元 AUD
納弗沙島 海地古德 HTG
納弗沙島 美元 USD
尼泊爾 中國人民幣 CNY
尼泊爾 盧比 NPR
荷蘭安第列斯群島 盾 ANG
荷蘭 歐元 EUR
荷蘭 盾[廢棄] NLG
新喀里多尼亞 太平洋法蘭西共同體法郎 XPF
紐西蘭 元 NZD
尼加拉瓜 科多巴 NIO
奈及利亞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奈及利亞 奈拉 NGN
紐埃島 紐西蘭元 NZD
諾福克島 澳元 AUD
北朝鮮 圓 KPW
北馬里亞納群島 美元 USD
挪威 克朗 NOK
阿曼 里亞爾 OMR
巴基斯坦 盧比 PKR
帛琉群島 美元 USD
白金(盎司) XPD
巴拿馬 巴波亞 PAB
巴拿馬 美元 USD
巴布亞紐幾內亞 基那 PGK
西沙群島 中國人民幣 CNY
西沙群島 越南盾 VND
巴拉圭 瓜拉尼 PYG
秘魯 新索爾 PEN
菲律賓 比索 PHP
皮特克恩 紐西蘭元 NZD
白金(盎司) XPT
波蘭 茲羅提 PLN
葡萄牙 歐元 EUR
葡萄牙 埃斯庫多[廢棄] PTE
波多黎各 美元 USD
卡達 里亞爾 QAR
留尼汪 歐元 EUR
羅馬尼亞 列伊 ROL
俄羅斯 盧布 RUB
盧安達 法郎 RWF
薩巴 荷蘭安第列斯群島盾 ANG
聖赫勒拿 鎊 SHP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東加勒比元 XCD
聖露西亞島 東加勒比元 XCD
聖皮埃爾島及密克隆島 歐元 EUR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東加勒比元 XCD
聖馬丁島 歐元 EUR
薩摩亞 塔拉 WST
聖馬利諾 歐元 EUR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多布拉 STD
沙烏地阿拉伯 里亞爾 SAR
蘇格蘭(英國) 英鎊 GBP
塞波加 魯基尼 SPL
塞內加爾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塞爾維亞 第納爾 CSD
塞席爾群島 盧比 SCR
獅子山 利昂 SLL
白銀(盎司) XAG
新加坡 元 SGD
聖尤斯特歇斯 荷蘭安第列斯群島盾 ANG
聖馬丁 荷蘭安第列斯群島盾 ANG
斯洛伐克 克朗 SKK
斯洛維尼亞 托拉爾 SIT
索羅門群島 元 SBD
索馬里 先令 SOS
南非 蘭特 ZAR
南喬治亞島 英鎊 GBP
南韓 圓 KRW
南桑德韋奇群島 英鎊 GBP
西班牙 歐元 EUR
西班牙 比塞塔[廢棄] ESP
斯里蘭卡 盧比 LKR
蘇丹 第納爾 SDD
蘇利南 元 SRD
蘇利南 盾 SRG[廢棄]
斯瓦爾巴島和揚馬延島 挪威克朗 NOK
史瓦濟蘭 里蘭吉尼 SZL
史瓦濟蘭 南非蘭特 ZAR
瑞典 克朗 SEK
瑞士 法郎 CHF
敘利亞 鎊 SYP
台灣 新台幣 TWD
塔吉克 索莫尼 TJS
塔吉克 俄羅斯盧布 RUB
坦尚尼亞 先令 TZS
泰國 銖 THB
多哥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托克勞 紐西蘭元 NZD
湯加 潘加 TOP
特朗斯尼斯蒂爾 摩爾多瓦列伊 MDL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元 TTD
突尼西亞 第納爾 TND
土耳其 新里拉 TRY
土耳其 里拉 TRL[將被取代]
土庫曼 馬納特 TMM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美元 USD
吐瓦魯 澳元 AUD
吐瓦魯 元 TVD
烏干達 先令 UGX
烏克蘭 赫里夫娜 UAH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迪拉姆 AED
英國 英鎊 GBP
美國 美元 USD
烏拉圭 比索 UYU
烏茲別克 索姆 UZS
萬那杜 瓦圖 VUV
梵蒂岡 歐元 EUR
梵蒂岡 里拉[廢棄] VAL
委內瑞拉 博利瓦 VEB
越南 盾 VND
維爾京群島 美元 USD
威克島 美元 USD
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 太平洋法蘭西共同體法郎 XPF
約旦河西岸 以色列新謝克爾 ILS
約旦河西岸 約旦第納爾 JOD
西撒哈拉 摩洛哥迪拉姆 MAD
西薩摩亞(薩摩亞) 塔拉 WST
葉門 里亞爾 YER
尚比亞 克瓦查 ZMK
辛巴威 元 ZWD

❼ 《貨幣戰爭中》中的羅斯切爾德家族真實存在嗎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沃德斯登庄園羅斯柴爾德家族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在19世紀的歐洲,羅斯柴爾德幾乎成了金錢和財富的代名詞。據估計,1850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家族總共積累了相當於60萬億美元的財富。鼎盛時期,歐洲大部分國家的政府幾乎都曾向他們家族貸款,到20世紀末時,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家族所控制,其家族資產至少超過了50萬億美元。可以說,這個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國影響了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

興起的時代背景

在工業革命在歐洲迅猛發展、金融業空前繁榮的時代,全新的金融實踐和思想從荷蘭和英國向全歐洲輻射開來。隨著1694年英格蘭銀行的成立( Bank of England),一個遠較過去復雜得多的金錢的概念和實踐被一大批富於冒險精神的銀行家創造了出來。在 17 世紀的一百年中,金錢的概念和形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從1694年到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問世時,人類歷史上銀行發行的紙幣量第一次超過了流通中的金屬貨幣總量。工業革命所產生的對鐵路、礦山、造船、機械、紡織、軍工、能源等新興行業空前巨大的融資需求與傳統金匠銀行的古老低效和極為有限的融資能力之間產生了日益強烈的矛盾。
法國大革命中逃到英國的法國貴族中,包括印刷發行法郎紙幣和法國國債的主要負責人和設計者。為了對革命政府和督政府報復,也為了解決己方經濟上的窘迫,他們大量印刷虛假法郎紙幣和法國國債到法國套購物資,這一經濟過程持續了了大約15年,給法國經濟和社會秩序沉重的打擊。拿破崙上台後,為了反向打擊英國,也僱傭了大量剪刀手偽造假英鎊紙幣,先令銀幣,並且成功的迫使英國放棄了金本位數年至久。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金融戰行為產生了巨額利潤和前所未有的混亂,從中也就催生出第一代金融門閥們。
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代表的新興銀行家,抓住了這一歷史性的重要機遇,以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式,全面主導了現代金融業的歷史走向。[1]

第一桶金

梅耶·羅斯柴爾德的畫像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創始人梅耶·羅斯柴爾德,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智商,在父親的悉心調教下,系統地學習了關於金錢和借貸的商業知識。當父親去世後,年僅13歲的梅耶在親戚的鼓勵下,來到漢諾威的歐本海默家族銀行當銀行學徒。
當時,收藏古錢幣是歐洲各國的王公貴族們的普遍雅好。因此,梅耶親自編輯《古錢手冊》,並附上詳細的解說,然後郵寄給各地的王公貴族們,希望自己的店能夠成為皇家指定店,以期獲得豐富的利潤。
雖然大部分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但梅耶梅爾的投寄行動依然沒有停止。最終,黑森公爵同意了他的要求。公爵是當時歐洲的巨富之一,擁有2億美元的身家,他所做的生意是販賣軍隊。梅耶以近乎贈送的價格向黑森公爵賣出了他收藏的珍貴古代徽章和錢幣。同時,他還極力幫助公爵收集古幣,並經常為公爵介紹一些顧客,不遺餘力地幫他賺錢,使其獲得了數倍的利潤。
日後,這種把金錢、心血和精力徹底投注於某特定人物的做法,便成為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種基本戰略。如若遇到了諸如貴族、領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潛在利益的人物,他們會甘願做出巨大的犧牲與之打交道,為之提供情報,獻上熱忱的服務,等雙方建立起深厚的關系後,再從這類強羅氏五虎權者身上獲得更大的利益。
就拿梅耶·羅斯柴爾德的第一個服務的對像黑森公爵來說,因為當時英國需要大量的軍隊去控制北美的殖民地,公爵最大的顧客就是英國。當黑森公爵為逃避拿破崙的攻擊,離開法蘭克福前往丹麥的時候,留下300萬英鎊交給梅耶保存。這筆錢本來是英國政府支付給黑森部隊的錢,卻被黑森私自截流了並轉給了梅耶。也正是這300萬現金,為梅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權力和財富,成為梅耶通往他的金融帝國的第一桶金。
當梅椰得到了黑森公爵的這筆巨款了以後,便把五個兒子分別派駐到歐洲的五個心臟地區。老大阿姆斯洛鎮守法蘭克福總部,老二所羅門到維也那開辟新戰場,老三內森被派往英國主持大局,老四卡爾奔赴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根據地並作為兄弟之間的信使往來穿梭,老五傑姆斯執掌巴黎業務。[1]

主宰倫敦金融

1804年,羅斯柴爾德家族三兒子內森受父親指派,隻身來到英國倫敦,開始時做一些棉布生意,他也是該家族中向國外發展的第一人。當時歐洲正內森·羅斯柴爾德的畫像值拿破崙戰爭,一些德國貴族流亡到了英國,其中包括法蘭克福的威廉伯爵。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威廉伯爵委託內森購買了大批英國的債券,內森便借機自己也做起了債券和股票生意。他憑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幹,不久便發了財,成為倫敦金融證券界的巨頭。後來,他又不失時機向英國政府提供巨額軍費,與倫敦軍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到1815年,內森已成為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巨頭,正與其他兄弟一起密切地注視著歐洲戰況。早在戰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非常具有遠見地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構建起數量龐大的秘密代理人網路,這些類似戰略情報間諜的人被稱為「孩子們」。這些人被派駐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業中心,各種商業、政治和其他情報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和那不勒斯之間往來穿梭。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速度和准確度都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官方信息網路的速度,其他商業競爭對手更是難以望其項背。這一切使得羅斯柴爾德銀行在幾乎所有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明顯的優勢。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展開的滑鐵盧戰役,不僅是拿破崙和威靈頓兩支大軍之間的生死決斗,也是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巨大賭博。倫敦股票交易市場的空氣緊張到了極點,贏家將獲得空前的財富,輸家將損失慘重,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滑鐵盧戰役的最終結果。如果英國敗了,英國公債的價格將跌進深淵;如果英國勝了,英國公債將沖上雲霄。
正當兩支狹路相逢的大軍進行著殊死戰斗時,羅斯柴爾德的間諜們也在緊張地從兩軍內部收集著盡可能准確的各種戰況進展的情報。更多的間諜們隨時負責把最新戰況轉送到離戰場最近的羅斯柴爾德情報中轉站。到傍晚時分,拿破崙的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羅斯柴爾德快信傳遞員親眼目睹了戰況,他立刻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後轉往奧斯坦德港。深夜時分,羅斯伍茲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別通行證的羅斯柴爾德快船,在付了2000法郎的費用之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水手,連夜幫他渡過了風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峽。6月19日清晨,當他到達英國福克斯頓的岸邊時,內森·羅斯柴爾德親自等候在那裡,他快速打開信封,瀏覽了戰報標題,然後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內森先暗示家族的交易員,拋售英國公債,誤導交易所的其他投資者以為是英國將軍威靈頓戰敗,跟風大量拋售幾個小時的狂拋,英國公債的票面價值僅剩下5%。而此時,內森又立刻示意交易員買進市場上能見到的每一張英國公債。
由於拿破崙戰敗的消息公布於眾,比內森獲得情報時整整晚了一天,從而使得內森於這一天之內,便在公債投機上狂賺了20倍的金錢,一舉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甚至超過了拿破崙和威靈頓在幾十年戰爭中所得到的財富的總和。
在當時,英國政府的財政支出是靠發行公債來籌集的,換句話說,英國政府因為沒有貨幣發行權而必須向私人銀行借錢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幣結算。英國的公債就是未來政府稅收的憑證,英國人民有向政府繳納各種稅賦的義務。自滑鐵侖戰役後,內森手裡攥著具有壓倒性優勢數量的英國公債,實際上操控了公債的價格,左右了整個英國的貨幣供應量,由此,英國的經濟命脈被羅斯柴爾德家族緊緊地捏在了手中。而由於內森控制了英格蘭銀行,主導了英國日後的公債發行,這就使得全民變相向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納稅。 內森在英國的成功,鼓勵了老羅斯柴爾德。為了方便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金融和貿易往來,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兒子傑姆斯派到法國。[1]

征服法蘭西

傑姆斯在拿破崙執政時期,主要來往於倫敦和巴黎之間,建立家族運輸網路來走私英國貨。在幫助威靈頓運送黃金和英國傑姆斯·羅斯柴爾德的畫像國債收購戰之後,傑姆斯在法國名聲大噪。他建立了羅斯柴爾德巴黎銀行,並暗地裡資助西班牙革命。
從1818年的10月開始,羅斯柴爾德家族開始以其雄厚的財力做後盾,在歐洲各大城市悄悄吃進法國債券,法國債券漸漸升值。然後,從11月5日開始,突然在歐洲各地同時放量拋售法國債券,造成了市場的極大恐慌。
當眼看著自己的債券價格像自由落體一般滑向深淵,路易十八覺得自己的王冠也隨之而去了。此時,宮廷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代理人向國王進言,試圖讓富甲天下的羅斯柴爾德銀行挽救局面。原本瞧不起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路易十八,此時再也不講皇家的身份地位,馬上召見了傑姆斯兄弟。而後者也不負他的期望,一出手就制止住了債券的崩潰,成了法國上下矚目的中心。
在法國軍事戰敗之後,傑姆斯兄弟從經濟危機中拯救了法國,他們的銀行也成了人們競相求貸的地方。至此,羅斯柴爾德家族完全控制了法國金融。[1]

問鼎奧地利

當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已成為名噪一時的望族,挾征服英法之銳氣,底氣足了不少。盡管這樣,他所羅門·羅斯柴爾德的畫像們也不敢造次去直接和哈布斯堡的人談生意,而是找到了一塊墊腳石,他就是名震19世紀歐洲政壇的梅特涅。
在打敗拿破崙之後的歐洲,由奧地利外長梅特涅牽頭建立的維也納體維系了19 世紀歐洲最長的和平時期。他在奧地利日漸衰落而強敵環俟的不利態勢下,把制衡的精髓發揮到了極致。1818 年的亞琛會議是討論拿破崙戰爭之後歐洲未來的一次重要會議,來自英、俄、奧、普、法等國代表決定了法國的戰爭賠款和同盟國撤軍等問題。
所羅門是梅耶的次子,在幾個兄弟中具有過人的外交才能,他說話用辭考究,巧於恭維。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羅門常年穿梭於歐洲各大城市之間,擔任家族各個銀行之間的協調角色,進而被弟兄們公推到維也納開拓歐洲心臟地區的銀行業務。
所羅門和他的弟弟卡爾都參加了亞琛會議。正是在這次會議上,經梅特涅的左右手金斯引薦,所羅門結識了梅特涅,並很快地與梅特涅成為無話不談的密友。
在所羅門的大力資助之下,梅特涅開始擴張奧地利的影響力,四處派出軍隊去問題多發地區「保衛和平」。這使得原本國力日衰的奧地利陷入了更深的債務泥潭,從而更加依賴所羅門的銀箱。
1814年到1848年的歐洲被稱為「梅特涅」的時代,而實際上控制著梅特涅的是背後的羅斯柴爾德銀行。
1822 年,梅特涅、金斯、所羅門、傑姆斯和卡爾三兄弟代表家族,參加了重要的維羅訥會議,會後得到了利益豐厚的項目——資助第一條中歐鐵路。奧地利人越來越感受到羅斯柴爾德的影響力,人們開始說「奧地利有一個費迪南(Ferdinand) 皇帝和一個所羅門國王。」
1843 年,所羅門收購了Vítkovice聯合礦業公司和奧地利-匈牙利冶煉公司,這兩家公司都名列當時世界10家最大的重工業公司。到1848年,所羅門和其家族已成為奧地利金融和經濟的主宰者。[1]

把持德意財政

自從拿破崙從德國撤軍之後,德國由過去 300 多個鬆散的封建小國合並成 30 多個較大的國家,並成立了德意志邦聯。留守法蘭克福的老大阿姆斯洛被任命為德意志的首屆財政部長,1822 年被奧地利皇帝加封為男爵。法蘭克福的羅斯柴爾德銀行成為德國金融的中心。
老四卡爾是家族的主要信使,往來歐洲各地傳遞信息和協助其他兄弟。在幫助五弟在法國1818年國債戰役取得輝煌勝利之後,被執掌家門的三哥內森派往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銀行。卡爾在義大利發揮了超出其他兄弟預期的水平,不僅資助了梅特涅派往義大利鎮壓革命的軍隊,同時以出色的政治手腕迫使義大利當地政府承擔了佔領軍的費用。他還幫朋友麥迪其策劃並奪回了那不勒斯財政大臣的要職。卡爾逐漸地成為義大利宮廷的財政支柱,影響力遍及義大利半島。他還與梵蒂岡教廷建立了商業往來,當教皇格里高利十六世見到他時,破例伸出手讓卡爾親吻,而不是慣常地伸出腳來。[1]

家族的衰落

迫於戰爭和國內混亂而嚴重依賴於國債發行的英國,把自己的金融主導權拱手送給通過製造流通虛假有價證券而積蓄巨量財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與此同時,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也相繼崛起,和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同的是,他們把大部分財富轉移到新生國家美國,選擇在那個新大陸的國家繼續發展。 [10]
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僅在歐洲金融界佔取了絕對主導地位,還通過扶植摩根財團發展壯大來牽制影響美國,並且力圖全面控制美國。當時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沒有實力對抗過分強大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於是採用了妥協的方法。當時,花旗、摩根、美國第一、第二國民銀行都處於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間接控制下。但是,由於過分抽調資金控制新大陸,導致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舊大陸的控制力急速下降。
1865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認為美國經濟不會大幅度發展,於是把它在美國的分行都撤銷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致命失誤,也直接導致了摩根家族的興起。
俾斯麥首相抓住了這個天賜良機,通過普法戰爭賠款組建了德意志銀行,並且通過工業化和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並購,迅速組建了新的容克財團:德意志4大銀行團。歐洲崛起了新的金融集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摩根家族和梅隆家族抓住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響力由於戰爭而下降的機會,在美國發起了反攻,力圖擺脫受到控制的命運。這個企圖在一戰結束的時候似乎是成功了,美國擺脫了長期債務。但是隨著戰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反攻,美國4大家族發現自己的力量還是無法對抗羅斯柴爾德家族。容克財團在大戰中損失慘重,德意志4大銀行組成的德意志財團也屈服於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意志。羅斯柴爾德家族達到了自己的第二次頂峰,也是最高峰:控制全球金融命脈。 [10]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大量家族成員被殺害,資產被侵吞,超過2/3的旗下金融機構完全不存在了。位於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許多資產被戰火摧毀了(其中位於法國的辦公室甚至於二戰結束後更是被國有化了),意味著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大陸的家族勢力基本被消滅了。[10]
美國財團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反過來吞並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美國和澳洲,加拿大的近乎全部資產,建立了花旗財團,摩根財團,美洲三大財團的現代格局。容克財團在戰爭中也失去了絕大多數成員,成功的轉化成新的寡頭勢力,並且利用瑞士5大銀行轉移戰爭中掠奪的財富逃過了2戰失敗的損失,在戰後成為歐洲第一大金融寡頭財團。
自此,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大陸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機構和資產全軍復沒,僅依賴在英國和瑞士倖存的少量金融機構艱難恢復,並在戰後逐步恢復元氣。
冷戰期間,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東歐的許多資產又被蘇聯接管了。 [10]
與此同時,羅斯柴爾德堅持家族產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背離現代管理的理念,從而阻礙了它的發展。從1960年代開始,歐美的大銀行紛紛上市,籌集了大量資金,羅斯柴爾德則還是用自有資金發展,速度緩慢,逐漸落伍了。[1]
在大眾傳媒時代,人們的目光或許只會關注到類似「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這些聲明顯赫的名字上。而二十世紀二戰前的美國,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形容當時美國的情況「民主黨是屬於摩根家族的,而共和黨是屬於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實在這句話後面還應該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經是屬於羅斯柴爾德的!」

家族的現狀

進入現代後,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的業務主要是並購重組——幫助大企業收購兼並其他的企業或者對其資產結構進行重組。羅斯柴爾德的並購重組業務主要在歐洲,在2006年世界並購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
羅斯柴爾德在亞洲有一個辦公室——香港,名為「荷蘭銀行-羅斯柴爾德」,亞洲的業務處於荷蘭銀行的控股之下,因為發言權不大,某些人事權,都是由荷蘭銀行主管的。
雖然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產業規模已經很小,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一年的營業額不到100億美元,利潤不到30億美元,估計其資本總額不會超過300億美元,不到歐美大銀行的一個零頭。然而大多數人認為,作為老牌金融巨頭,即便羅斯柴爾德銀行已經衰落,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產業已經遍布眾多行業,其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視。
羅斯柴爾德家族現在依然存在,也許他不像貨幣戰爭說的那樣強大,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一些歐美學者也對他進行過研究,不過在80年代,很多關於他的著作都奇怪的消失了,他的真實情況仍然充滿謎團。

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哪些成員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目前有189個,其中180個是主權國家,9個是地區。
(一)亞洲
亞洲共有48個國家 聯合國成員:47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43個國家、2個地區
中國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蒙古 Mongolia
朝鮮North Korea
韓國South Korea
日本 Japan
菲律賓 Philippines
越南 Vietnam
寮國Laos
柬埔寨 Cambodia
緬甸 Myanmar
泰國 Thailand
馬來西亞 Malaysia
汶萊 Brunei Darussalam
新加坡 Singapore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東帝汶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尼泊爾 Nepal
不丹Bhutan
孟加拉國 Bangladesh
印度 India
巴基斯坦Pakistan
斯里蘭卡Sri Lanka
馬爾地夫 Maldives
哈薩克Republic of Kazakstan
吉爾吉斯斯坦The KyrgyzstanRepublic
塔吉克 Republic ofTajikstan
烏茲別克 Republic ofUzbekistan
土庫曼 Turkmenistan
阿富汗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
伊拉克 Iraq
伊朗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敘利亞 Syria Arab Republic
約旦 Jordan
黎巴嫩 Lebanon
以色列Israel
巴勒斯坦Palestine
沙烏地阿拉伯 Saudi Arabia
巴林Kingdom of Bahrain
卡達 Qatar
科威特Kuwait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曼 Oman
葉門Republic of Yemen
喬治亞 Georgia
亞美尼亞Republic of Armenia
亞塞拜然Republic of Azerjan
土耳其 Turkey
塞普勒斯 Cyprus
(二)歐洲
歐洲共有44個國家、1個地區 聯合國成員:43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40個國家、1個地區
冰島Iceland
挪威 Norway
丹麥Denmark
瑞典 Sweden
芬蘭 Finland
英國United Kingdom
法國 France
愛爾蘭 Ireland
比利時 Belgium
荷蘭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Netherlands
盧森堡 Luxembourg
瑞士 Switzerland
德國 Germany
奧地利 Austria
捷克 CzechRepublic
斯洛伐克 SlovakiaRepublic
波蘭Republic of Poland
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
西班牙Spain
葡萄牙 Portugal
安道爾Andorra
義大利 Italy
梵蒂岡Vatican
聖馬利諾 Republic ofSan Marino
馬爾他 Malta
克羅埃西亞Republic ofCroatia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亞Bosnia and Herzegovina
斯洛維尼亞Republic of Slovenia
馬其頓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
塞爾維亞Republic of Serbia
黑山 Montenegro
阿爾巴尼亞 Albania
羅馬尼亞 Romania
希臘 Greece
保加利亞 Bulgaria
匈牙利 Hungary
俄羅斯 Russian Federation
烏克蘭 Ukraine
白俄羅斯Republic of Belarus
愛沙尼亞Republic of Estonia
拉脫維亞Republic of Latvia
立陶宛Republic of Lithuania
摩爾多瓦 Republic ofMoldova
摩納哥Monaco
法羅群島(丹)the Faroe Islands
(三)大洋洲
大洋洲共有14個國家、10個地區 聯合國成員:14個國家 I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12個國家
澳大利亞 Australia
紐西蘭 New Zealand
巴布亞紐幾內亞 Papua New Cuinea
索羅門群島 Solomon Islands
萬那杜 Vanuatu
帛琉 Palau
諾魯Nauru
吐瓦魯 Tuvalu
吉里巴斯Kiribati
薩摩亞 Samoa
湯加 Tonga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斐濟群島 Fiji
馬紹爾群島 Marshall Islands
美屬薩摩亞American Samoa
紐埃(紐西蘭)Niue
庫克群島(紐西蘭)Cook Islands
皮特凱恩(英)Pitcairn
新喀里多尼亞(法)New Caledonia
北馬里亞納群島(美)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關島(美)Guam
托克勞(紐西蘭)Tokelau
瓦利斯和富圖納(法)Wallis and Futuna
法屬波利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
大洋洲的14個國家全都是聯合國成員國。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國家除了諾魯 Nauru、吉里巴斯Kiribati這2個國家不是其成員外,其餘12個國家是該組織的成員國。

(四)非洲
非洲共有54個國家、6個地區 聯合國成員54個國家 I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53個國家
埃及 Arab Republic ofEgypt
利比亞 Libya
蘇丹 Sudan
突尼西亞 Tunisia
阿爾及利亞 Algeria
摩洛哥 Morocco
亞速爾群島(葡)Azores Islands
馬德拉群島(葡)Madeira Islands
衣索比亞The Federal DemocraticRepublic of Ethiopia
厄利垂亞 The States od Eritrea
索馬里 Somali
吉布地 Djibouti
肯亞Kenya
坦尚尼亞 Tanzania
烏干達 Uganda
盧安達 Rwanda
蒲隆地 Burundi
塞席爾 Seychelles
查德 Chad
中非共和國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喀麥隆 Cameroon
赤道幾內亞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
加彭 Gabon
剛果(布)Republic of Congo
剛果 (金)DemocraticRepublic of theCongo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DemocraticRepublic ofSao Tome and Principe
茅利塔尼亞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
塞內加爾 Senegal
甘比亞 The Gambia
馬里 Mali
布吉納法索 Burkina Faso
幾內亞 Guinea
幾內亞比索 Guinea Bissau
維德角 Cabo Verde
獅子山 Sierra Leone
賴比瑞亞 Liberia
象牙海岸 Cote d'woire
迦納 Ghana
多哥 Togo
貝南 Benin
尼日 Niger
奈及利亞 Nigeria
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
加那利群島(西)Canary Islands
尚比亞 Zambia
安哥拉 Angola
辛巴威 Zimbabwe
馬拉維Malwi
莫三比克Republic of Mozambique
波札那 Botswana
納米比亞 Namibia
南非 South Africa
史瓦濟蘭Kingdom of Swaziland
賴索托 Lesotho
馬達加斯加 Republic ofMadagascar
葛摩 Union of the Comoros
模里西斯 Mauritius
留尼汪(法)Réunion
聖赫勒拿(英)St. Helena
南蘇丹 Republic ofSouth Sudan
非洲54個國家全都是聯合國成員國。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國家除了肯亞 Kenya這1個國家不是其成員外,其餘53個國家是該組織的成員國。

(五)北美洲
北美洲共有23個國家、13個地區 聯合國成員:23個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22個國家、6個地區
加拿大Canada
美國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墨西哥 Mexico
格陵蘭(丹)Greenland
瓜地馬拉 Guatemala
貝里斯 Belize
薩爾瓦多 EI Salvador
宏都拉斯 Honras
尼加拉瓜 Nicaragua
哥斯大黎加 Costa Rica
巴拿馬 Panama
巴哈馬 Bahamas
古巴Cuba
牙買加 Jamaica
海地 Haiti
多明尼加 Dominican Republic
安地卡及巴布達 Antigua and Barbuda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St.Kitts and Nevis
多米尼克 Dominica
聖露西亞 St.Lucia
聖文森特和尼維斯 St.Vincet and the Grenadines
格瑞那達 Grenada
巴貝多 Barbados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Trinidad and Tobago
波多黎各(美)Puerto Rico
英屬維爾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
美屬維爾京群島United States Virgin Islands
安圭拉(英) Anguilla United Kingdom
蒙特塞拉特島(英) MontserratUnited Kingdom
瓜德羅普(法)Guadeloupe
馬提尼克(法)Martinique
荷屬安的列斯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Netherlands Antilles
阿魯巴 (荷)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Aruba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Urks and Caicos Islands
開曼群島(英)Cayman Islands
百慕大(英) Bermuda
(六)南美洲
南美洲共有12個國家、1個地區 聯合國成員:12個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10個國家
哥倫比亞Colombia
委內瑞拉Repu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
蓋亞那 Guyana
法屬蓋亞那French Guiana
蘇利南 Suriname
厄瓜多 Ecuador
秘魯 Peru
玻利維亞 Bolivia
巴西 Brazil
智利 Chile
阿根廷 Argentina
烏拉圭 Uruguay
巴拉圭 Paraguay

熱點內容
幣圈以太坊創始人 發布:2025-07-04 05:33:51 瀏覽:97
區塊鏈源於共識源於社群 發布:2025-07-04 05:16:17 瀏覽:318
ETH幣去中心化程度 發布:2025-07-04 05:01:47 瀏覽:193
龍崗中心城去寶安中學怎麼走 發布:2025-07-04 04:41:47 瀏覽:966
人民幣個比特幣的兌換率 發布:2025-07-04 04:40:28 瀏覽:32
充ltc幣如何選擇鏈名稱 發布:2025-07-04 04:37:24 瀏覽:384
盤點幣圈主流幣 發布:2025-07-04 04:35:54 瀏覽:461
usdt錢包批量轉賬 發布:2025-07-04 04:25:17 瀏覽:940
bounty以太坊 發布:2025-07-04 04:19:54 瀏覽:165
區塊鏈4大特點陳榕 發布:2025-07-04 04:11:57 瀏覽: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