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趙冬最新案情
㈠ 從投資到挖礦,趙東,江卓爾開誠布公七年幣圈浮沉
在4月16日晚的直播對話中,DGroup創始人趙東和萊比特礦池創始人江卓爾分享了對比特幣市場走向的見解。他們認為,比特幣下一輪市場可能面臨人口紅利的尾聲,平台幣的未來可能更接近股票而非直接創造利潤。挖礦被視作金融行為而非工業生產,而幣安下架BSV和國家淘汰比特幣挖礦的討論,凸顯了行業內的動態與不確定性。
趙東強調了比特幣與挖礦的本質區別,指出比特幣無法增發,而礦機可以無限增發,這可能影響到市場的供需關系。他提到,比特幣可能迎來的下一次大牛市將是最重要的,而平台幣在趙東看來更像是非空氣幣項目。江卓爾則表示,投資者應注重反脆弱性,避免在黑天鵝事件中受損,並強調了挖礦作為金融行為的高風險性。
對於Staking挖礦和PoW的未來影響,他們討論了成本與公平的重要性,指出PoS挖礦的無成本性可能導致信任問題,而PoW因其可見的實體支持,可能在公鏈領域更具優勢。兩位大佬的見解,為幣圈的投資者和觀察者提供了對當前市場動態的深入理解。
㈡ 玉紅:一個極致信仰者的蛻變
玉紅,這個名字曾經與趣游網路的輝煌緊密相連,他因創建的「3點鍾無眠區塊鏈社群」而名聲大噪,匯聚了幣圈的一眾重量級人物。他的獨特視角是區塊鏈技術的冷靜審視者,盡管自承對區塊鏈知之甚少,但憑借其深厚的人脈和社群資源,他成功晉升為區塊鏈界的「大佬」。他曾舉辦的論壇不僅是名利雙收的舞台,更是他理念傳播的渠道。
轉折點的來臨
然而,隨著論壇模式的式微,玉紅的光環開始褪色,影響力和收入都遭遇了挑戰。關於他與EOS的糾葛,盡管關系復雜,但他的活動范圍並未局限於單一項目,而是通過與蔡文勝、周鴻禕等人的合作,涉足了多個區塊鏈項目。他的影響力曾輻射至愛思幣和YEX交易所等,但在行業洗牌中,他的地位顯得尤為敏感。
深入幣圈的旅程
當趙東這位幣圈關鍵人物進入他的視野,玉紅的視角開始更加開闊。他被捲入了空方(趙東、陳偉星、玉紅等)與多方(李笑來等)的陣營之爭,他的觀念在與圈內人的互動中逐漸演變,彷彿崔永元遇見馮小剛,經歷了一次次觀念的碰撞與洗禮。
爭議與挑戰
為了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玉紅將EOS定性為「傳銷幣」,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這種大膽的言論促使周鴻禕和陳偉星等人跟進,他們藉此獲得了更多的關注。緊接著,玉紅推出了「3點鍾&XMX全球社群聯盟」,集結了強大的媒體資源,他的個人IP也因此熠熠生輝,成為社群領導者的象徵。
XMX的起落與反思
盡管XMX項目曾一度看似強大,但評級低、顧問信息存疑、技術評價負面,甚至被質疑存在代碼抄襲。然而,玉紅堅信社群的力量,他利用社群推廣XMX社區幣,試圖在區塊鏈世界中尋找突破。然而,XMX的迅速起落,從火幣HADAX的首日暴漲到隨後的暴跌,猶如一面鏡子,揭示了榮譽背後的潛在風險:名利與曝光可能導致利益的瞬間被收割。
教訓與啟示
有個人從默默無聞到成為「收割者」的快速轉變,讓人深思。玉紅自掏腰包成立扶持基金,試圖反擊黑XMX自媒體,但XMX的命運卻未能如他所願。這個案例提醒我們,榮譽並非自動降臨,光環之下往往隱藏著風險。欲了解更多行業動態與深度分析,關注公眾號Turing財經,讓我們一起探尋幣圈的風雲變幻。
㈢ 從投資到挖礦,趙東,江卓爾開誠布公七年幣圈浮沉
趙東和江卓爾在七年幣圈浮沉中的主要觀點和經歷如下:
趙東的主要觀點和經歷: 比特幣入坑經歷:趙東從2012年開始涉足比特幣領域,是通過在車庫咖啡結識的朋友逐步進入這個行業的。 比特幣挖礦觀點:他認為挖礦不是一個工業生產行為,而是一個金融行為,強調了成本與收益的匹配。同時,他指出比特幣無法增發,而礦機可以無限增發,這反映了比特幣的稀缺性和礦機市場的競爭性。 投資建議:趙東認為,只要活得時間夠長,後面每一波賺錢的機會都比前面的大N倍,強調了長期生存的重要性。他還提到,交易和挖礦是過去和現在都在賺錢的方式,而平台幣可能像變相的股票,是非空氣項目中的少數。
江卓爾的主要觀點和經歷: 幣圈入門與經驗積累:江卓爾在2013年牛市末期被吸引進入幣圈,通過技術與挖礦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和財富。 市場趨勢分析:他認為本輪牛市有可能是區塊鏈或比特幣的最後一次人口紅利,強調了抓住機遇的重要性。同時,他指出幣圈已經是黑天鵝湖,因此要注重反脆弱性,在市場波動中尋找獲益機會。 平台幣與穩定幣:江卓爾對平台幣在幣圈的地位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平台幣沒有創造出新的利潤,只是分流了一部分核心經濟自由源泉的利潤。他還提到了穩定幣的潛力和可能的未來風口,認為穩定幣能帶來法幣自由等新的機會。 對挖礦行業的態度:雖然江卓爾對挖礦行業有深入的了解和經驗,但他也表達了對該行業的謹慎態度,尤其是在國家政策對礦場影響、Staking挖礦對PoW挖礦影響等方面。
兩人的共同觀點: 反脆弱性的重要性:趙東和江卓爾都強調了反脆弱性在幣圈的重要性,認為在市場波動中尋找獲益機會是幣圈生存的關鍵。 長期生存與投資:兩人都認為長期生存是最重要的,只有活得足夠長,才能抓住更多的賺錢機會。同時,他們也分享了個人的投資經歷和風險意識。
㈣ 一萬個以上的BTC的人,圈內尊稱「大佬」
這是一個在17年資產翻萬倍的神人。幣一代中典型的技術咖。張博士(化名),北京人,北京某學科研究所負責人,典型的高級工程師。不過,張博士的薪資並不高,2015年月薪僅5000元左右,年終獎甚至不如互聯網行業的一個普通產品經理月薪高。機緣巧合下,張博士在技術網站論壇了解到以太坊,並開始研究代碼,繼而深入投資。憑借對技術的敏銳洞察力,他用2015年的2萬塊年終獎投資了一些心儀的項目。和許多初入幣圈的人一樣,他只是想湊個熱鬧,賺點零花錢。然而,張博士自己也沒想到,幣圈對他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2016年,他辭去了研究所的工作,專職投資區塊鏈項目。與其他投資者不同,張博士有自己的投資原則:不做短線,只做長線;不看站台人,只看技術代碼和團隊進展。多年的理工思維訓練,使他的投資格外理性和周密。他不僅研究白皮書,還深入研究技術代碼,見項目負責人。投資後,他會定期了解項目進展,並審核團隊對外發布的進展是否真實。他是一個深入型理性投資人。從學術界精英到投資人的身份轉變,張博士做得非常完美。
在幣一代中,還有另一群嗅覺敏銳、行動力極強的人群——互聯網老兵。「墨跡天氣」創始人趙東,如今已是幣圈歐洲場外交易的大佬。他的投資經歷幾乎就是這個圈子投資者的縮影。2012年,「墨跡天氣」發展最快時,他賣掉了自己的股份變現。很短時間內,他在「車庫咖啡」認識了中國最早玩幣的那一班風雲人物,並開始了自己的幣一代成長之路。趙東的第一次試水是用一萬塊人民幣買了10個比特幣。兩周後,他嘗到了甜頭,用這筆錢買了人生中第一部蘋果手機。那是2013年。他的第一次真正投資是在同年3月,用100萬人民幣購入了2000枚比特幣。到12月,他的身價已千萬。然而,那年底,國內比特幣價格一天之內暴跌了38%。趙東卻在最低點進入,當幣價很快回升至100美元時,他瞬間身價過億。他的這一舉動也在圈內一戰成名。然而,大起之後是大跌,他膨脹的心態讓自己在比特世界裡的身家打了水漂。從身價過億到負債6千萬,不過兩三年時間。但很快,憑借堅定的信念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他用了兩年時間又打了個翻身仗,並在歐洲場外交易市場做成了大佬級人物。如今,他每每被問到投資經驗,都會說:你的精力可以all in,但你的資產不要all in。幣一代們,在這個圈層里快速積累財富。同時,也有人迅速身無分文。只有少數人可以笑傲江湖。幣一代們,碰上了風口,也造就了風口。
在互聯網圈,一個「故事」一個月內融資幾百萬,一個火爆的app一兩年時間融資一兩個億已經讓圈外人咋舌。而在幣圈,個人身份的投資者就動輒身價幾個億、幾十個億。幣一代們很輕松地就可以通過個人代幣資產幫助項目迅速建立、啟動、運營、起勢。EOS當年就在李笑來的幫助下,5天時間融資1.85億美元。風口裡的世界風雲變幻,真正進入圈層才發現,憑借著對新興事物的好奇、對高收益的嚮往、對革新式技術項目的看好,摸著石頭過河的「幣一代」,並不是簡單的投機者。他們有敏銳的洞察力、對項目的判斷力以及掌控金錢而不被金錢控制的能力。超高的利益吸引著各個領域的精英分子,迅速壯大這個圈層。短短幾年時間,由幣一代們投資的區塊鏈項目已經在大交易市場上線的就有2000多個。新的圈層,新的階層。你手握百萬,卻可能是個貧民……這就是幣圈的世界。法定傳統貨幣已經不是衡量一個人階層的唯一方法。也許你身價幾百萬,而在幣圈的世界裡,你卻還是個「貧民階層」。即便你曾是互聯網久經沙場的大佬,在幣圈也僅僅是個「新人」。一千個比特幣以上的人才算真正入場;一萬個以上比特幣的人,圈內人尊稱「大佬」;那些手握幾個ETH就自稱投資人的,並不被這個圈子內的人認可。美圖董事長蔡文勝,18年1月之後的一個月時間陸續購入1萬個比特幣,正式踏進了幣圈。在采訪時他還感嘆自己入場太晚。這就是幣一代的世界。
㈤ 火幣裡面的錢扣完了不會影響其他銀行卡賬戶吧
火幣裡面的錢扣完了會影響其他銀行卡賬戶的!近期幣圈最火的事件就是各大數字貨幣暴跌,也正是因為暴跌,其中有很多投資者資產有了虧損,而有些投資者為了避免虧損,直接選擇了提現,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提現也遇到了最大的問題。
那就是銀行卡被封,被凍結,這讓很多投資者十分的絕望,這樣的情緒也影響到了火幣網這樣比較知名交易所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