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前世今生
『壹』 俞敏洪、尹燁對談讀書的作用
俞敏洪、尹燁對談讀書的作用:
俞敏洪:你寫了《生命密碼》系列三部曲,《生命密碼》第三本剛剛出版,對人類面臨的重大瘟疫和疾病的原理,病毒和細菌,進行了前世今生的詳細解讀,為什麼要連續寫三本《生命密碼》呢?
尹燁:《生命密碼1》副書名叫「你的第一本生命科普書」。《生命密碼2》在《生命密碼1》的基礎上分成了四個專題。
由於這兩年我跟華大的小夥伴一起抗擊新冠疫情,所以到了《生命密碼3》副書名叫做「瘟疫傳」,我把影響人類歷史的12種瘟疫記錄下來。
我是覺得人類太狂妄了,雖然說我們對於傳染病的認知越來越准了,現在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病毒和細菌,但是人類一般特點在於他手裡拿著錘子的時候,他看什麼都是釘子。
所以當上個世紀40年代後期,人類掌握了抗生素,就突然覺得我們對感染毫無畏懼了。我們變成了「地球之王」。
隔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其實「地球之王」還是微生物,因為微生物已經在地球上呆了幾十億年了。從農業社會算起,人類統治地球才1萬年。在這個過程中人類所能製造出來的各種辦法,微生物早就已經嘗試過了。
但是就像馬克·吐溫講的,「我們總是踩著相同的韻腳,前人犯過的錯誤,後面繼續犯錯,不斷地自大」。之所以寫這本《生命密碼3:瘟疫傳》,其實我自己一個最大的感受就在於SARS和新冠都是我親歷的。
我明白了,其實我們人類必須有敬畏之心,必須要跟這些地球上的眾生,尤其是微生物能夠更好地相處。
不然的話人類沒有未來。拿「結核病」來講,現在有多重耐葯結核,從長期來看它的影響要比冠狀病毒厲害多了。但我們現在並沒有很多人意識到這些問題,我們現在的重點可能都放在新冠上了。但實際上我們還是要警惕微生物,同時還要跟微生物「搞好關系」。
俞敏洪:由於微生物也在進化,那你覺得人類面向未來的時候,不管我們科技怎麼發達,生物學怎麼發達,人類是不是每過幾年必然都會經歷這樣或大或小的微生物的考驗呢?
尹燁:是的,而且目前來看頻次會越來越密,越來越劇烈。我們現在的人口密度,包括我們現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人和人之間的連接都越來越密。
我們每一個人渾身都長滿了或者說是攜帶了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從這個意義上講,你是不可能逃開微生物的,所以還是盡可能地去相處好,這個才是更加合理地共同分享藍色星球之路。
俞敏洪:我們小時候常聽一句話「不幹不凈吃了沒病」,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嗎?
尹燁:有一個「公共衛生假說」,就是說很多疾病是因為太干凈。比如說美國有很多的疾病,包括像脊髓灰質炎,就是小兒麻痹症,其實是因為太干凈,沒有機會去接觸到這些微生物而產生免疫,後來病毒來的時候就引起了一次不可逆轉的,嚴重的甚至是終身永久性的一個損傷。
人肚子里的細菌是我們的好夥伴,但是你不好好對他,他會給你找事的,要不便秘,要不慢性腹瀉,甚至會引起應激造成睡眠不好,其實現在都可以通過補充益生菌來使得你的腸道菌群變得更加和諧。
也就是說你越去在意你的菌群,它的狀態好,你的狀態也就好了。我們吃的所有的食物大多不是為人自己吃的,是為了肚子里的菌群而吃,這裡面有非常多的培養基是為了誘導你的益生菌的。
俞敏洪:請你講一講《生命密碼》三本書的不同。
尹燁:《生命密碼1》更多算是一本基因入門書,這裡面既有動物又有植物,又有疾病,所以《生命密碼1》比較適合生命科學入門讀者。識字量大概在3000字左右的孩子就可以讀了。
《生命密碼2》把《生命密碼1》當中一些大家願意聽的內容加以豐富,更加聚焦在幾個專題上。其實原來的《生命密碼3》還想繼續這么寫,但是恰好動筆的時候新冠疫情來了。
所以我就直接把《生命密碼3》寫成了瘟疫傳,用一本書把人類最應該關心的瘟疫和傳染病看完。
俞敏洪:你說過情緒可以改變基因,所以要開心,遠離人渣,遠離破事。那我們如何保持情緒良好呢?如何將身體調整到良好的狀態?
尹燁:其實提升免疫力最好的方式不是吃保健品,就三件事,首先是睡好,第二是適當的運動,最後一個要保持快樂。讓自己一直都處於一個很好的正面狀態。
這幾件事情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還是很難的。比如睡眠要有規律,比如養成運動的習慣,有的時候你不想運動了,恰恰是你需要運動的時候,人要對抗自己的懶惰。
最後一個就是即使遇到任何問題都應該保持一個正面態度。人一定要去面對正確的事情。人情緒的好壞還能影響到人的基因的改變,當天甚至瞬時就能改變。
我一般不建議看恐怖片,因為絕大部分人會因此留下印記。你追求的是一個短期刺激,但是他會長期給你帶來一個潛意識中的干擾因素。人還是應該活在一個相對平和的世界裡。
俞敏洪:當大家都面臨巨大壓力時,自我構建快樂情緒的能力或者說是釋放自己壓力的機會非常少,面對這樣的一個狀態,從調節人的身體狀況的角度你給大家什麼樣的建議?
尹燁:首先我要說人是群居動物,除了一部分哲學家和科學家可能需要在自然科學或者在自己的心流當中找到這種平和,可以離群索居之外,絕大部分人是要有人去開解的。
如果說你特別想自己獨自生活,也請隨身帶一個寵物。我講過親生命性,我希望有一個生命來映射我的生命也是美好的,我在照顧別人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我是比較推薦大家依然應該活在一個大家庭里的,即使大家未必都能物理空間上在一起,但依然可以通過空間距離上的溝通得到心靈的撫慰。同時即使在很難的時候也依然要心存希望。
其實很多人都不怕死,而怕活著,後來想一想很大程度上講一方面是在於我們要一直靠近正能量,另一方面在於我們還要給自己找到一些志存高遠的事情來做,比如說看書。
人其實是不該被束縛的,即使這一刻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否有自由意識,但是我們肯定是可以去自由否定的。也就是說,你也許沒有肯定權,但你一定有否定權。
我們應該用好我們作為靈長目當中的最高物種所享有的智慧,我們應該把智慧用好,而不要覺得活在一個不如意的世界裡,多接觸正能量的人和事情。
俞敏洪:人對生命充滿熱情特別重要,它能抵抗你一百個、一千個負面情緒,因為只要你對未來還有念想,只要你對眼前你在做的事情還有熱情,只要你對周圍的人還有信心或者說是還有信任,我覺得再艱難的人生都夠度過去。
當我在讀書的時候,實際上我就感覺到已經在跟人進行交流了,盡管書不是活的,但它實際上在對你說話,你同時也在思考,跟它對話,也能引證你想的對不對。
如果說閱讀的東西是我不知道的,就覺得好像是一個良師益友在給我講課,感覺到了我的大腦和其他人大腦連接上的一種快樂。
閱讀這件事情給一個人的心靈帶來的是健康的正向的影響。但是現在很多人通過虛擬的方式與世界連接,比如說通過看短視頻,通過網戀或者虛擬社群進行交流,甚至我發現很多人在虛擬世界中表現出來的狀態跟他在現實中的生命狀態是相反的。
比如說一個非常膽怯的人,他就敢於在網上發表各種大膽的甚至是謾罵的言論,這種交流當然也算是一種交流,但是我總覺得這種在虛擬世界的交流時間久了之後,對心靈的健康反而是不好的。
我就想問你,從生物學、從生命科學的角度來說,未來元宇宙開始出現了,人在未來好像越來越多地陷入到虛擬世界中去,跟現實世界慢慢脫節,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覺得人和人到底應該如何相處呢?
尹燁:現在大家連接的圈子大了,但其實根據「鄧巴數字」法則,人的一生擁有約150人的穩定社交人數極限。職場上大概連接十個人以內,一般高效的管理者差不多連接七個人。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如何能夠在一個虛擬世界提升現實世界的共情能力。我們會在書中去尋找一種心流的狀態,它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是讓我們原先不擅長的一部分神經元產生了連接,產生一些新的突觸,讓我們去領悟到一個新的領域的內容。
阿基米德在浴缸里知道了浮力定律的時候說的話叫「尤里卡」,其實就是「我知道了」。其實我們在看很多的書的時候也會拍大腿,原來是這么回事!
其實我們確實是不一定非要通過跟現實世界去產生交互才能提升共情能力的。科技永遠會進步,我們今天的科技顯然比起30年前已經不可想像了,但是我堅信如果20年以後的人看咱倆今天直播連線一定會覺得老土。
或許大家已經在一個虛擬世界裡通過握手、跳舞來連接了,我想說的是,其實你在攀登自然科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用大量的人文科學去澆灌,因為沒有科技的人文可能是愚昧的。
但是沒有人文的科技一定是危險的,為了那天到來的時候咱倆不是見面互相捅對方一刀,而是在握手,一起去傳播正能量,我覺得越是在這種難的時候我們越要讓大家心存希望。
俞敏洪:你其實是一個特別積極樂觀向上的人,還在用自己的姿態來傳播生命科學的一些普及性的嘗試,我想問你的是,你怎麼樣能夠保持你身上的這樣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姿態的。
我相信你生命中也會遇到各種苦惱,或者說是迷茫、失落,你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調節自己的?因為我覺得你的這種狀態應該是大家可以借鑒的。
尹燁:俞老師,其實我真的是靠看書來調節的,我高興了,我看書,我悲傷了,我也看書,只是我會在不同時間選擇不同的書,泡一杯茶,點一根香,喝一杯茶,如果給我三四個小時的時間,讓我看個三五本書,那是我非常幸福的時刻,不管那個書寫的內容是什麼,但是我從中能找到非常多的力量。
其實你知道理性是極致的感性,也就是說把你自己心中最想做的事情去做到極致了,它就變成理性。
所以還是那句話,只要我前面有陰影,我知道了我有陰影,是因為後面有光照過來了,所以我反一個方向我就一定能看到光,既然這個事情我今天處理不了了,這個客戶我搞不定了。
我可能也被老闆罵了,或者說我可能讓我周圍的人感到傷心了,又或者是我因為某個很重要的事情我爽約了,但是他都不能阻擋我追求開心的自由。
當我遇到內心特別壓不下去的這種麻煩和事情的時候,我也知道暫時解決不了的時候,我只有在讀一本書的時候、讀進去的時候才能夠讓心情平靜下來,否則的話,完全平靜不下來。
而且我覺得知識其實沒有文理,我們兩個沒有交流過讀書,但是習慣是高度的趨同,在生物上叫做趨同演化,也就是說我們都以一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去做演化。
比如說古文,對我來講,其實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自信就是對本民族文字的喜愛。不管我們的英文多好,但是前提是你的母語一定要能夠配得上。
其實我在38歲以前更多的是看我的專業書,但是38歲以後,就這幾年我確實看哲學書、文學書多一些。因為我覺得確實我在讀這些先賢們的書的時候,能給我自己在今天再去思考生命科學的東西,給我非常多感悟和觸動。
俞敏洪:這個是不是意味著你的思維高度或者思維模式切入到了另外一個層面,因為一般來說閱讀這件事情很有意思的是,比如說如果醫生都堅持只讀專業書籍的話,好像在專業上最後能夠挖的深度和廣度反而是有限的。
就是說在專業水平中達到了一定境界以後,就像剛才你說的,從哲學的高度、歷史的高度再回過來看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的時候,反而能得到一些新的感悟和感受,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說你的人生境界或者說對於生命的看法已經進入了另外一個層次。
我想問你就是說因為有些物理學家做得特別好,包括牛頓什麼的,好像最終都開始研究宗教,好像前一階段我聽說楊振寧老師也開始研究宗教,這是不是代表了對人終極命運的一種關懷?
尹燁:對,其實我們都一樣,就是你已知圈越大,知道的越多,反過來講,你不知道的就更多,所以讀書其實不會讓我們變成全知全能的。
讀書唯一的作用是讓我不害怕未知,是在面對未知的時候,你會有能力去彌補你的未知。我讀了這么多的書,讀到最後,最近有一本書叫《大腦傳》,這是最近剛剛出的,我剛看完它里邊寫的一句關鍵的話,就是「我對大腦一無所知」,你不能光看專業書,光看專業書,你真的就看成了一個書櫃了。
我們在邏輯上或者在數學上有一個很重要的詞叫做正交信息,當正交信息越多,我們對那件事情的篤定性就會越強,因為它又被確定。所以我們有的時候嘗試一個全新的領域,就是為了使得我們的三觀能夠產生一種更加的篤定。
這個篤定本身並不是說我們就什麼都會了,反過來講我承認我渺小,我承認我要跟眾生、要跟萬物去獲得一種平等,來解決我這一生的不惑。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人類具有宗教性,不是宗教,是宗教性,也就是說相信舉頭三尺有規律,這件事情是一定的。因為我們都讀不下去了,不管是愛因斯坦還是牛頓還是楊振寧,我們都一樣。
你再聰明,邊界之外就是你不知道的東西,所以這個過程中你會明白,你越知道得多,你的反噬就越厲害。
那怎麼辦?我們可能就要重新去跟自己談判一下,OK,我們也許不需要都知道,但只要近一寸我就有近一寸的驚喜,我多講一段我就多講一段的這種自信,在這個過程中你就變成了一個自己跟自己比,我只跟昨天的我來比,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自洽的狀態。
『貳』 元宇宙是一款游戲,還是說只是游戲的一種概念模式而已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投資機構、科研院所、大學學者發表專題報告或文章,來闡述元宇宙的思想、概念、發展趨勢和未來場景。但由於,第一個將元宇宙概念寫進招股說明書的Roblox,是一個玩家可以自建內容的游戲平台,因此,也有人就認為元宇宙是類似於Roblox所打造的3D虛擬世界平台,或者是更加沉浸式的VR游戲。那究竟元宇宙是不是游戲呢?其與游戲又有何分別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兩個話題。
針對第一個問題,元宇宙與游戲毫無疑問是有關系的。但元宇宙卻並非是單一的游戲。准確地說,元宇宙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擴展現實(XR)、區塊鏈、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下的概念具化。他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鏈上開源生態系統,應用場景也不僅僅是娛樂,而是可以在平台上社交、學習、工作、購物、看劇,看展覽、運動、甚至投資理財等等同時進行的平行數字世界。因此,我們說,元宇宙不等於游戲,游戲只是元宇宙更好的表現方式。
而對於第二個問題,我們則需要從元宇宙的六大特徵出發,進行分析。
l 沉浸式:極致沉浸式體驗。
l 社交性:現實社交替代。
l 開放性:玩家可自由活動;向第三方開放介面。
l 永續性:永續運營。
l 豐富的內容生態:活躍的創作者經濟。
l 完備的經濟系統:打通虛擬與現實文明規則。
由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分析得到,元宇宙與游戲有以下幾大區別:
其一、極高的自主性
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游戲的NPC與劇情都是由游戲開發商提前設定好、製作好的,用戶並不能左右主線劇情;而元宇宙將用戶從體驗者轉變為內容生產者,用戶擁有非常高的自主性。
其二、區塊鏈為基礎的經濟系統
這是元宇宙和游戲最大的不同,對於游戲來說,每個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和文明,但元宇宙的文明是靠鏈接現實世界的經濟系統來運轉的。
其三、獨立私密的身份
和普通游戲的獨立身份不同,元宇宙的每個用戶都是唯一,並且要實名的。就像你玩王者榮耀,每個人雖然都可以選擇同一個角色, 但是角色的ID是不同的,可是角色背後到底是張三李四其實不知道,因為只要張三李四都喜歡游戲,賬戶隨意切換都可以。
但元宇宙就會有很多用戶的私人數據,不僅是游戲上,還要自己的數字資產,試想你會給你朋友是用你的微信賬戶嗎?顯然不會。
其四、高沉浸、低延遲、隨時隨地
相比大型VR游戲,元宇宙更加依靠基礎通信設備,主要是其需要大量的數據傳輸,包括平台畫面素材、動畫效果等等,這對網路有了非常高的要求,要像真的實現黑客帝國那樣,元傳輸要像畫面媲美現實世界,現有的移動通信網路速度和寬度肯定是不夠的,同時隨著接入的設備越來越多,設備的聯通下多樣化數據生成,更加需要網路,才能讓用戶有沉浸、低延遲的體驗。設備對視覺、聽覺、和身體感覺去還原用戶在元宇宙的真實場景,增加用戶的沉浸式感。
以上就是「元宇宙是不是游戲呢?其與游戲又有何分別呢?」兩個問題的詳細解答。作為行業領先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歐易始終堅持在平台功能和產品層面為元宇宙生態賦能,不僅推出了統一賬戶和組合保證金賬戶,推出了MetaX、DEX和Dapp等生態產品,還搭建了NFT市場並不斷推進OEC生態建設。而今歐易從一個簡單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逐漸過渡為了加密經濟的生態建設者。我們有理由相信歐易後續將持續元宇宙賽道,為廣大群眾構建共創、共享、共治,並可自由交易、投資、消費、娛樂、創造的元宇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