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有科技元宇宙
A. 一篇看懂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元宇宙網路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始於1992年國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這兩個概念。人們在「Metaverse」里可以擁有自己的虛擬替身,這個虛擬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
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沈陽表示,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以及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通過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編輯。
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個理念和概念,它需要整合不同的新技術,如5G、6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強調虛實相融。
元宇宙主要有以下三項核心技術
一、是擴展現實技術,包括VR和AR。擴展現實技術可以提供沉浸式的體驗,可以解決手機解決不了的問題。
二、是數字孿生,能夠把現實世界鏡像到虛擬世界裡面去。這也意味著在元宇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虛擬分身。
三、是用區塊鏈來搭建經濟體系。隨著元宇宙進一步發展,對整個現實社會的模擬程度加強,我們在元宇宙當中可能不僅僅是在花錢,而且有可能賺錢,這樣在虛擬世界裡同樣形成了一套經濟體系。
為何要關注元宇宙?
每一項技術的迭代和革新,都將意味著一個新的契機、新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業界面對元宇宙踐行了一系列的動作,包括臉書(Facebook)對外公布更名為「Meta」,來源於「元宇宙」(Metaverse)。這樣一家大型互聯網企業決定更名,從側面昭示了元宇宙已真真切切地凱滾臨近,現實社會與虛擬世界同構的時代正在呼嘯而至。
當前,互聯網發展的主要瓶頸是內卷化的平台形態,在內容載體、傳播方式、交互方式、參與感和互動性等方面長期缺乏突破,導致「沒有發展的增長」。技術渴望新產品、資本尋找新出口、用戶期待新體驗,有專家分析指出,元宇宙就好比是一個具身性的互聯網,在元宇宙你不是簡單地再去瀏覽內容,而是身處在內容之中。
從互聯網1.0、2.0再到移動互聯網,元宇宙可能是接替手孫禪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新的互聯網時代。由於在游戲領域的應用,有一部分人認為元宇宙就等同於電子游戲和虛擬世界。對此有專家表達出不同的看法,元宇宙不能簡單等同於電子游戲,也不能等同於虛擬世界。它是創造性遊玩、開放式探索畢塵、與現實連通。
近年來,網路依託包括智能視覺、智能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在內的一系列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能力,藉助網路推出的虛擬現實內容平台、虛擬現實交互平台,元宇宙世界內容的製作成本將迎來大幅的降低,並推動硬體消費體驗的升級和內容生產效率的提升。「元宇宙將成為平行於現實世界的人類第二空間。」
網路副總裁馬傑認為,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
元宇宙有哪些方面值得關注?
元宇宙的概念想要成真,涉及的不僅是畫面,還要解決多人互動的訴求。不同於傳統的網路游戲、在線會議,元宇宙的高實時性、高互動性和高沉浸感要求虛擬空間需要能夠容納數以萬計、甚至數以億計的用戶實現同時交流。
元宇宙的發展過程中,也將遇到價值倫理、虛擬空間管控等新問題,需要監管部門進一步進行規范。當現實空間遇到虛擬空間,除了要關注技術發展帶來的變革,更需關注『價值』本身的意義,要將有序的政策監管納入其中,保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現階段,元宇宙仍是一個不斷演變、不斷發展的概念,不同參與者也會不斷豐富它的含義,需要警惕資本綁架、倫理風險、立法監管空白等問題。有一部分公司蹭元宇宙的熱度開始圈錢,還有的把么東西都往元宇宙裡面裝,這些現象值得關注。對於元宇宙中出現的泡沫、負面問題,需精準治理。
元宇宙是一種未來,一種很大程度上會實現的未來,而現在正是一個可以占據主動權的最佳時機。想要在最短時間內實現它,還需要整個社會的有機配合,無論是科技公司、內容公司還是資本,都需要從底層技術出發,找到內容生態系統的突破口。
B. 元宇宙概念是什麼意思,元宇宙到底是個啥
元宇宙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它允許人們在其中擁有虛擬分身並進行互動。具體來說:
- 起源與定義:元宇宙一詞源於1992年美國科幻小說家尼奧斯蒂文森的《雪崩》一書,由Meta和Verse兩個單片語成,意為超越宇宙。它描述了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人們可以通過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其中進行互動。
- 技術實現:元宇宙的實現依賴於一系列高科技裝備,如顯示技術、感測技術等,這些技術組合起來讓人們能夠身臨其境地進入虛擬世界。雖然身體仍留在現實世界,但意識彷彿穿越到了虛擬空間。
- 特徵:
- 虛擬性:元宇宙是一個完全由計算機模擬的虛擬空間。
- 沉浸性:通過高科技裝備,人們可以獲得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
- 社交性:元宇宙允許人們在其中進行社交互動,形成與現實世界不同的社交系統。
- 經濟性:元宇宙中可能包含自己的經濟體系,允許人們進行虛擬貨幣的交易和物品的買賣。
- 發展背景:
- 元宇宙概念在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虛擬演唱會、虛擬教育等活動的興起進一步刺激了人們對元宇宙的想像。
- 當前科技界對元宇宙並無一個公認的權威定義,但普遍認為它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
- 技術前景:
- 隨著虛擬現實、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底層技術的日漸成熟,打造元宇宙成為可能。
- 元宇宙前景廣闊,但其發展還需要冷靜與務實,需要克服技術、倫理、法律等多方面的挑戰。
C. 元宇宙公司簡介
元宇宙公司是聚焦於元宇宙相關業務的企業,元宇宙是人類運用數字技術構建的,由現實世界映射或超越現實世界、可與現實世界交互的虛擬世界。以下為你詳細介紹:
元宇宙概念由美國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1992年的小說《雪崩》中提出。隨著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技術發展,以及疫情推動線上經濟,元宇宙吸引了微軟、蘋果、騰訊等科技巨頭入局。2021年被認為是元宇宙元年,眾多公司積極布局。
代表公司及業務- Meta(原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設想打造融合虛擬現實技術、有超強沉浸感的社交平台。旗下「現實實驗室」專注元宇宙核心技術研發,但長期虧損,2025年4月宣布對該部門裁員超百人。
- Roblox:2021年3月上市,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其同名多人在線創作游戲兼容虛擬世界、休閑游戲和自建內容。
- 位元組跳動:2021年4月投資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碼乾坤」,8月收購中國虛擬現實設備公司Pico(小鳥看看)。
- 工業:如諾基亞與澳大利亞大學合作打造5G連接的微型釀酒廠;微軟與川崎重工合作,用AR技術助力解決生產線故障。
- 文旅:Google和CyArk合作建設《開放遺產》項目;新華社新媒體中心聯合打造「雲游中國」文旅元宇宙雲平台。
- 教育:疫情期間,ACAI在《動物森友會》舉行研討會;中國傳媒大學在《我的世界》重建校園舉行畢業典禮。
- 技術層面:實現元宇宙需要建立基本框架,目前應用入口不成熟、不便捷,硬體和軟體基礎設施不足。
- 社會層面:存在隱私權問題,可能導致網路成癮,且缺乏相關監管法規。此外,從2022年起,資本市場對元宇宙的熱度逐漸冷卻。
D. 什麼是「元宇宙」,「元宇宙」真的是個騙局嗎
「元宇宙」並不是騙局,指的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同時又是一個獨立的虛擬空間,換句話來說,就是真實的數字虛擬世界。
「元宇宙」是非常熱門的話題,許多商業巨頭紛紛加入相關的領域,紛紛開始加入 「元宇宙」的行業。這么一個看似虛幻的世界,只要假以時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實現「元宇宙」場景出現。
一、「元宇宙」究竟是什麼,是一個虛擬的空間
「元宇宙」是一個由許多個新技術組合而成的新型網路空間和社會形態,利用數字技術產生的現實世界的鏡像,將區塊鏈技術創建出一個經濟體系,把虛幻和現實相結合,並允許所有用戶對其內容進行編輯。「元宇宙」這個詞最先出現在斯蒂芬森的一本科幻小說《雪崩》當中,小說中描述了一個與現關世界平行的另一個數字世界,每個現實世界的人在這個數字世界中都有另一個虛擬的自己。
總結
「元宇宙」不僅不是騙局,並且推動著互聯網發展,通過虛擬現實設備讓人們真正感受到數字化時代的奇妙。人們只要戴上設備就可以進入虛擬的空間跟同事來一場社交,甚至可以利用「元宇宙」來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從此人類將成為現實與虛擬世界的「兩棲動物」。
E. 元宇宙是哪家公司開發的
1. 元宇宙(Metaverse)是由Facebook公司開發的一個數字世界,旨在創造一個可以供多人同時居住和互動的環境。
2. 「元宇宙」這一概念與多家科技巨頭的產品有關,包括蘋果、谷歌、亞馬遜和微軟所開發的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有著緊密的聯系。
3. 元宇宙被視為繼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代技術,它為一個充滿人氣的虛擬世界提供了可能性,人們可以在那裡游戲、工作以及進行社交活動。
4. 2021年7月,Facebook宣布成立一個新的產品團隊,專注於開發「元宇宙」。這個團隊的職責是探索如何將元宇宙應用於虛擬現實耳機、移動設備和游戲機等不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