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的元宇宙
A. 堪比科幻大片,華為智能世界2030揭示10年後的世界
很多時候,我們從科幻大片中預見未來。
《回到未來》預言了自動系鞋帶的鞋子、懸浮滑板和巨型平面屏幕電視;在計算機還未曾普及的時代,《黑客帝國》卻探討了程序、人工智慧、虛擬世界等命題;最近炙手可熱的元宇宙,也能在《失控玩家》中的「自由城」、《頭號玩家》中的「綠洲」中找到原型……
9月22日,主題為「無界 探索 ,翻開未來」的華為智能世界2030論壇,堪比科幻大片,預測了10年後的智能世界:醫、食、住、行、城市、企業、能源、數字可信等是什麼樣子。
醫:「治未病」是什麼體驗?
華為對智能世界2030的預測中,對 健康 是這樣說的:「2030年,人們依託高靈敏的生物感測器、雲端存儲的海量 健康 數據,讓 健康 可計算。人類將能實現主動預防,從治已病到治未病;藉助物聯網、AI等技術,讓未來的治療方案將不再千篇一律;大型醫療設備更加便攜化,實現居家遠程醫療聯動。」
「治未病」出自古老的《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意思是採取相應的措施,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已變防漸。
人口老齡化帶來了很多慢性病,據統計85%的死亡都是由於慢性病。慢性病,實時檢測是關鍵。感測器、雲、人工智慧等技術有助於實現這一點。拿血壓檢測來說,光學感測器可以為血壓建模和演算法提供高質量的數據輸入,加上雲服務與AI,可以為用戶帶來主動的 健康 管理。
眼科診療也是這樣,目前80%的市場都被價格高昂的進口高端眼科醫療器械占據,在AI的驅動下,眼科診療也在發生變革,帶來智慧醫療的新體驗。蘇州微清自主研發的眼底病灶AI輔助診斷系統,集成華為雲人工智慧和連接技術,加上協和醫院頂尖的臨床實力,其全自動AI輔助眼底診斷系統解決方案在視杯視盤上的分割精度達到92.5%/97.5%,超過國際水平,毫秒級出診斷結果,工作效率超出醫生檢查效率數百倍,高效實現了青光眼AI輔助診斷篩查、評估。
遠程醫療也很神奇,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曾經在中國移動、華為的助力下,完成全國首例基於5G的遠程人體手術——帕金森病「腦起搏器」植入手術,醫生在海南為遠隔3000公里的北京患者裝「腦起搏器」,這種看似不可能的神奇操作越來越司空見慣,在數字化技術賦能下,越來越多的人將能「治未病」。
食:智慧農業的想像空間
說起農業,總是會想起四個字:「看天吃飯」,這樣帶來的結果自然是:農業種植波動性大,風險重重。那麼有沒有辦法改變這個境況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華為的智能世界2030預測中,農業變成了數字化技術加持下的新農業:用數據換產量,普惠綠色飲食。
傳統的水泵灌溉系統受限於地形、動物破壞、電擊、雨水侵蝕,布線暴露,甚至水箱設立場地受限和電源缺乏等問題。華為在印度智能農場的智能供水方案,基於無線技術打造智能灌溉系統,可以實現水量遠程式控制制,確保在正確的時間將水用在正確的地方,最大程度減少水資源浪費。
在江蘇濱海朗坤農科園的7萬平方米的高 科技 智能溫室,華為整體聯動5G、物聯網、VR等新一代智慧農業技術,同時引進了荷蘭智能溫室技術、以色列精準灌溉技術、西班牙自動包裝技術和德國精密控制技術,在農作物生長的全過程都彷彿有一個智慧大腦在精準控制,高效運營。
這就是基於數據的精準農業,不再只靠經驗,不再看天吃飯,而是在AI、大數據、物聯網的加持下,讓農業變得智慧、精準。
這是擁有數千年古老 歷史 的農業迄今已來最大的一次變革,從體力與畜力的1.0時代,到農業機械的2.0時代,到自動化設備支撐的3.0時代,現在將進入智慧、精準的4.0時代。
能:比特管理瓦特
「光伏、風電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已經進入商業化拐點,電力電子技術和數字化技術正深度融合,形成一朵『能源雲』,實現整個能源系統的『比特管理瓦特』。」 華為常務董事、ICT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汪濤在智能世界2030論壇上這樣說。
比特是數字最小的符號,瓦特是能源最基礎的符號,比特管理瓦特就是數字化技術與能源的融合。
比特管理瓦特的大背景,一方面是因為新能源革命,在生態與環境危機面前,傳統的碳能源難以為繼,清潔能源勢在必行。眾所周知,我國制定了「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目標,各地都在加快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
另一方面是因為數字化技術也是能源消耗大戶,需要用技術解決技術發展所產生的問題。據預測,全球通信站點在2025年將達7000萬個,一年耗電高達6600億度。全球的數據中心在2025年也將會有2400萬機架,耗電也高達9500億度/年。
這一切都要求能源體系在數字化技術的賦能下向低碳化、電氣化、智能化轉型。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立浧所說,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需要以信息化、數字化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青海共和縣的2.2GW光伏項目,在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的助力下,最佳匹配特高壓電網要求,穩定並網,目前系統發電量與傳統方案相比提升2%以上;在引入諸多智能化的手段後,有效提升了運維效率,例如採用智能診斷方案,原來需要2個月的運維巡檢工作只需要20分鍾。
在寶豐集團的寧夏黃河東岸的640MW光伏電站,太陽能板可以像向日葵一樣逐光而動,比起傳統光伏電站發電量提高20%以上;無線寬頻系統、無人機巡檢、智能光伏雲等智能化技術大大提升了運維效率,相比傳統光伏電站大多需要100人的運維規模,這里智需要30個運維人員。
比特管理瓦特,正在為能源領域插上數字化賦能的翅膀,奔向智慧能源。
後記:無界 探索 ,翻開未來
上面提到的醫、食、能,只是華為對智能世界2030諸多預測中的一些場景,八大 探索 展望、四份洞察等更詳細的報告向我們展現出一個值得期待的智能世界:活得更有質量、食物更充足、居住的空間可拓展、上班路上無需擔心擁堵、生活在宜居的城市、享有可再生能源、重復的工作交給機器……
其中,筆者的感受可以總結為三個「無界」:
首先,是合作無界。 華為智能世界2030論壇,群英匯聚,演講嘉賓包括被譽為「 科技 界的達爾文」的著名未來學家、科普作家史蒂文·約翰遜,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及輪值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等等。堪稱是一次思想的大碰撞。
這很容易讓我們記起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的名言:「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在2017年,任正非曾經在一次講話中闡釋其內涵:「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並不是咖啡因有什麼神奇作用。而是利用西方的一些習慣,表述開放、溝通與交流……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的神交。咖啡廳也只是一個交流場所,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交流的機會與場所。」
可以說,華為的智能世界2030就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典型案例,是一個共創的產物。據汪濤透露,過去三年,研究團隊與業界1000多名學者、客戶、夥伴進行交流,組織了2000多場的研討,參考了來自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的數據、方法,吸取了來自nature、IEEE等科學雜志、論文的線索,和相關產業協會、咨詢公司報告的洞察等等。
其次,是技術無界。 想像未來靠科幻,實現未來靠技術。美好的智能世界2030,不是海市蜃樓,而是技術支撐下的真實圖景。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對技術邊界的無盡 探索 。
拿通信技術來說,我們很多人都已經見證和體驗過1G、2G、3G、4G和5G技術,未來,更是將進化到5.5G和6G。5.5G,不僅對5G三種場景(eMBB、mMTC和URLLC)進行升級,更是增加了新的場景(UCBC,RTBC,HCS),在上行大帶寬、寬頻實時交互、通信與感知融合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支撐起超高清沉浸式體驗、遠程醫療、自動駕駛等場景應用。
6G技術的 探索 ,更是打開想像空間。任正非在最近一次談話中就提到了6G:「6G未來的增長空間可能就不只是大帶寬的通信了,可能也有探測感知能力,通信感知一體化,這是一個比通信更大的場景,是一種新的網路能力,能更好地支持擴展業務運營。」 6G以通信和感知能力的融合,構建感-傳-算一體化網路,支撐起厘米級超高精度定位、空氣質量分析、醫療 健康 掃描等新場景應用。
再次,是融合無界。 縱觀華為智能世界2030的諸多預測,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數字化技術與相關技術的融合,甚至看起來風牛馬不相及的學科、領域都在打破邊界、走向融合。比如上面提到的數字能源就是數字化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的融合,精準農業是數字化技術與農業技術的融合,智慧醫療是數字化技術與醫療技術的融合等等。
這也是華為智能世界2030的主題「無界 探索 ,翻開未來」之要義:只有打破邊界,勇於 探索 ,方能翻開智能世界的未來。
B. 百度元宇宙歌會怎麼預約
網路元宇宙歌會預約方法如下:
手機:華為mate40
系統:EMUI11
軟體:網路v22.0.0
1、打開網路APP首頁,搜索網路元宇宙歌會。
網路元宇宙歌會的特色
網路元宇宙歌會已經度過了一個御攜初級的技術探索階段,軟體硬體的匹配上已經可以對標國際頂尖技術。錄制中還運用了虛擬軌道搖臂設備,使虛擬場景視角與景別變化最大化。在特定動作中應用了綠幕扣像技術,讓演藝效果完美實現。
視覺上以畫作本身出發,通過大景別打開空間的無限視野,風吹起落葉的動向與飛鳥的飛行軌跡極具視覺沖擊力,漫天孫褲火起,成為最震撼人心的一刻。表達出畫作筆墨中呈現出的禪意和豁達,讓人充分感受則拆簡它的憤怒、恬靜、成熟、優雅的魅力。
C. 2021年流行網路用語,你知道幾個
「抗疫流行語」明顯占優。如果我們按不同主題把流行語分成不同類別的話,今年「抗疫流行語」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占明顯優勢。疫情是今年的年度底色,抗疫是今年的年度主題。無論是工作的重點還是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抗疫斗爭、復工復產、社會經濟的恢復等等方面。語言是記錄社會生活的符號,今年出現了大量與「抗疫」有關的新詞新語,「抗疫流行語」因此大量涌現,廣受社會各界關注。進入今年榜單的,多數與「抗疫」主題相關聯。
「全民流行語」有增多態勢。前幾年,流行語的「區塊化」態勢明顯,不同的年齡層次,不同的社會群體,不同的社會背景,有不同的流行語,在全社會流行的「全民流行語」比較少。但今年不一樣,「全民流行語」有增多態勢,比如進入榜單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後浪」「直播帶貨」「雙循環」等等,都為全社會所熟知,在全社會流行。主要的原因是,今年疫情肆虐,全國人民投入到抗疫斗爭中,社會焦點集中到了「抗疫」上,人們的關注共同點比較集中。
2020年十大流行語的評選標准
2020年十大流行語的評選,《咬文嚼字》還是堅持了一貫的評選標准,考慮所選條目的「社會學價值」及「語言學價值」,具體說,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反映時代特徵。「抗疫」是今年的年度主題,把反映「抗疫」主題的流行語選出來,是我們今年工作的著力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逆行者」「颯」「後浪」「神獸」「直播帶貨」 「雙循環」等等,無不與「抗疫」主題相關,都帶上這一年度的特徵。
弘揚正能量。《咬文嚼字》評選年度流行語,一直將「弘揚社會正能量」當成核心標准。今年雜志社把宣傳抗疫成就,歌頌抗疫先進,宣揚抗疫精神,以及弘揚在抗疫斗爭中展現出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當成評選流行語的「中心思想」。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 」「後浪」「颯」等等,就是在這一「中心思想」指導下評選出來的。
引導語文生活。《咬文嚼字》倡導健康的語文生活,提倡規范的語文運用,一直堅持把結構、含義、用法上是否有「創新」作為評選流行語的重要標准。今年入選的詞條都體現了這一特點。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直播帶貨」「雙循環」「凡爾賽文學」都是新結構,「逆行者」「颯」「後浪」「神獸」等詞流行的都是新的含義,「打工人」「內卷」在用法上都有所創新。
來看看2020年上榜的十大流行語:
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新冠疫情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全國人民緊密團結,積極投入到史無前例的抗疫斗爭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體現了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我國之所以在抗疫戰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堅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一指導准則。
二、逆行者
逆行,指反著眾人的方向而行,不走尋常路;逆行者,指由於職責和信念所系,在發生重大危險時不顧個人安危,迎難而上,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人。2020年,「逆行者」成為對在新冠疫情阻擊戰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和集體的稱呼。在這場抗疫斗爭中,廣大醫務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員、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科技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等等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均被稱為「逆行者」。他們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決心,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有些同志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逆行者」展現了中國人民面對生死考驗時堅守崗位、不畏艱險的優良品質。
三、颯
本用以描寫風聲。現在流行的「颯」,特指帥氣利落、瀟灑清爽,多用於女性。新冠病毒肆虐神州大地,女性撐起了抗疫的大半邊天。據統計,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中約有50%是女性,護士中女性超過90%。巾幗不讓須眉,女性是戰疫前線的「最美風景線」。用「颯」來形容她們,是全國人民對女性同胞最崇高的致敬!如今,「颯!」「真颯!」「又美又颯!」已成為人們贊美奮戰在各行各業各自崗位上女性同胞的常用語,在網路上廣為傳播。
四、後浪
源於「長江後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2020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短視頻《後浪》以不可阻擋之勢成為輿論焦點。視頻中,演員何冰激情演講,以「後浪」稱呼新一代青年人,表達了對他們的認可與贊美,引起各界熱議,「後浪」紅極一時。當前流行的「後浪」,大致是指我們的90後、00後。這一代人多為獨生子女,曾讓人覺得「不著調」「太叛逆」,但面對新冠疫情,他們奮不顧身,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後浪」承擔起了歷史賦予他們的責任和使命,已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希望一代」。
五、神獸
神異之獸,本指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的動物。2020年上半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全國各地中小學延期開學,孩子們在家上網課。這些孩子活潑可愛,但許多人調皮搗蛋,還智商超群,出格之事時有發生。他們在家學習,沒有教師監管,家長不得不與之鬥智斗勇,使出各種招數,猶如跟「神獸」相鬥。家長們心力交瘁,盼望疫情早日平復,學校早日復課,盡快讓「神獸歸籠」。「神獸」便成為疫情期間居家上網課的孩子的代稱。
六、直播帶貨
即通過互聯網平台,使用直播技術,進行線上展示、導購、銷售的新型商品交易形式,是「新一代電子商務模式」。 新冠病毒肆虐期間,「直播帶貨」有效解決了實體店顧客大幅減少、庫存積壓商品滯銷的問題,一批「大流量」帶貨主播實現了驚人的銷售業績,吸引了眾多行業採用這種模式。據媒體報道,疫情嚴重的美國日前也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直播帶貨」已成為廣為人知的流行語,進入大眾視野。然而,在「直播帶貨」火爆的背後也出現了不少隱憂,如違規宣傳,數據造假,假冒偽劣產品不時出現,售後服務無法保障,等等。有效監管已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