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幣圈資識通鑒

幣圈資識通鑒

發布時間: 2022-02-12 11:04:35

⑴ 資治通鑒是怎樣被後人保存下來的

資治通鑒在不同的時期被人們刻印了不同的版本,從而保存了下來。但是其中還是有殘缺的。《資治通鑒》成書後,元豐八年,范祖禹、司馬康、黃庭堅、張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畢,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見。南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有餘姚重刻本,亦多殘缺。中華書局據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標點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鑒》最好的版本。
版本:

宋本
1.餘姚官刻本:南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下紹興府餘姚縣重刻本孝宗朝或稍後印本,南宋的建、鄂、蜀諸種版本,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這一版本。
2. 清章鈺《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述略》認定是南宋光宗以前的刻本,《藏園群書經眼錄》認定是南宋初期的建本,即號為景祐本者。
明刊本
1.明代正德嘉靖年間興文署原版歸入南雍,歷朝多次修補。
2. 明弘治元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刻並版本。
3. 元刻明修補本:明天啟刻本,陳仁錫評閱,附刻劉恕《外紀》、胡三省《辨誤》、薛應旆《宋元通鑒》與《甲子會要》,陳仁錫序;陳仁錫評閱本,明天啟六年白口本,附薛應旆《宋元通鑒》,有墨印眉批朱筆圈點。
1.胡克家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胡克家仿刻興文署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胡克家原刻印本,清同治八年江蘇書局修補本。
2. 清同治十年湖北崇文書局本。
3. 清光緒十四年上海蜚英館石印本。該版本附畢沅《續資治通鑒》。
民國刊本
1. 民國元年:涵芬樓鉛印本。附《通鑒釋文》十二卷。
2.百衲本:書題作《百衲本宋本資治通鑒》,民國八年商務印書館附設圖書館影印本。
3. 上海國學整理社刊本。
4. 影印宋刻本,《四部叢刊》初編,民國十八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備要》,民國二十五年鉛印。
《資治通鑒》的影響:
《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這部書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北宋時代,在中唐以來長期混戰之後,實現了國家統一,恢復和發展了社會經濟,繁榮了學術文化;同時,內政多弊,御戎不力,「積貧積弱」,局勢不穩。這是一個有生氣的時代,又是一個很苦悶的時代,是個前進的時代,又是個軟弱的時代。當時,君主將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慮如何生活,尋找出路。於是,有主張以「柔道」治天下,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有立志改革,而實行變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鋌而走險,起義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識的人們,特別是歷史學家,如歐陽修、司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對現實而回顧歷史,企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借鑒歷史,為了有助於治國安邦,更好地解決現實矛盾。其中,司馬光主編《通鑒》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它是由「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而得名。
司馬光對《資治通鑒》文獻整理思想,文獻整理模式及方法,不僅結出了豐碩成果,豐富了中國古典文獻學理論,而且對文獻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⑵ 《資治通鑒》有哪些版本哪一本最好

摘要 目前來看中華書局的最好

⑶ 資治通鑒有多少內容、書有厚和薄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作品版本編輯宋本1.餘姚官刻本:南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下紹興府餘姚縣重刻本孝宗朝或稍後印本,南宋的建、鄂、蜀諸種版本,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這一版本。2. 清章鈺《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述略》認定是南宋光宗以前的刻本,《藏園群書經眼錄》認定是南宋初期的建本,即號為景祐本者。明刊本1.明代正德嘉靖年間興文署原版歸入南雍,歷朝多次修補。資治通鑒 2. 明弘治元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刻並版本。3. 元刻明修補本:明天啟刻本,陳仁錫評閱,附刻劉恕《外紀》、胡三省《辨誤》、薛應旆《宋元通鑒》與《甲子會要》,陳仁錫序;陳仁錫評閱本,明天啟六年白口本,附薛應旆《宋元通鑒》,有墨印眉批朱筆圈點。清刻本1.胡克家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胡克家仿刻興文署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胡克家原刻印本,清同治八年江蘇書局修補本。2. 清同治十年湖北崇文書局本。3. 清光緒十四年上海蜚英館石印本。該版本附畢沅《續資治通鑒》。民國刊本資治通鑒 1. 民國元年:涵芬樓鉛印本。附《通鑒釋文》十二卷。2.百衲本:書題作《百衲本宋本資治通鑒》,民國八年商務印書館附設圖書館影印本。3. 上海國學整理社刊本。4. 影印宋刻本,《四部叢刊》初編,民國十八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備要》,民國二十五年鉛印。註: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的注本最為人稱道,現為最通行版本。翻譯本(台灣)黃錦鋐等譯《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新世界出版社出版,2008年,沒有古人的夾注)沈志華、張宏儒主編《資治通鑒文白對照》(中華書局出版,2009年)鏈接還有更詳細的內容,http://ke..com/link?url=-CowfKu2xQBlktFyITeE4VKAkgeRn__

⑷ 《資治通鑒》哪個版本的最好

歷代《資治通鑒》的版本 (一)宋本: 1、 餘姚官刻本:南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下紹興府餘姚縣重刻本孝宗朝或稍後印本,南宋的建、鄂、蜀諸種版本,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這一版本。 2、 清章鈺《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述略》認定是南宋光宗以前的刻本,《藏園群書經眼錄》認定是南宋初期的建本,即號為景祐本者。 (二)明刊本: 1、 明代正德嘉靖年間興文署原版歸入南雍,歷朝多次修補。 2、 明弘治元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刻並版本 3、 元刻明修補本:明天啟刻本,陳仁錫評閱,附刻劉恕《外紀》、胡三省《辨誤》、薛應旆《宋元通鑒》與《甲子會要》,陳仁錫序;陳仁錫評閱本,明天啟六年白口本,附薛應旆《宋元通鑒》,有墨印眉批朱筆圈點。 (三)清刻本: 1、 胡克家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胡克家仿刻興文署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胡克家原刻印本,清同治八年江蘇書局修補本。 2、 清同治十年湖北崇文書局本。 3、 清光緒十四年上海蜚英館石印本。該版本附畢沅《續資治通鑒》。 (四)民國刊本: 1、 民國元年:涵芬樓鉛印本。附《通鑒釋文》十二卷。 2、 百衲本:書題作《百衲本宋本資治通鑒》,民國八年商務印書館附設圖書館影印本。 3、 上海國學整理社刊本。 4、 影印宋刻本,《四部叢刊》初編,民國十八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備要》,民國二十五年鉛印。 註: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的注本最為人稱道,現為最通行版本。白話版推薦:柏楊版--白話譯本資治通鑒

⑸ 怎麼樣看《資治通鑒》才能收獲最大

《資治通鑒》是文史類讀書人的必讀書,其價值自不必贅述。但是,這樣一部大書,該怎樣去讀呢?
可以先讀柴徳賡先生的《資治通鑒介紹》。
《介紹》是本小冊子,性質為面向初學者的普及讀物。這是一九六三年柴徳賡先生的講課記錄稿,講得深入淺出,非八十年代以來很多堂堂的「通鑒學」著作可比。讀此書時有親炙傳授的感覺,師承傳授所授受的治學方法本質就是一些讀書的經驗體會,這一般在哪裡都找不到,故而格外值得珍視。
其中第九節正是「怎樣讀《通鑒》」。概述如下。
一、基本方法:
首先,「不是翻書,而是念書,就是一句一句地念。」〔是念,而非看〕而不能一行行地看。
念的過程中要點〔現在的標點本其實也可以照樣點的,況且標點本的正文和胡注都有個別錯誤〕,重要或感興趣的內容要圈〔可用劃線代替〕。
念的過程中,心要閑,多思考。不能趕任務。
二、手頭准備好工具書:
《二十史閏朔表》〔此表漢太初前那段是錯誤的,可參用《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
《通鑒地理今釋》、《地名大辭典》、《中國地圖集》〔今天可以偷懶了,用八卷本《中國歷史地圖集》。甚至可以用2CD的電子版,查詢效率會提高很多〕
《辭源》
三、整體起碼要讀三遍:
第一遍:一句一句點完,加眉批標題。〔這樣自然放慢了速度,讀時就仔細,且有概況有理解,讀得扎實〕要十目一行,不能一目十行。
第二遍:查正史(主要是列傳)核對資料。核對中理解《通鑒》的書法,同時對歷史了解得更豐富全面。
第三遍:對《通鑒》有自己的心得,有議論。
鈔卡片,為了整理保存資料方便,且加深理解。〔鈔書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不單為了整理資料,同時也是對重要段落的精讀。鈔書實為最精的精讀,甚至有過於背誦之處。看是一行行看,念則是一句句念,鈔乃是一字字鈔,很多精微之處往往在鈔寫中有所發現領悟。〕
以上就是我對《介紹》第九節的概括。
柴先生出於陳垣先生門下。精讀重要典籍,查溯史料來源,這都是陳垣先生對後學大力提倡的治學入門方法。
為什麼讀第一遍不要去過多思考議論呢?陳垣先生說:「讀書少的人,好發議論。」以我的經驗,當日讀第一遍時也加了些評點考據,現在再看,多是淺薄可笑的,自以為創見的地方,往往是出於孤陋寡聞或是誤會了文意導致的。
陳垣先生談查證前人著作說:「一、看其根據是否正確:版本異同、記載先後、徵引繁簡;二、看其引證是否充分;三、看其敘述有無錯誤:人名、地名、年代、數目、官名;四、看其判斷是否正確。」這可以作為參考。

⑹ 資治通鑒的主要成就是什麼啊(趕著要啊)

《資治通鑒》獨創了中國歷史文獻編篡學史上的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充分體現了司馬光通達宏博的文獻觀和方法論,其獨樹一幟的文獻編纂方法,科學獨到的編纂體例,求實考信的治史思想,為後世留下了不盡的啟迪和借鑒.它通篇網羅繁富,體大思精,為前古之未,史家絕唱.是研究文學、文獻學不可多得的教科書.

⑺ <<資治通鑒>> 歷代版本有哪些

歷代《資治通鑒》的版本
(一)宋本:
1、 餘姚官刻本:南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下紹興府餘姚縣重刻本孝宗朝或稍後印本,南宋的建、鄂、蜀諸種版本,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這一版本。
2、 清章鈺《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述略》認定是南宋光宗以前的刻本,《藏園群書經眼錄》認定是南宋初期的建本,即號為景祐本者。
(二)明刊本:
1、 明代正德嘉靖年間興文署原版歸入南雍,歷朝多次修補。
2、 明弘治元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刻並版本
3、 元刻明修補本:明天啟刻本,陳仁錫評閱,附刻劉恕《外紀》、胡三省《辨誤》、薛應旆《宋元通鑒》與《甲子會要》,陳仁錫序;陳仁錫評閱本,明天啟六年白口本,附薛應旆《宋元通鑒》,有墨印眉批朱筆圈點。
(三)清刻本:
1、 胡克家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胡克家仿刻興文署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胡克家原刻印本,清同治八年江蘇書局修補本。
2、 清同治十年湖北崇文書局本。
3、 清光緒十四年上海蜚英館石印本。該版本附畢沅《續資治通鑒》。
(四)民國刊本:
1、 民國元年:涵芬樓鉛印本。附《通鑒釋文》十二卷。
2、 百衲本:書題作《百衲本宋本資治通鑒》,民國八年商務印書館附設圖書館影印本。
3、 上海國學整理社刊本。
4、 影印宋刻本,《四部叢刊》初編,民國十八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備要》,民國二十五年鉛印。
註: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的注本最為人稱道,現為最通行版本。

⑻ 資治通鑒中講了哪幾個朝代的歷史

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1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⑼ 資治通鑒的重要篇章

千金市骨

《資治通鑒》卷三

燕人共立太子平,是為昭王。昭王於破燕之後。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馬者,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之,況生者乎!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於是士爭趣燕: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昭王以樂毅為亞卿,任以國政。

[2]燕國貴族共同推舉太子姬平為燕昭王。昭王是在燕國被齊國攻破後即位的,他憑弔死者,探訪貧孤,與百姓同甘共苦。自己紆尊降貴,用重金來招募人才。他問郭隗:「齊國乘我們的內亂而攻破燕國,我深知燕國國小力少,不足以報仇。然而招攬賢士與他們共商國是,以雪先王的恥辱,始終是我的願望。先生您如果見到合適人才,我一定親自服侍他。」郭隗說:「古時候有個君主派一個負責灑掃的涓人用千金去購求千里馬,那個人找到一匹已死的千里馬,用五百金買下馬頭帶回。君主大怒,涓人解釋說:『死馬您還買,何況活的呢!天下人知道了,好馬就會送上來的。』不到一年,果然得到了三匹千里馬。現在大王您打算招致人才,就請先從我郭隗開始,比我賢良的人,都會不遠千里前來的。」於是燕昭王為郭隗翻建府第,尊他為老師。各地的賢士果然爭相來到燕國:樂毅從魏國來,劇辛從趙國來。昭王奉樂毅為亞卿高位,委託以國家大事。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8737531.html

⑽ 《資治通鑒》裡面有哪些經典中華句典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出自《資治通鑒·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意思是:家道貧困的時候就希望有個能持家的好妻子,國家大亂的時候就希望有個治國有方的好宰相。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出自《資治通鑒·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資本,帥:統帥。意思是:才能是德行的資本。德行是才能的統帥。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出自《資治通鑒》。適:正好。意思是如果不以正道愛人,那正是害他了。

【幣厚言甘,古人所畏也】出自《資治通鑒·晉紀》。幣厚:禮物很多。甘:甜。意思是:送來的禮物很多,說的話又非常入耳,這是古人所最警惕的事。

【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贊己,閽莫甚焉】出自《資治通鑒·周紀》。閽:愚昧。意思是:不辨別事情的是非,而喜歡別人稱贊自己,世上的確沒有比這更糊塗的了。

【不誠於前而日誡於後,眾必疑而不信矣】出自《資治通鑒·唐紀》。意思是:事前不誠實而事後卻表白自己誠實,必然會引起人們的懷疑而不相信。

【恥聞過,騁辯給,炫聰明,厲威嚴,恣強愎,此六者,君子之弊也】出自《資治通鑒·唐紀》。意思是:不願意聽到人家提缺點:喜歡放開自己的舌尖;顯示小聰明;對人過於苛刻嚴厲;頑固不化,自以為是。這六點,都是君子應當特別加以警惕的毛病。

【聰明流通者戒於太察,寡聞少見者戒於壅蔽】出自《資治通鑒·漢紀》。意思是:聰明通達的人要警惕過於明察:聽得少、見得少的人要避免蔽塞無知。

【得財失行,吾所不取】出自《資治通鑒·陳紀》。意思是:得不義之財,我是不幹的。

【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出自《資治通鑒·唐紀》。意思是:德行勝過才能,叫做君子;才能勝過德行,就叫做小人。

【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敬;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出自《資治通鑒·周紀》。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受人尊敬,有才的人被人喜歡;而所喜歡的人容易親密,對所尊敬的人容易疏遠;所以觀察一個人容易重視才能而忽略道德。

【登進以懋庸,黜退以懲過;二者迭用,理如循環】出自《資治通鑒·唐紀》。意思是:讓他升任,是為了獎勵他的功勞;罷免他,是為了懲罰他的過錯,這兩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妒前無親】出自《資治通鑒·魏紀》。前:勝過。意思是:妒忌勝過自己的人,就無人親近他。

【短於從善,故至於敗】出自《資治通鑒·漢紀》。短:少。意思是:不肯向善者學習,這便是失敗的原因了。

【凡人之情,窮則思變】出自《資治通鑒·唐紀》。情:本性。窮:盡頭,引申為無路可走。意思是: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沒有辦法之時,就要設法改變現狀。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出自《資治通鑒·漢紀》。曲:彎曲。景:影。邪:不正。意思是:標桿彎曲,影子一定是不直的;源頭清澈,流水就必然是潔凈的。

【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出自《資治通鑒·漢紀》。意思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難。

【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出自《資治通鑒·唐紀》。口說:聽人說的。意思是:聽人說的不如親身經歷,親耳聽到不如親眼見到。

【老禾不早殺,余種穢良田】出自《資治通鑒·陳紀》。穢:田中多草,荒蕪。意思是:殘留在地里的頭季谷不早點割掉,它落下的稻穀粒必然使良田荒蕪。

【立功者患信義不著,不患名位不高】出自《資治通鑒·晉紀》。意思是:立功的人擔心自己的信義不顯著,而不必憂慮自己的名譽和地位不高。

【面從後言,古人所誡】出自《資治通鑒·魏紀》。意思是:古人最忌諱的是,表面服從而背後反對。

【明者銷禍於未萌】出自《資治通鑒·漢紀》。萌:萌芽。意思是:聰明的人總是把禍患消滅在沒有產生的時候。

【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遺其力,而不能者不得處其任】出自《資治通鑒·魏紀》。遺:剩下,留下。意思是:賢明的君主在用人時,能使有才的人竭盡全力,而不讓不學無術的人空占著位子。

【沒齒而無怨言,聖人以為難】出自《資治通鑒·魏紀》。意思是:一輩子連句怨恨的話都不說,這恐怕連聖人也難於做到。

【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出自《資治通鑒·唐紀》。脈理:木材的紋理。意思是:木心不直,它的紋理就會歪歪斜斜,用這種木材製造的弓,雖然強勁,可是發射出去的箭矢不會直飛目標。比喻如果心術不正,做的事就不會合乎正義。

【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歸己】出自《資治通鑒·宋紀》。擇:選擇。善:優點。從:追隨。意思是:能選擇別人的長處去學習它,這種長處自然也就屬於自己的了。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測也】出自《資治通鑒·唐記》。意思是:發怒是人之常情,但不發怒而常把笑容掛在面上的人,這是最難讓人猜測的。

【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萬石之鍾,不以莛撞起音】出自《資治通鑒·漢紀》。莛:小草。意思是:千鈞力量的強弓,絕不用來射殺一隻小老鼠;萬石那樣重的巨鍾,用小草敲打它是不會發出響聲的。比喻不可大才小用,亦不可小才大用。

【去就以道,可謂君子矣】出自《資治通鑒·晉紀》。去:離開。就:進。道:正理。意思是:離開自己的職位,或繼續留任,都能出於正理,這就是高尚的人了。

【人不可以求備,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長】出自《資治通鑒·唐紀》。意思是:對人不可求全責備,應用其所長,舍其所短。

【人何患其不己知,但當吞之以葯而柔調耳】出自《資治通鑒·魏紀》。何患:何必擔憂。意思是: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不要緊,自己要像吃葯那樣慢慢地調理。

【任賢必治,任不肖必亂】出自《資治通鑒·漢紀》。意思是:任用賢人,天下必會太平;使用不賢的人,國家就要大亂。

【汝知稼穡之艱難,則常有斯飯矣】出自《資治通鑒·唐紀》。意思是:如果你能知道種田人的艱苦,就常有這碗飯吃了。

熱點內容
數字貨幣的幣對解釋 發布:2025-05-14 16:21:56 瀏覽:732
btccom是做什麼的 發布:2025-05-14 16:19:26 瀏覽:747
小學數學中的算力有哪些 發布:2025-05-14 16:16:08 瀏覽:885
高盛對應比特幣 發布:2025-05-14 16:16:06 瀏覽:921
怎麼存放比特幣 發布:2025-05-14 16:08:50 瀏覽:647
教育旅行區塊鏈 發布:2025-05-14 16:01:42 瀏覽:250
衡陽中心汽車站去南嶽機場怎麼坐車 發布:2025-05-14 15:37:01 瀏覽:270
btc轉賬需要多長時間 發布:2025-05-14 15:21:29 瀏覽:155
比特幣一個虛擬貨幣 發布:2025-05-14 15:13:00 瀏覽:956
沈南鵬說區塊鏈 發布:2025-05-14 15:01:40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