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礦機出口加拿大
目前國內已有大量的比特幣挖礦機,但是仍有大量的礦機從美國、俄羅斯、新加坡、比利時、瑞士等國家進口。新礦機進口流程相對簡單,但是成本很高,部分8/9成新的二手礦機就成了市場上性價比不錯的選擇,但是進口通關的難點就增加了。下面分享一個今年剛剛做過的二手螞蟻礦機的進口案例。如需協助可網路搜索「萬享Damon」。
首先,明確需要進口報關的舊設備的信息。提供產品的牌子,型號,產地,年份,功能說明,貨物價值。
第二,確認海關編碼。這個環節很重要,編碼不一樣,關稅有可能不一樣,監管條件也可能不一樣。
第三,確定需要進口的機械屬於國家法律范圍內允許進口的舊機電產品。
第四,簽定代理進口協議。代理二手機械設備進口報關是屬於嚴肅的代理行為,合作雙方需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對明確雙方需要承擔的責任。
第五,辦理進口舊機電產品裝運前預檢驗備案書。辦理機構:省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時間約5-10工作日。
第六,辦理裝運前預檢驗,辦理地點香港,受理機構:中國檢驗有限公司,時間約3天,含出證書。
第七,辦理進口駁船運輸。因為舊機電進口報關不適用於陸地運輸,所以需要將二手設備從香港海運到清關碼頭。
第八,辦理進口的報檢,報關。准備進口報檢,報關,繳稅,放行,貨物交付貨主。
B. 比特幣有什麼用
比特幣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1、比特幣(Bitcoin:比特金)最早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可以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它的特點是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數字世界使用,不屬於任何國家和金融機構,並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兌換它,也因此被部分不法分子當做洗錢工具。
2、 2014年1月7日,淘寶發布公告,宣布1月14日起禁售比特幣、萊特幣等互聯網虛擬幣等商品。西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Manchin)2014年2月26日向美國聯邦政府多個監管部門發出公開信,希望有關機構能夠就比特幣鼓勵非法活動和擾亂金融秩序的現狀予以重視,並要求能盡快採取行動,以全面封殺該電子貨幣。
3、 2017年5月12日,全球突發比特幣病毒瘋狂襲擊公共和商業系統事件!全球有接近74個國家受到嚴重攻擊!
4、2017年8月1日起全球比特幣交易平台將暫停充值、提現服務。比特幣中國數字資產交易平台9月14日起停止新用戶注冊,9月30日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將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2)比特幣礦機出口加拿大擴展閱讀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C. 海外曝光比特幣大礦主月入千萬是真的嗎
比特幣上演過山車行情,監管風聲收緊,挖礦「散戶」、小礦主有人離開,大礦主加碼返場,部分搬至海外。
2018年1月初,傳出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工作領導小組下發文件,整治違規礦場的消息。根據媒體報道,1月23日的達沃斯論壇上,證監會相關領導表示要對比特幣加強管制。
小礦主表示「誰也不清楚下一步會有怎樣的政策決定。大點的礦主還無所謂,對於我們這種『個體戶』,本身挖幣就難,如今風險也逐漸增大。」老吳無奈說,「算了,不做夢了。」2017年11月,隨著比特幣在國內市場的價格飆升,「挖礦」大軍日漸龐大。目前又是共生幣,又有好多其它幣誕生,數字幣在21世紀真是風生水起。
一部分礦場人士已經開始了「出海」計劃。據業內人士介紹,加拿大魁北克因為廉價的電力和較低的溫度,已經成為礦場「出海」的熱門選擇地。好多人也打算搬到海外去,盡管具體哪個國家或地區還沒確定。
D. 詳解比特幣挖礦原理
可以將區塊鏈看作一本記錄所有交易的公開總帳簿(列表),比特幣網路中的每個參與者都把它看作一本所有權的權威記錄。
比特幣沒有中心機構,幾乎所有的完整節點都有一份公共總帳的備份,這份總帳可以被視為認證過的記錄。
至今為止,在主幹區塊鏈上,沒有發生一起成功的攻擊,一次都沒有。
通過創造出新區塊,比特幣以一個確定的但不斷減慢的速率被鑄造出來。大約每十分鍾產生一個新區塊,每一個新區塊都伴隨著一定數量從無到有的全新比特幣。每開采210,000個塊,大約耗時4年,貨幣發行速率降低50%。
在2016年的某個時刻,在第420,000個區塊被「挖掘」出來之後降低到12.5比特幣/區塊。在第13,230,000個區塊(大概在2137年被挖出)之前,新幣的發行速度會以指數形式進行64次「二等分」。到那時每區塊發行比特幣數量變為比特幣的最小貨幣單位——1聰。最終,在經過1,344萬個區塊之後,所有的共20,999,999.9769億聰比特幣將全部發行完畢。換句話說, 到2140年左右,會存在接近2,100萬比特幣。在那之後,新的區塊不再包含比特幣獎勵,礦工的收益全部來自交易費。
在收到交易後,每一個節點都會在全網廣播前對這些交易進行校驗,並以接收時的相應順序,為有效的新交易建立一個池(交易池)。
每一個節點在校驗每一筆交易時,都需要對照一個長長的標准列表:
交易的語法和數據結構必須正確。
輸入與輸出列表都不能為空。
交易的位元組大小是小於MAX_BLOCK_SIZE的。
每一個輸出值,以及總量,必須在規定值的范圍內 (小於2,100萬個幣,大於0)。
沒有哈希等於0,N等於-1的輸入(coinbase交易不應當被中繼)。
nLockTime是小於或等於INT_MAX的。
交易的位元組大小是大於或等於100的。
交易中的簽名數量應小於簽名操作數量上限。
解鎖腳本(Sig)只能夠將數字壓入棧中,並且鎖定腳本(Pubkey)必須要符合isStandard的格式 (該格式將會拒絕非標准交易)。
池中或位於主分支區塊中的一個匹配交易必須是存在的。
對於每一個輸入,如果引用的輸出存在於池中任何的交易,該交易將被拒絕。
對於每一個輸入,在主分支和交易池中尋找引用的輸出交易。如果輸出交易缺少任何一個輸入,該交易將成為一個孤立的交易。如果與其匹配的交易還沒有出現在池中,那麼將被加入到孤立交易池中。
對於每一個輸入,如果引用的輸出交易是一個coinbase輸出,該輸入必須至少獲得COINBASE_MATURITY (100)個確認。
對於每一個輸入,引用的輸出是必須存在的,並且沒有被花費。
使用引用的輸出交易獲得輸入值,並檢查每一個輸入值和總值是否在規定值的范圍內 (小於2100萬個幣,大於0)。
如果輸入值的總和小於輸出值的總和,交易將被中止。
如果交易費用太低以至於無法進入一個空的區塊,交易將被拒絕。
每一個輸入的解鎖腳本必須依據相應輸出的鎖定腳本來驗證。
以下挖礦節點取名為 A挖礦節點
挖礦節點時刻監聽著傳播到比特幣網路的新區塊。而這些新加入的區塊對挖礦節點有著特殊的意義。礦工間的競爭以新區塊的傳播而結束,如同宣布誰是最後的贏家。對於礦工們來說,獲得一個新區塊意味著某個參與者贏了,而他們則輸了這場競爭。然而,一輪競爭的結束也代表著下一輪競爭的開始。
驗證交易後,比特幣節點會將這些交易添加到自己的內存池中。內存池也稱作交易池,用來暫存尚未被加入到區塊的交易記錄。
A節點需要為內存池中的每筆交易分配一個優先順序,並選擇較高優先順序的交易記錄來構建候選區塊。
一個交易想要成為「較高優先順序」,需滿足的條件:優先值大於57,600,000,這個值的生成依賴於3個參數:一個比特幣(即1億聰),年齡為一天(144個區塊),交易的大小為250個位元組:
High Priority > 100,000,000 satoshis * 144 blocks / 250 bytes = 57,600,000
區塊中用來存儲交易的前50K位元組是保留給較高優先順序交易的。 節點在填充這50K位元組的時候,會優先考慮這些最高優先順序的交易,不管它們是否包含了礦工費。這種機制使得高優先順序交易即便是零礦工費,也可以優先被處理。
然後,A挖礦節點會選出那些包含最小礦工費的交易,並按照「每千位元組礦工費」進行排序,優先選擇礦工費高的交易來填充剩下的區塊。
如區塊中仍有剩餘空間,A挖礦節點可以選擇那些不含礦工費的交易。有些礦工會竭盡全力將那些不含礦工費的交易整合到區塊中,而其他礦工也許會選擇忽略這些交易。
在區塊被填滿後,內存池中的剩餘交易會成為下一個區塊的候選交易。因為這些交易還留在內存池中,所以隨著新的區塊被加到鏈上,這些交易輸入時所引用UTXO的深度(即交易「塊齡」)也會隨著變大。由於交易的優先值取決於它交易輸入的「塊齡」,所以這個交易的優先值也就隨之增長了。最後,一個零礦工費交易的優先值就有可能會滿足高優先順序的門檻,被免費地打包進區塊。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 每筆交易都有若干交易輸入,也就是資金來源,也都有若干筆交易輸出,也就是資金去向。一般來說,每一筆交易都要花費(spend)一筆輸入,產生一筆輸出,而其所產生的輸出,就是「未花費過的交易輸出」,也就是 UTXO。
塊齡:UTXO的「塊齡」是自該UTXO被記錄到區塊鏈為止所經歷過的區塊數,即這個UTXO在區塊鏈中的深度。
區塊中的第一筆交易是筆特殊交易,稱為創幣交易或者coinbase交易。這個交易是由挖礦節點構造並用來獎勵礦工們所做的貢獻的。假設此時一個區塊的獎勵是25比特幣,A挖礦的節點會創建「向A的地址支付25.1個比特幣(包含礦工費0.1個比特幣)」這樣一個交易,把生成交易的獎勵發送到自己的錢包。A挖出區塊獲得的獎勵金額是coinbase獎勵(25個全新的比特幣)和區塊中全部交易礦工費的總和。
A節點已經構建了一個候選區塊,那麼就輪到A的礦機對這個新區塊進行「挖掘」,求解工作量證明演算法以使這個區塊有效。比特幣挖礦過程使用的是SHA256哈希函數。
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 挖礦節點不斷重復進行嘗試,直到它找到的隨機調整數使得產生的哈希值低於某個特定的目標。 哈希函數的結果無法提前得知,也沒有能得到一個特定哈希值的模式。舉個例子,你一個人在屋裡打檯球,白球從A點到達B點,但是一個人推門進來看到白球在B點,卻無論如何是不知道如何從A到B的。哈希函數的這個特性意味著:得到哈希值的唯一方法是不斷的嘗試,每次隨機修改輸入,直到出現適當的哈希值。
需要以下參數
• block的版本 version
• 上一個block的hash值: prev_hash
• 需要寫入的交易記錄的hash樹的值: merkle_root
• 更新時間: ntime
• 當前難度: nbits
挖礦的過程就是找到x使得
SHA256(SHA256(version + prev_hash + merkle_root + ntime + nbits + x )) < TARGET
上式的x的范圍是0~2^32, TARGET可以根據當前難度求出的。
簡單打個比方,想像人們不斷扔一對色子以得到小於一個特定點數的游戲。第一局,目標是12。只要你不扔出兩個6,你就會贏。然後下一局目標為11。玩家只能扔10或更小的點數才能贏,不過也很簡單。假如幾局之後目標降低為了5。現在有一半機率以上扔出來的色子加起來點數會超過5,因此無效。隨著目標越來越小,要想贏的話,扔色子的次數會指數級的上升。最終當目標為2時(最小可能點數),只有一個人平均扔36次或2%扔的次數中,他才能贏。
如前所述,目標決定了難度,進而影響求解工作量證明演算法所需要的時間。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個難度值是可調整的?由誰來調整?如何調整?
比特幣的區塊平均每10分鍾生成一個。這就是比特幣的心跳,是貨幣發行速率和交易達成速度的基礎。不僅是在短期內,而是在幾十年內它都必須要保持恆定。在此期間,計算機性能將飛速提升。此外,參與挖礦的人和計算機也會不斷變化。為了能讓新區塊的保持10分鍾一個的產生速率,挖礦的難度必須根據這些變化進行調整。事實上,難度是一個動態的參數,會定期調整以達到每10分鍾一個新區塊的目標。簡單地說,難度被設定在,無論挖礦能力如何,新區塊產生速率都保持在10分鍾一個。
那麼,在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網路中,這樣的調整是如何做到的呢?難度的調整是在每個完整節點中獨立自動發生的。每2,016個區塊(2周產生的區塊)中的所有節點都會調整難度。難度的調整公式是由最新2,016個區塊的花費時長與20,160分鍾(兩周,即這些區塊以10分鍾一個速率所期望花費的時長)比較得出的。難度是根據實際時長與期望時長的比值進行相應調整的(或變難或變易)。簡單來說,如果網路發現區塊產生速率比10分鍾要快時會增加難度。如果發現比10分鍾慢時則降低難度。
為了防止難度的變化過快,每個周期的調整幅度必須小於一個因子(值為4)。如果要調整的幅度大於4倍,則按4倍調整。由於在下一個2,016區塊的周期不平衡的情況會繼續存在,所以進一步的難度調整會在下一周期進行。因此平衡哈希計算能力和難度的巨大差異有可能需要花費幾個2,016區塊周期才會完成。
舉個例子,當前A節點在挖277,316個區塊,A挖礦節點一旦完成計算,立刻將這個區塊發給它的所有相鄰節點。這些節點在接收並驗證這個新區塊後,也會繼續傳播此區塊。當這個新區塊在網路中擴散時,每個節點都會將它作為第277,316個區塊(父區塊為277,315)加到自身節點的區塊鏈副本中。當挖礦節點收到並驗證了這個新區塊後,它們會放棄之前對構建這個相同高度區塊的計算,並立即開始計算區塊鏈中下一個區塊的工作。
比特幣共識機制的第三步是通過網路中的每個節點獨立校驗每個新區塊。當新區塊在網路中傳播時,每一個節點在將它轉發到其節點之前,會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去驗證它。這確保了只有有效的區塊會在網路中傳播。
每一個節點對每一個新區塊的獨立校驗,確保了礦工無法欺詐。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看到了礦工們如何去記錄一筆交易,以獲得在此區塊中創造的新比特幣和交易費。為什麼礦工不為他們自己記錄一筆交易去獲得數以千計的比特幣?這是因為每一個節點根據相同的規則對區塊進行校驗。一個無效的coinbase交易將使整個區塊無效,這將導致該區塊被拒絕,因此,該交易就不會成為總賬的一部分。
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的最後一步是將區塊集合至有最大工作量證明的鏈中。一旦一個節點驗證了一個新的區塊,它將嘗試將新的區塊連接到到現存的區塊鏈,將它們組裝起來。
節點維護三種區塊:
· 第一種是連接到主鏈上的,
· 第二種是從主鏈上產生分支的(備用鏈),
· 第三種是在已知鏈中沒有找到已知父區塊的。
有時候,新區塊所延長的區塊鏈並不是主鏈,這一點我們將在下面「 區塊鏈分叉」中看到。
如果節點收到了一個有效的區塊,而在現有的區塊鏈中卻未找到它的父區塊,那麼這個區塊被認為是「孤塊」。孤塊會被保存在孤塊池中,直到它們的父區塊被節點收到。一旦收到了父區塊並且將其連接到現有區塊鏈上,節點就會將孤塊從孤塊池中取出,並且連接到它的父區塊,讓它作為區塊鏈的一部分。當兩個區塊在很短的時間間隔內被挖出來,節點有可能會以相反的順序接收到它們,這個時候孤塊現象就會出現。
選擇了最大難度的區塊鏈後,所有的節點最終在全網范圍內達成共識。隨著更多的工作量證明被添加到鏈中,鏈的暫時性差異最終會得到解決。挖礦節點通過「投票」來選擇它們想要延長的區塊鏈,當它們挖出一個新塊並且延長了一個鏈,新塊本身就代表它們的投票。
因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數據結構,所以不同副本之間不能總是保持一致。區塊有可能在不同時間到達不同節點,導致節點有不同的區塊鏈視角。解決的辦法是, 每一個節點總是選擇並嘗試延長代表累計了最大工作量證明的區塊鏈,也就是最長的或最大累計難度的鏈。
當有兩個候選區塊同時想要延長最長區塊鏈時,分叉事件就會發生。正常情況下,分叉發生在兩名礦工在較短的時間內,各自都算得了工作量證明解的時候。兩個礦工在各自的候選區塊一發現解,便立即傳播自己的「獲勝」區塊到網路中,先是傳播給鄰近的節點而後傳播到整個網路。每個收到有效區塊的節點都會將其並入並延長區塊鏈。如果該節點在隨後又收到了另一個候選區塊,而這個區塊又擁有同樣父區塊,那麼節點會將這個區塊連接到候選鏈上。其結果是,一些節點收到了一個候選區塊,而另一些節點收到了另一個候選區塊,這時兩個不同版本的區塊鏈就出現了。
分叉之前
分叉開始
我們看到兩個礦工幾乎同時挖到了兩個不同的區塊。為了便於跟蹤這個分叉事件,我們設定有一個被標記為紅色的、來自加拿大的區塊,還有一個被標記為綠色的、來自澳大利亞的區塊。
假設有這樣一種情況,一個在加拿大的礦工發現了「紅色」區塊的工作量證明解,在「藍色」的父區塊上延長了塊鏈。幾乎同一時刻,一個澳大利亞的礦工找到了「綠色」區塊的解,也延長了「藍色」區塊。那麼現在我們就有了兩個區塊:一個是源於加拿大的「紅色」區塊;另一個是源於澳大利亞的「綠色」。這兩個區塊都是有效的,均包含有效的工作量證明解並延長同一個父區塊。這個兩個區塊可能包含了幾乎相同的交易,只是在交易的排序上有些許不同。
比特幣網路中鄰近(網路拓撲上的鄰近,而非地理上的)加拿大的節點會首先收到「紅色」區塊,並建立一個最大累計難度的區塊,「紅色」區塊為這個鏈的最後一個區塊(藍色-紅色),同時忽略晚一些到達的「綠色」區塊。相比之下,離澳大利亞更近的節點會判定「綠色」區塊勝出,並以它為最後一個區塊來延長區塊鏈(藍色-綠色),忽略晚幾秒到達的「紅色」區塊。那些首先收到「紅色」區塊的節點,會即刻以這個區塊為父區塊來產生新的候選區塊,並嘗試尋找這個候選區塊的工作量證明解。同樣地,接受「綠色」區塊的節點會以這個區塊為鏈的頂點開始生成新塊,延長這個鏈。
分叉問題幾乎總是在一個區塊內就被解決了。網路中的一部分算力專注於「紅色」區塊為父區塊,在其之上建立新的區塊;另一部分算力則專注在「綠色」區塊上。即便算力在這兩個陣營中平均分配,也總有一個陣營搶在另一個陣營前發現工作量證明解並將其傳播出去。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假如工作在「綠色」區塊上的礦工找到了一個「粉色」區塊延長了區塊鏈(藍色-綠色-粉色),他們會立刻傳播這個新區塊,整個網路會都會認為這個區塊是有效的,如上圖所示。
所有在上一輪選擇「綠色」區塊為勝出者的節點會直接將這條鏈延長一個區塊。然而,那些選擇「紅色」區塊為勝出者的節點現在會看到兩個鏈: 「藍色-綠色-粉色」和「藍色-紅色」。 如上圖所示,這些節點會根據結果將 「藍色-綠色-粉色」 這條鏈設置為主鏈,將 「藍色-紅色」 這條鏈設置為備用鏈。 這些節點接納了新的更長的鏈,被迫改變了原有對區塊鏈的觀點,這就叫做鏈的重新共識 。因為「紅」區塊做為父區塊已經不在最長鏈上,導致了他們的候選區塊已經成為了「孤塊」,所以現在任何原本想要在「藍色-紅色」鏈上延長區塊鏈的礦工都會停下來。全網將 「藍色-綠色-粉色」 這條鏈識別為主鏈,「粉色」區塊為這條鏈的最後一個區塊。全部礦工立刻將他們產生的候選區塊的父區塊切換為「粉色」,來延長「藍色-綠色-粉色」這條鏈。
從理論上來說,兩個區塊的分叉是有可能的,這種情況發生在因先前分叉而相互對立起來的礦工,又幾乎同時發現了兩個不同區塊的解。然而,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是很低的。單區塊分叉每周都會發生,而雙塊分叉則非常罕見。
比特幣將區塊間隔設計為10分鍾,是在更快速的交易確認和更低的分叉概率間作出的妥協。更短的區塊產生間隔會讓交易清算更快地完成,也會導致更加頻繁地區塊鏈分叉。與之相對地,更長的間隔會減少分叉數量,卻會導致更長的清算時間。
E. 各國相繼整治挖礦業,比特幣還有未來嗎
新年剛過,幣圈又迎來了新一輪打擊,繼很多國家之後,科索沃也對比特幣礦場出手了。
2021年9月,中國率先出台了全面清理比特幣礦場的禁令,國內大量礦場被迫出海尋找生路,很多礦場盯上了綠色能源富集的北歐國家,還有一些則瞄準了哈薩克、伊朗、科索沃等盛產煤炭和天然氣的能源國家,連小小的阿布哈茲都吸引了不少礦主。到了2021年秋天,全球已經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比特幣(Bitcoin)產自哈薩克和伊朗的礦場。
不過最近幾個月,一些曾經對比特幣表示歡迎的國家也開始大批驅趕礦主了。原因無他,這些比特幣礦場都是耗電大戶,給所到之處造成了電力短缺甚至大面積停電,連德黑蘭和阿拉木圖這樣的首都城市也未能倖免。這對那些相信比特幣行業一定能夠通過可再生能源解決污染問題的人可以說是「啪啪」打臉。連可再生能源極其豐富的北歐國家都表示,如果任由比特幣挖礦業消耗掉越來越多的風能和地熱能,北歐國家自身或者都將無法實現它們的清潔能源目標。
最近又一些地方被這些「挖礦游擊隊」盯上了。這些地方應該對此保持警惕,認真思考這些礦場為什麼不容於中國、哈薩斯克斯坦和伊朗等國。比如最近,很多礦場都登陸了美國的得克薩斯州,這里已經成了礦圈當前最熱的目的地。荷蘭經濟學家亞歷克斯·德·弗里斯經營著一個名叫Digiconomist的追蹤比特幣能耗的網站,他說:「美國得州人的想法是,有了新的需求之後,就能夠修復該州脆弱的電網了。這是我聽過的最荒唐的想法。冬天和夏天一般是電網用電需求最大的時候,而比特幣采礦只會造成電力供給更加捉襟見肘,結果一定不會好看。」
現在,對比特幣采礦業出手的國家越來越多,這對美國得州、紐約州、肯塔基州以及德國、愛爾蘭等仍然歡迎比特幣采礦的一些歐洲國家來說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讓我們看看近期有哪些國家明確表示將打擊比特幣,首先從新年前夜突襲比特幣的科索沃開始。
科索沃重拳打擊比特幣
近年來,科索沃的火電廠生產的廉價電力吸引了不少比特幣礦主。科索沃總共有180萬人口,比特幣挖礦業主要集中在科索沃北部地區,尤其是在年輕的塞族人口中較為流行。塞族人是科索沃境內的反對勢力,他們不承認科索沃是一個國家,而且拒絕繳納電費。最近幾個月,由於當地多家火電廠停機斷電,科索沃當局只得從歐洲鄰國進口了大量昂貴的天然氣用於發電。目前,科索沃有大約40%的能源依賴國外。科索沃已經宣布全境進入60天的緊急狀態,在此期間將限制家庭和商業用電。而禁止比特幣采礦正是科索沃應對能源危機而打出的一記重拳。
2021年12月31日,科索沃當局宣布「全境禁止生產虛擬貨幣」。希望比特幣禁令頒布後,釋放出的多餘電力可以幫助科索沃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科索沃傳遞出的信息是明確的:現在全球能源越來越稀缺,而且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質疑,將大量能源用於一種幾乎沒有什麼實際用途的貨幣,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嗎。
伊朗再次出手
2021年5月,伊朗各大城市輪番遭遇停電。為了緩解發電廠的壓力,並且給廣大家庭儲備更多電力,伊朗政府宣布暫停比特幣挖礦四個月。不過在短期解禁後不久,伊朗政府於2021年12月28日(也就是科索沃決定打擊比特幣的前三天)再次決定暫停比特幣挖礦。從官方統計看,比特幣挖礦的耗電量大致相當於伊朗全國發電量的3%到4%。這項禁令將持續到2022年3月中旬,屆時伊朗政府可能會再度允許挖礦,以換取伊朗政府急需的外匯。不過伊朗的挖礦業最大的問題是,超過60%的挖礦都是在非法的「黑作坊」里進行的,就連一些工業級的礦主也在違法「黑挖」。伊朗前總統哈桑·魯哈尼曾經親口承認,這些「黑作坊」很難限制,而且會繼續佔用大量家庭和商業用電。現在伊朗對比特幣的態度顯然已經趨於負面,因此在禁令到期後,伊朗是否會繼續允許挖礦業存在,還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哈薩克態度轉向
除了美國之外,哈薩克也是從中國離開的礦主們的黃金目的地之一。2021年秋天,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發現,哈薩克的比特幣產量已經達到了全球總產量的22%。據估算,在中國頒布比特幣禁令後,短短幾個月內,就有大約9萬台礦機被轉移到哈薩克,晝夜不停地進行挖礦。在該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采礦業的規模從2021年5月到11月中旬翻了一番。一般來說,哈薩克的用電量平均每年會增長1%到2%。但是在2021年,由於大量礦場從中國湧入,加之比特幣價格飆升吸引來了大量新人加入挖礦業,導致哈薩克的全國用電量較上年提高了8%。
哈薩克擁有巨量的石油儲備,2021年年初,該國還表示有很多富餘的電力產能。不過才幾個月,比特幣就將該國的發電能力打回了原型。到2021年7月,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停電。為此,政府在9月出台了新規,對50家注冊礦場的用電量作出限制。兩個月後,政府又頒布了一項法律,將所有新礦場的用戶量限制在極低的水平。自此以後,哈薩克的挖礦熱潮開始迅速消退。
冰島對挖礦者說「不」
冰島坐擁豐富的廉價地熱能,這使它近幾年吸引了大量挖礦者前來淘金。中國香港的Genesis、Bitfury和加拿大的Hive等挖礦公司都在這個島國擁有龐大業務。但冰島的鋁冶煉廠和數據中心產業也很發達,這些產業也有巨大的電力需求。現在,冰島遭遇了能源瓶頸問題,而比特幣挖礦正是導致冰島能源短缺的主要原因。這場能源危機甚至迫使政府削減了對支柱產業的能源供給。2021年12月7日,冰島的國家能源公司Landsvirkjun宣布,它將不再接受新的虛擬幣礦場的用電請求。
瑞典想拉上歐盟一起禁比特幣
2021年11月12日,瑞典的兩名高級官員給該國監管機構寫了一封公開信,並向歐盟(EU)提出要求。此舉很有可能影響很多人暢想的「綠色比特幣」計劃——比如埃隆·馬斯克和傑克·多爾西都認為,清潔能源能夠讓比特幣摘掉污染的帽子。寫這封信的人是瑞典的環保署署長和金融監管機構負責人,他倆呼籲瑞典領導人叫停境內的所有比特幣挖礦行為。他們還呼籲歐盟27國共同簽署比特幣挖礦禁令。不過他們的理由並非是比特幣挖礦的碳足跡問題,而是因為比特幣挖礦消耗了大量可再生能源,從而阻礙了傳統行業的綠色轉型。瑞典有超過50%的電力來自風能、太陽能和水力,它也是世界上綠色能源佔比最高的國家之一。由於電價低廉,它也吸引了眾多從中國離開的礦商。這兩位官員指,從2021年4月到8月,該國比特幣挖礦業消耗的電力已經增加了好幾倍。
這兩位官員認為,比特幣挖礦消耗的這些電力,原本可以用於一些有益民生的項目,例如給電動 汽車 充電。他們指出:「如果瑞典允許虛擬幣挖礦產業,那麼我們的可再生能源或許將不足以實現我們所需要的氣候轉型。」比如在煉鋼和電池製造等產業推動清潔能源等等。他們認為,禁止比特幣挖礦,對於實現《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的氣候目標至關重要。他們還舉了一些例子,稱瑞典比特幣挖礦業的耗電量相當於20萬個家庭的用電量。「開采一個比特幣的耗電量,足以讓一輛中型電動 汽車 行駛180萬公里。」他們的結論也很直白——比特幣「不是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方向」。
瑞典禁了,挪威大概率跟進
就在瑞典官員的這封公開信發表幾天後,一名瑞典高官也加入了他們的陣營。瑞典地方政府與地區發展部部長比約恩·阿里爾德·格拉姆稱:「看了瑞典監管部門提出的方案後,挪威目前正在考慮制定相關政策,以應對與虛擬幣挖礦產業相關的挑戰。」格拉姆還表示,和瑞典一樣,挪威也需要大量綠色能源,才能夠推動煉鋼和煉鋁等行業擺脫化石能源。隨著近年來鋁價飆升,煉鋁行業的電力需求也水漲船高。最近,挪威還新建了一些電纜項目,未來將具備將可再生電能出口到歐洲其他國家的能力,這將為挪威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但另一方面,挪威將能源產量下降至僅滿足國內市場使用的水平——而且不包括比特幣。目前還不清楚挪威是否會跟隨瑞典的腳步對比特幣進行限制,但是關於歐盟是否可以在容許比特幣挖礦業的前提下實現其極其激進的氣候目標則已經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彈丸之地阿布哈茲
位於黑海(Black Sea)邊陲的阿布哈茲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從喬治亞分裂出來的一個蕞爾小國。但是它早在伊朗和哈薩克之前就經歷了比特幣挖礦業的危害。阿布哈茲一共只有25萬人口,但2020年這里卻出現了625個比特幣礦場,很多礦機就架設在老百姓的廚房和卧室里。比特幣挖礦業的崛起使2020年當地的用電量增加了20%左右。2020年11月中旬,當地家庭和工廠都陷入了停電。政府在當年年底正式頒布了比特幣挖礦禁令。為了防止有人「黑挖」,政府還派人突襲企業和民宅,踹門撬鎖,搬機器剪網線,一時搞得人人自危。
將比特幣拒之門外的國家越多,歡迎它的國家自然就會越少,而這些國家的電網承受的壓力就會更大。目前仍然歡迎比特幣挖礦的美國得克薩斯州、肯塔基州和加拿大艾伯塔省等地很快就要面臨這種挑戰。可能首先你會聽說礦商與當地的電力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而電力公司則表示將提高發電總量,而礦場也會在用電高峰時段關閉,好把更多的電力留給家庭和企業。
對這個問題,冰島國家能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總結得最到位:「沒有人會為比特幣專門建一個發電廠,它的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比特幣礦商賺錢最多的時候,就是它們昂貴的礦機馬力全開的時候。「所以他們絕對沒有動力在用電高峰時停機,甚至根本不會去這樣做。」
歸根結底,比特幣挖礦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提高了對能源的需求,而這個世界的能源本來就不夠用。(財富中文網)
譯者:朴成奎
F. 比特幣挖礦機出口海關會查嗎
1、比特幣挖礦機出口海關會查的,杭州海關查獲比特幣「挖礦機」違規入境,杭州海關日前在義烏航空口岸查獲旅客違規攜帶入境的比特幣「挖礦機」3套。這是杭州海關首次在義烏航空口岸查獲比特幣「挖礦機」。
2、據悉,去年12月16日,一名外籍旅客身背黑色大背包、手拉大號行李箱,行色匆匆地從義烏口岸入境,引起了海關關員的注意。旅檢關員在對這名旅客的行李物品進行查驗時,發現他的行李箱內有3套類似電腦機箱的電子設備,上面焊接了很多晶元和介面。經過進一步核查,最終確認這批電子設備均為比特幣「挖礦機」,價值不菲。目前,海關依法暫扣了這3台比特幣「挖礦機」,並做進一步調查。
拓展資料
一、1、比特幣是由電腦軟體計算產生的虛擬貨幣。通常,獲得比特幣的辦法有兩個:一是下載軟體「挖礦」,二是在交易平台買入。隨著比特幣兌換美元比率不斷攀升,且電腦挖礦獲得比特幣耗時過長且成功率低,促使大多數玩家選擇更為「專業」的比特幣「挖礦機」來獲取比特幣。2017年9月30日,比特幣中國已停止所有比特幣交易業務。
2、中國挖礦行業低潮期讓加密貨幣礦工轉向加拿大魁北克 ,加密貨幣挖礦是能源密集型流程,高溫對設備損耗太大,而加密貨幣市場的不穩定性也要求以穩定的政治局勢來讓風險最小化。所以在監管風口的加密貨幣挖礦企業開始向電費低、溫度低、政局穩定的加拿大魁北克轉移。其中不乏全球排名前列的挖礦公司,而且這些客戶的需求量已經占據很大比重。
3、據了解,比特幣主網上線的時間是在2009年,名為創世紀的第一個比特幣區塊被啟動,中本聰通過挖礦的方式獲得首批50個比特幣,標志著比特幣網路開始出現,比特幣正式誕生。
二、比特幣挖礦有兩種方式:
1.購買礦機自建礦場,這需要較高的成本,主要是一些打算大規模投入挖礦的大戶,由於目前國家對礦場的監管政策,所以自建礦場的難度也就增加,一些小型的礦場已經關停。
2.尋找專業的挖礦公司購買礦機進行託管業務,此類公司主要是以礦場託管來作為盈利點,但礦機所有的管理維護,場地電源都是他們所提供,只需要購買礦機與繳納相應的電費即可,這相對於第一點來說受眾群體較廣,畢竟大戶佔少數,這就相當於是散戶集中挖礦,同時雙方分攤風險,有一定的可行性。
G. 出口比特幣等挖礦用的機器,是不是犯法
不是,第一這個就和葯品可以提取毒品一樣,第二挖礦雖然沒有意義,但是對於個人來說通過置換電費獲得收益。是個人盈利,也交了電費。在沒有明確的法律條紋約束之前沒有犯法一說
H. 中國比特幣挖礦機可以寄到國外嗎
應該可以的,國外都可以郵寄
I. 比特幣礦場大遷移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還是比特幣礦場太費電了,比特幣礦機在運行的過程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這與我國的節能減排,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所出入。其次,比特幣挖礦對於對國民經濟貢獻度低,對產業發展、科技進步等帶動作用有限,加之虛擬貨幣生產、交易環節衍生的風險越發突出,其盲目無序發展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節能減排帶來不利影響。正因如此,國內的比特幣礦場都被清理關停了,導致很多礦工都轉戰海外。作為國內第一批出海的礦企,世鏈礦業眼光獨到,早早地就在海外布局自己的比特幣礦場,例如其俄羅斯礦場,一直是國內礦工嚮往的比特幣礦場之一更多了解網路一下。
J. 比特幣礦場為什麼紛紛"出海"
據1月5日報道稱,隨著一輪接一輪的監管措施出台,中國對比特幣礦場的政策不斷收緊,一些瘋狂「挖礦」的業內最大玩家已經將業務從中國轉移到海外。
比特幣礦場圖自《石英》網站
因此,適合挖礦的地區一般擁有電價便宜的優勢,其次則需要區域溫度低以利於礦機散熱。從全球來看,最符合上述條件的國家,多處於緯度高或者海拔高、水電、火電資源豐富的地區,比如說俄羅斯、加拿大、冰島等等。
據日前報道,一大批來自全球各地的數字貨幣投資者將溫尼伯視為開設礦場的最佳場所。在北美洲20個主要城市中,溫尼伯電價最低,紐約、多倫多等地的電價接近溫尼伯的3倍。而且,溫尼伯平均氣溫低於10攝氏度,很適合礦機散熱。